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 国 特 色 社 会 主 义市场 经 济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辩证关系,河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贾后明,13705132671,课前的几个思考题:,社会主义是什么?,我们国家是社会主义国家吗?,如果是,为什么是?,如果不是,为什么不是?,你心中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能结合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是什么?,一、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还是道德范畴,(一)道德范畴的社会主义,(二)政治范畴的社会主义,人与人、民族间平等,没有地位差距、公平正义,高度民主,官民一致,党的领导,(三)经济范畴的社会主义,没有财产差距和剥削阶级,人人为集体的高尚品格,高于资本主义的生产力水平,财富丰富,享有,发达的经济运行制度,一、社会主义是经济、政治还是道德范畴,要给基督教禁欲主义涂上一层社会主义的色彩,是再容易不过了。基督教不是也激烈反对私有制,反对婚姻,反对国家吗?它不是提倡用行善和求乞、独身和禁欲、修道和礼拜来代替这一切吗?基督教的社会主义,只不过是僧侣用来使贵族的怨愤神圣化的圣水罢了。(共产党宣言),政治上或道德上的理解较为普遍。私有制是一切不平等的根源,要实现平等首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财产私有制度,而财产私有制是一个政治概念而不是一个经济概念。(中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提出的均贫富思想,大同思想,大跃进的政治挂帅思想等),二、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理解是基于经济角度的,(一)从政治和道德上理解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只有几个特征:,一是共产党领导。二是废除私有制,实行财产上的平等,从而实现社会地位(政治和道德、经济地位)的平等。三是没有压迫和剥削,实现官民平等,领导与被领导的平等。四是实现相对平均的分配。这种模式,实际上前苏联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就是一个较为典型的做法。集体领导或党的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没有个人财产,生活资料可以根据级别和情况配给,所有生产品统一交给国家。,社会主义公有制(全民和集体国有),+,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资本主义私有制,+,市场经济,+,按资(要素)分配,马克思对社会主义的科学构想,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发展过程。,是批判旧世界,不是建设新世界。,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无政府将被有计划所取代,私有制将被公有制所代替,空想社会主义,变成了,科学社会主义,“,自由人,联合体”,当我们今天出现私有制时,当实行市场经济时,当按要素分配时,就会被人们认为不是在搞社会主义,而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但是,我们在上面的社会主义公式中看到了生产如何进行了吗?看到了劳动者积极主动地选择劳动形态了吗?看到产品的交换和人与人交往的深入了吗?看到了生产效率提升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和效率提升的奖励吗?看到了分配对生产和交换、流通的作用吗?这种公式最后只能是苏联模式,而苏联背后只能是低效、腐败、无能的官僚体制,最后的公平和正义又在何处,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又体现在何处?不能把国家控制就作为社会主义的代名词。,经典作家肯定不是单纯地从政治和道德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的,如果是这样,经典作家只是一个政治家、革命家和道德家、哲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但是经典作家正是在,资本论,中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规律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这样做不仅仅是要揭示资本主义制度中的经济规律,还要揭示现代经济,工业化大生产的经济规律。消灭私有制如果只是从政治上讲,这在什么时代都可以做,并且可以在短期内实现。但是,社会主义要做的消灭私有制并不是政治上的意义, 而是基于经济发展的规律和长期趋势。,马克思关于未来社会的经济特征和规律,未来社会是一个自由人联合体。,社会主义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仍然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的生产。,生产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发展了的人的需要。,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公有制经济必须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基础之上。,一个社会的分配总是同这个社会的物质生存条件相联系,这如此合乎事理,以致经常在人民的本能上反映出来。当一种生产方式处在自身发展的上升阶段的时候,甚至在和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分配方式下吃了亏的那些人也会欢迎这种生产方式。大工业兴起时期的英国工人就是如此。