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的准备与启动

上传人:t****d 文档编号:243358802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2.6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化的准备与启动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现代化的准备与启动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现代化的准备与启动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现代化的准备与启动,1949-1956年,1,何谓过渡时期,过渡时期是指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个时期,也就是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时期。,1840,1949,1956,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社会主义社会,这一时期中国在经济上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恢复发展的基础上要将中国由一个私有制占优势的国家改造成公有制占支配地位的社会主义国家,进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奠定基础,2,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考试大纲,课标点击,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3,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分期(现代史),过渡时期,(1949-1956年),十年探索时期,(全面建设时期),(1956-1966年),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中共八大(1956年),两个运动(1958年),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年现代,),“改革开放”、民主政治恢复发展,综述,4,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知识体系,5,民主政治曲折发展,发展状况,1949,1954,1956,1966,1976,1978,1980,1982,1997,1999,.,.,.,.,.,.,.,.,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这条曲线给你什么启示?,6,认识历史,7,特点: 根本特点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三大政治制度构成了中国民主政治的基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基本政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民族制度。,8,1、从清末立宪到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中国的宪政建设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其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文件是:,A.钦定宪法大纲 B.临时约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共同纲领,2、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A确立了国家性质,B确定了依法治国的方针,C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D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A,D,9,3.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之一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完成,B.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C.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一些民主党派及非党派民主人士担任国家重要领导职务。其中,中央人民政府6名副主席中有3人,政务院4名副总理中有2人,34个部级正职中有15个由党外民主人土担任。这,A表明左派人士和中间人士按三分之二比例参与执政,B说明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的形成,D贯彻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0,情境导入:1949年春,毛泽东与中央其他领导人一起离开西柏坡乘汽车前往北平.毛泽东上车时,风趣地对周恩来说:我们进京赶考去了!周恩来笑者点头道:我们应当都能考及格,不要退回来.毛泽东充满信心地笑着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会考个好成绩。,结合所学知识思考:,毛泽东等“,进京赶考,”首先面临的主要考题是什么?,中共“进京”后在政治制度建设上是否考出了好成绩?请用史实加以说明。,巩固建设新生人民政权,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新中国的政治建设,11,建国初政治建设:,1、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2、建国开国大典(1949.10.1 北京),3、制度建设建国初政治制度的创建,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5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194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49),12,5、(2012年高考广东卷)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夕,发动群众宣传和讨论宪法草案的标语口号有(),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B“争取社会主义在我国的完满实现”,C“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D“热烈庆祝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基本建立”,6、(2010北京文综)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重要政治制度。在我国五个民族自治区中,最早和最晚建立的是()。,A内蒙古自治区、西藏自治区,B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C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D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A,B,13,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可归纳为“一、二、三、三”,一个目标:实现国家政治现代化。,两个纲领性文件:共同纲领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三次会议:七届二中全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4,1、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三大战役,;,2、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的时间、事件,;,3、指出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一站到底,4、在此会议上制定了党的总任务是,;,5、中心议题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的会议是,;,6、成为新中国的施政纲领的纲领性文件是,;,7、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完成的事件是,;,8、这一标志性事件的时间、事件,;,9、建国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10、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时间、事件,;,11、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我国的根本大法,;,12、其体现了两大原则,即,;,13、其性质是,;,14、其颁布的意义是,;,1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代行宪法的任务宣告结束。