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舆情监控与网络宣传教育

上传人:二*** 文档编号:243652821 上传时间:2024-09-28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8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舆情监控与网络宣传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学校舆情监控与网络宣传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学校舆情监控与网络宣传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学校舆情监控与网络宣传教育,周口职业技术学院,黄 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多元思想文化对校园冲击日益强烈。社会分化的加剧和利益关系的复杂化,以及网络技术和大众传媒手段的发展又进一步强化了这一冲击,青年学生的社会政治态度呈现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因此,研究和探讨学校舆情话语焦点形成的基本规律,做好舆情监测工作,可以在事态未明朗之前,防患于未然,将校园不和谐因素消除在萌芽之中。研究和构建校园舆情信息监控与处理机制,加强舆情的收集和引导,及时、准确地把握师生的思想动态,提出学校舆情监测与控制管理的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做好新时代的思想教育工作,创建和谐稳定校园。,一、学校舆情监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学校舆情发生原因及规律,2.,学校舆情的传播途径,3.,学校舆情监控要特别关注网络舆情,1.,学校舆情发生原因及规律,校园是一个特定的社会空间,在这个特定的空间内,舆情的发生和发展有其特殊规律。在这个社会空间内,学生、教师及管理者都是舆情主体,特别是高中学生,相比较而言,他们接受新思想快,创新意识强,有强烈的自我意识,但心理发育不成熟,对社会问题缺乏理智、客观的分析,容易产生偏激情绪。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宣泄和引导,极易产生不理智行为,引发群体舆情。校园空间虽然较为封闭,但由于舆情主体知识层次高,信息量大,且在信息传输方面又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能够引发校园群体舆情的中介性事物更加复杂,不仅是社会焦点问题,还有一些在校外人员看起来并不突出的事物,也会引发学生群体舆情。因此,学校舆情监控应从调查分析校园舆情主体、校园舆情客体、校园舆情空间环境等方面入手,特别要注意研究学生群体舆论和群体行为发生发展规律和特点,及时把握校园思想动态。,2.,学校舆情的传播途径,目前,我国校园舆情传播途径主要有几个方面:一是宿舍。宿舍是学生日常生活的地方,学生的喜怒哀乐、情感体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学习压力、思想和心理的困惑都会在宿舍室友的交谈中体现出来。二是社团集会。学校中有众多的学生社团,这既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平台,又是能引领校园主导舆论,引发学生群体议论的主要环境。社团中,学生们畅所欲言,特别是对时政问题的讨论,很容易形成舆论冲击波。三是新媒介。伴随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论坛、新闻跟贴、社交网站和微博等个人话语表达形式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学生愿意通过这种渠道来表达自己对社会的认识与与看法、意见,说明“舆情”已从日常社会生活领域延伸到了网络虚拟空间。,3.,学校舆情监控要特别关注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基于互联网为传播载体的社会公众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热点、焦点问题所持的有较强影响力、倾向性的言论和观点。学校网络舆情是特指与学校有关工作相联系的网络评论或观点。由于网络传播的自由性和交互性,使师生在传统新闻传媒上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和言论自由得到空前的展现,人们只要进人网络便可畅所欲言,形成了言论的“自由市场”。当这种基于网络的讨论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形成较大的舆论影响,进而成为校园网络舆情。另外,近年来的一些涉及到学校的重大事件很多是由网络上的讨论聚集成话语焦点而引发的,它不仅形成迅速,而且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稳定工作带来了严重影响。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当前学校网络舆情所包含的几个内容:,(,1,)国际国内的时政热点和焦点问题。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应用,学生作为活跃的群体,以更加开放的眼界了解世界局势的变化与动荡,对国际国内热点时政问题和事件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尤其涉及与中国有关的事务,当前中美、中日及中欧关系的发展变化,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等,在各大高校论坛上进行着激烈的讨论,形成了不同的看法和观点。,(,2,)校园建设发展和管理以及重大的突发事件。学生作为校园的主体成员,他们通过学校论坛积极献言献策,推动和谐校园的构建,实现主人翁的归属感,同时校园突发性事件也是他们持续关注的焦点,如果舆论引导失范,很可能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和猜疑心理,使一些小道虚假信息通过校园,BBS,传播,有些甚至能造成舆论危机,不利于校园管理。,(,3,)师生切身利益关联性高的事务。