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考考题走向谈复习策略

上传人:zuime****idai 文档编号:243139564 上传时间:2024-09-1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7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高考考题走向谈复习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从高考考题走向谈复习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从高考考题走向谈复习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从高考考题走向谈复习策略,从高考考题走向谈复习策略,第八个高考范围,生物与环境部分,一、近几年高考考题解析,二、复习策略,1、梳理知识,2、透视重点,3、追踪热点,一、近几年高考考题解析,1、(2005年上海卷,第34 题)生物生存所依赖的无机环境因素对生物有重要作用。,(1)图1表示玉米螟(一种昆虫)的幼虫发生滞育(发育停滞)与日照长短的关系。据图可知日照时数为,912,小时,玉米螟幼虫滞育率最高;日照时数达18小时,不滞育玉米螟幼虫约占,90,%,此条件也适于,长日照,植物开花。,(3)一般来说,影响昆虫昼夜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2)图2表示一种夜蛾的蛹发生滞育与日照长短及温度的关系。据图可知,当温度30,日照时数为,12,小时时,这种夜蛾的滞育率最高,达,80,%;与上述相同日照条件下,温度20时,夜蛾蛹的滞育率达到,100,%。可见夜蛾蛹发生滞育是,日照长短和温度,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除上述因素外,影响夜蛾生长发育的无机环境因素还可能有,湿度,等。,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非生物因素对生物发育的影响及分析图表获取信息的能力,(1)由图1不难看出,当日照时数为9-12小时时,玉米幼虫滞育率达100,为最高;日照时数为18小时时,滞育率为10,则不滞育率为90,此时为长日照,因此适于长日照植物开花。,(2)图2为三维坐标曲线图,由图知,温度为30时,应看最左边的一条曲线,此时日照时数为12小时,滞育率最高为80;温度为20时,应看中间的一条曲线,此时日照时数同样为12小时,滞育率为100;由此分析可得,夜蛾蛹发生滞育是日照长短和温度的综合作用。除此之外,影响夜蛾生长发育的因素还有湿度等。,(3)一般来说,影响昆虫昼夜活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2、(2005年上海卷,第25题),右图为三种蜂的生存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泥蜂贮存其他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蜜蜂的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这三种蜂的生存曲线依次是( A ),100,50,0,生存率(,%,),卵 成虫,甲,乙,丙,A甲、乙、丙,B乙、丙、甲,C乙、甲、丙,D甲、丙、乙,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100,50,0,生存率(,%,),卵 成虫,甲,乙,丙,泥蜂贮存其它昆虫的幼虫为子代的食物,因食物的多少受到其他生态因素的制约,但贮存的食物对幼虫的存活有利,所以开始是泥蜂的存活率也较低,但之拮要比叶蜂高,为乙曲线;,叶蜂产卵于叶上,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也易被其它生物捕食,存活率最低,为甲曲线;,蜜蜂是自身制造食物,幼虫由工蜂直接喂养,存活率较高,为丙曲线。,3、(2006全国卷I)锄足蟾蝌蚪、雨蛙蝌蚪和蟾蜍蝌蚪均以浮游生物为食。在条件相同的四个池塘中,每池放养等量的三种蝌蚪,各池蝌蚪总数相同。再分别在四个池塘中放入不同数量的捕食者水螈。一段时间后,三种蝌蚪数量变化结果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B ),A无水螈的池塘中,锄足蟾蝌蚪数量为J型增长,B三种蝌蚪之间为竞争关系,C水螈更喜捕食锄足蟾蝌蚪,D水螈改变了三种蝌蚪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命题意图: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S”型增长曲线的生物学意义。,渔业中通常以重量为产量的指标。影响资源重量的有两个因素,即自然死亡率和渔捞死亡率(即捕鱼量);同样也有两个使资源重量增加的因素,即生长量和补充量。,如要维持持久产量,就要使种群保持平衡,即要:自然死亡率+渔捞死亡率(即捕鱼量)=生长量+补充量;这意味着在资源未利用期内,资源种群大致年复一年地保持平衡。当开始利用资源时,受利用种群开始变小,渔捞死亡量(即捕鱼量)必须由以下三种方式得到补偿:更大的补充量;更大的生长量;减少自然死亡。,由此产生了什么样的种群密度水平能保证最大的产量?格雷厄姆提出了S-型曲线理论:根据逻辑斯谛方程,当种群密度处于S型增长曲线的拐点K/2时,种群增长量最大。,4、(2005年全国卷,第30题),(2)拟谷盗是危害粮食的一类昆虫,现将甲、乙两种拟谷盗等量混养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同种面粉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统计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以两种拟谷盗数量总和为100),结果如下表:,环境条件,甲拟谷盗,乙拟谷盗,湿热,100,0,干热,10,90,湿温,86,14,干温,13,87,湿冷,31,69,干冷,0,100,根据上表数据,在下面提供的坐标中绘制湿冷、干温条件下拟谷盗数量百分比的柱形图。,甲拟谷盗与乙拟谷盗两个种群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在本实验中,引起两种拟谷盗种群数量变化的非生物因素是,温度和湿度,。,从实验中可看出,在同一环境条件下两种拟谷盗种群的数量变化不同,表明物种的,遗传,因素起重要作用。,5、(2005年,江苏卷,第40题)(9分)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 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的分布与危害性,有人做了如下调查:将调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内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的植物种类和数量,计算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近五年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汇总如下: (单位/株.m-2),(3)本调查采用的方法是,样方法,;取样的关键除应考虑样方的大小和数量外,还应,随机取样,;,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是,计算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4)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本调查结果给我们的启示是,某些外来物种的引进和管理不当会导致生态灾难。