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授 丛媛,第一节 绪 论,第一单元 基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一、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2、意识是心理发展的最高层次。,(,人特有的,),二、基础心理学的内容,(一)按内容分四个方面:,1、认知,2、情绪、情感和意志,3、需要,4、能力和人格,(二)分为两类,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心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心理活动,(心理现象),人格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人 格,人格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自我意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第二单元 心理的本质,一、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活动发生的器官,(一)心理是脑的功能,脑的进化是心理发展的基础,1,、动物的心理发展以脑的进化为物质基础,2,、个体的心理发展以脑的发育为物质基础,心理发展水平与脑重相关,脑重,/,体重,脑重指数,脑重,Kg,体重,Kg,比重,人,1.4,70,0.02,象,5,250,0.002,鼠,0.004 0.2 0.002,猴,0.1 5.8 0.017,脑重指数,人,32,象,9.62,海豚,6.72,类人猿,(二)脑是心理活动发生的器官,1,、大脑具有心理功能区,2,、大脑两半球分工明确,二、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心理活动来自客观现实,(心理活动与环境相关),狼孩卡玛拉 猪孩王显凤,2、心理的反映不是镜子式的,是玻璃杯还是花瓶?,3、心理反映具有主观性,可以是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是体验,(花:可以是一束花、也可以是儿童“花朵”、热恋时看到开心、失恋时看到难过,),4、心理反映具有选择性,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老夫喜做黄昏颂,满目青山夕照明,董必武,5、心理是在人的大脑中产生的客观事物的映像,心理 行为,第,三单元 心理学发展简史,一、科学心理学的建立:,诞生的标志1879年,冯特,德国莱比锡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二、学派的纷争,(一)构造心理学派,19世纪末,创始人: 德国冯特,观 点 :“元素主义心理学”,(二)行为主义学派,1913年,创始人: 美国华生,基本观点:,SR,公式,典型的环境决定论的观点,(三)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派) 1912年,创始人: 德国 魏特海墨,观 点 :,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四)机能主义心理学,19世纪90年代,创始人:美国詹姆士,观 点:,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主张意识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五)精神分析学派,1900年,创始人:奥地利弗洛伊德,观 点:,人的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的冲动,特别是性冲动。,主张把,潜意识,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的主要对象。,三、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取向,(一),人本主义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创始人:美国马斯洛、罗杰斯,观 点:,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二)认知心理学,20世纪50年代后期,创始人:美国西蒙等人。,观 点:,用信息加工、综合整体的观点研究人的复杂认知过程。,把人看作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第三单元 研究心理学的原则和方法,一、原则:,1、客观性原则,2、辩证发展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观察法,2、调查法:,3、个案法,4、实验法 :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访谈法,问卷法,第二节,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第一单元 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一、神经元及其功能,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功能单位、营养单位。