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章,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关键词:,二因素论 图式 同化 顺应 平衡 相互作用论 成熟 经验 自我中心 最近发展区,1,第一节 西方和前苏联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主要观点和理论,一、17世纪到19世纪初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些观点,(一)观点:,到17,18世纪,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兴起,人们开始认识到教育要根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2,(,二,)评价:,1.积极作用:,儿童教育工作发展起来,开始建立起幼儿园,编出适合儿童的读物,并关心儿童的游戏。,促进了对儿童,“,天性,”,的关心和探讨,儿童心理的研究开始发展起来。,儿童心理学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产生。,3,2. 局限性:,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他们还不能提出对,“,儿童天性,”,的正确看法。,4,二、十九世纪后半期到二十世纪初 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观点,(一)遗传决定论 (,二,)环境决定论,(,三,)二因素论,5,(一)遗传决定论,1.基本观点:,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所决定的,儿童心理的发展就是这些先天遗传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过程,与外界影响、教育无关;外界影响和教育即使对儿童心理发展起作用,至多只能促进或延缓素质的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不能改变它的本质。,6,2.代表人物:,(1)英国的,高尔登,(,F.Galton,),是遗传决定论的创始人,他在遗传的天才一书中说:,“,一个人的能力,乃由遗传得来,其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的决定一样。,”,7,(2)其他人物:,美国,霍尔,(,G.Stanley Hall),主张复演说,,,他把儿童在胎儿期和出生后的发展分别看作是动物和人类进化的复演。他曾说过:,“,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奥国,彪勒,(,K.Biihler,),也从生物的发展来看儿童心理的发展,认为儿童的发展和动物行为的发展一样,经本能、训练、智力三个阶段。,佛洛伊德,(,S.Freud),也强调本能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决定作用,特别是性的本能的决定作用。,格式塔学派,则认为,心理的发展是先验的,“,格式,”,(,Gestalt),的形成。,8,3. 评价:,(1)优点:,遗传决定论者不仅提出了他们的观点,而且还作了一些调查研究来论证他们的观点。,(2)缺点:,遗传决定论片面强调遗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9,(,二,)环境决定论,1基本观点:,环境决定论者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10,最早的代表是美国的行为主义者,华生,(,J.B.Watson)。,他的一句名言是对环境决定论的极好写照:,“,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和一个我自己可以给予特殊培养的世界。我保证在他们中间任意选择一个,训练成我想要培养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是乞丐、小偷,而不管他的天赋、爱好、能力、倾向性以及他祖宗的种族和职业,”,。,2代表人物:,11,3评价:,环境决定论者重视,教育和环境,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但是他们片面地强调和机械地看待环境或教育的作用。,12,(三)二因素论,1.基本观点:,二因素论企图克服前两种理论的片面性,主张儿童心理的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决定的。,13,2.代表人物:,(1)德国的,斯特恩,在早期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提出,“,合并原则,”,。他说,“,心理的发展并非单纯地天赋本能的逐渐显现,也非单纯地对外界影响的接受或反映,实为内在的品质及外在的环境合并发展的结果,”,。,(2),吴伟士,(,R.S.Woodworth),提出,“,相乘说,”,,认为人的心理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而不能说遗传和环境哪个更重要。,(3)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先天的成熟和后天的学习是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两个基本因素,。他在成熟和学习这两个因素中,更强调成熟的作用。他以其著名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来论证自己的观点。,14,3.