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教育概论,麻老师,教育学,宏观教育原理,中观教育系统,微观教育实践,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发展,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课程,教学,班主任与班级管理,课外活动,德育,教育学概述,(一)教育学界说: 凡是研究教育现象、探究教育规律的科学均被称为教育学。(教育学是描述和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二)教育学的研究对象,1,解释教育现象;,2,探究教育规律;(三)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揭示教育规律,一、教育学及其研究对象,1,、教育现象: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2,、教育问题:问题是研究的核心,一切研究都是围绕问题进行的。教育学是探询和发现教育问题,分析和解释教育问题,应答和解决教育问题。,3,、教育规律: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间和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内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和重复性。,教育现象:教师资格证考试很火,二、教育学发展史,1,、孔子:,因材施教、有教无类、学思结合、愤启悱发;,柏拉图:,理想国,;,2,、,学记,:,1,关于教育的重要性;,2,教育原则:,(,1,)教学相长;(,2,)豫时逊摩;(,3,)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4,)长善救失;(,5,)广交朋友;(,6,)学不躐等,(一)萌芽阶段(从奴隶社会到,17,世纪),4,、柏拉图,理想国,5,、昆体良:,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论述教育的著作),(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近代最早;,(德国)福禄贝尔:,(英国)欧文:,(瑞士)裴斯泰洛齐;,(法国)卢梭;,爱弥儿,(德国)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二)独立阶段(,17,世纪,-18,世纪),“,实验教育学”;,比纳的智力量表;,杜威及其进步主义教育哲学;,马卡连科;,(三)科学教育学阶段;,三、教育学学科体系,学前教育学;,初等教育学;,中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 ;,成人教育学;, ,(一)从教育学科的研究对象分,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理论;,(二)从教育学科的研究内容分,学校教育学;,社会教育学;,家庭教育学;,(三)从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分,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社会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统计学;, ,(四)从教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分,第二讲 教育概述,第一节 教育的概念,一、教育的定义,广义:,凡是有目的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就是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特指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活动;(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理解教育的关键,目的,教育,影响,身心,1,、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A,妈妈教孩子洗衣服,B,初生婴儿吸奶,C,成人学开车,D,木匠教徒弟手艺,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教育现象的是(),A,到电影院看电影,B,幼峰学筑巢,C,师傅带徒弟,D,课外活动学做航空模型,二、教育的本质(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为了人的发展有目的地培养人的活动,三、教育的特点,1,、永恒性:与人类社会共始终,2,、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存在,3,、历史性:与社会的生产力和 政治经济相关,西汉时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 ),A,永恒性,B,历史性,C,相对独立性,D,继承性,在古汉语中,教育一词的最早来自,孟子,尽心篇,。,“,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者不与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负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四、教育二字追溯,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中庸,:,“,修道之谓之教,”,荀子,:,“,以善先者谓之教,”,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之曰:,“,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第二节 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内容;,一、构成教育的基本要素,二、教育基本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教育者,教育内容,受教育者,教育方法,手段,在教育系统的诸种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A,学生与课程,B,学生与教师,C,学生与教材,D,学生与教学,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生物起源说,-,第一个正式的,心理起源说,-,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最科学、最正确,三、教育的起源,1,、基本观点:动物的本能行为,2,、代表人物,(法)利托尔诺(勒图尔诺、雷徒诺)(英)沛西,能,3,、评价: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生物起源说,1,、基本观点: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2,、代表人物,(美)孟禄,3,、评价: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心理起源说,1,、理论依据:恩格斯,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2,、基本观点:劳动,3,、代表人物,(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劳动起源说,1,、教育学史上第一个正式提出教育起源的学说是( ),A,神话起源说,B,心理起源说,C,生物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2,、主张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模仿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孟禄,B,沛西,能,C,利托尔诺,D,华生,(一)教育活动的分类与整体结构,学校教育与非学校教育,非学校教育的形式:家庭教育、校外教育机构的教育、各种社会组织中的教育、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教育等。