,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功能:,1、接受信息:刺激能 动作电位,2、传递信息:神经冲动,3、整合功能 :分析、综合,二、外周神经系统及其功能,组成,躯体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脑神经:12对,脊神经:31对,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脑 神 经,1,、嗅神经 7、面神经,2、视神经 8、听神经,3、动眼神经 9、舌咽神经,4、滑车神经 10、迷走神经,5、三叉神经 11、副神经,6、外展神经 12、舌下神经,三、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一)脊髓:最低级中枢,脊髓在脊柱的椎管内;,外部由白质组成;,内部由灰质组成;,脊髓是控制无意识的反应中心;,延髓:呼吸、心血管,(二)脑干 脑桥:呼吸调整中枢,中脑:瞳孔对光反射,眼动中枢,脑干网状结构:调节睡眠与觉醒,(三)间脑,1、丘 脑:较高级中枢,2、下丘脑:,调节自主神经活动的直接中枢,丘脑:控制睡眠和觉醒,下丘脑:调节内脏器官和内分泌器官的活动,激活情绪,(四)小脑,位于延髓、脑桥后方,功能:1、保持身体平衡,2、调节肌紧张,3、协调随意运动,(五)边缘系统,调节脑干和下丘脑的功能、支配动物本能行为、调节内脏器官活动、整合情绪体验的重要机构,海马是短时记忆的机构,四、大脑皮层的结构与功能,(一)大脑,(二)分四部分,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体,大脑白质:神经纤维,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与人的有目的、有意识行为的控制有关;,枕叶,与视觉有关;,颞叶,与听觉有关;,顶叶,与躯体感觉有关,(三)分三个机能区,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额叶的中央前回,皮层联合区:联络、综合,在大脑皮层中执行者高级的心理功能。,视觉区(枕叶后端),听觉区(颞叶的颞上回),躯体感觉区(顶叶的中央后回),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言语运动中枢,言语听觉中枢,(四)感觉运动区特点,1、交叉,2、倒置(头面部内部直立),3、躯体敏感部位和灵敏部位面积较大,五、大脑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一)单侧化:,功能不对称但结构基本对称,(二)右利者:左半球,左半球:语言、概念、逻辑推理、数学运算,右半球:空间知觉、形象思维、音乐、美术能力,第二,单元,内分泌系统与心理,组成,垂体,甲状腺,胰腺,肾上腺,生殖腺,胸腺,垂体前叶(腺垂体),垂体后叶(神经垂体),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皮质,第三单元 高级神经活动的反射学说,一、巴甫洛夫学说的几个基本概念,(一)兴奋与抑制,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静息 活动,弱活动 强活动,抑制:活动 静止,强活动 弱活动,兴奋,抑制,(二)反射、反射弧和反馈,反射 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做出的,规律性,反应。,反射弧 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组成 :感受器 传入神经 反射中枢,传出神经 效应器,反馈受控部分反过来调节控制部分的过程,。,反射过程:,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结构完整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反射弧:,(,三)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1、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遗传的不学而能的反射。,斯 金 纳操作条件反射,(工具性条件反射)通过动物自己的某种活动,或操作的奖励所形成的条件反射,(四)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1、,第一信号具体信号(刺激物),第一信号系统:,对第一信号起反应的大脑皮质机能系统。,以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如灯光、铃声所引起的条件反射。,2、第二信号具体信号的信号,(刺激物的,名称,),第二信号系统:对第二信号起反应的大脑皮质机能系统。,人特有的,以,词和语言,为信号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分辨望梅止渴、谈梅生津,属于哪一个信号系统的活动?,二、巴甫洛夫发现的几个高级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一)条件反射的抑制,抑制可分为:无条件性抑制和条件性抑制,1、无条件抑制,有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的抑制,分为外抑制和超限抑制。,(1)外,抑制:,额外刺激的出现使条件反射停止反应。,(2)超限抑制:,神经细胞长时间的工作或受到强刺激会使条件反射受到抑制。,2、条件抑制,即内抑制,是后天获得的抑制,分为消退抑制和分化抑制,(1),消退抑制:,已形成的条件反射不被强化。,(2)分化抑制:,只给条件刺激物强化,其他刺激不予强化,其它刺激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二)扩散和集中,扩散:,一个地方神经细胞的兴奋会引起周围其它神经细胞的兴奋。,集中:,能区别不同刺激,只对条件刺激物进行反应。,(三)相互诱导,相互诱导:当一种神经过程进行时,可以引起另一种神经过程的出现。,分为:,负诱导,大脑皮层某个部位发生兴奋的时候,周围会引起抑制;,正诱导,在一个部位发生抑制引起周围发生兴奋的过程。,同时性诱导,相继性诱导,(四)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刺激形成了固定顺序,反应也形成固定顺序。