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学发热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874894 上传时间:2024-08-01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2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症状学发热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症状学发热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症状学发热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常 见见 症症 状状太原市人民医院 消化科 尹学瑞1-常 见 症 状太原市人民医院 消化科 尹学瑞1-发发 热热(fever)2-发 热(fever)2-三种体温测量方法及正常值三种体温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口测法口测法 肛测法肛测法 腋测法腋测法 方法方法 舌下含舌下含5min 涂润滑剂,插入涂润滑剂,插入 腋下腋下10min 肛内肛内表长表长5min 正常值正常值 36.337.2 36.537.7 3637 优缺点优缺点 可靠,小儿及可靠,小儿及 安全可靠,可用安全可靠,可用 方便,不易方便,不易 昏迷病人不能用昏迷病人不能用 于小儿及昏迷病人于小儿及昏迷病人 发生交叉感染发生交叉感染3-三种体温测量方法及正常值 .正常人的体温由大脑皮层和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所控制,并通过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使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调定点调定点产热产热基础新陈代谢基础新陈代谢肌肉活动肌肉活动(寒战寒战)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和肾上腺素特殊动力学作用特殊动力学作用散热散热辐射、传导、对流辐射、传导、对流蒸发蒸发(分泌汗液分泌汗液)4-.正常人的体温由大脑皮层和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所控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正常人一般为正常人一般为 36-37 36-37 左右左右 24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11。下午下午上午,运动、进餐、月经前及妊上午,运动、进餐、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可稍升高娠期体温可稍升高 老年人稍低于年轻人老年人稍低于年轻人5-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正常人一般为 36-37 左右 5-发热的定义发热的定义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源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时,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称为发热。称为发热。6-发热的定义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二、发病机制二、发病机制1 1、致热源性发热、致热源性发热外源性致热源外源性致热源 激活激活中性、嗜酸性粒细胞中性、嗜酸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单核细胞 释放释放 内源性致热源内源性致热源 体温调节中枢体温调节中枢 微生物病原体微生物病原体 不能直接不能直接 炎症渗出物炎症渗出物 作用于作用于 无菌坏死物无菌坏死物 体温体温 抗原抗体复合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调节中枢调节中枢 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 垂体内分泌垂体内分泌 代谢率代谢率 产热产热 体神经体神经 骨骼肌阵缩骨骼肌阵缩 发发 热热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体表血管与立毛体表血管与立毛 散散 肌收缩排汗减少肌收缩排汗减少 热热7-二、发病机制1、致热源性发热 微生物病原体 不能2 2、非致热源性发热、非致热源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炎症血、炎症 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亢等 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等衰竭等8-2、非致热源性发热8-三、病因与临床分类三、病因与临床分类1.1.感染性发热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9-三、病因与临床分类1.感染性发热*9-2.2.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1 1)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术)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吸收热):术后、烧伤、出血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后、烧伤、出血等;内脏梗死或肢体坏死;癌症、溶血等。死;癌症、溶血等。2 2)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结)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血清病、结缔组织病等。缔组织病等。3 3)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内分泌与代谢障碍:如甲亢、重度脱水。4 4)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鱼鳞病10-2.非感染性发热 10-2.2.非感染性发热非感染性发热 5 5)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中枢性发热)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中枢性发热)如中暑;安眠药中毒;脑外伤等。如中暑;安眠药中毒;脑外伤等。特点特点:高热无汗:高热无汗 6 6)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常见的有:原发性低热、感染性范畴。常见的有:原发性低热、感染后低热、夏季低热。后低热、夏季低热。11-2.非感染性发热 11-四、临四、临 床床 表表 现现1.1.发热的分度发热的分度 低热低热 37.33837.338中等度热中等度热 38.139 38.139 高热高热 39.141 39.141 超高热超高热 41 41 以上以上12-四、临 床 表 现1.发热的分度 12-2 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 1)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表现为乏力、肌肉酸痛、表现为乏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等。皮肤苍白、畏寒寒战等。产热大于散热产热大于散热 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骤升型:体温几小时内达39403940或以上,或以上,如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感、如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感、输液或输血反应等。输液或输血反应等。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在数日内达高峰,如伤寒、结核、布氏杆菌病等。如伤寒、结核、布氏杆菌病等。13-2.发热的临床过程及特点 13-(2 2)高热期:)高热期:产热等于散热产热等于散热 体温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体温达高峰后保持一定时间 (3 3)体温下降期:)体温下降期:散热大于产热散热大于产热 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骤降:体温几小时内迅速下降至正常,如疟疾、大叶性肺炎、输液或输血反应如疟疾、大叶性肺炎、输液或输血反应等。