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学科专业:针灸推拿学,研究方向:针灸临床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导 师:杨骏 教授 主任医师,研 究 生 :朱睿,2016,年,12,月,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评价及技术操作规范研究,资助来源:,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名称:,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评价及技术操作规范研究,项目编号:,2015BAI04B11,项目负责部门,:,中国中医科学院,项目承担单位:,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目 录,研究,目的及背景,可行性分析,技术路线图,研究方案,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进度及安排,课题创新之处,1,2,3,4,5,6,7,(一)基于治疗前后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得分和肺功能检测值的变化,探讨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疗效。,(二),通过穴位,贴敷相关不良反应评价和不良事件随访,科学评估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的安全性。,(三),作为多,中心、大样本,的,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的课题中心之一,为形成易于推广的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技术操作规范提供临床证据。,1.1,研究,目的,1.,在中国,支气管哮喘发病率较高,约为,1%-4,%,。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角色的复杂及环境污染的,加重,,我国支气管哮喘的发病率及患病率均呈逐年增加的趋势,。,2.,临床,上,哮喘,控制水平远低于预期,这与患者对治疗(尤其是激素治疗)的依从性差、治疗不充分,以及治疗药物的副作用等诸多因素,有关。,3.,调研发现,,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的疗法,目前,已经在全国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全国各地,开展穴位贴敷的操作技术和方法尚不统一,缺乏基于临床证据的技术规范;发表的疗效评价研究以小样本单中心的为多,方法学质量有待,提高。,1.2,研究,背景,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炎症细胞和细胞组分介导的气道慢性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气道炎症性、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阻塞常常伴随其存在。,属中医学哮病范畴,,病位以肺为主,常常涉及脾肾两脏。其病理因素以痰为要,,,病性多属本虚标实。,2.,研究,现状,中医治疗现状,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基因疗法,体,针,灸法,耳,穴,穴位注射,穴位贴敷,支气管哮喘,的治疗,西医治疗现状,中医外治法,中药,穴位埋线,穴位贴敷治疗哮喘最早见于,清代,张璐张氏医通的冷哮方治疗冷哮的历史记载,堪称贴敷疗法的,经典,。,备受,后世,推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冬病夏治,”,的学说体系,。,结合了,“,五运六气,”,及,“,天人合一,”,等理论以达到未病先防的,效果,。,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作用及经皮吸收对整个机体进行良性的调整,不但可减少药物,的某些不良反应,,还可使疗效呈几何式的,递增,。,2.,研究,现状,2.,研究现状,经过统计,,,近年来治疗,支气管哮喘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的,药物组成,基本是,在冷,哮方,(,白芥子、细辛、甘遂、延胡索、姜,汁,),基础上加减而,成,,,以发泡药为主,多归于肺经,主药固定且多以生姜为药引,。,敷贴,治疗的常用穴位是肺俞,、心,俞、膈,俞,,均,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现代研究认为,药物敷贴脊柱,(,胸段,),两侧的穴位,能刺激人体胸段的交感神经,(,椎旁节,),降低迷走神经的紧张度,兴奋交感神经,使气管黏膜的血管收缩,炎性产物减少,改善肺的通气功能,并能减少炎症介质释放等作用,从而达到止咳平喘的目的,。,多数学者认为贴敷时间为,2-6 h,。,目前公认,肺功能测定是哮喘诊断及疗效评定必不可少的临床手段和必要指标。其中第,1,秒最大呼气量(,FEV1,)、最大呼气流速峰值(,PEF,)反映了气道的阻力和阻塞程度,是反映气道气流阻塞的较为敏感的指标。,哮喘,控制,测试,量表,(,ACT,)是经过临床验证的评估哮喘控制水平的有力工具,因其简便易学易用、无成本、适合我国国情而在临床广泛应用。