评价:,(1)二因素论比遗传决定论和环境决定论更全面一些,比较符合儿童的发展的实际。,(2),二因素论并没有克服机械性,没有看到儿童的实践活动和儿童本身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没有看到儿童发展中各种因素的辩证关系,所以也不能解决儿童心理发展问题。,15,三、现代西方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一)日内瓦学派的发展理论,(二)巴黎学派,(三)新行为主义学派,(四)精神分析学派,(五)社会文化历史学派,(,六,),社会学习理论,16,(一)日内瓦学派的发展理论,1. 代表人物:皮亚杰,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是现代瑞士一位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儿童的思维发展。,其著作主要有:儿童的语言和思维、儿童的判断与推理、儿童的道德判断、智慧心理学、发生认识论原理等。,17,皮亚杰的生平:,皮亚杰(,J.Piaget,1896,1980,),是瑞士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的创始人。,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他很小的时候便对生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11,岁时就在纳沙特尔自然杂志上发表了关于鸟的白化病的科学小品文。,18,1915,年,,19,岁的皮亚杰获纳沙特尔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随后,继续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同时攻读哲学博士学位。,1918,年,他获得了上述双博士学位。在攻读双博士学位期间,他通过对生物学和哲学认识论的研究发现,在从生命有机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到思维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的发展过程之间,有一段空白,而可以弥补这一空白的,正是对儿童思维发生与发展的研究。从而使皮亚杰的兴趣开始转向了心理学。在获得了博士学位后,皮亚杰到苏黎士学习精神分析心理学。,19,1919,年皮亚杰来到了法国的巴黎大学,学习心理病理学。,1921,年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并在巴黎给智力测验的创始人之一的西蒙当助手,参加有关智力测验的标准化工作。在参加测验标准化的过程中,他发现了儿童对许多问题回答得很可笑。于是他对儿童在认识问题上所犯错误发生了兴趣,开始专心研究儿童心理学。,20,1925,年到,1927,年,皮亚杰的两个女儿先后出生,,1937,年又生下了一个儿子。在他妻子的协助下,用大量时间观察自己小孩的动作并进行各种实验。对每个孩子,2,岁以前的动作和思维进行了细心研究。出版一系列著作。,21,1929,年到,1939,年,他与自己的学生一起研究了儿童的逻辑、数量、时间、空间、几何等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写出了许多专著。,1940,年,皮亚杰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院长兼心理学实验室主任,并担任了三年的瑞士心理学会主席。,1954,年当选为国际心理学联合会主席。,1971,年辞去院长职务。,1977,年国际心理学联合会授予皮亚杰“爱德华,.,李,.,桑代克奖金”。这是心理学界最高的荣誉。,1980年皮亚杰逝世,享年84岁。,22,2.基本观点:,(1)几个重要概念,认知结构(,cognitive scheme):,是指个人在感知和理解客观事物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形成的一种内在的心理结构。是不同水平的儿童对外界事物作出反应的组织方式。,图式(,Scheme):,是认知结构的基本组成单位,指思维或动作的一种组织化的模式,个体通过这样的模式去解释一些相关的经验。,适应(,adaptation):,是通过两个互为补充的活动实现的,即同化和顺应。,23,*同化(,assimilation):,儿童将外界刺激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利用已有的图式去解释新的刺激的过程。,*顺应(,accommodation):,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以适应环境,调整已有图式来适应新的刺激的过程。,*组织(,organization):,重建已有图式,形成新的更为完整的结构。,*平衡(,equilibrium):,个体认知结构和环境刺激之间的平衡与和谐关系。,24,皮亚杰认为,同化与顺应共同作用,促进认知的发展。同化和顺应并不总是同时发生,但同化那些与已有图式不一致的刺激,最终会导致认知冲突,从而促使有机体顺应这些刺激。最终的结果将达到适应,即认知结构和环境之间的一种平衡状态。,25,平衡 只见过鸟的婴儿回认为所有会飞的东西都是鸟,同化 儿童把天空中的飞机也叫小鸟,顺应 当婴幼儿意识到这种新鸟既没有羽毛也不能拍打,翅膀时, 内心就会体验到冲突或不平衡。于是给,它起一个新名字(或询问这是什么),至少在当,时他能够成功地 通过顺应达到平衡。,组织 组成包含一个上位概念(飞行物体)和两个下,位概念(鸟和飞机)的有层次的图式。,概念 例子,皮亚杰认知发展观点的例证,26,(2) 相互作用论,*皮亚杰认为,心理的发展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图式的相互作用,即通过同化、顺应和平衡的机制而实现的。