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与天然药物制药技术

上传人:cel****460 文档编号:243298450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8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与天然药物制药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中药与天然药物制药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中药与天然药物制药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一节 中药与天然药物概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药是中医治病救人的武器。,在长期与疾病斗争的实践中,我国人民以其聪明的智慧,掌握了多种多样防病治病的手段。但中医用以治疗疾病的主要武器,则是药物。这些药物,对于保障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对世界人民的历史功绩亦为世人所公认。,中药与中药学,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瑰宝,有着极其丰富的资源,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理论,可贵的经验,广泛信赖的民众,巨大的市场潜力。在,21,世纪随着“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中药学更加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展现出广阔的发展前景。,我国地大物博,分布着种类繁多的天然药材资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近,12800,多种。这些宝贵的资源的已有数千年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医药学发展的物质基础。几千年来,它对保障我国人民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中药,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应用的药物,也是人们对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中药的认识和使用是以中医学理论为基础,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一,.,中药知识的起源,一、中药的起源,1.,与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药食同源,),2.“,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淮南子,修务训,载:“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由于采食植物和狩猎,得以接触并逐渐了解这些植物和动物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引起某种药效反应或中毒现象,甚至造成死亡,因而使人们懂得在觅食时有所辨别和选择。为了同疾病作斗争,上述经验启示人们对某些自然物的药效和毒性予以注意。古人经过无数次有意识的试验、观察,逐步形成了最初的药物知识。,中药最早发现的是,植物药,,后来逐渐认识了,动物药,,随着采矿和冶炼的兴起,又发现了,矿物药,。,二、中药知识的流传,中药知识的流传,最早是口耳相传,随着文字的出现,后来有了文字记载。先是散在记载,以后发展有了药学专著。,二,.,中药学的发展,一、先秦时期,本草知识散乱而不系统,二、秦汉时期,本草知识第一次大总结,代表著作,神农本草经,:,我国最早的药物学专著,奠定中药学发展的基础。作者不详,记载药物,365,种;按性能良、毒分为上、中、下三品、,学术价值(,1,、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学专著,,2,、汉以前本草大总结),二、魏晋南北朝时期,本草知识第二次大总结,本草经集注,:作者(,陶弘景,),成书年代:,南朝梁代,(,约,500,年,),收载药物(,730,)。内容组成(,名医别录,+,本经,+,陶注,),学术创新(,1,、创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2,、创诸病通用药,,3,、创朱墨分书体例,),学术价值(,1,、首次整理,本经,,,2,、南北朝以前本草总结)。,南朝刘宋时期的雷斅,雷公炮炙论,为第一部中药炮制学专著。,三、隋唐时期,本草知识第三次大总结,代表著作,新修本草,(唐本草):作者(,李勣,苏敬等,23,人,),成书年代(,唐显庆四年,,659,年),收载药物(,850,),,由,本草,、,药图,、,图经,组成,(,首创药图,),历史价值(,1,、我国第一部药典性质本草,,2,、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由国家组织编纂,)。,本草拾遗,,陈藏器著,补充,唐本草,之不足,并首创十剂。