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北师大教材版)

上传人:biao****biao 文档编号:243073604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 页数:91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北师大教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第六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北师大教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第六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北师大教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三章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概念,(包含实施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则,和,方法,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主体及任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模式,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一、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的概念界定,课程实施,广义,的“,课程实施,”,:,认为课程实施就是把编制好的课程具体化,并使之发生效用的过程,。,第一阶段:做出课程计划的决定。,分为三个阶段,第二阶段:实施和最初使用阶段。,第三阶段:常规化和制度化阶段。,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的概念界定,课程实施,狭义,的,“,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即教学,,是将编制好的课程计划付诸实际的过程,是实现预期的课程理想,达到预期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的概念界定,忠实取向:,课程实施是忠实地执行课程变革计划的过程。,三种课程实施取向,相互适应取向:,课程实施的过程是课程变革计划与,班级或学校,实践情节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创生取向:,课程计划只是经验创生的工具,“课程实施”,是一种个性的变革与发展的过程。,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的概念界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就是学校、指导老师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以及各领域的,实施指南,,将,主题活动方案,落实在操作层面的过程,同时也是,课程资源开发,、,课程主题设计,、,课程活动展开,、,课程过程及其成果评价的落实,过程,。,是既定活动课程计划、活动方案的落实过程,;,是学生亲历、实践、体验和发展的过程,;,是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基于活动而不断生成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不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过程。,是一个探索、发现、创生的过程,。,返回主页,1,、参与性,2,、自主性,3,、整合型,4,、创新性,返回主页,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的特点,(说法,1,),1,、参与性,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活动、积极实践,。,2,、自主性,包括教师的自主和学生的自主性 。,教师由课程实施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设计者和组织者。,学生由课程 受众者转变为课程的参与创造者,3,、整合性,(各种资源的整合),即课程资源的整合、学科资源的整合和社会资源的整合性。,4,、创新性,在主题选择、活动形式、师生角色和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具有创新性。,主题选择,:,具有吸引力和时代性;,活动形式:教室到校外的空间延伸;,师生角色:团队成员合作;,课程评价:综合性的研究成果。,返回主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特点,(,说法,2,),1,、,影响因素多,人,:指导教师(课程实施能力、合作协调能力、资源开发与使用能力)、家长和学生(知识经验、能力、兴趣等),物,:学校内部的图书馆、资料室、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教学与实习研究基地;学校外部的科技馆、文化宫、农村、工厂、科研机构和自然中的各种资源,财、信息、时间、空间等。,2,、 时间跨度长;,3,、活动场所多,(,学校、家庭、企事业单位、社会机构、社会生活场所、科研单位等),;,4,、,方式多样化;,5,、,凸显自主性,;,学校、教师依据课程总目标,自己选择课题并进行课题的设计、实施、评价等,;,6,、,安全要求高,操作实践,(与各种各样的工具、设施、人员打交道),和社会学习过程中的安全问题,。,7,、,管理难度大,教学内容不统一;指导教师、活动场所及活动模式不固定;评价问题和管理问题等。,返回主页,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1,)学生整体性参与,(,2,)教育目标的整体优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情意行全面训练),(,3,)课程的实施要协调影响学生发展诸种因素的整体运作(,由学校有效协调学校、社区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则,1,、,整体性原则,(,1,)学生整体性参与,(,2,)教育目标的整体优化,(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知情意行全面训练),(,3,)课程的实施要协调影响学生发展诸种因素的整体运作(,由学校有效协调学校、社区和家庭之间的关系,)。,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则,2,、,综合性原则,(,1,)知识的综合性(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例如:,“,水污染问题,”,主题活动,避免和解决水污染的问题就是程序性知识。