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概述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698436 上传时间:2024-09-29 格式:PPT 页数:178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毒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78页
病毒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78页
病毒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章节重点:,1.,病毒的,概念,、,结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2.,病毒与其它微生物的,鉴别要点,。,3.,病毒,增殖,的特点,4,病毒的,干扰现象,及意义。,5,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6,病毒的感染方式与途径,病毒的,致病机理,。,病毒(,Virus,)的定义,体积微小,结构简单,,只有一种类型的核酸,,,非细胞型微生物,以复制的方式增殖的,只能在活的、敏感的细胞,内,第十九讲 病毒概述,病毒的重要性,与人类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与肿瘤和自身免疫病、一些代谢病密切相关,70%,传染病、,90%,的呼吸道感染由病毒引起,可引起持续性感染,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一、 病毒的基本性状,(一)病毒大小与形态,病毒的大小:,测量单位,:,nm,(纳米),= 1/1000,m,(微米), 150nm,大型病毒(最大,300 nm,),测量方法:,电子显微镜、沉降系数等,葡萄球菌,(1000nm,),牛痘病毒,300,250nm,A,B,C,D,E,F,G,立克次体,450nm,衣原体,390nm,A.,大肠杆菌噬菌体,( 65,95nm ),B.,腺病毒,(70,nm ),C.,脊髓灰质炎病毒,(30,nm ),D.,乙脑病毒,( 40,nm ),E.,蛋白分子,(10,nm ),F.,流感病毒,( 100,nm ),G.,烟草花叶病毒,病毒的形态:,球状,:,多见动物病毒,杆状或丝状,:,多见植物病毒,砖块状,:,痘病毒等,蝌蚪状,:,噬菌体,子弹状,:,狂犬病毒,(二)结构与化学组成,病毒体,(virion),:,完整的 有典型形态结构,有感染性的 病毒颗粒,核衣壳(露裸病毒),包膜病毒,病毒的基本结构:,核心,+,衣壳,核心,+,衣壳,+,包膜,病毒体结构模式图,壳粒,衣壳,核心(核样物),核衣壳,包膜,包膜病毒,核心,:,病毒基因组,由核酸组成,核酸功能,:,决定病毒的感染性、复制、遗传性,或,核酸种类,:,一个病毒只含一种核酸,单链,DNA,双链,DNA,单链,RNA,双链,RNA,核酸特点:,多样性、有内含子、能克隆与表达,分节段,RNA,RNA,DNA,:,包于核酸外面,衣壳,本质,:蛋白质,有许多壳粒组成,,壳粒有多肽亚单位组成,排列方式,:螺旋对称型、,二十面体对称型、,复合对称型,功能:,保护核酸、,介导病毒进入细胞、,有抗原性,螺,旋,对,称,复合对称,二,十,面,体,立,体,对,称,RNA,壳粒,包膜,:,来自宿主细胞膜或细胞核膜,有特定的功能,包膜功能:,3.,具有抗原性,1.,保护核酸,2.,与病毒吸附有关,辅助病毒感染,本质:脂质和糖类,包膜子粒(刺突):包膜表面不同形状的突起,病毒的核酸与蛋白质,作 用,:,病毒的基因组,决定感染性、复制特性、遗传性,核酸,:,存在部位,:,核心的主要成分,特 点,:,呈多样性, RNA,、,DNA,双链、单链,线型、环型、分节段,有内含子,能克隆与表达,蛋白质,:,存在部位:衣壳、包膜、基质、病毒核心,分 类:,结构蛋白:构成病毒的结构,(衣壳、基质、包膜、刺突等),非结构蛋白:构成病毒的酶等,(功能蛋白,),(各种酶、其他功能蛋白),特点:,1.,必须在活细胞,敏感细胞内进行,2.,自我复制的繁殖方法,以其基因为模板,复制出子代病毒,复制周期:,以其基因为模板,籍,DNA,多聚酶以及其他必要因素,指令细胞停止合成细胞的蛋白质与核酸,转为复制病毒的基因组,转录、转译出相应的病毒蛋白,最终释放出子代病毒,(三)病毒的增殖,复制周期:,吸附与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释放,吸附与穿入,吸附,特异性吸附(受体结合),敏感细胞,:,有受体的细胞,穿入,无包膜病毒(胞饮方式,吞入,核酸进入),有包膜病毒(融合,与细胞膜融合,,酶的作用,核衣壳进入),多数病毒在穿入时已在细胞的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一般认为:,无包膜病毒,:,穿入时细胞的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有包膜病毒,:,穿后后在细胞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脱壳,隐蔽期,:,此阶段无完整病毒可见,也测不出抗原,6,大类型:,双链,DNA,病毒、单链,DNA,病毒、,单正链,RNA,病毒、单负链,RNA,病毒、,双链,RNA,病毒、逆转录病毒,合成区域,:,DNA,病毒:核内(,DNA,)胞质(蛋白质),RNA,病毒:胞质(除流感病毒及部,分副粘病毒),生物合成,双链,DNA,病毒的生物合成,早期蛋白:为功能蛋白,,DNA,多聚酶等酶类,半保留复制的形式,晚期蛋白:为结构蛋白,如衣壳蛋白,蛋白质合成,DNA