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PPT

上传人:清****欢 文档编号:243164380 上传时间:2024-09-17 格式:PPTX 页数:45 大小:35.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PPT,模板,LFPPT,网,-WWW.LFPPT.COM,PPT LFPPT,网,-WWW.LFPPT.COM,LFPPT,网,-WWW.LFPPT.COM,免费,PPT,模板下载,LFPPT,网,-WWW.LFPPT.COM PPT,模板,LFPPT,网,-WWW.LFPPT.COM PPT,LFPPT,网,-WWW.LFPPT.COMPPT,模板下载,LFPPT,网,-WWW.LFPPT.COM PPT,模板免费下载,LFPPT,网,-WWW.LFPPT.COM PPT,教程,LFPPT,网,-WWW.LFPPT.COM PPT,素材,LFPPT,网,-WWW.LFPPT.COM PPT,课件,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汇报人:,XXX Name,医院名称,PPT,模板,LFPPT,网,-WWW.LFPPT.COM,PPT LFPPT,网,-WWW.LFPPT.COM,LFPPT,网,-WWW.LFPPT.COM,免费,PPT,模板下载,LFPPT,网,-WWW.LFPPT.COM PPT,模板,LFPPT,网,-WWW.LFPPT.COM PPT,LFPPT,网,-WWW.LFPPT.COMPPT,模板下载,LFPPT,网,-WWW.LFPPT.COM PPT,模板免费下载,LFPPT,网,-WWW.LFPPT.COM PPT,教程,LFPPT,网,-WWW.LFPPT.COM PPT,素材,LFPPT,网,-WWW.LFPPT.COM PPT,课件,目,录,Contents,01,感染控制政策,02,医院感染管理办法,0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04,医院感染监测规范,05,医院隔离技术规范,06,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01,感染控制政策,1.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01.01.03),2.医院感染管理办法(2006.07.01),3.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接触防护导则(2009.09.01),4.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2009.10.01),5.医院隔离技术规范(2009.12.01)(WS/T311-2009),6.医院感染监测规范(2009.12.01) (WS/T312-2009),7.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12.01)(WS/T313-2009),8.外科手术部位感染预防和控制技术指(试行)2010.11.19,9.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2011.01.17),10.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08.01),11.医院空气净化管理规范(2012.08.01),1.消毒管理办法 2002.07.02,2.医疗废物管理条例2003.6.16,3.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2003.10.15,4.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2004.12.1,5.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04.8.19,6.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2005.5.1,7.医院手术部管理规范 2009.10.1,8.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试行)2009.9.23,9.急诊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2009.5.25,10.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2010版)2010.1,11.医疗机构血液透析管理规范 2010.3.23,12.新生儿病房建设与管理指南 2010.12.25,13.内镜与微创器械消毒灭菌质量评价指南 2011.09.27,02,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第六条 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下的医院应当指定分管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部门。其他医疗机构应当有医院感染管理专(兼)职人员。,第十二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消毒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管理技术规范,并达到以下要求:,(一)进入人体组织、无菌器官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水平;,(二)接触皮肤、粘膜的医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必须达到消毒水平;,(三)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一用一灭菌。,医疗机构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第十三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第十四条 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第十七条 医疗机构应当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时诊断医院感染病例,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分析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导致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实施预防与控制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及时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和医院感染的暴发,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采取有效的处理和控制措施,积极救治患者。,第十八条 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第十九条 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进行报告:,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第二十条 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属于法定传染病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和处理。,第二十五条 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对本机构工作人员的培训计划,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专业技术知识的培训。,第三十四条 医疗机构违反本办法规定,未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或者发生医院感染未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造成医院感染暴发、传染病传播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对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降级、撤职、开除的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传染病防治法第六十九条规定,可以依法吊销有关责任人员的执业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01,02,04,03,医院感染爆发事例介绍,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死亡事件系严重院内感染事故,08年月日至月日,西安交大一附院新生儿科共收治新生儿患者名,月日至日,先后有名新生儿患者连续死亡。月日,卫生部和陕西省卫生厅在得知此事后立即成立联合专家组开展死亡原因调查。经调查,联合专家组一致认为,名早产新生儿死亡系院内感染所致,这是一起严重的院内感染事故。,调查中发现该院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医院管理工作松懈,医疗安全意识不强。,二是忽视医院感染管理,未尽感染防控职责。,三是缺失医院感染监测,瞒报医院感染事件。,四是感染防控工作薄弱,诸多环节存在隐患。,01,02,03,事件发生后,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西安交通大学根据调查结果对医院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撤销西安交大一附院院长和主管副院长职务,新生儿科主任、护士长职务,医务部、护理部、质控办、感染办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职务。