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障碍的康复评定与治疗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243319146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180.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吞咽障碍的康复评定与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吞咽障碍的康复评定与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吞咽障碍的康复评定与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吞咽障碍的康复评定与治疗,一、概述,吞咽障碍多见于脑损伤患者,临床表现为液体或固体食物进人口腔,吞下过程发生障碍或吞下时发生呛咳、硬噎,可引起营养不良、脱水、心理障碍、吸人性肺炎、窒息等并发症,是导致脑损害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病死率升高的重要因素,吞咽中枢的部位,吞咽反射的病理生理机制,二、吞咽障碍的评定,评定的目的:确定摄食途径:经口有无吞咽困难;为什么发生吞咽困难哪些器官异常;鼻饲经皮内镜下胃造痿术(PEG)。,评定的步骤与方法:首先要详细询问病史,其次要详细查体,了解吞咽障碍发生的时问、程度及其与进食的关系,观察患者的姿势控制、口舌感觉、运动功能和咽反射状况。,(一)、临床评估,通过患者主观上对吞咽困难和相关病史的描述及详细的临床检查,确定吞咽功能和结构损伤,明确吞咽困难的程度及原因,判断患者能否经口进食及接受进一步仪器检查。临床评估主要包括:,洼田饮水试验,冰水试验,修订饮水试验,反复唾液吞咽试验,进行咽反射及敏感度试验:,洼田饮水试验,通过观察所需饮水时间及呛咳等情况 ,将吞咽功能分为5级,该试验能较准确地发现口腔期 的异常,目前临床应用较普及。,冰水试验,可用于评估口的运动,观察有无吞咽困难指征。,修订饮水试验,用冷水试验,根据吞咽动作的有无、呼吸状态及有无呛咳或噎塞分为为5级。,反复唾液吞咽试验,检查者将手指放在被检查者喉结及舌骨处,让其尽量快速反复吞咽,喉结和舌骨随吞咽运动越过手指,向前上方移动再 复位,确认这种上下运动,下降时刻为吞咽完成,观察30秒反复吞咽唾液,通过头上抬次数评价。,咽反射及敏感度试验,测试者用棉棒擦咽后壁,通过患者的反 应判断咽反射的强弱,咽反射结合饮水试验,可提高误 咽风险的预测水平。,(二)、功能检查,录像X射线造影吞咽检查,电视内窥镜吞咽检查,咽下压检查,肌电图检查,脉冲血氧定量法,超声波检查,吞咽动作仪评估,录像X射线造影吞咽检查,从口咽至食管上段的吞咽过程十分迅速。食团通过咽部的时间仅约0.75s,故利用VFS可详细观察吞咽各期的运动情况(如口腔期的咀嚼、舌肌运动、内容物运送、控制等;咽期的时序性、协调性、肌肉阮缩力、喉移动及会厌放置等),评定吞咽障碍的部位及程度,是吞咽障碍评定的”金标准”。观察误吸不会漏诊,尤其是沉默性误吸,有文献报道沉默性误吸的发生率为30一50,有的甚至更高。,因该方法对吞咽各期的运动状态、结构、残留、通过时间等有精确、 客观的评价,有学者认为是诊断吞咽障碍的金标准。但是 也有专家对此检查的重复性、可信性提出异议。,但建议有条件的医院最好应用此评价方法,尤其是治疗效果不佳者,应用此评价方法可进一步明确障碍点。,电视内窥镜吞咽检查,该方法是在局麻下,电视内窥镜沿一侧鼻腔插人到口咽部,对吞咽功能及舌、软愕、咽、喉的解剖结构进行评定。其优点是通过直接观察食物进人气管,准确评估误吸的严重程度,不同程度的患者都可检查且无放射危害,尤其是可动态观察软愕运动、声带的闭锁及咽、喉部反射;其不足是不能检查吞咽时间、喉头上抬情况、食管及环咽肌的结构与功能。,咽下压检查,该检查可以在定量评定咽喉和食管对食团推进力的同时,评价食管上下括约肌的功能状态。,肌电图检查,直接评估口咽部神经肌肉功能,并且可以利用肌电反馈技术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是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血氧饱和度测定,该法无创,无放射损伤,可重复操作,是一种较可靠的吞咽误吸的检查方法。,一般以血氧饱和度下降2作为误吸的预测标准,综合临床吞咽评估和血氧饱和度检查可提高准确率。,建议急性脑卒中患者行饮水吞咽评估,同时监测血氧饱和度。,超声波检查,通过超声探头对口腔期、咽部期吞咽时舌的运动和舌骨、喉的提升及口腔软组织结构和动力、食团的转运情况、咽腔的食物残留情况进行定性分析。有研究认为如果该检查与录像X射线造影吞咽检查结合,对任何时期的吞咽困难均可作出定性与定量评定。,吞咽动作仪评估,由台湾李志明等利用微动开关研制开发,通过检测受试者咽喉的动作和舌下肌的运动情况,计算出食团通过舌后至咽喉上举的时间,定为吞咽激发时间,与正常值比较以确定有无吞咽困难。