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原创命题的原理与复习备考策略讲座2022年4月

上传人:GQ****X 文档编号:243073434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PTX 页数:140 大小:2.1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原创命题的原理与复习备考策略讲座2022年4月_第1页
第1页 / 共140页
高考历史原创命题的原理与复习备考策略讲座2022年4月_第2页
第2页 / 共140页
高考历史原创命题的原理与复习备考策略讲座2022年4月_第3页
第3页 / 共1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二级,三级,四级,五级,2022/5/22 Sunday,#,高考,历史原创命题的原理与,复习备考策略讲座,纲要,一、谈历史试题开发者的修养,二、谈历史原创命题的原理,三、谈基于分解思想的命题方法,四、历史试题的审美,五、国内历史创新试题例析,一、谈历史试题开发者的修养,原创试题具有:,创造性,思想性,科学性,试题开发者应该:,1.,多反思历史教育。,2.,思考一下历史的学科特征。,3.,有点耐心,多读点史料。,4.,讲点科学,讲点逻辑。,5.,勇于突破各种模式。,6.,重视适应性问题。,二、谈历史原创命题的原理,(一)历史试题的信息表达,人类表达思想一般有,声音、文字、符号、肢体、图画、照片、数学、编码,等多种方式,但适合纸笔考试的表达方式比较有限,一般只有文字、符号、图画、照片等可视化的,信息保持时间长的方式符合要求。这些表达方式各有所长,而且体现了不同的教育要求。例如,文字表达适用范围广、确定性高、准确度高,是最常见的表达方式;符号表达有利于考查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图画表达有利于考查学生想象力。纸笔考试中的表达主要有,命题信息表达,和,答题信息表达,,前者的主体是命题者,后者的主体是学生。,命题信息表达方式的创新,例如:原创,材料,学者金观涛、唐若昕认为王权力量、市民力量、诸侯力量对西方社会结构的变动起到重要作用,三者形成一个三角形均势状态,也就是说任何一方力量的消长都会导致其他两方力量的消长,而三角均势一旦被破坏,那就意味着资产阶级革命的到来。两位学者还从数学上对此进行了证明:,据金观涛、唐若昕西方社会结构的演变:从古罗马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二)历史考试的题型,理想:考查学生洞见未来的能力而非阐释过去的能力。,例如:撰写一份俄乌冲突的咨政报告,要求厘清俄乌冲突问题的根源,判断其发展走势,分析其对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秩序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研判中国的,“,危,”“,机,”,,向中国政府提出应对的短期和长期建议。(策论),考试的适应性,考试的性质,考试的局限,1,、历史考试与选择题,选择题的类型主要分成四种,即单选题、多选题(包括双选)、不定项选择题及差别赋分题。单选题结构相对简单,主题集中,考查目标明确,逻辑也比较清晰,但对层次的区分只能是二分法。多选题功能相对全面,可以考察思维的全面性,但考核目标相对分散,主题不够集中,较难考查学生的深度思维。不定项选择题具有多选题的优势,是多选题的进阶,但实际上也具有多选题的局限性。差别赋分题形式上是单选题,但学生选择不同的选项得分会不同。这类试题的优点是能区分学生思维的水平层次,但命题者很难保证四个选项层次划分的科学性,因而命题难度大,其科学性也值得探讨。还有倒扣分制选择题,能提高考试的信度和区分度,较适应于严格的选拔性考试,不适用于水平考试。,选择题的优势:,1.,大规模考试,2.,标准化考试,历史考试与选择题工具的矛盾:,1.,历史事实的不确定性和历史结论的不唯一性。,2.,历史思维求真性与解题思维非真性矛盾。(正向思维与反推思维),3.,历史问题的开放性与选择题的封闭性。,4.,程度性与判断性的矛盾。,历史选择题的开放性问题,选择题开放性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选项边界的交错,,这最接近于对史实本来面貌的描述。因为历史事物的自然状态就是互相叠合或交错的。,所谓开放,无非是还原事物原本的状态,,而不是肆意改变它的状态;是让试题开发者的思维展现事物本来的秩序和面貌,而不是强行安排一种新秩序。,命题者常常把史实剪裁成符合自己意愿的面貌,这种行为本身就使试题失去了开放的可能性。,因此,选择题虽然短小精悍,但是题干或选项对史料呈现方式的要求极高,要在极其有限的文字容量下,展现史实的时空全要素和历史事物的复杂性。,徐奉先、刘芃,郡名,西汉末,东汉中期,代郡(今河北、山西间),56 771,20 123,太原(今属山西),169 863,30 902,南阳(今河南南部及湖北、陕西部分地区),359 316,528 551,汝南(今河南东南、安徽西北),461 587,404 448,豫章(今属江西),67 462,406 496,零陵(今湖南、广西间),21 092,212 284,25, 表,1,西汉末、东汉中期部分地区民户数量表 单位:户,据表,1,可知,在此期间,A,长江以南经济发展加速,B,豪强大族势力没落,C,南北经济的不平衡加剧,D,个体农耕经济衰退,开放性选择题特征,1.,陈述方式呈现史实,以论述方式呈现选项。,2.,试题要求是论述式而非判断式。,3.,主题集中。,4.,干扰项往往从角度或程度上加以区分。,5.,注重论从史出的实证思维。,2019,年全国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1.,能力与知识融合,2.,选项的区分作用,3.,主题集中,4.,以陈述方式呈现史实,5.,以论述方式呈现选项,判断式,省份,农会会,员数,时间,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直隶,河南,1926,年,6,月,647,,,766,8144,38,,,150,4120,1153,284,1342,270,,,000,1927,年,6,月,700,,,000,8144,4,,,517,,,140,2,,,502,,,600,382,,,617,284,360,245,,,500,2011,广东卷,17,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南昌起义,B,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C,北伐战争,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论述式,省份,农会会,员数,时间,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山东,直隶,河南,1926,年,6,月,647,,,766,8144,38,,,150,4120,1153,284,1342,270,,,000,1927,年,6,月,700,,,000,8144,4,,,517,,,140,2,,,502,,,600,382,,,617,284,360,245,,,500,表,1,为,1926,年,6,月,-1927,年,6,月各省农会会员数量表。