不仅如此,当这种生产方式对于社会还是正常的时候,满意于这种分配的情绪,总的来说,会占支配的地位;那时即使发出了抗议,也只是从统治阶级自身中发出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而在被剥削的群众中恰恰得不到任何响应。只有当这种生产方式已经走完自身的没落阶段的颇大一段行程时,当它多半已经过时的时候,当它的存在条件大部分已经消失而它的后继者已经在敲门的时候,只有在这个时候,这种越来越不平等的分配,才被认为是非正义的,只有在这个时候,人们才开始从已经过时的事实出发诉诸所谓永恒正义。这种诉诸道德和法的做法,在科学上丝毫不能把我们推向前进;道义上的愤怒,无论多么入情入理,经济科学总不能把它看作证据,而只能看作象征。相反地,经济科学的任务在于:证明现在开始显露出来的社会弊病是现存生产方式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这一生产方式快要瓦解的征兆,并且在正在瓦解的经济运动形式内部发现未来的、能够消除这些弊病的、新的生产组织和交换组织的因素。愤怒出诗人,在描写这些弊病或者抨击那些替统治阶级否认或美化这些弊病的和谐派的时候,愤怒是适得其所的,可是愤怒在每一个这样的场合下能证明的东西是多么少,这从下面的事实中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到现在为止的全部历史中的每一个时代,都能为这种愤怒找到足够的材料。(恩格斯,反杜林论,),三、社会主义经济特征,国有制(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等这些传统理解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征,今天看来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经济特征,不是社会主义必不可少的条件。不是说实行了这些做法就是社会主义,而不实行这些做法就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都是现代的社会化大生产的经济,大投入、长周期、需求变化快,世界经济一体化等问题是共同的。在相似的生产条件下,在相同的物质基础上,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个长期竞争的社会制度,不可能保持根本性的性质差异,而不过是目标不同,追求的方向不同而已。,三、社会主义经济特征,、更加广泛的社会联系。社会化的大生产,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共同的生产前提,而不是公有制或私有制。所有制并不与生产力相对应,而是与产权结构有关。在不同生产力下可以有不同的私有制,如奴隶制、封建制或是资本主义制,公有制也有原始的和共产主义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不是强调所有制与资本主义的不同,而是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在更高层次上来实现社会交往与活动。社会化大生产这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共同的生产基础,在这一基础下,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必然面对是相似的生产力水平,相似的经济活动组织。而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有更加广泛的社会联系,社会化程度更高,社会经济活动更活跃。最终体现为生产力发展更快、更高。,三、社会主义经济特征,、更加丰富的社会消费(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消费虽然是决定性力量,但是这种消费决定力量并不是自觉的,而是自发的。消费呈现着畸形发展。奢侈消费与消费不足并存,整个社会消费结构不合理。而社会主义却通过更加合理的分配,实现更加丰富的社会消费。),三、社会主义经济特征,、更加有效的社会协调(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既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又是以获利为目标的联系,联系中又存在着脱节。如生产的片面发展而出现的生产相对过剩,生产与消费的脱节。交换主导分配和生产的现象,分配由所有权决定的现象,消费与生产的背离等)(社会主义体现的社会协调,表现在生产自身的协调,各种生产要素的合理安排,生产与消费的协调,生产基于消费,生产促进消费,消费推动生产,普遍的消费与全面的生产。生产与交换的协调,而不是交换决定生产,而是交换服务生产。分配的基于生产和社会目标的统一等)(资本主义的经济确实表现出一种自然经济的形态,虽然在资本主义发展中也出现了政府的管制和干预,但是这种经济的基础理论却是自由主义,相信自然状态的经济(完全自由竞争)的合理性和完美性,市场神话)而社会主义经济则是不相信市场神话,强调了政府干预的必要与合理性。,三、社会主义经济特征,、更加直接的社会目标(资本主义生产的目标是利润,是资本获利的驱动,而社会主义的目标应该是人的全面发展,是摆脱了资本狭隘目标。社会生产、交换、分配更加体现社会目标,而不是利益目标。分配与消费更加体现人的平等性),商品经济,要实现以上的目标,社会主义依旧还是市场经济:,交换,市场,价值规律,调节人财物的分配(资源配置),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如果坚持传统的对社会主义经济特征的理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有矛盾的。这正是当前人们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法感到难以接受的原因。有人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中国特色资本主义。因为在许多人的理解里,实行市场经济就是实行资本主义,因为市场经济意味着市场主体的独立化、私有化、经济运行的市场化、分配的按要素或按资分配。而这样做,社会主义平等及每个人全面发展的目标就难以实现了。从实践来看,这一认识不是没有道理的。