,定义:,医源性感染: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消毒:指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或者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灭菌:杀灭或者消除传播媒介上的一切微生物,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0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控制医院感染最简单, 最有效, 最方便, 最经济方法:洗手,严格实施正确的洗手规则,可减少医院感染,30,1.手卫生 hand hygiene ;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2.洗手 handwashing: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3.卫生手消毒 antiseptic handrubbing: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4.外科手消毒 surgical handantisepsis:外科手术前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可具有持续抗菌活性。,5. 速干手消毒剂 alcobol-based hand rub :含有醇类和护肤成分的手消毒剂。包括水剂、凝胶和泡沫型。,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13-2009,1.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2.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手消毒效果应达到如下相应要求:,手术室、产房、导管室、层流洁净病房、骨髓移植病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母婴室、血液透析病房、烧伤病房、感染疾病科、口腔科、消毒供应中心等重点部门应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在诊疗区域均宜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以下原则:,在下列情况下,医务人员应选择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进行无菌操作、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医务人员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04,医院感染监测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12-2009,定义:,01,02,03,医院感染监测,nosocomial infection surveillance,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全院综合性监测,hospital-wide surveillance,连续不断地对所有临床科室的全部住院患者和医务人员进行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危险因素的监测。,目标性监测,target surveillance,针对高危人群、高发感染部位等开展的医院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医疗机构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于12h内向所在地的县级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 1.5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 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 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医疗机构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进行报告: 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 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 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医疗机构发生的医院感染和医院感染暴发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医院应按以下要求开展医院感染监测: 1.新建或未开展过医院感染监测的医院,应先开展全院综合性监测。监测时间应不少于2年。 2.已经开展2年以上全院综合性监测的医院应开展目标性监测。目标性监测持续时间应连续6个月以上。 3.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05,医院隔离技术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1,1,-2009,定义:,1.感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病原体自然生存、繁殖并排出的宿主或场所。,2.传播途径modes of transmission:病原体从感染源传播到易感者的途径。,3.易感人群susceptible hosts:对某种疾病或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4.标准预防standard precaution: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根据预期可能的暴露选用手套、隔离衣、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屏,以及安全注射。也包括穿戴合适的防护用品处理患者环境中污染的物品与医疗器械。,标准预防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1,1,-2009,定义:,5.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带有病原微生物的微粒子(5 m) 通过空气流动导致的疾病传播。,6.飞沫传播droplet transmission:带有病原微生物的飞沫核( 5m) ,在空气中短距离(l m 内)移动到易感人群的口、鼻黏膜或眼结膜等导致的传播。,7.接触传播contact transmission:病原体通过手、媒介物直接或间接接触导致的传播。,8.个人防护用品personal protective equipment ,PPE: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接触感染性因子的各种屏障用品。包括口罩、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防水围裙、隔离衣、防护服等。,9.外科口罩surgical mask:能阻止血液、体液和飞溅物传播的,医护人员在有创操作过程中佩带的口罩。,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 WS/T31,1,-2009,定义:,10.医用防护口罩respirator:能阻止经空气传播的直径5m 感染因子或近距离 1m)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而发生感染的口罩。,11.隔离衣:isolation gowns 用于保护医务人员避免受到血液、体液和其他感染性物质污染,或用于保护患者避免感染的防护用品。,12.防护服:disposable gowns 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所穿的一次性防护用品,13清洁区:clean area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不易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及传染病患者不应进入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值班室、卫生间、男女更衣室、浴室以及储物间、配餐间等。,14潜在污染区:potentially contaminated area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位于清洁区与污染区之间、有可能被患者血液、体液和病原微生物等物质污染的区域。包括医务人员的办公室、治疗室、护士站、患者用后的物品、医疗器械处理室、内走廊等,15.污染区: contaminated area 进行呼吸道传染病诊治的病区中传染病患者和疑似传染病患者接受诊疗的区域,包括被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物品暂存和处理的场所。包括病室、处置室、污物间以及患者入院、出院处理室等。,呼吸道传染病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用于经呼吸道传播疾病的患者的隔离,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分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设立两通道和三区之间的缓冲间。缓冲间两侧的门不应同时开启,以减少区域之间空气流通。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病区,应设置负压病室,病室的气压宜为30Pa,缓冲间的气压宜为15 Pa。,隔离要求,应严格服务流程和三区的管理。各区之间界线清楚, 标识明显。,病室内应有良好的通风设施。,各区应安装适量的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池。,不同种类传染病患者应分室安置。,疑似患者应单独安置。,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疾病患者可安置于一室,两病床之间距离不少于1. lm。,适用于主要经接触传播疾病患者的隔离,建筑布局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设单独入、出口和入、出院处理室。,中小型医院可在建筑物的一端设立感染性疾病病区。,隔离要求,应分区明确,标识清楚。,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 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 lm。