同化、顺应和平衡将贯穿人的一生。,27,(3)儿童心理发展的条件(即影响因素),*成熟,大脑与神经系统的成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成熟的影响为发展开辟新的可能性,但是可能性与现实间,还须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例如练习、经验和社会的相互作用。因此,成熟是发展的必要条件,不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经验,这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经验有两种,:,1.,物理经验,,这是个体作用于客体,概括出它们的属性,2.逻辑数,学,经验,,这是个体作用于客体,从而辨明动作间相互作用的结果。,28,*社会环境的影响,主要指语言和教育。社会的或教育的影响和物理的经验只有有效地被儿童所同化,才能真正起作用。,*平衡化,每一个结构的形成,不是两种对立力量的均衡,而是一个自动调节的过程。结构的构造主要是平衡化的工作。平衡化是主体对外界干扰所进行的一些积极的反应的一个集合。我们不能把平衡想象成一种静止的、固定的状态,而应该把平衡当作一个持续地追求更好状态的连续的过程。,29,(4),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分为下述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1岁半、2岁),*前运算阶段,(1岁半、2岁,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30,认知发展阶段,发展时期,描述,感觉运动阶段,0-2,岁,婴儿通过运用他们的眼睛耳朵和手来感知世界,进行思维,.,作为结果,他们发现了解决运动问题的方法,如扳动把手听音乐盒发出的声音,发现藏起的玩具,把物体放入容器或从中拿出,.,前运算阶段,2-7,岁,学龄前儿童运用符号代表他们早期的感觉运动的发现,.,语言和过家家游戏都有所发展,.,然而,他们的思维缺乏后两阶段的逻辑性,.,具体运算阶段,7,到,11,岁,儿童的推理渐趋逻辑性,.,学龄儿童已能认识到柠檬汁在改变了形状之后,仍有着同等的量,.,他们仍玩过家家的游戏,也能把物体按类和亚类进行等级排列,但他们的思维水平仍落后于成人,尚不具备概括性,.,形式运算阶段,11,岁以上,概括能力使成人能根据非现实世界中的符号进行推理,如高等数学便是一例,.,他们也能想出一个科学问题的所有可能的 结果,而不仅仅是最明显的一些结论,.,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31,儿童只有动作活动,开始协调感觉、知觉和动作间的活动,还没有表象和思维。智力活动处在感知运动水平。,客体永久性观念开始逐渐形成。,客体永久性指的是:当客体从视眼中消失或通过感官无法觉察到时仍然认为物体是存在的。,感知运动阶段,32,33,感知运动阶段,反射练习阶段,(01,个月,),最初习惯阶段,(1-4,个月,),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4-8,个月,),方法与目的的分化与协调阶段,(812,月,),感知运动智慧阶段,(12-18,个月,),智慧的综合阶段,(1824,个月,),34,皮亚杰观察到,一个典型的6个月大婴儿会注意一个诱人的玩具,但如果一个屏幕挡住了视线,他很快就会失去兴趣。,35,儿童开始具有信号功能,产生了表象。儿童的智力活动处于表象水平,还不能进行可逆运算。,象征性游戏,自我中心,不可逆,不能达到守恒,前运算阶段,(26、7岁,),36,37,这个5岁大的女孩子知道两个容器具有一样多的彩色液体。但是一个容器中液体被倒进另一个细长的容器时,她却说细长容器中有更多的液体,她还没有获得守恒的概念。她到6、7岁时会理解这个概念。,38,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可以逆转,获得了守恒的概念,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不能进行抽象思维。,守恒,去中心化,可逆性,39,40,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14、15岁),儿童的思维超过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运用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定义,能做一定的概括,思维水平接近成人。,41,42,(5)儿童的自我中心,皮亚杰几十年研究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思维的核心特点是自我中心。,所谓,自我中心,是指儿童把注意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这种自我中心不仅表现在儿童的言语中、表象中、逻辑中,而且在儿童的外部行为中也比比皆是。,43,皮亚杰著名的“三山模型”的实验。向幼儿呈现一个“三座山”的模型(一座山上建有一座小房子,另一座山有红色的十字架,最高的山上覆盖着“白雪”),要幼儿从七张照片中选择一张符合坐在不同位置的洋娃娃观察到的形状。,44,3.评价:,优点:,(1)皮亚杰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发展理论家,他对儿童心理的研究以其独特的表现力影响着当代的心理学。,(2)皮亚杰理论揭示了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质的演变,对正确认识儿童心理发展作出杰出贡献,。,45,(3)皮亚杰把,结构主义研究方法,引进心理学。