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理论课件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

上传人:e****s 文档编号:243660724 上传时间:2024-09-28 格式:PPT 页数:107 大小:2.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自动控制理论课件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 线性系统的根轨迹分析,概述,4.2 根轨迹的基本概念,4.3 绘制根轨迹的基本条件和基本规则,根轨迹绘制举例及闭环极点的确定,4.4 广义根轨迹,4.5 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的性能,概述,闭环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和性能指标主要由,闭环系统极点,在S平面的位置决定,因此,分析或设计系统时,确定出闭环极点位置,是十分有意义的。,1)分析系统的性能,2)确定系统的结构和参数,3)校正装置的设计,根轨迹法:,根据反馈控制系统的开、闭环传递函数之间的关系,直接由,开环传递函数零、极点,绘制出,闭环传递函数极点,(,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随参数变化,运动的轨迹。,利用根轨迹法,可以:,4.2 根轨迹法的基本概念,解:闭环传递函数为,定义,:,根轨迹是指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中某个参数(如开环增益K,1,)从,0,时,,闭环传递函数极点,(,闭环特征根,),在S平面上移动的轨迹。,当闭环系统为,正,反馈时,对应的轨迹为,零,度根轨迹;而,负,反馈系统的轨迹为 根轨迹。,例 已知系统的结构图,请绘出 K,1,:0,时的根轨迹。,R(s),-,C(s),+,闭环特征根为,当,K,1,由0变化,,,用解析方法求,不同,1,所对应的特征根的值,将这些值标在平面上,并连成光滑的,粗实线,,这就是该系统的,根轨迹,。,箭头,表示随着,1,值的增加,根轨迹的变化趋势。,K,1,=0.25,-1,K,1,=0,K,1,=0,s,1,s,2,K,1,K,1,当,K,1,由0变化,特征根s,1,和s,2,相应的变化关系如表所示,-0.5-j,-0.5-j0.87,-0.5-j0.5,-0.854,-0.5,-1,s,2,0.5+j,-0.5+j0.87,-0.5+j0.5,-0.146,-0.5,0,s,1,1,0.5,0.125,0.25,0,K,1,闭环特征方程为,s,j,.稳定性:,当增益,K,1,由0 ,根轨迹不会越过虚轴进入S平面右半边,,即,根轨迹全部位于左半平面,故闭环系统对,K,1,0值都是稳定的。,从系统的根轨迹图,可以分析系统的性能,j,K,1,=0.25,K,1,=0,K,1,=0,K,1,K,1,-1,s,s,1,s,2,j,.稳态性能:,开环传函有一个位于坐标原点的极点,所以是,I,型系统,阶跃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0 (p99)。,2暂态性能,)当,1,时,两特征根重合,均为,系统处于临界阻尼状态,)当,1,.25时,两特征根变为共轭复根,系统处于欠阻尼状态,阶跃响应为衰减振荡过程。,上述分析表明,根轨迹与系统性能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当,1,=m,nm,条根轨迹,将,趋于无穷远处。,j,K,1,=0.25,K,1,=0,K,1,=0,K,1,K,1,-1,s,s,1,s,2,j,根轨迹的起点:,K,1,=0时特征根在s上的位置,根轨迹的终点:,K,1,时特征根在s上的位置,当,K,1,,右端表达式为0,s取m个开环零点,z,j,时等式相等,于是,,m个开环零点是根轨迹的终点。,当,s,,,左端表达式为,等式也相等,n= 起点:,;,m=0,无有限零点;,nm=2,有2条根轨迹,例,控制系统中n=m,,1),n条,根轨迹的,从,n,个,开环极点,处起始;,2),有m条,根轨迹,趋向,m,个,开环零点,处终止;,3),剩下的,nm,条根轨迹,将沿着渐近线,趋于无穷远处。,注意,以上所谓的零点是,有限零点,,可以认为系统具有n个开环零点,其中,m个为有限零点,,另外,nm个,开环零点位于无穷远处,称,无穷远零点,。,规则3:根轨迹在实轴上的分布,设系统开环零、极点分布如图所示。