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解剖与定位诊断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645943 上传时间:2024-09-27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14.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髓解剖与定位诊断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脊髓解剖与定位诊断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脊髓解剖与定位诊断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Click to edit Master title style,Click to edit Master text styles,Second level,Third level,Fourth level,Fifth level,11/7/2009,#,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脊髓解剖与定位诊断,脊髓概述,脊髓外形,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的功能,临床联系,脊 髓 概 述,起源于胚胎时期神经管的尾部,与脑相比是分化较少、功能较低级的部分,仍保留着明显的节段性。,脊髓与,31,对脊神经相连,后者分布到躯干和四肢。,脊髓与脑各部间有广泛联系,来自躯干、四肢各种刺激通过脊髓传导到脑才能产生感觉,脑也要通过脊髓来完成复杂的功能。,在正常生理状况下,脊髓的许多活动是在脑的控制下完成的,但脊髓本身也能完成许多反射活动。,脊髓的位置和形态,位于椎管内上2/3,前后稍,扁的圆柱形。,上端自枕骨大孔与延髓相,连,下端在成人平第 1 腰椎,体下缘。,全长,4245,cm,最宽处横径为,l .0,C1,T1,T12,L5,S1,延髓,脊髓节段,(31个),颈段 8个,胸段 12个,腰段 5个,骶段 5个,尾段 1个,颈神经 8对,胸神经 12对,腰神经 5对,骶神经 5对,尾神经 1对,脊 髓 节 段,末端变细,称为脊髓圆锥,,向下延为终丝。,马尾,若这段椎管内长肿瘤或椎间盘向后突出可压迫马尾神经根,表现节段性症状。,蛛网膜下隙穿刺或麻醉术,:,L,3, L,4,、,L,4, L,5,脊髓表面可见多条纵沟或裂,后正中沟,后外侧沟,后中间沟,前外侧沟,前正中裂,后索,侧索,前索,前正中裂,后正中沟,前外侧沟,后外侧沟,前根,后根,c,1,T,1,L,1,S,1,Coc.,1,7,10,3,II,V,VII,L,I,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的对应关系,一般规律是:,脊髓上颈节(,C14)=,同序数椎骨体 ;,脊髓下颈节(,C58),和上胸节(,T14),-,高 1 个椎骨 (- 1),脊髓中胸节(,T58) -,高 2个椎骨体(-2),脊髓下胸节(,T912)-,高 3个椎骨体 ( -3 ),脊髓腰节约平对第 1012 胸椎;,骶、尾髓节约平对第 1 腰椎。,脊髓节段与椎骨序数对应关系,脊髓节段 对应椎骨,颈髓上部(,C,14,),同序数椎骨,颈髓下部(,C,58,),脊髓节段,-,1,胸髓上部(,T,14,),脊髓节段,-,1,胸髓中部(,T,58,),脊髓节段,-,2,胸髓下部(,T,912,),脊髓节段,-,3,腰髓(,L),平对第1012胸椎,骶、尾髓(,S,Co),平对第1腰椎,腰穿位置:L3-4,L4-5,终丝,马尾,脊髓内部结构,1、,灰质,1)、前角(柱),2)、,后角(柱),3)、中间带,2、,白质,1)、上行纤维束,、,薄束、楔束,、,脊髓丘脑束,2)、下行纤维束,、,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灰质,gray matter,灰质连合,胶状质,后角,网状结构,中间带,侧角,前角,中央管,后索,外侧索,前索,前角,(,柱,),anterior horn,(,column,),后角,(柱),posterior horn,(,column,),中间带,intermediate zone,侧角,(柱),lateral horn,(,column,),灰质前、后联合,anterior and posterior gray,网状结构,reticular formation,后角,前角,侧角,白质,灰质连合,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由,灰质,和,白质,两大部分组成。,在脊髓的横切面上,中央有一细小的中央管,(,内含脑脊,液,此管向上通第,4,脑室,向下在脊髓圆锥内扩大成终,室。,40,岁以上的人中央管常闭塞,中央管周围是“,H”,形或蝴蝶形的灰质,灰质的外周是,白质。,灰质,白质,中央管,中央管,脊髓各节段中的内部结构,大致相同,但不同水平的切,面有所差异,表现在于:,1. 形态和大小不一;,2. 灰质结构和配布不同;,3. 