他认为每一结构都是通过同化、顺应、平衡过程把在它之前的各个结构结合起来而构成的。他为发展心理学树立了一个运用结构论方法的典范。,(4)皮亚杰的,相互作用论,丰富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体系。他以创造性的实验和理论阐明了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从而建起一座雄伟的理论大厦。,(5)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提供佐证。皮亚杰学说不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出发的,但是它最终证明辩证唯物主义是正确的。,46,缺点:,(1)沿袭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基本观点。把,“,适应,”,、,“,同化,”,、,“,顺应,”,、,“,平衡,”,生物学概念引入相互作用论,强调心理具有一种独特的生物机能。,(2)认知结构的概念过于抽象,有许多现象难以解释。,(3)哲学观点带有片面性。他把反映论看作是一种静止的理论,是客体在大脑中镜子式的反映。这一片面性致使他的学说在强调心理结构的发展和阶段的演变时对心理的内部矛盾分析,的,不够。,47,(二)巴黎学派,1.代表人物:,瓦龙,(,H.Wallon,1879,1962),现代有名的法国儿童与教育心理学家,他是西方自觉地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一位学者。他在研究中既强调生物方面的因素,也强调社会的影响。,48,2.基本观点,(1)儿童心理发展的辩证观,他认为:研究儿童不能与其周围环境脱离,不能把儿童看作孤独的、与世隔绝的生物体,而应把他看作在越来越高水平上与他的生活环境经常不断地建立起辩证关系的生物体。,49,(2)儿童心理发展的五阶段论,瓦龙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可以分为下列五个阶段:,*生后第一年,(动作发展前期),*从会走路到三岁,(动作发展后期),*从三岁到五、六岁,(主观性时期),*从五、六岁到十一、二岁,(客观性时期),*十二、三岁以后的青少年期,(个性时期),50,3. 瓦龙与皮亚杰的观点的异同,相同点:,二者都是从内外因相互作用,即儿童和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来看儿童心理的发展。,51,不同点:,(1),具体分析中,,瓦龙既强调生物因素的作用,也强调社会因素的作用;而皮亚杰则强调动作及动作中形成的图式的作用。,(2),从研究重点上看,,瓦龙着重于全面地个性发展,侧重于社会方面,皮亚杰着重于儿童的思维发展。,(3),从儿童心理发展的划分阶段上看,,瓦龙以较全面的心理发展为指标,皮亚杰则以思维的发展为指标。,(4),从研究思想上看,,瓦龙较自觉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是他认为发展中的平衡的打破只是由于机体的生长和机能的觉醒,似乎也不符合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52,(,三,)新行为主义学派,1. 代表人物:,斯金纳,(,B.F.Skinner,1904,1990),生于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一个小镇的律师家庭中。中学毕业后,他主修英国文学,想成为一名作家,后来他发现自己,“,无物可述,”,,便进入哈佛大学心理系。20世纪50年代前后,他在程序教学、行为矫治等方面取得瞩目的成就。,53,2.基本观点,(1),操作性行为,他认为操作性行为不是由刺激激发,而是时不时地发放出来的行为。在一个操作性行为发生之后,如果有一个作为强化物的事件紧随其后发生,那么这一操作性行为发生的概率就可能提高。被强化了的操作性行为在类似的环境中再度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2)儿童行为强化控制原理,人的行为大部分是操作性的,任何习得行为,都与及时强化有关。因此,可以通过强化来塑造儿童的行为。,54,(3)理论的应用,斯金纳主张采用程序教学法来替代传统的教学。程序教学法是通过教学机器应用小步子和及时强化原理,把复杂的问题通过一系列小的、易懂的问题一步一步地呈现给学生,如果学生的回答与机器后来呈现的正确答案相符,机器接着呈现下一个问题。,55,3.评价,优点:,(1)斯金纳的操作性行为的概念,丰富了华生的,SR,的公式的内容,为行为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2)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在教学上可以取得一些积极效果。,(3)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立场比早期行为主义更坚定。,56,缺点:,斯金纳将人的心理过程归之为行为,因此,他的学说仍有着行为主义的机械性、忽视人的主动性、把人和动物相等看待等缺点。,57,(,四,)精神分析学派,1.佛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1),佛洛伊德,(,Sigmnud,Freud,1856,1939),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和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58,弗洛伊德的背景,弗洛伊德(,S.F.Freud,,,1856,1939,),是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1856,年,5,月,6,日出生于摩拉维亚的夫来堡(现在的捷克的普来波)。