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中医针灸推拿适宜技术推广,针灸的发展及机理,战国到秦汉,针灸学理论体系建立。内经160个左右穴位 标志 山海经说:有石如玉,可以为针,是关于石针的早期记载。砭而刺之渐发展为针法,热而熨之渐发展为灸法,这就是针灸疗法的前身。,魏晋到明,发展期。皇普谧针灸甲乙经349个穴位,最早的体系比较完整的一部专书。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针灸医方109条,有99条为灸方,使灸发得到发展。,北宋针灸家,王唯一铜人输穴针灸图354个穴位,两具铜人模型。,明代 杨继洲针灸大成,清代 李学川针灸逢源361个穴位,1979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向全世界推荐43中疾病应用针灸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公布的43种针灸有效的病症(1980),一、,呼吸系统疾病,1鼻窦炎2、鼻炎 3、感冒4、扁桃腺炎 5、急、慢性喉炎。6、气管炎7、支气管哮喘,二、,眼科疾病,8急性结膜炎9、中心性视网膜炎 10、近视眼11、白内障,三、,口腔科疾病,12牙痛 13、拔牙后疼痛14,牙龈炎,四、,胃肠系统疾病,15食道、喷门失驰缓症16、呃逆 17、胃下垂18、急、慢性胃炎19、胃酸增多症 20、慢性十二指肠溃疡(疼缓解) 21、单纯急性十二指肠溃疡炎22、急、慢性结肠炎 23、急性(慢性)杆菌性痢疾24、便秘25、腹泻 26、肠麻痹,五、,神经、肌肉、骨骼疾病,27头痛28、偏头痛29、三叉神经痛30、面神经麻痹31、中风后的轻度瘫痪32、周围性神经疾患 33、小儿脊髓灰质炎后遗症34、美尼尔氏综合征35、神经性膀胱功能失调 36、遗尿37、肋间神经痛38、颈臂综合征39、肩凝症 40、网球肘41、坐骨神经痛42、腰痛43、关节炎、44.小儿脑瘫。,经络学说,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的,含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分布,在较深部;络,有网络的含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分布在较浅,部.,1、通过对“针感”等传导的观察,得气-受针者觉得针刺部位有酸、麻、胀,等 感觉,医者在刺手上也会感觉到,有针下沉重、紧涩的 现象。,2、通过对腧穴疗效的总结,3、通过对体表病理现象的推理,4、从解剖生理知识得到启发,经脉-包括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络脉-包括十五络、浮络、孙络等。,十二正经,1、十二经脉的命名,阴经-凡与脏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内,侧的经脉。,阳经-凡与腑相连属,循行在肢体外,侧的经脉。,2、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阳明前 少阳中 太阳后,太阴前 厥阴中 少阴后,循行走向:,手三阴经从胸走手,手三阳,经从手走头,足三阳经从头,走足,足三阴经从足走(胸)。,流注次序:,肺、大、胃、脾、心、小肠,膀、肾、包、三焦、胆、肝,阴经 阳经,里 表,脏 腑,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膀胱经,(属脏络腑) (属腑络脏),奇 经 八 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蹻脉、 阳蹻脉的总,称。它们与十二正经不同,既不直,属脏腑,又无表里配合关系,“别,道奇行”故称奇经。,1、,沟通了十二经脉之间的联系,2、对十二经气血又蓄积和渗灌的,调节功能,督脉、任脉,督脉、任脉的概念,督脉:“阳脉之海”,任脉:“阴脉之海”,十二经脉+督脉、任脉=十四经,经络的实质,1、经络与生物电学说,2、经络与神经学说,3、经络与神经体液学说,4、经络与第三平衡学说,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 表的部位。,1、近治作用,2、远治作用,3、特殊作用,腧穴定位,1、体表解剖标志取穴法,,固定标志 活动标志,2、“骨度”折量定位法,3、手指同身寸法,中指同身寸 是以患者的中指中节屈曲时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一寸,可用于四肢部取穴 的直寸和背部取穴的横寸。,拇指同身寸,是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横度作为一寸,亦适用于四肢部的直寸取穴。,横指同身寸,以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处为准,四指横量作为:3寸。,4、简便取穴法,针灸的作用,疏通经络,使淤阻的经络通畅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作用,是针灸最基本最直接的治疗的作用。