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及其演进,第一节,产业结构及分类,第二节,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第三节,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第四节,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第五节 中国产业结构演进,第四章区域产业结构及其演进第一节 产业结构及分类,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定义,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间的构成比例及相互联系与制约的关系。,一般分类,产业性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生产要素(技术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没有绝对的划分标准。,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定义,定义,一般分类,产业发展周期(新兴产业、兴旺产业、停滞产业、衰退产业),资源拥有和开发程度(资源型、资源,加工型、加工型),产业关系(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标准产业分类(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GB包含20个门类,97个大类,300多个种类和更多的小类。),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定义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定义,一般分类,功能分类,依据各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来分类,主导产业,指区域中一个或几个在经济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的产业。其功能:,专业化生产能力强,是区域经济系统的主体和核心,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定义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定义,一般分类,功能分类,依据各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来分类,关联产业,围绕和配合主导产业发展起来的产业部门。也称配套产业。该类产业与主导产业有着最直接、最密切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完全为主导产业服务。,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定义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定义,一般分类,功能分类,依据各产业在区域经济中发挥的作用和地位来分类,基础产业,除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以外的其他部门都称之为基础产业。包括生产性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社会性基础产业三大类。,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定义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分类,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优势,的适应性,区域产业结构具有完整性和分工性,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阶段的适应性,区域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强,保证取得最佳的结构性效益,一评价标准,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优势的适应性一,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指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和保持地区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而向高级化调整、演进的可能性条件。,依据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综合指数计算与比较,全国平均值为,1,地区,转换能力优(,1.5),京、沪、津、粤,中上(,1.00,1.50),辽、陕、苏、浙,中下(,0.80,1.00),新、冀、鲁、吉、川、闽、云,差(,0.80),其余省份,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是指产业结构适应市场变化和保持地区经济持续、,二、评价分析方法,资源供给性指标,这种资源泛指产品作为投入品的产业部门。,S,k,/ S,k,F,k,=,R,k,/R,k,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F-k资源供给弹性。,Skk资源供给能力增量。,Sk-k资源供给能力基础量。,Rk全部产业对k资源需求总增长量。Rk=Dj*Akj,Dj第j产业最终产品的国内需求增量。,Akj-第j产业最终产品对k资源的完全消耗系数。,Rk需求基础。,R,k,=D,j,*A,kj,n,j=1,二、评价分析方法资源供给性指标这种资源泛指产品作为投入品的,二、评价分析方法,资源供给性指标,这种资源泛指产品作为投入品的产业部门。