引进外来物种应慎重,加强生物安全性监测,。,(2)在所给的坐标系中绘出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的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1)群落中加拿大一枝黄花与其他植物生活在一起,为争夺空间和资源,属于竞争关系。,(2)由题目可知,图表中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就表示各种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因此加拿大一枝黄花0004年五年的种群密度(株/m2)为1.9,5.1,9.4,15.1,16.5,繁缕0004年五年的种群密度(株/m2)分别为8.0,3.2,1.1,0.5,0,在坐标图中分别画出曲线。,(3)根据题目,对植物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为样方法,也就是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4)加拿大一枝黄花属于外来物种,它的引入,严重威胁原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考虑,应该重视外来物种的引进和管理,对外来物种引进应慎重,要加强生物安全性监测、检疫,运用多种手段有效阻止有害物种入侵。,6、(2005江苏生物卷第41题)(8分),湿地是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它是天然的蓄水库,并能过滤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进而改善水质,被喻为“地球之肾”。湿地类型众多,如红树林、河流、湖泊和稻田等。,(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蓄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食物链(网),进行传递。,(3)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4)凋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自动净化能力,的限度,使其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溶氧量下降,,,有毒物质增加,等。,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包括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与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过程及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原因。,(1)湿地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具有,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蓄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生态功能。,(1)该小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湿地生态系统功能的理解性记忆。,湿地生态系统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常作为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水源,能补充地下水,是天然的蓄水库,起到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的作用。,(2)在红树林等湿地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光合作用,过程被固定在有机物中,并沿着,食物链(网),进行传递。,(2)该小题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对碳循环过程清晰记忆。,在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过程将CO2固定在含碳的有机物中,并沿着食物链或食物网进行传递。,(3)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稻田的,抵抗力,稳定性较低。,(3)该小题要求学生将生态系统特点(尤其是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强弱 之间建立联系,并考查他们从这一角度去分析问题的能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越繁多,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强,抵抗力稳定性就越强,反之,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强,与生物多样性丰富的湖泊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单一,营养结构,自动调节能力弱,所以抵抗力稳定性较低,恢复力稳定性相对较强。,(4)凋查表明,我国相当一部分湖泊已不同程度富营养化,原因是含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湖泊,自动净化能力,的限度,使其自动调节能力下降。富营养化水体中造成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有,溶氧量下降,,,有毒物质增加,等。,(4)本题的解答需要学生联系到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现象的原因,并结合实例搞清彼此具体的因果关联,做出合理解答。,无论湖泊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多么强,都有一定的限度,当氮、磷等元素丰富的污染物的排放量超过了自身自动净化能力,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会遭到破坏。富营养化的水体中,由于氮、磷等元素丰富造成藻类的大量繁殖,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消耗湖水中大量的氧气,造成湖水中的溶氧量下降,有毒物质增加,造成鱼类大量死亡。,7,、,(2006年全国卷二,第30题)(20分)回答下列小题。 种群数量变化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如图。