,第三节 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一层次:国家(地方)学校教育总方案,第二层次: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总方案,第三层次:教师工作总方案,第四层次:学生个体的发展,(二)现代学校教育系统的总结构,1.,确定教育目的,2.,确定教育制度与学校教育制度,3.,制定普通教育的课程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标准(学科教学大纲),4.,确定学校教育系统的发展规划,学校教育系统总方案内容,功能:一个事物系统所具备的对周围其它事物发生作用的能力或根本属性。,教育功能:教育作为独特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与人及周围环境相互作用和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和能力。,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自身直接具有的功能,或者称为教育自身的职责和能力。,教育的外在功能 :教育活动通过这些直接功能或本体功能的发挥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三)教育功能,1,、作用的对象: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2,、结构:基本功能和衍生功能,3,、作用的方向:正功能和负功能,教育功能的分类,正功能:教育的结果是良好的,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作用是积极的。,负作用:教育的结果是消极的,对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影响作用是负面的。,教育的正功能和负功能,教育的衍生功能是由教育基本功能派生出来的,是由社会结构决定的,也称教育的社会功能,主要指: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人口功能等。,教育的衍生功能,“教育”作为概念的界定,教育的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教育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第一章教育,-,复杂开放的社会系统,1,、中国古代教育思想关于教育的定义及内涵,例如:“教也者,长善救其失也”出自?,“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出自?教育概念最早始于谁,?,等等。,2,、中国具有代表的教育的定义(广义和狭义),3,、为什么说教育是一个复杂而开放的系统?,(,p7,),“教育”作为概念的界定,1,、叶澜: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物资,南师大,教育学,: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影响,2,、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及相互关系?(,P14,)(有一定的相对性、都处于主体地位、多层次复合主客体关系),教育基本要素及其相互关系,1,、基本概念的熟记: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教育制度、学制、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育功能、教育本体功能等,2,、学校教育总系统中各层次的联系与区别。(,P26,),3,、教育功能的分类(作用的对象;结构上;作用的方向),教育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教育制度,:一个国家中各种教育机构的系统。包括学校教育制度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机构体系。,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体系。,中国近代学制始于清末,相继出现的学制有:,壬寅学制,(,1902,)中国第一个现代学制,未实行。,癸卯学制,(,1903,)中国实行的第一个学制。教育目的:忠君、尊孔、尚公,尚式,尚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壬子癸丑学制,(,1912,)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自然科学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壬戌学制,(,1922,)六三三学制,一直沿用到解放初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为利于广大劳动人民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工农干部的深造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对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制度进行改革,以确立中国原有和新的各类学校的适当地位,使不同程度的学校互相衔接。,1951,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改革后的学制内容为,(,1,)幼儿教育,,37,岁幼儿,根据新中国第一个学校系统图,分析我国当时学制包含的级与类,(,2,)初等教育,对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为小学,给其以全面发展的基础教育;对青年和其他成人实施初等教育的学校为工农速成初等学校、业余初等学校和识字学校,实施以相当于小学程度的教育。,(,3,)中等教育,实施普通中等教育的学校为普通中学、工农速成中学、业余中学,给学生以全面的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另外有中等专业学校,按照国家建设需要,实施各类中等专业学校。,(,4,)高等教育,实施高等教育的学校为大学、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在全面的普通文化知识教育基础上给学生以高级的专门教育。,(,5,)各级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进行革命的政治教育。,此外,各级人民政府还设立了各级各类补习学校和函授学校,以适应广泛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的需要。并设立聋哑、盲等特殊学校,对生理上有缺陷的儿童、青年和成人进行教育。,这一学制的特点:,1,、从中国实际出发,汲取了中国教育工作的以往经验,特别是老解放区教育工作的经验,体现了“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和“学校向工农开门”的方针。,2,、确立了各种形式的干部学校、业余学校应有的地位,使工农大众和工农干部受教育以及在职人员的再教育得以保证。,3,、确立了各种技术学校在整个学校体系中的地位,使各种技术学校得以衔接,以利于满足社会对劳动就业的需要。,4,、重视对知识分子和广大干部的革命政治教育。,5,、高等学校的学制多样化,有利于各种人才的培养。这个学制是国家用革命的方法发展人民教育的一个重要步骤。,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它未完全摆脱传统教育的束缚,带有过渡性质。