,唐代李珣,海药本草,为外来药专著。,唐代孟诜,食疗本草,为唐代的治疗专著。,后蜀韩保升,蜀本草,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官修本草。,四、宋金元时期,本草知识第四次大总结,代表著作,证类本草,:作者(,唐慎微,),,1108,年成书,载药,1558,种,,首载方剂,(创方药兼收的编写体例),,首载医案,(创本草著作记载医案的编写体例)。,各药后附列大量药方,互相印证,医药紧密结合。,宋,本草图经,,现存最早的版刻本草图谱。,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我国第一部药剂学专著。,金元,珍珠囊,药类法象,等丰富了药性理论如归经、升降浮沉等。,元,饮膳正要,为元代的食疗专著。,五、明朝时期,本草知识第五次大总结,代表著作,本草纲目,:,李时珍,著,,1578,年成书,收药,1892,种,附图,1160,余幅,附方,11000,首,分,16,纲(部)、,60,目(类)。特点(,内容丰富,文献量大,分类详明,实物考证确切,),学术价值(,为我国,16,世纪以前药学成就的总结,对植物、动物、矿物、农学、气象、化学、冶金等方面均有贡献,),明代刘文泰,本草品汇精要,,封建时代最后一部官修本草。,六、清朝时期,本草知识第六次大总结,代表著作,本草纲目拾遗,:,赵学敏,著,,1765,年成书,载药,921,种(,新增,716,种,),许多是外来草药,为清代新增内容最多的本草著作。创断代本草著作(,1618,世纪)的编写体力。,植物名实图考,为清代水平很高的药用植物学巨著。,清代汪昂,本草备要,为,纲目,的节略本,简明实用。,清代黄宫绣,本草求真,创双目法的本草编写体例。,清代郑肖岩,伪药条辨,谓该时期优秀的中药鉴定专著,七、民国时期,陈存仁,中国药学大辞典,,有词条,4300,余条,为第一部中药辞书。,张山雷,本草正义,讲授中药精辟中肯。,八、共和国时期,1.,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从第二版(,1963,年版,公布于,1965,年)起,分为二部,其中一部为中药。截止目前共发行,9,版,最新的为,2015,年版。,2.,中药大辞典,:,1975,年完稿,载药,5767,种。,3.,中华药海,:,1993,年出版,载药,8488,种。,4.,中华本草,:,1999,年完稿,载药,8980,余种。,5.,全国中草药汇编,:,1975,、,1978,年出版,,载药,2202,种。,6.,中药志,:原载药,500,余种,后有增补。,三,.,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基础知识,中药的,性能,(又称药性):,药性理论是中药理论的核心,是对中药的基本性质和作用特征的高度概括。药性理论的内容:,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毒性,、配伍、禁忌等。,它根据用药后的机体反应,通过逻辑推理归纳出来的。它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对药物作用进行的概括和抽象。,中药的,性状,:,是指药物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包括轻重、疏密、坚软、润燥等),它是以药物为观察对象,通过人的感官直接感知而得到的认识。,四气:寒、热、温、凉四种性质,又称四性。,(平),由神农本草经提出,从人体对药物的反应中总结出来的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症寒热为基准。,阴阳属性:寒凉属阴,温热属阳。,量化表述:大寒,寒,微寒,凉,平;大热,热,温,微温,平,四气,属性,功 效,用 途,寒凉,阴,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治阳热证,温热,阳,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治阴寒证,对临床的指导意义:药性是对药物功效高层次的概括,高度的抽象化。根据疾病的性质,确定治法和遣药处方,“寒者热之,热者寒之。”“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五味:原是指药物和食物的真实滋味,后用于解释和归纳药物的甘、淡、酸、苦、咸五种基本味,还有淡味和涩味。(辛),确定依据:,1.,药物的真实滋味;,2.,药物的实际作用;,3.,药物的来源。,五味的阴阳属性:辛、甘、淡属阳;酸、苦、咸属阴。,口尝实践和药效归纳。,五味的作用,1,、辛味的作用,(,1,)能散:散表邪(治表证,荆芥),散内结(治痰核瘰疬,夏枯草),(,2,)能行:行气(治气滞证,陈皮),行血(治血瘀证,川芎)。,(,3,)能润:润肾燥(治肾虚证,菟丝子)。,不良反应:耗气伤阴。,2,、苦味的作用,(,1,)能泄:,清泄,(清热泄火,治火热内炽证,栀子),,通泄,(通便泻下,治热结便秘证,大黄),,降泄,(降肺气,治喘咳,厚朴;降胃气,治呕恶,柿蒂)。,(,2,)能燥:,清热燥湿,(苦寒药,治湿热证,黄连),,燥湿散寒,(苦温药,治寒湿证,苍术),(,3,)能坚:坚阴治肾阴虚相火妄动证(黄柏),不良反应:伤津、 败胃。,3,、甘味的作用,(,1,)能补养:补气(治气虚证,人参),补血(治血虚证,熟地),补阴(治阴虚证,麦冬),补阳(治阳虚证,巴戟天)。,(,2,)能缓急:缓和筋脉拘挛(治筋脉拘挛证,甘草),缓和急躁易怒(治脏躁病,小麦)。,(,3,)能调和:调和药性,如甘草。