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保健概述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339249 上传时间:2024-09-21 格式:PPT 页数:73 大小:5.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保健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中医保健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中医保健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概 述,一、中医学概述,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3,、中医的思维方法,二、中药学概述,中药学理论 中药的采集、炮制,三、中医养生,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是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发展所形成的具有独特理论体系、尤其具有丰富诊疗手段及养生康复方法的科学。,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医学理论体系是受到古代的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思想,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精气血津液神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理论框架的建立,内经 :整体观念、藏象经络、精气神,难经,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方书之祖,治疗技术的发展,药物疗法的发展:,神农本草经,:,最早药物分类法、中药药性理论、七情和合,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药物自然属性分类、“诸病通用药”以病证类药,针灸推拿技术的发展,综 述,(,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战国至秦汉时期:,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建立。,难经,扁鹊,伤寒杂病论,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基本确立。,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医学典籍、中医理论形成的标志。包括:,素问,灵枢,各九卷八十一篇,注,黄帝内经,简称,内经,,是托名黄帝及其臣子岐伯、雷公、鬼臾区、伯高等论医之书。,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两部分,各卷,81,篇,共,80,余万言。,黄帝内经,的著作时代,至今尚无定论。从其内容看,非一人一时之作,但一般认为其主要内容是反映战国时期医学理论水平的,基本定稿时期应不晚于战国时期。当然,其中有些内容可能出于秦汉及六朝人之手。,难经,相传为扁鹊(秦越人)所著:独取寸口、五腧穴理论、命门三焦理论。,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阅历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扁鹊尤擅长望诊 和切诊。在治法上,不仅精通针灸,还善于用砭石、熨贴、按摩、手术、汤药等,伤寒杂病论,创立,辨证论治,医疗体系,奠定临床医学的基础。后世尊张仲景为“医圣”,其书尊为“方书之祖”。,分为:,伤寒论,金匱要略,东汉,张机,(,仲景,),桂枝汤,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主治头痛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苔白不渴,脉浮缓或浮弱者。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原因不明的低热、产后或病后低热、妊娠呕吐、多形红斑、冻疮、荨麻疹等属于营卫不和者。,桂枝,(,去皮,),、芍药、生姜、大枣,(,切,),各,9g,,,甘草,(,炙,)6g,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中药学专著,载药,365,种,:,上、中、下三品,是中国药,学史上最早的药物分类法;,中药药性理论;,七情和合。,炎帝,(,神农,),神农本草经,言简意赅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基本奠定的药学理论的基础,炎帝,(,神农,),(,2,)、中医理论体系发展,先秦秦两汉,魏晋隋唐,宋金元,明清,近现代,形成时期,四大经典,充实和发展,临床专科专著,突破性进展,金元四大家,综合汇通深化发展,温病四大家,继承、发展、创新,中医学是开放系统,黄帝,岐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魏晋隋唐时期(临床专科,),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现存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晋,王叔和脉经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论述了,24,种病脉。,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现存最早的针灸学专著。