,16、建国初期,还有哪两大基本政治制度,;,17、初步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8、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19、现在中国有,个自治区;,20、最早确立的自治区是,;最后确立的自治区是,;,15,理解历史,16,聚焦重难点1:,中国近代以来曾出现不同政权所颁布的三部具有进步意义的宪法文件,分析其性质特点及意义,1、临时约法:第一步资产阶级共和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维护民主共和进步历史意义,2、共同纲领:代行宪法作用,确立中国国家架构,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这些宪法文献都起了推进政治民主化的作用,1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资产阶级代议制,经济基础,行使权利的主 体,活动原则,性 质,相同点,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全体人民,资产阶级,民主集中制,分权与制衡,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聚焦重难点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资产阶级代议制,比较,都是现代国家管理形式,都是代议制,都采取间接民主,共同推动世界政治民主化的进程,18,感悟历史,19,结合所学知识思考:,1、古代中国西周时期、封建时代政治制度特点、新中国建立后政治制度特点分别是什么?,2、古希腊罗马政治制度、近代资本主义主要国家政治制度特点分别是什么?,3、比较东西方政治制度特点有何认识?,1、人类文明史上没有完美无缺的政治制度,他们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时代、阶级的局限性。,2、在不同地域形成了不同类型的政治文明说明了世界文明发展过程中的多样化和差异性。,3、现代社会政治文明,总体,向民主化、法制化发展。,20,(2012年湖州模拟)1980年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在采访邓小平时说,“我看不出怎样才能避免或防止再次发生诸如文化大革命这样可怕的事情。”要解决该记者疑问的根本途径是(),A要防止右,但更要防止“左”倾错误,B根据本国国情制定方针、政策,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D不断完善社会主义的民主与法治,D,21,(2011浙江文综,T19)社会学家费孝通回忆参加北平市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说,“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从中可以获悉()。,A费孝通是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B会议召开匆忙,代表们还来不及换上正装,C出席会议的普通工人代表居绝大多数,D人民代表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对接高考:,D,22,(2011江苏单科,T9)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在参加北平市首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后,感慨万端:“我踏进会场,就看见很多人,穿制服的,穿工装的,穿短衫的,穿旗袍的,穿西服的,穿长袍的,还有位戴瓜帽的这许多一望而知不同的人物,会在一个会场里一起讨论问题,在我说是生平第一次。”材料中的“第一次”从侧面反映出新社会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变革具有()。,平等性广泛性继承性深刻性,A B,C D,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长期以来,很多学者将中国近代史的基本线索概括为,“两个过程”,即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过程,主张以这一基本线索作为指导中国近代史研究的重要准则。【材料二】近二三十年来,有些学者注重从现代化角度研究中国近代史,认为中国的现代化就是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1840年以来中国错综复杂的历史,可以用,“从传统到现代”,这一思路作解释。请回答:,综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响。,24,参考答案,:,新中国的建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的完成,为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道路。,政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进入了人民民主的新时代,,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经济:,建立了新的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实现国家繁荣和人民共同富裕创造了必要的前提;,思想文化:确立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全面繁荣提供了必要条件。,25,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yi),砉(xu)然响然,奏刀騞(huo)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庄子,26,理性升华 提升训练,1、材料一 1941年,陕甘宁边区进行“三三制”政权的普选。当时流传着一首“豆选”诗金豆豆,银豆豆,豆豆不能随便投,选好人,办好事,投在好人碗里头。这次选举全边区有80%的人参加了投票。“按三三制”比例,选出了乡、县、边区三级参议会,各级参议会又选出了政府委员会。11月,召开了边区的第二届参议会。会议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选举林伯渠等18人为边区政府委员。华北华中各抗日根据地,也先后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吸收各抗日阶层的代表人物参加各级政府。,(1)依据材料指出陕甘宁边区进行选举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6分),材料二,建国以来第一次普选 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步入会场,(2)依据上述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一次普选的背景和影响。(5分),材料三 1986年吉林省犁树县北老壕村完全由村民自己投票选举村委会。1998年,这种称为“海选”的基层民主选举原则写入由全国人大正式通过并颁布的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中。,(3)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认识。(3分),(1)特点:选举方法适合普通群众;层层普选;贯彻 “三三制”原则;在各抗日根据地推行。(4分)影响: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分),(2)背景: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民主建设加紧进行。(2分)影响:选出了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制定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3分),(3)中国民主进程向深入发展;基层民主不断扩大;人民民主权利得到法律保障;(3分),27,聚焦重难点1:,共同纲领与1954年宪法比较,背景:,共同纲领,:解放战争胜利,新中国成立前夕;,54,年宪法,:人民政权巩固、经济恢复发展、社会主义改造开始。,内容及原则:,共同纲领,:新民主主义原则,54,年宪法,: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经济方针:,共同纲领,: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多种经济成分并存,54,年宪法,:确定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28,7(2012年潍坊模拟)1957年3月25日,周恩来在谈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时说:“中国如果采取联邦制,就在各民族间增加隔阂,增加民族纠纷。因为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同汉族长期共同聚居在一个地区,有些地区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的人就要搬家所以我们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联邦制不利于各个国家的民族团结与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由我国历史与国情决定的在民族聚居区都要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利于民族团结,利于社会稳定,AB,C D,29,专题概况,复习策略:,联系:把新中国的政治建设与中国古代、近代政治制度联系形成纵向线索;与外国政治制度联系形成横向线索;,比较:新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代议制比较;,热点:民主法制建设对和谐社会的意义、西藏问题与民族区域自治,30,1、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是在,;,2、推翻国民党政权的统治的时间、事件;,3、指出党的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的会议是,;,一站到底,4、在此会议上制定了党的总任务是,;,5、中心议题讨论新中国成立问题的会议是,;,6、成为新中国的施政纲领的纲领性文件是,;,7、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完成的事件是,;,8、这一标志性事件的时间、事件,;,9、建国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10、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的时间、事件,;,11、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我国的根本大法,;,12、其体现了两大原则,即,;,13、其性质是,;,14、其颁布的意义是,;,15、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代行宪法的任务宣告结束。