,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当,F,k,=1时,产业结构与资源供给结构相适应,当F,k,1时,说明K资源供给不足,应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当F,k,1时,说明K资源供给过剩,也应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二、评价分析方法资源供给性指标这种资源泛指产品作为投入品的,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产业协调发展指标,B,i,=P,i,(A,ij,*D,j,),n,j=1,n,j=1,如果考虑进出口情况,,则B,i,=P,i,A,ij,*(D,j,+,D,j,),B,i,=0,生产能力与社会需求完全适应,B,i,0,生产能力大于社会需求,B,i,0,生产能力小于社会需求,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n,二、评价分析方法,需求,生产收入弹性指标,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N,p,/N,p,),C,i,= d,i,-p,i,=,(,D,i,/D,i,),(,N,p,/N,p,),(,S,i,/S,i,),-,C,i,=0,为调整的目标,C,i,0,表明该产业为瓶颈产业,C,i,0,应压缩生产,注意:只要d,i,0,表明该产业出现衰落,二、评价分析方法需求生产收入弹性指标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结构效果指标,总产出增长量,E,r,=(T,ti,*G,oi,/T,oi,),T,t,*G,o,/T,o,i=1,n,当,Er0时,说明新的投入结构所代表的产业结构,在同样的投入条件下,获得更多的产出。E,r,越大,结构效果越好,G为产出;T为投入;O表示基年;t表示研究年,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结构效果指标Er,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结构效果指标,投入要素节约额,E,s,=G,t,*T,o,/G,o,-(G,ti,*T,oi,/G,oi,),n,i=1,Es0说明新的产业结构比原结构消耗下降。E,s,越大,结构效果越好,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结构效果指标投入,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产业结构效益指标,S,e,值上升,结构效益提高,i=1,n,S,e,= *,P,i,- P,L,i,E,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产业结构效益指标,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产业结构效益指标,结构影响指数指标,i=1,G=,P,ji,*q,ji,P,ji,*q,oi,n,n,i=1,G大于1,结构效益高与对比区域,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产业结构效益指标,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 SSM),基本原理:该方法把区域或城市经济的变化看作一个动态的过程,以所在区域或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参照系,将区域或城市的自身经济总量在某一时期的变动分解为三个分量:,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Shift-share Method SSM),基本原理,数学模型,G,i,=N,i,+P,i,+D,i,G,i,表示,i区域(或城市)总的经济增量,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份额分量,N,i,=( )e,t,- e,t,其中:,E表示全国的经济总量,e表示该区域(或城市)的经济总量,t代表基年,t+1表示研究年份,E,(,t+1),E,t,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份额分量,N表示在一定时期内,该区域或城市的全国总量按比例分配的份额。计算结果如果与全国一致,则可能存在两种情况:,是区域或城市的发展与全国的发展速度完全一致,没有偏离;,是区域或城市个部门的发展速度不同步,同时存在着正偏离和负偏离,正好相互抵消而已。所以需要进一步通过偏离分析,查明偏离量的大小和原因。,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E,t,E,j(t+1),n,j=1,e,jt,-(,E,(,t+1),E,t,)e,t,j表示第j部门,j=1,2,,n,结构偏离分量,P,i,=,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结构偏离分量,P(产业结构效应)是指区域(或城市)部门结构比重与全国相应部门比重的差异引起的经济增长相对与全国标准所产生的偏差。,如果产业结构中发展速度快的兴旺部门所占比重高于全国水平,则区域或城市总的发展速度快于全国,则结构偏离分量为正值;,如果产业结构中发展缓慢的衰退部门所占比重高于全国水平,则区域或城市总的发展速度慢于全国,则结构偏离分量为负值。,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区域竞争力偏离分量,D,i,=e,(,t+1),-,E,t,n,j=1,E,j(t+1),e,jt,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竞争力偏离分量,D,(区域份额效果)。假定区域所有部门与全国相同部门均按相同的比例增长,如果区域应该达到的增长量与区域实际达到的增长量偏离,那就是竞争力的差异造成的。,二、评价分析方法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偏离-份额分析法,举例:,依据,2000年与2008年全国与i和k区域的生产增长状况,编制出偏离-份额分析表,区域,G,N,P,D,P+D,i区域,168,178,42,-52,-10,K区域,250,212,-12,50,38,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举例:区域GNPDP+Di区域16817842-52-10K,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i、,k,区域各部门竞争力偏离分析表,农矿业,耐用品,非耐用品,第三产业,增加总量,各部门按全国,比例应增加量,i,0,60,10,150,220,k,0,40,30,130,200,各部门竞争,偏离分量,i,-10,-40,-2,0,-52,k,0,20,0,30,50,各部门实际,增长量,i,-10,20,8,150,168,k,0,60,30,160,250,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i、 k区域各部门竞争力偏离分析,上述分析结果:,i区域在20002008年内,经济增长量G小于全国份额分量(168,178),也就是说i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各区域的平均水平,未达到应该有的经济总量,而k区域情况相反,G,k,N,k,;,i区域产业结构比k区域优越,因为i区域的结构偏离量为正42,而k区域为-12,也就是说i区域兴旺产业部门比重大,而k区域兴旺产业部门比重小;,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上述分析结果: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3.