,(,2,)教育功能的综合性,活动目标设计要从态度、能力、知识多方面综合考虑。主题活动下学生学习的行为是知识、能力、情感等多种因素的调动。,(,3,)考察评价的综合性,教室要从学生参与活动时的态度、情感以及参与活动时的能力、行为等诸多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则,3,、,开放性原则,(,1,)活动内容开放,活动内容丰富多样;活动内容的选择自由。,(,2,)活动过程开放,活动过程时动态的、变化的。,(,3,)活动空间开放(,“,教室,”,不再固定不变,)。,(,4,)活动结果开放,活动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和活动得出的结论的多样性。,(,5,)师生关系开放,人格上平等和谐;角色上多种角色同一,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则,4,、,实践性原则,(,1,)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学生个体的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或自然生活中提出活动主题。,(,2,)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开展调查、考察、参观、访问、实验等实际的活动,避免纸上谈兵。,(,3,)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的家庭生活、社会现实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并反思获得的实际体验,深化对自然、社会、自我的认识。,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则,5,、,个性化原则(学生的个性化成长),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个性化成长提供了灵活的学习内容、伸缩性的学习时间和无限的探究空间。,具体操作:,(,1,)深入细致地研究和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指导学生选择活动内容,确定具体活动计划。,(,2,)立足学生的个别差异,制定相应的指导计划,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特点,提出科学合理的要求。,(,3,)善于发现学生的中心兴趣,并有意识地引导和培养,使之逐渐稳定和发展。,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则,6,、,校本区域化原则,(根据学校自身的客观条件和区域特色,扬长避短,立足学生实际,灵活实施。),(,1,)校本资源开发,开辟独立的学科空间;组织高水平教师团队。,(,2,)区域资源优势利用,借助地方的区域优势,发挥地理特色,挖掘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选择与所在城市相关的活动主题。,如,重庆小面探秘),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原则,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课程内容和活动实施的手段),(,1,)信息技术作为课程的重要内容,意在培养学生的个性素养),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主题活动,如,“,网络的利弊,”,、,“,微博的影响,”,。,(,2,)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实施的手段,可以拓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空范围。,跨地区、跨学科、跨班级的合作探究;丰富学习手段。,(,3,)信息技术作为课程实施的手段,可以创造出反思性的、自主合作的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返回主页,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方法,1,、重点实验法,2,、个别指导法,3,、区域协作法,(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国家(整体)层面上的实施,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方法,1,、调查法,2,、观察法,3,、实验法,4,、档案袋法,返回主页,(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个体)层面上的实施,是指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针对某一特定问题和现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电话采访方式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了解的方法。,调查法,一般包括四种具体的操作方法,:,(,1,)调查会,(,2,)访问,(3),调查表,(,4,)问卷,(,有针对性;按逻辑次序提问;封闭与开放结合;匿名;试点),是指学生对周围存在的事物的现象和过程进行有目的的观察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在人为控制或模拟自然现象的条件下,通过仪器和其他手段进行观察的方法。,试验法,是指教师和学生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材料收集起来,并进行合理分析与解释,以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努力、进步状况或成就的方法。,档案袋法,一个理想的档案袋能够为教师提供一个动态的、,完整的、立体的学生发展,“,图画,”,。,是指学生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针对某一特定问题和现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电话采访方式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了解的方法。,返回主页,调查法,一般包括四种具体的操作方法,:,(,1,)调查会,(,2,)访问,(3),调查表,(,4,)问卷,(,有针对性;按逻辑次序提问;封闭与开放结合;匿名;试点),四、,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主体,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主体就是参与课程实施的人,它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教师、学生、社会相关部门的人员、学生家长等。