,(,4,)能解毒:解食毒、药毒等,如甘草、绿豆等。,不良反应:腻膈滞胃。,4,、酸味的作用,(,1,)能收涩:在肺敛汗固表、敛肺止咳,治自汗盗汗、久咳不止,如五味子;在肾涩精止遗,治遗精滑精遗尿等,如山茱萸;在大肠,涩肠止泻,治久泻久痢,如石榴皮;在五脏,收敛固脱,治元气将脱证,如龙骨。,(,2,)能生津:治津亏口渴证,乌梅。,不良反应:收敛邪气。,5,、咸味的作用,(,1,)能软坚:软坚散结,治癥瘕等,如鳖甲。,(,2,)能泻下:治燥屎内结证,如芒硝。,不良反应:多食咸则脉凝涩。,气味配合原则(,一药只能有一性,但可以有数味,),气味配合规律:气味俱同则功效相似,不同则功效各异,一药数味者功效相兼。,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趋向,(,定向、方向,),。,升:上升,浮:发散,升降浮沉的阴阳属性:,升浮,阳 沉降,阴,降:下降,沉:收敛固藏、泄利二便,向上、向外,向下、向内,升降浮沉与功效的关系,升浮药:升阳发表、祛风散寒、涌吐、开窍。,沉降药: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但是,也有一些药物升降浮沉的特性不明显,而有的药物则存在二向性。,毒性,毒性是指药物对机体的损害性。,特异质反应,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性反应、,变态反应,广义的毒性,医疗用毒性药品,系指毒性剧烈,治疗剂量,与中毒剂量相近,使用不当会致人中毒或死亡的药物。,狭义的毒性,毒性,毒性分无毒、有毒、小毒、大毒。,1.,毒性分级,(1),大毒,中毒症状严重,常引起主要脏器严重损害,甚至造成死亡者,归为“大毒”。如草乌、川乌、马钱子等。,(2),有毒,当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久,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并引起重要脏器损害,归为“有毒”。如附子、商陆、牵牛子等。,(3),小毒,中毒症状轻微,一般不损害组织器官,不造成死亡者,归为“小毒”。如吴茱萸、细辛、苦杏仁等。,通过必要的炮制、配伍、制剂环节减轻或消除有害作用,保证用药安全。,以偏纠偏、以毒攻毒,附子:回阳救逆第一要药,旺盛新陈代谢、兴奋全身各脏器的功能,.,砒霜治疗急性白血病,中药的分类:,1,按药用部位分类,如根类(黄连、丹参)、叶类(大青叶、桑叶)、花类(金银花、菊花)、皮类(桂皮、厚朴)等。,2,按有效成分分类,如含糖类的(枸杞子、党参、黄芪、茯苓)、含生物碱的(黄连、乌头、贝母)、含挥发油的(薄荷、陈皮、细辛)、含苷类的(人参、甘草、柴胡)、含氨基酸、多肽、蛋白质等。,3,按自然属性和亲缘关系分类,先把中草药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动植物药材再根据其原植物、原动物的亲缘关系来分类和排列次序。如麻黄科、木兰科、毛莨科等等。,4,按药物功能分类,如解毒药、清热药、理气药、活血化瘀药等。,有效成分(,active constituents,),:指具有明显生物活性并有医疗作用的,化学成分,,如生物碱、苷类、挥发油、氨基酸等,,一般指单一化合物,。如黄连中的小檗碱(黄连素)、麻黄中的麻黄碱、萝芙木中的利血平等。有效成分并不能完全代表中药的药效。,无效成分:中药中普遍存在的没有生理活性的一些成分,如糖类、蛋白质、色素、树脂、无机盐等,不是绝对的。,生理活性成分:经过不同程度的药效或生理活性试验,证明对机体有一定生理活性的成分。,有效部位(,active part,),:具有明显生物活性并有医疗作用的,一类化学成分的总称,。如银杏总黄酮称作银杏叶的有效部位,银杏内酯也是银杏叶的有效部位之一。,常用道地药材:,四川:黄连、附子、川芎、川贝母,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河南:地黄、山药、牛膝,甘肃:当归,山东:阿胶,山西:党参,宁夏:枸杞,广东:砂仁,广西:肉桂、田七,江苏:薄荷、苍术,云南:田七,中药的炮制,炮制的概念:,炮制是指药物在应用前或制成各种剂型以前必要的加工处理过程,包括对原药材进行一般修治整理和部分药材的特殊处理。古代称为炮炙、修治、修事等。,一般来说,按照药性和治疗要求而有多种炮制方法,有些药材的炮制还要加适宜的辅料,并且注意操作技术和适宜的火候。正如前人所说:“不及则功效难求,太过则性味反失”。,炮制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药效,而少数毒性、烈性药物的合理炮制,更是关系到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药物炮制法的应用与发展,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方法多样,内容丰富。,炮制的分类,1,、雷公炮炙十七法,2,、明,陈嘉谟三类分类法,3,、中药业五类分类法,4,、药典三分类法,5,、工艺与辅料结合分类法,6,、以药用部位的来源分类法,1.,雷公炮炙十七法,内容有:炮、 监、煿、炙、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煞 (晒)、曝、露。,2.,明,陈嘉谟三类分类法,明,陈嘉谟,本草蒙筌,提出的:火制;水制;水火共制,3.,中药业五类分类法:修治;火制;水制;水火共制;其他制法,4.,药典三分类法净制;切制;炮炙:包括炒、烫、煅、蒸、煮、炖、酒 制、醋制、蜜炙、姜汁炙、盐制、制炭、水 飞、燀、制霜等。