在20002008年期间, i区域的竞争力不强,k区域的竞争力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4.i区域重点应加强管理,更新设备,调整政策。K区域重点在于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5.在应用SSM法分析时,如果产业部门划分的越细,结果就越可靠,对存在的问题诊断的越清楚。,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评价,3.在20002008年期间, i区域的竞争力不强,k区域,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具有较高的区内增加值比重,W,ij,=(G,ij,/G,i,)*,100%,W,ij,15%,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较高的区内比较劳动生产率,RI,ij,=R,ij,/ R,i,=(G,ij,/ L,ij,),/(G,i,/ L,i,),RI,ij,2,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较高的区内比较资本产出率,VI,ij,=,V,ij,/,V,i,=,(,G,ij,/,K,ij,),/(G,i,/,K,i,),VI,ij,2,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综合经济效率指标,E,ij,= R,ij,*,V,ij,=(G,ij,/ L,ij,)* (,G,ij,/ K,ij,),区内比较经济效率,EI,ij,=E,ij,/ E,i,=(R,ij,* V,ij,),/ (R,j,* V,i,),EI,ij,2,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综合经济效率指标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二)具有较高的区位商,(L,ij,/ L,i,),(L,j,/ L),q,ij,=,q,ij,1,该产业是区域专门化产业,q,ij,1,该产业不是区域专门化产业,专门化部门指的是一个地区内,直接或间接为外地区提供商品或劳务的部门。,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qij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二)具有较高的区位商,(L,ij,/ L,i,),(L,j,/ L),q,ij,=,q,ij,2为主导产业选择标准,注意:1、产品的产销平衡状况,2、消费结构状况,3、劳动生产率水平,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qij =,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二)具有较高的区位商,(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由经济技术决定的各产业彼此之间的中间需求构成产业关联关系。,产业关联方式(赫希曼观点),前向关联关系,通过,供给关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系。,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二)具有较高的区位商,(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产业关联方式(赫希曼观点),后向关联关系,通过,需求关系,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系。,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二)具有较高的区位商,(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产业关联方式(赫希曼观点),环向关联关系,经济活动中的各产业依据前后向的关联关系组成的产业链。,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二)具有较高的区位商,(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产业关联方式,产业关联关系表示方法,利用投入产出直接消耗系数表分析,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最终需求,中间投入,制造业,.最终需求型制造业产品,前向,后向,.中间投入型制造业产品,前向,后向,服装和日用品,0.12,0.69,钢铁,0.73,0.66,造船厂,0.14,0.53,纸及纸制品,0.78,0.57,皮革及皮革制品,0.37,0.66,石油产品,0.68,0.65,食品加工,0.15,0.61,有色金属冶炼,0.81,0.61,粮食加工,0.42,0.89,化学,0.69,0.60,运输设备,0.20,0.60,煤炭加工,0.67,0.63,机械,0.28,0.51,橡胶制品,0.48,0.51,木材及木材支配制品,0.38,0.61,纺织,0.57,0.69,非金属矿物制品,0.30,0.47,印刷及出版,0.46,0.49,其他制造业,0.20,0.43,基础产业,.最终需求型初级产品,.中间投入型初级产品,渔业,0.36,0.24,农业、林业,0.72,0.31,运输,0.26,0.31,煤炭,0.82,0.23,商业,0.17,0.16,金属采矿,0.93,0.21,服务,0.34,0.19,石油及天然气,0.97,0.15,钱纳里和渡边经彦根据连锁效果对产业部门的分类,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最终需求中间投入制造业.最终需求型制造业产品前向后向.