,学校层面,:,教师层面:,师生层面:,学生层面,:,培训教师,课程资源开发,教学实施、课程管理、评价与督导,课程规划,课程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活动实施,教学评价,主题生成,活动实施,活动 反思,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成果展示与交流,活动总结,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各主体的任务,返回主页,六个部分:,1,、情景创设,2,、主题生成,3,、方案设计,4,、执行过程,5,、总结交流,6,、成果展示,五、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基本模式,试以,“,重庆小面,”,为活动主题,设计其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步骤。,返回主页,情景是由一定的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活动所必需的准备,包括学生的知识准备、情感准备和价值准备。,创设情景的作用: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创设情景的方法:画面再现、实物演示、音乐渲染、语言描绘、活动开展等 。,关于情景创设,主要原则是师生共同协商(,教师以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身份,帮助学生分许主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根据学生的水平考虑可操作性,同时评价主题对学生的适宜度,)。,主题选择的三个步骤,:,(,1,)学生提出主题假设,(,2,)师生共同评估主题实施可能,(,3,)确定主题的实施,关于主题生成,活动主题生成的途径,1,、从学校、班级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安排中生成主题。,2,、改造外来的参考课题,删减活动主题,3,、从社会热点问题和突发事件中生成主题,4,、从学科教学中生成主题,5,、通过其他多种渠道生成主题,(以学生现实生活为切入点;研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联系现代科技和社会发展;对学科知识进行重组;学生自身的不良习惯和存在的问题),实施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的主题,(,2,)适宜的研究方法(观察、访谈、调查、制作、劳动、宣传、研究性学习等),(,3,)合理的任务分工,(,4,)配套的活动条件,(,5,)预期的研究成果,关于方案设计,执行过程需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教师的积极指导,(,2,)学生自主参与,(,3,)培养团队协作意识,(,4,)学生灵活调整方案,关于执行 过程,教师在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指导作用,1,、引导学生开展多样的活动;,2,、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3,、交给学生必要的方法,4,、协调各方面的关系。,5,、指导学生做好原始资料的积累工作。,6,、及时发现生成性课题。,目的:,反思活动过程,分享彼此的感受,促使学生认识和情感的升华,并为后继活动持续开展提供启示。,关于活动总结交流,形式多样:,绘画作品、设计方案、制作模型、简短的小论文。,关于活动成果展示,返回主页,案例,零花钱的调查,一、课题确定背景,二、设计活动的具体目标,:,1,、了解小学生零花钱的数目、主要用途和主要来源,帮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2,、通过调查家长的月收入,帮助学生认识手中零花钱来之不易,养成勤俭节约、合理花费的良好习惯和扶危济困的品质。,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及调查、采访的实践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形成从生活中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结协作精神,养成自主、合作、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4,、培养学生制作和统计调查表的能力。,三、活动准备,(,一,),制定活动计划,l,、,组织形式,(1),个人活动、小组活动、班级活动相结合;,(2),与家长一起活动。,2,、,实践形式,(1),收集资料和信息;,(2),参观、调查和访问;,(3),研究、设计和劳动;,(4),小组合作和交流;,(5),规划、表达和反思。,3,、,活动安排,:本次活动拟计划安排一个学期,分四个步骤:,准备阶段确定课题,(,两周,),第一阶段一调查研究,(,六周,),第二阶段交流探讨,(,八周,),第三阶段一总结反思,(,四周,),(,二,),分组、设计活动方案,1,、设计活动方案、设计调查表。,(,可让学生根据表,l,自行设计表,2,和表,3),2,、下发调查表,各小组分配好调查任务。,3,、做好调查动员工作,明确调查对象、指导调查方法。,四、实践活动过程,1,、确定课题,2,、调查研究,(1),对学生零花钱数目的调查,(,第一组,),金额,5,元钱以下,5,10,元,10,元,20,元,20,元以上,人数,16,人,67,人,59,人,32,人,比例,9.2%,38.5%,33.9%,18.4%,小学生每天的零花钱数目调查表,(2),对零花钱的主要用途调查,(,第二组,),调查地方:学校周边的食杂店、小吃店、玩具店。,玩具,文具,零食,上网吧,课外书,72,人,32,人,156,人,37,人,16,人,23%,10%,50%,12%,5%,小学生零花钱主要用途调查表,(3),追踪调查小食品的来源,(4),对零花钱来源的调查,(,第三组,),调查来源、形式,?,(5),对家长的调查,(,第四组,),地点:邻居、社区家长、放学后,到校门口的家长中间,通过采访、发调查表,了解大部分家长的一些基本情况。,家庭职业,干部,职工,个体,无业,其他,31,人,96,人,35,人,57,人,64,人,10%,34%,12%,20%,23%,文化层次,专科以上,中专、高中,初中及以下,23,人,8%,91,人,32%,169,人,60%,月收入,5000,元以上,15004000,元,10001500,元,1000,以下,19,人,8%,40,人,14%,60,人,21%,164,人,58%,家长基本情况调查,(6),参观家长工作环境,(,第五组,),3,、交流探讨,(I),以小组为单位,汇总调查结果。,(2),交流调查结果:,大多数家庭的月收入是多少,?,这些钱我们的家长是怎样赚来的,?,我们大多数同学每月零花钱是多少,?,这些钱我们主要用在哪些方面了,?,(3),探讨,乱花钱的危害。