表,1,可说明,当时,A,南方农业经济较发达,B,北方农民缺乏革命热情,C,反帝反封建取得成效,D,中南地区是反清革命中心,学生正向思维运动的分解模型,获取信息,全面性,整体性,可能性,分析主旨,明确现象,把握指向,弄清主体,调动史实,时空性,可能性,合理性,解决问题,综合论证,史实排除,逻辑排除,程度排除,选择题设计的程序性结构,35,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A,加剧了经济恶化,B,实现了物价下降,C,推动了通货紧缩,D,放弃了经济自由,获取信息,70,年代中后期法国经济滞胀;法国政府干预经济,联系知识,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国家干预经济,解决问题,国家干预解决不了滞胀问题,调动知识,停滞,刺激,通胀,紧缩,历史选择题的提问用语辨析,这反映了:,所谓“反映”,一般指由某事物的一定状态和关系而产生和它相符的现象,在历史命题中往往指由此推彼,由现象推出本质,由特殊推出普遍。以“这反映了”作为提问用语时,往往是命题者给出个别历史现象,要求学生推出普遍性结论。这种情况下材料可以不必是充分条件。,这说明:,所谓“说明”,指对一个事件、一项行动之如何可能以及为何发生的分析,亦即将不知的事物变成已知的事物,其遵循的方式一般是“A发生乃因B已发生”,又指陈述某一主张所依据的理由。在历史试题命制中,“说明”一词一般有两种使用情况。一是命题者提供结果(结论),要求分析其条件及因果(史据与理据),一般在非选择题中常见;二是材料提供比较充分的条件(史实),要求分析结果(得出结论),一般在选择题中较常见。在选择题命制时使用“这说明”作为提问用语须非常谨慎。这是因为这一提问语要求试题提供的材料必须是充分条件,否则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2019,年全国卷,),28,表,1,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表,1,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黄 彬,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朱纯祖,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姚光第,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说明?,2021,年全国乙卷,30,土改后,太行山区某农民要买一头驴,谈好价钱后,他表示要回家和妻子商量,理由是“我们村上好多人家都立下了新规矩,男的开支一斗米以上要得到女人的同意,女人开支二升米以上要得到男人的同意”。这件事可以,反映出,,当时解放区,A,男尊女卑观念消亡,B,家庭成员经济地位发生变化,C,按劳分配得到实施,D,传统的社会伦理秩序被颠覆,是否有争议?,2.,历史非选择题,按照一般规则,定义必须是肯定的,应揭示被定义对象所具有的特殊属性,也就是应揭示被定义项是什么,而不应当揭示它不是什么,所以定义一般不应当是否定式的。但“非选择题”的概念属于否定式定义,因此其内涵与外延及其广大,以至于很难描述出“非选择题”的共性,更不用说从理论上阐述非选择题的命题原理和方法了。“非选择题”的概念不能反映自身所具有的属性和种差,因此只能作为一种分类方式而非严格的学术概念。,拓宽定义范畴,有利于试题创新。,考生需要借助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等工具来,自主,表达知识、思想与思维活动的历史试题。,第一,非选择题的材料选择与改造,1.,观点性材料:时人观点、今人观点、外人观点;,时人的观点材料因为与研究对象处在同一时空环境下,往往能反映出当时的价值观念以及利害关系。,例如,司马光认为王安石变法是“与民争利”,而王安石回应说自己是“为国理财”。这样的材料就可以反映出司马光与王安石的利害关系,以及“民本”与“国本”两者之间价值观的冲突。,1894年7月,日本两位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陆羯南同一天分别发表文章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妨害我帝国对韩政策的国度乃非文明之国。这两位日本思想家的主要目的是,A.反对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 B.与欧美列强展开舆论争夺战,C.支持鼓动中国国内反清运动,D.鼓动国内外势力支持日本侵华,该题使用的材料即属于时人的观点性材料。时人的观点性材料不能一概作为信史,而应该厘清材料的创建者与所记述的事实之间的利害关系。,后人的观点材料一方面可以丰富对评价对象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能反映评价者(后人)自身的价值观念及所处的时代背景。,“,然秦以区区之地,千乘之权,招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堕,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谓外人的观点材料,在此指跨文化或跨国的评价者对某历史问题的认识。外人的观点材料为我们观察中国史提供了不一样的角度,但受文化观念与国际关系的影响,也必然反映评价者自身的价值立场和所处历史环境的特征。因此,运用这种类型的材料考查价值观念,可从,主体与客体,两个方向设计问题。,中华帝国是一个神权政治专制国家。家长制政体是其基础;为首的是父亲,他也控制着个人的思想。这个暴君通过许多等级领导着一个组织成系统的政府。个人在精神上没有个性。中国的历史从本质上看是没有历史的;它只是君主覆灭的一再重复而已。任何进步都不可能从中产生。,黑格尔(1822年),2.,事实性材料,对于事实性材料,命题者可从讨论事实选择、辨别历史叙述、分清整体与局部等角度引导学生作出立场与价值的判断。历史事实已经发生,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选择记述什么以及不记述什么是主观的,体现了记录者的价值观和历史观。,命题者还需要分清整体与局部,并作出程度判断。