中,关联度(产业感应度系数和产业影响力系数),产业感应度系数,E,i,1,F,j,1,产业关联系数计算,L,B(j), 1,L,B(j), 1,后向关联系数,L,B(j),=(X,ij,),X,j,n,i=1,前向关联系数,L,F(i),=(X,ij,),X,i,n,j=1,产业影响力系数,F,j,=(,c,ij,),(1/n),c,ij,n n,n,j=1 i=1,i=1,E,i,=(,c,ij,),(1/n),c,ij,j=1,n,n n,i=1 j=1,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关联度(产业感应度系数和产业影响力系数)产业关联系数计算后向,行业名称,直接前向关联效应,直接后向关联效应,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1,农业,0.54406,0.40228,0.77165,1.85285,2,煤炭采选业,0.84457,0.46980,0.85763,0.87665,3,石油和天然气开采,0.99443,0.39833,0.78462,1.00665,4,金属矿采选业,1.14884,0.62187,0.98106,0.65446,5,其他非金属矿采矿业,0.85895,0.54845,0.92680,0.73565,6,食品制造业,0.33812,0.65745,0.96972,0.95148,7,纺织业,0.59096,0.80870,1.19306,1.61380,8,缝纫及皮革制品业,0.22784,0.78672,1.22448,0.62624,9,木材加工及家具制造业,0.71093,0.72716,1.10031,0.61718,10,造纸及文教用品制造业,0.69333,0.75309,1.17164,1.07150,11,电力、蒸汽、热水供应业,0.82670,0.51550,0.87323,1.09584,12,石油加工业,1.01649,0.72037,1.10595,0.94498,13,炼焦、煤气及煤制品业,0.55042,0.85605,1.17289,0.49704,14,化学工业,0.95590,0.74295,1.12661,2.45582,15,建材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86774,0.67038,1.05986,1.21181,16,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05136,0.73198,1.10110,2.15420,我国,33个部门的直接关联效应系数和影响力、感应度系数表,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行业名称直接前向关联效应直接后向关联效应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行业名称,直接前向关联效应,直接后向关联效应,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17,金属制品业,0.81966,0.76316,1.16172,0.94225,18,机械工业,0.63027,0.72759,1.08916,1.27857,19,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36565,0.75874,1.15227,1.09919,20,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72697,0.75386,1.14936,1.03456,21,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0.54591,0.72632,1.03898,0.79855,22,仪器仪表、计量器具,1.13686,0.67955,1.01817,0.53658,23,机械设备修理业,1.00000,0.66988,1.07661,0.58571,24,其他工业,0.96422,0.75379,1.13509,0.52608,25,建筑业,0.03711,0.70955,1.11573,0.51440,26,货运邮电业,0.87267,0.41771,0.81401,1.26678,27,商业,0.80574,0.43762,0.80535,2.19057,28,饮食业,0.36027,0.60739,0.95706,0.53800,29,旅客运输业,0.63513,0.41428,0.81032,0.53647,30,公用事业及居民服务业,0.45302,0.40754,0.80436,0.88143,31,文教卫生及科研事业,0.22550,0.47675,0.86889,0.62428,32,金融保险业,0.81019,0.38256,0.77028,0.84899,33,行政机关,0.00000,0.52210,0.90204,0.43147,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行业名称直接前向关联效应直接后向关联效应影响力系数感应度系数,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二)具有较高的区位商,(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四)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产业,(,符合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发展阶段、收入弹性大、市场占有率高,),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一)区内相对比较优势明显,(二)具有较高的区位商,(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四)代表区域产业发展方向,富有生命力的产业,(五)主导产业选择时的基本准则,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五)主导产业选择时的基本准则,必须以本地区发展目标为根本依据,必须充分考虑全国整体目标,区域内相对比较优势是最主要的依据,尽可能使地区限制性因素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二、非主导产业的选择,一般专门化产业的选择,类型(,1q,ij,2),前期退下来的地区主导产业,形成中的潜在主导产业,一般性地区专门化产业,标准,具有较高的产业关联度,但地区优势不够强的产业,有较大的市场需求,但不具有较大的地区优势,具有区域内中等水平优势的产业,能充分利用区域内某种闲置资源的产业,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二、非主导产业的选择,一般专门化产业的选择,关联产业的选择,(前向、后向、侧向、,特殊部门,),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汽车工业,环境改良,城市建设,服务革命和产业革命,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橡胶工业,石油工业,机械制造业,郊区化,公路建设,服务业,汽车工业产业关联分析图,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汽车工业环境改良城市建设服务革命和产业革命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重型机械制造业,炼钢,军备扩张,管理阶层兴起,耐用消费品,化工产品,动力,建筑材料,其他部门技术改造,农业机械化,大城市发展变化,旁侧影响,回顾影响,前瞻影响,产业关联示意图,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重型机械制造业炼钢军备扩张管理阶层兴起耐用消费品化工产品动力,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二、非主导产业的选择,一般专门化产业的选择,关联产业的选择,基础产业,消费趋向性强的产业,“,广布,”,产业,产品不能储存,又不能进行空间转移的产业,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二、非主导产业的选择,一般专门化产业的选择,关联产业的选择,基础产业,注意的问题,规模要适度,避免盲目追求自给,特色产业的作用不可忽视,第三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配置一、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产业结构的演进:指区域产业结构依据经济发展的历史和逻辑顺序演变,不断达到更新阶段和更高层次的过程。