,5.,工艺与辅料结合分类法,1,),.,辅料为纲、工艺为目 的分类法,酒制,酒炙、酒炖、酒蒸,醋制,醋炙、醋煮、醋蒸,盐制,盐炙、盐蒸,2,),.,工艺为纲、辅料为目 的分类方法,净制、切制、炒、炙、煅、蒸、煮、复制、发酵、发芽、制霜、提净、水飞等,炒可分清炒法(炒黄、炒焦、炒炭);加辅料炒(麦麸炒、米炒、土炒、砂炒、蛤粉炒、滑石粉炒),6.,以药用部位的来源分类法,现今各炮制规范用此法分类,便于查阅。,内容为:根及根茎类、果实种子类、花叶类、全草类、藤木类、皮类、动物类、矿物类等。,中药炮制常用辅料,1,、,液体辅料:酒、醋、蜂蜜、食盐水、生姜汁、甘草汁、黑豆汁、米泔水、胆汁、食用油脂。,2,、固体辅料:麦麸、土、河沙、蛤粉、滑石粉、白矾、稻米、面粉、豆腐、萝卜。,二、炮制的目的,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炮制目的;在炮制某一具体药物时,又往往具有几方面的目的。,总的说来,炮制的目的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五个方面:,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保证用药安全。,附子、川乌、草乌、半夏、天南星、马钱子等生用易于中毒,炮制后能降低其毒性。,巴豆、续随子泻下作用剧烈,宜去油取霜用。,常山用酒炒,可减轻其催吐的副作用。,对于有毒性药物,炮制应适度,不可太过或不及。如:巴豆霜应保留脂肪油在,18%20%,左右。马钱子砂烫,其士的宁生物碱含量应在,0.8%,左右,偏高容易中毒,除去或破坏太过,疗效难以保证。,2,、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在中药炮制方法中,经常加入一些辅助药料(简称辅料),如酒、蜜、醋、姜汁等,各种辅料具体作用虽然不同,都具有增效的作用,液体辅料更是如此。,桑叶、百部、紫菀蜜炙:增强润肺止咳作用,川芎、当归酒炒:增强温通活血作用。,玄胡、香附醋炒:增强止痛功效。,黄连、竹茹姜汁炒:增强止呕作用。,天南星牛胆汁制:增强息风止痉作用。,有些药物不加辅料,经过炮制也能增强疗效。如:,明矾锻为枯矾:增强燥湿收敛作用。,槐花炒用:增强止血作用。,决明子、莱菔子、杜仲等清炒:利于有效成分溶出,提高疗效。,人参、黄芩等加热处理:防止苷类水解而避免有效成分含量下降。,3,、改变药物的性能或功效,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1,)药物的某些性味功效,在某种情况下不一定适应临床应用的需要,但经过炮制处理,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药物的性能功效,以适应不同病情和体质的需要。,生地黄:甘寒之品,长于清热凉血。,熟地黄:性微温,以补血见长,用于血虚证。,生姜:发表散寒,温中止呕,以发散见长。,煨姜:发散之力较缓,温中之力增强,用于中寒腹痛,生首乌:泻下通便,制首乌:无泻下之力,专补肝肾。,(,2,)一种药物往往有多种功效,有时不能全部用于某一临床病证,需要加工炮制以适应临床。,如:麻黄辛温,有发表散寒,止咳平喘,利水消肿之效,宜用于外感风寒,咳嗽气喘之证;,若邪热壅肺,汗出咳喘者,其温散发汗作用,则对病情不利;,通过密炙麻黄入药,则辛温发散之力减弱,止咳平喘之功增强,更适应病情需要。,4,、改变药物的某些性状,便于贮存和制剂。,一般的中药材在采集以后,均可直接使用鲜品。诸如地黄、芦根、石斛等许多鲜品药材的疗效,较之干品更佳。,然而由于产地、季节等等因素的限制,多种药材无法直接使用鲜品,皆需干燥处理,才可贮存、运输。多数药材可以日光曝晒,或人工烘烤进行干燥,但有少数动物药及富含汁液的植物药,需经特殊处理。,肉苁蓉之肉质茎富含汁液,春季采者含水分较少,可半埋于沙中晒干;而秋季采者,茎中水分较多,需投入盐水湖中,加工为盐苁蓉,方可避免腐烂变质。,桑螵蛸为螳螂之卵鞘,内有虫卵,应蒸后晒干,杀死虫卵,以防贮存过程中因虫卵孵化而失效。,5,、除去非药用部分和杂质,使药材纯净,保证药材品质和用量准确。,药物在采收、贮存和销售过程中,往往会带有一些非药用部分及杂质、砂土甚至变质者,既影响药品质量,又造成称量不准确,经过,修制,或特殊处理,完全可以避免因此造成的不良影响。,6,、矫正药物的某些气味,一些药物具有臭气、异味或刺激性,患者难于接收,经过炮制以利于患者服用。,地龙、紫河车、肉苁蓉:有腥气。,乳香、没药:有特殊刺激性气味。,海藻:有咸味。,中药质量控制,中药饮片作为中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商品规格,广泛应用于药典、医院药房及一些制剂和成药生产,直接关系到中药处方或制剂的临床疗效与安全。,中药饮片是指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辨证施治和调剂、制剂的需要,对“中药材”进行特殊加工炮制的制成品。,存在问题:,1,)生产水平低,产品质量不稳定,2,)炮制规范不统一,缺乏客观可行的质量评价体系,第三节,中药和天然药物制药的工业过程,中药和天然药物制药的工业过程:,中药材原料粉碎浸提分离纯化制剂成品,一、粉碎,1,、确定粉碎药物,指借助机械力的作用将大块的固体物料制成适宜限度的碎块或粗粉的过程。,通过粉碎,增加药物的表面积,促进药物的溶解与吸收,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的浸出。,原粉入药,所有药物都要进行粉碎;需要提取药物,一般有一定粉碎性的根、根茎、茎木类、皮类需要粉碎,含糖量高的药材需要切成饮片,全草类可以切碎。