mRNA,蛋白质,转录,转译,核酸合成,单链,RNA,病毒的生物合成,蛋白质合成,负链,RNA,正链,RNA,正单链,RNA,具有,mRNA,功能,转译,转录,蛋,白,质,核酸合成,l,早期蛋白和晚期蛋白的合成,先合成互补链(复制中间型),再解链进行复制,复制中间体,逆转录病毒的生物合成,特点:自身带有逆转录酶,逆向转录,过程:,RNA RNA:DNA DNA mRNA,蛋白质,RNA:DNA,中间体,前病毒体,子代,RNA,装配与释放,DNA,病毒(多数核内组装),RNA,病毒(多数胞浆内组装),有包膜病毒:出芽方式,同时得到包膜,无包膜病毒:细胞裂解释出,装配:不同病毒,不同部位(核、质、膜),释放:有包膜与无包膜病毒不同,病毒的复制过程,(四)病毒增殖的细胞效应,细胞损伤,复制过程中干扰细胞代谢,释放过程中引起细胞裂解,细胞死亡,干扰现象,两种病毒同时感染同一细胞, 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病毒增殖的现象,原因,竞争抑制与干扰素产生,病毒原因:,缺陷病毒,defective virus,(,基因不整,),辅助病毒的辅助,细胞原因,:,非容纳细胞,non-permissive cell,细胞条件不合适,顿挫感染,(,abortive infection,),(五)病毒的异常增殖,不能完成复制周期,产生子代病毒,原因:,(,六,),病毒的抵抗力与变异性,1.,耐冷不耐热,2.,甲醛可灭活病毒,3.,来苏、升汞、酒精等化学药物可灭活病毒,4.,有包膜病毒对乙醚敏感,5.,抗生素对病毒无效,病毒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发生变异:,形成新的变异株,影响免疫和防治,人工诱导获取毒力减弱的变异株制备疫苗,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讲,徐大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十讲 病毒的致病性与免疫性,整体水平的病毒感染,:,细胞水平的病毒感染,:,从整个机体角度看病毒的致病过程,从细胞角度看病毒对细胞的损伤,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作用,:,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作用,:,常见为导致机体的免疫功能下降,通过超敏反应引起机体致病,1.,感染方式与途径,水平传播,:,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间的传播,病毒侵入机体的重要途径,:,皮肤,粘膜,直接入血(注射等),(一)病毒的感染方式与类型,垂直传播,(,围生期传播,):,通过,病毒由亲代,(,母亲,),传给子代,(,胎儿,),的方式,产道,胎盘,主要感染途径,传播方式及媒介,常见病毒,呼吸道,空气、飞沫、皮屑,呼吸道病毒等,消化道,污染水和食品,肠道病毒、轮状病毒,甲、戊肝炎病毒等,输血注射等,污染血、血制品、注射器,乙肝病毒、,HIV,等,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1),主要感染途径,传播方式及媒介,常见病毒,眼泌尿生殖道,接触、游泳池、性交,疱疹、腺病毒、,HIV,等,胎盘围生期,宫内、产道、哺乳,乙肝、,HIV,、,风疹、巨细胞病毒等,破损皮肤,昆虫叮咬、狂犬、鼠类,出血热、狂犬病毒,脑炎病毒等,人类病毒的感染途径,(2,),隐性感染,:,病毒侵入细胞不大量增殖,不出现临床症状,显性感染 :病毒侵入细胞大量增殖,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感染性疾病),2.,病毒的感染类型,急性感染 :潜伏期短、起病急、重,持续性感染,:,慢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根据病程可分三种,慢性感染,概念,:,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机体中并不断排出体外,可出现症状,也可无症状,特点:,发病不急,长期感染,长期排毒,举例:,慢性乙型肝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EB,病毒所致的慢性感染,急性可转为慢性,慢性可急性发作,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概念:,特点:,举例:,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不产生有感染的病毒,也检测不到,在某些条件可激活而急性发作,急性发作期可以检测出病毒的存在,病毒长期存在,时隐时现,单纯疱疹,水痘,带状疱疹,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概念:,特点:,举例:,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即分离不到病毒,也无症状,经数年后发生某些进行性疾病,并导致死亡,潜伏期长、慢性进行性、预后差,亚急性硬化性脑炎(,SSPE,),疯牛病(朊粒),(二)病毒的致病性,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导致细胞损伤或其他变化,大量细胞病变导致组织器官损伤或功能障碍,细胞损伤是病毒致病的基础,1.,引起受染细胞的改变,溶细胞感染,稳定状态感染,细胞膜改变,包涵体形成,(,1,)溶细胞感染,表现:,机理:,特点,:,细胞裂解死亡,1.,病毒复制成熟后,大量释放子代病毒引起,1,、主要见于无包膜,杀伤性强的病毒,2,、多数引起急性感染,2.,感染引起细胞溶酶体膜通透性增高,,释放 