即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或高度化过程。,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产业结构的演进:指区域产业结构依,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材料为基础的重化工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主导产业转换规律示意图,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材料为基础的重化工工业为主导低度加,产业结构演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一代主导产业,第二代主导产业,第三代主导产业,第四代主导产业,GDP,时间,产值,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产业结构演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第一代主导产业第二代主导产业,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二、产业结构演变(高级化)的原因,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四、主导产业更替的实证分析,五、我国产业演进以及存在的问题,六、我国产业结构调整重点,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配第,克拉克定理,库茨涅茨(,Simon Kuznets,)法则,雁行形态学说,动态比较费用论,产品循环说,非平衡增长论,霍夫曼定律,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配第克拉克定理第四节 区域产,配第,克拉克定理,:,揭示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配弟(,Willian petty)的观点,克拉克的观点,定理:,制造业比农业,进而商业比制造业能获得更高的收入。产业之间的相对收入的差异会促进劳动向能获得更高收入的部门转移。,劳动力在三个产业之间的分布是,:第一产业将会逐步减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将会逐步增加。,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配第克拉克定理: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库茨涅茨 (,Simon Kuznets)法则,:,1、随着现代经济增长,产值结构与劳动力结构变动的一般趋势是,农业部门的产值份额和劳动力份额都趋于下降,工业部门在产值份额持续上升的同时,劳动力份额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服务业部门在产值份额处于大体不变或略有上升的同时,劳动力份额上升幅度较大,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库茨涅茨 (Simon Kuznets)法则:农业部门的产,2、相对国民收入=(G,ij,/ G,i,),/( L,ij,/ L,i,),第一产业相对国民收入大多数国家小于,1,第二、三产业相对国民收入大多数国家大于1,3、多年资料纵向比较,农业相对国民收入下降,第二产业相对国民收入比重上升,第三产业相对国民收入比重下降,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库茨涅茨 (,Simon Kuznets)法则:,2、相对国民收入=(Gij / Gi )/( Lij / L,年 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 业,1990,100.0,41.7,41.0,39.7,17.3,1995,100.0,9.1,64.3,58.5,26.6,2000,100.0,4.4,60.8,57.6,34.8,2001,100.0,5.1,46.7,42.1,48.2,2002,100.0,4.6,49.7,44.4,45.7,2003,100.0,3.4,58.5,51.9,38.1,2004,100.0,7.8,52.2,47.7,40.0,2005,100.0,6.1,53.6,47.0,40.3,2006,100.0,5.6,55.6,48.8,38.8,中国三次产业贡献率,单位:,%,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年 份国内生产总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甘肃主要年份三次产业贡献率 %,年份,合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业,1995,100,7.12,41.52,36.66,51.36,2000,100,2.71,43.75,34.40,53.54,2005,100,7.89,45.20,42.21,46.91,2006,100,7.17,53.69,46.98,39.14,2007,100,4.87,60.57,48.93,34.56,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库茨涅茨 (,Simon Kuznets)法则:,甘肃主要年份三次产业贡献率 %年份合,产业结构的变动与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国民收入的比重,劳动力的比重,第一产业,下降,下降,第二产业,工业化初期,上升(快于就业比重),上升,工业化后期,下降,下降,第三产业,上升,上升(在工业化中期快于收入比重),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库茨涅茨 (,Simon