,第一节 古代社会与教育,第二节 近代社会与教育,第三节 现代社会与教育,第二章教育与社会(上),-,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的历史演变,原始社会与教育;,奴隶社会与教育;,封建社会与教育;,第一节 古代社会与教育,1,、原始社会与教育萌芽的产生,(教育的产生与起源,三种起源说),2,、教育产生的条件,3,、原始社会形态教育的发展及特征(重点),原始社会与教育,教育的起源与产生,生物起源论;,心理起源论;,劳动起源论;,1.,“,生物起源论,”,,,(法国)勒图尔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和冲动。(,P5,),2.,“,心理起源论,”,,,(美国)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3.,“,劳动起源论,”,(社会起源论),,教育起源于劳动,这是我国比较公认的看法。其直接理论依据是恩格斯,“,劳动创造了人本身,”,的观点,。,因为:,1,教育起源的直接动因是生产过程中人们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需要。,2,推动教育产生的另一原因是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必要性,:,1,、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整个社会活动的需要。,2,、生产劳动是教育产生的直接必要条件。,3,、生产劳动是人类和社会形成并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也是社会一切活动包括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基础。,4,、人类在积累生产经验的同时也积累着生活经验。,教育产生的条件,可能性,:,1,、原始人不但有意识,而且有了最初级的语言和学习的生理基础与心理需求。,2,、原始人有了物化形态的经验,-,简单的劳动工具。,3,、原始人有了集体行为方式形态的经验,传统。,教育产生的条件,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的最初形态,摩尔根划分:原始社会分为蒙昧和野蛮,恩格斯概括,蒙昧时期,为“是以获取现成的天然产物为主的时期;人类产品主要用作获取天然产物的辅助工具。”,野蛮时期,:“学会畜牧和农耕时期,是学会靠人的活动来增加天然产物生产的方法的时期。”,原始社会形态教育的发展及特征,1,、教育者与教育对象,2,、教育内容变得丰富,,生产劳动教育;社会生活教育(习俗、宗教、,军事、艺术),3,、特征,(,1,),非独立性,(没有专门人员、对象、内容简单、场 所,教育未成为独立的社会活动);,(,2,),原始性,(教育目的、内容和手段简单,水平低)(,3,),同一性,(没有阶级性,同一氏族每个人受的教育 基本上相同)(,P45,),原始社会形态教育的发展及特征,古史传说,黄帝时代,记事史官仓颉创造了最早的文字。,周礼 春官宗伯,“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礼记文王世子,郑玄注引董仲舒曰“五帝名大学曰,成均,”,古史还有虞氏之学为,“庠”,的传说,学校萌芽的传说,中国最早的学校大约在奴隶社会,史料记载的“庠”、“序”、“校”等固定的施教机构就是原始的学校。,后来有“学”、“辟雍”、“泮宫”等古代学校的名称。,西方古希腊有“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两类典型的学校教育系统,包括文法学校、弦琴学校、体操学校、古埃及王朝末期的宫廷学校等。,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书院”,欧洲中世纪“教会学校”和“骑士学校”。,学校萌芽的传说,1,、奴隶社会学校出现的原因,生产力的发展;奴隶社会体脑分工;奴隶社会出现了文字。,2,、奴隶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1,)阶级性。(,2,)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和相对立。(,3,)学校教育内容趋于分化和知识化。(,4,)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奴隶社会形态教育的发展及特征,1,、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过程:,(,1,)奴隶社会的学校教育体系遭破坏,(,2,)封建社会的教育制度建立,(,3,)封建社会教育的鼎盛时期,2,、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特点:,(,1,)等级性;专制性;保守性。,(,2,)学校教育对象、规模、种类的相对扩大与增多。,封建社会形态教育的发展及特征,欧洲近代史:,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我国:,1840,年,1919,年五四运动,1949,新中国成立,资本主义社会与之前各社会的区别: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与教育,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与教育,近代社会与教育,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发展过程,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自由资本主义社会与教育,封建社会末期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和一系列教学理论。之后,英国的洛克、法国的卢梭和爱尔维修、狄德罗等启蒙主义者的教育思想,对当时社会产生很大震动。主张各不相同,但都显示生气,主张增加自然科学和劳动教育内容,用顺乎学生自然天性的方法。,1794,年普鲁士公布民法,,规定各级学校均属于国家机构。欧美出现波及世界的教育改革运动,美国称为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主旨是:加强学校和生活的联系,改变以活动和学生为中心,学科和教师为中心的模式,改以,,虽未取得希望的成功,但重大冲击了资产阶级传统教育。,无产阶级开办的以劳动教育的姿态出现的学校。,自由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发展过程,1,、学校教育中出现了双轨制,学校阶级性隐蔽化。,双轨制:两个学校子系统,一为资产阶级和其他有产阶级服务,学费昂贵,设施和师资优良的高等学校;二为劳动人民子弟就读的公立学校,重点是中等技术、职业学校。,2,、实现了初级义务教育的普及。,义务教育制度的确立在人类教育史上具有重大意义。,3,、形成了较系统的近代学校教育制度。,1,)幼儿园,,2,)实科中学与工科大学的创建,,3,)职业、技术学校的开设。,法国是师范教育的先行国。,1684,年创办教师讲习所,,1794,年欧洲第一所师范学校。,4,)各种成人教育机构的出现。,4,、教育内容丰富化。,阶级性隐蔽,生产性显露,不同于分化前的融合,是高度分化、独立化以后的结合,为进一步发展而不可避免。,自由资本主义社会学校教育的特征,清末,-,民初(,1840-1919,),社会状况:帝封官三重压迫,阵痛后分娩怪胎,特点是:在帝国主义利益允许的范围内学习西方,在有利于专制统治的范围内保存封建主义的“国粹”。,兴学校,废科举,近代学制的建立,兴学校的过程:按照时间记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与教育,1922,年颁布的壬戌学制(图见,P96,)接近西方模式的中的美国模式,小学缩短为,6,年,中学增加到,6,年,加强了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一般为,4,年。,陶行知为代表的一批民主主义的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前夕,文盲率,80%,,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20%,左右,大学生,21,万。