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湖南省流感监测合作项目工作进展与评价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320976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PPTX 页数:132 大小:5.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湖南省流感监测合作项目工作进展与评价_第1页
第1页 / 共132页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湖南省流感监测合作项目工作进展与评价_第2页
第2页 / 共132页
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湖南省流感监测合作项目工作进展与评价_第3页
第3页 / 共1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培训,呼吸道传染病防治,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陈 长,2010年4月16日长沙,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白喉、百日咳,流感/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肺结核,猩红热、SARS,水痘、幼儿急疹、支原体肺炎,病原体: 主要有病毒、细菌、支原体和衣原体等。如流感病毒、麻疹病毒、脑膜炎球菌、结核杆菌等。,冬春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天气骤变的情况下也易发病。,夏秋季,若气候多变、昼夜温差大,也易于引发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儿童、老年人、体弱者、营养不良或慢性疾病患者等人群容易患呼吸道传染病。,过度劳累、精神高度紧张,将要介绍的主要病种:,1、麻疹,2、风疹,3、流行性腮腺炎,4、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白喉,6、百日咳,7、流感,8、甲型H1N1流感,9、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如何开展晨检(午检),免,疫,规,划,针,对,传,染,病,讲述体例,一、前言,病原体、法定传染病分类、传播途径、潜伏期、传染源、易感人群,二、诊断要点(卫生部行业标准),三、工作内容与要求,1、病人的隔离处理、处理时限等,2、消毒,3、调查和随访要求,4、密切接触者管理,5、健康教育要点,四、工作流程,五、考核与评估,六、附录(个案调查表),下面将前述主要病种逐一介绍:,麻 疹,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4、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5、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6、全国麻疹监测方案7、WS 296-2008 麻疹诊断标准,麻疹(1),一、前言,麻疹病毒,,副粘液病毒科、麻疹病毒属,法定,乙类,传染病,它可经,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偶尔也可通过刚被鼻咽分泌物污染的物品传播,潜伏期,721天,以1011天最常见,麻疹病人是麻疹的,唯一,传染源,未患过麻疹或没有成功免疫的人,普遍易感,麻疹(2),二、诊断要点,麻疹,疑似病例,定义,监测病例定义,(2009年全国麻疹监测方案),发热、出疹两项加上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的病例,麻疹(3),二、诊断要点,实验室诊断病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者。,从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基因者。,临床诊断病例,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且无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IgM抗体均为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有明确流行病学联系,且无其他明确诊断者。,麻疹(4),二、诊断要点,排除病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风疹IgM抗体阳性,或经实验室确诊为其他发热出疹性疾病者。,麻疹疑似病例无标本,或出疹后3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阴性,但有其他原因可以明确解释者(如与风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联系)。,麻疹疑似病例出疹后4-28天采集的血标本麻疹IgM抗体阴性,但与实验室诊断麻疹病例无明确流行病学联系或有其他明确诊断者。,麻疹(5),三、工作内容与要求,病例报告,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报告人,发现麻疹病例或疑似病例,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等规定进行报告。,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尽快进行网络直报;对尚不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医疗机构,应采取最快的方式进行疫情报告,城市必须在6小时以内,农村必须在12小时以内报至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同时在24小时内寄出传染病报告卡。,麻疹(6),三、工作内容与要求,病例报告,学校、托幼机构发现麻疹病例或疑似病例,按照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要求报告。,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7天内发生10例及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应按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的要求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麻疹(7),三、工作内容与要求,病例监测,没有住院的病例实施居家隔离,直至出疹后5天,有肺部感染者延长至14天。,空气消毒可用0.20.5%过氧乙酸喷雾,每1立方米空间喷药液30毫升,消毒后关闭门窗30分钟;或用乳酸1020毫升加等量水,加热蒸发,消毒30分钟后再开窗通风,随时保持空气流通和清新。,医疗机构负责对就诊的麻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标本,完整填写标本送检表,并立即通知县级疾控中心。血标本应在24小时内送至县级疾控中心。,麻疹(8),三、工作内容与要求,病例监测,合格标本的基本要求是:出疹后28天内采集,血清量0.5ml,28条件下保存、运送。,出疹后3天内(不含出疹当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IgM阴性或可疑的病例,应在出疹后428天采集第2份血标本采。,当发生麻疹暴发疫情时,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县级疾控中心,并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疫情调查、处理工作。