,p,2,z,1,p,3,p,4,p,1,n=4, 起点 :,p,1,,,p,2,p,3,,,p,4,m=1, 终点:,z,1,nm=3,有3条根轨迹,实轴上是否存在根轨迹,取决于相角方程,是否得到满足,在,p,1,和,z,1,之间任选一个试验点,s,=,s,0,.,s,0,左侧,实轴上开环零、极点提供的相角为,右侧,的相角为180,s,0,点满足相角条件,所以,p,1,z,1,之间的线段是根轨迹,.共轭复数极点(或零点)到,s,0,的相角之和为,,相互抵消,,因此开环共轭复数极点、零点对实轴上根轨迹的位置没有影响,仅取决于实轴上的开环零、极点,p,2,z,1,p,3,p,4,p,1,相角方程,绘制根轨迹的基本规则,结论:,在S实轴上的线段,存在根轨迹的条件是:,线段,右,侧开环零点,m,r,+,开环极点数,n,r,=,奇,数。,如实轴上某点,s,满足相角条件,必有:,所以,,m,r,-,n,r,必为奇数,当然,m,r,+,n,r,也为奇数。,-2,-4,例4-2-1(p122),在s平面中确定开环零、极点的位置,j,n=3,根轨迹有三条分支,m=2, 条终止于开环零点,,有条根轨迹,,实轴上根轨迹,o,o,-3,-1,求实轴上的根轨迹,规则4:根轨迹的渐近线,控制系统中,n,m,,,n-m,条根轨迹分支,将沿着,渐近线,趋向无穷远处,且随着,K,1,的增大,根轨迹分支逐渐靠近,渐近线,,这,n-m条,渐近线,当q=0时,求得的渐近线相角最小,,q增大,,相角,值将重复出现,而独立的渐近线只有(nm)条,1)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为,2) 与实轴上的交点为,渐近线的交点总在实轴上,即 必为实数在计算时,考虑到,共轭复数极点、零点的虚部,总是相互抵消,只须把,零、极点的实部,代入即可,例4-2-2(p124),题1,解:,1)在s平面中确定开环零、极点的位置,2)n=3,m=0,在s平面中有3个分支,并且都趋向无穷远处,3)确定实轴上的根轨迹,4)确定渐近线的位置,-1,-2,j,-60,0,60,0,规则5:根轨迹的分离点与会合点,分离角或会合角:,在分离点或会合点上,根轨迹的切线和实轴的夹角称为分离角或会合角。,A点,称为,分离点,B点,称为,会合点,分离角或会合角,与相分离或相会合的,根轨迹的支数,r,有关:,分离点:,根轨迹分支在实轴上,某点,相遇又向复平面运动,会合点:,根轨迹分支从复平面运动到实轴上,某点,A,B,q=0时,求得的角最小,分离点,会合点,说明:,1),若实轴上两相邻,开环极点,之间有根轨迹,则这两相邻极点之间,必,有,分离点,;,2)若实轴上相邻,开环零点,(其中一个可为无穷远零点)之间有根轨迹,则这相邻零点之间,必,有,会合点。,表,4-2-2(p131),求方程式 的根,可以确定分离点或会合点,分离点和会合点的求法:极值法,分离点和会合点归结为,K,1,关于实轴变量的极值问题,,等价于关于s的极值问题,分离点,是,K,1,从0增大过程中维持特征根在实轴区间内分布,取得的,极大值,会合点,是,K,1,增大过程中特征根由复平面回到实轴上后在实轴区间内分布,取得的,极小值,令,闭环特征方程:,可得,求方程式的根,可以确定分离点或会合点。,检验:,当解得多个s值时,其中s是根轨迹上的点才有效。,上式的根,因为,s,1,在根轨迹,-1,区间,故,s,1,为分离点的坐标,而舍弃,s,2,用幅值条件确定分离点,s,1,的增益,:,求分离点上的坐标和增益。,可得,令,分离角,例4-2-2(p124),题1,方法1:,-1,-2,j,-60,0,60,0,s,1,根据图中,K,1,为极大值的点,可以确定分离点为,对应的K,1,。,方法2:,图解法,令,s,=代入上式得,K,1,=,-(+1)(+2)=f(),高阶系统,当 不便求解时。,可得,当,在,-1区间,变化,K,1,相应的变化关系如表所示,-1,-2,j,-60,0,60,0,绘得如图所示图形,规则6:根轨迹的出射角与入射角,即为其它开环零、极点对出射点提供的相角,z,2,出射角:,根轨迹离开,开环复数极点,处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之间的夹角,在根轨迹曲线上取试验点,s,1,,,与复极点,P,1,的距离为,。当,0,时,可近似地认为,s,1,在切线上,切线的倾角,=,复极点的出射角,p1,s,1,在根轨迹曲线上,,满足根轨迹的相角条件,q=0时,求得的出射角最小,入射角:,根轨迹进入,开环复数零点,处的切线方向与正实轴之间的夹角,为其它开环零、极点对入射点提供的相角,P,1,P,2,例 如图,试确定根轨迹,离开复数共轭极点,的出射角。,解:,根据对称性,可知,p,2,点的出射角为:,规则7: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当,K,1,增加到一定数值时,根轨迹可能穿过虚轴,进入右半平面,这表示将出现实部为正的特征根,,系统将不稳定,。