,三、吞咽障碍的治疗,吞咽障碍治疗时首先要明确患者自身的意识状态,有无口腔、面部的感觉障碍,愕部的控制情况,舌的运动以及有无反射,从这些结果来决定必要的训练和食块的形态。,体位与代偿策略,直接策略,间接策略,理疗、高压氧,同时要注意口腔护理和全身状况的改善。,(一)体位与代偿策略,1、口腔,咽期同时存在功能障碍时,,开始时一般取躯干30度仰卧位,头部前屈,偏瘫侧肩部用枕头垫起,辅助者位于病人健侧。此体位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团向舌根运送,并可减少鼻腔返流和误咽的危险。,如为坐位,,应使其躯干前倾20度,颈部稍向前屈曲,使舌骨肌张力升高,喉上抬。使食物易进入食道,防止误吸,易诱发吞咽反射,进食时身体向健侧倾45度,使健侧的咽部扩大,便于食物进入。另外,,颈部向患侧转90度,,不但使健侧的咽部扩大,而且还减少梨状隐窝残留食物。,2、体位补偿指吞咽时采用的姿势与方法。通过改变事物通过的渠道和特定的吞咽方法使吞咽变得安全。,(1)转头法:即头转向患侧,使食物绕过喉前侧,可除去咽部两侧梨状窝的残留食物。,(2)下颌下降姿势:能扩大会厌谷的空间,使会厌向后移位,处于更加保护气道的位置。,(3)点头样吞咽:会厌谷是易残留食物的部位。当头后仰,会厌谷变得狭小,残留食物可被挤出。,(4)交互吞咽:不同形态的食物交替吞咽,有助于除去咽部残留物。,(5)随意性咳嗽:使进入气道内的食物被咳出来。,(二)直接策略,即食团性质。食物的选择很重要,在餐前30分,做好进食准备,环境要安静、舒适、明亮。选择患者易接受的食物:如易吞咽、外观能刺激食欲、温度适宜、能刺激吞咽反射的食物,做成糊状。有粘性、不易松散,通过咽部及食道时不在粘膜上残留,降低误吸率。碳酸饮料或果汁比纯水的误吸率低,对不能耐受碳酸饮料者,应使用汤勺进食较浓稠的流质食物,这种情况下一定要注意患者液体摄人量不足的问题。,摄食训练方法,躯干上抬30度,仰卧位,头部前屈,给予患者易于吞咽的食物,如菜泥、果冻和蛋羹等,每次摄人量以1/2汤匙(1-4ml)开始,然后酌情增加到1汤匙,进食速度以30分钟内摄入70%的食物量(首次食物量为50-100ml,随着吞咽功能的改善可逐渐增加)为宜。,每次进食吞咽后,嘱患者反复做8次空吞咽动作,使食物全部咽下,以防误吸入气管,该方法还能起到诱发吞咽反射的作用。,(三)间接策略,对口腔段障碍者首先行颈、颊、和咽部的冰按摩。然后行相应部位的活动。对咽段障碍行空气或唾液咽下训练呼吸训练、咳嗽训练等。此外还有多种间接方法,。,基础训练:包括舌肌、唇等吞咽肌的功能训练。如吹气、鼓腮、缩唇、微笑、吸吮等动作。,1、唇闭合减退的训练:唇缩回(抿嘴);撅嘴;用力闭唇及增加唇闭合时间,2周后,患者应习惯正常唇闭合。,2、面颊张力减退及下颌的训练:快速圆唇和唇回缩;同上,但每个动作保持1秒钟;然后做张口闭口鼓腮吐气动作,再做咀嚼动作活动下颌,反复进行,每天3次。,3、腭咽闭合减退的训练:把吸管的一端封住,用吸管吸吮;将吸管插入玻璃杯中吹气;反复发”kf、”a”音。,4、舌运动障碍的训练:即舌操,训练舌向各个方向的运动。舌不能动者,可用压舌板在舌部进行按摩,也可用纱布将舌缠裹轻轻地进行被动运动。由于舌肌运动协调性改善。保证了食物充分地推进咽部。,5、吞咽反射延迟的训练:温度刺激一将长柄喉镜置冰水中10s(或冻冰的棉棒),取出后,轻轻拍打两侧咽柱前基底部。粘膜接触一用棉花沾上柠檬酸或凉开水,摩擦唇、牙,牙龈和舌根,诱发干吞咽。压力刺激一用压舌板或勺子轻压舌前l3。,咽部冷刺激法,用冰冻的棉棒触压前愕弓、后愕弓、软愕、咽后壁及舌后部,以提高对食物的敏感度,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可使之易于诱发有力的吞咽。,6、气道保护障碍的训练:包括咳嗽反射减弱及加强呼吸力量。,7、声门上吞咽(supraglottic swallow)是一促进气道关闭的技术。它将声带闭合与吞咽后清除气道中的误咽物结合在一起。该技术对声带闭合减退和咽收缩减退的病人有帮助。有报道此方法可导致心脏猝死、心律失常,尤其对有冠心病等心脏病患者禁做此手法。笔者认为脑中风病人多有发病高危因素,易合并心血管病,一定要仔细询问病史,治疗师与康复医师要多沟通。,8,门德尔松手法(Mendelsohns maneuver)是为延长环咽部开放时间而设计的。可以指导喉抬高减退和随后环咽开放减退的病人练习该方法。,(四)、其他方法,心理支持治疗,针刺疗法,低频脉冲电治疗,球囊扩张治疗,高压氧治疗,针刺疗法,主要通过改变脑皮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具有疗效好、费用低、副作用少、危险性小等优点,但各报道疗效评价方法不统一,疗程统计不确定,很难对其结论做科学客观的评判。,低频脉冲电治疗,其主要机制为:脉冲时间为50娜的三角波可选择性地作用于损伤肌肉,引起局部肌肉收缩,咽缩肌群收缩与舒张可使食物进人食道相,以适量的食物进行训练,能重新建立吞咽反射的皮层控制功能;可促进组织血液循环,改善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防止咽部肌肉萎缩,改善或恢复吞咽功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