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针操作基本技术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648707 上传时间:2024-09-28 格式:PPT 页数:99 大小: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毫针操作基本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99页
毫针操作基本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99页
毫针操作基本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9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刺法灸法学,第二章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江西,中医药大学,1,第一节 毫针的结构和规格,一、毫针的构成,(一)制针材料,不锈钢针,(二)毫针结构,2,(三)毫针的分类,1.环柄针:针柄由金属丝绕成环形,又叫圈柄针。,2.花柄针:针柄由两股金属丝绕成盘龙状,又叫盘龙针。,3.平柄针:环柄针去尾而成。,4.管柄针:针柄由金属薄片制成管状者。,3,毫针的分类,图,4,二、毫针的规格,(一)毫针的粗细规格,直径:mm,(二)毫针的长短规格,5,三、毫针的选择,(一)针具质量的选择,选用国标指定的优质不锈钢制作针具,即根据国家标准不锈耐酸钢技术条件中规定的铬18鎳或氧铬18鎳之不锈钢制作的针具。,(二)针具规格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年龄、体型与体质、病情、腧穴部位选用不同规格的针具,6,四、毫针的检查,用针前后,都要严格检查针具,通过修整后可以使用的必须修理,修理不好的必须剔除不用。目前沿海城市用一次性针。,(一)检查针尖,(二)检查针身,(三)检查针根,(四)检查针柄,7,第二节 毫针操作基本功,一、基本功训练方法,(一)练意、练气,8,(二)练针、练指,9,二、基本功训练效果,1.增强指力,气力结合、驾驭经气。,2.增强指感,体察经气,帮助了解穴位的得气反应(如沉、紧、涩、轻、缓、滑等)。,3.守神定志、意气力结合:排除浮躁,以利于全神贯注,控制针感,驾驭经气。,10,第三节 针刺前的准备,一、患者的体位,(一)临床针刺时常用体位,仰卧位:,前身部穴位(头面、胸腹、四肢),图,11,俯卧位,:,后身部(后头、腰臀、四肢)。,图,12,侧卧位,:,侧身部(侧头、胁肋、臀、四肢)。,图,13,仰靠坐位:,头面、颈前、上胸、四肢部。,图,14,俯伏坐位:,头顶、枕项、肩背、上肢部。,图,15,侧伏坐位:,侧头、面颊、颈侧、耳穴。,图,16,(二)选择体位的原则与意义,医生:取穴准确,操作方便。,患者:自然舒适,持久留针。,体位选择适当,取穴准确,操作方便,病人能持久留针,并能防止针刺意外;,体位不当,则取穴不准,操作不便,易引起移动体位而发生弯针、滞针、断针、晕针等意外。体虚病重、紧张畏针者,体位选择尤为重要。,17,(三)选择体位的注意要点,1.对初诊患者作好宣传,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2.施针穴位局部衣服要解开,充分暴露。,3.针刺与留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防止弯针、断针。,4.对活动障碍者,应根据其本身的体位选择适当的位置。,18,二、腧穴的揣定,(一)操作方法,左手拇指指甲在穴位上用力切掐,以宣散气血,减轻疼痛,固定穴位。又叫爪切法。本法临床最为常用。,19,左手五指张开或并拢用力按压,将肌肉压平以防移位,便于进针。用于肌肉松弛处,如腹部中脘穴,可将中指按压该处,其他四指排开将腹部压平。,20,用拇指前后左右推拨,将肌腱、血管分开,按定穴位。如取内关穴,用左手拇指按定其穴,将肌腱和血管拨开,并找到指感强烈的部位作为进针点。,21,旋转有关部位,使穴位充分暴露的方法。适用于骨骼、肌腱、血管覆盖处。如取养老穴,令患者屈肘,掌心向下,用另一手指按在尺骨小头的最高点,然后掌转向胸部,当手指滑入的骨缝中取穴。,22,左手拇指掐住穴位,右手牵拉并左右摇滚肢体远端的掐穴方法。适用于关节处的穴位。