,任何材料都有他的时空适用范围,一旦超出这个范围,其证据力就存在瑕疵。,上年业经公推予议长,予因被贼剪发,力辞其职,今又公推予长(掌)此会,阖邑之人望予甚深,予则恐之焉,惴惴焉不胜其任,畏负邑人之望也。,山西太原县乡村知识分子刘大鹏日记(,1913,年,2,月,14,日),刘大鹏,.,退想斋日记,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176.,全国民众观念状况,农村民众观念状况,内陆民众观念状况,太原农村民众观念,太原农村乡绅观念,刘大鹏观念,由刘大鹏日记可得出以下几种价值认同的结论:,(,1,)当时民主共和思想并未得到广泛认同。,(,2,)当时农村民众尚未接受民主共和思想。,(,3,)当时内陆民众尚未接受民主共和思想。,(,4,)当时太原农村民众尚未接受民主共和思想。,(,5,)当时太原农村乡绅并未广泛接受民主共和思想。,(,6,)当时刘大鹏在思想上极力反对民主共和。,3.,统计性材料(以选择题为例,非选择题亦可设计),需要辨别真伪、及其统计的目的,能说明、证明的问题。,35.上述材料出自2016 年俄罗斯教育部颁行的历史教科书之教师用书。,表,2,:,苏联与德国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对比(19401944年),工业产品,苏联产量,德国产量,对比,电力(十亿千瓦),195.9,352.7,11.8,煤炭(百万吨),607.4,2924,14.8,钢铁(百万吨),63.7,162.5,12.6,该书选用此材料旨在,A.,肯定苏联工业化的成就,B.,说明苏联,卫国战争的艰苦,C.,论证计划经济的优越性,D.,鼓吹资本主义制度的先进,材料选择的标准与信息存在的形式,隐性信息与显性信息,一是,材料呈现形式适合纸笔考试命题要求;,二是,材料中包含的历史信息符合考试要求且非常丰富;,三是,材料中的历史信息符合命题者自身的历史认识、教育思想和审美要求;,四是,材料有较大的可塑造性且能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开放空间。,历史信息在材料中以什么方式呈现?主要有两种呈现方式,显性和隐性,。显性信息指材料明示的历史信息。隐性信息指需要学生调动历史知识才能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信息。对于命题材料而言,显性信息越多试题越容易,隐性信息越多试题越难,能力要求越高。好的命题材料,要兼顾显性信息与隐性信息,不能走向两个极端。,图1为西汉初年修建长安城的有关记录。,(惠帝元年)春正月,城(修建)长安。,(惠帝)三年春,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六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惠帝三年)六月,发诸侯王、列侯徒隶二万人城长安。,(惠帝五年)春正月,复发长安六百里内男女十四万五千人城长安,三十日罢。,(惠帝五年)九月,长安城成。,据汉书惠帝纪(说明:关中平原冬季最冷在公历1月前后,均温在-5,西汉时还更冷一些。),从汉惠帝修建长安城的时间安排可知,当时,A.没有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B.重视恢复和发展农业,C.汉朝面临匈奴的严重威胁 D.诸侯对中央威胁加重,第二,非选择题材料整理与编排,所谓“整理”,也就是对素材进行适应性改造,所谓“编排”,也就是按照一定主题或线索将挑选的多则材料进行重新组合,从而突出命题意图,引导学生的价值观念。,“编排”的实质是选择和排列。通过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命题者以此来表达自身的历史认识和命题意图。命题者可以对试题材料进行分层分类,也可以按时序组合,或是以数据表格、图形列表、流程图、组织结构图、地图等多种方式呈现出来。多则材料的编排方式,大部分情况下可以划分成三种形式:,一是按时序编排,即长编法;二是按类别编排,即类叙法;三是既有长编也有类叙,,例如表格的纵向轴与横向轴很多时候就是时间维度和事物类型的结合。,(2011广东卷)例题8-2-8:,材料一:中国古代史书多以纪传体编撰而成。“盖纪者,编年也;传者,列事也。编年者,历帝王之岁月;列事者,录人臣之行状。” 据(唐)刘知几史通,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者也”;史家必探察“国民全部之经历及其相互之关系”;史学者,“国民之明镜也,爱国心之源泉也”。 据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材料二:布鲁尼(13691444)的佛罗伦萨史,不再从上帝创世而是从佛罗伦萨的建城写起;不再记述有关佛罗伦萨建城的神怪传说和奇迹,而是更多地描写佛罗伦萨当时的政治生活。 据西方的历史观念,材料三:20世纪60年代以来我国出版的世界通史教材,对世界近现代史的分期先后出现两种主要做法:近代史开始于1640年,现代史开始于1917年;近代史开始于1500年前后,现代史开始于1900年前后。,(1)据材料一,古代纪传体史书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梁启超的史学观受到哪些思想的影响?,(2)据材料二,分析布鲁尼的历史撰述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思想潮流。,(3)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分期方法,分析其史实依据。,(4)有学者认为,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也是指人们对往事的记录。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第三,非选择题的指令与要求,试题说明:,原来:单项选择题: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现在:单项选择题: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原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现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任务:,任务与问题的区别。任务重视过程,指向能力;问题重视结果,指向知识。,提问用语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一是,提问动词加对象内容,,以陈述句形式呈现。如“请拟定一份研究方案”“请分析晚清民族国家观念产生的原因”“请列举XX观点的事实依据”等。