弗洛伊德,4,岁那年,全家搬到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弗洛伊德在维也纳生活了近,80,年。,18,73,年,,17,岁的弗洛伊德进入维也纳大学学习医学。,1876,年在布吕克的指导下。任助理研究员。,1881,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第二年,他与一位叫布洛伊尔的同事联合开业,并作为一位临床精神病学家从事精神病的治疗和研究工作。,1895,年,弗洛伊德和布洛伊尔和著的癔病研究一书出版。,1900,年,弗洛伊德出版了被世人公认是他的最有代表性的著作梦的解析。该书的出版标志着精神分析心理学的诞生。,59,1909,年美国克拉克大学成立,20,周年,在校庆活动中,弗洛伊德应克拉克大学校长、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尔的邀请到美国演讲,使其观点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承认。,1910,年国际精神分析学会成立。许多国家成立了精神分析的训练机构,使精神分析成为世界性潮流。,1936,年弗洛伊德,80,寿辰时,容任英国皇家学会通讯会员。,1938,年,3,月,纳粹入侵奥地利,因受迫害弗洛伊德离开了维也纳来到英国的伦敦。,1939,年,9,月,23,日因病逝于伦敦。,弗洛伊德的主要著作有梦的解析(,1900,)、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1901,年)、精神分析引论(,1916,年)、精神分析引论新编(,1933,)。,60,精神分析理论是佛洛伊德根据他对病态人格进行研究提出的人格理论,其核心思想是情欲说。认为,人生,来就,有追求快乐的本能,但这种本能和欲望同社会道德、风俗习惯、法律规定等往往是不相容的,因而被排挤到意识阈之下。这就是人的心理生活深层的,“,潜意识,”,。由于潜意识中的成分在不自觉地积极活动,追求满足,就构成了人的行为背后的内驱力。,61,佛洛伊德后来修改了这种意识与无意识的,“,二分法,”,,提出了人格学说。,人格的组成成,分,分为三个:本我、自我和超我。,“,本我,”,类似于佛洛伊德早期理论中的,“,潜意识,”,的概念。,“,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超我,”,包括两个部分:良心和自我理想,。,心理性欲发展阶段的理论是佛洛伊德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62,关于无意识的学说,:,无意识 (潜意识),前意识,意识,关于人格结构学说:,本我(生理我):服从快乐原则,自我(现实我):服从现实原则,超我(理想我):服从道德原则,63,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这三种构成,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地交互作用着。自我在超我的监督下,按现实可能的情况,只允许来自本我的冲动有有限的表现。在一个健康的人格之中,这三种结构的作用必然是均衡的、协调的。本我是求生存的必要的原动力;超我在监督、控制主体按社会道德标准行事;而自我对上按超我的要求去做,对下吸取本我的动力,调整其冲动欲望,对外适应现实环境,对内调节心理的平衡。如果不能保持平衡,则将导致心理失常的产生。,64,(2)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论,*,口唇期,(婴儿出生后一年),*肛门期,(1,3岁),*生殖器期,(4,5岁),*潜伏期,(6岁到青春期前),*生殖期,(青春期),65,口唇期:,性本能的主要区域集中在口唇,因为婴儿从吸吮、咀嚼、咬等口唇活动中可以获得快感。口腔需要得不到满足,有可能形成诸如吮吸拇指,咬手指甲以及在童年期嚼铅笔头,暴食和成年以后抽烟的习惯,.,喂食是特别重要的。例如、婴儿突然断奶或断奶太早,后来可能会过分纠缠配偶或过分依赖配偶。,66,肛门期,自发排便是满足性本能的主要方法。大小便训练可能引起父母与儿童之间的冲突。父母创造的情绪氛围有持久影响。例如儿童如果因上厕所时发生的意外而受到惩罚,就可能会变得抑制、肮脏或浪费。,67,生殖器期,愉快来源于性器官的刺激,儿童对异性父母会产生恋父情结或恋母情结。这种冲突引发的焦虑,会导致儿童内化性别角色的特征及其与之竞争的同性父母的道德标准。,68,潜伏期,生殖器期的创伤引起性冲突的压抑,性冲动转移到学习和充满活力的游戏活动中。随着儿童在学校获得更多的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价值的内化,自我和超我不停地发展。,69,生殖期,青春期的到来唤醒了性冲动,青少年必须学会以社会可接受的方式表达这种冲动。如果发展是健康的,婚姻和抚养孩子能够满足这种成熟的性本能。,70,(3)佛洛伊德的方法论,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和方法是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他运用这个方法从成人那里探寻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信息。他的,自由联想、精神分析暗示,,包括,梦的分析,和,移情,的研究方法,对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和方法。如后来常用的谈话法、临床法、个案法都是从佛洛伊德的研究中沿袭和引申出来的。,71,(4)评价:,优点:,*开拓了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把潜意识列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推动了心理学对动机、对儿童性欲、对梦等等的一系列研究。