中考语文第23课时九上古诗词三课堂讲本课件

上传人:s**** 文档编号:243721943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第23课时九上古诗词三课堂讲本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第23课时九上古诗词三课堂讲本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中考语文第23课时九上古诗词三课堂讲本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3,课时 九年级上册古诗词,(,三,),目录,当堂检测,02,01,作品梳理,01,作品梳理,第,65,首,咸阳城东楼,第,66,首,无题,第,67,首,行香子,第,68,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第,65,首,咸阳城东楼,唐 许浑,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重点注释,蒹葭:芦苇一类的水草。汀洲:水中的小洲。,溪:这里指咸阳城南的磻溪。下文的“阁”指城西的慈福寺。芜:丛生的杂草。行人:这里指作者自己。当年事:指秦、汉灭亡的往事。,背景知识,许浑,(,约,791,约,858),,字用晦,丹阳,(,今属江苏,),人,晚唐具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诗人在唐宣宗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此时大唐王朝已处于风雨飘摇之际。诗人登上咸阳古城楼观赏风景,写下此诗。,重点赏析,(1),炼字,首联“一上”表明时间之短暂,“万里”则极言愁思空间之迢遥广大,有力表现了愁绪的突兀而浓厚。,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尾联“莫问”二字,并非劝诫之辞 ,实乃令人思索之语,让人从悲凉颓败的自然景物中领悟历史的教训;一个“流”字,则暗示了颓势难救的,痛惜之情。,(2),表现手法,首联扣题,,借景抒情,:诗人登上咸阳高高的城楼,极目远眺,远处烟笼蒹葭,雾罩杨柳,很像长江中的汀洲,,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笔触低沉,景致凄迷,,触景生情,,苍凉伤感的思乡之情落笔即生。,颔联“云”“日”“雨”“风”的,景物描写,层层推进,,极力营造出萧条苍凉的氛围,也是对唐王朝危机四伏的紧张气氛的勾画,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颈联写晚眺近景,,虚实结合,:山雨将到,鸟雀仓皇逃入遍地绿芜,秋蝉悲鸣,躲在黄叶高林,这些是诗人眼前的实景。但早已荡然无存的“秦苑” “汉宫”又给人无尽的联想,把诗人的愁绪从“万里”推向“千古”,实景虚景叠加,吊古之情油然而生。,尾联融情于景,诗人来到古都咸阳,连遗址都寻不着,只有渭水还像昔日一样长流不止。渭水无语东流的景象中,熔铸着诗人思乡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委婉含蓄,令人伤感。,作品主旨,诗人见眼前之景,回忆起发生在此地的历史故事,抒发了历史变迁、世事沧桑的无限感慨,表达了诗人思乡的忧愁和感古伤今的悲凉情感。,参考译文,登上高楼,万里乡愁油然而生,眼前芦苇杨柳丛生,好似江南汀洲。,溪边乌云刚刚浮起在溪水边上,夕阳已经沉落到楼阁后面,山雨欲来,满楼风声飒飒。,夕照下,飞鸟下落至长着绿草的秦苑中,秋蝉也在汉宫中的黄叶树上鸣叫着。,来往的过客不要问从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东流。,第,66,首,无题,唐 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重点注释,丝:这里与“思”字谐音。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云鬓:指年轻女子的秀发。,背景知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无题,作者别有寄托,不愿或不便标明作品的题目。李商隐的无题诗一般写爱情。,重点赏析,(1),炼字,首联“难”字连用,凸显了男女之间的深厚情谊,第一个“难”字指相会之难,第二个“难”字指心境痛苦不堪。“残”字渲染了别离的悲凉气氛,情景交融,以春光将尽来抒发痛苦心情。“寒”字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2),修辞手法,颔联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用“蚕丝”比喻,爱恋的情思,,以“蜡泪”比喻,相思的热泪,,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情至死不渝,。,(3),典故,蓬山:神话中海上的仙山,这里指借所思女子的住处。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信的神鸟,后为信使的代称。,尾联借用神话故事写男女之间殷勤致意,托物寄意,但难改“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表达的依然是,无法相见的惆怅和伤感,。,(4),表现手法,首联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寓情于景,以春风不再、百花凋零象征爱情的艰难。,(5),情感,这是一首思恋诗,写尽了恋人的,离别之痛,、,相思之苦,,表达了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作品主旨,这首诗从头至尾都熔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主要表现恋人离别时的忧伤痛苦,抒发缠绵执着的相思之情,并流露出对美好愿望的追求之情。,参考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流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青春年华消逝。