,二是问题内容加“,是什么”“为什么,”的形式,以疑问句形式呈现。如“晚清民族国家观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19世纪英国城市工人的生存环境会急剧恶化?”,“分析原因”提出了两个答题要求:即要有具体的原因以及得出结论的分析过程。也就是说这一设问对过程与结果都提出了要求。,“原因是什么?”仅仅指向问题的结果,学生列举原因即可,对分析的过程没有要求。,情境任务试题,(原创,(,12,分),1901,年清政府废八股文,改试策论。所谓策论,指就时务问题提出观点,进行论说,并提出对策的文章。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学堂之设,其旨有三,所以陶铸国民,造就人才,振兴实业。国民不能自立,必立学以教之,使皆有善良之德,忠爱之心,自养之技能,必需之知识,盖东西各国所同。日本则尤注重尚武之精神,此陶铸国民之教育也;讲求政治、法律、理财、外交诸专门,以备任使,此造就人才之教育也;分设农、工、商、矿诸学,以期富国利民,此振兴实业之教育也。三者孰为最急策?”,1904,年(光绪三十年),清朝最后一次科举会试中的一道策论题,请回答:,请就以上科举策论问题提出你的见解。(要求:应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对策合理。)(,12,分),问题设计,问题的题干由什么组成?英国人麦克格尔森对设问方式的研究非常有价值。他指出:“问题题干是问题的开始部分。它是,命令部分,,指示我们希望应答者参与的流程。它之后跟随着问题的,主题部分,,表明了我们希望应答者应用这个主题的内容。问题题干是通用的,可用于多种情况,而主题部分却是具体的,根据学习的主题不同而变化。”,英,麦克格尔森,.,如何在课堂中使用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125.,问题分层,从水平测量角度,知道类题干、理解类题干、应用类题干、分析类题干、综合类题干、评价类题干,知道层面的设问:,“请尝试援引材料信息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引用)”;,理解层面的设问:,“概括指出晚清通商口岸在时空分布上的特征,并说明原因。(描述特征、解释)”,应用层面的设问:,“请分别从双方的角度出发阐述各自的理由,并指出各自的局限性。(角色扮演)”。,分析层面的设问:,“根据以上信息对该文物进行鉴别,并说明理由(鉴别、探索)”。,综合层面的设问:,“请从当时的背景出发为秦始皇设计一枚“兵符”,并说明该设计在政治、军事上的意义。(设计制造)”,评价层面的设问:,“1927年4月,北洋军阀张作霖逮捕了李大钊,请你以当时共产党员的身份写一篇简短的新闻稿谴责上述行为。(辩护、批判)”,提出问题与设计问题反映教师的综合水平。,同样的素材,不同命题者设计的问题在思维深度上有天壤之别。,材料,“彼之所至,只在炮利船坚,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敌,即乡勇平民竟足以制其死命。”,林则徐给道光皇帝的上书(,1840,年八月初四),命题人甲设计的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阶层对世界的认知有何局限?这种思想状况给中国带来什么影响?,参考答案:局限:闭目塞听,对世界缺乏了解。影响:导致中国近代落后于西方,在鸦片战争中失败。,命题人乙设计的问题:,(,1,)以上材料属于什么类型的史料?,(,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上史料产生的背景。,(,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推测林则徐向道光皇帝强调“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类型一:,多角度问题设计,。历史不应该是一维或二维的,而应该是多维体,这也就意味着对历史的研究角度越多,越可能让我们对历史的认识趋于全面。,例如:分类设计、分解设计、区分立场、区分视角、分时段、分维度。,类型二:,量尺式问题设计,。所谓量尺式问题设计,即按照水平层次由低至高,分步设计问题,以便测量不同学生各自所能达到的水平。,问题分类,从试题设计角度,类型三:,叠加式问题设计,。所谓叠加式问题设计,指以功能为导向的试题设计,即在同一道试题中叠加不同的设计以测量学生在知识、能力、素养等各方面的表现。试题设计时可以叠加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测量功能,也可以叠加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功能要求。,类型四:,开放式问题设计,。开放式问题设计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历史结论的开放,也就是允许学生得出个性化认识。,类型五:,任务式问题设计,。所谓任务式问题设计,也就是创设或模拟实践情境,要求学生完成实践任务(项目)。例如,要求学生写一个简短的书评,或要求学生撰写一篇简短的革命宣传文案,或要求学生设计一份研究方案,或要求编写一段情景对白等等。,类型六:,对比式问题设计。,对比式问题设计分两种,一是同一事物在时间性上的对比,即“变化”;二是不同事物的特征对比,即“差异”。对比式问题设计在家国情怀非选择题中比较常见。纵向上可以对比某一种思想观念前后的变化,横向上可以对比若干种观念在立场、角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第四,评价标准,结果评价,过程评价,水平评价,第五,试题创新,1.,情境创新,情境创新当然离不开新材料。,情境创新离不开命题者的“组合”能力。,情境创新离不开命题者的全景视野。,2.,问题创新,3.,表达创新,4.,评价创新,其一,综合评价与孤立评价。,其二,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其三,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三、谈基于分解思想的命题方法,内容分解,层次分明,分步设计,以家国情怀素养试题设计的三维框架为例,家国情怀素养能否考试评价?,情感与素养,价值形成,评价,设计,价值内容,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价值判断,事实判断,价值澄清,价值认同,价值践行,判断,概括,归纳,分析,比较,综合,论证,批判,认识,实践,对生命价值的尊重,自我,人物观念行为事件,事实背景过程依据,特点规律观点原则,因果变迁目的立场,程度环境关系性质,梳理分解整合创新,引证反证例证理证,评估反思批评修正,情感态度信念立场,自律责任示范奉献,他者,对家乡、民族、国家、文化的感情,家乡,民族,国家,文化,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际意识,文化尊重,人类关怀,自然伦理,三个层次,十个方面,四十个命题方向,家国情怀素养的分层,第一层次,要求学生能对历史人物、历史观念、历史行为及历史事物(包含事件)进行感性的价值判断,亦即明辨是非。