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二节地球的历史及圈层结构,第一部分自然地理,备 考 指 津,课标要求,知识体系,1,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2,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素养解读,1,区域认知:,理解并掌握地球内部、外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概括出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及相互关系。,2,综合思维:,依据地质年代表,分析地球不同地质阶段的地球面貌、地壳运动、古生物情况。,3,地理实践力,:通过野外观察化石、地层等方式开展实践学习活动,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层级一,“必备知识”梳理,大基础通关,一、化石和地质年代表,1,地层,:具有,_,的层状岩石。,2,化石:,在沉积岩的形成过程中,有些生物的,_,会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形成化石。,3,研究意义:,通过研究地层和它们包含的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的,_,和古地理环境。,时间顺序,遗体或遗迹,生命历史,二、地球的演化历程,1,前寒武纪,(1),时间范围:自地球诞生到距今,_,亿年,包含冥古宙、太古宙和元古宙。,5.41,(2),地理环境特征。,地球的大气层、海洋和,_,慢慢形成。,从冥古宙无生命演化到太古宙的,_,生物,(,如蓝细菌,),,再到元古宙演化出真核生物和,_,生物。,重要的成矿期,该时期地层中含有大量的,_,等矿藏。,陆地,原核,多细胞,铁、金、镍、铬,2.52,联合古陆,海洋无脊椎,脊椎,海洋,陆地,两栖,蕨类,成煤,侏罗纪,位置漂移,爬行,裸子,6 600,地壳,被子,哺乳,人类,冷暖交替,地震波,项目,传播速度,传播介质,纵波,较快,可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横波,较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古登堡,地幔,莫霍,固体岩石,不均,薄,厚,莫霍,古登堡,软流,古登堡,铁,镍,熔融,密度,氮气,氧气,温度,氧气,海洋,迁移,转换,水圈,太阳,大气,地表,生物圈是自然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生物圈中的生物不仅使自然界中化学元素进行了迁移,而且改造了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从而使地球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自然环境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是指生物圈。,新视野拓展,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大气、海洋、地质和生态等各个分系统的研究不断深入,并且越来越倾向于将地球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研究。但地球系统极其庞大和复杂,传统的理论和观测试验方法局限性太大,远不能满足整体研究的要求,只有将理论模式和大规模计算结合的数值模拟才有可能,这就是,“,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的核心内容。地球系统数值模拟装置是当今世界公认最为重要的地球系统研究工具,是开展气候变化、防震减灾和环境治理等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手段,装置的建设及运行将会产生巨大的科学和社会效益。,层级二,“关键能力”突破,知识点,1,地球的演化历史,命题探究,(2021,年广东惠州检测,),如图为地质时期某阶段的气候变化简图。读图,完成,(1),(2),题。,(1),中生代末期到新生代早期,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是,(,),A,气温上升、降水增多,B,气温上升、降水减少,C,气温下降、降水增多,D,气温下降、降水减少,(2),中生代末期,陆地上大规模灭绝的生物是,(,),A,原始鱼类,B,被子植物,C,爬行动物,D,哺乳动物,【思维过程】,【尝试作答】,(1),_,(2),_,【答案】,下降,增多,恐龙,爬行,(1)C,(2)C,核心归纳,1,地球演化历史,2,地质年代表,3,地球的演化历程,地质年代,生物发展阶段,形成矿产,地表演化,新生代,哺乳动物快速发展,第四纪出现人类,被子植物茂盛,逐步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中生代,爬行动物盛行,出现鸟类和小型哺乳动物,裸子植物兴盛,主要成煤期,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地质年代,生物发展阶段,形成矿产,地表演化,古生代,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早期:陆地出现低等植物,晚期:蕨类植物盛行,裸子植物出现,晚古生代是重要成煤期,形成联合古陆,元古宙,真核生物和多细胞生物出现,蓝细菌大爆发,铁、金、镍、铬等矿藏形成,海洋和陆地慢慢形成,太古宙,蓝细菌,(,原核生物,),出现,冥古宙,没有生命迹象,能力运用,考向,1,海陆变迁的历史,读联合古陆示意图,完成第,1,2,题。,1,联合古陆形成的地质时期是,(,),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2,联合古陆开始解体的地质时期是,(,),A,三叠纪,B,二叠纪,C,侏罗纪,D,白垩纪,【答案】,1.B,2.A,解析:,第,1,题,在古生代期间地壳运动强烈,海陆格局发生了多次变迁,到了后期地球各块大陆汇聚成一个整体,成为联合古陆。第,2,题,在三叠纪晚期,由于板块运动强烈,联合古陆开始解体,向现在的位置漂移。,考向,2,生物进化与演变,(2021,年重庆永川月考,),右,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第,3,5,题。