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特征的创建

上传人:yc****d 文档编号:243355695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特征的创建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工程特征的创建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工程特征的创建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6章 工程特征的创建,1,本章将介绍的内容和新命令如下:,(1),创建孔特征的方法和步骤,;,(2),创建圆角特征的方法和步骤,;,(3),创建自动倒圆角特征的方法和步骤,;,(4),创建倒角特征的方法和步骤,;,(5),创建抽壳特征的方法和步骤,;,(6),创建拔模特征的方法和步骤,;,(7),创建筋特征的方法和步骤,。,2,6.1 孔特征的创建,调用命令的方式如下:,菜单:执行“插入”|“孔”命令。,图标:单击“工程特征”工具栏中的 图标按钮。,6.1.1 简单孔特征的创建,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在零件模式中,单击 图标按钮,以TOP基准平面为草绘平面,绘制二维特征截面,如图6-1所示,设置拉伸深度为200,创建拉伸实体特征,如图6-2所示。,图6-1 二维特征截面 图6-2 拉伸实体特征,3,第2步,单击 图标按钮,打开“孔特征”操控板,如图6-3所示。,第3步,在该操控板中,单击“创建简单孔” 图标按钮(此为默认设置)。,第4步,单击“放置”按钮,弹出如图6-4所示“放置”上滑面板,在该上滑面板中激活“放置参照收集器”,选择正方体的上表面作为孔的放置平面,模型显示如图6-5所示。,图6-3 “孔特征”操控板,图6-4 “放置”上滑面板 图6-5 选择孔的放置平面,4,第5步,在“放置”上滑面板中,设置孔的定位方式的“类型”为线性,并激活“偏移参照收集器”,按住Ctrl键依次选取正方体上表面的两条边作为孔的定位基准,如图6-6所示。,第6步,在该上滑面板中,修改“偏移参照收集器”中孔的定位尺寸,如图6-7所示。,图6-6 选取偏移参照 图6-7 修改孔的定位尺寸,第7步,单击“形状”按钮,弹出“形状”上滑面板,选择“盲孔”方式以指定钻孔的深度值,并输入“深度值”为100,“直径值”为150,如图6-8所示,单击 图标按钮,生成的简单孔特征如图6-9所示。,图6-8 修改参数后的“形状”上滑面板 图6-9 完成简单孔特征的创建,5,简单孔特征的创建,6,6.1.2 草绘孔特征的创建,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第6步,同本书第6.1.1小节第1步第6步。,第7步,在“孔特征”操控板中,单击 图标按钮,选取“草绘”定义孔轮廓,如图6-10所示,再单击 图标按钮,系统进入草绘模式。,第8步,草绘二维特征截面并修改尺寸值,如图6-11所示,待重生成草绘截面后,单击 图标按钮,回到零件模式。,第9步,单击 图标按钮,完成草绘孔特征的创建,如图6-12所示。,图6-10 选取“草绘”定义孔轮廓,图6-11 二维特征截面 图6-12 完成草绘孔特征的创建,7,草绘孔特征的创建,8,6.1.3 标准孔特征的创建,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第6步,同本书6.1.1小节第1步第6步。,第7步,在“孔特征”操控板中,单击 图标按钮,以创建标准孔,如图6-13所示。,第8步,在该操控板中,单击“添加攻丝” 图标按钮(此为默认设置),以创建具有螺纹特征的标准孔,指定标准孔的螺纹类型为“ISO”,输入螺钉的尺寸为“M64x6”,指定钻孔深度的类型为“盲孔”(此为默认设置),单击选择 图标按钮,并输入直到孔尖端的“深度值”为150,设置参数后的操控板如图6-13所示,此时绘图区中模型的显示如图6-14所示。