,*推动了对儿童早期经验的研究和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建立。,佛洛伊德对于人类的发展提出两个大胆的假设,其一是生命的最初几年是形成人格的最重要的几年;其二是个体的发展包括在性欲心理的阶段之中。,*研究方法极大地丰富了心理学研究方法论,自由联想、精神分析暗示和移情的方法震惊了心理治疗的行业和同仁,最终赢得普遍的认可。,72,缺点:,精神分析太富主观色彩。从精神分析学说早期的意识和潜意识到后期的本我、自我和超我,原是一套纯思辨的体系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形而上学的体系。,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泛性论倾向。他把性本能视为心理发展和各种行为的动力,而且把,“,性,”,的含义推得极为广泛。精神分析太富有主观色彩。它的一系列概念玄而又玄,简直有包藏,“,幽灵,”,的嫌疑。,73,2.埃里克森的儿童心理发展理论,(1)埃里克森,(,E.H.Erikson,19201994),美国精神分析医生,当代最有名望的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他认为,人的一生可以分为既是连续的,又是不同的八个阶段,而从出生到成人则经过六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发展任务,。,(2)关于同一性的概念,同一性,就是对自己的本质、信仰和一生中重要方面前后一致的较为完善的意识.,74,(3)同一性渐成,说,发展的8个阶段,第一阶段,信任对怀疑,(0,1岁半),第二阶段,自主对羞怯,(1岁半,3岁),第三阶段,主动创造对内疚,(3,6岁),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2岁),第五阶段,一致性对角色分离,(12,18岁),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18,25岁),第七阶段,创造对停滞,(25,50岁),第八阶段,完善对失望,(50岁以后直至死亡),75,心理社,会阶段,发展,时期,描述,相应的性心 理发展阶段,基本信任对不信任,出生,到一岁,在精心呵护下,婴儿产生了信任感或自信,认为世界是美好的,.,而当他们遭受粗暴对待,迟迟得不到舒适时,就会产生不信任感,.,口腔期,活泼自主对,害羞怀疑,13,岁,儿童运用新的 身心技巧,有了自主选择和决定的意愿,.,当父母允许他们作出合理的自主选择而不过于限制嘲笑时,自主性就产生,.,肛门期,自动自发对,退缩内疚,3-6,岁,通过建立自信的游戏,儿童与他们可能成为的各种人有了相处的经历,.,当父母对其有新的 目标方向予以支持时,他们自动自发的责任感就有了发展,.,但如果父母对儿童自控的要求过高,就会过分控制和退缩行为的发生,.,性器期,艾里克森心理社会阶段,76,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611,岁,在学校里,儿童发展了其学习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家中或学校里的消极体验,由同伴带来的无能或自贬的 感受,使自卑发展起来,.,潜伏期,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青少年,青少年试图追寻一些问题的答案,我是谁,?,我在社会中的位置如何,?,自我价值和职业目标导致持久的人格角色,.,而相反的情形是对未来成人角色的迷茫,.,生殖期,友爱亲密对孤独疏离,成年期,年轻人致力于建立亲密的纽带,.,由于早年的失意,一些个体未能建立密切的关系,依旧与他人彼此隔绝,.,创造对停滞,中年,精力充沛意味着照料下一代,关心他人或有收益的工作,.,在这方面不尽如人意的人会体验到成就的缺失,.,完美无撼对悲观绝望,老年,在人生最后的阶段,人们体现出自己的本来面貌,.,若感到生活得很值得就会有一种知足感,对自己生活不满意的老年人则往往害怕死亡,.,77,(4)评价:,优点:,*,把整个心理过程的重心从佛洛伊德的本我过程转移到自我过程,也就是从先天的本能欲望转移到现实关系之中。,*埃里克森突破了佛洛伊德对发展阶段的划定,把人格发展看成是终生的任务,并为各发展阶段提出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78,缺点:,他的,学说给精神分析注入了活力和带来了新的解释,但从根本上讲,他的变革是不彻底的。同一性渐成说从本质上讲只是一个精心乔装的反理性主义的理论,仍,植根,于佛洛伊德的理论体系的土壤之中。,79,四、原苏联儿童心理发展的理论和观点,(一)巴甫洛夫学派的儿童高级神经活动学说,(,二,)维果茨基的儿童心理发展观,80,(一,),巴甫洛夫学派儿童高级神经活动学说,1.观点:,巴甫洛夫对高级神经活动的规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创立了他的学说,为理解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提供了科学的根据。,克拉斯诺高尔斯基,、,卡萨特金、伊凡诺夫,斯莫林斯基、科里佐娃等,根据巴甫洛夫的学说,研究了儿童条件反射的建立和发展、第二信号系统的发展、两个信号系统的相互作用,以及儿童的神经类型等。,81,2.评价:,1)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有机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思想,以及先天素质与后天影响合金的思想,为正确理解发展过程中儿童与其周围生活条件的相互作用、先天素质与后天影响的关系提供了有益的思想。