,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动力定型的破坏会引起人的消极情绪,第三节 感觉和知觉,第一单元 感觉概述,一、感觉的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二、分类,1、外部感觉,2、内部感觉,第二单元 感受性及感觉阈限,一、定义,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二者呈反比关系,二、,感受性及感觉阈限的种类,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差别感受性:能分辨同时或先后出现的刺激,物之间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绝对感觉阈限: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差别感觉阈限: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三、韦伯定律和弗希纳定律,1、韦伯定律,(,Webers law ),德国韦伯 1840年,韦伯定律: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是一个常数。,公 式:,II K,I,:代表两刺激间的差异,即差异感觉阈限,I :,标准刺激的强度,K :,代表常数,差别阈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原来刺激的强度的变化而变化。,2、弗希纳定律,德国弗希纳 1860年,弗希纳定律:,心理量和刺激的物理量的对数成正比,公 式:,S K R。,S,和,R,的关系是对数的关系,S,感觉强度;,R,剌激强度;,K,为费希纳常数,第三单元 感觉现象,一、感觉适应:,持续刺激 感受性改变,光 视网膜上的视紫红质分解(1-2分钟),暗 视网膜上视紫红质重新合成(30-40分钟),630纳米以上的红光作用下视紫红质不会分解,(暗适应),(明适应),视觉适应 (暗适应、明适应),嗅觉适应,味觉适应,触压觉适应,听觉和冷觉的适应一般比较慢,痛觉则根本不能适应,二、感觉后象 正后象,负后象,后象持续时间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彩色负后象是刺激色的补色,三、感觉对比:,两种感觉 感受性改变,1、同时对比,2、继时对比,含义:不同的刺激作用与感受器官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四、联觉现象,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在生活中,同一种刺激可以引起几种不同的感觉体验。,在产生一种感觉时又引起另一种不同性质感觉的现象,称为联觉。,含义:一种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第四单元 各种感觉,一、视觉,(一)适宜刺激:光波(380780,纳,米 电磁波),宇宙,射线,X,射线,红外线,紫外线,雷达,无线电波,交流电,可见光谱,400,nm,500,nm,600,nm,700,nm,电磁波辐射范围与可见光谱,(二)视觉器官:眼睛,视觉感受器: 锥体细胞(视锥细胞),杆体细胞(视杆细胞),(二)视觉器官,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象示意图,视觉的形成过程大致是,物体反射,折射,成象于,神经冲动,视觉神经,大脑,形成视觉,传导,(三)颜色视觉,1、颜色的特性 色 调 光波的波长,明 度 物理强度,饱和度灰色所占的比例,色觉原理:“三原色学说”,色觉异常,色弱,色盲,部分色盲,全色盲,2、颜色混合,色光的混合:相加的混合,颜料的混合:相减的混合,3、色觉异常,色弱:能分辨颜色,但是感受性差。当波长差别大时能分辨出不同的颜色。,色盲 (1)部分色盲 红绿色盲(赤绿),黄蓝色盲,(2)全色盲,五、听觉,(一)听觉的适宜刺激和感受性,适宜刺激声波,1620000赫兹的空气振动,听阈范围内,1000,H,Z,4000H,Z,的声音最敏感,(二)听觉器官耳,听觉感受器科蒂氏器,外耳,中耳,内耳,(三)听觉的特征:,1、音调声波的频率,2、响度振幅,3、音色波形,听觉的形成,三、嗅觉和味觉,(一)嗅觉:,1、适宜刺激能挥发、有气味的物质,2、感受器鼻粘膜上的嗅细胞,3、嗅神经的终点中央后回,(二)味觉:,1、适宜刺激能溶于水的有味的物质,2、感受性与生理性状有关,四、皮肤感觉:温、冷、触、压等,五、平衡觉(静觉)前庭器官,六、运动觉(动觉):,感受器:肌肉、肌腱、关节,七、内脏感觉:饥饿、饱胀、渴、性,八、痛觉,皮肤痛,内脏痛,第五单元 知觉概述,一、知觉的定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二、基本特征:,1、整体性,2、选择性,3、恒常性,4、理解性,(2)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对知觉对象的映像仍保持相对不变,,这就是知觉的恒常性。,形状恒常性 大小恒常性,亮度恒常性 颜色恒常性,知觉的恒常性,(4)知觉的理解性,发展体盲运动,第六单元 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一,),大小,(,二,),形,(,三,),方位、深度,(,四,),距离,对距离的判断的依据,(,深度知觉的单眼线索,),1、对象的重叠:物体的遮挡,如在前面的近,被遮挡者远;,2、线条或空气的透视作用:,空气透视,近处物体轮廓清晰、细节分明,远处物体不清晰;,线条透视,指对象在空间上的几何投影,大小相同的物体,近的视角大,远的视角小。,3、明暗和阴影:光亮和阴影的分布(明暗分析),近处物体显得亮,远处物体显得暗些;,4、运动视差:由观察者的位置移动而引起的客体相对运动的知觉,如坐火车可看到,近处物体向反方向移动,越近越快,而远处物体则随观察者向同一方向运动。,5,、眼睛的调节:,当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通过睫状肌改变水晶体的凸度,以使视网膜象清晰。睫状肌的动觉信号传到中枢,成为距离的线索。这种线索只在10米以内起作用。,(,1,)双眼视轴辐合,双眼在注视物体时,视轴会聚在对象上,看近物时辐合程度大,看远物时则辐合程度小。,(,2,)双眼视差,二、时间知觉,含义:是对物质对象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映。,时间知觉的参考系 :,1宇宙环境所提供的信息,2计时工具,3生理的节律性信息,影响时间知觉准确性的因素:,1视觉、触觉、听觉对时间的估计不同,2活动内容影响着对时间的估计。,3. 情绪和态度也影响着对时间的估计,三、运动知觉,含义:是对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移产生的知觉。