,图6-12 创建标准孔,图6-13 设置参数后的操控板,9,第9步,单击“形状”按钮,弹出“形状”上滑面板,依次输入螺纹的“深度值”为120,钻孔顶角的“角度值”为120,如图6-15所示。,第10步,在“孔特征”操控板中,单击 图标按钮,为标准孔添加“埋头孔”,并在“形状”上滑面板中定义相应的参数值,如图6-16所示,单击 图标按钮,完成标准孔特征的创建,如图6-17所示。,图6-14 设置参数后的模型显示 图6-15 “形状”上滑面板,图6-16 “形状”上滑面板 图6-17 完成标准孔特征的创建,10,标准孔特征的创建,11,6.1.4 操作及选项说明,1. 孔的定位方式的类型,在“放置”上滑面板中,可以指定孔的定位方式的类型。,(1)线性:使用两个线性尺寸,通过预先指定的偏移参照来确定孔的中心线的坐标位置。,(2)径向:使用一个线性尺寸和一个角度尺寸,通过预先指定的参考轴和参考平面来确定孔的中心线的极坐标位置,如图6-18所示。,(3)直径:和径向定位方式类似,不同的是其用直径标注极坐标,如图6-19所示。,参考平面,参考轴,参考平面,参考轴,图6-18 孔的径向定位方式 图6-19 孔的直径定位方式,12,2. 其他选项说明,在“放置”上滑面板中,可以指定孔的定位方式的类型。,(1) :选中该按钮可以创建具有螺纹特征的标准孔,同时使用该选项可以在螺纹或锥孔和间隙孔或钻孔之间切换,系统默认状态下会选择此项“攻丝”。,(2),:,指定到肩末端的钻孔深度,。,(3),:,指定到孔尖端的钻孔深度。,(4),:,允许用户创建锥孔。,(5),:,允许用户创建间隙孔。,13,6.2 圆角特征的创建,调用命令的方式如下:,菜单:执行“插入”|“倒圆角”命令。,图标:单击“工程特征”工具栏中的 图标按钮。,6.2.1 恒定倒圆角特征的创建,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在零件模式中,单击 图标按钮,以TOP基准平面为草绘平面,创建一边长为200的正方体实体特征。,第2步,单击 图标按钮,打开“圆角特征”操控板,如图6-20所示。,图6-20 “圆角特征”操控板,14,第3步,选取正方体的一条边作为倒圆角参照,如图6-21所示,并输入恒定倒圆角的“半径值”为80,如图6-22所示,单击 图标按钮,完成恒定倒圆角特征的创建,如图6-23所示。,图6-21 选取倒圆角参照 图6-22 输入倒圆角半径值 图6-23 完成恒定倒圆角特征的创建,15,恒定倒圆角特征的创建,16,6.2.2 完全倒圆角特征的创建,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第2步,同本书第6.2.1小节第1步第2步。,第3步,按住Ctrl键选取正方体上表面两侧的两条边线作为完全倒圆角的参照,如图6-24所示。,第4步,单击“设置”按钮,弹出“设置”上滑面板,如图6-25所示,单击“完全倒圆角”按钮,此时的模型显示如图6-26所示。,图6-24 选取倒圆角参照 图6-25 “设置”上滑面板,17,第5步,在“圆角特征”操控板中,单击 图标按钮,完成完全倒圆角特征的创建,如图6-27所示。,图6-26 “完全倒圆角”操作 图6-27 完成完全倒圆角特征的创建,18,完全倒圆角特征的创建,19,6.2.3 可变倒圆角特征的创建,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第2步,同本书6.2.1小节第1步第2步。,第3步,选取正方体的一条边作为倒圆角参照,如图6-28所示。,第4步,在绘图区中,将鼠标移至半径或半径句柄处并右击,在右键快捷菜单中选择“添加半径”选项,如图6-29所示,为圆角添加一个新的半径,此时的模型显示如图6-30所示。,图6-28 选取倒圆角参照 图6-29 选择“添加半径” 图6-30 为圆角添加新半径,20,第5步,在模型中利用相同的方法为圆角再添加一个新的半径,在绘图区中,双击相应的半径值修改其尺寸,如图6-31所示,单击 图标按钮,完成可变倒圆角特征的创建,如图6-32所示。,图6-31 修改半径尺寸 图6-32 完成可变倒圆角特征的创建,21,可变倒圆角特征的创建,22,6.2.4 操作及选项说明,1. 