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工程建设项目决策,1,案例 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黄河上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1957年4月13日,三门峡水利枢纽正式投入使用。,2,1954年4月,国家计委决定,成立黄河规划委员会,在苏联专家组的指导下,编制黄河流域规划;中央决定将三门峡枢纽大坝和水电站委托苏联设计。年底,规划报告出台,仅用了8个月的时间。,将黄河上游千年一遇洪水由37000立方米秒降为8000立方米秒;,拦蓄上游全部来沙,下泄清水。,调节黄河水量,灌溉。,装机90万千瓦,年发电量46亿度。,改善下游航运。,结论:巨大的综合效益(与三十多年后的三峡大坝论证结论相同)。,3,结果,不到一年,渭河流域淤积了大量泥沙,河床抬高,大片良田浸没,土地迅速盐碱化,危险直逼古都西安。迫于无奈,只好降低水位,拆除15万千瓦发电机组,改装5万千瓦小机组。,同时耗费惊人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通排水洞,以泄泥沙。,世代生活在渭河平原的许多农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向宁夏缺水地区迁徒。,4,南水北调工程西线工程,5,南水北调工程西线工程,西线工程、中线工程和东线工程,分别从长江上、中、下游调水,以适应西北、华北各地发展需要。,西线调水,是从长江上游调水至黄河。即在长江上游通天河、长江支流雅砻江和大渡河上游筑坝建库,坝址海拔高程2900-4000米,采用引水隧洞穿过长江与黄河的分水岭巴颜喀拉山调水入黄河。,6,赞同者:,目前我国水资源形势不容乐观。旱情越来越严重,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已达,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8%,,近,4亿人口,受到沙漠化影响 。另外由于我国西北华北地区严重缺水,经济发展受限,导致各种资源或短缺或失衡。,7,反对:,中国工程院公布反对研究报告,研究报告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钱正英和张光斗主持,钱正英为水利部前部长,张光斗为水利学界元老。他们组织了两院43位院士和近300位院外专家,耗时一年作出了21世纪中国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研究。 2000年7月11日,钱正英等向国务院和有关部委作了汇报,认为各种“大西线”方案,在可以预见的将来,没有现实的技术可行性。就我国未来16亿人口的发展形势看,也没有大开荒、大移民以至兴建“大西线”的现实必要性。,8,西藏实际上是无水可调?,治水效果究竟如何?,工程浩大,如何完成?,国际争水,冲突难免?,9,4.1工程建设项目构思,建设项目构思是指在项目前期策划中,对整个工程项目有一个系统,轮廓设想,。,其主要内容包括,项目的定义,项目的定位,项目的系统构成,10,4.2项目建议书,1建设工程项目提出的必要性和依据,2产品方案、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的初步设想,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协作关系和引进国别、厂商的初步分析,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5项目进度安排,6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初步估计,项目建议书的作用:项目建议书批准即为项目立项,作为国家选择建设工程项目依据;成为进一步进行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1,4.3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按照国家计委的规定,工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的内容:,1总论,2需求预测和拟建规模,3资源、原材料、燃料及公用设施情况,4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12,5设计方案,6环境保护,7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估算,8实施进度的建议,9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l0社会及经济效果评价,11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13,4.4可行性研究的作用,(1)作为建设项目投资决策的依据。,(2)向银行申请贷款的依据。,(3)编制设计文件的依据。,(4)向环保部门申请执照的文件。,(5)与有关协作单位签订合同和协议的依据。,(6)作为工程建设的基础资料。,(7)作为设备研制和科研资料。,(8)作为施工组织设计、生产运行设计、培训职工的依据。,14,4.5国外可行性研究的阶段,15,4.6立项审批,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开工报告,竣工验收,项目建议书是在项目早期,项目的具体建设方案还不明晰时,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项目至少有方案设计,市政、交通和环境等专业咨询意见也必不可少了。,有些项目在报立项时,条件已比较成熟,土地、规划、环评、专业咨询意见等基本具备,这类项目常常是两个阶段合为一阶段。,16,4.6立项审批,随着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深入,特别是随着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出台和落实,除政府投资项目延续上述审批要求外,非政府投资类项目一律,取消审批制,,改为,核准制和备案制,。,房地产开发商按照属地原则向地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一般是当地发改委)进行项目备案即可。,17,4.7,可行性研究报告案例,经济评价,财务评价,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环境评价,18,思考:,在项目决策阶段的参与方?,在项目决策阶段各方的工作内容。,政府审批的目的是什么?,什么项目应获得政府审批?什么项目不必要进行审批?,可行性的标准?,19,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