经络“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运行气血是其主要的生理功能之一。经络不通,气血运行受阻,临床表现为疼痛、麻木、肿胀、瘀斑等症状。针灸科选择相应的腧穴和针刺手法及三棱针点刺出血等使经络通畅,气血运行正常。,调和阴阳,使机体从阴阳失衡的状态向平衡状态转化,是针灸治疗最终要达到的目的。疾病发生的的机理是复杂的,但从总体上可归纳为阴阳失衡。针灸调和阴阳的作用是通过经络阴阳属性、经穴配伍和针刺手法完成的。,针灸的作用,扶正祛邪,扶助机体正气及驱除病邪。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正邪相争的过程。针灸治病,就是在于能发挥其扶正祛邪的作用,八要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孔合谷收,心胸取内关,小腹三阴谋,坐骨刺环跳,腿痛阳陵泉,肚腹三里留,也就是说凡是在“肚腹”这个部位所发生的任何病,像胃弱、胃寒、胃痛、胃痛风,西医讲的,胃下垂、胃痉挛这个部位,都要用足三里这个穴,足三里穴位在这个地方,人腿 的膝盖、膝盖的半月板,半月板有凹陷,凹陷下面三寸,这个穴位叫足三里穴。这个穴位就负责治疗肚腹所有的疾病。 瘢痕灸,“腰背委中求”,腰背这个部位的疾病,首先治疗者要考虑到委中穴,委中穴在腿腘窝横纹线中间。腰疼的种类很多,很多病因能够造成腰疼,腰椎间盘突出,肌肉拉伤,腰肌劳损,甚至是肾亏、肾虚 寒,虚火或者是一些由内脏器官引起来的腰背方面的疼痛要都考虑这个穴, 腰背痛、下肢痿痹等腰及下肢病证。, 腹痛,急性吐泻。, 小便不利,遗尿。, 丹毒。,“头项寻列缺”,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主治疾病: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牙痛。,“面口合谷收” ,合谷穴在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手背部位,第二 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关紧闭,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人体手阳明大肠经,“心胸取内关”内关在腕 内侧横纹上两指,孕吐、晕车、手臂疼痛、头痛、眼睛充血、恶心想吐、胸肋痛、上腹痛、心绞痛、月经痛、呃逆、腹泻、精神异常等。该穴为人体手厥阴心包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是多种疾病按摩治疗时的首选穴。本站有关此穴的治病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风湿疼痛、治疗月经痛等。,“小腹三阴谋”,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腹痛,肠鸣,腹胀,泄泻,便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阴挺,经闭,不孕,难产,遗精,阳痿,遗尿,疝气,足痿,瘾疹,失眠,神经衰弱,荨麻疹,神经性皮炎。,。“坐骨刺环跳”,侧卧屈股,股骨大转子最凸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中1/3交点处。腰胯疼痛、下肢痿痹等腰腿病证。,阳陵泉,前人依其所在部位而命名(胆属阳经,膝外侧属阳,腓骨小头部似陵,陵前下方凹陷处经气象流水入合深似泉,故名“阳陵泉”)又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是足少阳之脉所入为合的合上穴,为筋之会穴。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膝膑肿痛,脚气,胁肋痛, 口苦,呕吐,黄疸,小儿惊风。现多用于坐骨神经痛,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膝关节炎,小儿舞蹈病等。,针刺注意事项,针具的消毒,无菌操作。,晕针 饥饿患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应取穴少,轻刺为宜;过饱者不宜针刺,若需针刺,上腹部不宜深刺、直刺;出大汗、大出血及年老体弱者,针刺手法宜轻;剧烈运动后不宜马上扎针,孕妇腹部、腰骶部不宜针刺,有引产作用的穴位(合谷、三阴交、至阴)穴慎用,怀孕三月以内,下腹不可,三月以后,上、下腹均不可。,婴儿头部及局部皮肤有疤痕、溃烂者均不宜针刺。,胸、背穴位应斜刺和浅刺,有重要血管均不宜深刺和作大幅度的提抽、捻转、针刺时病人不要转动体位。,原因不明或突然发生的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前胸、后背、头部的穴位应慎用,四肢部位的穴位亦不宜采用重泻法。,针刺深度不宜把全部针身刺入,防止断针不宜取出。