,穴位贴敷治疗哮喘的肺功能指标测定、,ACT,评分,研究方案,病例来源,收集病例,40,例,为来自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巢湖市中医院、肥西县中医院、岳,东,县中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和招募,的病人,。,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学组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制定:,1.,反复发作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以及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等有关。,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3.,上述症状和体征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气急、胸闷和咳嗽。,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体征),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试验阳性:简易峰流速仪测定最大呼气流量,( PEF) (,日内变异率,20%),;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增加,12,,且,FEV,1,增加绝对值,200 ml,),符合,1,4,条或,4,、,5,条者,可以诊断为支气管哮喘。,1.,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或近期有生育计划的女性患者;,2.,对研究药物或辅料过敏,或贴敷部位皮肤有创伤、溃疡或感染,或为瘢痕体质的患者;或未经控制的糖尿病患者;,3.,近三天发热(腋温,37.5,),或咳吐粘稠黄痰,或咯血;,4.,合并支气管扩张症或肺间质纤维化;,5.,合并严重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精神疾病及认知功能明显障碍者;,6.,不能坚持连续,2,年(,2015,年,-2017,年)在规定时间内接受穴位贴敷,或者难以配合随访者;,7.,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者。,1.,符合支气管哮喘的诊断标准;,2.,年龄,18,75,周岁;,3.,支气管哮喘分期为慢性持续期和临床缓解期,控制分级为未控制或部分控制者,且最近一年哮喘发作,2,次者;,4.,首次接受穴位贴敷者,或近两年内未接受过穴位贴敷者。,纳入标准,排除标准,随机对照盲法研究,分组方法,常规剂量贴膏组,1/15,常规剂量组,中央随机系统,实验组,对照组,(一),贴敷前准备,:每年,4,月份到当年初伏前一日。,准备工作主要包括患者招募,/,联系、贴敷药膏制作与发放及贴敷前实验室检查等。,其中,患者的招募、人口学及病史资料采集及科研档案建立工作在,2015,年的准备期全部完成;,患者的随机分组在,2016,年的准备期完成;实验室检查在每年初伏的前两周内完成。,3.,研究方案,穴位贴敷,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初伏,中伏,中伏,末伏,2015,年,基,线,期,时间,7.13-7.15,7.23-7.25,8.02-8.04,8.12-8.14,类型,2,号贴敷药物,2,号贴敷药物,2,号贴敷药物,2,号贴敷药物,2016,年,实,验,期,时间,7.17-7.19,7.27-7.29,8.06-8.08,8.16-8.18,类,型,试验组,1,号贴敷药物,1,号贴敷药物,1,号贴敷药物,1,号贴敷药物,对照组,2,号贴敷药物,2,号贴敷药物,2,号贴敷药物,2,号贴敷药物,穴位贴敷时间表,(,1,),贴敷药物,:,由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制剂室采用道地药材,制,备。,1,号贴敷药物:按照生白芥子,1,:熟白芥子,1,:细辛,1,:延胡索,2,:甘遂,1,的比例进行配伍,将生药加工成粉末,过,80,目筛,加,100%,生姜汁调配,制作成圆形药饼,直径,10mm,,厚度,3mm,,每贴含药物,3g,。白芥子生药和熟药都用,其余药物均采用生药,。,2,号贴敷药物:以药物(配伍,1,号贴敷药物穴位贴膏)、玉米芯、淀粉为主要原料,加入色素调色。,2,号贴敷药物每贴含药物,0.2g,,其外观、总重量与,1,号贴敷药物贴膏相同,。,3.,研究方案,(,2,)贴敷穴位,穴位:肺俞(双侧)、心俞(双侧)、膈俞(双侧);,对照穴位:肺俞对照点(双侧)、心俞对照点(双侧)、膈俞对照点(双侧)。,各穴位定位如下:,肺俞: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对照点:背部,肺俞穴旁开,4.5,寸。,心俞:背部,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心俞对照点:背部,心俞穴旁开,4.5,寸。,膈俞:背部,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对照点:背部,膈俞穴旁开,4.5,寸。,3.,研究方案,(,3,)穴位贴敷,两,组患者分开贴,敷,。,患者取坐位,暴露背部,贴敷部位(穴位或非穴位对照点)常规消毒后,医师取出贴膏揭开防粘层,将胶面贴于患者贴敷部位,轻轻按压使之贴牢。贴敷,2-6,小时后将药物及胶布去除(由患者自行取下),用棉签蘸温水清洗贴敷部位以保持局部洁净。个别患者贴敷后皮肤疼痛或灼热不能忍受时,即便时间未达,2,小时也需立即取下。,3.,研究方案,(,四,)随访:,从每年初伏第,1,日开始计算,每隔,13,周随访一次。