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说课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243355927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说课稿】,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第二课时),耳和听觉,赤峰市宁城县第三中学 陈晓燕,宁城县第三中学 陈晓燕,【,教学理念,】,:,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因此,,“,耳和听觉,”,这部分的学习,也必然要,在,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理性应用这样一个思维过程。,【教学理念】,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获取、建构新知识的过程。一个生物概念的形成是在大量的生物学事实基础上,在深厚的感性认识基础上,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活动,经历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知识应用到对生物现象、生命规律的本质的认识这样一个过程。因此,“耳和听觉”的教学也必然要经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理性应用这样一个思维过程。在这节课教学中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情境引入-观察思考-据案自学-难点突破-合作交流-训练巩固-拓展延伸。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学习为目标,精心设计场景置换、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等系列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展现交流等系列活动中实现自主学习。,【课标要求】,概述人体通过眼耳等感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描述耳的结构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描述听觉形成的过程;,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其预防措施。,【教学目标,和重难点,】,1、知识与技能,(,1,),.,描述,耳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和听觉的形成过程。,(,2,),.,说出,导致耳聋的各种因素及预防措施。,2、过程与方法,利用理论联系实际、观察思考、合作探究等方法构建耳的结构和 听觉形成过程的知识体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听觉卫生,关爱和帮助有听觉障碍的人群。,【,教学,重点,】:耳的结构及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教学,难点,】:耳的结构及各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功能,【学情分析】,随着生理心理的成长,初中生,在课堂上,发言、表现,的,主动性、积极性降低了许多,个别甚至出现倦怠情绪。针对这个特点,教师一定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地调动、激发、引领更多的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以提高课堂的有效性。,耳朵的结构和听觉的形成对学生来说,虽,不,怎么,陌生,但多数只停留在感知上,缺少理性的认知。对耳的,主要,结构,如鼓膜、耳蜗,咽鼓管等感觉生涩,,听觉形成部位的认识,也较模糊,,,这些,都需要通过本节的教学来提高。,【,教学策略,】,1,通过 游戏活动导入新课,让学生辨别同学的声音,通过亲身体验初步认识到人体通过耳等感觉器官能获取环境信息;激发学习兴趣。,2. 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借助教材图片、模型等使,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引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结构顺序观察,认识耳的结构及功能;并归纳出听觉是怎样形成的。,3. 结合日常生活经验,借助现场体验活动,启发学生思考你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讨论分析耳和听觉的损伤与保护。,从而,搭建知识与经验的桥梁,激发 潜在的学习热情。,4,.,随时指导各组进行自学、对难点概念的辨析。,【课前准备】:录音机、磁带、挂图、模型等,【教学流程】,情境导入,观察思考,据案自学,合作探究,难点突破,学以致用,拓展迁移,小游戏,你能分辨出录音机中分别是哪几个同学在唱歌或朗诵吗?,2、你还能举出几个说明耳和听觉重要性的实例吗?,1、假如人失去听觉,这四个场面各会出现什么情况?,观察与思考,观察与思考,(,据案自学,),观察图4-49,并阅读第80-83页教材,完成学案下面内容:,1耳分为,、,、,三个部分,外耳,包括,、,。中耳,包括,、 、,;内耳,包括,、 、,。,2听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外界的声波经过,传到,,,的振动通过听小骨传到,刺激了,内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这些细胞就将声音信息通过,传给大脑的一定区域,人就产生了听觉。,3当遇到巨大声音响时,应迅速,,其原因是可以使,张开,保持,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振破,。,4.人体的其他感觉器官:,( ),嗅觉,(,),味觉(酸、甜、苦、咸),(,),触觉(冷、热、痛、触、压等),【合作探究】,1、,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分析:,a.,收集声波,产生振动、传导振动和感受声波的结构分别是什么?,b.,听觉神经的作用是什么?,c,.,将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产生听觉的位置在哪里?,2、耳的哪些结构受损会引起听觉障碍?