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混合法测固体的比热容,实验目的,掌握用混合法测固体的比热容,了解外推法散热的修正原理,1,实验原理,比热容:,一克质量的物质,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 所吸收(或放出) 的热量为该物质的比热容。单位:焦/(千克 度)。,混合法测固体的比热容:,高温物体与低温物体在绝热容器内混合,高温物体放出的热量将全部被低温物体吸收,最后达到同一温度(平衡温度)。,例:,质量为m克的铝块,温度 t,1,,迅速放到量热器内筒温度 t,2,的水中:,铝块:,放热而降温,水,量热器和搅拌器:,吸热而升温,2,平衡温度为 t:,铝块放出的热量:,水吸收的热量:,量热器吸收的热量:,忽略温度计吸收的热量,根据热交换定律:,式中:,被测物体的比热容和质量,水的比热容和质量,量热器的比热容和质量,搅拌器的比热容和质量,得到:,3,实验仪器,量热器、天平、铝(铜)块、电炉、停表、搅拌器、冰块、温度计两支(0-50.00 和 0-100.0 各一支),金属外筒,金属内筒,绝热盖,绝热架,温度计,搅拌器,量热器,量热器内筒置于绝热架上,外筒用绝热盖盖上,内外筒之间有绝热材料,内外筒间热传导极少,热辐射和吸收热辐射也极少,可认为是孤立系统,4,实验步骤,先将烧杯盛水置于电炉上加热,用天平称出铝块的质量,m,,用线拴住铝块,投入烧杯中加热。,用天平称出干的量热内筒质量,m,2,和搅拌器质量,m,3,。,用量杯盛水若,250ml,倒入量热器内筒,再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包括搅拌器),水的质量:,m,1,=m-m,2,-m,3,。,测量量热器中水的初温,t,2,。,待烧杯中水沸腾后,将铝块迅速投入量热器中,并不断搅拌,此时水温不断升高,记下平衡温度,即为终温,t,。,根据公式求出,c,x,。,5,用外推法确定水的初温和末温,步骤同前。,步骤同前。,量热器内筒装入适量的冷水,然后再加入适量的冰块,总量为,250ml,左右。再用天平称出总质量,m”,,冰水混合的质量为:,m,1,=m”-m,2,-m,3,。等冰块熔化后,将温度计插入内筒观察温度变化。此时温度应在室温以下。,将温度计(,0-50,)插入内筒的冰水中,仔细观察温度变化,并每隔一分钟记一次温度的读数。待水温升高到比室温低,4,左右时,迅速将铝块从沸水中取出投入量热器中,同时搅拌,,观察水温变化,每隔一分钟记一次,温度的读数。共计,6-8,分钟。,5.,数据作图。外推出,T,F,与,T,E,,,分别为修正后水的终温与初温。,t (min),T,A,B,C,D,E,F,G,6,外推法的散热修正原理及作图步骤,高温物体投入水中达到平衡时需要时间,量热器有部分热量传给外界而耗散掉,因此实测终温不是理论计算中的终温。为减小误差,必须进行修正,这种修正称,散热修正,。,在温度时间坐标中,数据曲线如上图所示,AB段为外界供热冰水温度上升阶段,CD段为高温物体投入稳定后向外散热温度下降部分。T,B,、T,C,为水的实际初温与终温。,作图步骤,:,在实测曲线BC间找一点G,过G作一垂直于坐轴的直线,它与AB和CD的延长线交于E和F点,G的位置应使FGC和EGB所围的面积相等,T,F,、T,E,分别为修正后水的终温和初温。,修正温度是将AB和CD向外延长得到,此方法称为,外推法,。,7,注意事项,把铝块取出投入到量热器中时,动作要快,尽量不带水进去。,实验前先认清温度计的刻度分布,读数准确、迅速。勿折断温度计。,温度计插入量热器水中尽可能深一些,但不碰被测物。,思考题,冰的选择为什么要适当?过多、过少有什么不好?,实验过程为什么要搅拌?,系统的终温由什么决定?什么时候测定水的初温为宜?,混合量热法必须保证什么条件?本实验的热学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习题,计算铝的比热容。,找出产生误差的原因。,8,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