,必须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并计算对应的使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的开环增益,K,1,。,在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处,在系统中出现虚根,s,=,j,根据这一特点产生了2个确定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方法:,方法一:代数法,方法二:劳斯判据,方法二:劳斯判据,如果根轨迹与虚轴有交点,则劳斯表中必出现全为零行,求得,相应的临界,K,1,值,,进而由辅助方程确定交点,值。,联立求解,可得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值和相应的临界,K,1,值。,方法一:代数法,将,s,=,j,代入特征方程式,D(s),就可得出实部和虚部方程组:,将,s,=,j,代入特征方程,实部,虚部,解:,当时,系统出现共轭虚根,求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题1,-1,-2,j,-60,0,60,0,s,1,=-0.423,此时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题1(例4-2-2),可以大致画出系统的根轨迹如图所示,(,p124 图4-2-5),根轨迹作图步骤,1、,将开环传函改写为零极点形式,,确定零极点增益K,1,,,在s平面中标出开环零、极点的位置,;,2,、,确定分支数,起始点和终点,;,3、确定实轴上的根轨迹;,4、求出,n-m条,渐近线的相角和交点,并画出,渐近线,;,5、分析是否存在分离点或会合点,若存在则求它们的值,并用幅值条件确定分离点或会合点处的,K,1,值;,6、若存在开环共轭复数极点,计算共轭复数极点的出射角,,若存在开环共轭复数极点,计算共轭复数零点的,入射角;,7、分析根轨迹是否穿越虚轴,若穿过,求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并确定交点处,的,K,1,值,;,结合根轨迹的连续性、对称性等性质,大致画出根轨迹,。,根轨迹,说明,表4-2-2(p131),表明根轨迹有两大类:,一类:第1列1、4,根轨迹在复平面上是直线,不呈圆弧状,另一类:根轨迹在复平面上呈圆弧状, 这是,根轨迹平滑性,的表现。,1. 根轨迹的图形,2. 根轨迹的分离点与会合点,根轨迹在s平面上相遇,表明系统有,相同的根,。即根轨迹上的分离点(或会合点) 与特征方程式的,重根(闭环极点),相对应。,q=0时,求得的角最小,分离角一般表达式,q=0,1,2,r,为在该点根轨迹分支数,其中,K,1,=,K,G,K,H,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n,=,q,+,h,m,=,f,+,k,闭环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与,根轨迹增益均有关,,是随参数K,1,变化的动点,闭环传递函数,闭环零点,由前向通道的零点和反馈通道的极点组成,,闭环零点是固定的点,n=m,闭环极点个数为开环极点个数,n,3闭环传函零、极点,由已知的开环零、极点分布以及根轨迹增益K,1,,通过图解的方法找到闭环极点的位置分布,根轨迹的基本任务:,例4-2-5(p127),已知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并求其稳定临界状态的开环增益。,解:,1)将开环传函改写为零极点形式,确定零极点增益,在平面中标出开环零、极点,n = 3 , m = 0,根轨迹有3个分支,且这,3条根轨迹分支从3个开环极点出发,当K,1,时沿,渐近线,趋向无穷远处,j,2),确定分支数,起始点和终点,j,3),实轴上的根轨迹,-,-1/,4),n-m=3,条,渐近线的相角和交点为,5),分离点,上式的根为,s=-1/,6),出射角与入射角:,由,开环零、极点分布知,不存在,开环复,数极点、零点,r,=,3,j,实轴上的根轨迹 -, -1/, s=-1/,是,实际分离点,7),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方法一:代数法,将,s=j,w,代入,D,(,s,),实部,虚部,方法二:劳斯判据,在复平面上是直线,j,例,4-2-6(p128),设一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函,绘制,K,1,变化时的系统根轨迹,分析系统性能。