,面部神经麻痹,面神经麻痹,是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一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其主要临床症状为一侧(极少可为双侧)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前额皱纹消失,眼裂扩大,鼻唇沟平坦,口角下垂,面部被牵向健侧等。本病确切病因迄今未明。病情轻重程度和是否处理恰当及时,对预后有重要的影响。目前,西医学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一般采用理疗、体疗等法。,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处方:一般针灸患侧风池、翳风、颊车、地仓、阳白、四白、太冲、合谷等。,功用:疏风通络、活血化瘀。,操作: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一般常规操作,平补平泻,配合雀啄灸法。每日或隔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随证配穴:鼻唇沟平坦加迎香;鼻中沟歪斜加水沟;颏唇沟歪斜加承浆;配合雀啄灸翳风、地仓、颊车、合谷穴等以温通经气、活血化瘀。,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取穴根据:针风池以疏风;针翳风以疏风通络;针阳白以疏通额部经气;针四白以疏通眼部经气;针颊车透地仓、针地仓透颊车以疏通面颊部经气;针合谷为循经远取法,以疏导头面部经气;针太冲为循经远取法,以疏通唇颊部经气。,注意事项:患者不能受凉生气劳累等,避风寒,清淡饮食,多休息,保护眼睛等等。,早期不宜强刺激,可用穴位注射。,辅佐理疗、按摩。,感冒,感冒是以头痛,鼻塞,流涕,恶风寒,发热为主症的一种外感病。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冬春两季为多。根据感邪性质和临床表现的不同,分为风寒、风热两大类。一般病轻者称“伤风”,在一个时期内引起广泛流行者,为时行感冒,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感冒等疾病,【病因病机】本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体虚抗病能力减弱,当气候急剧变化时,人体卫外功能不能适应,于是邪气从皮毛、口鼻而入,引起一系列肺经症状。(一)风寒束表,肺气不宣,阳气郁阻,毛窍闭塞而为风寒感冒。(二)感受风热,则风热犯肺,肺失清肃,皮毛疏泄露失常而为风热感冒。,(一)风寒主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四肢酸痛,鼻塞 ,流涕,喉痒,咳嗽声重,痰多清稀,舌苔薄白,脉浮紧。治法:取手阳明、太阴和足太阳经穴为主。针用泻法,以祛风散寒,宣肺解表。处方:列缺、合谷、风池、风门。资料来源 :医 学 教 育网随证配穴:挟湿加中脘、内关、足三里。方义:风寒外束,毛窍闭塞,肺气失宣,故取手太阴络穴列缺宣肺利窍,以治鼻塞,喉痒,咳嗽;太阳主表,外感风寒,先犯太阳,故取风门以疏调太阳经气,祛风散寒,以治恶寒,发热,头痛等症;太阴、阳明互为表里,取手阳明经原穴合谷以宣肺解表,更有阳维脉与足少阳之会穴风池祛风解表,四穴相配,以达祛风散寒,宣肺解表的功效。挟湿针中脘、内关、足三里以健脾胃,化湿浊、理气降逆。,(二)风热主证:发热,汗出,微恶风,头胀痛,咳嗽,吐黄稠痰,咽部红肿疼痛,口渴欲饮,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夏令感冒,多挟暑湿,症见发热较高,有汗而热不解,身重倦怠,口渴,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濡数。治法:取督脉、手阳明、少阳、太阴经穴为主。针刺用泻法,以疏风清热,清肃肺气。处方:大椎、尺泽、外关、合谷、鱼际、少商。随证配穴:挟暑湿加中脘、足三里。方义:大椎为诸阳之会,功善表散阳邪而退热;尺泽为肺之合穴,鱼际为肺经荥穴,少商为肺经井穴,三穴合用可泄肺热,利咽喉;外关为手少阳络穴,又通阳维脉,阳维主表而维系诸阳经,故外关可解表热;挟暑湿加中脘、足三里以健脾胃,祛湿邪。,【其它疗法】1、耳针取穴;肺、气管、耳尖。方法:针双耳,强刺激,留针10-20min。2、皮肤针对发热汗不出及项背疼痛者,沿背部督脉、膀胱经用皮肤针叩打,之后再拔火罐。预防感冒法:在流行季节中,灸风门,或针足三里,可预防感冒。,针灸治疗牙疼,主穴:合谷、颊车、下关,1.风热侵袭 牙痛突然发作,阵发性加重,得冷痛减,受热加重,牙龈肿胀;形寒身热,口渴;舌红苔白或薄黄,脉浮数。,【处方】 风池、外关,2.胃炎上蒸牙痛剧烈,牙龈红肿或出脓血,得冷痛减,咀嚼困难;口渴口臭,溲赤便秘,舌红苔黄燥;脉弦数或洪数或滑数。,【处方】二间、内庭,3.虚火上炎 牙痛隐隐,时作时止,日轻夜重,牙龈暗红萎缩,牙根松动,咬物无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舌嫩红少苔,脉细数。,【处方】太溪、照海、悬钟,其它疗法:,耳穴贴压:牙、神门、屏尖,针灸减肥,五柱穴(中脘、下脘、左右梁门、巨阙):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梁门:脐上4寸,中脘穴旁开2寸.