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根型颈椎病防治知识讲座最终版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688539 上传时间:2024-09-28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3.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经根型颈椎病防治知识讲座最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防治知识讲座最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神经根型颈椎病防治知识讲座最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本病概述,1,相关解剖,2,临床表现及诊断,3,针刀治疗,4,预防及锻炼,5,一、本病概述,一,神经根型颈椎病,(,英文简写为,CSR),是颈椎病发病率最高的一 种类型,占颈椎病发病的,60%,,以,4060,岁的人群为多见,其中男女之比为,3,:,1,。,二,病发特点主要为颈、肩疼痛,并向上肢放射或向枕部放射痛且伴有串麻感。可一侧发病,亦可两侧同时发病。,三,确切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现代医学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力学、化学和神经机制等方面。,四,古典医籍中根据症状归结为痹症、颈肩痛等名称中,认为本病乃是本虚标实之证,多由虚实兼杂合而为病。其本为肝肾亏虚,标为风、寒、湿邪侵袭及瘀血阻滞,同时劳损、外伤等亦是发病的重要因素,二、解 剖,第二颈椎(枢椎)寰枢关节主要是以齿突为垂直轴进行旋转运动,使头连同寰椎绕齿突作旋转运动,第三至第六颈椎(又称普通颈椎)第七颈椎(隆椎),肌 肉,斜方肌,起点:胸椎以上至枕外隆凸的后正中线,止点:锁骨外侧方、肩峰和肩胛冈,作用:,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上提或下降肩胛骨。,神经支配,:副神经。,临床:,该肌瘫痪,可产生“塌肩,”,头夹肌,(位于斜方肌深面),:,起点:项韧带下部、至,第,3,胸椎棘突,止点:上项线外侧部和,乳突后缘,神经支配:颈神经后支,(,C2,3,),(,4,)菱形肌,小菱形肌:,起于下位,2,个颈椎棘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的上部。,大菱形肌:,起于上位,4,个胸椎棘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全长。,作 用:牵引肩胛骨向内上方,并向脊柱靠拢。,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临床意义:颈椎病时常常压迫该神经,引起菱形肌痉挛,产生背部压迫感。,以腱起于寰椎枢椎横突及,3,、,4,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肩胛骨内侧缘的上角,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C4,6,,臂丛分支)。,功能:控制肩胛骨的位置和运动,其主要功能是当其收缩时,将肩胛骨向内上方提高;当其伸展时,形成肩胛骨纳降原位。,颈棘肌:起于项韧带下份第7颈椎棘突,止于枢椎棘突。,头棘肌:常与头半棘肌融合。,颈半棘肌:起于止56位胸椎横突,止于25颈椎棘突。,头半棘肌:位于夹肌深面,颈最长肌和头最长肌的内侧,起于上位67胸椎和第7颈椎棘突,向上汇成阔肌止于枕骨上、下项线之间。,椎枕肌(由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四块肌肉构成),头下斜肌:起于枢椎棘突的外侧和邻,胸锁,近的椎板上部,止于寰椎横突下外侧面,功能:面转向同侧,,头上斜肌:以腱起于寰椎横突的上面,止于枕骨上下项线之间,,功能:头向后及同侧屈,头后大直肌:以一尖的腱起于枢椎棘突,止于下项线外侧和枕骨,功能仰头,同时面转向该肌同侧,头后小直肌:以腱起于寰椎后结节,止于下项线内侧及下项线与枕骨大孔之间的枕骨,且与硬膜之间有结缔组织相连。,功能:仰头,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头、锁骨内侧端,止于乳头),前斜角肌,中斜角肌,斜角肌间隙,中斜角肌,有锁骨下动、静脉和臂丛等。,韧 带,项韧带 作用:控制颈部过度前屈及头的左、右旋转。,损伤:长期低头工作,过度 牵拉,造成积累性劳损,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关节囊韧带、横突间韧带等,2.,颈丛皮支:,臂丛分支,肩胛背神经 菱形肌,肩胛上神经 冈上下肌,胸长神经 前锯肌,臂丛的组成,:C5-T1,神经根前支构成,臂丛神经的五大分支,(,2,)椎动脉起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按其行程可分为四段:第一段:横突孔前段 第二段:横突孔段 第三段:枕下三角段第四段:颅内段 临床意义:颈椎骨质增生,头部过分旋转、枕下肌痉挛都可压迫椎动脉,造成脑供血足,形成所谓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三、临床表现及诊断,临床表现:以颈部症状并伴有臂丛神经根压迫现象为主。常表现为颈项肩部疼痛,颈部活动受限,病患上肢沉重无力,颈项部神经窜痛,伴有针刺感或过电样麻痛,握力下降。同时可伴有与臂丛神经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及反射障碍,以前根受压为主,肌力改变明显;后根受压为主者,则感觉障碍症状较重。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两者常同时出现,但感觉神经更敏感,因而更早表现出症状。,辅助检查:颈肩部有压痛点,颈部和患肢有不同程度的活动受限。臂丛牵拉试验及压颈试验阳性,神经系统检查有较明确的定位体征。