,运动知觉可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真动知觉,是对物体本身真正在空间位移和移动速度的知觉。,似动知觉,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人们把客观上静止的物体看成是运动的,或把客观上不连续的位移看成是连续运动等心理现象。,四、错 觉,特定条件下歪曲的知觉,(1)图形错觉,(2)大小错觉,(3)形重错觉,(4)方位错觉,横竖错觉,缪勒-莱依尔错觉(箭形错觉),大小错觉,形状方向错觉,形状方向错觉,形状方向错觉,形状方向错觉,第四节 记 忆,第一单元 记忆及记忆过程:,(一)概念:过去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使人类智慧的源泉,,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奠基石。,(二)种 类,按内容分: 1、形象记忆,2、情景记忆,3、情绪记忆,4、语义记忆(逻辑记忆),5、动作记忆,(三)过 程,1、识记,前提,2、保持:巩固,中间环节,3、再认、回忆,结果,有意识记,无意识记,(四)遗忘及遗忘规律,对识记的材料不能或错误的再认、,回忆的现象,规律: 德国艾滨浩斯(保持曲线),1、遗忘速度与时间有关,即,先快后慢,。,2、干扰的抑制学说,前摄干扰,实验组,控制组,学习,A,材料 休 息,学习,B,材料学习,B,材料,回忆,B,材料,回忆,B,材料,倒摄抑制,实验组,控制组,学习,A,材料 学习,A,材料,学习,B,材料 休 息,回忆,A,材料,回忆,A,材料,第二单元,表 象,一、表象的定义,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在头脑中的再现的过程。,二、特征 1、直观形象性,2、概括性,三、作用,1、是人们积累感性知识的一种形式,2、是从感知到思维过渡的中间环节。,第三单元 三个记忆系统,一、什么是三个记忆系统,记忆,对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储存、提取的过程。,外界刺激以极短的时间一次呈现,信息保留一瞬间的记忆。,视觉图像记忆,听觉声象记忆,特点: 1、0.25,-1,秒,2、量很大,3、形象鲜明,4、加以注意可转入短时记忆,二、三个记忆系统的特点相互联系,(一)瞬时记忆(感觉记忆、感觉登记),(二)短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内的记忆,特 点:,1、不超过1分,2、量有限 、72;易受干扰,发生遗忘,3、编码方式:,语言材料语音听觉,3、可被意识到的信息,4、信息经复述 长时记忆,(三)长时记忆:,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的记忆,特点:,1、时间:1分钟终身。,2、容量:是无限的,3、编码:语义、形象,4、若不有意回忆,是意识不到的,5、遗忘原因,自然的衰退,干扰,前摄抑制,倒摄抑制,第五节 思维、语言及想象,第一单元思维概述,一、,思维的定义和特征,人脑对客观现实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人类特有的高级认识过程。,思维的特征:,2、概括性: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内在的,1、间接性,:,媒介,人们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其它事物的媒介,间接地认识事物。,例:,病史,体检,血液、尿,脑电图,肝性脑病,2,、思维的概括性,第一、,将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加以概括。,例如:,枣 树,苹果树 有根茎叶果,果,树,梨 树,第二、,将事物之间规律性的内在联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联系的结论。,例如:,“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二、 思维的智力操作过程,1、分析与综合,2、分类与比较,3、抽象与概括,1、根据思维形态:,(1)动作思维:3岁以前,(2)形象思维:学龄前期,(3)抽象思维,第二单元 思维的种类,2、根据探索答案方向的不同分类:,聚合思维(求同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3、根据思维 是否具有创造性分为:,再造性思维(习惯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五)概念的形成:,1、概念:,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性的反应,是以词来标示和记载的。,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和产物,,是思维活动借以进行的单位。,2、概念形成,:,指个体学会某个概念的过程,3、人工概念:是人工制造的,对自然概念的模拟,(,六),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1、问题解决:,是按照一定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2、心理学家对问题解决的研究:,了解采用的策略,影响因素。,二、语言与言语,(一)语言与言语:,语言,是以语言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语 言,言 语,是人们用以思维和交流的工具,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是社会现象,是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借助于语言才能实现,(二)言语活动的形式:,言语,内部言语,外部言语,口头言语,书面言语,对话言语,独白言语,(三)言语中枢左半球,中 枢,部 位,损伤后,言语运动中枢,额下回靠近外侧裂,(布洛卡中枢),失语症,言语听觉中枢,颞上回,(威尔尼克中枢),接受性,失语症,视觉言语中枢,顶、枕叶交会处的角回,失读症,抒写言语中枢,额中回靠近中央前回,失写症,三、想 象,(一)概念:表象 新形象的过程。