,第二层次要求学生能对所评判的价值观念进行理性认识,即展开事实判断,进行价值澄清,形成价值认同。,第三层次要求学生在形成价值认同的基础上能运用理性思维对新的实践情境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亦即价值践行。,价值判断层次,(原创)例题7-1:20世纪90年代,学者阿尔奇布朗评价苏联某领导人说:“他在结束冷战方面做出了任何人无法比拟的贡献,他促进了国家关于言论、出版、结社、宗教、移民等方面的自由进程,如今的俄罗斯是其漫长的历史中最自由的一个时期。”由此可知,阿尔奇布朗,A.认为苏联模式取得成功 B.极力反对美苏冷战政策,C.致力于维护苏联国家统一 D.立足于西方的价值立场,答案:D,濞则招致天下亡命者盗铸钱,煮海水为盐,以故无赋(不向百姓收赋),国用富饶。司马迁史记吴王濞列传,甲:吴王刘濞威胁了中央统治。,乙:刘濞治理有方,体恤百姓。,甲、乙二人对史料的不同解读说明,A.,文献史料具有不确定性,B.历史解释,要以事实为依据,C,.人们无法,了解事实原貌,D.历史解释,受价值立场影响,答案:,D,价值澄清层次,其一,基于感性的家国情怀具有波动性。,其二,基于感性的家国情怀并不稳固。,其三,基于理性的家国情怀具有稳固性。,其四,价值澄清不应回避与掩盖历史。,其五,通过价值澄清区分上位价值与下位价值。,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事实判断价值澄清价值认同,(原创)例题7-3:西汉司马迁在 史记中阐述了黄帝是秦汉以前历代帝王的共同祖先,并将秦、楚、越以及匈奴、南越、东越、西南夷等共同纳入华夏同祖共源的世系中。这种历史撰述,A.是对历史事实客观真实的记录 B.论证了宗法分封制度的合理性,C.批判了当时盛行的新儒学思想,D.符合当时政治、文化发展需要,本题属于家国情怀分层分类模型中的第,二层次,,要求学生能作出价值判断并阐明依据与理由,也就是要求学生概括指出出相关价值观念产生的事实背景。学生置于具体的时空背景下,在充分了解历史事实的基础上,自然会形成以下认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是中国历史的显著特征”“统一观念自古以来就已形成”“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根源于中国具体的自然和社会环境”“国家统一的观念是有历史事实依据的”。,价值澄清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学生经历头脑风暴,经过归纳、分析、综合、比较、论证、批判等各种思维方法的检验,最终“认识我自己”,作出理智的情感和价值选择,价值形成,评价,设计,价值内容,第一层,第二层,第三层,价值判断,事实判断,价值澄清,价值认同,价值践行,判断,概括,归纳,分析,比较,综合,论证,批判,认识,实践,对生命价值的尊重,自我,人物观念行为事件,事实背景过程依据,特点规律观点原则,因果变迁目的立场,程度环境关系性质,梳理分解整合创新,引证反证例证理证,评估反思批评修正,情感态度信念立场,自律责任示范奉献,他者,对家乡、民族、国家、文化的感情,家乡,民族,国家,文化,树立起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国际意识,文化尊重,人类关怀,自然伦理,“,归纳”是价值澄清的重要思维方法。所谓归纳,即从个别到一般,从特殊到普遍的研究方法。归纳法有利于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抓住历史的本质,对历史问题的特点、规律和所涉及人物的观点、原则形成深刻认识,是学生自我建构家国情怀的重要步骤。,(原创)例题,7-,4,:,表,7-,3,:辽、金、宋政权建都情况,辽,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中京(今内蒙古宁城西)、东京(今辽宁辽阳)、南京(今北京)、西京(今山西大同),金,上京(今黑龙江哈尔滨)、东京(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南京(今河南开封)、北京(今内蒙古宁城)、中都(今北京),宋,东京开封(今河南开封)、西京(今河南洛阳)、南京(河南商丘)、北京(河北大名县)。南宋迁都临安(今杭州),由上表可推知,当时,A.各民族之间的交往相当频繁 B.北方仍具有较大经济优势,C.区域经济格局发生根本转变 D.政治中心逐步向北部迁移,答案:,A,“分析”问题也是价值澄清的重要手段,通过分析历史现象的因果、变迁以及所涉及人物的目的、立场,能够使学生认识问题更深刻,更全面,更客观。历史分析的方法主要有历时性分析和共时性分析两种。所谓历时性分析,即将历史发展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演进过程,分析其发展与变化;所谓共时性分析,即将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置于同一个历史阶段进行结构分析。且以下题为例,阐述“分析”方法如何促进价值澄清。,材料 曹操,字孟德,在东汉末年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步扩充了军事力量,并参加了讨伐董卓的战争。建安元年,曹操迎汉献帝都许昌,,在政治上确立了优势。后以汉献帝名义发号施令,先后打败袁术、张绣、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逐渐统一北方。其后,曹操进位丞相,亲率大军南征,败于赤壁。后进封为魏王。子曹丕在他死后即代汉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曹操执政期间,推行屯田制,广兴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废止汉代的赋税制,颁行租调制,促进了北方自耕农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立士家制度,保障了兵员的供给。提倡“唯才是举”的用人政策,招揽了大批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操纵选官的局面,抑制了豪强大族势力的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当时曹魏统治区域内出现了经济发展、政局稳定的良好局面。