如阳池穴,以左手拇指紧掐其穴,右手握住患者四指,用轻微力量牵拉并左右摇滚,使关节松弛,穴位暴露于指下。,23,左手拇指紧掐穴位,右手握住肢体远端并上下摇动的揣穴法。如解溪穴,用左手固定踝部,拇指紧掐其穴,右手握住足尖,上下摇动使踝关节松动,以暴露穴位。,24,左右摇滚、上下抬举,以屈伸关节,暴露穴位的揣穴法。如肩髃穴,左手拇指紧掐其穴,右手托握肘关节,上下抬举,左右摇滚,使穴位显露于指下。,25,(二)临床运用,26,三、消毒,(一)针具器械消毒,(二)医者手指消毒,(三)针刺部位消毒,(四)治疗室内消毒,27,第四节 毫针基本操作技术,一、持针法,:,持针法,是术者操持毫针,保持其端直坚挺的方法。,持针施术的手,又叫,刺手,,一般多为右手持针。持针时术者必须全神贯注,心手配合。,28,(一)操作方法,29,图,三指持针法,30,图,31,图,32,图,33,(二)临床运用,3.掌握针刺操作的刺激量和针刺的方向深浅:通过持针之刺手,体察针刺方向、深浅及有效刺激量,尤其是针下如鱼吞饵的得气感。,34,(三)注意事项,35,二、押手法,灵枢九针十二原:“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难经七十八难:“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36,(一)操作方法,(1)单指押手法,(2)双指押手法,37,(二)临床运用,1.揣穴定位;,2.减轻进针疼痛;,3.辨别得气;,4.减轻组织损伤;,5.激发经气,辅助刺手控制针感。,38,(三)注意事项,双手配合,协同进针、行针。押手用力适度,不要喧宾夺主。,39,三、进针法,(,一)操作方法,(1)爪切进针法,(2)挟持进针法,(3)舒张进针法,(4)提捏进针法,2.单手进针法:挟持针柄,挟持针身,40,操作方法,(1)插入速刺法,(2)弹入速刺法,(1)缓慢捻进法,(2)压针缓进法,41,爪切进针法,操作:左手拇指甲切掐固定穴位,右手持针紧靠左手指甲缘刺入皮下。应用:适用于短针的进针。,42,爪切进针法图1,图,43,爪切进针法图2,图,44,挟持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指持消毒干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针尖露出23分,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双手配合(左手下压,右手捻转),迅速将针刺入皮下。,应用:适用于长针的进针。,45,挟持进针法图1,图,46,挟持进针法图2,图,47,舒张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右手持针从左手拇、食指中间将针刺入皮下。,应用:适用于腹部等皮肤松弛部位的腧穴进针。,48,舒张进针法图1,图,49,舒张进针法图2,图,50,提捏进针法,操作:左手拇、食指把穴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部位上端将针刺入。,应用:适用于头面部等皮肉浅薄部位的穴位进针。,51,提捏进针法图1,图,52,提捏进针法图2,图2,53,插入速刺法,右手拇、食指捏住针身下段,针尖露出23分,对准穴位,利用腕力和指力快速将针刺入皮下。长针、短针均可适用。,54,弹入速刺法,左手持针身,留出针尖23分,对准穴位;右手拇指在前,食指在后,呈待发之弩状对准针尾弹击,将针快速刺入皮下。适用于短针的进针。,55,缓慢捻进法,左手拇、食指将穴位皮肤撑开,右手持针小角度(90)缓慢将针捻入皮肤。(根据我们的临床实践,捻进法似以快速容易进针)。,56,压针缓进法,右手拇、食指持针柄,中指指腹抵住针身,用指力、腕力缓慢将针压入皮肤。如遇到明显阻力时应停针。适用于眼周穴位及天突穴。,57,管针进针法,图,管针进针法,58,(二)临床运用,1.针具长度:短针可采用爪切进针法、提捏进针法、舒张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压针缓进法等方法进针。,长针可采用夹持进针法,插入速刺法等方法进针。,59,临床运用,2.患者体质:小儿、体质虚弱、紧张畏针者,宜采用管针进针法;成人、体质壮实、针感迟钝者,可采用上述各种进针法。,3,腧穴部位:腹部穴及肌肉松弛处宜用舒张进针法;面部穴及肌肉浅薄处宜用提捏进针法;眼周穴宜用压针缓进法。,60,四、针刺角度与方向,(一)操作方法,(1)直刺法,(2)斜刺法,(3)横刺法,(1)针向催气法,(2)针向行气法,61,针刺角度与方向,图,62,(二)临床运用,1.