,(二)种类:,1、无意想象梦,2、有意想象,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幻想,空想,想象的基本特点:,1、形象直观性,2、新颖创造性,想象的构成方式:粘合 、夸张 、典型化 、拟人化,第四节、 意识和注意,第一单元 意识,一、概述:,(一)意识的概念:是在觉醒状态下的知觉,对外界事物的觉知,对自身内部状态的知觉,(二)意识的心理机能:,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节的作用。,(三)无意识:没有觉察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二、几种不同的意识状,(一),睡眠:,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 10分 频率、波幅较低 易惊醒,第二阶段: 20分 偶有短暂频率高、波幅大,很难叫醒,第三阶段: 40分 频率低、波幅大的 波,第四阶段: 20分 波 (深度睡眠),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510分 波消失,,做梦,以24小时为单位所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的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二)梦:,是一种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特点梦境的不连续性,生物节律:,第二单元 注 意,一、概念:,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二、种类:,1、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2、随意注意(有意注意): 人特有的,3、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高级类型注意,三、特 征:,1、注意的广度(范围,):,指在一瞬间人能清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简单任务72,互补关联外文字母46个,2、,稳定性,(持久性):,指在较长时间内,把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相反品质分心,稳定性取决于: 事物的性质,主体状态,3、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象上。,4、转移:,有目地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对象上。,注意力的测验标准:,听别人说话时,是不是常常心不在焉。,工作(学习)时,是不是往往急于想干另外一项工作(学习)。,一有担心的事,便终日索绕在心。,工作学习时,常常想起毫不关联的事。,工作学习时,总觉得时间过得太慢。,被别人指责时的情景始终不会忘记。,有时忙这忙那,什么事都想干似地度过一天。,想干的事情很多,却不能专心于一件事情。,开长会时常常呵欠不断。,说话时,有时会无意识地说起其他的事情。,在等人时,感到时间长得难熬。,对刚看完的书(笔记)会重新阅读好几遍。,读书不能持续两个小时以上。,一件事做得时间太长后,就会急躁地希望早点结束。,工作学习时,对周围的人说话声音听得很清楚。,第五节 需要和动机,第一单元 需 要,一、概念:,是对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二、需要的种类,(一)按起源和发展,(二)按对象的性质,自然需要,社会需要:人特有的,(获得性需要),物质需要,精神需要,三、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1954年,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生 理 需 要,安 全 需 要,爱和归属,低层次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却失性需要),高层次需要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生长需要) 力的旺盛。,尚未满足的需要才具有动力性。,第二单元 动 机,一、概念:,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活动,满,足需要,达到目标的,内部动力。,具有,内隐性,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驱力有生理需要引起的,诱因外部条件,情绪:,积极情绪获得某个对象,消极情绪远离某个对象,二、种类,(一) 生理性动机(内驱力),社会性动机,(二) 原始动机,习得动机,(三) 有意识的动机,无意识的动机:定势的作用,(四) 内在动机,外在动机,三、兴 趣:,(一)概念:是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以需要为基础,(二)分 类:,直接兴趣:由事物或活动本身引起。,间接兴趣:由事物的结果所引起。,(三)兴趣的品质:,兴趣的广度:,兴趣的深度(中心):,稳定性:,兴趣的效能:,积极的兴趣有效能的兴趣,消极的兴趣无效能(心理想的阶段),第六节 情绪、情感和意志,第一单元 情绪和情感概述,一、概念:,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 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1、由客观事物引起。,2. 以人的需要为中介。