选取倒圆角参照的方式,(1)在创建恒定倒圆角特征的过程中,也可选取多条边、边链或相邻的两曲面作为倒圆角参照,如图6-33、图6-34、图6-35所示。,图6-33 选取多条边作为参照 图6-34 选取边链作为参照,23,(2)在创建完全倒圆角特征的过程中,也可选取两个曲面作为参照,利用驱动曲面决定完全倒圆角特征,如图6-36所示。,上表面为驱动曲面,图6-35 选取两曲面作为参照 图6-36 驱动曲面决定完全倒圆角,24,2. 其他选项说明,(1) :单击该图标按钮,会激活“设置”模式,用来处理倒圆角集,系统默认状态下会选取此项。,(2) :单击该图标按钮,会激活“过渡”模式,利用该模式可以定义倒圆角特征的所有过渡。,(3)“设置”:在该面板上可以定义圆角的类型及各种参数,同时可查看并编辑倒圆角参照及其属性。,(4)“过渡”:激活“过渡”模式后可使用此项,该栏列出所有除默认过渡之外的用户定义的过渡,(5)“段”:可查看已选的圆角对象及其包括的曲线段。,(6)“选项”:单击该按钮,可在弹出的上滑面板中定义实体圆角和曲面圆角。,25,6.3 自动倒圆角特征的创建,调用命令的方式如下:,菜单:执行“插入”|“自动倒圆角”命令。,利用“自动倒圆角”命令可以创建自动倒圆角特征。,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在零件模式中,单击 图标按钮,以TOP基准平面为草绘平面,创建一边长为200的正方体实体特征,如图6-37所示,再以正方体的上表面为草绘平面,创建一边长为150的正方体去除材料拉伸特征,如图6-38所示。,图6-37 创建正方体实体特征 图6-38 创建去除材料拉伸特征,26,第2步,在菜单栏中,执行“插入”|“自动倒圆角”命令,打开“自动倒圆角特征”操控板,如图6-39所示。,第3步,单击“范围”按钮,弹出“范围”上滑面板,如图6-40所示,选择“实体几何”单选按钮,并选中“凸边”复选框和“凹边”复选框(此均为默认设置)。,第4步,单击“排除”按钮,弹出“排除”上滑面板,如图6-41所示,激活“排除的边”收集器,按住Ctrl键依次选取实体特征上表面的四条边作为排除参照,如图6-42所示。,图6-39 “自动倒圆角特征”操控板,图6-40 “范围”上滑面板 图6-41 “排除”上滑面板 图6-42 选取排除参照,27,第5步,在“自动倒圆角”操控板中,输入凸边的“半径值”为10,凹边的“半径值”为5,如图6-43所示,单击 图标按钮,完成自动倒圆角特征的创建,如图6-44所示。,图6-43 输入凸边和凹边的半径值 图6-44 完成自动倒圆角特征的创建,28,自动倒圆角特征的创建,29,6.4 倒角特征的创建,调用命令的方式如下:,菜单:执行“插入”|“倒角”|“边倒角”、“拐角倒角”命令。,图标:单击“工程特征”工具栏中的 图标按钮。,6.4.1 边倒角特征的创建,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在零件模式中,单击 图标按钮,以TOP基准平面为草绘平面,创建一边长为200的正方体实体特征。,第2步,单击 图标按钮,打开“倒角特征”操控板,如图6-45所示。,图6-45 “倒角特征”操控板,30,第3步,按住Ctrl键依次选取正方体的三条相邻的边作为倒角参照,如图6-46所示,在“倒角特征”操控板中,指定边倒角的标注形式为“DxD”(此为默认设置),输入“D值”为50,如图6-47所示。,第4步,在“倒角特征”操控板中,单击 图标按钮,激活“过渡”模式,在该操控板中打开下拉菜单,指定过渡类型为“拐角平面”,如图6-48所示,单击 图标按钮,完成边倒角特征的创建,如图6-49所示。,图6-46 选取倒角参照 图6-47 指定倒角类型并输入D值,图6-48 选取倒角参照 图6-49 完成边倒角特征,31,边倒角特征的创建,32,6.4.2 拐角倒角特征的创建,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同本书第6.4.1小节第1步。,第2步,在菜单栏中,执行“插入”|“倒角”|“拐角倒角”命令,如图6-50所示,弹出“倒角(拐角):拐角”对话框,如图6-51所示。