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之慢性硬膜下血肿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687439 上传时间:2024-09-28 格式:PPTX 页数:24 大小:421.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颅内血肿之慢性硬膜下血肿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颅内血肿之慢性硬膜下血肿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颅内血肿之慢性硬膜下血肿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慢性硬膜下血肿,周小妹,概念,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为伤后3周以上出现血肿症状者,好发于老年病人。血肿大多广泛覆盖大脑半球的额、顶和颞叶。血肿有一黄褐色或结缔组织包膜,血肿内容早期为黑褐色半固体的粘稠液体,晚期为黄色或清亮液体。,硬膜下血肿是常见的,颅内血肿,之一,可分为急性,亚急性及慢性三种。,硬膜下血肿与颅脑外伤有密切的关系,特别是急性和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多在伤后数小时或数日出现临床症状。,慢性硬膜下血肿,常在伤后两周以上出现症状。部分病人无明显外伤史,部分病例可因剧烈咳嗽,血管本身缺陷,凝血过程障碍引起。,急性、亚急性硬膜下血肿与外伤有密切关系,常不易误诊。慢性硬膜下血肿常不能及时诊断,贻误病情。,二、病因与发病机制,头部外伤是慢性硬膜下血肿最常见的致病原因之一,5084%的患者有明确的头部外伤史,但由于头部外伤轻微,外伤距发病时间较长时,一般容易被患者和家属忽略,部分患者只是在追问时才被问出。老年人由于脑组织萎缩,硬脑膜与皮质之间空隙增大,当头部受到突然加速或减速运动时,可引起桥静脉的撕裂或造成皮质与硬脑膜间小交通动脉的损伤渗血。也可因静脉窦、蛛网膜颗粒或硬脑膜下水瘤受损出血引起。非损伤性硬脑膜下血肿非常少见,在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患者中约有12.8%的患者伴有高血压,所以高血压、动脉硬化可能是容易导致出血原因之一。,此外,一些患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老年病人,常有慢性酒精中毒病史,因长期饮酒可造成肝功能损伤,导致凝血机制障碍,酗酒后又易造成颅脑损伤。还有1238%与应用抗凝或抗血小极凝集治疗有关,如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出血来源多为桥静脉或皮质小静脉,血液流至硬脑膜下腔后逐渐凝固, 1周左右血肿开始液化,血肿周围形成包膜,其外膜富于窦状毛细血管,不断释放血管活性物质,造成局部高纤溶状态,使血肿被膜反复出血,导致血肿腔逐渐增大,引起颅内压增高,进一步对脑组织造成压迫,小儿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多为双侧,常为产伤所致,产后损伤多见于6个月以内。此外,小儿营养不良、败血症、颅内外炎症、出血性疾病者、甚至严重脱水的婴幼儿,也可发生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三、临床表现,1病史慢性硬脑膜下血肿是一种特殊类型颅内血肿,国内一组报道,在72例老年慢性硬脑膜下血肿中,有头部外伤史者63例,占87.5%。由于外伤轻微,临床上约1/5患者和家属不能回忆起有关颅脑外伤病史。通常本病病程为慢性经过,最长者可达一年半或更长,2精神症状老年人的精神障碍较为突出,常表现为表情淡漠,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寡言少语,多睡,甚至精神失常,部分患者有大小便失禁等。极易被误诊为脑动脉硬化或老年性痴呆。,3颅内压增高以颅内压增高为首发症状者占1420%,起初为轻微的头痛,当血肿逐渐增大时方出现明显的颅内压增高症状,如呕吐、视觉症状,查体时可见视盘水肿。老年人因为脑萎缩,颅压增高症状出现较晚或不明显。婴幼儿患者,颅内压增高,则表现为前囟饱满,头颅增大,可被误诊为先天性脑积水。,4颅神经受损除视力减退外,还可有动眼神经、展神经及面神经损伤症状。少数患者有耳聋、耳鸣、眩晕及听力减退等,常在血肿清除后得到恢复。,5帕金森综合征表现为震颤麻痹,动作缓慢,肌力减弱而肌张力增高,步态不稳,行走时呈慌张步态等。上述表现如在外伤后出现,应及时行辅助检查以除外慢性硬脑膜下血肿,6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占1/3左右,如语言功能障碍;半身肢体无力甚至偏瘫,偏身感觉减退,病理反射阳性等类似脑血管疾病的表现。,7癫癎易与颅内肿瘤相混淆。在老年人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患者中,有10%左右以癫癎症状起病。老年人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癫癎发作,应想到有硬脑膜下血肿的可能。,8昏迷约15%的患者是以昏迷为首发症状,常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需进一步检查方能明确诊断。