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756117 上传时间:2024-07-21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834.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个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三个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三个牛顿运动定律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反映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并反映了力是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并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惯性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物体本身固有的属性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F合合=m a)反映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反映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定律)反映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反映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牛牛顿顿运运动动定定律律的的意意义义力是产生加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速度的原因复习复习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F合=m a)牛顿第三16 用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一)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的关系,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使我们能够把物体的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联系起来运动情况与受力情况联系起来.因此因此,它在天体运动的研究、它在天体运动的研究、车辆的设计等许多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都有广泛的应用。车辆的设计等许多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都有广泛的应用。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牛顿第二定律确定了运动和力2科技工作者能准确预测卫星的运行轨道、着地点,正是科技工作者能准确预测卫星的运行轨道、着地点,正是利用了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力和运动的关系,由于目前知识利用了牛顿运动定律中的力和运动的关系,由于目前知识的局限,这里让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例子入手,体会这类问的局限,这里让我们先从最简单的例子入手,体会这类问题的研究方法。题的研究方法。6 用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一一)科技工作者能准确预测卫星的运行轨道、着地点,正是6 用牛顿3例题例题1 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 2kg,在,在 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4.2N。求物体在。求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末的速度和4s内的位移。内的位移。问:问:l、本题研究对象是谁?它共受几个力的作、本题研究对象是谁?它共受几个力的作用?物体所受的合力沿什么方向?大小是多少?用?物体所受的合力沿什么方向?大小是多少?2、本题要求计算位移和速度,而我们只会解、本题要求计算位移和速度,而我们只会解决匀变速运动问题。这个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决匀变速运动问题。这个物体的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吗?依据是什么?动吗?依据是什么?3、本题属于哪类动力学问题?、本题属于哪类动力学问题?已知受力情况求运动情况例题1 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 2kg,在 6.4解: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由图知:F合=F-f=ma a=4s末的速度末的速度4s内的位移内的位移例题例题1 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一个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质量是 2kg,在,在 6.4N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的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间的摩擦力是4.2N。求物体在。求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末的速度和4s内的位移。内的位移。fFGFNa拓展:拓展:(1)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求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多大?(2)本题中若将)本题中若将F大小不变,方向改为与水平方向夹角为大小不变,方向改为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O,则则f变了没有?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求出物体在变了没有?画出受力分析图,并求出物体在4s末的速度和末的速度和4s内内的位移。的位移。解: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4s末的速度4s内的位移例题1 一5G问:本题属于哪类动力学问题?问:本题属于哪类动力学问题?人共受几个力的作用?各力方向如何?人共受几个力的作用?各力方向如何?它们之中哪个力是待求量?哪个力实际它们之中哪个力是待求量?哪个力实际上是己知的?上是己知的?物体所受的合力沿什么方向?物体所受的合力沿什么方向?一个滑雪的人,质量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 m75kg75kg,以,以v v0 02m/s2m/s的初速度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3030,在在t t5s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 x60m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已知运动情况求受力情况GyGxFNXYF阻 G问:本题属于哪类动力学问题?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75kg6分析滑雪人的运动情况:分析滑雪人的运动情况:V0=2 2m/s、t=5s、x=60m一个滑雪的人,质量一个滑雪的人,质量m m75kg75kg,以,以v v0 02m/s2m/s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的初速度沿山坡匀加速滑下,山坡的倾角3030,在在t t5s5s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的时间内滑下的路程x x60m60m,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求滑雪人受到的阻力(包括摩擦和空气阻力)。气阻力)。GyGxFNF阻 GXY分析滑雪人的运动情况:V0=2m/s、t=5s、x=607分析滑雪人的受力情况:分析滑雪人的受力情况:GY=mgcos 300=636.5NGX=mgsin 300=367.5NGyGxFNF阻 GXYF合合=GX-F阻阻=maF阻阻=GX-ma=367.5N-754N=67.5N4N=67.5NF阻阻 方向沿斜面向上方向沿斜面向上分析滑雪人的受力情况:GY=mgcos 300=636.8解:对解:对滑雪滑雪人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人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把重力分解得:把重力分解得:G Gx xmgsinmgsin G Gy ymgcosmgcos 根据运动学规律:根据运动学规律:x xv v0 0t t atat2 2 得:得:代入已知量的数值得:代入已知量的数值得:a a4m/s4m/s2 2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 Fmama,即,即G Gx xF F阻阻mama得:得:F F阻阻G Gx xmamamgsinmgsinmama 代入数值得:代入数值得:F F阻阻67.5N67.5N即:滑雪人受到的阻力是即:滑雪人受到的阻力是67.5N,67.5N,方向沿斜面向上方向沿斜面向上。