保证针刺安全,避免针刺疼痛,2.通经导气:为了促进经气传导,通常是将针尖朝向病所,采用各种手法以达到气至病所(如捻转、循、弹、按压关闭等)。,3.有效地发挥腧穴治疗作用:通过朝不同方向针刺,使针感向不同部位扩散传导,从而更好地发挥腧穴的治疗作用。,63,(三)注意事项,1.针刺角度应根据施术部位的局部解剖、患者的体质体型与病情等情况确定。,2.针刺方向以得气气至病所为准则。不得气者调整方向以得气;已得气者针尖朝向病所,配合手法以促使气至病所。,64,五、针刺深浅,掌握正确的针刺深度,是保证针刺安全,提高针刺疗效的重要环节。,针刺深浅的原则,是:既要得气,又不伤及脏腑组织器官。,素问,刺要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有至理,无过其道。”,65,(一)操作方法,1.依据腧穴部位定深浅:头面、胸背部、四肢末端宜浅刺(肌肉浅薄或内有重要脏器);四肢、腰臀、腹部可适当深刺(肌肉丰厚)。,2.依据证候性质定深浅:表证、热证、虚证、新病宜浅刺;里证、寒证、实证、久病宜深刺。,3.依病位定深浅:病位在表、肌肤者宜浅刺;病位在里、在筋骨、脏腑者宜深刺。,66,操作方法,4.依年龄、体质定深浅:小儿、消瘦、虚弱者浅刺;成人、肥胖、强壮者宜深刺。,5.依时令定深浅:春夏宜浅刺,秋冬宜深刺。难经:“春夏者,阳气在上,人气亦在上,故当浅取之;秋冬者,阳气在下,人气亦在下,故当深取之。”,6.依得气与补泻要求定深浅:浅部不得气者,宜插至深部;深部不得气者,宜提至浅部。补法宜浅,由浅至深;泻法宜深,由深出浅。,67,(二)临床运用,1.深浅刺法:浅刺,深刺,2.深浅补泻:补法从卫分(浅层)候气;泻法从营分(深层)候气。补法由浅入深,三进一退;泻法由深出浅,一进三退。,3.取穴处方:浅刺取穴宜多,可反复捻转,适于病变后期,正气不足者;深刺取穴宜少,掌握深度,中病即止,适于病变进行期,邪气亢盛者。,68,六、提插法,概念:提插法是将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动作的操作方法。是行针的基本手法之一。提插法包括上提、下插两个动作,是针体在穴位空间内上下进退的纵向运动。,69,提插法,图,70,(一)操作方法,进针至一定深度,由浅层下插至深层,再由深层上提至浅层,上下进退反复操作。,深刺、提插幅度大,频率快,用力重,时间长,刺激量大,。,浅刺、提插幅度小,频率慢,用力轻,时间短,刺激量小,。,根据患者体质、年龄、腧穴部位等灵活掌,握。,71,(二)临床运用,1,.催气,不得气者,可单独用提插法,或提插法与捻转法结合,促进得气。,2.,行气,针刺得气后,提插幅度在1分左右持续均匀地操作,可促使针感扩散传导。,72,(三)注意事项,1.肌肉浅薄处不宜提插,可用捻转法代替。,2.提并不是指出针,而是将针上提。插并不是指使针直入深层。而是按插针体,使其向内向下。,3.提插为基本的行针手法,通常采用中等刺激量,即幅度13分,频率80120次/分钟,用力均匀。,73,七、捻转法,概念:捻转法,指针刺入穴位一定深度后,捻动针柄使针左右均匀旋转的手法,。,图,74,(一)操作方法,进针至一定深度后,拇、食、中指持针柄来回旋转捻动,反复交替进行。也可拇、食指持针柄来回旋转捻动。,捻转角度大(360),频率快(120160次/分钟),用力重,时间长,刺激量大,。,捻转角度小(180),频率慢(6080次/分钟),用力轻,时间短,刺激量小,。,75,操作方法,刺激量大小,应根据患者的体质、年龄、腧穴部位、病情轻重缓急,接受针刺的次数等灵活掌握。,一般按中等刺激量进行实体练习。,76,(二)临床运用,1.进针:既可用小幅度(360或180者,应根据治疗目的和病人耐受度而定。,79,注意事项,3,.切忌单向捻转,以免滞针或造成针刺后遗感。,4.捻转手法要自然连贯,不要中途停顿。,5.内经中将捻转称为“旋”和“转”。,80,八、导气法和平补平泻法,导气法:,出自灵枢五乱篇,是针对“乱气相逆”、“清浊相干”(脏腑经络气机紊乱)的一种导气复元的刺法。,平补平泻法:,源出灵枢经脉篇“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是针对虚实不明显而设的一种刺法。,81,导气法和平补平泻法比较,两种刺法有联系,都是针对脏腑经络无明显的虚实状态而设,如导气法“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平补平泻法“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但侧重点不同,导气法针对气机紊乱,而平补法泻法针对虚实不明显;操作也不尽相同。