,2)如果把巴甫洛夫学说的作用绝对化,认为它能为儿童心理发展提供全部生理基础,能够说明所有的发展,那也是错误的。,82,(,二,)维果茨基的儿童心理发展观,1.,维果茨基,(1896,1934)生于莫斯科的一个职员家庭。先后在莫斯科实验心理学,研究所,、缺陷研究所、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并在莫斯科、列宁格勒、哈尔科夫等城市的若干高等学校教心理学。,著作有:意识是行为心理学的问题、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儿童期高级注意形式的发展、思维与语言。,83,2. 基本观点:,1)心理发展观,他认为心理的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84,2)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维果茨基强调人的发展受社会的文化历史发展的规律的制约。他认为儿童的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学校教学是发展的源泉。,”,他为了正确解决发展与教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概念: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单独解决问题的现有发展水平与在他人指导下完成任务之间的差异,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因为处于某一年龄阶段的最近发展区能在一定条件下转变为下一个阶段的现实发展水平,而下一个阶段又有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因此他强调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85,3.评价:,1)贡献,*,他为意识的研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他认为意识是高级心理机能的一种系统,反对行为主义把意识排斥在心理学研究领域之外的错误,是一种可贵的正确观点。,*他的,“,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集中体现了他的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观,对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开创了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心理学理论体系。他是第一个自觉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建立比较完整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并取得学术界公认的第一人。,86,其他理论,1、布朗芬布伦纳的社会生态学理论,2、劳沦兹的习性学理论,3、信息加工理论,4、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87,(2)缺点,*过于强调两种心理机能的区别。,*过于强调自然过程与文化历史过程的对立。,*过于强调教学对发展的决定性作用。,*他依据动物行为研究和人的某些具体心理现象而断定教学最佳时期。在一定程度上也不符合连续发展和继续教育的实际。,88,89,90,91,92,93,94,95,96,第二节 我国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一、我国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历程,(一)古代关于心理发展的思想,(,二,)我国儿童发展心理学成为独立科学后的观点,97,二、我国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一)遗传和生理发展是儿童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1、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2、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3、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98,(,二,)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1、社会生活条件使遗传提供的心理发展可能性变为现实,2、社会生活条件决定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速度、方向和个别差异,99,(三)儿童心理发展是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1,环境影响着遗传物质因素的变化和生理成熟。,2,遗传素质及其以后的生理发展制约着环境对儿童心理影响。,3,遗传与环境、成熟与学习对儿童心理发展的相对作用是动态的。,100,(,四,)儿童心理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心理矛盾运动发展的,1、儿童心理发展的矛盾是什么,2、儿童心理的矛盾运动是在生理的矛盾运动基础上产生的,是主客体矛盾运动的反映,3、在儿童心理发展中儿童本身的积极主动作用,4、儿童的活动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101,(,四,) 评价,1.