,麻疹暴发定义,: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现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镇、社区、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现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麻疹(9),四、工作流程,麻疹(10),五、考核与评估指标,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六、附录,麻疹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麻疹疑似病例标本送检表,麻疹(11),补充:,监测指标,全国麻疹监测方案,监测系统敏感性指标,以省为单位,麻疹监测病例中的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2/10万以上,同时80以上的县区麻疹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监测系统及时性指标,麻疹疑似病例48小时完整调查率达到80以上,实验室血清检测结果7天内及时报告率达到80以上,监测系统特异性指标,麻疹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麻疹暴发疫情血清学确诊率到达90以上,采集病原学标本的暴发疫情数占暴发疫情总起数的百分比达到80以上,风 疹,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4、全国麻疹监测方案5、WS 297-2008 风疹诊断标准,风疹(1),一、前言,风疹病毒,披盖病毒科、风疹病毒属,丙类,传染病,它可经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风疹病毒还可以在母子间垂直传播,即孕期母体内的病毒通过胎盘侵犯胎儿,潜伏期为1421天,常见潜伏期为1417天,传染源主要是风疹病人和先天性风疹患儿,未患过风疹或没有成功免疫的人普遍易感,风疹(2),二、诊断要点,风疹疑似病例,定义为:,发热、出疹和腺体疾病(颈部、枕骨下、耳廓后),由于风疹与麻疹在临床上难于鉴别,因此需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紫癜样皮疹和肝炎,白内障,先天性心脏病,长骨发育迟缓,“,CRS三联征”:失明,合并耳聋、先心病,风疹(3),三、工作内容与要求,病例报告,按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和要求报告。,实行网络直报责任报告单位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收到报告卡后2小时内网络直报,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 10 例及以上风疹病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风疹(4),三、工作内容与要求,病例监测,没有住院的病例实施居家隔离,直至出疹后7天,尽量防止未经免疫的孕妇暴露于病人,医疗机构负责对就诊的风疹疑似病例采集血标本,并立即通知或送至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风疹(5),三、工作内容与要求,病例监测,合格标本基本要求:出疹后28天内采集,血清量0.5ml,28条件下保存、运送。,出疹后3天内(不含出疹当天)采集的血标本检测IgM阴性或可疑的病例,应在出疹后428天采集第2份血标本。,当发生风疹暴发疫情时,应在第一时间内报告县级疾控中心,并积极配合县疾控中心工作人员的疫情调查、处理工作。,风疹(6),四、工作流程,风疹(7),五、考核与评估指标,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流行性腮腺炎,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4、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5、WS 270-2007 流行性腮腺炎诊断标准,流行性腮腺炎(1),一、前言,是由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以一个或多个唾液腺的非化脓性肿胀疼痛为突出表现的,可侵犯各种腺组织或神经系统及肝、肾、心、关节等几乎所有器官的呼吸道传染病,丙类传染病,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唾液传播,潜伏期8-30天,一般为14-21天,传染源为病人和隐性感染者,没有免疫力的人都易感,其中5-9岁的儿童发病率最高,流行性腮腺炎(2),二、诊断要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或具有流行病学史(1428天有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接触史后当地有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并具有以下任意一条的临床表现:,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伴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变;,伴睾丸炎时有睾丸或附睾肿痛;,伴胰腺炎时有呕吐、上中腹疼痛与压痛。,流行性腮腺炎(3),二、诊断要点,临床诊断病例,单侧或双侧腮腺和(或)其他唾液腺肿胀、疼痛,张口和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并同时具有以下任意一条的临床表现:,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伴脑膜脑炎时有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或意识改变;,伴睾丸炎时有睾丸或附睾肿痛;,伴胰腺炎时有呕吐、上中腹疼痛与压痛。,或者具有流行病学史和发热、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全身性病毒感染症状,同时具有以下任意一条实验室检测异常:,白细胞计数和尿常规一般正常,有睾丸炎者白细胞可以增高;,90%患者发病早期血清和尿淀粉酶增高。无腮腺肿大的脑膜炎患者,血和淀粉酶也可升高。,血清脂肪酶增高,有助于胰腺炎的诊断;,约半数病人可出现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改变。,流行性腮腺炎(4),二、诊断要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同时符合以下任意一条:,1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病毒活疫苗,血清中检测出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间隔2-4周)腮腺炎病毒IgG抗体滴度比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含抗体阳转);,唾液、尿、脑脊液等体液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流行性腮腺炎(5),三、工作内容与要求,疫情报告,按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和要求报告。,1 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 10 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病人管理,从腮腺炎发病日起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9天。,如果有易感者存在,应将患者隔离出学校和工作场所,直到患者发病后9天。,消毒,对被病人鼻、咽部分泌物污染的物品进行随时消毒。