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考点一遍过高考生物 课标通用 第8辑:考点4种群数量的变化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24310199 上传时间:2021-06-27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考点一遍过高考生物 课标通用 第8辑:考点4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高考生物 课标通用 第8辑:考点4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考点一遍过高考生物 课标通用 第8辑:考点4种群数量的变化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种群数量的变化1研究方法:构建数学模型。观察研究对象,提出问题提出合理的假设根据实验数据,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对事物的性质进行表达通过进一步实验或观察等,对模型进行检验或修正。2“J”型增长和“S”型增长的比较项目“J”型增长“S”型增长曲线模型形成条件资源无限的理想条件资源有限的自然条件增长率不变越来越小有无K值无K值,持续增加有K值,可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两曲线的差异无环境阻力有环境阻力“J” 型曲线 “S” 型曲线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1实验原理(1)用液体培养基培养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受培养液的成分、空间、pH、温度等因素的影响。(2)在理想的无限环境中,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J”型曲线;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种群的增长呈“S”型曲线。2实验流程(1) (2) (3) (4) (5)1如图所示,种群数量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增长,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增长。下列关于种群在某环境中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增长速率为0B在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C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克服环境阻力生存下来的个体数量D若该种群数量在c点时为100,则该种群的K值为400【答案】A【解析】本题易错选B。主要原因是错认为d点增长率减小是因为环境阻力才出现,对图中阴影部分的理解不够。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不再增加,此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为0;环境阻力在d点之前就已经出现;图中阴影部分表示被淘汰的个体数量;c点时种群数量为100,即K/2为100,则K值为200。2下列关于种群特征与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B与单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应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C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D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K值逐渐增大【答案】D【解析】样方法、标志重捕法均是估算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A正确;与单子叶植物相比,样方法更适应于调查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B正确;呈“S”型增长的种群在数量达到K值时,增长速率为0,C正确;呈“J”型增长的种群数量不存在K值,D错误。1“S”型增长曲线的解读和分析方法三图对比分析解读:(1)t1之前,种群数量小于K/2,由于资源和空间条件相对充裕,种群数量增长较快,当种群数量为K/2时,出生率远大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达到最大值。(2)t1t2,由于资源和空间有限,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斗争加剧,天敌数量增加,种群增长速率下降。(3)t2时,种群数量达到K值,此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增长速率为0。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的注意事项(1)我们测定的酵母菌种群数量是在恒定容积的培养基中测定的,与自然界中的种群数量变化有差异。(2)在进行酵母菌计数时,由于酵母菌是单细胞生物,因此必须在显微镜下计数,且我们不能准确计数,只能估算。(3)在显微镜计数时,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应只计数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4)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前,要轻轻振荡试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均匀分布,减少误差。(5)每天计数酵母菌数量的时间要固定。1(2015北京卷)大蚂蚁和小蚂蚁生活在某地相邻的两个区域。研究者在这两个蚂蚁种群生活区域的接触地带设4种处理区,各处理区均设7个10 m10 m的观测点,每个观测点中设有均匀分布的25处小蚂蚁诱饵投放点。在开始实验后的第1天和第85天时分别统计诱饵上小蚂蚁的出现率并进行比较,结果见下表。对本研究的实验方法和结果分析,表述错误的是处理区小蚂蚁出现率的变化(%)定时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增加35驱走大蚂蚁增加70不灌溉不驱走大蚂蚁减少10驱走大蚂蚁减少2A小蚂蚁抑制大蚂蚁的数量增长B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C大蚂蚁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2(2015广东卷)如图表示在一个10 mL封闭培养体系中酵母细胞数量的动态变化,关于酵母细胞数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内竞争导致初始阶段增长缓慢B可用数学模型Nt=N0t表示C可用取样器取样法计数DK值约为120 000个1【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种群密度的测量方法、种间关系等,并以此为知识背景考查考生对实验变量和实验结果的分析,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获取新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大。该实验的自变量有两个,即是否灌溉和是否驱走大蚂蚁。