在实践中,社会主义原则与市场经济机制确实出现了矛盾,这些矛盾既使人们对市场经济给社会主义带来的冲击更加明显了,也使人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矛盾,1,、经济主体:国有还是私有(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公有制、计划体制与按劳分配是三位一体的。,但是,一旦实行市场经济,让市场来进行优胜劣汰,那么首先要求市场组织的主体化,即可以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而要实现自主,就要求在分配上能自主,而最终在财产所有权上要主体化或称为私有化。没有产权清晰,责职明确,就没有市场竞争的主体。国有所有制企业,是国家投资的国家资本企业,如果以赢利为目的,与市场中的私有企业并无二致,如果不以赢利为目的,只能是公用企业,必须进行严格的管制。,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矛盾,、经济运行机制:计划还是市场(权力还是放任),市场是什么,市场只能是一种放任经济,放任经济主体通过竞争来实现自身利益,而外部只是提供一个竞争秩序。在市场中交易的只能是商品,而每一个市场主体是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在交易过程中遵循的原则是交易双方的竞价机制。在这样的一个机制下,市场中所见的是商品的交易,而不区分市场主体的性质。市场权力在于对商品数量控制下对价格的控制,而不是外在于价格的其它力量。,计划经济或计划体制,只能是用计划权力或国家权力对产品的生产与流向进行指派,不是通过交换,而是通过计划权力直接地实现生产与消费、分配、流通的统一,这种体制是一种权力经济体制,是一种严格控制体制。可以在形式上实现把差别再人为地缩小,但实质并没有消除差别,也无法实现对经济各环节的完美结合。,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矛盾,、社会分配体制:按劳还是按要素,按劳分配还是按要素分配的问题的根源还是实行计划体制还是市场体制的问题。在实行计划体制下,为了体现平等与公平,实行以劳动(劳动时间)作为分配衡量标准就是必然的。既然人们没有私有财产,没有私有企业,没有人能够资本(人为、物质或社会)来获得收益,只能是劳动作为唯一的标准,而劳动分配的标准中首先确定的是时间,其次是根据人们的理解对劳动的质量和贡献作了一定的区分。但是按劳分配既不是真正的对产品的按劳分配(因为还要扣除社会需要,许多劳动又是中间产品,无法衡量劳动收益),又因为无法对劳动的质与量进行社会性的客观度量,最后按劳分配只能是年资、学历、职位等一些条件产生影响。按劳分配并没有真正实现公平。但这种体制又是全面公有制下可以实行的唯一的模式。由于无法客观衡量劳动的质与量,缺乏有效的激励,按劳分配没有实现真正的公平,也就难以起到对生产的促进作用,也无法满足人们通过分配来实现消费的,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矛盾,、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的矛盾产生的根源是坚持效率优先还是公平优先的问题。,效率优先当然不是简单的利润优先的问题,而是在评价各种活动时是不是把资源节约和产品丰富作为衡量标准。而公平优先就是各项活动首先要考虑的是人们之间的平等获得与享有。二者确实存在矛盾,虽然可能存在统一的一面,但是矛盾的一面却是持久的。,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矛盾,、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第二个矛盾是关于控制与自由的矛盾。,社会主义是要控制差别,控制不确定性,控制无政府,控制无序竞争,减少竞争引起的不必要的浪费。有计划按比例,生产与消费对接,分配与生产脱离,这些都是社会主义试图做的事,而这些事正是针对市场。市场是放任的、自由的。价格是交易的杠杆,是交易的指南,在这一指南下,市场的供给双方不断博弈,最终实现各自利益。,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矛盾,、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还存在着另一个矛盾是社会优先还是个人优先的问题。,在市场中,人们并没有看到社会利益,如果有社会利益,也是在整体的客观上对社会的贡献,而主观上都是为了个人利益的。这里就会使人们对市场的非人性、非社会性产生强烈的反感。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冲突也有此种方面。,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矛盾,、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矛盾还有一个方面:是坚持国内发展还是坚持国际竞争。,传统社会主义国家往往处于封闭的经济环境中,既便存在一定的国际交往,也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之间,或是偶然与资本主义国家交往。这注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活动不以融入国际市场为目标,缺乏竞争,发展动力和速度都难以实现比资本主义更快的目标。而一旦加入国际市场,在竞争的推动下,国内经济保持原有的形态就不可能了。,四、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最后一个问题是坚持理想还是面向现实的问题。选择市场经济,不是说我们后退了,补资本主义的课,而是我们前进了,由商品经济不发达的阶段在向商品经济发达的阶段迈进。当我们在政治上总是强调我们的条件不足时,在经济上更要强调实行社会主义的理想条件的不具备。,五、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统一,正是由于传统对社会主义的理解,使社会主义制度有了一定的框框,而在实行市场经济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不可避免。