,16、建国初期,还有哪两大基本政治制度,;,17、初步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8、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19、现在中国有,个自治区;,20、最早确立的自治区是,;最后确立的自治区是,;,31,根本政治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政体,政党制度,民族制度,新中国政治体制基本框架,新中国三大政治机构体系示意,32,天府广场之前世今生,明代蜀王府清改成“贡院”,1914年的成都“皇城”,50年代初的皇城,60年代的皇城在炮灰中消失,代之而起的“万岁馆”,80年代的天府广场,97年拓宽改建后的天府广场,3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49、10,二、经济与社会生活,34,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新时期,1978年,1949年,1956年,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崛起,1992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改革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发展,35,1949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36,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有粮食,209公,斤,钢,0.29,公斤。,上海的一个资本家说:,共产党军事上:可以打一百分(100分),政治上:可以打八十分(80分),经济上:只能是零分 ( 0分),不依靠资本家,它无法管理复杂的社会经济。,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一个政府解决了人民的吃饭问题,中共也无能为力,中国将永远天下大乱。,我们不仅善于破坏一个旧的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的世界,!,毛泽东,37,(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基础梳理:结合预习所得快速阅读课文,整理归纳:,新中国成立后,为引导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党和政府在经济上做了哪些努力?,1.19491952年奠定建设和改造基础,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国民经济恢复发展,2.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3.19531957年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基础,4.19531956年三大改造,38,过渡时期总路线,探究一:,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们国家在过渡时期的中心任务,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则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合理地利用东北、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工业基础,发挥它们的作用,而特别是对于以鞍山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进行必要的改建,以便迅速地扩大生产规模,供应国民经济的需要,支援新工业地区的建设 ,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1955),一五计划制定的依据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思考:一五计划有何突出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优先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39,40,材料一,:1949年中、美、苏工业产量比较(,),与美国比,与苏联比,钢,0.2,0.7,原煤,7.3,13.6,原油,0.02,0.36,材料二:,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模式,在工业化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对外受到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的情况下,通过内部的高积累和优先发展重工业,很快实现了工业化。50年代初期的中国,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威胁和封锁禁运,国内经济则因过去的半殖民地性质,重工业极为落后和布局非常不合理,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1953年,,党终于选择了苏联工业化模式。,武力新民主主义社会提前终结的历史分析,根据材料,探究一五计划为何优先发展重工业?,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制约经济发展,西方国家威胁封锁,增强国防的需要,受苏联建设经验的影响,41,A,这是一五计划期间一副横批为“建设东北”的对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它反映了哪两座城市的工业成就 长春 鞍山 武汉 大庆,A B ,C D ,随堂演练,42,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公有制经济,资本主义工商业,个体经济,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请解读以上两幅饼状数据统计图:,1、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私有制占优势,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公有制占绝对支配地位?,2、新中国是如何实现这一变化的?,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探究二:,43,基础梳理:三大改造概况,内容,途径与措施,实质,意义,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引导个体农民(手工业者)参加农业(手工业,) ,,走,集体化,道路,实行,,采取,和平赎买,的政策,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社会主义的公有制,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生产合作社,公私合营,44,材料一 在农业合作化的过程中,一部分干部,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在合作社的发展上有,盲目求多求快,,强迫农民入社。结果,出现了一些农民杀猪砍树,卖羊卖牛,不积极生产,甚至破坏农具的现象,。,材料二 1955年7月,,毛泽东,约见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人邓子恢谈话,,主张1956年在现有65万个合作社的基础上发展到100万个,。后来,毛泽东批评邓子恢,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像一个,“小脚女人”一样走路东摇西摆,老是埋怨别人走快了,走快了,满脑子无穷的忧虑和数不清的清规戒律,。,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评述,材料一、二反映什么问题?,过急、过快、单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总结,45,新中国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土地改革,国民经济恢复工作,没收官僚资本,创建国营企业,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实施一五计划,完成三大改造,民主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主义社会(,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总结:,1949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如何在中国建立的,46,(二)、社会生活:,生活有改善但总体水平低,社会风气干本改变。,1,、人民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实行粮食、食用油等统购统销。,2,、颁布婚姻法,3,、“苏风”盛行:影视、服装、歌曲等,47,三、文化:,课标要求,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48,1956,1966,1976,1949,1978,1992,年,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化事业的繁荣,2001,1984,文化凋零,(一)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49,“双百”方针的提出(重点),1、背景:,新中国成立,“_”的口号激发了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经济建设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50,“双百”方针的提出,2、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51,2),推动了,新中国文化事业的,繁荣,艺术领域,实行百花齐放;,学术领域,实行百家争鸣。