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贴敷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878376 上传时间:2024-08-02 格式:PPTX 页数:26 大小:823.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穴位贴敷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穴位贴敷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穴位贴敷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穴位穴位贴敷治敷治疗小儿汗小儿汗证 1.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汗证 1.一、概念一、概念 是把中药研成细末,用水、蜂蜜、姜汁、醋等调成泥状,直接贴敷特定穴位或患处,用于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法。2.一、概念2.贴敷敷疗法属中医外治法属中医外治疗法之一,是在中医整体法之一,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念的指导下,通下,通过特定部位特定部位药物吸收的直接作用物吸收的直接作用和穴位刺激的和穴位刺激的间接作用来达到治接作用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方法。药物吸收穴位刺激达到治疗目的直接作用 间接作用3.贴敷疗法属中医外治疗法之一,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指导下,通过特二、二、贴敷的用敷的用药原原则贴敷疗法一般多用刺激性的药物,贴后皮肤可发泡,或仅使周边皮肤充血发红。药物特点:必有辛窜开窍、通经活络之品,即含有挥发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如:冰片、麝香、肉桂、丁香、细辛、白芷、薄荷、细辛、白芥子、葱、姜。一般规律:热性作用大、效果好,凉性药次之;攻药容易生效,补药次之。4.二、贴敷的用药原则贴敷疗法一般多用刺激性的药物,贴后皮肤可发水:可将药粉调为散剂、糊剂、饼剂等,既能使贴敷的药物保持一定的湿度,又可专取药物性能,有利于药物附着和渗透。醋:性味酸苦、温,具有引药入肝、理气、止血、行水、消肿、解毒、散瘀止痛、矫味矫臭作用。应用醋调和贴敷药,可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虽用猛药,可缓其药性。三、介三、介质的的选择5.三、介质的选择5.生姜:性味辛、温。升腾发散而走表,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解毒等。蜂蜜:性凉,甘而平和,故能解毒;缓可去急,故能止痛;气味香甜,故能矫味矫臭。蜂蜜有调和药性和促进药物吸收的作用,具有“天然吸收剂”之称,不易蒸发,能使药物保持一定湿度,对皮肤无刺激性。麻油:可润肤生肌。6.生姜:性味辛、温。升腾发散而走表,能发表、散寒、温中、止呕、1、操作前准备准备好治疗盘、药物、一次性贴片、消毒液、棉签、污物盒一个;操作者戴口罩、洗手;核对、解释,按穴位取合理体位;协助松开衣物,暴露局部皮肤,注意保暖。四、操作四、操作过程程7.1、操作前准备四、操作过程7.操作流程查对医嘱,定好穴位,在穴位上做好记号。消毒局部皮肤。将贴片贴于穴位上。观察患者反应。操作后:整理用品,洗手。8.操作流程8.五、敷五、敷贴的注意事的注意事项 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贴治穴位不可过多,每穴的贴治面积不可过大,贴治时间不可过长,以免发泡面积过大或药物吸收中毒,更要避免药物入眼入口,用过的药物,特别是含有毒药者,需教育患者不要随地乱扔,要妥善处理,以免发生意外。贴敷过程中需要注意观察患者是否对所贴的药物出现过敏反应,若发生过敏现象,应立即停止贴敷,必要时进行脱敏治疗。9.五、敷贴的注意事项9.贴敷前应先用温水或酒精将所贴的部位擦干净,便于药物吸收,夏天先擦干汗液,将药膏固定好,以免药物移位或脱落。孕妇和幼儿避免贴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儿童贴治的用量、时间应适当减少或缩短。避免在皮肤有创伤、溃疡、感染的部位进行贴敷治疗。掌握不同贴敷药物的适应症,外治也需要做到辨证论治。10.贴敷前应先用温水或酒精将所贴的部位擦干净,便于药物吸收,夏天六、穴位六、穴位贴敷治敷治疗小儿小儿汗汗证11.六、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汗证11.