,流行性腮腺炎(6),三、工作内容与要求,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填写流行性腮腺炎个案调查表,寻找可能被感染的易感者进行呼吸道隔离、医学观察和免疫。,密切接触者管理,曾接触过该病的易感者在暴露后第1225天不要去学校或工作场所。,流行性腮腺炎(7),四、工作流程,流行性腮腺炎(7),五、考核与评估指标,疫情及时报告率,病人隔离治疗率,病例个案调查率,六、附录,个案调查表,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4、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5、WS 295-2008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诊断标准,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一、前言,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感染脑膜和脑脊髓膜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春季节发病和流行,乙类传染病,潜伏期数小时至10天,一般为23天,该病起病急、病情重,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出血点及脑膜刺激征,人群易感性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2),二、诊断要点,疑似病例,流脑流行季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等症状者,实验室检查末梢血象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增加;或脑脊液外观呈浑浊米汤样或脓样,白细胞数明显增高,并以多核细胞增高为主,糖及氯化物明显减少,蛋白含量升高;颅内压力增高;,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皮肤、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者为临床诊断病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二、诊断要点,确诊病例:,疑似或临床诊断基础上,具有下述任一项者作为确诊病例:,病原学:,瘀点(斑)组织液、脑脊液涂片,可见革兰阴性肾形双球菌;,脑脊液/血液培养脑膜炎奈瑟菌阳性;,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特异性核酸片断。,免疫学:,急性期脑脊液、血液检测到脑膜炎奈瑟菌群特异性多糖抗原;,恢复期血清流脑特异性抗体效价较急性期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三、工作内容与要求,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个案调查、聚集性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标本收集与转运、接种率监测,有条件可开展病原学、免疫学检测,培训指导医疗机构人员开展监测工作,收集、汇总及上报相关资料,协助完成监测点的健康人群带菌监测和免疫水平监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4),三、工作内容与要求,疫情报告,按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和要求报告。,实行网络直报责任报告单位24小时内进行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24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在收到报告卡后2小时内网络直报,发现在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3天内发生3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2例及以上死亡。,国家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5),三、工作内容与要求,病人管理,呼吸道传染病隔离至开始抗菌治疗后24小时,消毒,对鼻、咽排出物及其污染的物品进行随时消毒。,实施终末清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三、工作内容与要求,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密切接触者),病例调查,在病例报告后24小时内协助县级对报告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内容:基本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情况、流脑疫苗接种史等,并详细填写流脑个案调查表。,在本辖区内出现首例流脑病例时,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病人所在地的医疗机构开展病例搜索,必要时开展社区病例主动搜索。,流行性脑脊髓膜炎(7),三、工作内容与要求,流行病学调查,(病例、密切接触者),病例调查,学校、托幼机构发生首例流脑病例后,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开展调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议并指导发生疫情的学校开展晨检工作;,建筑工地等其他集体单位发生首例流脑病例后,协助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用工单位对务工人员健康状况开展监测。,最后一例病例发病10天后,没有出现续发疑似流脑病例可停止晨检和务工人员健康状况监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8),三、工作内容与要求,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调查,密切接触者指同吃同住人员,包括家庭成员、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及处在同一小环境中的人群。,辖区出现首例流脑病例时,协助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密切接触者在其预防性服药前采集咽拭子标本,以分离脑膜炎奈瑟菌。,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密切观察,一旦出现发病迹象(发热),立即送诊,以免延误。,同时对密切接触者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预防性服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9),三、工作内容与要求,健康教育工作要点,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绢或纸巾掩盖口鼻。不要随地吐痰,不勤洗手,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毛巾、手帕等。学校、办公室或居民家中应做到每天开窗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10分钟。如周围有流脑病人时,应增加通风换气的次数。每天晚间要认真刷牙。,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0),三、工作内容与要求,健康教育工作要点,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加强户外活动和耐寒锻炼。注意平衡饮食,保证充足休息。注意环境卫生。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到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做好个体防护,儿童应尽量避免与有流脑症状病人的接触。