针对有人言曹操有“不逊之志”,要求其放弃兵权和权位,他亲撰述志令表明:“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己败则国家倾危,是以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此所不得为也。”,据郭东旭等主编丹青难写是精神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分别从封建王朝正统观念和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视角评价曹操。(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曹操述志令所表达的观点。(4分),历史,比较,有助于厘清价值观形成的社会条件。历史比较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纵向上不同阶段的比较,二是横向上不同主体的比较。不管纵向比较还是横向比较,其核心是揭示时空条件与价值观的关系。以历史比较的方式命题,有助于学生形成尊重国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历史精神,是价值澄清的重要方式。,对同样的历史活动,不同地域的人或不同时代的人可能有截然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昔洪武年间,广东人陈祖义等全家逃於此处(指“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境内),充为头目,甚是豪横,凡有经过客人船只,辄便刼夺财物。至永乐五年(1407年),朝廷差太监郑和等统领西洋大宝船到此处。有施进卿者,亦广东人也,来报陈祖义凶横等情,被太监郑和生擒陈祖义等,回朝伏诛。,明马欢著瀛涯胜览(马欢曾随郑和三下西洋。本书成书于1451年),材料二:弗朗西斯德雷克于1577年-1580年期间作环球航行,不断地作战与抢劫。他带回大量的战利品,被(英国)伊丽莎白女王封为贵族。1585年,与西班牙的战争再起,德雷克在加的斯港摧毁了敌国船队,后又率领舰队于1588年与“无敌舰队”作战。,德尼兹加亚尔(法国)著欧洲史,材料三:旧港(在今印度尼西亚境内)番舶长张琏。广东潮州饶平县人。张本大盗,明嘉靖末作乱,扰广东、江西、福建三省。西籍言嘉靖间有海寇张士流夺据葡人之澳门。殆即琏也。中国人之胜西人,自是始。琏后为官军剿平。已报克获,万历五年,商人诣旧港者,见琏列肆为番舶长。漳、泉人多附之。犹中国市舶官。盖琏虽不称王,实握王权矣。,梁启超著中国殖民八大伟人传,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陈祖义和德雷克都曾海外劫掠,两者的结局有何不同?请结合史实,说明造成不同结局的原因。,(2)历史记述能反映记录者的观点和立场。请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关于民间海外活动的记述,指出陈祖义与张琏的共性,分析马欢和梁启超观点的差异及产生差异的原因。,(3)有学者指出,历史研究的本质是选择。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四、谈历史试题的审美,简洁美,形式美,内容美,结构美,情境美,理念美,德行美,思辨美,新巧美,基本规范,选项:,主题集中、边界交错、逻辑相关、史实无缪、逻辑闭环、(角度、层次、信息)、论述式而非结论式、干扰项具有区分目的性、正确项程度恰当。,语言:,简洁、清晰、准确、流畅、逻辑性强,答案:,准确、简洁、弹性、层级适当、层次类别清晰。,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养结构、素材结构、题型结构。,分布:,分值、模块等。,2018,年全国卷,25,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表,2,“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唐朝藩镇基本情况表,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藩镇类型,数量(个),官员任免,赋税供纳,兵额与功能,河朔型,7,藩镇自擅,不上供,拥重兵以自立,中原型,8,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防骄藩,边疆型,17,朝廷任命,少上供,驻重兵守边疆,东南型,9,朝廷任命,上供,驻兵少防盗贼,2019,年全国卷,24,据学者考订,商朝产生了,17,代,30,位王,多为兄终弟及;而西周产生了,11,代,12,位王。这反映出,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B,王位继承方式的变化,C,君主寿命的时代差异,D,血缘纽带关系的弱化,五、国内创新试题例析,材料,表,8-,2,-,1,:,关于工业革命发生的各种观点,各种观点,基本内容,“渐进论”,历史发展是连续的,工业革命是此前一系列事件逐步累积的结果,工业革命本身也是逐渐演进的过程。,“突变论”,工业革命使英国社会、经济、生产方式方面出现了质的飞跃。,“必然论”,工业革命前,欧洲存在着与其他地区与众不同的因素,发生了与众不同的事件,使工业革命最早出现在欧洲成为必然。,“偶然论”,18世纪以前,欧洲并不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甚至可以说是比较落后地区,发生工业革命纯属偶然。,摘编自北京大学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现代化研究第2辑,问题:,(1)关于工业革命的发生,在学术界一直存在着许多争论和观点,分析其原因。,(2)分析上述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以提出新观点,并加以说明)。,课程标准只对唯物史观素养作出两个层次的描述,但其实也还是包涵了四个不同层次,即“了解”“理解”“运用”“认同”。,唯物史观试题例析:,材料围绕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四种观点,且两两之间具有对立统一性。例如“渐进论”和“突变论”实质是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必然论”与“偶然论”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这些问题属于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范畴。,第一问要求学生分析围绕工业革命发生产生诸多争论的原因,考查的是历史解释素养。