,第二阶段:,1919-1949,1,、教育帮助和指导学生学会身份认同和角色定位,使其自觉按照角色要求为人处世。这体现了教育的( ),P34,A,个体社会化功能,B,个体个性化功能,C,个体谋生功能,D,个体享用功能,2,、,”,教育是与种族需要、种族生活相适应、天性的”。这种教育起源说属于(),P5,A,神话起源说,B,生物起源说,C,心理起源说,D,劳动起源说,3,、提出”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的是(),A,孔子,B,老子,C,孙子,D,孟子,4,、下列我国已经颁布的教育法律中,最早颁布的是(),A B,教师法,C,义务教育法,D,教育法,5,、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A,涵养道德,B,开发民智,C,发展人的个性,D,造就“完全人格”,,6,、与,爱弥儿,、,民主主义与教育,合称西方教育史的三大里程碑是(),A ,林哈德与葛杜德,B,荷马史诗,C,理想国,D,大教学论,7,、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B,教育同生活相结合,C,教育同娱乐活动相结合,D,改造旧式劳动分工,8,、从纵向看,我国学制不包括(),A,学前教育,B,初等教育,C,中等教育,D,成人教育,9,、义务教育的特征不包括(),A,强制性,B,公共性,C,基础性,D,自主性,10,、“言传不如身教”“法古今完人”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自我教育,B,实际锻炼,C,说服教育,D,榜样示范,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特征,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特点,第三节 现代社会与教育,发展过程(两阶段),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征(四特征),1,、完成消灭剥削和压迫的历史任务,2,、从制度上为教育促进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协调提供条件。,3,、教育内容思想性与科学性的统一,4,、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校外教育的一致性。,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发展过程及特征,趋势:,1,、社会生产、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月教育的关系日益加强和加深,教育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2,、教育由更多地为继承人类已有文化服务逐渐向更多地创造新的文化和物质财富,为社会发展和未来社会服务,这构成了当代教育发展的第二个趋势。,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特点,特征:,1,、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向普通化与直接化转型。,2,、学校教育制度向梯形化、弹性化、开放化和终身化转型。,3,、学校教育以培养现代人为目标,实现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方法、手段的现代化转型。,现代社会教育发展的趋势与特点,1,、社会主义国家把( )作为教育的宗旨。,2,、资本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共同时代特点和发展趋势主要由()和()决定。,3,、教育与社会的联系向()与()转型。,4,、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于()年,10,月,1,日颁布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A 1950 B 1951 C1952 D1953,5,、社会主义国家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教育内容上必须坚持()和科学性的统一。,A,思想性,B,国际性,C,全面性,D,生产性,6,、社会与教育的关系是(),A,单向的,B,相互的,C,正相关的,D,相反的,7,、辨析: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由于社会性质的相同而基本一致?,8,、辨析:现代社会教育发展趋势是上升的前进的,教育观念的现代化是观念系统转变的问题。,9,、现代教育与社会发展间的规律性联系。,案例分析:我国在,1957,年强调学苏联,,1958,年后开始探索发展中国社会主义教育的道路,随后,“,文化大革命,”,,,1976,年粉碎四人帮,经历了曲折的路程后才走上了正轨,试分析在这道路中,社会主义社会与教育的相互关系上出现的问题。,1,、怎样对待资产阶级历史上的教育遗产和当前的各种教育思潮和经验;,2,、怎样根据各国的实际学习不同制度和不同国家的成功经验;,3,、怎样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关系;,4,、怎样在教育中做到社会需要和个人需要的统一;,5,、怎样正确理解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一节 教育与人类自然生态的关系,教育与人口数量的关系,教育与人口质量的关系,教育与人口结构的关系,教育与人口相互关系的性质,教育与自然生态的相互关系,教育与自然地理的关系,教育与社会(下)当代教育与社会各子系统的相互关系,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一、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影响,二、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而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的变化发展必定会影响到,生产关系,的变化发展,从而也必定对教育发展产生更大影响。,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对教育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2,、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4,、生产力的法制约着教育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社会物质生产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人的质量和规格受多种因素制约,最为重要的因素是生产力和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个人是什么?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个人是什么?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生产力的发展在客观上必然要求教育培养出来的人能够适应其发展的需要,能够掌握与之相应的知识和技术,具有与之相应的素质。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的这种要求必定带来教育在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变化。,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就个人自身来考察个人,个人就是受分工支配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社会生产是建立在分工的基础上的,个人发展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分工史,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教育能够满足由于不断的劳动分工所带来的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劳动者的需要。