流行季节在人员拥挤的场所内应戴口罩。如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佩戴口罩,以防传染他人。,接种流脑疫苗可减少感染的机会或减轻流脑症状。,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1),四、工作流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2),五、考核评估指标,疑似病例报告率:100,六、参考附录,白 喉,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 3、WS 275-2007 白喉诊断标准,白喉(1),一、前言,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细菌性疾病,主要侵犯扁桃体、咽、喉、鼻,以咽白喉最为常见,本菌释放的特异性细胞毒素可引起特征性的损害,即不对称周边炎性的假膜,乙类传染病,初步诊断依赖于观察到不对称的灰白色假膜,损害的细菌学检查可用以明确诊断,如果强烈怀疑白喉,在等待进一步结果时应开始抗生素和抗毒素的特异性治疗,即使实验室检测结果为阴性,白喉(2),一、前言,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污染的器具或食物;破损的皮肤或呼吸道以外的粘膜。,潜伏期17天,多为24天;传染期不定,通常为2周。,人类是白喉杆菌已知的唯一宿主,病人和有毒菌株的带菌者为唯一传染源。,人群对该病普遍易感,对易感者预防接种白喉类毒素是控制白喉的根本措施。,儿童易感性最高(15岁)。,广泛推行白喉疫苗免疫预防后,患者往大年龄推移并呈高度散发。,白喉(3),二、诊断要点,疑似病例,发热、咽痛、鼻塞、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鼻、咽、喉部有不易剥落的,灰白色点、片状假膜,,剥时易出血;,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咽拭子直接涂片镜检可见革兰氏阳性棒状杆菌,并有异染颗粒;发病多见于秋冬季,一周内与白喉病人有直接或间接接触,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且白喉棒状杆菌分离培养阳性并证明能产生白喉外毒素;,疑似病例,且病人双份血清特异性抗体四倍以上增长。,白喉(4),三、工作内容与要求,疫情报告,按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和要求报告。,病人及接触者管理,病人:住院隔离治疗,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咽拭子2次(间隔2天)细菌培养阴性,无细菌培养条件时,应隔离到症状消失后14天,接触者:医学观察,医学观察7天,无症状和鼻咽拭子培养阴性方可解除医学观察,发现病人或带菌者,及时隔离治疗,消毒,病人解除隔离后对病家、病室进行终末消毒。,白喉(5),三、工作内容与要求,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疑似病例,在24小时内协助县级疾病控制机构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填写白喉个案调查表(见预防接种规范),核实诊断,采集标本,寻找可能的传染来源、可能传播因素,了解预防接种情况。,健康教育要点,在疫情发生地开展白喉预防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识。,白喉(6),四、考核评估指标,不同时间、地区和年龄的发病率、病死率,病例不同免疫史的比例,百白破疫苗的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接种率,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完整性,百日咳,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3、WS 274-2007 百日咳诊断标准,百日咳(1),一、前言,是由百日咳鲍特菌引起的急性细菌性呼吸道传染病,乙类传染病,通过飞沫传播,传染性极强。二代罹病率在易感儿童中很高,在学校为2050%,在敏感的家庭接触者中为100%,潜伏期平均为910天(620天),人类是百日咳鲍特菌的唯一宿主,任何年龄的人都可以感染百日咳。家庭接触者和成人百日咳患者是百日咳的主要传染源,未免疫的个体普遍易感。自然感染状态下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近年来发病年龄有上升趋势。,百日咳(2),二、诊断要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疑似病例,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持续咳嗽2周者;,婴儿有反复发作的呼吸暂停,窒息、青紫和心动过缓症状,或有间歇的阵发性咳嗽;,青少年、成人具有不典型较轻症状,卡它期、痉咳期、恢复期三期症状都缩短或无明显的阶段性,而只表现持续两周以上的长期咳嗽。,流行病学史:春夏多发、局部流行、接触史、无预防接种史,百日咳(3),二、诊断要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明显升高,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且从痰、鼻咽部分泌物分离到百日咳鲍特菌,临床诊断病例同时恢复期血清特异性抗体比急性期呈4倍增长,百日咳(4),三、工作内容与要求,疫情报告,按乙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和要求报告,病人及接触者管理,对病人进行家庭或住院隔离治疗,自发病之日起隔离40天,或至痉挛性咳嗽出现后隔离30天,对接触者应密切观察至少3周,发现可疑病例及时隔离治疗,百日咳(5),三、工作内容与要求,消毒,对病人治疗过程中的痰液、呕吐物进行随时消毒,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疑似病例,在48小时内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填写百日咳个案调查表,核实诊断,采集标本,寻找可能的传染来源,健康教育工作要点,在疫情发生地开展百日咳预防知识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预防接种的认知水平和参与意识,百日咳(6),四、考核评估指标,不同时间、地区和年龄的发病率、病死率,病例不同免疫史的比例,百白破疫苗的基础免疫、加强免疫接种率,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完整性,流行性感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3、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4、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 5、全国流感监测方案6、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二版)7、WS 285-2008 流行性感冒诊断标准8、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9、全国流感监测工作方案(待发布),流行性感冒流感(1),一、前言,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法定丙类传染病,分为甲(A)型、乙(B)型、丙(C)型,常见的为甲型和乙型,甲型流感病毒又分为甲1、甲3等亚型,因其在人群中的流行往往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季节性,通常将其称为季节性流感,以空气传播为主,也可通过污染的食具、茶杯或玩具间接传播,潜伏期较短,通常13天,典型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隐性感染者、动物(主要是猪)也是重要的传染源,人对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季节性)流感的特点,典型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上呼吸道卡他、全身中毒。