,据图回答:,在温度偏离最适温度或湿度偏离最适湿度条件下,昆虫种群数量会,减少,。一个生态因子的变化会影响,另,一个生态因子,的作用。昆虫种群数量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综合作用,的结果。 昆虫种群的大小由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 经调查,第一年此种昆虫种群数量为N0,如果在理想条件下,每年增长率保持不变,且=1.3,第三年该种群数量为,1.69N0,。,解析:,(1)本题从考试大纲理解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2)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3)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和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入手,考查生物与环境的关系。,8、(2006年江苏卷)(10分)近年来,一些城镇、社区修建了人工湖泊,以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右图是某新建人工湖泊的生物类群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湖泊生态系统食物链有,6,条,鱼类与贝类关系是,捕食、竞争,。,(2)该湖泊被排入过量的居民生活污水后,水体逐渐变绿、发臭,从生物因素分析,湖水变绿的原因是,藻类爆发,,发臭的原因是,微生物分解有机质,。,(3)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虽然挂养贝类的水体中藻类密度呈上升趋势,仍能推论贝类可以有效控制藻类,理由是,挂养贝类水体的藻类密度小于对照组,。贝类对藻类最大滤食量在第,_ 5 _,天。,(4)有的湖泊中藻类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湖中水草却疯长了,并带来负面影响。下列控制水草疯长不合理的措施是,_ 、 _,。,打捞水草,开发利用 引水稀释 使用除草剂 控制污水排入,(5)有人提出大量引种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藻类及水草疯长。你认为这样做会引起哪些不良后果?,水花生、水葫芦疯长,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3)有人利用贝类滤食藻类的习性进行控制藻类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是生态系统的结构教学要求是D,、酸雨等全球性环境问题教学要求是C,考查的能力是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有关生物学问题以及识图和由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1)该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该图中共有6条食物链,鱼类和贝类都以藻类为食,两者关系为竞争,同时鱼类又捕食贝类,两者关系又为捕食。,(2)生活污染物分两种:有机物污染和无机物污染,在一定条件下,无机物污染可引起水中藻类的生长,从而导致水体发绿,有机物污染则会引起分解者增多,厌氧型分解者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不彻底,从而引起臭味。,(3)该题考查学生图表的分析能力。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是学生的薄弱环节,也是比较高的能力要求,这需要进行对比,找到单一变量,并根据科学原则进行推断。由图中可以看出,挂养贝类水体的藻类密度小于对照组,图中可以明显发现第5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差距明显,为400*104个/ ml。,(4)水草如果疯长就说明污染物多,这就需要从源头来控制,也可以从经济利用方面来考虑,而我们是缺水的国家,所以引水来稀释并不现实。在水中用除草剂也行不通,会造成水体中植物大量死亡。,(5)如果大量引种水花生、水葫芦抑制藻类及水草疯长,则应考虑到外来物种的入侵,这个内容也是新闻中经常报道的,而且课本中也提到了物种入侵。平时应注意社会和现实中的生物学知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来解释和指导社会和生产生活中出现的问题。物种入侵会破坏生态系统原有的稳定性,因而是不合理的,会导致水花生、水葫芦疯长,外来物种入侵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9、(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重庆卷)题l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食物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A考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要求对食物链、营养级的概念理解准确。此食物网共有五条食物链,戊是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经过戊的食物链共有3条,分别占有2、3 、4共三个不同的营养级。故A选项错误。,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B、C两项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即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B项概念理解有误;C项正确的反应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由于丙所占的营养级最高,因而可获得的总能量最少。,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D项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会破坏该生态系统原有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其稳定性降低。