Kuznets)法则:,产业结构的变动与人均国民收入变动的关系国民收入的比重劳动力的,时期,比重,日本,美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世纪90年代,GDP比重,42.7,21,36.3,17.9,44.1,38,就业比重,72,13,15,42,28,30,20世纪20年代,GDP比重,28.1,37.7,34.2,11.2,41.3,47.5,就业比重,55,22,23,27,34,39,1960,1965年,GDP比重,9.7,47.9,42.4,3.3,43.5,53.2,就业比重,29,31,40,7,34,59,80年代中期,GDP比重,3,54.8,42.3,2,34.0,64.0,就业比重,10.3,34.8,54.9,3.6,30.2,66.2,1995年,GDP比重,2,38,60,2,26,72,就业比重,5.8,32.8,61.4,3.5,22.5,74,日本、美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库茨涅茨 (,Simon Kuznets)法则:,时期比重日本美国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雁行形态学说,观点,后进国家的产业,应当遵循,进口,国内生产出口,的模式,相继更替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高级化。,日本经济学家,赤松要,首创者,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雁行,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雁行形态学说,进口,国内生产,出口,市场,时间,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雁行,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雁行形态学说,注,意,理论的适用范围,进口规模要适度,理论本身的缺陷,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雁行,中国汽车产业提升的路径?,汽车产量(万辆),其中:轿车,1985年,43.72,0.90,1997年,158.25,48.60,2006年,727.89,386.94,2009年,1379.1,600-700,中国汽车产业提升的路径?汽车产量(万辆)其中:轿车1985年,区域经济学第4章区域产业结构及其演进ppt课件,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核心,:在重点发展传统的具有相对优势但技术层次较低的产业的同时,必须扶持有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使之逐渐成为主导产业。,理论依据,: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和李斯特“扶植幼小产业”说,动态比较费用论,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动态,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产品循环说,循环过程:,推出新产品,开拓国际市场,要素出口,开发新产品,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产品,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产品循环说,先进国,A,生产,消费,出口,进口,时间,产量,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产品,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产品循环说,生产,消费,出口,进口,时间,产量,先进国,B,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产品,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产品循环说,生产,消费,出口,进口,时间,产量,后进国,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产品,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霍夫曼定律,揭示的是工业结构演化过程中,消费资料与资本资料工业之间的增加值的比例关系的变化规律。,霍夫曼比例=消费品部门的净产值/资本品部门的净产值,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霍夫,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霍夫曼定律,工业化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64,消费资料工业占主导地位,第二阶段:3.51.5,资本资料工业上升很快,第三阶段:1.50.5,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规模大致相当,工业结构的重工业化。,第四阶段:霍夫曼比例小于1,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霍夫,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霍夫曼定律,随着深加工化和技术集约化的出现,结合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各国工业化过程可归纳为:,第一阶段:工业化初期阶段,第二阶段:重工业化阶段,第三阶段:深加工化阶段,第四阶段:技术集约化阶段,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霍夫,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二、产业结构演变(高级化)的原因,社会需求结构变化带动产业结构演变,理性消费阶段,追求便利与功能阶段,追求个性时尚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二,城镇居民,农民,城镇居民,农民,城镇居民,农民,北京,36.3,38.1,安徽,45.7,52.5,四川,41.5,54.6,天津,40.1,40.1,福建,44.7,48.7,贵州,43.0,62.7,河北,34.9,39.5,江西,43.0,54.5,云南,40.3,59.0,山西,34.9,48.6,山东,34.7,44.2,西藏,46.3,79.3,内蒙古,34.5,44.8,河南,36.2,49.7,陕西,35.8,43.5,辽宁,40.7,46.5,湖北,38.3,53.2,甘肃,37.6,48.4,吉林,39.4,45.4,湖南,37.2,54.2,青海,40.9,57.9,黑龙江,38.4,44.3,广东,38.6,49.8,宁夏,35.7,48.8,上海,44.2,44.0,广西,39.9,55.4,新疆,36.8,50.0,江苏,41.1,43.5,海南,49.3,56.9,浙江,39.2,43.5,重庆,41.5,53.6,全国,39.2,50.1,中国,2000年恩格尔系数的地区差异,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城镇居民农民城镇居民农民城镇居民农民北京36.338.1安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年 