水解酶引起细胞溶解,(,2,)稳定状态感染,表现,:,机理,:,特点,:,病毒与细共存,细胞膜或结构发生变化,1.,见于包膜病毒,过程缓慢,病变相对轻,2.,细胞膜常出现病毒特异性抗原的蛋白成分,3.,细胞经不断大量释放子代病毒及机体的免,疫因子介导下,最终仍不免死亡,有包膜的病毒以出芽的方式释放子代病毒,(,3,)细胞膜改变,表现,:,机理,:,特点,:,出现新抗原,受染细胞与邻近细胞融合,1.,细胞膜成分改变,2.,可形成我核巨形细胞细,病毒在复制中诱导诱导细胞膜 成分改变,表现,:,机理,:,特点,:,细胞的胞浆或核内出现具有一定形状、特殊染色性的块状结构,1.,细胞被病毒感染的标志,2.,其形状、位置染色性等特征随病毒种类而异,为病毒颗粒或未装配的病互成分,(,4,)包涵体形成,2.,病毒感染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机理,:,病毒感染免疫系统、侵犯免疫细胞,EB,病毒:单核细胞,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巨噬细胞、辅助,T,细胞,巨细胞病毒等: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后果,:,机体的免疫应答性降低,机体的免疫应答功能紊乱,病毒逃避抗体等体液物质的作用,3.,病毒感染引起的免疫病理作用,机理,:,1.,杀伤病毒感染细胞,造成细胞损伤,2.,病毒抗原与机体抗体形成复合物沉积,3.,病毒改变宿主细胞膜的抗原性,后果,:,引起, ,型超敏反应,,导致机体致病,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三,),、抗病毒免疫,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干扰素,与,NK,细胞,为最重要,特异性免疫,1.,干扰素,定 义,:,由病毒或其他干扰素生剂,刺激机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具有抗病毒等作用的糖蛋白,种 类:,种类产生细胞 抗病毒 抗肿瘤 免疫调节,人白细胞 强 弱 弱,人成纤维细胞 强 弱 弱,T,细胞 弱 强 强,抗病毒意义:,抗病毒特点,:,种的特异性、间接性、广谱性,抗病毒机理:,1.,细胞受干扰素作用后,合成抗病毒蛋白,(蛋白激酶、,2-5,合成酶、磷酸二酯酶),感染早期中断病毒复制,阻止病毒扩散,阻断病毒蛋白合成而起抗病毒作用,总体功能:,抗病毒、 抗肿瘤、免疫调节,2.,其他机制:活化巨噬细胞、,NK,细胞、,CTL,细胞,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特点:,1.,可被干扰素等通过多途径激活,2.,体内,4,小时即可出现杀伤效应,3.,识别病毒感染细胞,无病毒特异性,4.,感染早期抑制病毒复制,3.,体液免疫,中和抗体,概念:,与病毒结合后消除病毒感染能力的抗体,类型:,抗体类型主要为,IgG,、,IgM,、,IgA,(,S IgA,),机理:改变病毒表面结构,或与细胞受体结合,,阻止病毒感染细胞,而易被吞噬细胞吞噬,。,缺陷:,不能进入细胞,无清除细胞内病毒作用,非中和抗体,概念:无中和病毒感染作用的抗体,意义:有时具有诊断价值,4.,细胞免疫,主要通过,CTL,及,T,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杀伤性,T,细胞(,CTL,),杀伤靶细胞达到清除或释放细胞内病毒,,从而在抗体配合下消除病毒,辅助性,T,细胞(,Th,),主要为,Th1,,分泌干扰素等淋巴因子,,发挥抗病毒作用,1,名词解释何谓病毒、病毒的干扰现象、包膜病毒、干扰素、垂直传播、慢性感染、潜伏感染、慢病毒感染、包涵体,2,简答题(,1,)病毒包膜有何功能?(,2,)简述病毒的概念。(,3,)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如何?(,4,)病毒的传播方式和途径有哪些?,(,5,)病毒在体内是如何播散和致病的?(,6,)病毒感染的特异性预防包括哪些方面?,3,问答,题(,1,)病毒干扰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了解病毒干扰现象有何意义? (,2,)机体抗病毒免疫包括哪些方面?(,3,)试述病毒的结构、化学组成及功能。,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一讲,徐大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章节(呼吸道病毒)重点:,1.,流感病毒的分型、分亚型的依据,,抗原性及变异与流行的关系,2.,常见的呼吸道病毒及所致疾病,,3.,流行性感冒病毒的,形态结构、分型,、抵抗力、,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呼吸道病毒,由呼吸道侵入,引起呼吸道或其他组织器官病变的病毒,对人致病的主要有:,流行性感冒病毒,(,流感病毒,),麻疹病毒,一、流感病毒,(1),形态与结构,有包膜的,RNA,球形或丝状病毒,内层,:,核蛋白,+,单股,RNA,呈螺旋对称,为病毒核心,中层,:,基质蛋白,(M,蛋白,),维持病毒形态,调控,RNA,多聚酶活性,外层,:,脂质双层膜其上镶嵌有:,血凝素(,HA):,与病毒吸附穿入,神经氨酸酶(,NA):,有利病毒释放扩散,1.,生物学特性,(2),分型与变异,根据,核蛋白和,M,蛋白抗原,不同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甲型病毒,:根据其,HA,和,NA,抗原不同又分为若干亚型,,HA,或,NA,抗原变异频繁,,至今已经历多次重大变异。