等。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渐降:体温在数日内逐渐降至正常,如伤寒、风湿热等。伤寒、风湿热等。14-(2)高热期:产热等于散热 五、热型及临床意义五、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态(形状)称为热型。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和鉴别诊断。15-五、热型及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1.1.稽留热(稽留热(continued fever)continued fever)体温恒定地维持在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3940度以上的高水平,度以上的高水平,达数天或数周。达数天或数周。24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 1度。度。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16-1.稽留热(continued fever)16-2 2、驰张热(、驰张热(remittent fever)remittent fever)体温常在体温常在3939以上以上 波动幅度大,波动幅度大,24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常见于败血常见于败血 症、风湿热症、风湿热 重症肺结核重症肺结核 及化脓性炎及化脓性炎 症等。症等。17-2、驰张热(remittent fever)17-3 3、间歇热、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intermittent fever)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 1天至数天,天至数天,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高热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18-3、间歇热(intermittent fever)18-4 4、波状热、波状热(undulant fever)(undulant fever)体温渐升至体温渐升至39 39 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高,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菌病。常见于布氏杆菌病。19-4、波状热(undulant fever)19-5 5、回归热(、回归热(recurrent feverrecurrent fever)体温急骤上升至体温急骤上升至39 39 或以上,持续数天或以上,持续数天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天后规律交替一次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20-5、回归热(recurrent fever)20-6 6、不规则热、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irregular fever)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21-6、不规则热(irregular fever)21-必必 须须 注注 意意 以下情况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以下情况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型或变成不规则热得不典型或变成不规则热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及时控制了感染。染。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影响热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影响热型。型。个体反应性的不同。如老年人肺炎时可个体反应性的不同。如老年人肺炎时可仅有低热或无发热。仅有低热或无发热。22-必 须 注 意 以下情况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不典六、伴六、伴 随随 症症 状状寒战: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急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疾等急性感染性疾病;药物热、输液或输血反应等。输血反应等。肝脾肿大:肝脾肿大:常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常见于传单、病毒性肝炎、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疟疾、结缔组织病、白血病、淋巴瘤、黑热病、布氏杆菌病等。黑热病、布氏杆菌病等。淋巴结肿大:淋巴结肿大:常见于传单、风疹、淋巴常见于传单、风疹、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丝虫病等。结结核、白血病、淋巴瘤、丝虫病等。23-六、伴 随 症 状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疟疾等急性结膜充血:结膜充血:见于麻疹、流热、钩端螺旋见于麻疹、流热、钩端螺旋体病等。体病等。昏迷: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型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中毒性菌痢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中暑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巴比妥类药物中毒。巴比妥类药物中毒。24-24-关节肿痛:关节肿痛:猩红热、风湿热、布氏杆菌猩红热、风湿热、布氏杆菌病、结缔组织病等病、结缔组织病等皮疹:皮疹: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斑常见于麻疹、猩红热、风疹、斑疹伤寒、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疹伤寒、结缔组织病、药物热等。25-关节肿痛:猩红热、风湿热、布氏杆菌病、结缔组织病等25-七、问七、问 诊诊 要要 点点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缓急)、病程、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缓急)、病程、热度高低、频度(间歇性或持续性)、诱因;热度高低、频度(间歇性或持续性)、诱因;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多系统症状询问,是否伴有咳嗽、咳痰;腹多系统症状询问,是否伴有咳嗽、咳痰;腹痛、呕吐、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皮疹、痛、呕吐、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皮疹、出血、头痛、肌肉关节痛等。出血、头痛、肌肉关节痛等。诊疗过程。诊疗过程。患病来的一般状态患病来的一般状态个人史等个人史等26-七、问 诊 要 点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缓急)、病程、热.27-.27-.习 题 1.名称解释:发热 2.选择题:1)发热最常见的病因是()A.无菌性物质坏死吸收 B.抗原-抗体反应 C.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D.感染 E.内分泌与代谢疾病2)体温持续3940之间,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为()A 稽留热 B波状热 C 弛张热 D不规则热 E间竭热.28-.习 题 1.名称解释:发热28-.习 题3)间歇热见于()A 败血症 B 肺气肿 C 疟疾 D 伤寒4)体温在39C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较大,可达2C以上为()A稽留热 B.不规则热 C.弛张热 D.间歇热 E.波状热3.填空题: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_,中等度热_ ,高热_ ,超高热_。29-习 题3)间歇热见于()2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