,怎样合理地使用零花钱,?,4,、总结反思,(1),总结各自的调查方法,,(2),分析问题原因,寻找对策:,1),老师要采取多样的手段,向学生进行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2),发动学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些有益的儿童读物,或者把零花钱积攒起来,开展献爱心活动,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3),多与家长联系,引导家长认识学生乱花钱的危害,请家长配合学校,做好艰苦朴素的教育工作。,4),学校要取得社会各界的支持,清理学校门前的摊贩。,反思,如果每天我们每人节约一角钱,我校同学每天可以节约多少钱呢,?,全国,13,亿人每天能节约零用钱多少呢,?,如果,500,元可以帮助一名贫困儿童完成一年的学业,那么全国每人每天节约的零用钱,可以帮助多少贫困儿童完成一年学业呢,?,五、活动拓展,l,、向全校同学发出了一封倡议书。,2,、向区丁商局、城管局、卫生局的叔叔阿姨们发出了一封倡议书。,3,、撰写黑板报,“,节约拾元零花钱,奉献一片爱心,”,。,倡 议 书,小全体同学:,你们好,!,我们是三年级四班的学生。最近我们开展了一次,零花钱,我们该怎么花,的综合实践活动。在活动中,我们通过调查、采访,发现我们学校平均每位同学每月的零花钱是,25,元左右。而这些零花钱用在零食一项上为最多,其次玩具,而用在文具方面的为最少。我们还了解到,我们很多同学的家庭并不富裕,家庭的收入并不高。因此,为了减轻家庭的负担,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改变校内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培养勤俭的好习惯,并学会合理地使用零花钱,我们向全校同学发出以下倡议:,倡 议 书,l,、尽量不向爸爸妈妈要钱。如果要购买学习用品,要向爸爸妈妈说明清楚。,2,、放学后不到校门口的小店铺购买零食和各种玩具。特别是不到那些流动小摊前购买。,3,、不去学校周围的网吧上网、打游戏。,4,、合理安排零花钱,把钱用在该用的地方。如购买一些有益的儿童读物等。,5,、每天节约一角钱,支援贫困地区的失学儿童。,六、活动评价,亮点,充分,利用了,学校周围的有效资源,,发挥了,学生的观察和调查研究能力,,培养了,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同时也利用他们身边的事实材料,,提高了,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水平。,不足,部分被调查的学生对活动有抵触,;,调查的数据不是非常的准确。,案例,零花钱的调查,的实施步骤,一、课题确定背景,二、设计活动的具体目标,三、活动准备,(制定活动计划;分组设计活动活动方案),四、活动实施,确定课题,调查研究,交流谈论,总结反思,五、活动拓展,六、活动评价,五、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分析,2009,级小英孙昌凤同学的观点:,教师课题研究不受重视,对课程认识不到位,课程评价体系不健全,课程地位边缘化,课程虚设问题突出。,课程组织不够积极。,课程单调化,课程资源不够丰富,1,、重庆南川地区实施小综课程存在的问题,老师的观点:,(,1,)课程虚设;,(,2,)课程内容教材化,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3),课程内容窄化、分化(四个板块分离);,(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化倾向。,返回主页,2,、全国大部分地区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注重活动的形式,,忽略活动的实质,注重活动的结果,,忽视活动的过程,用学科教学的方式实施本课程,缺乏对学生学习时间的整体管理,观念方面的原因,课程本身的原因,评价方面的原因,保障方面的原因,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问题,对形式与实质、,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处理失当,对课程目标、课程实质和特点认,识不到位(用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缺乏对活动课,的评价指标和,管理体系,观念原因,课程本身的原因,评价原因,保障原因,原因分析,1,、,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的,实际。,2,、,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3,、,恰当处理学校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开,过程中生成性的关系。,(,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与实施过程有机结合,对策,5,、整合课程内容,返回主页,专家言论,对课程目标、课程实质和特,点认识不到位的具体体现,忽略,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自主性特点,有独立课程,体系的特点,技能训练,注重活动形式,弱化活动内容,在课堂或学校范围之,内进行接受性学习和,简单的模仿性学习,用学科教学的方式,或过分依赖活动课,形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返回现状分析页,1,、观念方面原因,1,、 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综合实践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研究性学习以及,“,乡土课程,”,等同。,2,、缺乏对课程内容的整合观念,使课程呈现分,化的倾向。,3,、对信息技术的使用缺乏科学认识,。,4,、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认识有误,导致教学目标仍打上,“,知识本位,”,的烙印。,返回现状分析页,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在本质上不是课程的内容,而是学生活,动形式。真正的课程内容是学生自主提出的,活动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在活动主题的展开过程中,适当地,通过研究、服务、宣传、设计、制作、信息技术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的体验,达到各要素的整合,。,整合的方法,返回现状分析页,(,1,)主题生成问题;,(,2,)方案的落实问题;,(,3,),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问题,;,(,4,)学生的兴趣转移问题;,(,5,)课程实施的整合问题。,2,、课程本身的原因,返回上页,(1),内容开发的学科化倾向,其一,综合实践活动变成学科拓展活动;,其二,以学科教学方式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三,课程内容教材化。