,抗原漂移,:自然或人工诱发抗原的量变,小变异,引起中小型流行。,抗原转变,:基因重组引起的变异,为质变,变异幅度大,引起大流行。,(3),培养特性与抵抗力,鸡胚和细胞培养,不耐热,56oC30,分钟灭活,对干燥、紫外线、甲醛、酸敏感。,2.,致病性与免疫性,3.,防治原则,免聚集,要通风;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接种灭活疫苗或亚单位,HA/NA,疫苗,流感的病原体,引起上呼吸道急性传染病,;,病毒不入血,其毒素样物质入血产生流感症状,病后可产生中种抗体,对同型病毒有牢固免疫性,亚型间无交叉免疫,呼吸道局部,SIgA,在预防和阻止疾病发生中引重要作用,二、麻疹病毒,56oC30,分钟灭活,对紫外线、干燥、化学消毒剂敏感,1.,生物学特性,单链,RNA,包膜球形病毒,包膜上具有:,血凝素:与病毒吸附有关,融合因子(,F,蛋白):促进病毒与宿主细胞,细胞之间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嗜酸性包涵体 :位于 胞核和胞装内,2.,致病性免疫性,麻疹病原体,多发生于儿童,潜伏期(,1014,天)和急性期患者为传染源。,鼻咽和眼分泌物排出,经飞沫或污染物传播,*,病毒在呼吸道、眼结膜上皮细胞内增殖、病毒入血形成病毒血症,出现临床一系列病症。,*,多数患者口腔粘膜处出现灰白色外为红晕的柯氏斑,为早期临床诊断依据之一,*,病毒随血入淋巴组织、单核吞嗜细胞,再进一步增殖后入血,然后侵犯全身皮肤、粘膜及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细胞病变,全身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病情逐好转。,病后可获终身免疫,3,、防治原则,:,疫苗接种:,8,月、,7,岁,减毒活疫苗,紧急预防:丙球、胎盘球蛋白,一般防治:紫草、葛根,三、腮腺炎病毒,56oC30,分钟灭活,对紫外线、脂溶剂敏感,1.,生物学特性,单链负,RNA,包膜球形病毒,包膜上具有:,血凝素,-,神经氨酸酶:与病毒吸附有关,融合因子(,F,蛋白):促进病毒与宿主细胞,细胞之间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 嗜酸性包涵体 :位于 胞核和胞装内,2.,致病性免疫性,麻疹病原体,经飞沫或接触传播,侵犯唾液腺(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病程持续,12,周。,病毒可扩散至胰腺、睾丸、卵巢,引起相应炎症,严重者并发病毒性脑炎。,*,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6,个月内婴儿可从母体获得被动免疫力。,*,多数患者无需作实验室检查,根据症状即可作出明确诊断。,*,腮腺炎预防以隔离患者、防止传播和接种疫苗为主。,腮腺炎病毒、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的减毒活疫苗组成的三联疫苗(,MMR,)纳入国家计划免疫项目,四、,冠状病毒,引起成人、少年或较大儿童患普通性感冒或咽喉炎。,2002-2003,年冬春季,全球暴发的,SARS,的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SARS,传染源,:患者,病毒经飞沫及粪,-,口途径传播。,病后免疫力不强,无有效预防疫苗和特异治疗药,,SARS,预防主要是隔离病人,严格消毒,支持疗法,激素、抗病毒和抗生素使用。,本章节(肠道病毒)重点,1.,肠道病毒的,共同特点,。,2.,脊灰炎病毒的分型、致病性、免疫性、特异性预防方法。,3.,肠道病毒,其他,的常见种类和所致疾病。,肠道病毒,共同特性:,小型、球形、无包膜、单链,RNA,病毒,耐酸、耐乙醚,粪,口传播,多为隐性感染,感染后,机体内,SIgA,中和抗体对同型病毒产生免疫,一、脊髓灰质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原体,传染源:患者、带毒者,病毒感染后多局限于肠道,少数患者可形成毒血症,。,抵抗力较强,在污水、粪便、饮食冰箱内可存活数周,/,数月。,56oC30,分钟灭活,对高锰酸钾、碘酒、甲醛、双氧水漂白粉敏感。,口 肠道 血液 全身淋巴组织,/,非神经组织细胞 偶尔可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脊髓前角,/,脑干运动神经细胞),发热、咽痛、腹部不适;,发热、头痛、肌痛;,全身症状加重;,肌体肌肉弛缓性麻痹,重者肢体瘫痪、残废、个别延髓麻痹可导致死亡。,预防:,主动免疫,:减毒活疫苗(,5,岁以下儿童),被动免疫,:与患儿有密切接触易感者,使用 丙种球蛋白,2.,柯萨奇病毒,成人和儿童病毒性心肌炎中多数为该病毒(,B,型)感染所致。