12a a2(xv0t)t2GyGxFNF阻 GXY解:对滑雪人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坐标系,12a2(xv0t9小结l、两题都需画受力图,都要利用牛顿第、两题都需画受力图,都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画受力图是重要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画受力图是重要的解题步骤。不同之处是例的解题步骤。不同之处是例1先用牛顿第先用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而例二定律求加速度,而例2先用运动学公式先用运动学公式求加速度。求加速度。2、例、例2中物体受力方向较为复杂,建立中物体受力方向较为复杂,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就可以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后,就可以用G1和和G2代代替替G,使解题方便。,使解题方便。小结l、两题都需画受力图,都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10两类问题:两类问题:已知物体受力的情况,确定物体运动。已知物体受力的情况,确定物体运动。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受力。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确定物体受力。解题思路:解题思路:牛牛顿顿运运动动定定律律的的应应用用力的合成力的合成与分解与分解F合合=m a运动学运动学公式公式受力情况受力情况合力合力F合合a运动情况运动情况加速度是连接加速度是连接”力力”和和”运动运动”的桥梁的桥梁两类问题:解题思路: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F合=11解解题题步步骤骤 1 1、确定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对象;2 2、分分析析研研究究对对象象的的受受力力情情况况,画画受受力力示意图;示意图;3 3、分分析析研研究究对对象象的的运运动动情情况况,必必要要时时画运动过程简图;画运动过程简图;4 4、利利用用牛牛顿顿第第二二定定律律或或运运动动学学公公式式求求加速度;加速度;5 5、利利用用运运动动学学公公式式或或牛牛顿顿第第二二定定律律进进一步求解要求的物理量。一步求解要求的物理量。根据两个练习的解题过程,以及我们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根据两个练习的解题过程,以及我们对应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题方法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出应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解题方法的分析,请同学们总结出应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的一般步骤。解题步骤 1、确定研究对象;根据两个练习的解题过程,以及我们12一斜面一斜面AB长为长为10,倾角为倾角为,一质量为一质量为kg的小物的小物体体(大小不计大小不计)从斜面顶端从斜面顶端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如图所示如图所示(取取10 m/s2)(1)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若斜面与物体间的动摩擦因 数为数为0.5,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求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B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点时的速度及所用时间.(2)若给小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下若给小物体一个沿斜面向下 的初速度的初速度,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恰能沿斜面匀速下滑,则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则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多少是多少?图图 2q=30 oABm类题演练类题演练一斜面AB长为10,倾角为,一质量为kg的小物体13AG(1)、以小物体为研究对象、以小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建立直角坐标系建立直角坐标系.小物体沿斜面即小物体沿斜面即轴方向加轴方向加速运动速运动,设加速度为设加速度为ax,则则ax,物体在轴方向没有发物体在轴方向没有发生位移生位移,没有加速度则没有加速度则ay.解析:解析:q=30 oBmFNxym mFfsinGq qG1=cosGq qG2=yNyxxmaGFFmaFGF=-=-=12fq qq qfcossinmgFmaFmg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解 析析把重力把重力沿沿轴和轴和轴方向分解:轴方向分解:AG(1)、以小物体为研究对象,其受力情况如图所示.建立直角14ssavt5.567.07.3=cossinmmgmga-=q qm mq qq=30 oABmFNGxyf fFsinGq qG1=cosGq qG2=又又所以:所以:NFFm mf=设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设小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所用时间为所用时间为,小物体由静小物体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则:则:由由)cos(sing-=q qm mq q52/30cos.030(sin10sm =)-2/67.0sm=asvvt2202+=atvvt+=0由由smsmasv/7.3/1067.022=得得得得解解 析析ssavt5.567.07.3=cossinmmgmga1558.030tantan=q qm mfNFF(2)小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小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其加速度其加速度,则在图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则在图示的直角坐标系中。NFFm mf=所以所以又又所以所以,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小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q qq qfcossinmgFmgFN=0012=-=-=yNyxxmaGFFmaFGFf由牛顿第二定律由牛顿第二定律 得:得:解解 析析q=30 oABmFNGxyf fFsinGq qG1=cosGq qG2=58.030tantan=qmfNFF(2)小物体沿16若给物体一定的初速度若给物体一定的初速度 当当tg时时,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当当tg(mgcosmgsin)时)时,物体沿斜面减速下滑;物体沿斜面减速下滑;当当tg(mgcosmgsin)时)时,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小结提升小结提升 q=30 oABmFNGxyf fFsinGq qG1=cosGq qG2=若给物体一定的初速度 小结提升 q=30 oABmFNGx17作业作业:1、课后完成课本、课后完成课本85页页“问题与练习问题与练习”中中的习题。的习题。2、用图表的形式具体总结一下两种动力、用图表的形式具体总结一下两种动力学题目的基本解题思路。学题目的基本解题思路。完成导学大课堂完成导学大课堂page:105-109作业:1、课后完成课本85页“问题与练习”中的习题。18图表受力情况F1、F2运动情况v0、sF合a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学公式图表受力情况F1、F2运动情况v0、sF合a力的合成19FF2F10解:依题意作图:由图可知合力F为:F=250cos300N=250 0.866N=87NFF2F10解:依题意作图:由图可知合力F为:F=250c20解:依题意作图:由图可知合力F为:F=250cos300N=250 0.866N=87N解:依题意作图:由图可知合力F为:F=250cos300N21解:在阻力作用下电车做匀减速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求出电车的加速度a:电车所受的阻力:负号表示阻力的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反。F解:在阻力作用下电车做匀减速运动,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可求出22解:依题意作图,GF1F2解:依题意作图,GF1F223解:依题意作图,建立坐标,并分解G:xy0G1G2G1=mgsin G2=mgcos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得人下滑的加速度,滑至底端时的速度为:解:依题意作图,建立坐标,并分解G:xy0G1G2G1=mg24GFFf解:汽车受重力G,支持力F和摩擦力Ff的作用,如图所示。其中Ff=F=mg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紧急刹车时的加速度为:根据运动学公式:GFFf解:汽车受重力G,支持力F和摩擦力Ff的作用,如图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