,(2),课程内容窄化倾向,(3),课题选择成人化倾向,(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活动化倾向,关于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问题,(1),对学生发展的评价过分地强调过程评价,忽略活动结果评价和对学生问题解决基本能力的评价。,对学生通过活动实施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方面获得了哪些发展等实际问题关注不够。,(2),指导教师对学生发展评价的具体指标不够,明确,评价过程显得随意。,教师对学生发展评价的直接依据不足;,“,评价主体多元,”,的理念缺乏实施的充足条件支撑。,3,、评价方面的原因,返回现状分析页,校长,:,由于支持努力不够,由此出现,“,课程候补,”,和课程资源,“低效开发”现象,。,“,盲目开发,”,、,“,随意开发,”,综合实践活动。,有的学校仅仅安排大量讲座、集会等相对静态的活动代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更有学校搞简单的大综合,把除其他学科,必修课程以外的一切活动,(,包括学校大扫除,),都归结为综合实践,活动。,4,、保障方面的原因,教师,:,教师有效指导不足,表现为:,(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指导教师在制定学生活动主题的具体,指导方案上,不足。,(2),教师对学生活动全过程的指导中,必要的,专题讲座,和,“,过程与方法,”,的指引,不足,,,“,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没能得以较好实现。,(3),教师的指导过于宽泛,,针对性不强,,缺乏具体的指导行为和指导,规范,。,返回现状分析页,教师应对学生究竟如何进行,“,调查,”,,怎样进行,“,搜集资料,”,进行指导,让学生明白该怎样制定一份简要合理的调查问卷、怎样进行有效访谈,如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整理,怎样撰写活动报告,如何规范地作注释等。,关于教师对学生,“,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返回上页,在指导内容上,:创设学生发现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情境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课题。,在指导方式上,:倡导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集中所有教师的智慧,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协同指导。,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的基本关系,-,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问题及策略,郭元祥 博士,教育部华中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中心 教 授,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组 核心成员,教育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组 负 责 人,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的,问,题,一,二,五,六,四,三,七,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分化及窄化,认识与实践的关系:,形式化,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评价随意、单一、效用低。,与其他课程的关系:,课程学科化,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或死板或混乱,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政策不到位,社会家长支持不足,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师的有效指导问题,1.,基本理念,突出学生主体,自主提出活动主题,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自主实践体验,加强教师的有效指导,“,过程与方法,”,指导,指导行为的规范性,防止两种倾向: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2.,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指导行为无规范,-,无指导方案,-,指导行为不具体,-,给与性过强,“,过程与方法,”,的指导落实不够,-,“,过程,”,的细化与分解不够清晰,-,“,方法,”,的具体体验欠完整,3.,对策,设计教师指导方案,-,学期教师指导方案,-,学生活动主题的指导方案,分解与完善活动过程的指导,-,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加强“方法”引导,-,小学,/,初中阶段问题解决基本方法的系列化,-,必要的方法讲座,二、内容与形式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问题,1.,基本理念,注重整合,-,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更注重活动方式的整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是学生活动的主题,-,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形式。,防止“分化”倾向,2.,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把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当成了,“,内容,”,;,把,“,四大领域,”,当成四门,“,具体课程,”,;,-,把,“,信息技术教育、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学科课程来实施,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活动或课外活动来实施。,3.,对策,突出学生的,“,活动主题,”,,根据学生活动主题,,设计活动形式,(研究、社会实践、劳动技术实践、信息实践、表达与交流);,注重,“,任务取向,”,;,活动形式中要落实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实践,,将活动形式中建立在内隐性的内容基础之上。