,X,、,CT,、,MRI,、肌电图等可近一步明确诊断。,诊断要点:具有较典型的根型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臂丛牵拉试验及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检查与临床表现相符合;排除颈椎外疾病(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颈背部筋膜炎)所致的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四、针刀治疗,针刀医学关于颈椎病病理框架的新理论网眼理论,从点线面认识颈椎病,点:颈部软组织的损伤劳损点弓弦结合部,弦的行径路线上的应力集中点,线:不同损伤点,不同层次,不同组织之间的联系弦的行径路线,面:由点,线构成颈椎病的病理构架以弓弦力学系统为解剖基础的结构,它是一个立体网络状的力学解剖构架,颈椎力平衡失调,,引起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体垂直位、矢状位、冠状位、水平位发生单一或者复合移位,引起椎间孔变形,项韧带损伤导致棘间韧带,前、中斜角肌、肩胛提肌、斜方肌、多裂肌等急慢性颈部软组织损伤,出现上肢麻木,疼痛,颈部功能障碍等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表现,损伤软组织之间出现粘连、疤痕、挛缩、堵塞,前、中斜角肌间隙变窄,导致软组织,动态平衡失调,压迫臂丛神经,颈椎,X,片有异常表现,颈椎,X,片无异常表现,3.,针刀对,CSR,发病机理的探讨,针刀医学对,CSR,的认识 针刀医学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研究,认为颈椎病发病的根本原因是颈部的动态平衡和力平衡失调。,依据颈部的解剖结构及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立体网络状病理构架,针对性,的设计了针刀整体松解术式,其治疗共分三次,具体操作如下:,第一次行颈部“T”形针刀松解术,(1)体位 患者俯卧低头位。,(2)体表定位(图1),横线为5个点,中点为枕外粗隆,在上项线上向两侧旁开为2个点,再向外旁开为2个点。这5点为项韧带、胸锁乳突肌、头最长肌、头半棘肌的止点及斜方肌的起点。,竖线为5个点,分别为C37棘突顶点。这5个点为项韧带、头夹肌、斜方肌及颈夹肌等软组织的起点。,(4)针刀操作 选用型四号直型针刀,横线第1支针刀在枕外隆突处定点,刀口线方向同人体纵轴平行,刀体与脚侧呈45,垂直于枕骨刺入,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直达骨面后,调转刀口线90,铲剥3-4刀,再将针刀提至皮下组织层面,向两侧分别倾斜45角,松解上项线下处至有松动感出针刀。,其余四支针刀操作方法同第一支针刀,竖线第15支针刀在C37棘突顶点处定位,刀口线方向同人体纵轴平行,刀体与头侧呈45刺入,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肌层直达棘突骨面后,纵疏横剥3刀。将针刀提至棘突顶点的上缘,使针刀体同棘突走行相一致,调转刀口线90,沿棘突上缘向内切3刀以切开棘间韧带。,术毕,拨出全部针刀,创可贴覆盖针刀口处。嘱患者3日内刀口处保持清洁,勿沾水。阿莫西林胶囊口服3天预防感染。,(3)麻醉 用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第二次针刀松解术,松解双侧横突及乳突处软组织的粘连和瘢痕,(,1,)体位 松解左侧横突时,患者仰卧位,头偏向右侧并尽量贴与床面,便于显露左侧横突。右侧横突松解时,体位相反。,(,2,)体表定位 依据患者临床表现及颈椎正侧位,X,片确定病变颈椎,选取双侧,C1-7,病变处横突及乳突定位,本例患者选取,C1-5,横突及乳突定位。如图,3,图,3,针刀松解术定位,(3)麻醉 用1%利多卡因局部定点麻醉,每个治疗点注1ml。,(4)针刀操作 选用型四号直型针刀,C1-5横突松解 定点乳突尖与下颌骨连线的中上1/3处为C1横突,沿此点向锁骨上凹最深处引一条连线,此线即为颈椎各横突的体表投影线,C1横突下2cm为C2横突,其余三点各与上一点间隔,为C3-5横突。,左侧C1横突处针刀松解 从横突体表定位点进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经过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层达横突骨面,然后调转刀口线90,分别沿着横突上下缘骨面铲剥2刀,范围在内,松解附着于左侧处的头上斜肌、头下斜肌的起止点。右侧C1横突松解方法同上。,左侧C2横突处针刀松解 从横突体表定位点进针刀,刀口线与人体纵轴一致,针刀经过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层达横突结节间沟骨面,然后沿骨面向前后铲剥2刀,范围在内,松解附着于C2横突处软组织的粘连,瘢痕。,余下横突松解方法与C2松解方法相同。,(,3,)麻醉 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每个治疗点注药,1ml,。,(,4,)针刀操作 选用,型四号直型针刀,以,C3-4,关节囊韧带松解为例 以,C3,棘突顶点向两侧旁开,左右为关节囊韧带的体表定位点。刀口线方向同人体纵轴平行,刀体与头侧呈,45,角刺入,针刀经皮肤、皮下组织、筋膜、肌层直达关节突骨面后,在骨面上稍移位,寻找到落空感时,即为关节囊韧带,提插刀法切,3,刀,,范围在,内。,然后调整刀口线,90,,再次横行切开关节囊,3,刀后出针刀。,其余关节突关节松解方法同上。,肩胛提肌止点松解 找到肩胛骨的内上角为进针刀点,刀口线方向同人体纵轴平行,针体和背部皮肤成,90,角刺入,达肩胛骨内上角边缘骨面。调转刀口线,90,,向肩胛骨内上角边缘骨面铲剥,3,刀,即可出针。,术毕,拨出全部针刀,创可贴覆盖针刀口处。嘱患者,3,日内刀口处保持清洁,勿沾水。阿莫西林胶囊口服,3,天预防感染。,(,5,)针刀术后手法及康复治疗同第一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