,82,(一)操作方法,原文:灵枢五乱篇:“徐入徐出,谓之导气,补泻无形,谓之同精,是非有余不足也,乱气之相逆也。”,83,操作方法,(1)徐宗导气法,(新世纪教材),进针得气后,由浅层慢慢插入深层,再从深层慢慢提至浅层;或由深层慢慢提至浅层,再从浅层慢慢插至深层。此为导气1度(34分钟)。,反复行针35度,每度留针35分钟后再行下一度导气法,也可连续操作。,待导气完毕,最后留针1520分钟。,84,操作方法,(2)刘炎导气法,(针刺手法图上海科技出版社03年版),当进针至一定深度后,用均匀、缓慢、平和的手法,边提插,边捻转,上提或下插、左转与右转的用力、幅度、速度相等,待针下得气后留针,最后出针。,进针得气后,小幅度、缓慢轻柔地提插捻转。,85,原文:灵枢经脉篇:“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操作方法:平补平泻法各家操作不一,现根据五版、六版针灸学予以介绍:进针得气后,均匀地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法操作要点在“均匀”,而不是要缓慢,这一点与导气法有别。,86,(二)临床运用,1.催气、守气、行气。,2.适应病症:虚实不太明显或虚实夹杂的病证。,87,(三)注意事项,1.神应经“平补平泻”:“平补平泻,须先泻后补,谓之先泻其邪,后补真气。”可见神应经平补平泻是先泻后补的刺法,并非平补平泻。,2.针灸大成平补平泻:杨继洲的平补平泻,实为与“大补大泻”相应的小补小泻,是一种补泻剂量小的补泻手法。,88,九、留针法,概念:针刺得气,施行补泻后,将针在穴内停留一段时间后出针的方法。,89,(一)操作方法,1.,静留针法:,留针过程中不再施用任何针刺手法。一般留针2030分钟。特殊病症可留针数小时,至几十小时。,2.,动留针法:,留针期间间歇行针,施以各种手法。留针2030分钟,其间行针13次;或隔510分钟行针1次。症状发作时及时行针。,90,(二)临床运用,1.,候气,留针以候气至。静留针法和动留针法都有候气的作用。,2.,守气,守气指保持针感持续。针感较强者,静留针便可守气;针感较弱者,可采用动留针守气。,91,临床运用,行气指促使针感传导。留针期间,针尖朝病所小幅度捻转提插,可促使经气传导,气至病所。,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可采用长时间动留针法。顽固性病症,可采用长时间静留针法。慢性病患者,一般采用静留针法,体弱不耐针刺者,可采用短时间静留针法。,92,临床运用,因证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针感而异、因部位而异。,93,(三)注意事项,1.根据治疗要求留针:达到治疗目的,“中病”即止,若仍留针容易损伤正气;未达到治疗目的,留针时间不够,容易留邪,使病情反复。,2.留针期间的一般要求:环境安静,温度适宜,不要移动体位,医生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表情,以防晕针等针刺意外。,94,十、出针法,在针刺达到治疗要求后将针取出的方法,叫出针。,古人对出针法,多要求出针动作轻缓,以避免疼痛、出血。,金针赋:“出针贵缓,太急伤气”;,医经小学:“出针不可猛出,必须作三四次,徐徐转而出之则无血,若猛出必见血也”。,针灸大成:“凡持针欲出之时,待针下气缓不沉紧,便觉轻滑,用指捻针,如拔虎尾之状也”。此说主要可减轻疼痛。,95,(一)操作方法,刺手持针作小幅度捻转后将针提至皮下,然后拔针;押手持消毒干棉球随即按压针孔。,(二)临床应用:,据病情而施行。,1 虚症施补法后出针宜速闭针孔;,2 实症施泻法后出针后宜勿闭针孔/或缓闭针孔;,96,(三)注意事项,3.头、目等部位应注意针孔按压,97,思考题,1毫针由哪几个部分构成?,2毫针的规格主要是根据什么区分的?,3简述纸垫练针法的目的与操作方法?,4临床上常用的体位有哪些?,5什么叫揣穴?,6简述针具器械消毒的主要方法?,7常用的持针法有哪些?,98,思考题,8. 常用的进针法有哪几种?,9. 双手进针法有哪些?如何操作?,10.基本行针手法有哪些?如何操作?,11.何谓导气法、平补平泻法?两者有何区别?,12.出针时主要注意事项有哪些?,13.针刺角度通常有哪些?,9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