,2,、粉碎程度,原粉入药一般粉碎成,140,目或,180,目,有些需要水飞;提取药材一般粉碎成粗粉(过,10,目筛)。,3.,粉碎方法,(1),干法粉碎:,单独粉碎:,一般贵重细料、毒性药物、树脂、树胶类药物、质地坚硬药物、单独提取的药物等需单独粉碎。,混合粉碎:,对处方中含粘性、油性或动物的皮、肉、骨等特殊药料的,尚可采用串料、串油、蒸罐等粉碎技术。,(,2,),湿法粉碎:,包括水飞法和加液研磨法。,(,3,),低温粉碎:,树脂、树胶类药物如乳香、没药等、糖分、粘液质、胶质含量较高的药物如玉竹、熟地、牛膝等可采用该法粉碎。,(4),超微粉碎:,4,、,粉碎机械,小型截切式磨粉机:,锤击式粉碎机(榔头机):,柴田式粉碎机(万能粉碎机):,万能磨粉机:,球磨机:,羚羊角粉碎机:,流能磨:即气流粉碎机。,超微粉碎机:,二、浸提,提取药物,一般药物均可进行提取,但下列药物可考虑原粉入药:贵重药物;用量极少的药物;某些矿物药。,1.,溶剂,水溶性和极性较大的成份常用水和不同浓度的乙醇;大生产中主要以水和乙醇为溶剂。,1,)水:水是一种强的极性溶剂。中草药中亲水性的成分,如无机盐、糖类、分子不太大的多糖类、鞣质、氨基酸、蛋白质、有机酸盐、生物碱盐及苷类等都能被水溶出。为了增加某些成分的溶解度,也常采用酸水及碱水作为提取溶剂。酸水提取,可使生物碱与酸生成盐类而溶出,碱水提取可使有机酸、黄酮、蒽醌、内酯、香豆素以及酚类成分溶出。但用水提取易酶解苷类成分,且易霉坏变质。,如果应用大量水煎煮,就会增加蒸发浓缩时的困难,且会溶出大量杂质,给进一步分离提纯带来麻烦。,2,)亲水性的有机溶剂:与水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乙醇(酒精)、甲醇、丙酮等,以乙醇最常用。,乙醇的溶解性能比较好,对中草药细胞的穿透能力较强。亲水性的成分除蛋白质、粘液质、果胶、淀粉和部分多糖等外,大多能在乙醇中溶解。难溶于水的亲脂性成分,在乙醇中的溶解度也较大。能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用于浸提。,3,),亲脂性的有机溶剂:,与水不能混溶的有机溶剂,如石油醚、苯、氯仿、乙醚、乙酸乙酯、二氯乙烷等。这些溶剂的选择性强,易剔除亲水性杂质。但这类溶剂挥发性大,多易燃(氯仿除外),一般有毒,价格较贵,设备要求较高,透入植物组织的能力较弱,需要长时间反复提取。如果药材中含有较多的水分,用这类溶剂就很难浸出其有效成分。,原则:,成本低,安全性好,不与有效成分反应,浸提效率高,选择性好,对后续操作影响小,可用混合溶剂。,2,、浸提的方法,浸渍法:,煎煮法,渗漉法:,回流提取法:,动态提取法:,动态逆流提取法:,水蒸汽蒸馏:,超临界流体萃取:,必须对提取工艺条件进行筛选,常用正交试验或均匀设计等试验筛选最佳工艺,考察因素包括浸泡时间、溶媒用量、提取次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等,可选择主要因素进行考察。,1).,煎煮法:,是将药材加水煎煮取汁的方法。 适用于有效成分能溶于水、对湿和热较稳定的药材。该法浸提成分范围广,但往往杂质较多,给精制带来不利,且煎出液易霉败变质。因其符合中医传统用药习惯,溶剂易得价廉,至今仍为最广泛适用的基本浸提方法。可进行常压常温提取,也可以加压高温提取,或减压低温提取。,2).,浸渍法:,是简单而最常用的提取方法。可分为冷浸法、温浸法。提取时将中草药溶解于溶剂中,以使其有效成分浸出。选取溶剂时依照相似相溶原理。但浸出率较低,如果用水溶解,提取液还会发霉变质,因此注意加入适当的防腐剂。,3).,渗漉法:,渗漉法是将适度粉碎的药材置渗漉筒中,由上部不断添加溶剂,溶剂渗过药材层向下流动过程中浸出药材成分的方法。渗漉属于动态浸出方法,溶剂利用率高,有效成分浸出完全,可直接收集浸出液。适用于贵重药材、毒性药材及高浓度制剂;也可用于有效成分含量较低的药材提取。但对新鲜的及易膨胀的药材、无组织结构的药材不宜选用。该法常用不同浓度的乙醇或白酒做溶剂,故应防止溶剂的挥发损失。,4).,回流提取法:,回流提取法是用乙醇等易挥发的有机溶剂提取原料成分,将浸出液加热蒸馏,其中挥发性溶剂馏出后又被冷却,重复流回浸出容器中浸提原料,这样周而复始,直至有效成分回流提取完全的方法。 回流法提取液在蒸发锅中受热时间较长,故不易用于受热易破坏的原料成分的浸出。,5).,水蒸气蒸馏法:,是利用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随水蒸汽蒸馏而不被破坏的一种提取方法。 用于提取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不与水发生反应,不溶或难溶于水的成分的提取(主要用于芳香水和挥发油的提取)。,三,.,分离和纯化,(一)分离和纯化的目的,1.,减少体积,提高有效成分的含量以便适应剂型的需要和提高疗效(片、胶囊、滴丸、软膏等),2.,增加药物的稳定性(液体制剂中如有树酯、粘液质、胶质、鞣质、蛋白质等,易凝集沉淀),3.,中药注射剂对原料有特殊的要求,(二)分离纯化的方法,沉降分离法、滤过分离法、离心分离法。,精制方法:水提醇沉法(水醇法)、醇提水沉法(醇水法)、酸碱法(调,PH,法)、盐析法、离子交换法、结晶法。,沉降分离法,指固体物与液体介质密度相差悬殊,固体物靠自身重量自然下沉,吸取上层澄清液,使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对料液中固体物含量少,粒子细而轻者不宜使用。,离心分离法,离心分离的力为离心力,沉降分离的力为重力。