但是,如果从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超越的角度来理解,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也有统一的一面。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将共存,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也将共存,社会主义对市场经济不必拒绝,因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可以在以下方面得到统一。,五、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统一,、统一于生产的发展,实际上,当我们衡量国与国、人与人的能力与地位时,到今天我们依旧没有摆脱物质这一标准。生产力的发展始终是国家的基本要求,是国家竞争,社会中人与人竞争的主要领域。在这一竞争领域,市场的作用就不仅是对资本主义重要,而且对社会主义一样重要,因为要实现生产力的快速提升,鼓励创新,鼓励生产,市场的作用不可替代。只有在生产与创新领域给予足够的激励,这些领域才会充分地发展。而我们目前在市场之外还找不到其它的替代手段和方法。,五、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统一,、统一于效率的提升,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国家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如何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充分的使用,因为资源稀缺性对每一个国家,每一个生产者来说都是同样的。没有无限供给的资源,也就必须把效率作为衡量标准。效率当然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利润问题,而是全面节约和充分使用资源的问题。社会主义要实现更快的发展,必须在效率上要高于资本主义,而在利用市场,有效发挥市场对效率的提升作用上,社会主义应该比资本主义做得更好一点。如果社会主义可以作到将物尽其用,人尽其材,社会和谐作为效率的标准,社会主义是可以实现更高效率的。市场在实现资源有效利用方面已经通过历史作了大量的证明,问题不在于要不要市场,而是在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好市场的作用,在市场之上更好促进资源的利用,从而改善和克服市场中存在的问题,更大程度地推进社会效率的提升。,五、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统一,、统一于产品的丰富,不管什么社会制度,要使产品丰富,必须将资源集中在生产领域,有效地组织,通过相应的手段来实现产品的增加。在这里就涉及如何组织资源,如何组织生产,如何保证质量,如何保证产品的销售并使下一个生产得以持续和扩大再生产产。在传统的社会主义体制下,可以通过计划组织资源,通过提升劳动者思想境界保证生产的组织,但是要想实现创新,并可以持续的生产,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则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更好地进行生产组织并且实现产品丰富的新的组织方式呢?在促进产品丰富方面,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是可以统一的。,五、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统一,、统一于分配的公平。市场经济确实打破了传统的所谓的按劳分配,那么市场经济能不能带来分配上的公平。这里实际上还是涉及到公平的理解上。如果从结果均等来看,市场经济的分配结果永远不可能公平,因为虽然可能在一个时间点上出现均等的情况,但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结果必须使结果不均等。但是如果我们将生产效率作为公平的标准,市场经济所实现的分配也是一种公平。资本收益并不是完全来自于对工人创造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而是对节约的一种奖励。从效率而言,提升效率,降低损耗和成本,改进生产流程,合理配置人员,对产品品质进行改进等都可能影响产品的价值,而这一切有关效率的因素都应该在最终收益时得到回报,这样的分配才是公平的,也才是持久的。,而单纯地从生产中的一个要素角度来谈论分配,社会的分配将无法持续,损害效率的分配是不持久的。分配不可能是就分配来谈,不可能是对产品结果的分配,而是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结合。市场经济最大的优势是将交换纳入分配领域,从资源的买进,到技术的应用,管理的实现,产品的销售,这每一个过程都体现了社会关系,是社会交换各自资源从而整合资源进行生产的过程,这每一个过程都是一个分配过程。没有分配,这些交换不会产生。至少在将生产效率作为社会发展的首要任务的社会中,通过市场的交换来实现分配是必要的。否则,无法找到另一种交换方式可以实现交换与分配的有效结合。而没有交换的直接对产品的分配,必然会陷入对经济活动的割裂,经济不能持续进行。在市场分配下出现的偶然所得和财产所得,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的目标下进行适当的调节,这种调节不是否认市场交换的价值,不是否认市场交换带来的分配,而是社会对分配的一种自觉的调节。如个人所得的调节,财产收入和遗产的调节。这些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分配自觉。而单纯地在最后产品环节进行分配是一种空想的公平分配。,五、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统一,、统一于社会协调。我们经常讲的是市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所带来的社会危害,认为不实行市场经济就可以避免市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但是,这一问题是两面的。