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集聚经济,-第二组:包涵 陈龙 何晓曦,柯峰 陶婧琪 王玲 叶秋利,含义,经济活动集中在某些特定的有限的范围,并带来厂商成本降低的经济现象。,城市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和动力,。,为什么?,原因,工业区位经济学家韦伯,1909,工业区位论,产业的空间集聚可以促进劳动力组织的专业化,,产业集群,可以规避中间商,节省,交易成本,,也就是说,随着企业在空间上的集聚,企业可以得到成本节省的好处,产业集聚可以共享道路、煤气、自来水等,公共设施,。,经济学家巴顿,讨论了企业集群与创新的关系:(1)企业地理上的集中必然会带来竞争,而竞争促进创新。(2)地理上的集中本身就有助于商品制造者、供给者与顾客之间产生一种更为自由的,信息传播,,相当数量的创新正是由于顾客需要和解决供给问题而产生的结果。(3)集中地优越的通讯工具加快了区域内企业采纳创新成果的速度。,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的区别,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能力的扩大、单位成本下降的趋势;内部规模经济+外部规模经济,集聚经济是指通过生产活动在工业区域或城市内彼此接近,集中使用运输、通讯等基础结构和服务设施,节省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费与能源消耗,有利于资金周转、商品流通、劳动力培养以及企业的技术创新、升级与竞争,来获得外部规模经济的效果。,集聚经济与规模经济的相似,都需要适度的范围和程度,当集聚适度时,出现正的外在性,即发生了集聚经济;当集聚不适度时,出现负的外在性,即发生了集聚不经济。,规模经济一般界定为初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这叫规模经济;而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会导致经济效益下降,这叫,规模不经济,。,集聚经济的度量有多种方法,理论上两种表现:,(1)城市的边际收益大于零,(2)城市的规模收益增加,韦伯:形成集聚经济的前提,只有把存在着种种内外联系的工业按一定规模集中布局在特定地点,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成本节约;而那种无任何联系的,过渡性的偶然性集结,可能不会有集聚利益,一些恶性集结还可能给地区经济发展造成恶果。,韦伯:集聚分为两个阶段,低次阶段是单纯由企业经营规模扩大而带来的生产集聚,即“所有具有自足完整组织的大规模经营”;高次阶段是同类或不同类企业的集中构成的总生产规模的扩大,主要是扩充大规模经营的利益。,阿尔弗雷德马歇尔好处表现形式:,第一类集聚经济能为产业内部的厂商带来正的外部性;第二类集聚经济则对当地的产业总体产生正的外部性。,第一类-地方化经济,第二类-城市化经济,地方化经济,我们对地方化经济的一个初步理解是:同一产业内的厂商如果集聚在一起会对每个厂商都带来好处,而且,集聚的厂商,越多,这个好处就越大。那么,地方化经济背后的机制究竟是什么?,1. 工厂内规模经济,专业化,生产要素的不可分割性,2.中间投入品的规模经济,一个厂商的生产往往需要从其他的中间厂商获得原料或者说是投入品,那么厂商聚集就需要更多的投入品,也就可以刺激中间厂商的聚集,产生中间厂商的聚集效应,结果会使中间投入品的价格下降。,3. 范围经济和关联经济,范围经济 指企业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或由此而产生的节约。,关联经济 指企业“纵向一体化”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或由此而产生的节约。,4.买和卖的规模经济与集聚外部性,买与卖中大批量采购、销售、运输与储存的经济性;,商业集聚的外部性指有企业集聚而成的群落而对买家和卖家造成的外部性。,5.熟练劳动力市场的共享效率,聚集的厂商可以为正在寻找工作的劳动力提供更多的招工信息,因而劳动力也向厂商聚集地聚集,因为对于劳动者来说,付出的转移费很低,对于厂商来说能够降低寻找适合劳动力的搜寻成本,有更多的选择机会,6.信息和知识积聚的外部经济,信息的交流与集聚生成的知识状态的生产力创造收益。,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经济不同于城市经济,它有两种内涵。,从狭义来看,城市化经济是城市空间本身各种要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经济效应,即单个或行业的生产成本随着城市地区总产出的上升而下降的现象,它表现为整个城市范围内所有行业之间的整体的集聚经济,这种经济性依存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共享性效益,从广义来看,城市化经济是指一定城市功能意义上的城市经济活动的运行,它与产业革命之后具有适应非农产业发展的城市功能的城市经济同义,而区别于产业革命前的城市的一般经济活动,其区别的关键点在于其经济活动是否引起了大量劳动力的非农化和大量人口的城市化。,城市化经济正的外部性,1、在劳动力市场上,大城市一般具有比较多的劳动力储备,这种情况对于城市内部的每个产业的经营都是非常有利的。厂商可以非常容易地雇佣和解雇员工;不仅如此,劳动力可以由此方便地在产业间转移,这些都有效降低了它们对劳动力的搜寻成本。