少数有消化道症状。,全年均可发病,在我国南方有冬春季、夏秋季两个高峰。,潜伏期短(24天),病程约一周。,传播途径,空气飞沫传播(咳嗽、喷嚏)。,容易实现,在人群中传播迅速。,主要危害老人、儿童及患有基础性疾病者。,病死率约0.1或更低,无继发症者愈后较好。,是古老的传染病,目前仍在世界各地流行(H1N1、H3N2)。,病毒易变异,人群对新病毒无免疫力,防控难度大。,新的甲型流感病毒可引起(世界性)大流行。,19181919,“西班牙流感”A(H1N1),发病率高达40%以上,造成全球2千万4千万人死亡,流感(2),二、诊断要点,流感样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流感样病例,发热(腋下体温38),伴咳嗽或咽痛之一者,同时缺乏其他实验室诊断依据,流感(3),二、诊断要点,临床诊断病例,多发生于流感流行季节,常表现为发热(急起高热,腋下体温38)、畏寒、头痛、头晕、浑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及咽痛、干咳等呼吸道症状,而卡他症状常不明显;,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外周血象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症状较重者,胸部X线检查可显示单侧或双侧肺实质性病变,少数可伴胸腔积液。,或在流感暴发疫情中发现的类似病例。,流感(4),二、诊断要点,确诊病例,有赖于实验室检查结果。,流感样病例、临床诊断病例,且,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到流感病毒,或恢复期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高4倍或以上,或呼吸道标本中流感病毒特异的核酸检测阳性或检测出特异的抗原的,流感(5),三、工作内容与要求,病例管理,散发病例可嘱其居家自我观察至热退后2天。,要特别关注学校、车间等人员密集的集体单位出现的暴发疫情,患者可实行集中隔离或居家隔离,确诊病例和临床诊断病例应隔离观察至发病后57天。,消毒,主要是强调做好室内环境清扫、加强通风换气、提倡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等综合性预防控制措施,常用物品可煮沸或阳光暴晒,集中隔离场所在所有病例均解除隔离后可开展必要的终末消毒,常用消毒方法,室内空气,每日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以自然通风为主,有条件的可采用机械通风。,无人条件下还可用紫外线对空气消毒。,不必常规采用喷洒消毒剂的方法对室内空气进行消毒。,地面、墙壁,可使用喷雾消毒剂消毒或使用消毒剂进行表面擦拭。,消毒剂可选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200mg/L4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常用消毒方法,衣服、被褥等纺织品,煮沸消毒10分钟,有效氯为25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15分钟,阳光下暴晒半天以上,家用物品、家具,可用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200mg/L400mg/L的含氯消毒剂进行浸泡、喷洒或擦洗消毒,作用10分钟后清水擦拭干净。,流感(6),三、工作内容与要求,调查和随访要求,对暴发疫情,应迅速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开展病例标本核酸检测和快速试剂盒检测等快速诊断,以尽早明确疫情性质,一般不需开展病例追踪和随访,对由新型流感病毒或变异毒株引起的病例和暴发疫情,应开展详细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查明首发病例和指示病例,追查感染来源,开展病例追踪和随访,流感(7),全国流感监测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暴发疫情报告标准:,一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30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发生5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不包括门诊留观病例),疫情暴发单位发现对达到报告标准的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后,应在小时内以电话或传真等方式向属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农村学校向当地乡镇卫生院防保组)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核实后进行网络直报。,以正式文件为准!,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二版)将废止,流感(8),三、工作内容与要求,密切接触者管理,对于季节性流感,一般不需开展密切接触者的追踪调查和医学观察。,可以开展流感疫苗应急免疫,但不能阻断本次发病。,若为新型流感病毒或变异毒株,则需开展严格的密切接触者追踪调查和医学观察措施。,流感(9),三、工作内容与要求,健康教育工作要点,流感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病毒性传染病。,流感的主要临床表现。,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呈季节性流行,在我省的流行季节为冬春季和夏秋季,且多表现为暴发。,流感可防、可控、可治,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提高个人防护意识与能力,尤其应重点提醒高危人群。,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措施之一。,流感(10),四、工作流程,密切接触者追踪观察,流感(11),五、考核与评估指标,疫情的发现、报告是否及时,是否掌握病例诊断标准,调查病例的确定是否科学、规范,疫情调查、处理是否规范,实验室检测工作开展情况,当地采取的疫情控制措施是否得当,控制效果如何,六、参考附录,流行性感冒病例个案调查表,甲型H1N1流感,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5、学校和托幼机构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规范(试行)6、甲型H1N1流感监测方案(第二版)7、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8、全国流感监测工作方案(待发布),甲型H1N1流感(1),一、前言,一种新型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为新甲型H1N1流感病毒,该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乙类法定传染病,病人为主要传染源,无症状感染者也具有传染性。目前尚无动物传染人类的证据。,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1-3天。传染期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7天。若病例发病7天后仍有发热症状,表示仍具有传染性。