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上传人:gbs****77 文档编号:24352860 上传时间:2021-06-2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7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导学案一、达标训练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赃( )物 箱箧( ) 制裁( ) 给( )予 恍( )若 琉璃( )珐琅( ) 眼花缭( )乱 惊骇( ) 晨曦( ) 瞥( )见 劫( )掠2、雨果, 国作家,代表作品有小说 、 、九三年等。3、把信中赞美圆明园的语句和讽刺侵略者的语句分别画出来。(1)雨果怎样评价圆明园?找出文中评价圆明园的语句。(2)雨果谴责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为什么用了不少反语?使用反语有什么作用?(3)作者从几个方面对英法联军远征中国阐明自己的看法?4、品味句子。(1)你怎样理解“治人者的罪行不是治于人者的过错;政府有时会是强盗,而人民永远也不会是强盗。”这句话的含义?(2)结尾两句话有什么含义?二、片段阅读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艺术有两个来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一个几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成就尽在于此。和巴特农神庙不一样,这不是一件稀有的、独一无二的作品;这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如果幻想能有一个典范的话。请您想像有一座言语无法形容的建筑,某种恍若月宫的建筑,这就是圆明园。请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铜,用瓷器建造一个梦,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给它上上下下缀满宝石,披上绸缎,这儿盖神殿,那儿建后宫,造城楼,里面放上神像,放上异兽,饰以琉璃,饰以珐琅,饰以黄金,施以脂粉,请同是诗人的建筑师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个梦,再添上一座座花园,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喷泉,加上成群的天鹅、朱鹭和孔雀,总而言之,请假设人类幻想的某种令人眼花缭乱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庙,是宫殿,那就是这座名园。为了创建圆明园,曾经耗费了两代人的长期劳动。这座大得犹如一座城市的建筑物是世世代代的结晶,为谁而建?为了各国人民。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过去的艺术家、诗人、哲学家都知道圆明园,伏尔泰就谈起过圆明园。人们常说:希腊有巴特农神庙,埃及有金字塔,罗马有斗兽场,巴黎有圣母院,而东方有圆明园。要是说,大家没有看见过它,但大家梦见过它。这是某种令人惊骇而不知名的杰作,在不可名状的晨曦中依稀可见,宛如在欧洲文明的地平线上瞥见的亚洲文明的剪影。 先生,以上就是我对远征中国的全部赞誉。 1、雨果对圆明园总的评价是什么? 2、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表现在哪些方面?(文中概括性的语句)3、在讲述园中之物时,作者是按着怎样的顺序进行的?都介绍了哪些内容?(分析“请您想像有那就是这座名园。”)4、请你谈谈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圆明园在幻想艺术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农神庙在理想艺术中的地位。 因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艺术无国界)三、课外阅读 哭泣的圆明园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八国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臂断肢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 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是阴凄凄的天,是冷嗖嗖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淼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科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一片一地一旷野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着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高贵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那些石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 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说出这些我不怕别人说我矫情,我就是这样想的。 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昔日皇族的赋闲园址,也该平常百姓流连赏目。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 想不到的是西洋楼遗址这儿,竟也有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或是中专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看上去似干部模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确园”字样的大理石碑前照像,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在大水法遗址前,就是那小时在书中看到,十年前在那儿哭泣的五根大罗马柱那儿,一对情侣旁若无人地拥抱亲吻。 