,3.,轮状病毒,婴幼儿急性腹泻(急性肠炎),多在秋冬季流行,母体乳汁中的,sIgA,对轮状病毒有拮抗作用。,4.,肠道腺病毒,婴幼儿病毒性腹泻,四季均可发病,以夏季为多。,呼吸道病毒复习题,1,名词解释抗原漂移、抗原转变,2,简答题(,1,)流感病毒的保护性抗体是由什么结构引起的?(,2,)流感病毒变异的基础和类型是什么?,3,问答,题,(,1),阐述引起甲流感暴发流行的原因和规律,(,2,)阐述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风疹病毒的致病性和特异性预防。,肠道病毒复习题,1,问,答题(,1,)肠道病毒致病有哪些特点,?,引起哪些疾病?(,2,)脊髓灰质炎的预防如何进行?(,3,)人类肠道病毒包括哪些病毒?,(,4),柯萨奇病毒可引起什么疾病?,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二讲,徐大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十二讲 肝炎病毒,本章节重点:,1.,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抵抗力、传播途径、致病机理。,2.,乙型肝炎病毒,三种抗原成分,。,3.,三种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检测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4.,人类肝炎病毒的类型及传播途径;,5.,甲型肝炎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及免疫性,;,6.,乙型肝炎病毒的防治原则。,肝炎病毒,1,、靶细胞:肝细胞,2,、引起病毒性肝炎:,3,、主要病毒种类:,HAV,、,HBV,、,HCV,、,HDV,、,HEV,一、甲型肝炎病毒,1.,球形、无包膜、单链,RNA,2.,电镜下可见空心,(,衣壳,),和实心(核衣壳)颗粒,3.,对乙醚、,60oC1,小时,酸有较强抗力。,4,、,100oC5,分钟、,3%8%,甲酸、,50%90%,乙醇、氯处理、紫外线敏感。,(,一,),生物学性状,(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主要引起,甲型肝炎,传染性:潜伏期末、急性期、血清转氨酶升高前,56,天的血液和粪便中有大量病毒,具有传染性。,发病,23,周后产生抗体,血和粪便中病毒逐消失。,人体对,HAV,易感,多为隐性感染,成年人体内带有相应抗体而不易发病。,传播方式:主要由粪便污染手、水源、食品等经口感染,造成散发和暴发流行。,致病性,:病毒在肠粘膜、局部淋巴结组织增殖。经血流至肝细胞内增殖而致病,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发热、皮肤和巩膜黄染、肝肿大压痛等。,2 4,周可恢复,预后好,不会转为慢性肝炎。,免疫性:,病后产生相应抗体,对,HAV,感染有保护作用。,血清学诊断:,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HAV,的,IgM,具早期诊断意义,(三)防治原则,两管、食品卫生 、注意个人卫生。,灭活或减毒疫苗特异性预防。,二、乙型肝炎病毒,(,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结构,(1),大球形颗粒,(,Dane,颗粒,),: 双层衣壳,外衣壳,:相当于病毒包膜,嵌有表面抗原,(,HBsAg,),内衣壳:含有核心抗原,(,HBcAg,),和,eAg,Dane,颗粒,是完整病毒颗粒,具有传染性,(,2,)小球形颗粒:为病毒合成过程中过剩的外衣壳组成,含,HBsAg,,为不完整病毒颗粒,无传染性,血清中最常见。,(,3,)管形颗粒:由小球形颗粒串联而成,长,100700nm,,,为不完整病毒颗粒,2.,抗原成分,(1)HBsAg,:,存在于上述三种颗粒中,其与,HBV,侵入肝细胞有关,为,HBV,感染的标志之一。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s,此抗体出现表明机体对,HBV,有免疫力,可抵御再感染。,(,2,)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存在,Dane,颗粒内衣壳及受染肝细胞核内。 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c,,为非保护性抗体。抗,-HBc IgG,在血中持续时间长,多见于急性患者恢复期、慢性感染或曾感染过,HBV,血清中。抗,-HBc IgM,的存在表示,HBV,处于复制阶段,。,。,(,3,),HBeAg:,该抗原的消长与病毒和,DNA,多聚酶的消长基本一致,可作为,HBV,复制,血液具有强烈传染性的指标。该抗原能刺激机体产生抗,-Hbe,,该抗体有一定的防御作用。,(,4,),前,S,抗原,:,存在于,HBV,外衣壳中,与,HBV-DNA,的消长一致,可作为,HBV,复制、血液有传染性的标志。,3,、抵抗力,该病毒抵抗力较强,对干燥、紫外线、,70%,乙醇不敏感。,高压蒸气消毒、,0.5%,过氧乙酸、,3%,漂白粉、,5%,次氯酸钠可灭活病毒。,(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主要引起,乙型肝炎,传染性:潜伏期末、急性期和慢性活动期的血液均有传染性,经血、性接触、胎盘、产道和乳汁传播。