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第,67,首,行香子,北宋 秦观,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重点注释,陂,(,bi,),塘:池塘。几许:多少,这里表示园子不大。飏,(,y,ng,),:飞扬,飘扬。青旗:酒店门口挂的青色酒幌。,背景知识,秦观,(10491100,年,),,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北宋词人,被尊为婉约派一代词宗。,重点赏析,(1),炼字,“红”“白”“黄”写三种不同颜色的花,色彩绚丽,暗含香气,构成春满小园的诱人图画。词人徜徉田园中,见百花争艳,竞相开放,,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啼”“舞”,“忙”用词形象准确生动,写出了,春的生机活力,。,(2),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上片“红”“白”“黄”极写花色艳丽,主要写静景,表达词人的喜悦之情。下片选取莺、燕、蝶等意象,主要表现动态之美,表达词人,对无限春光的喜爱和享受之情,。,全词用,白描的手法,,围绕词人游春足迹这个线索次第展开,用语流转自然,给人以明快之感。全词用浅近的语言写景状物,描绘了一幅醉人的田园春景。,作品主旨,这首词描写了充满生机活力的春景,表达了词人对田园春光的喜爱以及享受田园风光时内心的快意与轻畅。,参考译文,绿树绕着村庄,春水溢满池塘。沐浴着东风,带着豪兴我自在慢行。小园很小,却收尽春光。桃花正红,李花雪白,菜花金黄。,远远一带围墙,隐约有几间茅草屋。水岸桥边,青色的酒旗在风中飞扬。偶然乘着游兴,走过东面的山冈。莺儿鸣啼,燕儿飞舞,蝶儿匆忙,(,,真是一派大好春光,),。,第,68,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南宋 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重点注释,层楼:高楼。强:竭力,极力。,背景知识,1181,至,1192,年间,辛弃疾被投降派弹劾免职,闲居带湖。在此期间,他常闲游于博山道中,面对如画风景却无心赏玩。他眼看国是日非,空有抗金热情,却再无用武之地,满腔愁绪无法排遣,于是写下这首词。,重点赏析,(1),炼字,“愁”是词眼,,上片的“愁”指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下片的“愁”指随着年岁的增长,自己阅历渐深,对于世事的“愁”有了真切的体验。,“而今”连接上下片,,通过情感的转折,显示时间的跨度,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识尽”,包含许多复杂感受,写出了“愁”的多和深,。,(2),表现手法,上片回忆少年时代,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通过对比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表现了,词人受到排挤、报国无门的愁苦。,(3),情感,“天凉好个秋”生动表现了遍尝辛酸之后无可言说的悲凄等复杂心态。,(4),语言,上片“爱上层楼”和下片“欲说还休”,运用,叠句,产生音韵美。,作品主旨,通过“少年”“而今”,无愁、有愁的对比,表现了词人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和无奈,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参考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远眺。喜欢登上高楼远眺,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竭力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当堂检测,02,1,2,3,4,阅读李商隐的,无题,,回答下列问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四句写男主人公向女主人公表达难舍之情,后四句写男主人公对别后的想象和希望。,B,首联“别亦难”为全诗诗眼,第二句用景物渲染烘托,表现了一对有情人的离情别绪。,C,颈联中“愁”写女主人公此刻的感情状态,“寒”是男主人公此刻心境的写照。,D,尾联借用神话故事,希望使者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是无望中的希望。,【,点拨,】,颈联中的“寒”是男主人公对对方心境的揣测。,【,答案,】,C,2,“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连用有何深刻含义?,两个“难”字连用,凸显两人情谊深厚,第一个“难”指相会困难,第二个“难”指心境痛苦不堪,连用两个“难”表达了相见无期之苦,深沉而缠绵。,3,请赏析诗句“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东风无力百花残”,既写自然环境,(,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纷凋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暗指情人相见希望渺茫,借景物描写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达到了精微的契合。,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请作简要赏析。,这两句诗运用对偶、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丝”“思”谐音,用春蚕吐丝至死方休、蜡烛燃完烛泪才尽,形象地表现了男女之间至死不渝的忠贞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