如学校政策制定、招生、考试、教学安排、各类收费、职称评定、学生对后勤、宿管等管理服务等问题都很容易形成网络舆情。,二、对学校舆情监控的几点建议,1.,建立学校舆情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学校各职能部门的舆情工作功能。,2.,学校要进一步畅通民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和完善表达机制。,3.,学校要发挥校园媒体优势,掌握舆论主动权,努力提供校园舆论发展的“,参考,系”。,4.,加强群团组织的舆情工作功能。,5.,学校要规范网络舆论行为,建立和完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传播队伍。,三、创新工作思路,健全运行机制,1,、建立网络舆情汇集机制,构建灵敏高效的舆情信息网络。学校应设立网络舆情监测机构或专职人员,紧紧围绕师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及学校管理决策、师生权益等方面,通过论坛、百度贴吧、,QQ,群、微博、博客等渠道,进行舆情信息收集,及时掌握苗头性、预警性信息,快速编发,舆情通报,供校领导决策参考。,2,、建立网络舆情分析研判机制,增强舆情危机的预见性。学校定期组织网络管理队伍开展网上信息调研,对采集的舆情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准确把握舆情态势,并提出引导舆情或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3,、建立网络舆情干预机制,增强网络舆情可控性。对发现的不良信息,学校第一时间进入应对状态,避免事态扩大。一方面,及时讲明政策,解疑释惑,消除师生的疑虑、误解或谣传;另一方面,坚持网上网下联动,对师生在网上反映的问题及时落实解决,寓舆情管理于服务之中。,4,、制定应急预案,及时发布信息。通常而言,网络舆情尤其是负面舆情的产生,总有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学校要防患于未然,实施积极的网络舆情预警制度,并针对各种类型的校园危机事件,制定详尽的预警方案,将危机消灭在萌芽状态。要制定处置网络舆情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一旦有危机发生,可以有章可循,不致六神无主。此外,学校还要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以保证对外信息发布的准确、权威和透明。只有实事求是地将真相和事实告诉公众,才有助于化解矛盾,稳定局面,安定人心,维护形象。,5,、培养舆论领袖,提升技术监测。在新闻传播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舆论领袖”,指的是能够非正式地影响别人的态度或者一定程度上改变别人行为的个人。在一些突发事件中,人们面对海量信息而无所适从的时候,舆论领袖强大的号召力和感染力就更加凸显出来。学校可以将那些在学生群体中威望高的、具有模范作用的师生培养成舆论领袖,通过他们在校园论坛和个人微博上的发言来引导舆论。此外,网络技术也是学校实现管理网络舆论的有效手段,它最为直接、快速。诸如利用技术手段对,IP,地址进行监测、跟踪、封杀,对负面消息进行及时清除,对敏感词组自动过滤,等等。,四、结合本校实际,占领网络阵地,开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1,、创建官方微博、微信、,QQ,群等。,2,、整合网络资源,打造立体网络。,收集整理本校教师、学生微博、微信、,QQ,群,实现信息互通。,3,、丰富网络信息,增强网络育人的实际效果。,微时政:校园微博的一项重要功能即是建立师生间的时政交流平台。,微发布:微博和传统的信息发布工具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微博具有更好的即时性和开放性。微博信息的发布是一个点对面的过程,信息发布中心将信息发布出去,接受面会对信息进行讨论,并且能够将意见及时进行反馈,从而使信息发布更为高效。学校各职能部门利用微博发布各类校务信息,落实校务公开,方便学生更充分的了解学校的方针政策和发展状况,提高学生以校为家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微讲堂:通过微博开展讲座是服务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校园文化氛围的新尝试。学校通过微博邀请校外知名专家、学者作讲座,也可选择转播知名专家讲座。,微公益:学校有同学需要帮助之时,微博便开始汇聚微力量,微爱心。每个人的力量或许都很渺小,但当所有人的力量汇聚到一起时,便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同学们献出的是爱心,收获的是尊敬和心灵的慰藉,微博此时不仅起了号召作用,更是对广大学生进行了一次次心灵的洗礼,引导学生们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感恩。,微文明:学校利用微博积极倡导微笑的文明、具体的文明、力所能及的文明。例如学生可以通过发布“随手拍”的主题微博表扬校园内出现的好人好事,监督不文明行为。每个人都力所能及的从点滴小事做起,每个个体的点滴文明合起来就成了学校的文明风尚。,结语,面对学校舆情,回避和敷衍,犹如把头埋在沙中的鸵鸟,不能解决问题。正确的态度和办法是改进方式、提高效能,尤其是积极应对网络挑战,主动适应信息时代发展,占领网络阵地,凸现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挖掘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我们应当看到,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不仅仅是传播工具,也在发挥着塑造思想和建构观念的政治功能。微博的兴起在带来挑战的同时,也为新时期学校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新视角、新理念和新方式。如果我们抓住机遇,全面开启思想教育的新探索,就能够创新我们的思想教育工作方式方法,适应现代教育的特点和变化,取得事半功倍的育人成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