,解:,n = 4 , m = 0 ,根轨迹有4个分支,且这,4条根轨迹分支从4个开环极点出发,当K,1,时趋向无穷远处,3),实轴上的根轨迹,3,0,2),确定分支数,起始点和终点,P,3,P,4,P,2,P,1,A,B,C,D,1),在平面中标出开环零、极点,4),n-m,=4,条渐近线的相角和交点,为,P,3,P,4,P,2,P,1,A,B,C,D,5),分离点,根据图中,K,1,为极大值的点,可以确定分离点为。,图解法:,令,s,=代入上式得,K,1,=,-(+3)(,2,+2,+2,),当,在,-3,0区间,变化,可得K,1,图形,K,1,6),出射角与入射角:,由,开环零、极点分布知,存在,开环复数极点,P,3,P,4,求根轨迹在p,3,的出射角,由根轨迹的对称性可直接得出,P,3,P,4,P,2,P,1,A,B,C,D,K,1,利用劳斯判据,由特征方程,列劳斯表,7),根轨迹与虚轴的交点,令,得,根据行的系数写出辅助方程,将 代入,得,至此,即可绘出大致根轨迹。,该点对应的,K,1,为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的值。,P,3,P,4,P,2,P,1,A,B,C,D,K,1,三闭环极点的确定,其中,K,1,=,K,G,K,H,开环系统根轨迹增益,,n,=,q,+,h,m,=,f,+,k,闭环传递函数,闭环零点,由前向通道的零点和反馈通道的极点组成,,闭环零点是固定的点,闭环极点,与开环零、极点与,根轨迹增益均有关,,是随参数K,1,变化的动点,n=m,闭环极点个数为开环极点个数,n,由已知的开环零、极点分布以及根轨迹增益,通过图解的方法找到闭环极点的位置分布,根轨迹的基本任务:,三闭环极点,的确定,在根轨迹上确定闭环极点往往是先在一个分支上选好一个闭环极点,,由于这点的,K,1,值是确定的,其余的闭环极点在各自分支上的位置随之而定了,。,P,3,P,4,P,2,P,1,A,B,C,D,K,1,=4.33,-2.3,若要求系统的闭环共轭复数极点的阻尼比为0.5,试,确定系统闭环极点,的位置,并写出此时闭环传递函数,例4-2-6(p128),P,3,P,4,P,2,P,1,A,B,C,D,K,1,=4.33,-2.3,与根轨迹交与A、B两点。,解:,1)在系统的根轨迹图中,画两条,,其和负实轴的夹角为,),通过求A、B两点的坐标,,可得闭环系统的一对共轭极点:,从图上测得,s,1,2,0.4,j0.7,s,1,s,2,s=tf(s);,GH=1/(s*(s+3)*(s2+2*s+2);,rlocus(GH),sgrid,相角条件为:,(2),共轭极点为:,S,1,2,0.4,j0.7,P,3,P,4,P,2,P,1,A,B,C,D,K,1,=4.33,-2.3,L,1,L,2,L,3,L,4,设A点坐标为:-,+j,,则:,(1),由(1),(2)式解得:,s,1,s,2,用幅值条件求共轭极点处对应的K,1,值,根轨迹有4个分支,相应系统有,4,个特征根(,极点,),根据确定的,K,1,比分离点,K,1,要小,可判断出在实轴上由两个根,即,系统在,K,1,时有两个实根和两个共轭复根,。,K,1,= 4.33,确定K1=2.62 系统闭环极点,用除法找另两个闭环极点,故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可用除法,S,2,=,-2.75,S,1,=,=-1.45,单位负反馈闭环传函为,余数较小,当,K,1,时,系统的闭环传函为,1稳定性分析:,当,K,1,时,系统根的实数部分均为负值,即根都分布在S左半平面,系统是稳定的,2暂态性能性分析:,P,3,P,4,P,2,P,1,A,B,C,D,3稳态性能分析:,开环传函有1个位于坐标原点的极点,所以是I型系统。阶跃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0。,4.4 广义根轨迹,以开环根轨迹增益,K,1,作为参变量的,负反,馈,单回路,根轨迹称为,常规根轨迹,。,广义根轨迹,包括:,1)参数根轨迹:,除K,1,以外其他参数作为可变参数绘制的根轨迹,方法1:,将多回路系统化简为单回路系统,再绘制其根轨迹,方法2:,先内环、后外环分层次地绘制根轨迹,3),正反馈回路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是指除了有主反馈回路,还设置了内环通道,(负或正反馈),的系统,2),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G,1,(s),R(s),C(s),+,+,G,3,(s),G,2,(s),一、参数根轨迹,1、参数根轨迹的绘制,规 则:,与常规根轨迹绘制方法完全相同。