灰质和白质量的相对比例不同.,C,4,C,8,T,2,T,12,L,4,S,3,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脊髓小脑束的,功能,:,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后束传递的信息可能与肢体个别肌的精细运,动和姿势的协调有关,前束所传递的信息则与整个肢体的运动和姿,势有关。,脊髓小脑后束,post. spinocerebellar tract,位置:,位于外侧索周边的后部。,行程,:起自,同侧板层,的背核,及对侧背核经白质前连合交叉,来的少许纤维,上行经小脑下脚终于小脑皮质。,以此束仅见于,L 2,以上脊髓节段,(,背核位于胸髓和上腰髓,),功能,: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的本体感觉和皮肤的触压觉至小,脑,与肢体个别肌的精细运动和姿势的协调有关,损伤后表现,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胸核,后角基底部和,中间带外侧部,的神经元,位置:外侧索周边的前部,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行程:起自,起自腰骶膨大节段板层,V,层的外侧部,(,相,当于,后角基底部和中间带外侧部,),的神经元,大部分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小部分在同侧上行,经小脑上脚进入小,脑皮质,功能:与整个肢体的运动和姿势协调有关。,损伤后表现,脊髓小脑前束,ant. spinocerebellar tract,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胸核,后角基底部和,中间带外侧部,的神经元,薄束,、,楔束,位置:脊髓白质后索,后索,外侧索,前索,薄束,与,楔束,位于后索,上行止于延髓的薄束核,和楔束核。,分别传导来自同侧下半身和上半身的肌、腱、关节和皮肤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薄束,T5,以下,楔束,T4,以上,薄束在第5胸节以下占据后索的全部,在胸4以上只占据后索的内侧部,楔束位于后索的外侧部。,定位:,由内向外:骶、腰、胸、颈。,T4,上半身,脊神经节,薄束,楔束,薄 、,楔,束核,下半身,同侧,薄束,、,楔束,走行以及传导的冲动:,躯干、四肢,本体觉,和皮肤的,精细触觉,脊髓丘脑束,位置:脊髓白质后索,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躯干、四肢皮肤,温、痛、粗触觉,脊神经节,灰质后角,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脊髓丘脑侧束,(,温,、,痛觉,),脊髓丘脑束,1、位置:脊髓白质后索,2、走行以及传导的冲动,脊髓丘脑侧束,lat. spinothalamic tract,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后角固有核,白质前连合,脊髓小脑前束,位置:外侧索的前半部,脊髓小脑前束的深部。,行程:起自对侧后角固有核,上升12节经白质前连 合交叉,终止于丘脑。,功能:传导,后根细纤维传入的痛、温觉信息。,损伤后表现:对侧伤面水平12节以下痛温觉障碍。,脊髓丘脑前束,ant. spinothalamic tract,位置: 位于前索,脊髓丘脑侧束的前内侧。,行程: 起自对侧的后角固有核,经白质前连合交叉,终止于丘脑,功能:传导,后根粗纤维传入的粗触、压觉信息,据认为痒觉也,由此束传导,。,损伤后表现,:,一侧脊髓丘脑束损伤时,对侧损伤平面,l2,节以下的区域出现痛、温觉的减退或消失,。,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后角固有核,白质前连合,脊髓小脑前束,下行纤维束,又称运动传导束。,薄束,楔束,皮质脊髓侧束,红核脊髓束,皮质脊髓前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前庭脊髓束,皮质脊髓束,支配,躯干,、,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起源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的前部的锥体细胞。,大部分纤维在锥体交叉处交叉,,至对侧脊髓侧索,称,皮质脊髓侧束,;,少量未交叉的纤维在同侧脊髓的前,索下行,称,皮质脊髓前束,。,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中脑,脑桥,延髓,脊髓,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上、下肢,骨骼肌肉,躯干,肌,躯干,肌,支配,躯干,、,四肢,骨骼肌的随意运动,皮质脊髓侧束:,在脊髓外侧索后部下行,达骶髓(约S4),逐渐终于同侧灰质板层-,来自额叶的纤维可以直接与外侧群的前角运动神经元(主要是支配肢体远端小肌肉的运动神经元)相突触。,纤维排列,由内向外,:颈、胸、腰、骶。,皮质脊髓前束:,在前索最内侧下行,大多数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交叉终于对侧前角细胞,部分纤维始终不交叉而终止于同侧前角细胞。此束仅存在于脊髓中胸部以上。