要探讨诸多争论产生的原因,既要关注客体(工业革命),也要关注主体(持论者),也就是既要考虑到社会存在,也要考虑到主体的主观性问题。由此可见,唯物史观是上位的原则与指导思想,因而在历史解释中必然包涵了历史价值观。,第二问要求学生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达到了唯物史观水平3-4的要求。也就是考查学生能否运用唯物史观探究历史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对唯物史观缺乏认知的学生很难形成唯物史观的思维与意识,只能围绕某一种观点寻找孤证来说明。唯物史观素养水平高的学生则会将至少两种矛盾对立的观点统一起来,并运用史实予以说明。第二问其实可以按照上述分析做成分层评分的标准模型。,时空观念素养题例析,(原创)例题8-2-2:1474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保罗托斯加纳里认为:“从加那利群岛(非洲西北海域)往西5500公里就能抵达日本,9200公里就能抵达杭州”。他还送给哥伦布一幅加那利群岛以西海域的海图。由此可知,托斯加纳里,A.推动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B.为新航路开辟指明了方向,C.间接助推了美洲的发现 D.支持葡萄牙殖民扩张政策,答案:C,问题:,(1)采用一个恰当的时间尺度,对上表中中国近代海关的设置进行阶段划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海关设置过程的空间特征并进行分析。,从选材看,试题选用的是统计材料,汇总了晚清中国近代海关设关地点与年代,属于整体性材料而非局部性材料,能全面反映晚清海关的变化。所选材料具有鲜明的时间性与空间性。从时间方面看,具有显著的阶段特征;从空间方面看,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点,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知识。另外,材料中包涵了丰富的隐性信息,包括历史信息和地理信息。历史信息方面,有设关的时间点,也有在时间线上集中分布的程度。例如,1861年设关5处,1877年设关4处,1896年设关4处,1907年设关14处。地理信息方面,包含了东南西北方位、沿海沿江等地理信息。,史料实证素养题例析,课程标准对史料实证的定义是“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从上述定义看,史料实证的环节应包括,搜集史料、整理史料、辨析史料以及考证史实,。学生在此过程中所运用的方法和所表现出的态度即反映了史料实证素养的水平。史料实证的方法包含哪些内容?笔者认为同样包括四个方面,即史料搜集方法、史料整理方法、史料辨析方法和史实考证(史实陈述)方法。,(原创)例题,8-,2,-,4,:,表,8-,2,-,3,:明代官修史书所载三省户数及人口数,地区,户数,人口数,1381年,1391年,1393年,1381年,1391年,1393年,江西,1553924,1566613,1553923,8982481,8105610,8982481,福建,811369,816830,815527,3840250,3293444,3916806,浙江,2150412,2282404,2138225,10550238,8661640,10487567,据葛剑雄、曹树基对明代人口总数的新估计,此表可用于说明,A.当时南方农业经济增长较快 B.明代赋役征收制度较为完善,C.休养生息政策取得较大成效,D.官书所载史事亦须谨慎考证,答案:,D,一位学者在探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这一问题时,搜集到如下史料:,材料一 “忆吾幼年,从学村塾,仅识之无。不数年得至檀香山,就傅西校,见其教法之善,远胜吾乡,故每课暇,辄与同国同学诸人相谈衷曲,而改良祖国,拯救同群之愿,于是乎生。当时所怀,一若必使我国人人皆免苦难,皆享福乐而后快者。”,一一孙先生演说辞(上海民立报,l912),材料二 “余自乙酉中法战后,始有志于革命,乙未遂举事于广州,辛亥而民国告成;然至于今日,革命之役犹未竣也。余之从事革命,盖己三十有七年于兹”。,孙中山建国方略(1923),材料三 “革命之最初动机,则予在幼年时代与乡关宿老谈话时已起,宿老者谁?太平天国军中残败之老英雄是也。”,(日)宫崎寅藏孙逸仙传所记作者与孙中山之谈话(1931),问题:,(1)比较三则史料,说明其各自的史料价值。,(2)依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探讨孙中山革命思想的形成。,上题一共设置了2个小问,其水平要求如下:第(1)问考查了史料实证水平1和水平2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能够从所获得的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第(2)问考查了史料实证水平3和水平4的要求,即要求学生对史料进行整理和辨析,能够利用不同类型史料,对所探究的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对该问题更全面、丰富的解释,能够比较、分析不同来源、不同观点的史料,在辨别史料作者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史料。,从选材看,从内容看,从编排看(事序与材序),从设问看,历史解释素养题例析,“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按照这一定义,历史解释临近的“属”包括三个方面“态度”“能力”“方法”;历史解释的“种差”也包括三个方面“描述历史”“分析历史”“评判历史”。“描述历史”是指陈述史实,也就是能在历史叙述中融入历史解释;“分析历史”是指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联系、趋势和规律;“评判历史”是指判断历史事物的价值与意义。,材料 抗战胜利后不到四年的时间,国民党政权就覆亡了。学术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原因进行了长期探讨。一种观点强调,国民党的腐败是其迅速垮台的根本原因,表现在坚持一党专政、个人独裁,在政治上陷于孤立;发动内战,遭到全国人民反对;战后接收时大小官员聚敛钱财,人们失望等。有的专家强调,国民党在军事上指挥无能,上下脱节,军队内部派系林立,以邻为壑,严重削弱了部队的战斗力,各个军事集团在战场上节节败退,这成为国民党垮台的主要原因。还有的观点强调,国统区财政经济的崩溃是国民党在大陆败亡的重要原因。