巨阙:中脘穴上2寸处,前正中线上,当脐上6寸.中脘与其上、下、左、右各2寸的四个穴,合称五柱穴,五里穴:大巨穴 血海 气海穴 关元穴 梁丘穴 足三里穴,天枢穴、中脘和上脘穴位,可以刺激穴位,调整内分泌;针灸腿部穴位,血海可以调整腿部肥胖;足三里,调理肠胃;丰隆穴,全身性消脂;针刺肩贞穴和臂臑穴可以调理手臂肥胖;针刺三阴交,有通经活血的功效,电疗,可以更有效地刺激穴位,达到减肥消脂的目的。,针灸减肥的效果非常明显,每个人的饮食习惯,生活规律,减肥史等都会影响任何产品的效果。不科学的使用方法、没有足够的毅力、没有找准最适合自己体质的减肥方法都会造成减肥不成功的原因。临床统计显示,针灸减肥总有效率达98%。完成整个治疗过程后停止治疗,稳定率达92.3%和89.6%。减肥过程中体重不会直线下降,需经过治疗期稳定与调整期巩固期三个过程。,中医推拿,中医推拿的作用是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滑利关节。,现代医学认为,推拿手法的物理刺激,使作用区引起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局部组织发生生理反应,这种反应,通过神经反射与体液循环的调节,一方面得到加强,另一方面又引起整体的继发性反应,从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的改变,达到治疗效果。,拔罐法,拔罐法:应用各种方法排除罐筒内空气以形成负压,使其吸附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又称吸筒疗法、拔筒法。古代有以兽角制成的,称角法。通过吸拔,可引致局部组织充血或郁血,促使经络通畅、气血旺盛,具有活血行气、止痛消肿、散寒、除湿、散结拔毒、退热等作用。,推拿的注意事项,身心放松。按摩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要求做到身心都放松。,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用力恰当。因为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持之以恒。无论用按摩来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有效的,常须积以时日,才逐渐显出效果来,所以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推拿保健的时间,每次以20分钟为宜。最好早晚各一次,如清晨起床前和临睡前。为了加强疗效,防止皮肤破损,在施推拿术时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肤破损、溃疡、骨折、结核、肿瘤、出血等,禁止在此处作推拿保健。作自我推拿时,最好只穿背心短裤,操作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此外,在过饥、过饱、酗酒或过度疲劳时,也不要作保健推拿。,发展、衍生,真空拔罐,刮痧,药浴,熏蒸,牵引,磁疗,电子艾灸,理疗仪,红外神灯,电针,小针刀,介入治疗,火针,等等。,润滑、活血化瘀消肿等介质。,功能锻炼。,自我养护。,信心、引导。,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肩周炎又称五十肩、冻结肩,是以肩部疼痛和功能障碍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肩主要见于中老年患者,严重影响患者肩关节功能活动及生活质量,肩部疼痛,以夜间为甚,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局部压痛;X线检查无骨、关节病变,针灸治疗取穴:患侧肩髃、肩贞、肩前、臂臑,双侧曲池、合谷、血海、阳陵泉。针灸方法:常规消毒,针刺得气后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每5 min行针1次,平补平泻,虚、寒证者加艾条温灸。,配合红外神灯、理疗。,针灸配合推拿治疗肩周炎,推拿治疗患者端坐位、侧卧位或仰卧位。术者先运用滚法、揉法、拿捏法作用于肩前、肩后和肩外侧,用右手的拇、食、中三指对握三角肌束,做垂直于肌纤维走行方向的拨法,再拨动痛点附近的冈上肌、胸肌以充分放松肌肉。,然后术者左手扶住肩部,右手握患手,做牵拉、抖动和旋转活动。,最后帮助患肢作外展、内收、前屈、后伸等动作,解除肌腱粘连,帮助功能恢复。手法治疗时,会引起不同程度的疼痛,要注意用力适度,以患者能忍受为度。,本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还必须注意:一是在治疗前应先摄片检查肩关节,以排除骨、关节本身的病变;二是如果是因为骨折而继发的肩周炎,须待骨折完全愈合后才能配合按摩治疗;三是在治疗的同时应根据患者病情,教会患者锻炼方法,要求患者配合肩部功能锻炼;四是按摩及功能锻炼应把握循序渐进原则,以防加重患者肩关节损伤,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