,致病性:,病毒在经血流至肝细胞内增殖,可使机体免疫应答低下;病毒抗原变异逃避机体免疫作用;诱导肝细胞表面抗原发生改变,引起机体对肝细胞产生免疫病理反应,导致肝细胞破坏。,病毒对机体的损害作用与病毒数量、毒力和机体的免疫能力相关,可出现临床症状不同的病变。,免疫复合物型超敏反应,引起重症肝炎、肾小球肾炎、关节炎等。,免疫性:,病后对同型病毒产生相应抗体,干扰素、,NK,细胞、,Tc,细胞对胞内,HBV,感染起重要作用。,(三)微生物学检查,ELISA,检测血清中的抗,HBV,的抗原抗体系统,(,二对半)具有诊断及乙肝病程的临床分析有意义 。,乙肝抗原与抗体的检测,(,二对半,),HBsAg,阳性,:,质,HBV,感染和,HBV,携带者,抗,-HBs,阳性,:,乙肝康复或接种疫苗,用保护作用,HBeAg,阳性,:,患者,血液有感染性(强的传染性),抗,-HBe,阳性,:,急性肝炎趋恢复,乙肝抗原与抗体的检测,(,二对半,),抗,-HBc,阳性,:IgG:HBV,既往感染,IgM:HBV,急性或近期感染,HBcAg:,位于蛋白质衣壳内层,在血液中测不到,只能在肝脏组织中检测到。,“,大三阳,”,:HBsAg,HBeAg,和抗,-HBc,阳性,“,小三阳,”,:HBsAg,抗,-HBe,阳性,抗,-HBc+/-,(,四)防治原则,严格筛选供血者,严格消毒,隔离病人、隔断母婴传播,人群普查,高危人群自动免疫,广谱抗病毒药、中草药、干扰素等,三、丙型肝炎病毒,HCV,为球形、,RNA,和有包膜病毒,对氯仿、紫外线敏感,,1/1000,甲醛、加热,100oC 5,分钟、,20%,次氯酸可使其灭活。,经血传播,也可经胎盘传播,病症与乙肝相似,无黄疸,易转为慢性肝炎,ELISA,检测抗,-HCV,HCV,免疫性不强,切断传播途径为主要防治措施:加强对供血者和血制品进行监测。,四、丁型肝炎病毒,HDV,为一种缺陷性病毒,需,HBV,辅助才能复制。,球形、核心含,HDV-RNA,和,HDV,抗原,其外包绕一层由,HBsAg,组成的衣壳,经血、密切接触、胎盘传播,必须同时或先有,HBV,感染才能引起,HDV,感染经血传播,也可经胎盘传播,HDV,和,HBV,同时感染可表现为自限性,而,HDV,重叠感染已被,HBV,感染的肝细胞,肝细胞损害加重,可发展为重症肝炎、肝硬化或肝癌。,ELISA,检测,HDV,抗原、抗,-HCV,或,PCR,方法检测,HDV-RNA,。,预防方法与乙肝类同,五、戍型肝炎(,HEV),HEV,为一种,RNA,、,球形、无包膜病毒,在液氮中可长期保存,对氯仿、紫外线敏感,加热,100oC 5,分钟,、,20%,次氯酸可使其灭活。,经粪,口传播,潜伏期末和急性病人粪便中大量排毒,为主要传染源,可引起水源性暴发。,HEV,临床表现与甲肝相似,有自限性,多于,6,周内恢复,不发展为慢性,病后有一定免疫力,。,ELISA,检测抗,-HEV,无特异性防治方法,主要是的切断传播途径,1,名词解释,Dane,颗粒,小球型颗粒,,HBIg,、缺陷病毒、辅助病毒,2,简答题,(,1,)传染源,传播途径和特异性预防等,试比较,5,种,肝炎病毒的异同点。,(,2,)简述乙型肝炎病毒的形态结构、抵抗力及致病性。,3,问答,题,(,1,) 乙型肝炎病毒三种抗原抗体系统,(,两对半,),的检测在临床诊断上的意义及用途。,(,2),阐述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防治措施。,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三讲,徐大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章节重点,1.,虫媒病毒的共同特点,2.,乙脑病毒主要生物学特点,、,致病性、特异性预防方法。,3.,疱疹病毒,主要种类和致病性、,潜伏感染的关系。,第二十三讲,虫媒病毒、疱疹病毒,一、虫媒病毒,一群以吸血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的病毒,小球形、单链,RNA,、有包膜。,自然疫源性、地方性、季节性,乙脑病毒,三带喙库蚊 夏秋,森林脑炎病毒,硬蜱 春夏,登革病毒,伊蚊 夏季,1.,乙脑病毒,以吸血节肢动物蚊,(,库蚊,白纹伊蚊,),为传播媒介的病毒,小球形、单链,RNA,、有包膜。,抗原性稳定,只有一个血清型,家畜和家禽感染后病毒在其体内增殖,并成为人类的传染源,其中幼猪最为重要,构成猪,-,蚊,-,猪,(,包括人体,),血清和脑脊液中检测特异性,IgM,防蚊、灭蚊,2.,登革病毒,以吸血节肢动物白蚊伊蚊为传播媒介的病毒,小球形、单链,RNA,、有包膜。,人和猴为该病毒的自然宿主,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感染,7,天后出现血凝抑制抗体,稍后出现补体结合抗体。,ELISA,法检测,IgM,作出早期诊断,防蚊、灭蚊,二、 疱疹病毒,亚科,病毒,宿主范围,潜伏细胞,HSV, VZV,广,神经元细胞,CMV,较窄,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EB,最窄,B,淋巴细胞,病毒,亚科,潜伏细胞,单纯疱疹病毒,型,(HSV-1),神经元细胞,单纯疱疹病毒,型,(HSV-2),神经元细胞,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神经元细胞,巨细胞病毒,(CMV),单核吞噬细胞,淋巴细胞,EB,病毒,(EBV),B,淋巴细胞,疱疹病毒亲嗜的细胞种类,疱疹病毒的特点,双链,DNA,,球型,二十面体立体对称,有包膜。,除,EB,病毒外,均能在人二倍体细胞核内复制,在核内形成包涵体。病毒通过细胞间桥直接扩散,感染细胞同相邻细胞融合,形成多核巨细胞。