,采取电话和现场两种方法进行随访,其中电话随访采用中央电话语音应答访视系统和各中心人工电话随访相结合方式进行。,随访时,要及时采集哮喘控制量表、,应用非诱导性的问题从患者那里,发现,是否出现,不良事件,并,评价事件,是否,与,研究,治疗,有关,。,3.,研究方案,1,.,肺功能,检测值,:,与贴敷前相比,贴敷第,1,年第,和,2,年患者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率(,FEV1%,),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的变化,。,2.,哮喘,控制测试(ACT)量表得分:,与基线相比,贴敷,第2年ACT,量表得分的变化。,临床疗效指标,参照中药新药研究指南(药学、药理学、毒理学)的标准进行评价,安全性评价,红斑,积分,水肿,积分,无红斑,0,分,无水肿,0,分,轻度红斑(勉强可见),1,分,轻度水肿(勉强可见),1,分,中度红斑(明显可见),2,分,中度水肿(明显隆起),2,分,重度红斑,3,分,重度水肿(皮肤隆起,1mm,,轮廓清楚),3,分,紫红色红斑到轻度焦痂形成,4,分,严重水肿(皮肤隆起,1mm,以上,并有扩大),4,分,平均分值,评价,0,0.49,无刺激性,0.5,2.99,轻度刺激性,3.0,5.99,中度刺激性,6.0,8.00,强刺激性,表,2.,皮肤刺激性强度评价标准,表,1.,皮肤过敏反应程度评分标准,4.,技术路线图,(见下页),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评价及技术操作规范,筛选合格受试者,支气管哮喘患者,40,例,专科医生诊断,纳入标准,排除标准,知情同意书,1,年基线评价(,2015.07-2016.07,):,2,号贴敷药物和随访,人口学资料、哮喘日记、实验室检查、肺功能、,ACT,量表等;哮喘发作次数及严重程度、,ACT,量表、肺功能、哮喘发作缓解药物使用、盲法及安全性评价。合并用药。,试验组(,1,号贴敷药物),n=20,对照组(,2,号贴敷药物),n=20,中央随机系统:电话或网络随机,海报、报刊、网络公开招募自愿受试者,随机分组,2016,年初伏、中伏、末伏进行贴敷,共四次。,随访,(,2016,年第,4,次贴敷后,2017,年第,1,次贴敷前),脱落病例及原因;,数据录入及质控,疗效指标:哮喘发作次数及严重程度、,ACT,量表、肺功能、哮喘发作缓解药物使用、盲法及安全性评价。合并用药。,第三方数据汇总与统计,5.,可行性分析,本课题是,“,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冬病夏治穴位贴敷预防支气管哮喘发作的临床评价及技术操作规范研究(项目编号:,2015BAI04B11,),安徽中医药大学为项目承担单位之一,有课题组的支撑。,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全国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长期从事针灸临床研究,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临床基地建设单位,针灸特色吸引了全国大批患者前来就诊,有足够的病例来源可供开展课题研究。导师团队有承担各级科研课题的经历,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具有丰富的科研、临床经验,能够提供本课题所需的各种协助。,本课题思路清晰,研究方法与手段科学可行,观察指标切合实际,可操作性强,而且在临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值得进一步扩大样本进行研究,以期得到更可靠的临床疗效和临床指标。,6.,研究进度及具体安排,201,5.6,201,6,.,7,201,8.3,2015.6-2015.7,参加课题方案讨论会、课题启动会,研究人员的培训,,中央随机系统、病例筛选库、日记卡数据库及,CRF,数据库的学习,患者招募。,2015.7,2016.7,第,1,年三伏天穴位贴敷,、,临床病例随访、数据录入及质量控制。,201,7,.,7,2016.7-2017.7,第二年,三伏天穴位贴敷,、,临床病例随访、数据录入及质量控制。,2017.8-2018.3,资料整理和数据统计,提出研究结论,发表论文,1-2,篇。,7.,课题创新之处,(一)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单盲设计方案。资料总结阶段由第三方盲法统计分析,从而避免选择性偏倚,保证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二)本课题通过提供临床依据以形成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疗法技术操作规范,进一步规范穴位贴敷的治疗用药、选穴,和贴敷,时间,。,对穴位贴敷技术科学研究及临床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推动中医药标准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本课题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对贴敷剂型进行改良,使其更有效、方便、安全。,这为以后深入进行中药穴位贴敷防治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的机制研究和探讨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新的治疗方法做好基础。,27,欢迎专家们提出意见与指导,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