,2、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交通设施服务的种类也更丰富,对城市内厂商的外部性也越大。比如,机场,港口和铁路等交通设施都是为城市的每个产业提供运输服务的,而且它们都存在很明显的规模经济。,3、城市范围内的知识外溢对于厂商的生产和经营创新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城市规模的扩大意味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好的居住条件和更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这些都会吸引大量有着不同背景的人才迁入城市。,城市经济化的外溢效应,随着城市产出量的提高发生生产成本下降的同时,城市范围内出现了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新组织方式、新知识思想等技术进步或技术进步条件的现象,这时就发生了城市外溢效应。,它是“城市校园”和“企业集群”所由支持的智力集聚和人力资本集聚的结果。外溢效应使城市化经济进一步加深、加厚并在空间迅速扩展,前者通过不断地吸引“人才”和“准人才”流人城市而实现,后者通过不断地向城市区域扩散“城市知识、技能和头脑”而实现。,产业集聚的负面效应,第一,产业集聚的规模不经济。在产业集聚过程中,由于各行为主体是分散的独立个体,每个个体都以自己的利益为核心来进行自己的区位选择和决策,这样当产业过度集聚在某一地理区位时,便会给这一区位的承载能力带来一定挑战。,当该区位的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足以容纳产业集聚的程度时,此时集聚存在着规模经济;而当该区位的承载能力元法容纳超负荷的产业集聚时,交通拥挤、城市污染等现象就会相继出现,我们称之为集聚的规模不经济。,第二,产业集聚的外部不经济。当产业过度集聚在某一地理区位,或者是经济因素或者是技术因素,都会对这一地区外的其他地区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这主要是因为某一地区产业的过分集聚,经济增长迅速,导致优秀的人才都被吸引到这一地区,使其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受到限制。,我国沿海城市与中西部城市发展的严重不平衡,经济区位论,城市经济学的特色在于从空间角度出发研究资源的最佳配置,而空间资源的配置就是区位要素如何依据经济原则进行配置的过程。,经济区位论为城市经济和城市化问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基础性概念和观点,,对于现代地理学区域发展理论的建立,区域发展战略的拟定,最佳开发区位的选择,区域发展模式的确定以及区域发展对策的协调都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区位论,定义:以城市为中心,由内向外呈同心圆状分布的农业地带,因其与中心城市的距离不同而引起生产基础和利润收入的地区差异。,发展:,杜能,的,著作孤立国,共三卷,,是第一部区位理论的古典名著。以后的西方工、商区位特别是空间相互作用和城市地域结构理论,均以杜氏的学说为出发点。,杜能的农业区位论,目的:从“孤立国”的假想空间出发,寻求企业型农业时代的合理农业生产方式,探索这种方式的地域配置原则。,杜能的理论体系来源于两个方面:一般经济理论来源于亚当,斯密,农业经济理论来源于特尔,但他,去,批判了特尔合理农业主义。特尔认为,集约农业是优良的,粗放农业则是落后的。而杜能通过对德国的研究认为,农业集约程度并不能作为判断其优劣的根据,只要根据当地条件合理利用了土地,就是优良的,不能绝对化。,杜能的假设,:,为使研究简化,将复杂的社会假设为一个孤立国,主要的假设条件概括为:,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它与周围农业地带组成一个孤立地区,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当时尚无火车、汽车),3、农村与中心城市具有惟一的市场关系,中心城市是农产品的唯一贩卖中心,也是工业产品的唯一供应者,4、获得最大的区位地租是农民生产的动力,为此他们会根据市场的供求关系调整其生产品类,5、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农业劳动者工资、资本的利息皆假定不变,6、运输费用同运输重量和距离成正比,有农业生产者负担,杜能选用的计算经济指标,1、市场上农产品的销售价格决定于经营的产品种类和经营方式及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2、农产品销售成本等于生产成本和运输费用之和,若以R为单位产品利润(也称为地租),则有:,R=(P - C - Kt)Q,P-单位产品的销售价格 C-单位产品的生产成本,Q-单位面积产量 K-生产地到城市市场的距离,t-单位产品的运费率,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区位地租与到城市中心的距离和运费都是反方向变动的。,杜能认为,农作物的经营以获得最大地租,为,原则,,,由于其他自然和人为条件完全相同,,即,由距离决定的运费是农产品产地价与市场价差别的唯一因素,,所以,运输距离大小,就,决定农业耕种形态空间分布。,正是,地租是决定土地利用形态,和,集约度。,影响地租的因素除运费和当地生产费用外,还有谷价。