,可形成增殖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疱疹病毒的结构,1,、单纯疱疹病毒(,HSV,),生物学特性:球形。由核心(双股,DNA),、衣壳、被膜及囊膜组成,衣壳蛋白和囊膜蛋白在保护,DNA,及致病和诱导机体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感染细胞肿胀、变圆、出现嗜酸性核内包涵体,种类,:,HSV-1,和,HSV- 2,致病性:,人群感染率高,广泛存在潜伏感染,传染源:病人和健康带毒者,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与性接触,飞沫,可垂直传播,HSV-1,一般通过口腔或污染的手及飞沫感染,HSV-2,一般通过性接触传播,原发感染,唇疱疹,齿龈炎,生殖器疱疹,HSV1,潜伏与影响的组织部位,潜伏与再发感染,HSV-,:,三叉神经节,颈上神经节,HSV-,:,骶神经节,复发性局部疱疹,HSV-,:宫颈癌,先天性感染,垂直传播,皮肤损伤,播散性感染,脑炎,免疫性,原发感染后,1,周左右血中可出现中和抗体,3-4,周达高峰,可持续多年,细胞免疫起更重要作用,微生物学检查,病毒分离:,采取病人水疱液、宫颈、阴道分泌液等,接种易感细胞中培养,1,2,天,细胞肿胀,变圆,相互融合等病变,快速诊断:,胞内病毒抗原检测,病毒,DNA,片断检测,防治原则,预防,避免同患者接触,防止医院内感染,剖腹产预防新生儿感染,治疗,阿昔洛韦,(,无环鸟苷,,,ACV,),,轻型患者无需治疗,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基本性状与,HSV,相似,只有一个血清型,人是唯一的自然宿主,在人胚成纤维细,胞中增殖,并缓慢产生细胞病变,核内包涵体和多核巨细胞,。,靶细胞:皮肤,引起两种疾病,:,初发者为水痘,复发者为带状疱疹,致病性与免疫性,水痘,(,Chicken Pox,),病毒,经呼吸道、结膜、皮肤等处侵入人体,先在局部淋巴结增殖,进入血液散布到各个内脏继续大量增殖,2,3,周,皮肤广泛发生丘疹,水疱疹和脓疱疹,儿童感染病情轻,成人感染病情重(病毒性肺炎),细胞免疫缺陷者病情重,孕妇感染造成流产、死产或胎儿畸型,带状疱疹(,Shingles,),儿童时期患过水痘愈合,病毒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脑感染神经节中,机体免疫力下降等条件刺激,病毒沿感觉神经轴索下行,该神经所支配的皮肤细胞内增殖,在皮肤上沿着感觉神经的通路发生串联的水疱疹,形似带状,微生物检查及防治,VZV,减毒活疫苗,被动免疫,治疗可用无环鸟苷(,ACV,),、阿糖胞苷和高剂量干扰素,3.,EB,病毒(,EBV,),Epstein,和,Barr,于,1964,年首次在研究,Burkitt,非洲儿童淋巴瘤细胞时发现,主要侵犯,B,细胞,EBV,的增殖性感染,极少数细胞中病毒增殖,感染细胞溶解死亡,增殖性感染相关抗原,EBV,早期抗原(,EA,),EBV,衣壳抗原(,VCA,),EBV,膜抗原(,MA,),EBV,非增殖性感染,包括,:,潜伏感染(感染,-,潜伏,-,激活),恶性转化,潜伏感染相关抗原,EBV,核抗原(,EBNA,),潜伏感染膜蛋白,(,LMP,),致病性,:,EB,病毒在人群中广泛感染,主要通过唾液传播,也可经输血传染,EB,病毒在口咽部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感染,B,淋巴细胞,感染,B,细胞进入血循环可造成全身性感染,病毒可长期潜伏,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一种急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多见于青春期初次感染,EBV,后发病,三个典型症状为发热、咽炎和淋巴结炎,随病情发展可出现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外周血单核细胞及异型淋巴细胞增多,所致疾病,:,非洲儿童淋巴瘤(,Burkitt,淋巴瘤,,BL,),中非、新几内亚等热带雨林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多见于,6,7,岁儿童,好发部位为颜面、腭部,鼻咽癌,我国南方(广东、广西)及东南亚是鼻咽癌高发区,多发生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微生物学检查:,EBV,分离培养困难,血清学诊断,EBV,特异性抗体的检测 病毒,VCA,IgA,或,EA,IgA,抗体,异嗜性抗体凝集试验 传单辅助诊断,防治原则:,亚单体疫苗,4.,巨细胞病毒(,CMV,),CMV,具有典型的疱疹病毒形态,其,DNA,结构也与,HSV,相似,宿主范围窄,有高度的种特异性,病毒在细胞培养中增殖缓慢,复制周期长,感染的细胞肿大,具巨大的核内包涵体。呈“猫头鹰眼”状,CMV,的核内包涵体,致病性,:,感染广泛,通常呈隐性感染,少数感染者有临床症状。,可长期带毒形成潜伏感染,潜伏部位常在唾液腺、乳腺、肾等。,传播途径有接触感染、垂直感染、血源性感染、性感染等。,所致疾病:,先天性感染,围产期感染,接触感染,输血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病人的感染,细胞转化与致癌潜能,免疫性,主要是细胞免疫,微生物学检查法:,细胞学检查:包涵体,病毒分离,病毒,DNA,检测,抗原检测,血清学诊断,防治原则,丙氧鸟苷,病毒,DNA,多聚酶抑制剂,预防性用于移植病人和,AIDS,病人,CMV,减毒活疫苗,1,名词解释,虫媒病毒、储存宿主,2,简答题(,1,)如何预防乙脑病毒的的感染?