,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神经影像检查,诊断标准,辅助检查-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 了解机体状态,凝血象及血小板检查 了解凝血因素是否正常。,诊断标准,辅助检查-神经影像检查,神经影像检查,头颅X平片 可显示脑回压迹,蝶鞍扩大和骨质吸收。,头颅CT扫描 颅骨内板下可见一新月形、半月形混杂密度阴影,中线移位,脑室受压。,头颅MRI扫描 对本症也可确诊。,治疗原则,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血肿,摘除囊壁,以利于受压脑组织复位。因此手术愈早脑组织受压愈轻,脑功能恢复则愈快,因而,早期诊断硬膜下血肿至关重要。,非手术治疗:抗感染、营养脑细胞、醒脑、脱水治疗保护胃黏膜、稀释痰液、监测血气、肝肾功能、鼻饲饮食,治疗原则,手术治疗,颅骨钻孔闭式引流术。,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适用于:,闭式引流术未能治愈者。,血肿内容为大量血凝块。,血肿壁厚,引流后脑组织不能膨起者,手术旨在将血肿及血肿壁一并切除。,手术治疗 术前准备:,1. 卧床休息,床头抬高1520度。,2. 严密观察意识、瞳孔、体温、血压、心率、呼吸、肢体活动情况。观察如有昏迷清醒再昏迷,做好记录,及时报告医生。,3. 体温在38度以上给予物理降温。,4. 昏迷病人给予鼻饲。,5.,口腔,护理,、褥疮护理。,6. 必要时给予氧气吸入。,7. 若有假牙应取下交给家属保管。,8. 三天未排便者,给予缓泻剂,不可用大量液体灌肠。,术后护理:,1. 按,神经外科,护理常规。,2.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如血压、意识、瞳孔等,观察72h,注意脑疝的发生。,3. 保持各种管道通常,并定期更换,如鼻饲管、导尿管等。,4.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5. 气管切开的病人,按气管切开常规护理。,6. 躁动患者应加保护性约束。,护理措施,1、保持呼吸道通畅:脑损伤病人有意识障碍,丧失正常咳嗽反射和吞咽功能,呼吸道分泌物不能有效排除,血液、脑脊液、呕吐物等可引起误吸,舌根后坠可引起窒息。尽快清除口咽部血块、呕吐物和分泌物,将病人侧卧,昏迷者置口咽通气管,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或人工辅助呼吸。,2、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是颅脑损伤病人护理的重点内容,目的是观察治疗效果,及早发现脑疝,防止贻误抢救时机。,(1)意识:意识状态反映大脑皮质功能和脑干功能状态,观察时采用相同程度的语言和痛刺激,对病人的反应作动态的分析,判断意识状态的变化。,(2)生命体征观察:观察生命体征时为了避免病人躁动影响准确性,应先测呼吸,再测脉搏,最后测血压。,(3)瞳孔:观察两侧睑裂大小是否相等,眼球的位置和运动情况,注意对比两侧瞳孔的形状、大小和对光反射。,(4)准确的记录24小时出入量,(5)神经系统体征:原发性脑损伤引起的偏瘫等局灶性表现,在受伤当时已出现,且不再继续加重;伤后一段时间出现或继续加重的肢体偏瘫,同时伴有意识障碍和瞳孔变化,多是小脑幕切迹疝使中脑受压、锥体束受损所致。,(6)其他:观察有无脑脊液漏,有无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尤其是躁动时无脉搏增快,应警惕脑疝的形成。,3、降低颅内压 避免呼吸道梗阻、高热、咳嗽、癫痫发作等颅内压增高因素,应用20%甘露醇、速尿、激素等药物控制闹水肿和降低颅内压,必要时手术引流减压或清除血肿。,4、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每日输液量控制在15002000ml内,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补充电解质和维持酸碱平衡。,5、加强营养支持 营养补充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易消化的饮食为佳。早期可用胃肠外营养,肠蠕动恢复后改用肠内营养,定期评估病人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营养供应。,6、保持正确体位 采取斜坡卧位,抬高床头1530度,以利于脑静脉回流和减轻闹水肿,亦可防止呼吸道梗阻。,7、预防并发症 昏迷病人全身抵抗力下降,容易发生多种并发症,应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要加强皮肤护理,定时翻身,预防压疮。四肢关节保持功能位,每日3次作四肢被动活动和肌肉按摩,以防关节僵硬和肌肉挛缩。保持室内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保持口腔清洁,定时翻身、拍背和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呼吸道感染。病人常有排尿功能紊乱需要留置导尿,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每日定时消毒尿道口,并冲洗膀胱,减少泌尿系感染。若病人发生便秘,可用轻泻剂,必要时戴手套抠出干硬粪便,勿用大量高压灌肠,以免加重颅内压增高而诱发脑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