,3.,是一种内心的体验(一种主观感受),4、有外部表现形式,表情,这一定义强调:,1、面部表情:,2、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1)面部表情:,眼睛对表达忧伤最重要,口部表达快乐与厌恶最重要,前额能提供惊奇的信号,(2)身段表情,(3)言语表情:语调、节奏、速度等,是人类特有的表达情绪的手段,A、,微笑,B、,愤怒,C,、悲伤,D、,高兴,E、,愁眉不展,F、,平静,G、,不屑一顾,H、,瞧不起,I、,惊讶,脸谱,A、,不感 兴趣,B、,自我满足,C、,羞怯,D、,奇怪、,支配、怀疑,体语,5、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1),呼吸系统的变化,(2)循环系统的变化,(3),皮肤电反应,(4),脑电波变化,(5),内外腺体的变化,1、高兴:每分17次,2、消极悲伤:9次,3、积极的动脑筋:20次,4、恐惧:每分64次,5、愤怒:每分40次,1、清醒、安静、闭目,波,2、焦虑紧张高频率、低振幅的,波,3、熟睡低频、高振幅的,波,内、外腺体的变化,外分泌现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会有不同的变化。,如: 悲伤、过分高兴时流泪,焦急、恐惧时冒汗,恐惧、焦虑、不快感到口渴、食欲减 退或消化不良。,内分泌:,如:焦急不安者肾上腺素增多,愤怒者去甲肾上腺素增加,此外,注射或口服某些激素,反过来又会引起应的情绪状态,如:注射肾上腺素呼吸急促、血压、血糖,升高,血管舒张,容易发怒。,二、情绪、情感的区别和联系,需 要,稳 定 性,表 现,人和动物,情 绪,生理性,情境性,易变性,强烈,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共 有,情 感,社会性,稳定性、,深刻性,不明显,很少带有冲动性和生理变化,人特有,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2、,情感与情绪的联系:,二、情绪、情感的功能,(一)适应功能:,1、所引起的生理反应能够,发动起身体的,能量,,使机体处于适宜的活动状态。,2、可通过,表情,表现出来,以便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帮助。,根本上服务于人改善人的生存和生活条件。,1、对内驱力提供的信号产生,放大,和,增强,的作,用,从而能更有力的激发有机体的行动。,2、对认识活动的驱动上(兴趣),(二)动机功能:,(三)组织功能:,1、积极的情绪、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2、消极瓦解和破坏的作用。,3、,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人的认,识活动和操作的效果。,(四)信号功能,具有,传递信号、沟通思想,的功能。,通过,表情,来实现。,情绪、情感的作用,(一) 对工作效率的影响,积极的一面,,消极的一面。,1、适度的焦虑能发挥人的最高学习,效率。,2、,从个体差异,不易过分焦虑的人-效率高,易焦虑和激动的人-效率低,3. 学习情境压力和人的焦虑程度的个体关系,低焦虑者提高学习效率,高焦虑者降低学习效率,施压,施压,4. 学习的情境压力和学习任务的性质关系,简单的工作提高学习效率,复杂的工作降低学习效率,施压,施压,(二) 对心身健康的影响,情绪的生理反应:,积极的情绪治病,消极的情绪致病,(三)对人际交往的影响,:,人际情感在,人际交往,中,与彼此,需要,是否获得 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1. 良好的人际情感: 是在人的交往需要顺利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感体验。,表现为,:自信感、相互信任感、相互理解感、相互忠诚 感、自尊和相互尊重感。,2. 不良的人际情感:,是在人际交往中受到挫折而产生并逐步形成的情感体验。,表现为,:自卑感、嫉妒感、恐惧感、,社交中的猜疑感、 报复,第二单元 情绪理论,一、情绪的外周理论:,美国: 詹姆斯兰格情绪理论,观点,:,对刺激情景的知觉 生理反应 情绪体验,1、詹姆斯认为:,情绪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1884 哭 悲伤,动手打人 生气,发抖 怕,2、兰格:1885年,血液系统的变化和情绪发生的关系。,植物神经 血管扩张 愉快情绪,植物神经 血管收缩 恐惧情绪,最先强调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但,却忽视了中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二、情绪的丘脑理论,美国芝加哥大学坎农,情绪 丘脑,观点:,1、,情绪的生理机制在,丘脑,2、身体变化和情绪体验是同时发生的。,大脑 情绪体验,交感神经 生理反应,三、情绪的认知理论,美国沙赫特 辛格 70年代初,情绪的产生是由:,环境刺激(刺激因素),生理变化(生理因素),认知过程(认知因素),认知过程,起着决定的作用。,相互作用的结果,1962年实验(大学生),告诉他们:注射一种复合维生素化合物,研究目的:,观察复合维生素对视力的作用。,第一组:注射肾上腺素,告知:心悸、手颤抖、脸发热,(注射后的一般反应),第二组:注射肾上腺素,告知:身上有轻度发痒、手脚有点发麻,(错误信息),第三组:注射肾上腺素,第四组:注射生理盐水,结 果:,第二组(错误信息),第三组(无说明),第一组(真实反应):没有因情景改变而表现出,相应的愉快或愤怒的体验。,第四组(生理盐水):反应比 2、3 组小,比 1 组多。,实验结果证明:人对生理反应的认知和了解对,情绪体验起着决定性作用。,愉快情境 愉快,发怒情境 发怒,四、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汤姆金斯、伊扎德,观点:情绪是一种独立的心理过程。,汤姆金斯把情绪看作是动机,放大,内驱力的信号,单独起到,动机,的作用,伊扎德,体验,是起动机作用的心理机制,情绪是,新皮质,发展的产物,第三单元 情绪、情感变化的维度及其两极性,一、概念:,维度是指情绪、情感所固有的特征的度量,动力性,激动性,强 度,紧张度,两极性每种特征的两种对立的状态,二、维 度,(一)动力性,增力,减力,需要满足,肯定的情绪、情感提 高活动能力,(积极的、增力的),需要没满足 否定的情绪、情感 降低活动能力,(消极的、减力的),(二)激动度 激动,平静,(三)强 度 强,弱,(三)紧张度 紧张,轻松,第四单元 情绪、情感的种类,一、按内容分:,1、基本情绪:,快乐、悲哀、愤怒、恐惧,人和动物共有,2、复合情绪:,有基本情绪的不同组合派生,出来的。,如: 敌意,焦虑,二、情绪状态,(一)心境:,是一种微具有弥散性的情绪体验状态,特点:弥散性,作用:,积极,消极,(二)激 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式、短暂的情绪状态。