定时灌溉的情况下,驱走大蚂蚁比不驱走大蚂蚁时,小蚂蚁出现率增加的幅度大;不灌溉的情况下,驱走大蚂蚁比不驱走大蚂蚁时,小蚂蚁出现率减少的幅度小,可见,大蚂蚁抑制小蚂蚁数量的增长,且影响其活动范围,A错误、C正确。该实验在4个处理区各选取7个点观测不同处理对小蚂蚁活动的影响,采集实验数据的方法是样方法,B正确。定时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增加,不灌溉,小蚂蚁出现率减少,由此得出土壤含水量影响小蚂蚁的活动范围,D正确。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种群数量变化及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意在考查考生的综合运用能力。种群数量在初始阶段增长缓慢的原因是种群刚迁入新环境中需适应一段时间,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酵母种群数量呈“S”型曲线增长,数学模型Nt=N0t表示“J”型增长曲线,B项错误;应采用血球计数板法对酵母菌进行计数,C项错误;在10 mL培养体系中培养到50 h后,种群数量维持相对稳定,K=120 000个, D项正确。1下列与种群数量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A出生率升高的种群,其数量一定增加B自然环境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表现为“S”型C年龄金字塔的宽度代表各年龄组的个体数D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査常采用标志重捕法2某废弃采石场经过人工整理和覆土后进行封闭,若干年内经历了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个阶段,其典型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废弃采石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B对物种的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性别比例Cc年后,物种的种群一定达到了环境容纳量D物种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呈J型增长曲线3下图表示将绵羊引入某个岛屿后的数量变化情况,对此叙述正确的是A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相对稳定B绵羊数量达1000只时,绵羊的增长率最大C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若不存在天敌的威胁,种群数量会一直增加4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B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得到了改善5研究种群数量变化对于生产实践有重要指导意义。假如某时期有一批田鼠迁入一新开垦的农田,该田鼠以植物的根为食,某科研小组对该农田的这一批田鼠进行了长期追踪调查,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曲线图。回答以下问题:(1)图中虚线表示的增长方式中_(选“增长率”或“增长速率”)保持不变。对田鼠数量变化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主要是_。调查田鼠密度的常用方法是_。(2)图中表示该田鼠种群在该草原上实际增长情况,图中AB时间段内实线和虚线重合的原因是_,而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_。(3)图中D点时刻,该田鼠的年龄组成的具体特点是_,在图中_点时,田鼠增长速率最快。1【答案】B【解析】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种群,其数量一般增加。出生率升高的种群,其数量不一定增加,A错误;由于环境阻力的存在,自然环境中种群的增长曲线一般表现为“S” 型,B正确;年龄金字塔的宽度代表各年龄组的个体占全部个体的比例,而不是个体数,C错误;对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査常采用样方法,D错误。2【答案】A【解析】由题意可知,该废弃采石场发生的演替为次生演替,A正确;对物种的种群密度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出生率和死亡率,B错误;c年后,物种的种群不一定达到了环境容纳量,C错误;物种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其变化不呈J型增长曲线,D错误。3【答案】A【解析】绵羊种群的数量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保持相对稳定,A正确; 绵羊数量达到K/2时,绵羊的增长率最大, B错误;绵羊数量达到K时,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的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错误;种群数量受天敌、种内斗争、环境条件及范围大小等限制,D错误。4【答案】B【解析】题文中的Nt+1/Nt表示增长倍数,当Nt+1/Nt1,种群数量增加;当Nt+1/Nt1且恒定,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B正确;乙种群在t2t3段的种群数量仍在下降,C错误;甲种群在t3后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D错误。5【答案】(1)增长率 出生率和死亡率 标志重捕法(2)迁入之初,草原的食物和空间充足,并且没有天敌,近似理想条件 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3)各年龄阶段的田鼠所占比例适中 C【解析】(1)据图分析,虚线表示J型曲线,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该增长方式中增长率保持不变,种群一直处于高速增长状态。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田鼠数量变化。田鼠活动范围大,活动能力强,因此调查田鼠密度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2)图中AB时间段内实线和虚线重合的原因是因为迁入之初草原的食物和空间充足,并且没有天敌,近似理想条件,而B点以后同一时刻虚线与实线的差值表示环境阻力或生存斗争中被淘汰的个体数。(3)图中D点时刻,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此时该田鼠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各年龄阶段的田鼠所占比例适中。种群数量在K/2时,增长最快,因此在C点,田鼠增长速率最快。K值与K/2在实践中的应用项目灭鼠、灭蝗等捕鱼、森林砍伐等K/2(最大增长速率)灭鼠后,鼠的种群数量在K/2附近,这时鼠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增加,无法达到灭鼠效果使鱼、树木的种群数量维持在K/2,捕捞或砍伐后,鱼、树木的种群数量会迅速回升K值(环境最大容纳量)改变环境,降低K值,使之不适合鼠、蝗的生存保证鱼、树木生存的环境条件,尽量提升K值1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