,关键点:,将,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进行等效变换,,求出,等效开环传递函数,。,参数根轨迹的绘制步骤可归纳如下:,(3)根据常规根轨迹绘制规则,绘制等效的参数根轨迹,以所选可变参量,代替,K,1,的位置,(2)用含待分析参数,的项除以特征方程,得,(1)求出原系统的特征方程,所以,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等效”的含义仅限在闭环极点相同。,例4-3-1(p133),设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解:,1)给定系统的特征方程为,试绘制系统以,为参变量的根轨迹。,2)以特征方程中含,的项除以方程式各项,得,所以,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给定,K,1,1值,可以绘制以,为变量的根轨迹图。,3)根据常规根轨迹绘制规则,的临界值为,6,当0,6,系统变为不稳定。,0,0,0,6,二、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若G,1,(s)、G,2,(s)和G,3,(s)为已知,则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若需要绘制的是G,2,(s)的某个参数变化时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则因为这个参数变化时,内环G,2,(s)的极点也跟着变化,,,G,1,(s),R(s),C(s),+,+,G,3,(s),G,2,(s),这时,应列写多回路系统的特征方程1 G(s)=0,,将多回路系统等效为单回路系统,,直接绘制,其根轨迹。(,方法1,),例4-3-3 (p136),二、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若G,1,(s)、G,2,(s)和G,3,(s)为已知,则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若需要绘制的是G,1,(s)或G,3,(s)的某个参数变化时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由于,内环,G,2,(s),的零、极点固定不变,G,1,(s),R(s),C(s),+,+,G,3,(s),G,2,(s),则可根据内环特征方程 、内环开环传函,外环特征方程1G(s)=0 、外环开环传函G(s),内环,外环,先,内环,后,外环,分层次地绘制根轨迹。(,方法2,),例4-3-4 (p136) 例4-3-5 (p138),例4-3-8 (p144),例1 (与例4-3-3类似) 方法1:绘制以,为参数根轨迹,1)系统开环传递函数为,特征方程为,所以,等效开环传递函数为,2)以特征方程中含,的项除以方程式各项,得,反馈控制系统的根轨迹分析,开环极点,开环零点,出射角,为实际会合点,会合点,实轴上的根轨迹,渐近线相角,交点,3),P,1,P,2,z,三、,正反馈回路的根轨迹(,零度,根轨迹),+,1. 绘制根轨迹的,相角条件与幅值条件,开环传递函数:,闭环传递函数:,闭环特征方程:,根轨迹的方程:,负反馈系统 是180度等相角条件,(,180,0,根轨迹),正反馈系统 是0度等相角条件,(,0,0,根轨迹),此时,幅值条件和相角条件可写成,幅值方程,相角方程,相应地,,1)实轴上根轨迹的确定方法、2)渐近线相角求法、3)出射角和入射角的计算,和常规180,0,根轨迹不同,与负反馈系统根轨迹比较,,幅值条件相同,相角条件不同。,绘制0度根轨迹的7条基本准则:,渐进线:与实轴的交点同常规根轨迹;但,与实轴正方向的夹角,不同,为: ,有,n-m,个角度;,实轴上的根轨迹:其,右,方实轴上的开环零、极点之和为,偶,数(包括,0,)的区域;,出射角,入射角,常规根轨迹不同,连续性、对称性和分支数,;,起点和终点,;,分离点、会合点和分离角;,与虚轴的交点;,同180,0,常规根轨迹,例4-3-8(p144),若取K,0,=4,绘制以Kc为变量的根轨迹。,根轨迹绘制步骤:,(1)根据内环开环传函,内环,特征方程,(负/正),绘制内环根轨迹,(2),根据内环性能要求确定根轨迹增益,K,0,根据此,K,0,确定内环的闭环极点,(3)由以上求出的内环闭环极点,求出外环的开环传函,(4)由,外环开环传函,外环,特征方程,(负),,绘制外环根轨迹,C(s),G,1,(s),H,i,(s),R(s),+,+,G,i,(s),+,具有正反馈的多回路系统,需要绘制的是G,1,(s)的,K,c,参数变化时多回路系统的根轨迹,,由于内环的零、极点固定不变,,则可,先内环、后外环分层次地绘制根轨迹。