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家庭,农村居民家庭,绝对数,(元),指数,(1978=100),绝对数,(元),指数,(1978=100),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1978,343.4,100.0,133.6,100.0,57.5,67.7,1990,1510.2,198.1,686.3,311.2,54.2,58.8,1995,4283.0,290.3,1577.7,383.6,50.1,58.6,2000,6280.0,383.7,2253.4,483.4,39.4,49.1,2005,10493.0,607.4,3254.9,624.5,36.7,45.5,2006,2009,11759.5,670.7,3587.0,670.7,35.8,37,43.0,43,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及恩格尔系数年 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二、产业结构演变(高级化)的原因,科技发展推动产业结构演变,提供新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式,导致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导致各产业部门技术进步率上升的差异,对经济利益的追求导致产业结构的演变,其他原因,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二,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二、产业结构演变(高级化)的原因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市场机制,作为主要机制,其缺陷:,不利于企业创新,产业结构的变动具有滞后性,价格信号不能预示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的摩擦难以消除,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二,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二、产业结构演变(高级化)的原因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计划机制,不足是:,计划难以真实地反映客观需求,计划难以彻底贯彻,决策层之间存在利益摩擦,政府宏观调控机制,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二,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二、产业结构演变(高级化)的原因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四、主导产业更替的实证分析,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综合体系,农业社会阶段:,起飞前准备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二,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二、产业结构演变(高级化)的原因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四、主导产业更替的实证分析,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综合体系,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序列不可随意改变,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必须经历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过程,。,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二,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二、产业结构演变(高级化)的原因三、产业结构调整的机制,四、主导产业更替的实证分析,罗斯托的主导部门综合体系,钱纳里的,“,标准值,”,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一、产业变动规律的理论与学说二,阶段,收入水平,(,1964年),收入水平,(,1970年),工业化阶段,国家类型,0,100以下,140以下,初级产品生产,不发达国家,1,100200,140280,2,200400,280560,传统工业化初期,准工业化国家,3,400800,5601120,传统工业化中期,4,8001500,11202100,传统工业化末期,5,15002400,21003360,成熟工业化国家,发达工业国家,6,24003600,33605040,经济增长阶段的划分,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四、主导产业更替的实证分析,阶段收入水平收入水平工业化阶段国家类型0100以下140以下,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人均国民总产值的基准水平(,1964年美圆),100,200,300,400,600,1000,2000,3000,第一产业,46.3,36.0,30.4,26.7,21.8,18.6,16.3,9.8,第二产业,13.5,19.6,23.1,25.5,29.0,31.4,33.2,38.9,第三产业,40.1,44.4,46.5,47.8,49.2,50.0,49.5,48.7,钱纳里,产值结构,为指标的标准值模型(,1970年) %,四、主导产业更替的实证分析,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人均国民总产值的基准水平(196,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钱纳里,劳动力结构,为指标的标准值模型(,1970年) %,人均国民总产值的基准水平(,1964年美圆),100,200,300,400,600,1000,2000,3000,第一产业,68.1,58.7,49.9,43.6,34.8,28.6,23.7,8.3,第二产业,9.6,16.6,20.5,23.4,27.6,30.7,33.2,40.1,第三产业,22.3,24.7,29.6,33.0,37.6,40.7,43.1,51.6,四、主导产业更替的实证分析,第四节 