离心操作时是将待分离的料液置于离心机中,借助于离心机的高速旋转产生的离心力,使料液中的固体与液体,或两种密度不同,且不相混溶的液体,产生大小不同的离心力,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水提醇沉法(水醇法),利用药材等植物中的大多数成分如生物碱盐、苷类、有机酸类、氨基酸、多糖等易溶于水和醇中,而树胶、蛋白质、粘液质、鞣质、色素、糊化淀粉等杂质的分子量大,能溶于水而不溶于乙醇、丙酮。先用水提出,并将其提取液浓缩,加入适当的乙醇或水反复数次沉降,除去其不溶物质,最后得到澄明液体。多糖和微量元素的损失较多。,醇提水沉法,(醇水法),指将中药原料用一定浓度的乙醇用渗漉法、回流法提取,提取出生物碱及其盐、甙类、挥发油及有机酸类等;虽然多糖类、蛋白质、淀粉等无效成分不易溶出,但树脂、油脂、色素等杂质却仍可提出。因此,在醇提取液加水处理,使杂质沉淀而除去。,酸碱法(调,PH,法),利用中药或天然药物总提取物中某些成分能在酸性溶液(或碱性)中溶解,加入碱(或酸)调节溶液的,pH,值,使这些成分形成不溶物而析出,达到分离的目的。生物碱一般不溶于水,遇酸生成生物碱盐而溶于水,再加碱碱化,从而与其他杂质分离。,离子交换法,利用离子交换树脂与中药提取液中某些可离子化的成分起交换作用,而达到提纯的方法。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具有交联网状结构及离子交换基团的高分子材料。,4.,高新技术在提取、分离、纯化中的运用,超微粉碎技术(,ultrafin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中药超微粉碎主要是指中药材的细胞级微粉碎,直接将中药材的细胞打碎。由于植物药、动物药的药效成分主要分布于细胞内与细胞间质,以细胞内为主,细胞级中药超微粉碎是指以生物细胞破壁为目的的粉碎作业,细胞经破壁后细胞内的有效成分充分暴露出来、药物的释放速度及释放量会大幅提高。,超微粉碎后药物粉末直径小于,10m,(即,300,目以上),比表面积显著提高。具有速度快、时间短、粒径细、分布均匀、节省原料等特点。,目前常用于一些名贵中药粉碎(如西洋参、珍珠、冬虫夏草等),微粉化后利用率大大提高。,中药超微粉碎的优点:,1).,提高生物利用度:,中药细胞破壁后,粒度细微、均匀、比表面积增加,空隙率增大,有效成分直接进入溶媒,被机体吸收。药物更易分散、溶解在胃肠液中,且与胃肠粘膜的接触面积增大,停留时间延长,更易被胃肠道吸收。中药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和溶出量,单位时间内人体吸收药物有效成分的量均提高,大大增加了中药的生物利用度。,2).,提高疗效,:中药通过超微粉碎后,细胞破壁率高,进入机体后,可溶性成分迅速溶解,溶解度低的成分增加溶出。并且超微粉末具有较大的附着力,而紧紧粘附在胃肠粘膜上,在体内停留时间长,缩短起效时间,延长作用时间,有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其吸收量增加。,3).,减少剂量,提高药材的利用率:,中药材通过超微粉碎后,细胞壁被破坏,有效成分呈释放状态,能被机体充分利用,用于治疗的剂量小于原处方的药量,即可获得原处方量的疗效;根据药材和粉碎度不同,超微粉碎一般可节省药材,30,70%,,即能达到相同的效果,甚至提高疗效,这样就减少了给药剂量,节省了原料资源的浪费,大幅度降低中药材的消耗量。,5).,提高中药的质量管理,中药材通过超微粉碎技术操作时,与药中药材细胞直径相当大小的虫卵、细菌及各种微生物,也同样被破壁而死亡,从而减轻虫害和微生物对中药的侵害。中药的微粉生产,必须按,GMP,要求进行操作,具有无菌、无虫害、小包装和规格化的特点,易于控制药品质量。必然促进中药生产的现代化、机械化和科学化管理。,6).,便于携带,方便服用,传统的中药饮片用药量多,体积大,易散包,携带不便;而微粉中药的用量仅为原处方药用量的,20,30%,,且粉碎成微细粉末,装入无菌的小包装,便于携带。,药经微粉化处理后,一般不需要进行煎煮,可直接用开水冲服;不仅可以减少有效成分的损失,提高药材的利用率,而且服用也方便得多。,半仿生提取法,(,semi-bionic extraction method, SBE,),是为经消化道口服给药的制剂设计的一种新的提取工艺。,将整体药物研究法与分子药物研究法相结合,模拟口服药物经胃肠道转运吸收的环境,采用选定,pH,的酸性水和碱性水依次连续提取,再经滤过、浓缩,制成口服途径给药的制剂。,半仿生提取法的主要特点,一是提取过程符合中医配伍和临床用药的特点和口服药物在胃肠道转运吸收的特点;二是在具体工艺选择上,既考虑活性混合成分,又以单体成分作指标,这样不仅能充分发挥混合物的综合作用,又能利用单体成分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三是有效成分损失少。,微波萃取技术(,microwave extraction method,),微波,(Microwave),是一种频率在,300MHz,300GHz,的高频电磁波,介于短波与远红外之间,故称微波。介质在微波场中分子发生极化将在电磁场中吸收的能量转化为热能。微波炉加热食品就是这个原理。,微波使细胞内极性物质尤其是水分子受微波能作用产生热,致水气化产生的压力使细胞膜破裂,或致细胞收缩,出现孔洞和裂纹,使提取溶剂容易进入细胞内,从而溶解细胞内的物质,达到提取目的。,微波提取技术特点,1),选择性高:,微波提取技术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在微波场下,极性分子可吸收微波能产生热量,故对具有不同极性的植物细胞或组织所含成分有不同的作用,故对细胞内成分的作用具有一定的选择性,杂蛋白含量明显降低。