,第3步,选取拐角的一条边线,以定义拐角的位置,如图6-52所示,弹出“选出/输入”对话框,如图6-53所示。,图6-50 “拐角倒角”操作 图6-51 “倒角(拐角):拐角”对话框,图6-52 定义拐角的位置 图6-53 “选出/输入”对话框,33,第4步,在该对话框中,选择“输入”选项,并在消息区域输入定义第一条拐角边尺寸的“长度值”为50,如图6-54所示,单击 图标按钮,完成第一条拐角边的设置。,第5步,根据消息区域的提示,依次输入定义另外两条拐角边的“长度值”分别为70、100,完成拐角边的参数设置后,单击“倒角(拐角):拐角”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完成拐角倒角特征的创建,如图6-55所示。,图6-54 输入长度值 图6-55 完成拐角倒角特征的创建,34,拐角倒角特征的创建,35,6.4.3 操作及选项说明,1. 边倒角标注形式的类型,在“倒角特征”操控板中,可以选择边倒角标注形式的类型。,(1)DxD:选择此标注形式,将创建倒角边两侧的倒角距离相等的倒角特征。,(2)D1xD2:选择此标注形式,可以创建倒角边两侧的倒角距离不相等的倒角特征,如图6-56所示。,(3)角度xD:选择此标注形式,可以创建通过一个倒角距离和一个倒角角度定义的倒角特征,如图6-57所示。,(4)45xD:此标注形式仅限在两正交平面相交处的边线上创建倒角特征,系统将默认倒角的角度为45,如图6-58所示。,图6-56 D1xD2标注形式 图6-57 角度xD标注形式 图6-58 45xD标注形式,36,2.过渡的几种类型,在“倒角特征”操控板中,单击 图标按钮,激活“过渡”模式,可以定义倒角特征的过渡类型。,(1)缺省(相交):倒角过渡处将按照系统默认的方式进行处理,如图6-59所示。,(2)曲面片:在选取参照曲面后,对于三个倒角相交形成的过渡,可以创建能够设置相对与参照曲面的圆角参数的去面片;对于四个倒角相交形成的过渡,则创建系统默认的曲面片,如图6-60所示。,(3)拐角平面:对倒角过渡处进行平面处理。,图6-59 缺省(相交)的过渡 图6-60 曲面片的过渡,37,6.5 抽壳特征的创建,调用命令的方式如下:,菜单:执行“插入”|“壳”命令。,图标:单击“工程特征”工具栏中的 图标按钮。,6.5.1 单一厚度抽壳特征的创建,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在零件模式中,单击 图标按钮,以TOP基准平面为草绘平面,创建一边长为200的正方体实体特征。,第2步,单击 图标按钮,打开“壳特征”操控板,如图6-61所示,系统按照默认的方式对模型进行抽壳处理,此时的模型显示如图6-62所示。,图6-61 “壳特征”操控板,38,第3步,单击“参照”按钮,弹出“参照”上滑面板,如图6-63所示,激活“移除的曲面”收集器,按住Ctrl键依次选取正方体的上表面和一个侧面作为移除参照,如图6-64所示。,图6-62 系统默认的抽壳处理 图6-63 “参照”上滑面板 图6-64 选取移除参照,39,第4步,在“壳特征”操控板中,输入壳体的“厚度值”为30,如图6-65所示。,第5步,单击 图标按钮,完成单一厚度抽壳特征的创建,如图6-66所示。,图6-65 输入厚度值 图6-66 完成抽壳特征的创建,40,单一厚度抽壳特征的创建,41,6.5.2 不同厚度抽壳特征的创建,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第4步,同本书第6.5.1小节第1步第4步。,第5步,在“参照”上滑面板中,激活“非缺省厚度”收集器,选取正方体的底面,以修改该面的抽壳厚度,如图6-67所示。,第6步,在该收集器中,输入已选的不同厚度曲面的“厚度值”为60,如图6-68所示,在“壳特征”操控板中,单击 图标按钮,完成不同厚度抽壳特征的创建,如图6-69所示。,图6-67 选取不同厚度曲面 图6-68 输入厚度值 图6-69 完成抽壳特征的创建,42,不同厚度抽壳特征的创建,43,6.5.3 操作及选项说明,1. 