,一一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通史教程教学参考现代卷,(1)分析史学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所提各种观点的原因。,(2)从材料中选择你赞成的一种观点并说明理由(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说明)。,上题材料概述了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的各种原因,呈现多样化的历史解释。试题的第(1)问要求分析史学界对国民党政权迅速崩溃所提各种观点的原因,属于考查水平3层次,即能够分辨不同的历史解释,能从来源、性质和目的等多方面,说明导致这些不同解释的原因并加以评析。虽然材料的三种观点在来源、性质和目的上并无根本分歧,但三种观点分别代表了三种研究角度。,试题的第(2)问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观点进行验证或提出新观点,属于历史解释水平4层次,即要求学生在独立探究历史问题时,能够在尽可能占有史料的基础上,尝试验证以往的说法或提出新的解释。,请批评指正!,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高中历史讲题思路展示,一、两步决胜选择题,二、两步决胜主观题(非,“,小论文,”,),(二)因果类大题解题方法,(一)普通题解题技巧,三、广东满分获得者答题套路,四、历史小论文答题模板与套路,1,1,史法,6,6,考材料,主旨,(对材料中心思想的理解),2,4,从材料,推断结果,3,1,从材料,推断原因,2016,高考,1,卷,2017,高考,1,卷,考察类型,选择题分类,29,24,、,25,、,28,、,30,27,、,31,、,32,、,33,、,34,、,35,26,一、两步决胜选择题,1,春秋时期,楚国申叔时认为教育太子要使用的教材,除了,“,春秋,”“,诗,”“,礼,”“,乐,”,外,还应包括,“,国语,”,。他主张,“,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这,说明,申叔时,A,注重融合诸子百家的思想,B,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C,致力于建立官僚政治体制,D,强调重新建构礼乐制,1,、考主旨(中心思想),3,马球,又称“击鞠”、“击球”,源于中亚波斯。唐朝初年,这项运动传入中原地区后,上至王公贵族,下至民间百姓,甚至妇女都成为参与者。,这可以说明,唐朝时期,A,丝绸之路开始传递东西文明,B,男女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C,开放与兼容的社会氛围浓厚,D,崇武尚文成就了盛世局面,这说明;这反映了;据此可知等,4,元世祖时期,先后挖通了北京到通县的通惠河、山东临清到东平的会通河、东平到济宁的济州河元朝把运河改成直线后,比隋代京杭运河缩短了,900,多千米,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这,主要是由于,当时,A,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B,政治中心开始东移,C,运河沿岸工商业的发展,D,造船航海技术进步,2,、考原因,7,1895,年,3,月,严复在,原强,中强调,在人类社会的竞争中“弱者当为强肉,愚者当为智役焉”。他认为,中国具有文化上的优越性,是“文胜之国”,故“异族常受制于中国”,而非“异族制中国也”。,严复意在,A,激发国人变法图强,B,推动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C,张扬传统的夷夏观,D,阐释人类的社会发展规律,9,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现在的阶级斗争,一部分是敌我矛盾,大量表现的是人民内部矛盾。,”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深入阐述了这一观点。,毛泽东这一思想,A,适应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B,促进了第一个五年计划超额完成,C,推动了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D,加速了国民经济调整工作的开展,3,、考结果,11,随着罗马国家版图的不断扩大及公民权、半公民权的授予,制定统一的法律来要求人们遵循成为必然要求。比如万民法的设立,调整了罗马公民与新征服地区人民的关系;比如“叛国罪”的实施,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了公民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这表明罗马法的实施,A,有利于维护共和政体,B,使公民具有了责任意识,C,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D,调和了各民族间的矛盾,审题:,1,划,(题眼:首末句、时间、因果和转折逻辑词、跟课本联系紧密的词汇、括号内、省略号前后的),2,审,(中心思想),做题:,3,代,(把选项代入题眼和中心思想),4,排,(,排除,与题眼和中心思想,矛盾、无关、夸大、错误或者不全面的选项)。,对于实在看不懂的题目,就,卡死首末句,(代入首末句,按照上述情况进行排除)!,2,个注意: 除非你有把握,否则一般不能选绝对化的和,非主流(超出材料和所学知识),的陌生选项;相互矛盾的互补型选项中可能有正确答案。,【“,秒杀”高考历史选择题的神技,】,答案永远只会来自三个方面:材料;所学知识;阶段特征,1,春秋时期,楚国申叔时认为教育太子要使用的教材,除了,“,春秋,”“,诗,”“,礼,”“,乐,”,外,还应包括,“,国语,”,。他主张,“,教之语,使明其德,而知先王之务,用明德于民也。,”,这,说明,申叔时,A,注重融合诸子百家的思想,B,具有朴素的民本思想,C,致力于建立官僚政治体制,D,强调重新建构礼乐制,1,、,从材料推断原因,无关,无关,无关,7,1895,年,3,月,严复在,原强,中强调,在人类社会的竞争中“弱者当为强肉,愚者当为智役焉”。他认为,中国具有文化上的优越性,是“文胜之国”,故“异族常受制于中国”,而非“异族制中国也”。,严复意在,A,激发国人变法图强,B,推动反帝爱国运动的开展,C,张扬传统的夷夏观,D,阐释人类的社会发展规律,无关,无关,夸大,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2,、,考察:从材料推断,结果,无关,无关,错误,28,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