为此,教育就必须依照生产力发展带来的劳动分工结构的变化确定教育目标、设置学科专业、调整课程结构。,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教育事业必须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办教育必须要有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而社会给教育提供的物质条件由生产力决定。,在生产力发展给教育提供一定物质条件的同时,也对教育事业的规模和速度产生制约和影响作用,要求它的发展与之相应。,例如:教育经费的投入,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其能力。,2009,年,全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为,3.59%,。,2014,年为,4.28%,。,2,、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的规模和速度,古代社会:哲学、政治、道德、宗教等人文学科及语言、文字等工具课程。,近代以后:在几何、算数、天文等传统课程基础上,数学、动物学、地理学、化学相继进入课程。,学校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是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为基础的。,3,、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的选择,学校的物质设备、教学实验仪器、学校组织管理所使用的某些工具和技术,都是一定的生产工具和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它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古代教学组织形式主要是个别教学,,近代以后,班级授课制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教学手段及其组织形式,1,、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发展。,(,1,)教育可以改变劳动能力的形态,使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劳动力是劳动者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不是自然形成,通过教育得以形成。,(,2,)教育通过提高国民素质来提高劳动生产率。生产力三要素中,人是最关键、最能动的因素。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采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对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重要作用。,(,3,)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的重要途径。特别是高等教育。,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2,、教育可以生产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高等学校是教学与科研的统一体。通过教学,首先可以实现高效率的科学知识再生产,完成培养人的任务,以推动社会发展。,高校承担着教学和科研的双重任务。通过承担科研课题,技术革新,不仅可以创造发明新的生产工具、生产工艺,还可以发现新的科学规律,建立新的科学理论。,教育的经济功能:劳动力再生产,科技再生产,促进经济增长,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功能,1,、教育的人口功能主要表现在( ),A,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B,提高人口素质,改变人口质量,C,有利于人口迁移,D,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2,、,学会生存,教育的今天与明天,一书指出,“现在,教育在全世界的发展正倾向于教育()于经济发展”。,A,优先,B,滞后,C,同步,D,多,3,、高等学校的双重任务是(),A,教学和教育,B,升学 和就业,C,教学和科研,D,生活和生产,4,、“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思想提出是在党的(),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5,、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内部动力,6,、一个地区人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越低,体现了教育的()功能,A,经济,B,政治,C,人口,D,文化,7,、日本在战后总结发展经验“谁想经济发展的快,谁就必须先发展教育”,说明教育与()的关系。,A,经济,B,文化,C,政治,D,科技,8,、( )决定和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以及教育的内部结构。,A,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文化,C,经济发展水平,D,人口状况,9,、()制约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A,生产力的发展,B,科学技术,C,文化观点,D,政治经济制度,10,、高等学校承担越来越多的科研任务,这表明教育的(),A,科学知识再生产功能,B,生产力再生产功能,C,文化再生产功能,D,人口再生产功能,11,、对于人力资本理论,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人力资本理论是舒尔茨提出的,B,人力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C,学校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活动中最为重要的,D,知识是人力资本的唯一形态,12,、以下不属于人力资本投资范畴的是(),A,学校教育,B,卫生保健,C,购买信息,D,购买股票,13,、,1959,年,在美国经济学第,73,届年会上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A,马克思,B,舒尔茨,C,凯恩斯,D,威尔逊,14,、上世纪,6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以促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这种政策的理论基础是(),A,教育万能论,B,劳动力市场理论,C,筛选假设理论,D,人力资本理论,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教育的政治功能,第三节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一、政治制度对教育的影响,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者的权利,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和部分 教育内容,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2.,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制造舆论来影响社会政治生活,3.,教育推进着政治民主化,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文化的概念,2.,文化对教育的影响,3.,教育的文化功能,第四节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1,、文化作为动词,易经,“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说苑,指武,“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运用文化治理国家的重要性。