我国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符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实践观点。,2.我国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正确反映儿童发展的各种因素的作用及其关系。,102,概念核查:,1、“成长是-一系列相邻时期之间的差别。人格发展是自我和社会的共同使命,(因此)在任何时候,一个人既是自我又是社会的一员。”,2、“在传统观念中,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能够对其所作所为负责,也应该在犯错误的时候受到惩罚。当科学分析揭示了行为和环境之间确定无疑的控制关系后,就需要重新审视这一观念。”,3、“使隐藏在心灵深处的东西能被意识到是一项完全可能实现的任务。”,103,4、认为儿童是在积极地建构知识,从而促进了发现式教学法实施的理论。,5、认为认知发展是受社会调节的,没有一个普遍的认知阶段的理论。,6、认为心理的发展是一个刺激的输入、转换、输出的系统,即推理、问题解决等。,7、认为影响个体发展的环境是一个既影响儿童,又受儿童影响复杂的交织体。,104,如果离婚后父母双方能够,在抚养孩子的问题上达成协议,,相互支持,那么他们的孩子会发,展得较好。哪一种发展理论最适,合解释这一观点?如何解释?,想一想,?,105,第三节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连续性和年龄特征,(一)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不断的矛盾运动过程,也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儿童心理的发展在某个阶段常产生一些不同于其他阶段的特点,呈现出阶段性。,106,(二)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在儿童发展的各个不同年龄阶段所形成的稳定的、一般的、本质的、典型的心理特点。,107,(,三,)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变性,1.儿童心理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矛盾运动的过程,儿童心理的下一阶段的一些特征在上一阶段末尾已开始萌芽,而上一阶段的一些特征在下一阶段开始时常常还留有痕迹。,2.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3.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和年龄特征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即有可变性。,108,二、儿童心理发展年龄阶段的划分,(一)以生理发展为划分标准:,1.美国人柏曼提出以内分泌腺功能优势为标准,把儿童发展分为:胸腺期(幼年)、松果腺期(童年)和性腺期(青年)。,2.佛洛伊德的儿童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也是以生理发展为划分标准的。,109,(,二,),以种系演化为划分标准:,德国的儿童心理学家施太伦按人类进化的进程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幼儿期(六岁以前)相当于从哺乳动物到原始人类的阶段;意识的学习期(从入学到十三岁)人类古老的文化阶段;青年成熟期(十四到十八岁)近代文化阶段。,(,三,) 以人格特征为划分标准:,埃里克森以人格特征为标准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如前所述)。,110,(,四,),以活动形式为划分标准:,原苏联心理学家厄尔康宁以儿童主导活动为标准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直接的情感性交际活动(0,1岁)、,操作实物的活动(1,3岁)、,游戏活动(3,7岁)、,学习活动(7,11岁)、,社会公益活动(11,15岁)、,专业的学习活动(15,17岁),111,(,五,)以思维的发展为划分标准,(,六,)以现行学制为划分标准,(,七,)以儿童心理发展的矛盾运动的特点和主导活动为划分标准,我国学者把儿童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六个阶段:婴儿期(1岁前)、前幼儿早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 )、青年初期(14、15岁,18岁)。,112,思考题,1、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有哪些?它们在心理发展中各起什么作用?,2、皮亚杰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如何划分?,3、精神分析学派对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的划分?,4、苏联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有哪些基本观点?,113,参考文献,1王振宇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出版社,2000年版,2林崇德 从儿童心理学到发展心理学,J.,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4.1,3吕静 试探皮亚杰思维发展阶段论中的质变和量变问题,J.,北京:应用心理学,1994.9,11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