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保护耳朵和听力?,1、耳的结构,【,难点突破,】,1、耳的结构,1、耳的结构,1、耳的结构,2、听觉的产生,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位听神经,听觉中枢,声波,振动,振动,神经冲动,(,答疑解惑,),1、,根据听觉形成的过程分析:,a.,收集声波,产生振动、传导振动和感受声波的结构分别是什么?,b.,听觉神经的作用是什么?,c,.,将收集到的信号进行处理,产生听觉的位置在哪里?,2、耳的哪些结构受损会引起听觉障碍?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保护耳朵和听力?,(,拓展: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2.耳的哪些结构受损会导致耳聋? 如何保护耳朵和听力?,耳郭 鼓膜 听小骨 耳蜗,传递声波信息,耳蜗,【,聚焦考点,学以致用,】,1、能够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的是(,),A 听小骨 B 半规管 C,鼓膜,D 耳蜗,2、有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的是( ),A 听小骨 B 半规管 C 前庭 D 耳蜗,3、听觉形成的过程,下列正确的是( ),A 声音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B 声音外耳道耳蜗鼓膜听小骨听神经,C 声音外耳道鼓膜耳蜗听小骨听神经,D 声音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B,D,D,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不要用尖锐的东西挖耳朵,B 鼻咽发炎时,容易引起中耳炎,C 遇到巨大响声,要迅速张开口,D 噪声对听觉不会造成伤害,5下列哪种情况会使人的听力完全丧失(,),A.鼓膜破损,B.听觉中枢受损,C.听小骨受损,D.半规管受损,6听到声音大时要注意张口(,),A.这样有助减小惊吓 B.这样可以减弱声音,C.保持鼓膜内外压强平衡 D.这样可以减少中耳的振动。,D,B,C,【,拓展迁移,】,把自己说话或唱歌的声音录下来,再回放给自己听,对比一下平时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是否相同?为什么?,(提示:我们说话时,所发出的声波有一部分通过头骨直接传递到耳,所以我们平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是混合的,跟完全通过空气传播而听到的是不一样的。),【,板书设计,】,第一节 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耳和听觉,耳郭 (,收集,声波,),外耳道,鼓膜 (,产生,振动,),耳的主要结构,听觉的形成 耳的保护,听小骨,耳蜗 (,产生,神经冲动,),听觉神经,听觉中枢 (,产生,听觉,),板书设计突出了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程序,用箭头表示听觉的形成,形象、生动,一目了然。所学内容对应,直观,清晰,将整节课的重点知识囊括其中,。,【教学反思】,成功之处表现在:,1.知识建构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整堂课处处显示生活痕迹,从导入部分的,“,辨别同学声音,”,、到,“,观察与思考,”,部分,设想,没有听力会怎样、,“,试一试,”,中,现场录音,,再到,“,耳朵的卫生保健,”,等始终联系生活。可以说,整节课就是,在,生活基础上建构,的,新知。,2.知识建构体现学生主体,师生合作。,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建构起来的。通过学生观察与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亲身体验等,,逐步达成学习目标,。充分发扬,“,生生协作知识互补、师生协作指点迷津,”,的教学策略。,1.知识建构源自生活,服务于生活。,整堂课处处显示生活痕迹,从导入部分的“辨别同学声音”、到“观察与思考”,部分没有听力会怎样、“试中的不同,再到“耳朵的卫生保健”等始终联系生活。可以说,整节课知识就是从生活基础上建构的新知。,2.知识建构体现学生主体,师生合作。,本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都是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建构起来的。通过学生观察与思考、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亲身体验等,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充分发扬“生生协作知识互补、师生协作指点迷津”的教学策略。,3.知识构建重视,情境创设,,突破,教学,难关。,本节课突出了这样几种情境:问题情境,直观情境,生活情境和交流情境。1)利用环环相扣的问题情境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牢牢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2)创设直观的、看得见摸得着的教学情境有效地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3)注重生活情境,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在课堂上有效激活,将教学内容创设在学生亲身经历的或见过的生活原型中,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求知动力。4)还注重了师生的交流、生生的交流,激发学生真挚的情感。,4,.找准能力培养点,牵动能力共提升,本节课每个环节都围绕培养学习能力而开展,包括观察思考、表达交流、综合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协作互助能力培养以及学习方法的培养,,并进一步构建了,生物学“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不足之处,表现在,:,教师水平有限,教师架子放不下,与学生沟通能力欠佳,教学技能还有待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