,答案为C,一、梳理知识,植物的分布,动物的繁殖,动物的习性,生物的分布,生物的生长发育,陆生生物分布,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种间互助,共生,共栖,寄生,竞争,捕食,种间斗争,光,温度,水,种内关系,种间关系,非生物因素,生物因素,1、生态因素,2、种群和生物群落,特点,特,点,图,单个个体,种群,概念,实例,特征,种群密度,影响因素,年龄组成,概念,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性别比例,概念,类型,出生率和死亡率,数量变动,J型曲线,S型曲线,产生条件,曲线特点,计算,坐标图形,生物群落,概 念,生态系统,概念,3、生态系统,能 量 流 动,物 质 循 环,起点,流动路线,流动过程,流动特点,食物链、食物网,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流动路线,内容,过程,循环范围,碳循环,食物链、食物网,生 物 系 统 的 功 能,3、生态系统,生 态 系 统 的 结 构,生 态 系 统 的 成 分,食 物 网,和,食 物 链,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食物链,食物网,概念,内容,概念,特点,4、生物圈,生 物 圈 的 稳 态,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稳态的自我维持,全球性环境问题,生物圈的稳态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酸雨,温室,效应,形成物,形成机理,危害,5、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护,生 物 的 多 样 性,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潜在使用价值,生物多样性的概念,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我国生物多样性的概况,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物种丰富,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经济物种丰富生态系统多样,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二、透视重点,重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整体范畴,种群概念与特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等。,在教学中注意以下几点 :,一、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内容,属于宏观生物学范畴,教师应当多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比如,联系有关蝗灾的报到,让学生讨论蝗灾大发生的原因是什么;联系渔业生产中合理捕捞量的确定问题,引导学生讨论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二、种群数量的变化包括种群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理论性较强,是章节的教学难点。教师在内容处理上要尽量采取力求通俗、多举实例、联系实际的做法,避开有关微分方程等内容,使这部分教材符合高中学生的数学基础。本模块涉及的科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系统分析的方法、建构数学模型的方法、取样调查的方法以及实验方法等。对于这些内容,教师应当避免将方法论当做知识来讲授,应当让学生通过活动来领悟。比如关于取样调查的方法,常见的有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教师应该结合高考的实验分析专题,要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这些科学方法。,三、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能量本身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能量流动也是抽象的,而且各营养级中能量的来源和去路比较复杂,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对于能量的认识不是很充分,对于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更是生疏,因而成为认知上的难点。,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时,应首先提示学生“能量是一切生态系统的动力”,“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也需能量,再引导学生分析生态系统的能量输入、传递和输出的过程。对于能量流动特点的分析,引导学生从具体的能量流动过程分析出抽象的能量流动的特点。组织学生分析必须有很好的切入点,采用设计合理的问题或提示分析的角度和方式引导学生分析能量流动的特点,是教师组织教学的难点。,四、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物质的变化必然伴随能量的变化,物质和能量在各个营养级传递过程中均有递减的现象。不同的是,能量多数以热能的形式耗散在环境中,难以被生物体再度利用;而物质不论以有机物或是无机物的形式进入环境后,都可以重新回到生物群落中,被生物体再度利用,因此,“能量是流动的、物质是循环的”。,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可渗透普遍联系的辨证观点、物质运动观点和生态系统是一个整体的观点的教育。,三、热点追踪,热点追踪:,从历年各省高考题来看,生态系统这里的题目往往都是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曲线图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类的题目。主要通过这类题目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实验与探究能力。就比如上面所给的例子,本章主要包括生物与环境及生态环境的保护,是最近几年高考的重点,它与新陈代谢、遗传变异一起成为生物学科高考的三大重点。从知识命题看近几年考查了生态因素及实例判断,种间关系的经典研究实例,种群与生物群落,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及二者的关系,营养级、食物链与食物网,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分类,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原理及其应用,环境污染、水体污染及自净原理,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在综合命题中还将细胞显微结构基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代谢、代谢类型等与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揉为一体进行考查。从命题素材看,均来源于各种生产、生活实际,要求考生关注现实问题,关注生命科学发展的热点问题。从能力角度分析,主要命题趋势在重视考查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强调对图、表的识别和分析能力的考查;重视实验设计能力考查;重视考查理论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总之,着一章节能够体现高考的能力要求,是高考的重点章节之一。,(,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机械电气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