,2,、叶澜:“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或人类生活方式的总和,强调文化的人为性,它反映社会文明程度。”,英国学者,EB,泰勒:“文化是社会成员在社会所学得的复合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以及其他能力与习惯。”,文化是共享的,不是个人独有的;文化是后天习得的,不是先验的。,广义文化和狭义文化,广义:与“自然”相对应的概念,是由人所创造的、非自然所提供的,社会性的人适应环境的超生物手段与机制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狭义:精神的或观念性文化,主要是指人类以社会成员的身份习得的整体经验,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和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文化与教育的关系:使用狭义的文化概念,物质形态文化,观念形态文化,活动形态文化,心理形态文化,制度形态文化,文化的形态,文化对于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一定的民 族文化传统对教育观念的影响。,2,、一定的民族文化对教育内容的选择的影响。,3,、一定的民族文化影响着对教育的需求。,4,、一定的民族文化影响着教育管理体制。,5,、文化影响和制约着教育方法、手段的选择和组织形式采用。,文化对教育的影响,1,、教育的文化传承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整理功能。,3,、教育的文化交流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教育的文化功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以下不属于教育的文化功能的是,_,。,A:,选择与传承,B:,交流与传播,C:,更新与创造,D:,整合与消解,第四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身的发展:,各种组织系统的正常发育;,体质的增强;,心的发展:,认识能力的发展;(感知、记忆、思维等),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需要、兴趣、情感、意志等),一、人的发展的内涵,一维性;,均衡性;,活动性;,二、人的发展的特点,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三、几种主要的人的发展观,第二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分析,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遗传素质:,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上的特点,这些生理特点也叫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1.,它提供了人发展的可能性;,2.,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发展过程及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有一定影响;,4,。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一、遗传素质在人身心发展中的作用,高尔顿:,遗传的天才,1869,,“一个人的能力是由遗传得来的,它受遗传决定的程度,如同一切有机体的形态及躯体组织受遗传决定一样。”,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董仲舒:把人性分为上、中、下三等:“圣人之性,不可名性;斗筲之性,又不可以名性。名性者,中民之性。”,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环境概述:,个体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全部外在因素之总和,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1.,它把人发展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环境提供给人机遇、条件、对象等),2.,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3.,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的主观能动性,;,二、环境在人发展中的作用,一定的社会为了培养人才都需要设立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安排、实施都是遵循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规律的;,学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经过专门培训的教育工作者;,三、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因;,它来自于不断提高的社会要求和人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主观能动性是通过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实践范围越广阔、内容越深刻、形式越丰富,人的发展遂平也就越高;,四、主观能动性是人发展的内驱力,1,、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 )是生理前提和物质基础。,A,环境,B,遗传素质,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2,、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其中( )是主导。,A,环境,B,遗传素质,C,教育,D,个体的主观能动性,3,、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的因素是( ),A,遗传素质,B,成熟,C,环境,D,学校教育,4,、“白板说”;“龙生龙,凤生凤”;“严师出高徒,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认识分别体现了儿童发展中的(),A,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幅合论,B,环境决定论;幅合论;教育决定论,C,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教育决定论,D,环境决定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5,、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该观点属于(),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白板说,6,、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成因,“白板说”观点属于(),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D,平衡论,7,、