,特点:激动性、冲动性,作用:,积极,消极,(三)应激:,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表现:,急中生智,急中丧智,三、情感的种类,(一)道德感:,是按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 观念和行为时产生的主观体验。,如:自豪感、尊严感、义务感、责任感、,集体主义感、荣誉感、友谊感、同情感,(二)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如:好奇心、求知欲、认知的兴趣、,怀疑感、惊讶、自信、喜悦等。,(三)美感:,是按照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自然界、社会生活、文学艺术时 -。,分:,美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是主客观,的对立统一。,自然美感,社会美感,艺术美感,第五单元 意 志,一、概念:,是有意识的确定目的 ,克服困难,实 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人特有的,受意识支配的行为意志行为,二、意志的特征,1、有明确的目的(前提),2、与克服困难紧密相联(核心),3、随意运动(基础),三、意志行动的基本阶段,(一)准备阶段(采取决定阶段),包括,(二)执行阶段:关键,动机斗争(冲突),目的确定,拟定计划和方法,动机冲突的类型,1、双趋式冲突:“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双避式冲突:“前有悬崖、后有追兵”,3、趋避式冲突:“想吃鱼有怕腥”,4、双趋式冲突:多个目标,均有利也有弊,四、意志的品质,(一)自觉性:,指一个人有明确的行动目的, 并能认 识行动的社会意义,使自己的行动服从于社会方面要求的品质。,相反品质:受暗示性、武断从事,(二)果断性:,指善于明辨是非,不失时机地做出决定和执行决定的品质。,相反品质:优柔寡断、鲁莽从事,(三)坚韧性:,指以充沛的精力和白折不挠的 毅力克 服困难,完成既定任务的品质,相反品质:动摇、执拗,(四)自制性:,指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品质。,相反品质:任性、怯懦,五、意志的作用,1、成才的三个条件之一,进取心,严谨的态度,意志力坚强,2、对心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调控情绪情感的产生和作用,坚强的意志 使人更加勤奋,对人格发展有影响,3、意志是实践活动成功的保证,第七节 能力与人格,第一单元 能 力,一、概念:,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1、按构造分: 一般能力,特殊能力,2、按发展程度分:,能力,才能,天才,(二)、分 类:,3、按涉及的领域:,4、按创造程度分:,认识能力,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创造能力,(三)能力与智力:,能力 包含了人的整体的功能。,智力更多的偏重于脑的功能。,是指认识方面的各种能力,即:观察力、理解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的综合,其,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四)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能力,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知识,是人类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历史经验的总结。,技能,是指人们通过练习而获得的动作方式和动作系统。,关系:,1、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的前提。,2、知识、技能的掌握又会导致能力的提高。,他们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二、能力结构理论:,(一)二因素论:,英国斯皮尔曼,一般因素(,G):,人人都有,特殊因素(,S):,因人而异,GS,(二)赛斯顿的群因素理论,美国赛斯顿,七种因素,词的理解,词的流畅性,计数,记忆,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彼此独立的,(三)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美国吉尔福特 1959,智力的三个维量,(三维结构模型),认为智力是由120个因素组成。这120个因素是按照三各维度来分类的。,操作方式(操作),操作内容(内容),操作产品(成果),三、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一)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智商的分布是两头小、中间大,140 超常儿童 占1,%, 70 弱智儿童 占3%,(二)能力类型的差异,(三)能 发展早晚上的差异,四、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一)遗传因素(天赋):即 一个人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感觉器官,包括 运动器官,构造和机能特点,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二)环境和教育,遗传能力发展的,可能的范围,或限度,环境遗传决定范围内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遗传潜势较好的人能力发展的可塑的范围大环境的影响也大,1、儿童正常发育的条件:,2、环境因素,早期,的环境影响更为重要,3、学校教育:,掌握知识、技能 ,发展能力, 培养健全人格,环境刺激:科学的哺乳、爱抚,交往:特别是母亲与孩子,适宜的玩具、丰富变化的环境,营养,孕期疾病,药物,发达的社会经济条件,丰富的社会文,化生活 