儿童,尤其是幼儿,传染期可能长于7天,人群普遍易感,甲型H1N1流感(2),二、诊断要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发病前7天内与传染期甲流确诊病例有密切接触,或发病前7天内曾到过甲流流行的地区,并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尚未进一步检测病毒亚型。,临床诊断病例,同一起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中,未经实验室确诊的流感样症状病例,在排除其他致流感样症状疾病时,可诊断为临床诊断病例。,甲型H1N1流感(3),二、诊断要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确诊病例,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同时有以下一种或几种实验室检测结果:,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方法),分离到甲型H1N1流感病毒,双份血清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湖南省2008年以来ILI哨点监测就诊百分比曲线,湖南省ILI哨点监测流感和甲型H1N1流感活动情况,甲型H1N1流感(4),三、工作内容与要求,待调整,病人的处置,病人的隔离:,疑似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单独隔离。住院病例须做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临床诊断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单独隔离。住院病例须做甲型H1N1流感病原学检查;确诊病例在通风条件良好的房间进行隔离。住院病例可多人同室。,分类收治:,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应收治到定点医院治疗。对临床症状较轻且无合并症的轻症病例也可考虑居家隔离治疗。重症病例按定点传染病医院、后备三级综合医院、后备二级综合医院的顺序集中收治。,甲型H1N1流感(5),三、工作内容与要求,待调整,病人的处置,出院标准,体温正常3天,其他流感样症状基本消失,临床情况稳定,可以出院。,因基础疾病或合并症较重,需较长时间住院治疗的甲型H1N1流感病例,在咽拭子甲型H1N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转为阴性后,可从隔离病房转至相应病房做进一步治疗。,甲型H1N1流感(6),三、,工作内容与要求,待调整,消毒,医疗机构的甲型H1N流感专门病区、留观病房、隔离病房、发热门诊、感染科门诊及可能被污染的各种场所应做好随时消毒。,对病人隔离治疗前的环境实施终末消毒,当患者住院、康复或死亡后,应及时做好病家的终末消毒。,调查和随访要求,积极开展病例个案调查,填写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调查表,死于甲型H1N1流感或由其引起的原有基础疾病加重导致的死亡计入死亡病例统计。,居家隔离治疗的轻症病例均需有社区医生专人负责,并加强随访和指导,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应及时转送至定点医院治疗。,甲型H1N1流感(7),三、工作内容与要求,待调整,密切接触者管理,医学观察对象或监护人自我观察,主动报告,健康告知,家庭成员督促,以医学观察对象主动报告为主,由专业机构在观察期限临近结束时进行随访评估,指定医疗机构的卫生人员定期对观察对象健康状况进行电话随访或访视,并进行健康咨询和指导,甲型H1N1流感(8),三、工作内容与要求,健康教育工作要点,维持健康行为,保持家庭和工作场所的良好通风状态。,尽量避免接触流感样病例,必须接触时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注意个人卫生,经常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尤其在咳嗽或打喷嚏后要洗手。酒精类洗手液同样有效。,尽量避免外出尤其是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疾病流行地区的居民必须外出时尽可能戴口罩,且应尽可能缩短在人群聚集场所停留的时间。,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尽量减少外出或与其他人接触。同时,告知家人与其接触时戴口罩,并尽快电话咨询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医生,包括是否需要就诊、在何处就诊、如何就诊等。,甲型H1N1流感(9),四、工作流程,甲型H1N1流感(10),五、考核与评估指标,是否掌握病例诊断标准及暴发疫情判定标准,调查病例的确定是否科学、规范,对病例特别是重症病例采取的救治措施是否及时、得当,有无死亡病例,是否完成重症病例个案调查表,疫情的发现、报告是否及时,疫情调查处理是否规范,病例标本的采集是否符合要求,检测是否及时,后续疫情监测和病例搜索工作是否落实,六、附录,甲型H1N1流感重症病例调查表,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4、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5、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6、人禽流感诊疗方案(2005版修订版)7、WS 284-2008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诊断标准,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1),一、前言,由禽流感病毒中某些亚型病毒的一些毒株所引起的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表现随所感染病毒亚型不同而异。,目前能够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主要有H5、H7、H9亚型中的一些毒株。,根据对禽致病性的强弱,禽流感病毒可分为高致病性、低致病性和非致病性。,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的法定,乙类,传染病。,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2),一、前言,人禽流感的感染,迄今尚未明确其具体的传播途径,目前认为是直接从禽或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环境或物品传播到人,自然条件下的具体传播途径尚不清楚,其主要途径可能是通过空气传播、密切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传染源主要为病、死禽和健康携带禽流感病毒的水禽;人禽流感患者或隐性感染者作为传染源的意义非常有限,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禽流感病毒具有较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一般认为人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3),二、诊断要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排除病例,疑似病例,仅有流行病学史,且无其他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有流行病学史,并具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或胸部影像学诊断依据,血清学检查阳性的病例;,或者无法进一步获得临床标本进行实验室确诊的疑似病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4),二、诊断要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确诊病例、排除病例,确诊病例,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或胸部影像学诊断依据,并有病毒学或血清学确定诊断依据。