在孤立国中,谷价是固定不变的,但杜能也指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谷价发生变化,则影响各农业带的地租,对农业带的范围也发生直接影响。,34,杜能圈形成机制与圈层结构示意图,地租曲线,指在市场点(运费为零)的地租收入和耕作极限(范围)连结的曲线。,每种作物都有一条地租曲线,其斜率大,小由运费率所决定,不容易运输的地租曲线一般斜率较大,相反则较小。,由此可形成经典的杜能圈层式农业土地利用结构,根据杜能著作推算林业与谷类每英亩的价格费用和利润(地租),距市场的单位距离,林业,谷类,市场价格,生产费用,运费,利润,市场价格,生产费用,运费,利润,0.5,200,140,10,50,80,50,3,27,1,200,140,20,40,80,50,6,24,1.5,200,140,30,30,80,50,9,21,2,200,140,40,20,80,50,12,18,2.5,200,140,50,10,80,50,15,15,3,200,140,60,0,80,50,18,12,3.5,200,140,70,0,80,50,21,9,4,200,140,80,0,80,50,24,6,4.5,200,140,90,0,80,50,27,3,5,200,140,100,0,80,50,30,0,在运费因素影响下离城市远近将对农作产生直接影响。,一般近郊应种植相对于其价值来说笨重而体积大的东西,因为运费很高,从远地供应不合算;再就是易于腐烂,必须新鲜消费的产品。,而远离城市的地方总是从事相对于其价值来说只要求较小运输费用的东西。由于这一原因,城市四周将形成一些界限分明的同心圈,每个同心圈内有各自的主要产品。,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1,)自由式农业圈,距市场最近,生产易腐、难运的产品,集约化程度高,如花卉、草莓、蔬菜、鲜奶等。,(,2,)林业圈,内层生产供城市用的薪炭木材;外层生产,建筑用材。,(,3,)轮作式农业圈,六年一轮回,没有休闲地,(,4,)谷草式农业圈,七年一轮回,有休闲地,生产较粗放,(,5,)三圃式农业,三年一轮回,休闲地增加,生产更粗放,(,6,)畜牧业圈,距城市远,运费高,生产不易腐烂或直接养活畜,谷物只能自给。以外则为无人荒地。,杜能圈的三种修正,杜能对理想状态下的杜能圈进行了三种修正:,第一种修正: 由于大城市附近有通航河流,使土地利用形态沿河流延伸到了更远处;,第二种修正: 由于单位面积产量高低不同,使土地利用形态结构凸向产量高的地方,(如图2),第三种修正: 由于市场谷物价格的高低不同,使土地利用形态结构凸向价格高的时期,9斗,10斗,8斗,7斗,6斗,5斗,4斗,1.5塔勒,1.35塔勒,1.20塔勒,1.05塔勒,0.90塔勒,0.75塔勒,0.60塔勒,图5-2 杜能土地利用圈的变化,市场价格的不同,单位面积产量的不同,自由农作,造林带,轮作带,谷草式,三圃式,畜牧带,杜能理论的具体意义,(一)提出了区位论的本质:土地利用形态与市场的空间关系;,(二)抓住了地租是决定生产区位的决定因子,的,关键;,(,三)指出地租多寡决定土地利用形态,而地租取得和市场消费、人民生活水平有关;,(四),创立了孤立化的研究思维方法。首次从理论上系统地阐明了空间摩擦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成为土地利用一般理论的基础。,其理论来源于实际观察,并进行了抽象;,(五)论证了一国在完全相同的自然环境下,农业发展也具,有完全不同的形态,从而批判了自,然环境决定论;,(六)指出了同一自然条件下农业发生空间分化的原理是消费区位与生产区位之间的距离;,(七)指出了农业空间分化在表现上主要是生产物获得方法的地区差异。经济形态、经营形态、经营方式是这种分化的基本要素;,(八)指出这种空间分化在本质上是由经营形态和生产目的决定的,其范围大小是由市场需要量决定的;,(九)修正后杜能模式考察了河流、其它小城市、谷物价格和土质对“孤立国”土地利用的影响。,杜能理论的局限,(一)杜能虽然提到了竞争,但在论述价格决定地租多寡时,忽视了垄断价格的作用;,(二)杜能理论来自个人农场实践,典型意义不足;,(三)理论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四)孤立国中设计的土地利用形态今天已经很难找到其典型代表。,(五)没有考虑各国各时期的政策;,(六)区位因子分析不全面,尤其是对技术因子分析不够;,土地利用形态改变的原因,运输手段的改变,冷藏技术的发明,国际分工的发展,技术革新与科学的发展,人们对农产品总需求量的增加和生活水平提高对农产品品种需求的增加。,农业区位论对中国农业发展的现实意义,1、,中国农业发展必须遵循农业区位论的空间法则,区域间存在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区域空间距离的不可消除性;,经济活动的趋利性,2、农业区位论在中国农业经济中的现实应用,中国城乡结构,农村包围城市;,市场机制不健全,小农贸易仍然是城镇居民和来自城镇周围的农民;,交通格局复杂,区域差异大,运输费用和生产成本最低的农业区位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参考文献,集聚经济学,(日) 藤田昌久, (比) 雅克-弗朗科斯蒂斯著,刘峰, 张雁, 陈海威译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城市经济学,董利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智库百科.,.搜搜百科., 陈龙 何晓曦,柯峰 陶婧琪 王玲 叶秋利,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