定义:汗证是指在安静状态下,以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为主的一种不正常出汗的病症,多见于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尤其素体虚弱者。生理学多汗:由外界环境因素所致,如天气炎热、室温过高、乳食过急、或食辛辣之物、穿衣盖被过多、剧烈运动、恐惧惊吓等致汗,入睡后1-2小时多汗。病理学多汗:佝偻病、结核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低血糖、中暑、某些发热性疾病等。12.12.病因病因体质因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不密,体禀纯阳,所以容易汗出。若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脾胃失调,或病后失养,皆可致营卫虚弱。疾病因素:外感之后,余邪未清,表卫未固,津液外泄,而致汗出。或大病之后,脏腑阴阳气血受损,营卫失和,汗出不已,这种汗多只是疾病过程中的一个症状,随着机体正气恢复,汗出过多症状随着痊愈。药物因素:患病后误治或使用药物辛温太过,或用解热镇痛药过多,使机体虚其表而耗其气,损其阳而泄其阴,破津外泄而成汗证。13.病因体质因素: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腠理不密,体禀纯阳,所 辨辨证思路思路分清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单纯头部多汗不属于病态,病理性汗出的表现除头部多汗外,胸背、四肢甚至全身皆出汗多,或汗出粘腻,或汗出清澈、肤凉。自汗:不分寤寐,皆自汗出。盗汗:寐则汗出,寤则汗止。14.辨证思路14.辩证思路思路小儿汗证往往自汗盗汗并见,辩证当分清虚实。虚汗:平时体虚易感冒,肢体欠温,食欲不振,舌质淡或淡红或舌红苔少。实汗:唇红口干,手足心热,舌质偏红、苔厚黄腻。15.辩证思路小儿汗证往往自汗盗汗并见,辩证当分清虚实。15.治治疗治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虚汗:益气固表、健脾益气、益气养阴,在补益的同时,结合收敛止汗。实汗:当予梳利。脏腑积热宜清热导滞;湿热郁滞宜清热利湿。邪去则正安,不可过早收敛,以免邪滞留恋。若汗出过多,大汗淋漓,则无论虚实均应敛汗以治其标。16.治疗治则:虚则补之,实则泻之。16.止汗穴位止汗穴位贴敷敷药物选择:由五倍子、五味子组成,全方酸涩,共奏敛肺止汗之功。药物制作: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粉,用醋、蜂蜜调和成丸,做成圆形药饼。操作方法:贴敷前先按揉神阙穴、涌泉穴,以局部皮肤微红为度,后敷贴药物于穴位上。一般建议在入睡前开始贴,至第二日清晨取下。17.止汗穴位贴敷17.神神阙穴:在腹部的穴:在腹部的脐中部,中部,脐中央。中央。18.神阙穴:在腹部的脐中部,脐中央。18.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当足底第2 2、3 3跖趾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端与足跟连线的前的前1/31/3与后与后2/32/3交点上。交点上。19.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第2、3跖趾七、穴位七、穴位贴敷治敷治疗小儿小儿腹泻腹泻20.七、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20.小儿腹泻小儿腹泻泄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病因:感受外邪、伤于饮食、脾胃虚弱、脾肾阳虚。治疗原则:运脾化湿。21.小儿腹泻21.湿热泻:起病急,泻下急迫,量多次频,舌质红,苔黄腻。方药:白头翁9g 黄连6g 黄柏9g 秦皮10g风寒泻:大便清晰夹有泡沫,臭气不甚,肠鸣腹痛。方药:丁香1g 肉桂2g 脾虚泻:病程长,大便稀薄,食后泻。方药:丁香2g 吴茱萸30 胡椒6g22.湿热泻:起病急,泻下急迫,量多次频,舌质红,苔黄腻。22.神阙穴:睡前敷贴,次日清晨取下,5天1疗程。23.神阙穴:睡前敷贴,次日清晨取下,5天1疗程。23.谢谢!24.谢谢!24.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25.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25.The user can demonstrate on a projector or computer,or print the presentation and make it into a film to be used in a wider field26.感谢您的观看和下载The user can demonstr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