,(方法2),解:,(1),绘制正反馈内环根轨迹,1),在平面中标出开环零、极点,3),实轴上的根轨迹,0,+, -3,-1 ,j,0,-1,-3,4),n-m条,渐近线的相角和交点为,根轨迹有3个分支,且这,3条根轨迹分支从3个开环极点出发,当K,0,时趋向无穷远处,2),n = 3 , m = 0,5),分离点,内环的特征方程,上式的根为,s,1,,s,2,,,可判断,是,实际分离点,对应,分离点的,K,0,值,可按幅值条件确定,j,0,-1,-3,分离角为,-2.22,K,0,=2.11,内环系统有,3 分支,,,相应有,3,个特征根(,极点,),由图可判断出系统在,K,0,= 4,时有,1,个正实根和,2,个共轭复根。,(2),确定K,0,=4时,内环闭环极点的位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试探法,即,首先在根轨迹实轴上找实数闭环极点,作为试验点,用幅值方程计算它对应的K,0,值,直到找出K,0,值恰好等于给定值为止。,在找出一个或 n个闭环极点后,最后的两个就可以用,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作除法,得出。,已知系统根轨迹增益,K,0,值找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值, 通常是比较麻烦和困难的。,j,0,-1,-3,K,0,=0,-2.22,K,0,=2.11,先求正实轴上的闭环极点p,1,p,1,点应满足幅值条件,即,用试探法,最终确定p,1,内环闭环传函为,故可用除法,解得,内环系统的两个共轭复根,余数:0.0062,(2),确定K,0,=4时,内环闭环极点的位置,闭环系统特征方程作除法,j,0,-1,-3,K,0,=0,-2.22,K,0,=2.11,(3),求出外环的开环传函,G,1,(s),H,i,(s),R(s),C(s),+,+,G,i,(s),+,内环闭环传函为,外环开环传函为,绘制以Kc为变量的,180,0,根轨迹。,外环,特征方程,为,(4),绘制负反馈外环根轨迹,比较正、负反馈的根轨迹方程:,若开环传递函数为:,可见,正反馈根轨迹相当与负反馈根轨迹的,K,1,从 0 时的根轨迹,所以,可将正负反馈系统的根轨迹合并,得K,1, 时的整个区间的根轨迹,则正、负反馈的根轨迹方程分别为:,左图为正反馈(0度)根轨迹图;右图为负反馈(180度)根轨迹图;,s=tf(s);,G0= -1/(s*(s+1)*(s+5);,Figure(1),subplot(221);rlocus(G0),subplot(222);rlocus(-G0),4.5 利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性能,系统开环零、极点的分布,根轨迹图,分析系统的稳定性,闭环极点分布位置,系统性能随之发生变化的规律,4.5 利用根轨迹法分析系统的性能,系统闭环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的关系(暂态响应),开环零点和极点对根轨迹的影响,增加开环极点的影响,增加一个惯性环节,增加开环零点的影响,加入一阶微分环节,系统闭环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的定性关系,稳态性能分析,系统闭环主导极点与偶极子、,高阶系统二阶系统举例,一、系统闭环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的关系,设 n 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为,式中:z,i,为闭环零点, s,i,为闭环极点,单位阶跃响应为,若,(s)无重极点,经拉氏反变换,可求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从上式可看出: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将由闭环极点,S,k,及系数,A,k,决定,而系数,A,k,与闭环零,极点分布有关。,系统的,零、极点,分布决定了,c,(,t,)响应,1、闭环零、极点分布与阶跃响应的定性关系,稳定性,所有闭环极点位于s平面的左半部;,则系统的暂态响应呈收敛性,系统必定稳定,平稳性,复数极点最好设置在S平面中与负实轴成45,0,夹角线附近。