,支配上、下肢的前角运动神经元只接受,对侧,半球来的纤维,而支配躯干肌的运动神经元接受,双侧,皮质脊髓束的支配。,当脊髓一侧的皮质脊髓束损伤后,出现同侧损伤平面以下的肢体骨骼肌,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等,也称硬瘫,),而躯干肌不瘫痪。,薄束,楔束,皮质脊髓侧束,脊髓丘脑束,各传导束纤维的局部定位排列,当脊髓受损时,会引起各种传导束的功能障碍。临床上,对脊髓疾病诊断意义最大的是锥体束(皮质脊髓束)、脊髓丘脑侧束和薄束、楔束。,脊髓的功能: 传导 反射,(一)脊髓反射,按参与反射的神经元(突触)数目分:,单突触反射,最简单的反射弧,组成:一个传入神经元,一个传出神经元,局限于一个或相邻的一个脊髓节内,为节段内反射。,多突触反射:,反射弧有两个以上神经元, 其轴突在固有束内上、下行数个脊髓节后,终于前角运动神经元,为节段间反射,按效应分:,躯体反射,骨骼肌的反射活动,牵张反射、屈曲反射、浅反射等,内脏反射,躯体内脏反射、内脏内脏反射和内脏躯体反射,,竖毛反射、膀胱排尿反射、直肠排便反射等,1、牵张反射,属于单突触反射,包括,深反射,和,肌张力反射,。,肌肉、肌腱,脊神经后根,-运动神经元,脊神经前根,肌肉收缩,深反射(腱反射),2、屈曲反射,皮肤,脊神经后根,后角,中间神经元,-运动神经元,肌肉收缩,脊神经前根,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属于多突触反射。,屈曲反射径路至少要有3个神经元参加,即皮肤的信息经后根传入脊髓后角,再经中间神经元传递给前角的,-运动神经元,,-运动神经元兴奋,引起骨骼肌收缩。由于肢体收缩要涉及成群的肌肉,故受到兴奋的,-运动神经元常常是多节段的,。,3、浅反射,刺激皮肤后引起的相应肌肉反射性的收缩,常见的有腹壁反射、提睾反射、跖反射,有人认为,浅反射有长短两个反射弧。短反射弧的中枢位于脊髓内,长反射的中枢可达大脑皮质。因此,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时,腹壁反射或提睾反射等会减弱或消失。,脊髓损害引起两下肢或四肢弛缓性瘫痪,脊髓是脑和脊神经之间运动、感觉和内脏运动神经传导的连结枢纽,也是各种脊髓反射的中枢,脊髓损害将引起受损节段以下运动、感觉和,内脏运动神经,功能的障碍,以及各种脊髓反射的改变。,Christopher Reeve,克里斯托弗里夫,主要脊髓损伤综合征,脊髓灰质炎,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弛缓性瘫痪,脊髓全横断性损害,常见于脊髓急性病变,如急性脊髓炎,(,acute myelopathy),、,急性脊髓外伤、脊髓慢性损害(如脊髓肿瘤晚期)等。,脊髓横断性损害引起双下肢截瘫或四肢瘫。,初期均有脊髓休克(,spinal shock),症状、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弛缓性瘫痪,肌张力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不能引出,尿潴留。休克期一般持续34周,以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包括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出现及反射性排尿(尿失禁)。,脊髓慢性损害(如脊髓肿瘤的晚期)也出现脊髓横断性损害,引起截瘫或四肢瘫,但无脊髓休克症状。,脊髓不同节段损害引起的瘫痪各有特点,Brown-Sequard,综合征,常见于脊髓的髓外硬膜内占位性病变,如神经鞘膜瘤,先从一侧压迫脊髓;也可见于脊髓刃器损伤,脊髓半横断,布朗-色夸综合征 Brown-Sequard syndrome,损伤同侧平面以下位置觉、震动觉和,精细触觉丧失,薄束、楔束,受损,同侧肢体上单位瘫(硬瘫),皮质,脊髓束,受损,对侧身体损伤平面1、2节段以下的痛、,温觉丧失,脊髓丘脑侧束,受损,同侧相应节段的下单位瘫,前角运动,神经元,受损,同侧肢体早期发红、发热,后期发绀、,发冷、泌汗障碍,内脏运动束,受损,脊髓空洞症,中央管周围灰质病变,(,如脊髓空洞症或脊髓内肿瘤,),常侵犯了白质前连合,则阻断了,脊髓丘脑束,在此交叉的纤维,若病变区发生在颈膨大,则主要为两侧上肢出现痛、温觉丧失,而触觉存在,(,因后索未受损伤,),。这种现象称为,感觉分离,病例,患者:女性 5岁 在一次,高发烧后发现左下肢不能活。,查,:,1. 头、颈、两上肢、右腿活动良好;,2. 左下肢瘫痪、肌肉萎缩、肌张力,3. 左膝跳反射消失,病理反射(),4. 全身深、浅感觉均正常,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左腰骶膨大前角运动神经元受病毒侵害。,病 例,患者:男性,半年前背部曾受外伤。,查:,1. 右腿瘫痪,肌张力,无肌萎缩;,2. 右膝跳反射亢进,右腿病理反射(,+,) ;,3. 右半身自乳头平面以下精细触觉消失,,右腿本体感觉消失;,4. 左半身自剑突以下痛温觉消失;,5. 余(,),脊髓半横断,三大体征,:,同侧,损伤平面以下 肢体硬瘫。,同侧,损伤平面以下 深感觉丧失。,对侧,损伤平面以下12个节段 浅感觉丧失。,脊髓右侧半横断损伤,(,T4,平面),谢 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