,2),提取时间短,能耗低:,微波穿透力强,可克服一般加热过程的热传导、热辐射造成的热量损失,加热效率高,使得提取能耗有效降低。,3),收率高:,提取过程中的温度低,时间短,有效成分的破坏损失少,因此提取率高。,高速逆流色谱法,(High speed Counter,-current Chromatography,,,HSCCC),高速逆流色谱法是建立在单向性流体动力平衡体系之上的一种逆流色谱分离方法,它是在研究旋转管的流体动力平衡时偶然发现的。当转速达到临界范围时,两相就会沿螺旋管长度完全分开,其中一相全部占据首端的一段,我们称这一相为首端相,另一相全部占据尾端的一段,称为尾端相。高速逆流色谱正是利用了两相的这种单向性分布特征,在高的螺旋管转动速下,如果从尾端送入首端相,它将穿过尾端相而移向首端,同样,如果从首端相送入尾相,它将穿过首端相而移向螺旋管的尾端。分离时,在螺旋管内首先注入其中的一相,(,固定相,),,然后从合适的一端泵入移动相,让它载着样品在螺旋管中无限次的分配。仪器转速越快,固定相保留越多,分离效果越好,且大大地提高了分离速度,故称高速逆流色谱。,高速逆流色谱法的技术特点,1),操作简便,容易掌握,仪器操作简单,对样品的预处理要求低,一般的粗提物即可进行的制备分离或分析。,2),应用范围广,适应性好,溶剂系统的组成及配比可以是无限多的,可以适用于任何极性范围内样品的分离,在分离天然化合物方面具有其独到之处。无分子大小限制。,3),分离效率高,分离量较大,能进行重复进样,使其特别适用于制备性分离,产品纯度高,制备量大。,4),回收率高,不需要固相载体,消除了由于样品在固相载体上的不可逆吸附和降解造成的损失,理论上样品的回收率可达,100%,。在实验中只要调整好分离条件,一般都有很高的回收率。,5),重现性好,如果样品不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作用,酸碱性也不强,即使多次进样,其分离过程都保持很稳定,而且重现性相当好。,超声波提取技术(,ultrasonic waves extraction method,),超声波是一种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它的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易于获得较集中的声能,在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超声波因其频率下限大于人的听觉上限而得名。,利用超声波在溶液体系产生的空化作用加速提取成分的溶出,同时其次级效应,如机械振动、乳化、扩散、击碎、化学效应等,也能加速提取成分的扩散、释放并与溶剂充分混合而利于提取。,超声波提取的优点:,1.,提取效率高:超声波独具的物理特性能促使植物细胞组织破壁或变形,使中药有效成分提取更充分;,2.,提取时间短:提取时间较传统方法大大缩短,2/3,以上, 药材原材料处理量大;,3.,提取温度低:超声提取中药材的最佳温度在,40,60,,对遇热不稳定、易水解或氧化的药材有效成分具有保护作用,同时大大节约能耗;,4.,适应性广:超声提取中药材不受成分极性、分子量大小的限制,适用于绝大多数种类中药材和各类成分的提取;,5.,提取药液杂质少,有效成分易于分离、纯化;,6.,提取工艺运行成本低,综合经济效益显著;,7.,操作简单易行,设备维护、保养方便。,酶提取技术(,enzyme extraction method,),选用恰当的酶,可以通过酶反应较温和的将植物组织分解,加速有效成分的释放提取,选用相应的酶可将影响那些非需成分分解除去,也可促进某些极性低的脂溶性成分转化为糖苷类水溶性成分,利于提取。,中药提取运用较多的是纤维素酶,。但实验条件要求较高(温度、,PH,值、作用时间、酶的浓度、底物的浓度、抑制剂和激动剂)。,大孔树脂吸附技术(,Macroporous resin adsorption technology,)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工艺,简单讲,就是将中药复方煎煮液通过大孔树脂,吸附其中的有效成分,再经洗脱回收,除掉杂质的一种纯化精制方法。,其操作的基本程序是:中药提取液,通过大孔树脂吸附有效成分,洗脱液,回收溶液,药液,干燥,半成品。该技术已较广应用于中药新药的开发和中成药的生产中。主要用于分离和提纯过程。,大孔树脂按骨架极性强弱分:,1,)非极性:苯乙烯,-,二乙烯苯聚合物;,2,)中等极性:具甲基丙烯酸酯结构;,3,)极性:含腈基、亚砜基、酰胺基、羰基、酚基等基团。,外观,:,微观小球组成的宏观小球,(,如一串葡萄,),, 微观小球的面积总和,即树脂的(比)表面积:,350,450m,2,/g,吸附机理:,依靠树脂与被吸附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氢键力、定向力、诱导力、色散力),遵从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原则。,影响大孔树脂分离纯化效果的因素:,树脂的型号、孔径和结构;酸碱度;吸附柱的长度、流速和树脂用量;树脂的预处理与再生;洗脱条件。,优点:,大孔吸附树脂的孔径与比表面积都比较大,在树脂内部具有三维空间立体孔结构,具有物理化学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大、吸附容量大、选择性好、吸附速度快、解吸条件温和、再生处理方便、使用周期长、宜于构成闭路循环、节省费用等诸多优点。