,排除病例,曾诊断为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但缺乏实验室确定诊断依据,或有明确的其他疾病确诊依据,为人禽流感排除病例。,人禽流感死亡病例的胸片 1-23 1525 1-24 900,正常胸片,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5),二、诊断要点,流行病学史,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6),三、工作内容与要求,病例报告,按,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和要求报告。,应于2小时内将传染病报告卡通过网络报告;未实行网络直报的责任报告单位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的通讯方式(电话、传真)向当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于2小时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病例管理,对疑似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进行隔离治疗。,出院标准:13岁(含13岁)以上者,体温正常且临床症状消失,同时胸部X线影像检查显示病灶明显吸收,并持续7天以上可解除隔离予以出院;12岁(含12岁)以下儿童,符合上述情况,如自发病至出院不足21天的,应住院满21天后方可出院。,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7),三、工作内容与要求,消毒,要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确保消毒处理及时有效。,发生人禽流感疫情后,应及时有效地对发生人禽流感的疫点、疫区进行现场消毒,消毒重点应包括病人的排泄物、病人发病时生活和工作过的场所、病人接触过的物品等。,收治禽流感病人的医院应同时按,肠道,传染病和,呼吸道,传染病的要求对禽流感病人诊疗过程中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区域、物品进行消毒处理。,参与疫情现场处理和病例救治的相关工作人员均应做好个人防护。,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8),三、工作内容与要求,调查和随访要求,在发生经省级及以上农业部门证实的禽流感疫情,或发现人禽流感疑似、确诊病例,或发现其他需要排除人禽流感的病例(如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等),应在接到疫情报告后的2小时内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及时采集标本尽快完成实验室检测工作。,在疫情发生地主要医疗机构采用查看门诊日志和住院病历等临床资料、入户调查等方式主动搜索不明原因肺炎病例、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对搜索出的病例进行随访、筛查,直至排除人禽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9),三、工作内容与要求,密切接触者管理,包括禽流感病(死)禽的密切接触者、人禽流感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疫情发生后,应尽力追查所有密切接触者。,根据密切接触者数量、接触程度等采取集中医学观察或自我医学观察的措施,观察期限为7天(自最后接触病死禽类及人禽流感患者计算起)。,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10),三、工作内容与要求,健康教育工作要点,发现可疑的动物禽流感疫情,应及时、主动向有关部门报告。,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不要在候鸟栖息地放养家禽;家禽不与猪混养,人禽不混居。,避免接触、宰杀、食用病、死禽,避免与禽流感患者接触。,人禽流感的临床特点、传播途径等相关防治知识。,只要发现、处置、救治及时,人禽流感疫情可以有效控制,患者也是可以治疗的。,禽流感并不可怕。人、禽接触极为密切,但禽流感病毒具有较严格的宿主特异性,一般认为人对禽流感病毒不易感。发现有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诊。,发生疫情时,应将负责医学观察的医疗机构联系人、联系方式告知群众及医学观察者,以便出现相关症状后进行报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11),四、工作流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禽流感(12),五、考核与评估指标,疫情的发现、报告是否及时,疫情调查、处理是否规范,当地采取的疫情控制措施是否得当,控制效果如何,实验室检测工作开展情况,消毒效果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六、附录,人禽流感病例流行病学调查表,流感、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等类似疾病的比较,普通感冒,流感,甲型H1N1流感,人禽流感,病原,复杂,,主要是鼻病毒,流感病毒:,甲型(H1、H3)、乙型、丙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禽流感病毒,以H5N1为多,体温,轻度发热,通常38,通常38,通常39,症状,轻微,上呼吸道卡他,全身中毒,类似流感,重,传染性,弱,强,季节性流行,强,流行,大流行,无?,疫苗,无,有,有,研制中,药物,治疗,多数对金刚烷胺、金刚乙胺耐药,对达菲敏感,愈后,好,可自愈。,无继发症。,好,可自愈。,继发症或有基础性疾病者愈后差,差,个案调查表填写基本要求,一、调查人员,尽量由县级以上疾控中心专业人员填写,若需调用其他人员参与,应首先考虑医疗卫生系统专业人员参与,并在调查前进行简要培训,二、字迹易于辨识,勾(圈)选清楚,三、没有逻辑错误,四、存在歧义时,可及时咨询或进行简短讨论,五、填写完整,无缺项,出生日期(公历)、现住址,六、及时审核,尽可能现场完成,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组织实施,晨检流程,晨检内容,晨检技术规范,异常情况处理,晨检情况报告和登记,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组织实施,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各级各类学校、托幼机构的组织、管理和督查。,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和基层公共卫生机构负责辖区内的技术指导和督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防保站负责指导本辖区内中小学、托幼机构的晨午检工作。,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晨检流程,日常性晨检,特定晨检,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晨检流程,日常性晨检,在当地未发生特定传染病流行、暴发或者未接获有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时,应当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和流行趋势,进行日常性晨检。,中学生和小学高年级班(46年级)的学生可采用集体询问的方式进行晨检。,小学低年级(13年级)的学生和幼托儿童可采用逐个询问、观察的方法进行。