是能力发展的,肥沃土壤,和谐的家庭氛围是能力发展的,基石,教 育 是能力发展的,关键,第二单元 人 格,一、人格概述:,(一)是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是指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独特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二)人格的特征:,1、独特性,2、整体性,3、稳定性,4、功能性,5、自然性和社会性,(三)人格的结构,人格倾向性,人格特征性,需要,动机,兴趣,气质,性格,能力,二、气 质:,(一)概念:是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动力特征,速度,强度,稳定性,灵活性,指向性,(二)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1、胆汁质:,2、多血质 :,精力充沛、心境变化剧烈、易冲动、不易自制、情绪不稳定。,外倾、活泼易感好动、善交际、容易适应外界、敏捷、兴趣多变,情绪不稳定,。,3、粘液质 :,4、抑郁质 :,内倾、交际适度、安静沉着、注意稳定、善忍耐、做事有条不紊、固执、情绪反应慢、持久而不外露、情绪稳定、,。,严重内倾、不爱交往、敏感多疑、内心体验深刻而持久、易伤感、动作迟缓、善观察细小琐事、孤僻、情绪不稳定。,(三)气质的特性:,1、感受性和耐受性,2、反应的敏捷性,3、可塑性,4、情绪的兴奋性,5、指向性,(四)气质类型学说:,1、,体液学说:古希腊希波克拉特,血 液(心) 多血质,粘 液(脑) 粘液质,黄胆汁(肝) 胆汁质,黑胆汁(胃) 抑郁质,2、体形说: 德国克雷奇米尔,躁狂抑郁症多是矮胖型,精神分裂症瘦弱型或强壮性、,发育异常型,3、血型说: 日本古川竹二,A,型血的人,B,型血的人,O,型血的人,AB,型血的人,4、激素说: 美国伯曼,甲状腺型,垂体腺型,肾上腺型,性腺型,5、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巴甫洛夫,(1)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基本特征:,兴奋,抑制,两个基本过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强度,平衡性,灵活性,(2)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兴奋型,: 强不平衡,胆汁质,活泼型,: 强平衡灵活,多血质,安静型,: 强平衡不灵活,黏液质,抑制型,: 弱,抑郁质,(五)如何看待气质类型:,1、气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2、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3、气质类型不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但影响工作的效率。,4、气质类型影响性格特征形成的难以和对环境的适应。,5、气质类型能影响健康。,三、性 格:,(一)概念:是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核心地位,有好坏之分,(二)性格的结构,1、态度特征:,(核心),2、意志特征:,3、情绪特征:,4、理智特征:,对待社会,对待别人,对待自己,(三)性各类型(了解),1、按心理过程的特点分为:,(1)理智型,(2)情绪型,(3)意志型,2、,按心理活动的倾向性分为;,(1)外倾型,(2)内倾型,3、,按个体 独立的程度分为:,(1)独立型,(2)顺从型,4、根据对心身疾病的易罹患性分为,(1)A,型行为类型:,指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的性格特征。 表现为时间紧迫感、行为急促、强烈的竞争意识、过分的抱负、易激怒等。,(2),B,型行为类型:,表现为悠闲自得、行为 迟缓、顺从安宁、抱负较少。,(3,)C,型行为类型:,指易患癌症的性格特征。,表现为过度的压抑、过分的忍耐、缺乏自信、对焦虑、忧郁、绝望等负性情绪体验过多。,(四)影响性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生物因素,家庭,学校,社会,宗教文化,个体实践,(五)性格、气质、能力的关系:,性格与气质的关系:,1、气质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气质能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速度。,2、性格能在一定程度上能掩盖和改造气质。,性格与能力的关系:,1、良好性格特征的形成往往需要一定的能力为 基础,能力强的 自信,能力差的人自卑,2、性格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更大的制约作用。,3、良好的性格还能弥补能力的不足,如“勤能补拙”,性格与气质的区别,性 格 气 质,先天神经系统基本特性 后天生活环境的影响,范围较窄、动力特征 较广、态度、行为方式,可塑性小 可塑性较大,无优劣之分 有好坏之别,四、人格理论,(一)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人格结构分三个层次,本我:快乐原则,自我:现实原则,超我:道德原则,(二)荣格的内外向人格类型理论:,瑞士精神分析学家荣格,内向型人格:,外向型人格:,(三)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特质,共同特质,个人特质,首要特质,:最典型、支配地位,中心特质,:主要行为倾向的特质,次要特质,:在特殊场合下才表现出来的不太重要的特质。,(四)卡特尔的人格特质:,共同特质:人皆有之的,个别特质:个人特有的,表面特质:,能观察到的,根源特质,:,对人的行为具有决定作用的。,16种,相互独立的根源特质。,(五)艾森克的人格结构的维度理论:,两个维度,主张用,特征群,,而不是散在的特质去描述人格。,内、外向,情绪的稳定性,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