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重心的经度和纬度的计算公式课件

上传人:29 文档编号:241725052 上传时间:2024-07-18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8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域重心的经度和纬度的计算公式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区域重心的经度和纬度的计算公式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区域重心的经度和纬度的计算公式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章第七章 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重点问题:重点问题:区域空间结构和区域重心的概念国民经济核心地区与外围地区的关系经济区划第七章 区域空间结构重点问题:1主要内容主要内容n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n第二节区域经济核心与外围的关系第二节区域经济核心与外围的关系n第三节经济区划第三节经济区划主要内容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2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经济重心的判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断n区域空间结构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相互关系。一、我国区域重心的推移一、我国区域重心的推移n我们以经度和纬度来表示重心所在位置,并从地理重心、人口重心、工业重心及经济重心四个方面来研究我国区域重心的推移状况。第一节 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中3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一)区域重心空间位置的推移(一)区域重心空间位置的推移1.计算各年份的区域重心计算各年份的区域重心(1)用J,W分别表示重心所在地的经度和纬度,则地理重心、人口重心、工业重心、经济重心可分别表示为:nE1(J1,W1)nE2(J2,W2)nE3(J3,W3)nE4(J4,W4)第一节 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一)区域重心空间位置的推移4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2)区域重心的经度和纬度的计算公式:区域重心的经度和纬度的计算公式:(j=1,2,3,4)式中:Ai1、Ai2、Ai3、Ai4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积、人口、工业总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J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地的经度,i=1,2,31。W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所在地的纬度,i=1,2,31。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2)区域重心的经度和纬度的计算公5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2.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我国各个年份的区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我国各个年份的区域重心,并作比较。通过比较发现:域重心,并作比较。通过比较发现:第一、我国地理重心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一直在东经103.5,北纬35.6,大约在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第二、我国人口重心、工业重心及经济重心的位置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偏移。第三、我国地理重心、人口重心、工业重心及经济重心的位置都不在一个位置上。第一节 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2.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我国各个年份6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二)区域重心移动距离(二)区域重心移动距离(1)计算出北纬33时每一经度所跨的距离为93.2公里。(2)计算出纬度1度所跨距离为111.2公里。(3)利用勾股定理确定重心移动距离计算公式:重心移动距离重心移动距离=(J Ji i J Jj j)93.293.22 2+(W Wi i W Wj j)111.2111.22 2 0.50.5n公式中,(Ji-Jj)代表计算时期两重心所在地的经度跨度。(Wi-Wj)代表计算时期两重心所在地的经度跨度。第一节 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二)区域重心移动距离7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区域重心的移动中可以看出:n第一,我国区域重心总的变化不大,人口重心、工业重心、经济重心都在东经113118、北纬3235之间移动。n第二,从各类重心的变化幅度看,工业重心变化最大(向西向南),人口重心变化最小,经济重心变化幅度居中(向南)。n第三,从不同时期的变化特征看,1978年以前区域重心主要向西、向北推移,推移跨度不大,各重心的推移方向也不尽相同。1978年以后我国区域重心大幅度向南推移,各区域重心推移方向也大体一致。第一节 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区域重心的移动8第一节第一节 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二、重心偏离程度的研究二、重心偏离程度的研究(一)人口重心、工业重心和经济重心对地理重(一)人口重心、工业重心和经济重心对地理重心的偏离程度心的偏离程度n我们分别以N1j、N2j、N3j 代表对地理重心的东西偏度、南北偏度和总偏度。其中j=2,3,4分别代表人口重心、工业重心和经济重心,重心偏度计算公式如下:第一节 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二、重心偏离程度的研究9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10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二)工业重心、经济重心对人口重心偏离程度的分析(二)工业重心、经济重心对人口重心偏离程度的分析第一节区域经济重心的判断(二)工业重心、经济重心对人口重心偏11结论结论n第一,我国人口重心、工业重心和经济重心对地理重心的偏离程度很大。n第二,我国工业重心、经济重心对人口重心的偏度相对比较小,这说明我国工业、经济与人口的地域分布具有一致性。n第三,从建国以后到90年代初的主要时期,区域重心偏离程度,包括工业重心、经济重心对地理重心、人口重心的偏离程度是不断缩小的。n第四,需要指出的是:90年代以来,特别是1995年以来,工业重心、经济重心对地理重心和人口重心的偏离程度开始扩大了。结论第一,我国人口重心、工业重心和经济重心对地理重心的偏离程12第二节第二节 区域经济核心与外围的关系区域经济核心与外围的关系一、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一、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1.1.核心区核心区n指在全国或者区域经济发展中居于主导地位、经济增长快、发展质量高的地区,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通常是其人均GDP要大大高于全国人均水平。第二节 区域经济核心与外围的关系一、基本概念与计算方法13第二节第二节 区域经济核心与外围的关区域经济核心与外围的关系系2.2.外围区外围区n指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发展水平比较低的地区,处于经济技术水平低梯度上,接受核心区的经济技术辐射而得到发展。第二节 区域经济核心与外围的关系2.