,由二阶系统的分析可知,,共轭复数极点位于45,0,线上,对应的阻尼比( =0.707 )为最佳阻尼比,这时系统的平稳性与快速性都较理想。,快速性,动态过程尽快消失,小,闭环极点之间间距大,零点与极点间间距小。,要求系统快速性好,应使阶跃响应式中的每个分量 衰减得快,则闭环极点,s,k,应远离虚轴,;,2、主导极点和偶极子,主导极点,:,就是对动态过程影响占主导地位的极点,一般是离虚轴最近的极点。,偶极子,:,就是一对靠得很近的闭环零、极点。,例1,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1) 试在根轨迹上确定一个,K,1,值,使其中一个闭环极点位于,=,的阻尼线上,并求解其余的闭环极点;(2)估算该,K,1,值下的暂态性能指标,与根轨迹交与s,1,、s,2,两点。,解:,1)在系统的根轨迹图中,画两条,,其和负实轴的夹角为,),通过求,s,1,、s,2,两点的坐标,,可得闭环系统的一对共轭极点:,从图上测得,s,1,2,0.36,j0.69,=,0.5,用幅值条件求s,1,2,极点处对应的K,1,值,=,0.5,3),用除法找另一个闭环极点,故闭环系统的特征方程,可用除法,S,3,单位负反馈闭环传函为,s,1,2,S,3,=,0.5,s,1,s,2,为系统的主导极点,三阶系统可用,二阶性能指标,来估算系统性能,等 线,S,1,等t,s,线,等,w,n,线,二阶系统极点s在s分布,二阶系统性能指标,S,1,j=-,n,+,例2,单位负反馈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试确定同时满足,M,p,=5%,t,s,=8s(,),的,K,1,值范围。,从而系统的闭环极点位于和负实轴的夹角为,的扇形区域内,解:,1.绘制根轨迹图,2. 确定满足题中所给条件的极点容许区域,在系统的根轨迹图中,画两条,=0.69,其和负实轴的夹角为,可知,s1,s2,根据,等 线,S,等t,s,线,表明系统的闭环极点实部应位于等t,s,线即s之左,极点容许区域如图所示,s1,s2,s-0.5,3. 求根轨迹与极点容许区域边界交点处的K,1,值,幅值条件,根轨迹与,线交点处,s,1,2,=-1, j 1.046,的K,1,值为,根轨迹与垂线交点,A,处的K,1,值,即满足题中所给条件的K,1,值范围为 0.75,K,1,1,0,240时,根轨迹曲线进入S右半平面,系统有一对正实部的共轭复根,因此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当K1240时,系统根的实数部分均为负值,即根都分布在S左半平面,,系统是稳定的,。,1) 稳定性分析:,K,1,=17,开环传函有1个位于坐标原点的极点,所以是I型系统。阶跃作用下的稳态误差为0。,系统的,开环根迹增益K1,与,开环增益K成正比,,,因此对稳定的,I,系统来说,在,t,作用下,稳态误差,e,sr,=1/K,(1),则K1越大,稳态误差越小,稳态性能也越好,,(2),但K1 最终不能大于240,否则,系统将出现不稳定状态。,开环传递函数(p119-120),显然K与K,1,的关系为:,2)稳态性能分析:,K,1,=17,当0K,1,17时,该系统的根为负实数,此时可看成三个惯性环节的串联,系统输出具有非周期特性。,当17K,1,=5,s,1,s,2,为系统的主导极点,三阶系统可用二阶性能指标来估算系统性能,3)暂态性能分析:,第四章小结:,根轨迹的定义,根轨迹的基本概念 根轨迹方程 幅角条件,相角条件,常规根轨迹的绘制原则(共7条),根轨迹的绘制方法 广义根轨迹 参量根轨迹,多回路根轨迹,利用根轨迹分析系统性 零度根轨迹,根轨迹,由给定参数确定闭环系统的零极点的位置,并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参数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系统的暂态和稳态性能;,根据性能要求确定系统的参数;,第三章课后作业 39,按照条件(2)可写出单位反馈三阶控制系统的特征方程,根据条件(1)可知此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G(s)中串联积分环节个数为1,因此将上式写为,将上式与1G(s)=0比较,可得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解得,a,=1,于是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根据条件(1),可知此系统的速度误差系数,K,v,为,而由,可得速度误差系数,K,v,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