,晋葛洪肘后方,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唐,苏敬、李勣,新修本草,唐,王冰,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唐王焘,外台秘要,唐,.,孟诜,食疗本草,宋金元时期(突破性),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创立,“,三因学说,”,。,北宋,王惟一,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和针灸铜人,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宋,王怀隐,太平圣惠方,16834,方,宋政府(陈师文、裴宗元、陈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我国第一部成药制剂手册(第一部药典),南宋,宋慈,洗冤集录,(,1247,年)是我国第一部法医学专著,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创河间学派(后人尊为刘河间),提倡火热论,寒凉派,。为后世温病学说的创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张子和,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倡“邪非人身所有,邪去则正安”,善用汗、吐、下三法攻邪治病,攻邪派(攻下派),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倡“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治疗以调理脾胃为主,补土派(脾胃学派),李东垣,朱震亨,(字彦修,后人尊为朱丹溪),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善用滋阴降火治疗杂病,养阴派,明清时期(综合汇通、深化发展,),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历时,27,年编成,52,卷,,200,万言,,1892,种药、,11096,方、,1109,图,明,王肯堂,证治准绳,明,楼英,医学纲目,明,朱木肃,普济方,61739,方,,古医书收方最多,集大成著作,王清任,医林改错,改正前人解剖错误,发展瘀血致病理论,王清任,明代命门学说:,张介宾,景岳全书,类经,、,赵献可,医贯,理论创新,吴有性(字又可)温疫论,明确提出温病病因为“戾气” ,传染途径为口鼻吸受。,吴又可,温病学说与温病四大家,温病四大家,叶桂,(字天士号香岩),温热论,创,卫气营血辨证,体系;,叶天士,吴瑭,(字鞠通),温病条辨,创立温病的,三焦辨证,理论体系;,薛生白,湿热条辨,王孟英,温热经纬,近代、现代(继承与创新),30,年代曹炳章,中国医学大成,集古今中医学大成;,张西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西医学汇通专著;,当代,内经讲义,中医学基础,中医基础理论,2,、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人体本身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人与社会的统一,(,1,)、,人体本身的统一,五脏一体,形神一体,主要体现于两个方面:,一是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机能上是完整统一的,即五脏一体现;,五脏一体,: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形体(筋、脉、肉、皮、骨),官窍(目、舌、口、鼻、耳、前阴、 后阴)等构成,三 焦,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在结构上彼此衔接、沟通。它们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联络作用,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精、气、血、津液,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维持人体各种生理机能的精微物质。,形神一体,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或主宰者;狭义的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情感、性格等精神活动。,形神一体现即是形体与精神的结合与统一。在活的机体上,形与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离的。形是神的藏舍之处,神是形的生命体现。,形:心 肝 脾 肺 肾 基础,神: 神 魂 魄 志 意 统帅,精神 魄力 意志,心因其藏神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神是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神能驭气,气有推动和调控脏腑机能的作用,故心神能够控制和调节全身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机能,(,2,),、,人与自然的统一, 人禀天地之气而生。,天地合气,命之曰人,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人生活在大自然中,昼夜阴阳的消长,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不同地域的地理环境、居住条件、生活习惯等,都直接影响人的生理活动。在一般情况下,人能适应自然界有规律的变化。,中医把人体看成是小宇宙,是一个整体, 四时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谓之平脉,中国脉诊研究,中记载了应用脉象仪测试四季脉图所得的结果:,夏季脉较洪大而浮,冬季脉象较沉细。春、秋两季则分别处于冬、夏之间的过渡阶段。