刹那,我有点不知所措。亲吻示爱干嘛到这大水法遗址面前呢?在这样残破颓败的乱石间,怎么笑得出来?要唱歌最好去那桃红柳绿的绮春园、长春园或是泛舟福海啊!看着这群在破碎的石块遗址前欢笑的老老少少,仰着凝视那高高而破残的罗马柱,眼眶和心口就都隐隐地疼起来。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 前些年,曾经围绕这圆明园需不需要重建有过争论,结果是理智的人们理解了废墟的价值,尊重了历史留给我们残酷的真实,这片废墟留下了。当时,我是为留下拍案叫好。可今日见到这么多在废墟上在遗址前欢笑嘻闹的人群,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在经过那么多岁月之后,眼前这般断壁残垣,还能提醒人们对一个多世纪前那场噩梦的记忆,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 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1、作者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请分别解释“凭吊”、“拜谒”、“提醒”在文中的含义。凭吊 拜谒 提醒 2、作者认为,圆明园一直是哭泣的。联系全文看,圆明园哭泣的原因有哪些? 3、文章提到,现在到圆明园游览观光的人越来越多,但是能真正理解圆明园的人却越来越少了。文章列举了多种令作者痛心的现象。你见过或经历过类似的场景吗?试举出一例,并写上你的感受。4.下列对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我”第一次去圆明园,看到那“华美”、“精致”、“贵族”的圆明园,感受到来自心底的震撼,是因为中华民族那高超的建筑艺术深深打动了“我”,让“我”从心底升腾起一种民族的自豪感。 B.作者目睹十年后人们在圆明园里的举止言行,内心无比沉痛,发出“历史呢?耻辱呢?血性呢?!”的喝问,表达出心中深深的隐忧。 C.经过十年前后情景的对比,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圆明园所代表的一段历史在现实生活中已被人淡忘,圆明园里的断壁残垣已不能提醒人们对那场中华民族的灾难与奇耻大辱的记忆。 D.文章注重环境描写,借环境烘托心情。两次去圆明园都是雨天,前一次是有意选择阴天细雨时前往,阴冷的天气使“我”的心情非常凝重;后一次则遭遇天气突变,豆大的劈头劈脸的雨点加重了“我”沉重的心情,升华了文章的感情。 E.文章以“哭泣”为线索,串起全文,标题为“哭泣的圆明园”,末尾又写到“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落泪哭泣”,主客相知,物我交融,主题得到深化。5对圆明园废墟,作者为什么说“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用自己的话解说)(3分) 参考答案一、达标训练1、赃(zng)物 箱箧(qi) 制裁(ci ) 给(j)予 恍(hung)若 琉璃(li l)珐琅(f lng) 眼花缭(lio)乱 惊骇(hi) 晨曦(x) 瞥(pi)见 劫(ji)掠2法、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思想3、(1) 先做总评,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以全球眼光,肯定其艺术价值在世界的地位。接着与巴特农神庙比较,指出圆明园的艺术性质和成就: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象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然后,具体讲述园中之物。由概括到具体到再概括,讲圆明园是怎样的一座园林。依次说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然后讲耗资劳动之巨。最后讲圆明园是属于全人类的亚洲文明杰作。(2)巴特勒上尉恬不知耻地认为,这次远征是体面的,出色的,光荣的,他们期待的是,雨果对英法的这个胜利给予盛大赞誉。雨果在愤激之下,用反语来形容强盗心理,讽刺强盗心理。像“漂亮”“丰功伟绩”“收获巨大”“文明”“野蛮”等等反语正是强盗的口吻,有辛辣的讽刺意味。最后将自己对远征中国的强盗行为的严厉谴责说成“全部赞誉”,有极其尖锐的嘲讽意味。(3)两个方面,对圆明园的建筑艺术给予高度的赞誉。对英法联军入侵中国表示极大的愤慨与憎恶。4、(1)侵略压迫别国人民的殖民者不能以被压迫者的过错为借口,以此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作为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人民永远不会做出像英法两国政府那样的强盗行径。强盗为自己所犯罪行百般抵赖的丑恶嘴脸昭然若揭。(2)结尾作者再次指出英法联军自诩的远征中国的成就是彻头彻尾的无耻的偷窃,以辛辣的讥讽点明主旨,体现了作者明确的立场、鲜明的态度和对中国人民的深切同情。二、片段阅读1、称圆明园是“世界奇迹”。2、(1)圆明园是东方幻想艺术中的最高成就;(2)圆明园几乎集中了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产生的一切成就;(3)圆明园是幻想的某种规模巨大的典范。3、由概括到具体到再概括。依次介绍了建筑材料、建筑、陈设、装饰、园林景观。4、圆明园是东方艺术的典范。艺术是没有国界的,随着世界的发展,一切到最后也将没有国界。 三、1.凭吊:怀念圆明园所代表的那段屈辱的历史和永远的疼痛。 拜谒:瞻仰圆明园曾经的辉煌与一种不屈的精神。 提醒:现代社会的人们,只有铭记国耻,才能更好地开创未来。 2.(1)无比辉煌灿烂的建筑艺术与文化的结晶,被毁于一旦。 (2)圆明园被毁,是中华民族的屈辱与疼痛。 (3)现代社会,人们逐渐淡忘了那段历史,变得麻木而无知。 3.答题应扣住“类似”一词,举例可以是亲身经历过的或报刊、电视、网络等媒体上见过的,但必须与民族屈辱的历史和现代人们淡忘历史相关,写感受,应表明对这种现象鲜明的感情态度。4.BE 5、当作者看到欢笑嘻闹的人群,有了更沉重的慨叹与痛心。那些麻木的,缺乏历史沉重感的人们,那些各个年龄层的形形色色表现深深地刺痛了作者。正是在感情的激荡下,作者忍不住说,她曾为留下圆明园废墟叫好,而此刻忍不住说“我有点怀疑留下的必要了”。 这看似矛盾的说法,是作者的愤激之语。(意思完整即可)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