,膜分离技术(,membrane separation technology,),用天然或人工合成的高分子薄膜,以外界能量或化学位差为推动力,对双组分或多组分的溶质和溶剂进行分离、分级、提纯和浓缩的方法,统称为膜分离法。,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和反渗透膜(,RO,)等;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膜分离都采用错流过滤方式。,在中药应用方面主要是滤除细菌、微粒、大分子杂质(胶质、鞣质、蛋白、多糖等)或脱色。可以在原生物体系环境下实现物质分离。高效浓缩产物,有效除去杂质。,膜分离技术的优点:,(,1,)常温下进行:有效成分损失极少,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如抗生素等;(,2,)无相态变化:保持原有的风味;(,3,)无化学变化:典型的物理分离过程,不用化学试剂和添加剂,产品不受污染;(,4,)选择性好:可在分子级内进行物质分离,具有普遍滤材无法取代的卓越性能;(,5,)适应性强:处理规模可大可小,可以连续也可以间歇进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化;(,6,)能耗低:只需电能驱动,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或冷冻浓缩的,1/3-1/8,。,超临界萃取(,Super 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CFE,),超临界流体萃取是一种以超临界流体(,SCF,)代替常规有机溶剂对中药有效成分进行萃取和分离的新型技术。,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是,一种气体当温度和压力均超过其相应临界点值时形成流体状态,称超临界流体,它接近于液体一样的密度,具有较高萃取分离能力,从而能达到提取分离有效成分的目的。,萃取过程一般分为流体压缩萃取减压分离四个阶段。,SCF,的溶解能力决定于自身密度、粘度、扩散系数与介电常数等参数。其传质性质使其具有良好的润湿、扩散与置换的能力。,SCF,密度接近液体,粘度接近气体,扩散系数是液体,100,倍。,SCF,的密度与介电常数受温度,特别是压力影响极为敏感,改变压力可改变其溶解特性。当常压时,萃取物即可与,SCF,分离。,液体,气体和超临界流体的比较,密度(,kg/m,3,),粘度(,Pas,),扩散系数(,mm/s,),气体,1,10,110,超临界流体,1001000,50100,0.010.1,液体,1000,5001000,0.001,常用,SCF,及要求:,CO,2,,,N,2,O,,乙烷,乙烯,丙烷,丁烷,甲苯等,临界点适中,易操作,适于热不稳定物质提取,稳定,不燃,安全,可靠 ,化学惰性,无毒,无害,无残留,价廉易得,纯度高,易回收,再生使用,具优良的传质特性,具高提取效率,夹带剂的使用,夹带剂:,SCF,虽有溶解能力,但一般较有机溶剂小,加入与提取物有强亲和力的物质,如:水,乙醇等。,作用,:,(,1,)明显增加在,SCF,中的溶解度;(,2,)因夹带剂不同实现选择性分离,超临界流体萃取法应用特点,1,)萃取能力强,提取率高,尤适于水不溶性成分,2,)超临界萃取可以在接近室温,(35,40),及,CO2,气体笼罩下进行提取,有效地防止了热敏性物质的氧化和逸散。因此,在萃取物中保持着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而且能把高沸点、低挥发性、易热解的物质在远低于其沸点温度下萃取出来;,3,)使用,SCF,是最干净的提取方法,由于全过程不用有机溶剂,因此萃取物绝无残留的溶剂物质,从而防止了提取过程中对人体有害物的存在和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了,100%,的纯天然性;,4,)萃取和分离合二为一,当饱和的溶解物的,CO,2,流体进入分离器时,由于压力的下降或温度的变化,使得,CO,2,与萃取物迅速成为两相(气液分离)而立即分开,不仅萃取的效率高而且能耗较少,提高了生产效率也降低了费用成本;,5,),CO,2,是一种不活泼的气体,萃取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反应,且属于不燃性气体,无味、无臭、无毒、安全性非常好;,6,),CO,2,气体价格便宜,纯度高,容易制取,且在生产中可以重复循环使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成本;,7,)压力和温度都可以成为调节萃取过程的参数,通过改变温度和压力达到萃取的目的,压力固定通过改变温度也同样可以将物质分离开来;反之,将温度固定,通过降低压力使萃取物分离,因此工艺简单容易掌握,而且萃取的速度快。,8,)操作压较高,8,10,3,4,10,4,Kpa,,对设备要求严。适用范围、品种选择、生产规模受投入产出限制。,中药絮凝分离技术,中药絮凝分离技术是在混悬的中药提取液或提取浓缩液中加入一种絮凝沉淀剂,蛋白质、果胶等与沉淀剂发生分子间作用,从而沉降,达到精制和提高成品质量目的的一项新技术。,最经典的絮凝剂是乙醇。使用絮凝剂能在较大程度上保留有效成分,安全无毒,操作简便。絮凝剂有鞣酸、明胶、蛋清、,101,果汁澄清剂、,ZTC,澄清剂、壳聚糖等,但应用最广泛的是壳聚糖澄清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