外围区14第二节第二节 区域经济核心与外围的关系区域经济核心与外围的关系3.3.计算方法计算方法核心区与外围区的判断通常用人均GDP的标准化值为标准。计算方法如下:某地区人均GDP标准化值=(某地区人均GDP-全国人均GDP)各省区人均GDP的标准差我们根据人均GDP标准化值的大小,将全国划分为三类地区:n核心区:人均GDP的标准化值大于0.5;n外围区:人均GDP的标准化值小于-0.3;n过渡区:人均GDP的标准化值介于-0.30.5之间第二节 区域经济核心与外围的关系3.计算方法15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区划经济区划n经济区经济区是政府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域单元。n经济区划经济区划是政府区域经济管理中的政策工具。它应该是在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指导下运作实施。第三节 经济区划经济区是政府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重要地域单元。16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区划经济区划一、经济区与经济区划的基本概念一、经济区与经济区划的基本概念(一)经济区(一)经济区1.经济区定义经济区定义n经济区是指以劳动地域分工为基础客观形成的不同层次、各具特色的经济地域。2.2.经济区的特点经济区的特点区内一致性和区外差异性经济区存在的客观性第三节 经济区划一、经济区与经济区划的基本概念17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区划经济区划(二)经济区划(二)经济区划1.1.经济区划的含义经济区划的含义n在认识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根据特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国区域进行分区划片,阐明各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条件、特点和问题,指出它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中央政府对区域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地方政府制定区域发展规划、企业进行区域分析活动提供科学依据。第三节 经济区划(二)经济区划18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区划经济区划2.2.经济区划的原则与依据经济区划的原则与依据经济区内自然和经济社会条件的相似性和区际差异性,-划分经济区的一般原则。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与国民经济综合发展相结合,即地区生产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建立自己合理的产业结构。第三节 经济区划2.经济区划的原则与依据19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区划经济区划地区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相结合。地区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相结合。n综合经济区应该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以区域交通通讯网络为脉络,上下级城市密切联系,城市与乡村相互结合的区域整体。经济区的界限尽可能与行政区界限一致。经济区的界限尽可能与行政区界限一致。(5)(5)同级综合经济区之间在地理范围上不宜重叠或交同级综合经济区之间在地理范围上不宜重叠或交叉,各同级经济区地域范围的总和覆盖上一级经叉,各同级经济区地域范围的总和覆盖上一级经济区的国土总和,全国性的综合经济区应覆盖全济区的国土总和,全国性的综合经济区应覆盖全部国土。部国土。第三节 经济区划地区经济中心与经济腹地相结合。20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区划经济区划二、中国经济区划简评二、中国经济区划简评1按行政区划系统划分可得我国的基本经济区域按行政区划系统划分可得我国的基本经济区域。n这种区划方式虽然有利于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但容易人为割裂区际经济联系,不利于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劳动地域分工。2.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按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按沿海和内地沿海和内地两大块来划分两大块来划分可得:沿海经济区和内地经济区。可得:沿海经济区和内地经济区。第三节 经济区划二、中国经济区划简评213.19623.1962年,按六大经济协作区来划分可得:年,按六大经济协作区来划分可得:东北经济协作区(黑、吉、辽)、华北经济协作区(京、津、晋、冀、内蒙古 华东经济协作区(沪、鲁、苏、皖、浙、闽、赣、及台湾)、中南经济协作区(豫、鄂、湘、粤、桂)、西南经济协作区(云、贵、川、藏)、西北经济协作区(陕、新、甘、青、宁)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区划经济区划3.1962年,按六大经济协作区来划分可得:第三节 经济区划22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区划经济区划4.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梯度开发理论的引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梯度开发理论的引入和发展,我国的区域经济学界(陈栋入和发展,我国的区域经济学界(陈栋生)提出了生)提出了东、中、西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划分。第三节 经济区划4.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梯度开发理论的引入和发23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三大地区划分三大地区划分(1984年年)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部地区 三大地区划分(1984年)24第三节经济区划第三节经济区划5.5.七大经济区的区划方案(邹家华)七大经济区的区划方案(邹家华)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及上海市,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经济地区。环渤海地区环渤海地区:包括北京、天津、山东、河北及辽宁。东南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包括广东、福建和海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仅次于长三角地区,位居第二。东北地区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及黑龙江。第三节经济区划5.七大经济区的区划方案(邹家华)25第三节第三节 经济区划经济区划中部五省区中部五省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及河南,该区的资源环境条件较好。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内蒙古及西藏。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西南和华南部分省区: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海南、西藏、重庆市及广东西部地区。第三节 经济区划中部五省区:包括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及河26七大经济区(七大经济区(1996年)年)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和华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中部地区七大经济区(1996年)东北地区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