利用排除的曲面创建抽壳特征,在创建抽壳特征的过程中,可以单击“选项”按钮,打开“选项”上滑面板并激活“排除的曲面”收集器,如图6-71所示,在绘图区中选取要排除的曲面,使其不被壳化,如图6-72所示,原始模型如图6-70所示,最终创建的抽壳特征如图6-73所示。,排除的曲面,排除的曲面,图6-70 原始模型 图6-71 “选项”上滑面板,图6-72 选取排除的曲面 图6-73 完成抽壳特征的创建,44,利用排除的曲面创建抽壳特征,45,6.6 拔模特征的创建,调用命令的方式如下:,菜单:执行“插入”|“斜度”命令。,图标:单击“工程特征”工具栏中的 图标按钮。,6.6.1 基本拔模特征的创建,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在零件模式中,单击 图标按钮,以TOP基准平面为草绘平面,指定拉伸特征深度的方法为“对称”,创建一边长为200的正方体实体特征,如图6-74所示。,第2步,单击 图标按钮,打开“拔模特征”操控板,如图6-75所示。,图6-74 正方体实体特征,图6-75 “拔模特征”操控板,46,第3步,选取正方体的前表面作为拔模曲面参照,如图6-76所示。,第4步,在“拔模特征”操控板中,激活“拔模枢轴收集器”,如图6-77所示,选取正方体的上表面作为拔模枢轴参照,如图6-78所示。,图6-76 选取拔模曲面参照 图6-77 激活拔模枢轴收集器 图6-78 选取拔模枢轴参照,第5步,在该操控板中,输入拔模的“角度值”为15,如图6-79所示,单击 图标按钮,完成基本拔模特征的创建,如图6-80所示。,图6-79 输入拔模角度值 图6-80 完成基本拔模特征的创建,47,基本拔模特征的创建,48,6.6.2 分割拔模特征的创建,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第步,同本书第6.6.1小节第1步第步。,第4步,激活“拔模特征”操控面板下的“拔模枢轴收集器”,选取TOP基准平面作为拔模枢轴参照,如图6-81所示。,第5步,单击“分割”按钮,弹出如图6-82所示“分割”上滑面板,选择“根据拔模枢轴分割”选项,如图6-83所示。,图6-81 选取拔模参照 图6-82 “分割”上滑面板 图6-83 选择根据拔模枢轴分割,49,第6步,在“拔模特征”操控板中,输入拔模的“角度值”分别为10、30,如图6-84所示,单击 图标按钮,完成分割拔模特征的创建,如图6-85所示。,图6-84 输入拔模角度值 图6-85 完成分割拔模特征的创建,50,分割拔模特征的创建,51,6.7 筋特征的创建,调用命令的方式如下:,菜单:执行“插入”|“筋”命令。,图标:单击“工程特征”工具栏中的 图标按钮。,操作步骤如下:,第1步,在零件模式中,单击 图标按钮,以TOP基准平面为草绘平面,创建一长为200,宽为200,高为30的长方体,如图6-86所示,再以长方体的上表面为草绘平面创建一直径为100,高为80的圆柱体,如图6-87所示。,图6-86 创建长方体 图6-87 创建圆柱体,52,第2步,单击 图标按钮,打开“筋特征”操控板,如图6-88所示。,第3步,单击“参照”上滑面板中的“定义”按钮,如图6-89所示,选择FRONT基准平面为草绘平面,接受系统默认的RIGHT基准平面为参照平面,单击“草绘”按钮,进行草绘模式。,第4步,绘制如图6-90所示的截面直线,绘制时注意必须使截面直线与相邻两图元相交,单击 图标按钮,回到零件模式。,图6-88 “筋特征”操控板,图6-89 “参照”上滑面板 图6-90 绘制截面直线,53,第5步,在“筋特征”操控板中,输入筋的“厚度值”为30,如图6-91所示,单击 图标按钮,完成筋特征的创建,如图6-92所示。,图6-91 输入筋厚度值 图6-92 完成筋特征的创建 图6-93 筋的生成方向不对,54,筋特征的创建,55,实例1:创建电吹风壳体,本节以创建电吹风壳体为例,向用户读者介绍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创建倒角、倒圆角倒圆角、壳、拔模等工程特征的创建方法,56,END,5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