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看,属于外铄论的学者是(),A,洛克,B,格塞尔,C,孟子,D,威尔逊,8,、格塞尔“单卵孪生儿爬楼梯试验”说明了(),A,遗传素质的生理成熟程度制约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和阶段,B,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决定人的身心发展个性,C,遗传素质可随环境的改变而改变,D,遗传素质提供了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第三节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发展,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一、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指儿童从出生到承认,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过程,具有一定的顺序性,发展的不可逆。,1,、身体的发展:从上到下,从中间到四肢,从骨骼到肌肉,2,、心理的发展: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由一般情感到复杂情感。,(一)顺序性,教育措施:,我们在向年轻一代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等顺序逐渐前进。,(一)顺序性,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教育措施: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以学生思维发展为例:,小学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初中生: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过度到抽象逻辑思维;高中生:辩证思维,(二)阶段性,(一)不平衡性表现的两个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其次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生理方面:神经系统、淋巴系统成熟在先,生殖系统成熟在后。,心理方面: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则更晚。,(三)不平衡性,(二)教育措施,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以获得最佳的教育效果。,学记,:“当其可谓之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难成”,例:,2-3,岁 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不平衡性,5,岁以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2-3,岁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期,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期,学习外语应该从,10,岁以前就开始,学习乐器在,5,岁左右为最佳,9,岁,小学三年级,是道德形成的关键期,互补性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各个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挥得到补偿;,其次,人的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之间具有互补性。,(,四,),互补性,教育措施:,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首先要帮助全体学生,特别是生理或心理技能方面有障碍、学业成绩落后的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他们可以通过某方面的补偿性发展达到一段正常人的水平;,其次,要帮助学学会发挥优势,长善救失,通过自己的精神力量的发展达到身心的协调。,互补性,人的发展有共性,也有个性。,儿童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差异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物因素的影响,但更多的结果还是来自环境和教育的差别。,教育措施:教育工作应该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长善救失”,使每个学生都能迅速地切实地提高。,(,五,),个别差异性,尊重顺序性,循序渐进地施教;,尊重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关注年龄特征,科学地选择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尊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二、教育要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并不等于迁就学生身心发展的现有水平而是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实际出发,善于向他们提出经过他们努力能够达到的要求,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不断提高他们身心发展的水平。,总结,重视早期教育;,重视关键期教育;,重视非智力因素;,三、教育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1,、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2,、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3,、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4,、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阶段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5,、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是(),A,大学阶段,B,高中阶段,C,初中阶段,D,小学阶段,6,、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是(),A3,岁,B4,岁,C5,岁,D6,岁,7,、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表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8,、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简答,1,、“孟母三迁”的典故体现了影响人发展的哪一种因素?这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有什么作用?,2,、为什么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3,、简述学校教育的独特功能。,环境因素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一)环境因素的分类,根据构成环境因素的成分性质可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从教育学研究的角度,以范围为标准,可分为大环境和小环境。