,三、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化,”,问题,1.,基本理念,注重实践,-,综合实践活动是,“,实践性课程,”,-,强调,“,活动体验,”,-,在实践中获得意义,以认识为基础的实践,-,根据,“,活动主题,”,需要,讲授与活动体验结合,必要的专题讲座,提供方法论知识和背景知识与技能;,-,在活动中获取知识,突出自主获取知识,.,2.,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讲授,”,、,“,问答,”,、,“,课堂表演,”,的形式实施;,以系统知识的获得为目的;,活动形式化,为了活动而活动,忽略了基本技能的实施性发展;,学生对活动的,“,全过程参与,”,和,“,深度体验,”,不足。,3.,对策,强调学生的,“,全过程参与,”,和,“,深度体验,”,-,关注学生活动主题的实践过程中细节性环节;,-,将学生的活动体验与意义建构贯穿于实践全过程;,-,适当减少活动主题数量,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参与和深度体验的时间与空间。,-,处理好,“,长作业,”,与,“,短作业,”,、,“,大主题,”,与,“,小主题,”,的关系;,实施“有知性的活动”和“有理性的实践”,-,以“活动主题”“活动任务”为取向,在活动全过程中渗透知识传授或专题讲座;,-,认知性目标与体验性目标结合;忽视知识目标和极端地强调知识目标都是不足取的;,-,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获取知识,。,四、过程与结果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评价问题,1.,基本理念,关注过程,兼顾结果,-,关注过程不是关注形式,而是关注过程中的实际体验和发展(如问题意识、社会责任感、问题解决的基本方法等);,-,兼顾结果不是以,“,科学参照,”,或,“,成人参照,”,为评价标准,而是以,“,自我参照,”,为评价标准。,过程与结果的评价比重随着学生年龄和知识水平的增长而变化,-,初中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比小学阶段更强调技术实践及活动方法的合理性和规范性。,评价的随意性倾向,-,缺乏足够的过程性评价的素材和资料,对学生发展评价的依据不足;,-,评价的维度欠多元,偏重结果评价;,评价方式的单一性倾向,-,评价主体仅仅局限于单个的指导教师,学生同伴参与评价不足;,-,“,档案袋,”,变成,“,垃圾袋,”,,忽视实践全过程的履历评价;,评价结果的效用性较低,-,小学阶段的评价结果没有进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初中阶段的评价结果没有进入中考升学的总体评价,2.,存在的问题,3.,对策,收集与积累学生发展评价的素材和依据;,评价主体多元,,建立学生发展评价的再评价机构或小组;,由,“,档案袋评价,”,走向,“,成长履历评价,”,;,结合中考改革,研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发展评价的可行方案;,加强评价中的诚信意识,建设诚信制度。,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学科化,”,问题,1.,基本理念,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必修课程,不能成为其他学科课程的附属品或简单地延伸;,学科课程为综合实践活动奠定了基础,但综合实践活动不应带有强烈的学科偏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以学科课程为基础;,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综合实践的理念,来改变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将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经验运用到学科课程的学习中。,2.,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学科化,”,倾向,-,“,学科化的教材,”,;,-,把,“,学科活动教学,”,等同于综合实践活动;,-,局限于课堂(教室)教学,3.,对策,充分利用学科基础;,研制具有素材性、指导性、开放性的,“,资源包,”,;,处理好课内(室内)与课外(室外)的关系;,处理好,“,讲授,”,与,“,实践,”,的关系。,六,、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规范性与开放性的对立问题,1.,基本理念,国家规定必修、地方管理与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建立在,有序,的地方与学校管理、有序的活动过程基础之上实施方式的,多样性,。,满足学生需要,注重学生自主活动,加强教师有效指导;,体现地方、学校、学生的背景;,注重活动过程中的反思与建构。,2.,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规范性问题:,一管就死,-,地方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管理主要管什么?,-,教师的指导行为需要哪些规范?,-,中小学生就不需要遵循问题解决基本方法的规范性吗?,-,告诉与给与,-,“,资源包,”,究竟该起何作用?,开放性问题:,一放就乱,-,“,怎样都行,”,吗?,-,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资源包,”,?,3.,对策,规范地方管理行为,加强地方和学校综合实 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规划;(,下页案例,),建立教师指导常规;,合理开发与使用课程资源包,七、学校与社会的关系,-,实施中的社会与政策支持系统问题,1.,基本理念,综合实践活动是面向学生生活、面向社会的课程,它客观地要求拥有一定的社会支持系统;,-,社会资源的背景支持;,-,学生家长的支持因素;,-,观念与文化的支持。,综合实践活动是三级管理的课程,它客观地要求拥有一定的政策支持系统;,-,教师政策支持,-,学校内部制度支持,-,评价政策支持,2.,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政策不到位,-,教师编制、教师评价、专兼职教师等政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中考改革,-,班额,-,学生安全保障,社会与家长支持系统的不足,-,社会机构与社会资源对教育系统的封闭,-,家长的观念问题,3.,对策,教育行政部门提供政策保障;,设计地方与学校实施规划,协调与社区的关系;,将综合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发展规划,重建学校文化。,返回,“,现状,”,图解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