(,2,)简述疱疹病毒的种类和各自引起的疾病,及,与肿瘤的关系,。,3,问答,题(,1,)阐明水痘一带状疤疹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 (,2,)阐述单纯疱疹病毒的原发感染、潜伏感染和再发感染。,医学微生物学,第二十四讲,徐大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本章节重点,1.,汉坦病毒的致病性、特异性预防方法。,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传播途径、防治原则。,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致病机理及微生物学检查法,一、出血热病毒,1.,汉坦病毒,圆形或多形态性,核心为三个片段的单链,RNA,,有包膜。,为肾病综合征出血热和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的病原体。,第二十四讲,出血热病毒、逆转录病毒、其他病毒,由黑线姬鼠、小白鼠唾液、尿、粪便排出,污染食物、水源、空气等,经消化道、呼吸道或直接接触传播给人,秋冬季节为发病季节。,病后可获持久免疫。防鼠灭鼠是关键,2,、新疆出血热病毒,圆形或多形态性,核心为三个片段的单链,RNA,,有包膜。,病原体是从新疆塔里木盆地出血热病人分离获而得名。,蜱为传播媒介,有自然疫源性蜱可在啮齿动物和家畜之间进行,也可传播给人,,45,月为发病季节。,无肾损害,病后可获持久免疫。,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所致疾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中国,HIV/AIDS,数字,(1985-1997),中国,HIV/AIDS,报告数,2013,年,1-8,月:,HIV,感染者,45744,例,AIDS 16303,例,至,2013,年,8,月:,存活的,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共,428867,例,死亡,127758,例,形 态 结 构,中等球形颗粒,核心含,2,条相同单股,RNA,有包膜,,包膜表面特异性糖蛋白刺突即,:,外膜蛋白,gp 120,跨膜蛋白,gp 41,1,、生物学性状,HIV,模型图,脂双层膜,gp120,gp41,包膜糖蛋白,p24,衣壳蛋白,p17,内膜蛋白,p7,核衣壳,蛋白,逆转录酶,蛋白酶,整合酶,RNA,外膜 蛋白,gp 120,能与多种细胞膜上,CD4,结合,与病毒的特异性吸附,穿入有关。,糖蛋白极度易变异,使,HIV,容易产生逃避免疫而潜伏体内,同时也为疫苗制备带来困难。,病毒受体和细胞亲嗜性,靶细胞:表面带有,CD4,分子的细胞,CD4,+,的,T,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亚群,HIV,抵抗力较弱,,,0.2%,次氯酸钠,、,0.1%,漂白粉,、,70%,酒精,、,0.3%H2O,、,0.5%,来苏,510,分钟可灭活病毒。,消毒,:煮沸,20,分钟,高压,121,o,C 30,分钟,2,、致病性和免疫性,传染源 :,病人或无症状携带者,传播途径,:,性行为、血源性感染、垂直感染,感染过程,原发感染,:HIV,进入机体选择性侵入带有,CD4,分子的细胞,慢性感染,/,持续感染,:,病毒潜伏细胞内,低水平增殖,激发,:,合并各种机会感染、肿瘤,激发病毒大量增殖,,CD4+,淋巴细胞单核吞嗜细胞大量死亡,功能受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以细胞免疫缺陷为主,。,艾滋病病人与,Kaposi,肉瘤,致病机制,:,引起免疫损害,侵犯,CD4+,细胞,引起,CD4+,细胞缺损和功能障碍为中心的严重免疫缺陷,损伤,CD4+,细胞的机制,HIV,感染的免疫应答,体液免疫 :,抗,-,gp120,的中和抗体,细胞免疫 :,CTL,3.,微生物学检查,检测病毒相应抗体:,ELISA,,,IFA,,,RIA,,,WB,至少有两种,HIV,结构蛋白抗体阳性,检测病毒及其成分:,病毒分离,病毒逆转录酶,HIV,抗原或,HIV-RNA,防治原则,综合措施,疫苗,药物,外形似弹状,,75,180nm,大小,三、狂犬病毒,1,、生物学性状,感染细胞形成内基小体,衣壳为螺旋对称,有包膜,核心为单负链,RNA,2,、致病性与免疫性,传染源:,狂犬等带毒动物,所致疾病:,狂犬病(神经兴奋性增高,喉痉挛,恐水病),传播途径:,患病动物咬伤,经伤口 肌细胞 感觉神经 中枢神经 唾液腺、泪腺等,病毒抗原,(,IF,),病毒,RNA,(,PCR,法),3,、微生物学检查,狂犬:,内基小体(,Negri body,),病毒抗原,病人:,4,、防治原则:,控制犬类,处理伤口:,20%,皂水,70%,酒精,被动免疫:高效价抗狂犬病毒血清,主动免疫:灭活疫苗,四、朊粒,(,Prion,),本质:传染性蛋白因子,主要成分是一种,蛋白酶抗性蛋白(,PrP,),生物学特性:,可滤过性,增殖非常缓慢;,与已知病毒特征明显不同;,不具有病毒结构,,未检出核酸;,对福尔马林、蛋白酶、加热、电离辐射、紫外线抵抗力强;,PrP,C,与,PrP,SC,的三维结构,PrP,C,(正常),PrP,SC,折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