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钱纳里劳动力结构为指标的标准值模,人均国民总产值的基准水平(,1980年美圆),300以下,300,500,1000,2000,4000,第一产业,81.0,74.9,65.1,51.7,38.1,24.2,第二产业,7.0,9.0,13.2,19.2,25.6,32.6,第三产业,12.0,15.9,21.7,29.1,36.3,43.2,钱纳里,劳动力结构,为指标的标准值模型(,1989年) %,人均国民总产值的基准水平(,1980年美圆),300以下,300,500,1000,2000,4000,第一产业,46.3,36.0,30.4,26.7,21.8,18.6,第二产业,13.5,19.6,23.1,25.5,29.,31.4,第三产业,40.1,44.4,46.5,47.8,49.2,50.0,钱纳里,产值结构,为指标的标准值模型(,1989年) %,四、主导产业更替的实证分析,人均国民总产值的基准水平(1980年美圆)300以下3005,人均国民总产值的基准水平(,1970年美圆),140,560,2100,农业,29.0,15.7,6.6,矿业,1.4,1.9,2.1,制造业,23.3,34.6,46.5,社会基础设施,12.9,15.7,15.3,商业服务业,33.3,32.2,29.4,钱纳里,产值结构,为指标的标准值模型,(,1986年) %,四、主导产业更替的实证分析,人均国民总产值的基准水平(1970年美圆)140560210,2001,74432,50.0,22.3,27.7,2002,75360,50.0,21.4,28.6,2003,76075,49.1,21.6,29.3,2004,76823,46.9,22.5,30.6,2005,77877,44.8,23.8,31.4,2006,78244,42.6,25.2,32.2,年 份,经济活动,构成,(合计=100),人 口,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万人),就业人口构成,四、主导产业更替的实证分析,20017443250.022.327.7200275360,年 份,国内生产,总 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工 业,建筑业,2001,100.0,14.4,45.1,39.7,5.4,40.5,2002,100.0,13.7,44.8,39.4,5.4,41.5,2003,100.0,12.8,46.0,40.5,5.5,41.2,2004,100.0,13.4,46.2,40.8,5.4,40.4,2005,100.0,12.5,47.5,42.0,5.5,40.0,2006,100.0,11.7,48.9,43.3,5.6,39.4,国内生产总值构成,四、主导产业更替的实证分析,年 份国内生产总 值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践,上海,20世纪90年代工业主导产业的选择,1992年上海市明确产业顺序从,“,二、三、一,”,调整为,“,三、二、一,”,19931994年确定了主导产业的具体标准为,市场广,具有很强的发展后劲;,规模大,超过或接近达到,200亿元的销售水平;,关联度强,对其它产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和发展速度,六大主导产业:,汽车工业;通讯设备工业;电站成套设备工业;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工业;钢铁工业;家用电子电器工业。,四、主导产业更替的实证分析,主导产业选择的实践四、主导产业更替的实证分析,上海市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发展一揽,年份,1994,1995,1996,1997,1998,1999,钢铁工业,584.01,625.73,526.72,542.4,501.58,520.3,汽车工业,258.10,376.23,412.65,476.33,494.81,593.2,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96.47,134.40,133.06,195.60,287.82,309.8,电站成套设备及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94.27,204.93,286.78,249.66,223.50,243.5,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工业,399.55,639.69,593.19,700.41,532.91,599.9,家用电器制造业,179.70,219.10,201.50,231.99,234.96,332.7,单位 :亿元,四、主导产业更替的实证分析,上海市六大主导产业产值发展一揽年份1994199519961,主要年份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指 标,2000,2003,2004,增加值(亿元),1989.53,2969.07,3529.45,信息产业,338.18,622.04,849.29,金融业,685.03,624.74,741.68,商贸流通业,431.43,569.91,609.23,汽车制造业,166.05,456.00,404.00,成套设备制造业,129.73,250.00,322.00,房地产业,251.70,463.93,622.59,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比重,(%),43.7,47.5,47.4,信息产业,7.4,10.0,11.4,金融业,15.1,10.0,10.0,商贸流通业,9.5,9.1,8.2,汽车制造业,3.6,7.3,5.4,成套设备制造业,2.9,4.0,4.3,房地产业,5.5,7.4,8.4,注:,1.信息产业增加值含有与其他行业的交叉重复因素,本表中,“,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上海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扣除重复计算因素。,主要年份六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指 标 20002003,主要年份信息产业增加值,指 标,2000,2003,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