,3、,内容:,5、意义:,1),是建设新中国文化事业的,正确方针和根本保证,4、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双百”方针的提出,52,新中国初期文艺优秀作品要览,小说:,红岩红日红旗谱保卫延安林海雪原创业史山乡巨变等,电影:,上甘岭南征北战甲午风云英雄儿女董存瑞青春之歌红色娘子军平原游击队李双双刘三姐五朵金花小兵张嘎等,话剧:,蔡文姬关汉卿茶馆龙须沟,戏曲和歌舞剧:,京剧群英会白蛇传窦娥冤,评剧杨三姐告状,昆曲十五贯,黄梅戏天仙配,越剧红楼梦祥林嫂,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白毛女,歌剧长征江姐洪湖赤卫队等,53,话剧茶馆剧照,小说红岩封面,54,课标,了解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新中国初期的教育,55,阅读思考问题:,1、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教育的措施有哪些?取得哪些成就?,2、“文革”对教育事业有哪些严重冲击和破坏?,3、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有何重要意义?,56,一、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兴办,1、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2、新中国教育方针和政策的重要内容:,向工农和工农子女“开门”,措施,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学校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意义:,使数千万工农干部、劳模、产业工人受到比较正规的中等和高等教育。,57,3、新中国教育的性质:,为人民服务,(1954年宪法),4、1957年人民教育事业的指导方针:,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5、两种教育和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58,两种劳动制度,工厂机关八小时工作,半工半读工作,作用:,为普及教育、改变教育脱离生产实际和发展职业教育,提供可贵的指导。,6、教育改革(20世纪50年代后期),管理体制:加强地方对教育的领导,办学体制:多种形式办学方针,高等教育逐步发展,59,7、文革前的教育,成就:,意义:,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奠定教育持续发展的基础,培养大批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60,(1949-20世纪50年代中期),61,学习目标,:,能记住,新中国初期我国的外交政策和方针,能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内容和意义,能归纳,出,新中国初期我国所取得的外交成就,62,社会主义阵营,资本主义阵营,战 后 世 界 形 势 图,63,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政策的原则,为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新中国初期实行_,_,_外交原则,64,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的惟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毛泽东的声明,“凡革命以前所有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孙中山告各友邦书,65,“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新中国外交面临三大问题,1、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2、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3、如何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友,“一边倒”,敌,旧的屈辱外交,66,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不承认建新关系,改变地位,独立自主,清除取缔,巩固,独立,奠定基础,面对鉴于站在,保卫,成果,保卫,和平,维护,独立,与主权,方 针,含 义,意 义,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一 边 倒,67,假如你是新中国刚成立时外交部的一名新闻发言人,请你对来采访记者朋友们阐述一下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具体方针。,角色扮演,68,1、,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基本方针中,使中国改变了半殖民地地位的是:,A、“一边倒”,B、“打扫干净屋子在顷刻”,C、“另起炉灶”,D、团结世界各国人民,69,2,.毛泽东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先生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训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发展了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B.粉碎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外交孤立,C.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D.缓解了新中国的经济困难,70,总结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7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949年:,建国第一年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地位出席日内瓦会议,1955年,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亚非会议,1950年,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72,问题探究一:,想一想,,独立自主和“一边倒”是否矛盾?说明理由。,不矛盾。中国“一边倒”,与苏联结成同盟,实际上也遵守独立自主原则,在同盟中,中苏是平等关系,而不是依附关系。,73,问题探究二:,1、材料中“五项原则”全称是什么,内容包括哪些?,2、该原则最初是为解决什么问题而提出的?它反映出新中国注重发展与哪些国家的关系?有何意义?,3、其内容之间存在怎样的相互关系?,“经过半个世纪的洗礼,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依然放射出真理的光芒。”,2003年12月 温家宝,7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目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发展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友好关系,内容:,意义:,标志着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之一,75,1954年日内瓦会议上的周恩来,第一次亮相国际舞台,周恩来所带来的绝对是超乎想象的精彩,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的,国际会议,76,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立异的。,我们应该承认,在亚非国家中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周恩来,(1),依据材料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与会各国的“异”指的是什么?结合教材知识说明与会各国的“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2),结合教材简述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这对会议起到了什么什么作用?,(3),结合教材简要说明万隆会议对当时的中国外交所起的作用。,77,万隆会议达成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一、尊重基本人权,尊重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二、尊重一切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三、承认一切种族的平等,承认一切大小国家的平等。,四、不干预或干涉他国内政。,七、不以侵略行为或侵略威胁或使用武力来侵犯任何国家的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八、和平方法来解决一切国际争端。,九、促进相互的利益和合作。,十、尊重正义和国际义务。,从万隆会议十项原则中我们看到了什么?,万隆会议十项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引申和发展,它的提出扩大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国际影响,促进了新型的国际关系的建立。,78,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基本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 再请客”,“一边倒”,外交成就,与苏联等17国建交,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背景 政策 成就,国家利益,国际环境,小结,7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