提出了脉象的四季变化与,灵枢,所述“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基本相符的观点。,夏季,炎热,万物茂盛,自然界的阳气长盛。人应“夏长”之气,脉道充盛,气血畅达,易趋于表,机体代谢旺盛,故脉来洪大易取。,冬季,寒冷,地冻冰封,万物封蛰,自然界的阳气潜藏。人应“冬藏”之气,股理致密,阳气内潜,气血趋向于里,故脉沉而细小。,至于春、秋两季,由于两者皆处于寒暑更易、阴阳交替的过渡阶段,气温、气候变化跨度较大,可出现不同的脉象。,春脉,“微弦”之“弦”是弦而柔和,乃有胃气之“微弦”,而非病脉之“弦”。,秋时,阳热之气尚盛,故脉仍较浮。但因暑夏阳气发泄损耗,故秋脉之力较夏季减弱,脉见浮软而“微毛”。,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谓之平脉,夏季,炎热,万物茂盛,自然界的阳气长盛。人应“夏长”之气,脉道充盛,气血畅达,易趋于表,机体代谢旺盛,故脉来洪大易取。,冬季,寒冷,地冻冰封,万物封蛰,自然界的阳气潜藏。人应“冬藏”之气,股理致密,阳气内潜,气血趋向于里,故脉沉而细小。,至于春、秋两季,由于两者皆处于寒暑更易、阴阳交替的过渡阶段,气温、气候变化跨度较大,可出现不同的脉象。,春脉,“微弦”之“弦”是弦而柔和,乃有胃气之“微弦”,而非病脉之“弦”。,秋时,阳热之气尚盛,故脉仍较浮。但因暑夏阳气发泄损耗,故秋脉之力较夏季减弱,脉见浮软而“微毛”。,濒湖脉学,所例举的脉象共有二十七种,分别为:浮 脉、沉 脉 、迟脉 、数脉、滑脉、涩脉 、虚脉 、 实脉、长脉、短脉、洪脉、微脉、紧脉、 缓脉、芤脉 、弦脉 、革脉、牢脉、濡脉、弱脉、散脉、细脉、伏脉 、动脉、促脉、结脉、代脉,例如:浮 脉 :浮脉惟从肉上行,如循榆荚似毛轻,三秋得令知无恙,久病逢之却可惊。,相类诗:浮如木在水中浮,浮大中空乃是芤(,kou),,,拍拍而浮是洪脉,来时虽盛去悠悠。,浮脉轻平似捻葱,虚来迟大豁然空,,浮而柔细方为濡,散似杨花无定踪。,四季阴阳变化图,、四季养生,顺天守时,天人合一,春生 春季养肝,夏长 夏季养心,秋收 秋天养肺,冬藏 冬季养肾,昼夜晨昏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病多是白天症状轻 晚上严重 这是也是说明阳气的一个变化 早上阳气足 晚上阴气盛,地理环境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影响,生理,:南方人腠理多疏松,北方人腠理多致密。,病理,:地方病,如瘿瘤(地方性甲状腺肿)。,治疗,:,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腠理:皮肤,肌肉,脏腑的纹理,一方土养一方人 水土不服,调查资科表明:,哈尔滨出生的足月婴儿身高比昆明出生的足月婴儿,要高至厘米,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社会的治与乱对人体的影响,社会安定,有益健康,“,太平之世多长,寿人”。,社会动乱,有害健康,大兵之后必有大,荒,大荒之后必有大疫。,人的社会地位的改变影响身心健康,素问,疏五过论,:,“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政治经济地位的高低,对人的身心机能有重要影响,李中梓指出:“大抵富贵之人多劳心,贫贱之人多劳力;富贵者膏梁自奉,贫贱者藜藿苟充;富贵者典房广厦,贫贱者陋巷茅茨;劳力则中虚而筋柔骨脆,劳力则中实而骨劲筋强;膏梁自奉者脏腑恒娇,藜藿苟充者脏腑坚固;典房广厦者玄府疏而六淫易客,茅茨陋巷者腠理密而外邪难干”。故富贵之疾,宜于补正,贫贱之疾,易于攻邪 (,医宗必读,富贵贫贱治病有别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中医学在讨论生命、健康、疾病等重大医学问题时,不仅着眼于人体自身,而且重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对人体的各种影响。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要求医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素问,著至教论,)。,既要顺应自然法则,因时因地制宜,又要注意调整病人因社会因素导致的精神情志和生理功能的异常,提高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可见,中医学早就从宏观上勾画出了现代医学模式的全部构架,,即“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并且给这一现代医学模式增添了新的内容,-,天人一体观。,辨证论治,相关概念,病,即疾病。指有特定病因、发病形式、病机、发展规律和转归的一种完整的过程,症,即症状和体征的总称,是疾病过程中患者的临床表现,证,即证候,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概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及邪正关系等,辨证论治,辨证:望、闻、问、切,是将四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以探求疾病的本质。,论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3,、辨证论治内涵,分型辨证,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意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是指同一种疾病,由于其发病的时间、地区,以及患者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或其病情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表现的证不同,因而治法亦不一样。,同为感冒病,风寒感冒证:辛温解表,麻黄汤。,风热感冒证:辛凉解表,银翘散,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出现了相同的病机和相同的证,因而也可采用相同的方法治疗。