,病房应通风良好, 自然通风或安装通风设施,以保证病房内空气清新。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普通病区的建筑布局与隔离要求,建筑布局在病区的末端,应设一间或多间隔离病室。,隔离要求,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受条件限制的医院, 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 。,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 床; 双排不应超过6 床。,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1.口罩的使用,01,02,04,03,应根据不同的操作要求选用不同种类的口罩。,一般诊疗活动, 可佩戴纱布口罩或外科口罩;,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应正确佩戴口罩。,注:不在使用纱布口罩。,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2.护自镜、防护面罩的使用,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2.1.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2.2. 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2.3.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 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佩戴前应检查有无破损,佩戴装置有无松懈。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3.手套的使用,应根据不同操作的需要,选择合适种类和规格的手套。,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及污染物品时,应戴清洁手套。,进行手术等无菌操作、接触患者破损皮肤、粘膜时,应戴无菌手套。,一次性手套应一次性使用。,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4.隔离衣与防护服的使用,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1). 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2).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骨髓移植患者等患者的诊疗、护理时。,3).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1).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2).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5.鞋套的使用,鞋套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并一次性应用。,从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时和从缓冲间进入负压病室时应穿鞋套。,应在规定区域内穿鞋套,离开该区域时应及时脱掉。发现破损应及时更换。,6.防水围裙的使用,分为重复使用的围裙和一次性使用的围裙。,可能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及其他污染物质喷溅、进行复用医疗器械的清洗时,应穿防水围裙。,重复使用的围裙,每班使用后应及时清洗与消毒。遇有破损或渗透时,应及时更换。,一次性使用围裙应一次性使用,受到明显污染时应及时更换。,医务人员防护用品的使用,防护用品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有效期内使用。,7.帽子的使用,分为布制帽子和一次性帽子。,进入污染区和洁净环境前、进行无菌操作等时应戴帽子。,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时,应立即更换。,布制帽子应保持清洁,每次或每天更换与清洁。,一次性帽子应一次性使用。,隔离原则,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医院应根据疾病的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和其他途径传播),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受条件限制的医院,同种病原体感染的患者可安置于一室。,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接触传播疾病如肠道感染、多重耐药菌感染、皮肤感染等的患者,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接触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1.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2.应减少转运, 如需要转运时,应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对其他患者、医务人员和环境表面的污染。,医务人员的防护,1 接触隔离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离开隔离病室前,接触污染物品后应摘除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手上有伤口时应戴双层手套。,2 进入隔离病室,从事可能污染工作服的操作时,应穿隔离衣;离开病室前,脱下隔离衣,按要求悬挂,每天更换清洗与消毒;或使用一次性隔离衣,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接触甲类传染病应按要求穿脱防护服,离开病室前,脱去防护服,防护服按医疗废物管理要求进行处置。,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空气传播的疾病,如肺结核、水痘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空气传播的隔离与预防。,患者的隔离,1 无条件收治时,应尽快转送至有条件收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医疗机构进行收治,并注意转运过程中医务人员的防护。,2 当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定期更换,并限制其活动范围。,应严格空气消毒。,医务人员的防护,1 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进入确诊或可疑传染病患者房间时,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防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飞沫传播的隔离与预防 接触经飞沫传播的疾病,如百日咳、白喉、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甲流、手足口病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还应采用飞沫传播的隔离预防。,患者的隔离,1遵循隔离原则的要求对患者进行隔离与预防。,2应减少转运,当需要转动时,医务人员应注意防护。,3患者病情容许时,应戴外科口罩,并定期更换。应限制患者的活动范围。,4患者之间,患者与探视者之间相隔距离在1m以上,探视者应戴外科口罩。,5加强通风,或进行空气的消毒。,1应严格按照区域流程,在不同的区域,穿戴不同的防护用品,离开时按要求摘脱,并正确处理使用后物品。,2与患者近距离(1m以内)接触,应戴帽子、医用防护口罩;进行可能产生喷溅的诊疗操作时,应戴护目镜或防护面罩,穿防护服;当接触患者及其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时应戴手套。,医务人员的防护,06,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及处置管理规范,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卫医政发【2009】73号,第六条 医院应当建立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管理责任制,明确法定代表人为第一责任人,制订并落实医院感染暴发报告的规章制度、工作程序和处置工作预案,有效控制医院感染暴发。,第十条 医院发现以下情形时,应当于1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一)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二)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第十二条 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组织专家进行调查,确认发生以下情形的,应当于24小时内上报至卫生部。,1.5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由于医院感染暴发直接导致患者死亡;,3.由于医院感染暴发导致3人以上人身损害后果。,第十三条,医院发生以下情形时,应当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第二十二条,卫生、中医药行政部门发现医院存在医院感染暴发报告不及时,瞒报、缓报和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瞒报、缓报和谎报情形的,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释义,部门,或某种操作,器材,药品,同种同源,感染与定值菌,少见的病原体,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第二十四条 本规范自2009年10月1日起施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