,大中专院校可由学生根据传染病的相关症状,开展自我监测,自行检查和报告。,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晨检流程,特定晨检,在接到卫生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特定传染病预警信息后,或者按照当地卫生行政、教育部门的要求,加强特定传染病的晨检工作。,所有入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均应接受晨检,包括询问、观察和体检。,晨检工作由校方分管领导、保健老师、班主任和其他教职工共同负责完成。,发病班级的晨检工作不得在教室内进行,可选择在专用教室、学校、托幼机构操场或廊下等适宜场所进行。,晨检工作可通知学生家长共同配合,在家先行询问、检查体症和测量体温并把记录单由学生带到学校、托幼机构后交给班主任或负责老师。,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晨检内容,晨检时相关责任人应认真、细心,仔细排查相关传染病。,在进行特定晨检时要按照当地卫生行政、教育部门的要求加强对特定传染病症状的晨检。,一看、二听、三问、四查、五量、六联系。,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晨检内容,一看:,面色(正常,尚可,一般,差),精神状态(好,较好,一般,差),发现学生面色异常、精神状态不佳时,要及时通知卫生保健老师采取相应的措施,必要时班主任通知家长带学生到医院就诊,随时和学校保持联系。,二听:,听患病学生、其家长和同学的阐述;,三问:,每天了解特殊症状、因病缺课学生的家庭情况,家中有无成员发热,是否有疫情接触,有疫情接触学生(有医疗和家长证明)根据接触疫情性质,要在家观察12周,才可到学校上课,并上报;,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晨检内容,四查:,水痘、腮腺炎、手足口病、甲型H1N1流感等传染病在学校易高发,重点检查学生有无:,发热(传染病普遍症状),脸、胸、背等部位疱疹(水痘症状),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腮腺炎症状),手、足、口腔等部位皮疹或疱疹(手足口病症状),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季节性流感、甲型H1N1流感症状),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晨检内容,五量:,在日常晨检时体温测量可采取观察和询问的方式来进行。,特定晨检时,一般需要对体温进行仪器测量。,教师本人要进行体温测试,并有体温记录。,在适当场所(校园宽阔地带)指定专人用红外测温仪对到校学生逐个进行初测,随到随测(测量时要求学生闭眼,注意安全)。,发现体温异常者,带入隔离场所,由专人用玻璃体温计对该生作体温进一步测试,无异常方可进入教室。,对进入隔离场所的学生要安排专人管理,学生之间要保持3米以上距离,必要时让学生佩戴口罩(由学校提供),教师要做好自我保护。,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晨检内容,六联系:,对没来校的学生,班主任要电话了解情况并登记,如有发热学生要及时和保健老师联系。,各班主任对发热、头痛、咳嗽的学生,做到每天追踪了解病情变化及诊治情况,对甲型H1N1流感患者或疑似病例,应对其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隔离,医学观察至少7天。,班主任要对发热、咳嗽的学生情况进行追踪,及时将患病学生情况上报。,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晨检技术规范,体温的测量方法,红外测温仪的使用方法,玻璃体温计使用方法,皮疹检查方法,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晨检技术规范,体温的测量方法,红外测温仪的使用方法,利用红外测温原理,对人体体温进行快速测定,测定时间一般不超过1秒钟,仪器分辨率较高。本技术测温快捷、准确、毋须接触,即可安全可靠地测出人体温度。,有效测试距离一般为10cm,测试位置为额头,红外线测温仪上显示温度即为测试温度,如要换算成体温则需要进一步校正。,简易校正方法:同时用玻璃体温计和红外线测温仪测量10人的体温,得出10人的两者测试温度之差,算出差值的平均值。,实测体温值 = 红外线测温仪读数 + 校正值,(两种体温测量仪测试温度差值的平均值),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晨检技术规范,体温的测量方法,玻璃体温计使用方法,测体温时,手拿体温计,水银柱一头朝下,测试前先用力将水银柱标记甩至35以下,用棉花蘸酒精擦拭消毒后再用。从卫生角度,建议采用腋下测量。,将体温计含水银柱一头放在腋下夹紧,约10分钟取出(快速检测可约缩短至5分钟),测试完毕,读取刻度即为所测体温。,体温计读数方法:手拿体温计不含水银柱一头,将体温计平举,用手指转动体温计,读取水银柱所指刻度。,每测1人,体温表可用酒精棉球擦拭消毒。,体温记录以实测体温为准。,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晨检技术规范,皮疹检查方法,皮疹多为全身性疾病的表现之一,是临床上诊断某些疾病的重要依据。,发现皮疹时应仔细观察和记录其出现与消失的时间、发展顺序、分布部位、形态大小、颜色,压之是否褪色,平坦或隆起,有无瘙痒及脱屑等。,临床上常见的皮疹有以下几种:,斑疹,表现为局部皮肤发红,一般不凸出皮面。,玫瑰疹,为一种鲜红色园形斑疹,直径23mm,检查时拉紧皮肤或以手指按压可使皮疹消退,松开时又复出现,多出现于胸腹部。,丘疹,除局部颜色改变外,病灶凸出皮面。,斑丘疹,在丘疹周围有皮肤发红的底盘。,荨麻疹,为稍隆起皮面的苍白色或红色的局限性水肿,为速发性皮肤变态反应所致。,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异常情况处理,根据晨检发现患病学生的病情情况,进一步分类处理:,学生患水痘、麻疹、风疹、腮腺炎等传染病或者是疑似传染病必须回家,去医院或居家隔离治疗,不得带病上课,直至病情痊愈凭病愈证明(临床症状消失证明)方可回班级上课。,学生患有气管炎、胃肠炎等常见病、慢性病在发病时期,以学生身体健康为主,应劝其回家休息治疗,坚决不带病上课,以免贻误病情。,晨检中一旦发现学生有发烧(体温超过37.2)、咳嗽、咽痛、头痛或其他异常有可疑症状者要密切观察,将患者戴上口罩送至隔离室,立即隔离并通知家长将学生领回,在家观察治疗直到临床症状消失,凭病愈证明(临床症状消失证明)方可回班级上课。家长(监护人)联系不上的,学校指派专人处理。,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异常情况处理,根据晨检发现患病学生的病情情况,进一步分类处理:,特定晨检,发生呼吸道传染病且伴有发热症状的传染病疫情(如甲型H1N1流感、流感样病例、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时,应对发病班级的学生测量体温,,对体温在37.5 0C37.9 之间伴呼吸道症状者或体温38.0 者由学校、托幼机构负责通知其家长领至医院诊治或回家作隔离观察;,伴有皮疹等体征的传染病(如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手足口病等)发生时,由学校、托幼机构保健老师作初诊,对可疑症状者由学校、托幼机构通知其家长领至医院诊治。,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晨检情况报告和登记,报告人员要求,疫情报告内容及时限,报告方式,报告流程,学校和托幼机构晨、午检(建议稿),晨检情况报告和登记,报告人员要求,晨(午)检情况报告,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实行干部包年级、班主任和教师包班级的责任制。建立由学生到教师、到学校疫情报告人、到学校(托幼机构)领导的传染病疫情发现、信息登记与报告制度。,实行疫情快报制度。校方有专人负责每日晨检情况统计和疫情上报工作。要求晨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