,3,下列生物类型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B,鸟类,C,鱼类,D,两栖类,4,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元古宙,C,中生代,D,新生代,5,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A,哺乳动物时代,B,爬行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答案】,3.C,4.C,5.A,解析:,第,3,题,图中显示,爬行类出现在古生代晚期,鸟类出现在中生代,鱼类出现在古生代早期,两栖类出现在古生代晚期,因此出现最早的是鱼类。第,4,题,材料信息表明,动物演化进程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图中显示,爬行类动物宽度最宽的地质年代是中生代。第,5,题,图中显示,新生代时表示哺乳类的条带宽度在各类动物中增长最快,哺乳类动物物种丰富且增长迅速,因此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知识点,2,地球的内、外部圈层,命题探究,(2019,年海南高考地理,),2019,年,2,月,19,日,我国在塔里木盆地顺北油气田完成某钻井钻探,钻井深,8 588,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录。该钻井,(,),A,未穿透地壳,B,深达莫霍界面,C,已穿透岩石圈,D,即将穿透地幔,【思维过程】,【尝试作答】,_,【答案】,8 588,33,A,核心归纳,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的划分及特征,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表所示。,圈层名称,不连,续面,深度,/,千米,地震波的,速度变化,特征,地壳,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平均,33,2 900,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加快,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消失,固体外壳;,厚度最小,其中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幔,上地幔,固态,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物质处于熔融状态;,温度、压力、密度增大,下地幔,地核,外核,呈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压力、密度很大,2.,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根据地壳化学组成的差异和地震波传播速度的不同,将地壳分为上下两层,(,如图,),,这两层的物质组成和结构有着明显的区别,(,如表,),。,分层,名称,主要成分,密度,分布,上层,硅铝层,由以硅、铝成分较多的花岗岩类组成,小,不连续分布:在大洋地壳中很薄,甚至缺失,下层,硅镁层,镁、铁、钙等玄武岩类组成成分增多,大,连续分布:大陆和大洋地壳中都有分布,能力运用,考向,1,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2021,年四川雅安检测,),读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球内部构造图,完成第,1,2,题。,1,下列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固体、液体传播,,只能通过液体传播,B,和,传到,时,波速突然下降,C,和,传到,时,波速明显减小,D,之间为固体,所以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2,界面上下两侧分别为,(,),A,地幔和地壳,B,岩石圈和地壳,C,地幔和地核,D,地壳和地幔,【答案】,1.D,2.D,解析:,第,1,题,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故,为横波,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为纵波,纵波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由图中地震波速度变化可知,,为莫霍界面,,为古登堡界面,纵波,传到,界面时波速突然下降,横波,则突然消失。图中显示,,和,传播到,界面时,波速突然增加,因为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图中,界面之间有横波通过,故为固体。第,2,题,读图可知,,为莫霍界面,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界面之上为地壳,界面之下为地幔。,考向,2,地球的外部圈层结构,(2021,年江苏无锡检测,),下图为黄果树瀑布景观图。读图,完成第,3,5,题。,3,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有,(,),A,1,个,B,2,个,C,3,个,D,4,个,4,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所属圈层是,(,),A,水圈,B,生物圈,C,岩石圈,D,大气圈,5,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B,图中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发展变化的,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答案】,3.D,4.A,5.B,解析:,第,3,题,图中白云等体现了大气圈,瀑布体现了水圈,植被等体现了生物圈,岩石体现了岩石圈,一共体现了,4,个圈层。第,4,题,该景观为黄果树瀑布,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是瀑布,属于水圈。第,5,题,该景观的形成说明地球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的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三个方面,并不一定都来自太阳辐射能。连续而不规则是水圈的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