市场的价值正在于其竞争,在于多主体在市场中的博弈,没有什么人或什么力量可以左右市场,如果可以左右,那市场就没有意义了。正是因为市场无法左右,所以才会有各种机会和可能,也才会使人们去发现和寻找机会来实现自己的利益。当然,这一市场的杂乱性也给投机者有机可乘,在市场波动中投机者往往放大了波幅,使市场波动对整个经济的危害扩大了。能不能找到一下既可以利用市场竞争的优势,又可以避免市场的波动的缺点的办法?应该说,社会主义的存在就是要在某种程度上想解决这一问题。吸取别国在市场经济中犯下的错误,力求自己的市场经济道路平衡发展。应该说,中国的模式正是力求来实现这一点。应该说在某种程度上也实现了这一目标。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社会经济活动虽然有其规律,但其无序性和不确实性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对经济活动的把握和认识还远没有达到科学的程度。更何况经济活动是一种人的活动,人的思想和精神参与其中,加上众多主体,国内外经济一体化,对经济的充分把握和严格控制是不现实的。因此,完全不波动是不可能的,只不过是力求波动小,力求经济能按照管理者的方向发展,这是人们所要做的。而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资源的掌握上较之资本主义国家有更大的力量,对经济的控制力更大。,六、社会主义是一场运动,当我们在脑海中不把社会主义当成一种固定模式,而作为一场运动时,我们对今天中国走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有了更充分的理解。今天评价我们中国走的道路是不是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是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问这个问题之前实际上都是有一个框子和模式,要用这个来套现实丰富的社会实践,这样做只会对社会主义事业有害,而不是有利。,六、社会主义是一场运动,、社会主义还没有建成。我们传统将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的标志,认为将生产资料掌握在国家手中,对资本家和社会私人财产收归国家就是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这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片面和简单的理解。今天我们还有将国有资产所占比重作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的根本指标的做法,都反映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理解的程式化。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的论述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超越,是克服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缺点的一个更高更好的社会制度,这个社会中应该实行公有制。公有制只是社会主义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不是说实行了公有制就是社会主义国家了。我们不能把生产力还很落后的状态,在生产力发展还不快,社会成员素质还不高的社会称为社会主义。把这样的社会称为社会主义,我们又如何向资本主义的国家的群众说社会主义的优越性。社会主义应该是在制度上较资本主义优越,生产较资本主义发达,生活较资本主义好,社会和谐度较资本主义高,再加上我们在经济社会生活上的榜样,才能说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之前,我们只能说是努力建成社会主义国家。因为不这样,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期望很高,而现实无法实现,就会对社会主义国家感到失望,对社会主义事业是不利的。,六、社会主义是一场运动,、社会主义是一种理想,没有终结。追求社会最大多数人的幸福,这就是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理想是鼓舞社会成员为之奋斗的根本目标。不管是市场经济,还是计划手段,不管是国有制还是私有制,不管是何种分配体制,根本的目标应该是追求大多数人的幸福。当然,如果发展只是少数人得利了,富起来了,这不能称之为社会主义。少数人得利,少数人富裕,这不过是传统社会的共同特征,而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这一人与人的差别。不过,要实现大多数人的幸福是一种理想,中间在经过许多的曲折,但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能坚持这一理想,是不是始终在各项工作中去努力实现这一理想,而不是被既得利益者所绑架,最终失去这一追求。要想使大多数人幸福,由于人们对幸福的理解不断变化,要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的建设没有终结,社会主义理想始终要坚持。,六、社会主义是一场运动,、社会主义是一个过程,一场运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温饱、小康、全面小康,基本现代化、现代化,这些都是我们对中国发展阶段的描述。即使到了现代化,我们在大多数人的幸福上是不是兑现了承诺,是不是让人民感觉到幸福,是不是超越了资本主义还不好说。因此,要看到社会主义是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追求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运动。在这一过程和运动中,任何时候说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已经实现了理想与目标,用一种固定的模式和标准来套都是不合适的。我们要始终把社会主义理想作为各项工作的指南,在工作上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