,例如,:胃下垂、肾下垂、子宫脱垂为不同脏腑病变。若均表现出为,“,中气下陷,”,,则均可采用,“,补中益气升提,”,之法。,二、中药学概述,1,、中药的药性,中药的药性,四气,:,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凡是能够减轻或消除热证,扶阴抑阳的药物,为,寒性或凉性中药。属阴。,能够减轻或消除寒证,扶阳消阴的药物,为,热性或温性中药。属阳。,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中药的,五味,:,辛、甘、酸、苦、咸,五味意义:,一:,指药物本身的滋味,,二,:指药物的作用范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并且提出有“,辛散、酸收、甘缓、苦坚、咸软,”的作用。,2,、,中药的归经,归经,是指药物作用的定位。,“归”是作用的归属,,“经”是脏腑经络的概称,,“归经”即表示药物作用的部位。也就是说,药物对人体某部位的选择性作用,即针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起主要治疗作用。,如同为补益药,可分别具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不同;,同为清热药,有清肺热、清胃热、清心火、清肝热之不同。,如同为补益药,可分别具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不同;,同为清热药,有清肺热、清胃热、清心火、清肝热之不同。,如同为补益药,可分别具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之不同;,同为清热药,有清肺热、清胃热、清心火、清肝热之不同。,3,、中药的,采集,千金药方,中指出:,夫药实行,不知时节,不依阴干暴干,虽有药名,终无药实,故不依时采取与朽木不殊,虚费人工,卒无裨益。,生长时间:人参总皂苷含量以,6-7,年采收最高,采摘时节:黄连是第六年的,7,月小檗碱含量最高,采摘时辰:金银花、菊花早上刚开时采摘为宜,动物,鹿茸应在清明后,45-60,天截取,过时就角化。,驴皮应在冬至后剥取,3,、升降浮沉,反映药物作用的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升,-,上升,浮,-,发散 属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上行向外,降,-,下降,沉,-,泄利,泻下、清热、利水渗湿,安神,收敛、止咳平喘,消导积滞,李时珍:酸咸无升,辛甘无降,寒无浮,热无沉,花、叶、皮、枝轻质的大多是升浮的,种子、果实、矿物等重质的大多是沉降的,冬天为什么要吃腊八粥?,4,、中药的,毒,:,是药三分毒: 毒 偏性,素问,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本经,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5,、中药的,配伍,本经,药,.,有,单行,着,有,相须,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视之。,6,、中药的,禁忌,配伍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服药饮食禁忌,三、中医养生与预防,什么是亚健康 ?,“没有病但却感觉不健康”,就是亚健康状态的定义。,现代医学将这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称作亚健康状态,,(又称“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研究证实:,60,70 %,的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西方,:,透支金钱,储蓄健康。中国,:,透支健康,储蓄金钱。,40,岁前用命换钱,,40,岁后用钱买命。,何谓健康?,WHO,:精神上、生理上、社会上的良好状态,曰健康,健康的十项标准:,精力、态度、睡眠、应变能力、抵抗力、体重、视力、牙齿、头发、肌肉,健康的四要素:,父母遗传,15%,;社会自然环境,17%,;个人生活方式,60%,;医疗条件,8%,。,中医对健康人的表述:,精,充、,气,盈、,神,爽、,血,足,几种常用的健康指数,血压指数,:,WHO 120/80mmHg,中国,110/75,血脂指数,:,血清总胆固醇含量,140199mg/dl,体重指数,:,kg/m,2,WHO 18.525,中国,超过,24,,增加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的危险;,低于,有营养不良的危险,何谓养,生,?,养,:指生育、哺乳、培养、饲养、调养、积蓄、长之义;,生,:指人体生命。,养生,preserve ones health ; keep in good health,:,运用各种方法让机体拥,有健康、活力的生命,,实现,品,质,良好的生活,,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素问,上古天真论,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未病” “欲病” “已病” (孙思邈),上医医未病之病,维护健康的,养生医学,,未雨绸缪,防病于先;,中医医欲起之病,早期干预的预防医学,防微杜渐,欲病救萌;,下医医已病之病,针对疾病的治疗医学,已病早治,防其传变。,养生的基本原则,顺应自然,-,天人合一,形神兼养,-,形神合一,协调平衡,-,阴阳平衡 正气为本,-,扶正祛邪,保精护肾,-,先天之本,调养脾胃,-,后天之本,养生的基本方法,精神养生 起居养生,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环境养生 针药养生,春饼 腊八粥,五谷为养,五谷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饮食有节,食不可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