,环境因素,(,二,),环境对个体发展影响的性质,1,、环境对人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发展可能性,同时也作出了一定限制,2,、环境对人作用的大小与环境本身的性质、变化相关,也与个体发展水平相关,3,、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方向上有正反之分,大小环境的作用方面有多种组合的可能,环境因素,现实性因素的构成,1,、生命实践活动:主体、客体、目的、内容、手段、过程,2,、生命实践活动的水平:,A,生理水平的活动,B,精神层面的活动(认识活动、具有目的性),C,社会层面的活动,影响个体发展基本因素中的现实性因素,-,活动,1,、主动性,2,、目的性,3,、程序性,4,、实践内容的广阔性,社会层面的活动,1,、实践活动产生影响的条件性,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与皮亚杰同时期的人物,但不同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他强调文化、社会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生命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2,、生命实践活动本身的组织结构水平与重复程度,教学机器,伯尔赫斯,弗雷德里克,斯金纳,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生命实践活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第五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下),-,人生阶段与教育,人生阶段的划分及其教育学意义,古代先哲对人生阶段的划分及教育主张,柏拉图(前,427,年,-,前,347,年),亚里士多德(前,384,年,-,前,322,年),孔子(前,551-,前,479,),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原名,Aristokles,,因强壮的身躯和宽广的前额,改名为,Plato,(平坦、宽阔的意思),生于雅典,在家中排行老四,父母为名门望族之后,早年喜欢文学,写过诗歌和悲剧,并且对政治感兴趣,,20,岁左右同苏格拉底交往,醉心于哲学研究,28-40,岁,在海外漫游。前,388,年,到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想说明统治者建立一个由哲学家管理的理想国,未果。,前,387,年,在雅典创立学园(,Academy,),前,360,年,回雅典在学园讲学、写作,前,347,年,去世,柏拉图的教育主张,出生到,6,岁:游戏,学习阶段:,7,岁,-17,岁:音乐、体育、数目、计算,18,岁,-20,岁:体格和军事训练,20,岁,-30,岁:数学、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理论,30,岁,-35,岁 :,5,年的“辩证法”,从事公务的阶段(,35-50,岁):担当军事指挥等与军、政有关的领 导工作,经受了这一考验最终致力于“善”才有资格当国家的统治者。,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年),Aristotle,,古希腊著名的科学家和哲学家,生于希腊北部色雷斯地区的斯塔吉拉城,其父为马其顿国王腓力二世的御医。,17,岁开始进入雅典的柏拉图学园,追随柏拉图学习和研究达,20,年之久,柏拉图死后,他离开学园,到小亚细亚爱索斯一带讲学。,前,343,年应腓力二世之邀,任皇太子亚历山大的教师。,前,335,年离开马其顿回到雅典,创建了吕克昂学园,著作:,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Plato is deer to me,but dearer still is truth.Aristotle.,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主张,以七年为一期,第一个七年:长身体,第二个七年,(发展智慧的阶段):开始学习,重视音乐的学习,第三个七年(发展的高级阶段):以发展纯理性和道德为目标,孔子,子曰: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近代思想家、教育家对人生阶段的划分与主张,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贝尔,夸美纽斯简介,17,世纪杰出的捷克教育家,近代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先驱。,1592,年,出生于拉磨维亚一个属于“捷克兄弟会”的磨坊主的家庭,早年丧父母,成为孤儿,,16,岁起由“兄弟”会担负其学费,受完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受到新教教派思想和爱国主义思想的熏陶。,1618,年,欧洲爆发了三十年战争,参加了反对德国贵族和天主教会残酷镇压捷克人民和迫害新教徒的斗争。战争爆发后,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有几个月被迫躲居于崇山森林之中。战火中,失去了他多年的心血,全部书稿和珍贵藏书,瘟疫又夺去了他妻儿的生命。期间,写下了社会政治性学术著作,世界的迷宫与心的天堂,。,1628,年主持已改为古典中学的兄弟会学校,长达,13,年之久,期间著作:,语言和科学入门,、,母育学校,大教学论,物理学概论,泛智先声,等。,1641,年,英国国会邀请他研究所谓“泛智”问题。由于英国内战研究工作停止。,1642,年到瑞典,受政府委托,编辑教科书和语言教学法。,1648,年再度回到黎撒城,担任匈牙利常年学校顾问,并撰写了,论天赋才能的,培养,、,泛智学校,、,组织良好的学校准则,和,世界图解,其中,世界,图解,是一本运用直观性原则编写的教科书书中对每一事物都用图来说明是,西方第一本图文并茂的儿童启蒙读物被译成了多种文学在欧洲流行,200,余年,1656,年,黎撒城放火烧毁失去了自己几乎是全部的手稿辗转到荷兰的阿姆,斯特丹。,1657,年阿姆斯特丹的元老院决议出版了他的教育论著全集、,走出,经院哲学的迷宫,等。,1670,年,11,月,15,日去世终年,78,岁。,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大教学论,它阐明,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或使每个基督教王国的一切教区、城镇和村落全都建立这种学校的一种可靠的引导,使男女青年毫无例外地全部地、迅速地、愉快地、彻底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这样去学会现世与来生所需的一切事项。就这里的每项建议而论,它的基本原则都是根据事情的基本性质提出的。它的真实性都是经过了几种技艺的证实的,它的顺序都是明晰地按年、按月、按日、按时安排的,最后它还指出了一种简易而又可靠的方法使它能够称心地实现出来。,夸美纽斯的教育主张,以六年为一期,将人从出生到成熟分为四期并按,照自然生长的顺序去安排相应的学校教育。,16,岁婴儿期:训练儿童的感官的知觉力,712,岁儿童期:在国语学校学习母语,1318,岁少年期:在拉丁语学校或高等学校中学,习,思维能力更高发展阶段,理解和判断阶段,1924,岁青年期:大学教育及旅行,卢梭(,1712-1778,),卢梭简介,生于瑞士的日内瓦,生后不久母亲去世,十岁父亲被放逐,离开日内瓦。,1728,年,只身离开日内瓦,长年做临时工,到处谋生,漂泊,四方。,1750,年,第戎科学院开展了一次有奖征文活动,题目是,论,科学与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卢梭的论文获头等奖。,著作:,论不平等的起源,(,1755,),埃罗伊兹的故事,(,1761,),爱弥尔,(,1762,),社会契约论,(,1762,),和,忏悔录,歌剧,爱情之歌,和,村里的预言家,1762,年起,患了明显的偏执狂症。一生的最后二十年基本上,是在悲惨痛苦中度过的,,1778,年他在法国埃及迈农维尔去世,卢梭的教育主张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