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贴现政策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703774 上传时间:2024-07-17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148.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再贴现政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再贴现政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再贴现政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现现现现现现 代代代代代代 金金金金金金 融融融融融融 学学学学学学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现 代 金 1学习要点学习要点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货币政策目标的构成;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了解货币政策目标的构成;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机制和作用效果;了解选择性信用工具和直接信用控制工具;了解了解选择性信用工具和直接信用控制工具;了解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货币政策时滞。及货币政策时滞。学习要点2第一节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构成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构成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准备金准备金基础货币等基础货币等操作目标操作目标工具目标工具目标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利率利率汇率汇率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币值稳定币值稳定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第一节 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构成中央银行运用3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一)最终目标的内容(一)最终目标的内容 1.币值稳定(物价稳定)币值稳定(物价稳定)2.充分就业充分就业 3.经济增长经济增长 4.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 1.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2.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3.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4.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之间的矛盾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4第二节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指中央银行在法律所赋予的权力范围内,通过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定或调整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缴存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改变货币乘数,借以控制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以改变货币乘数,借以控制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及其构成,间接地控制货币供应量业银行信贷规模及其构成,间接地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的一种货币政策。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5 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内容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内容 (1)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2)对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的规定。)对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的规定。1.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内容6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机制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机制第一,对货币乘数的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与货币乘数负相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提高)将使货币乘数增大(减小),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银行系统信用扩张能力增强(减弱),货币供应量增加(减少)。第二,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当中央银行降低(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在整个银行系统的基础货币和准备金数量不变的情况下,超额准备金增加(减少),从而银行的可贷资金增加(减少),信贷规模扩张(收缩)。两方面作用的结果均使市场利率降低(提高),从而刺激(抑制)投资和消费需求的增加。2.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作用机制7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法定准备金率最大的优点是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强有力,并且效果明显、收效迅速。局限性:(1)缺乏弹性,不宜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控货币供给的工具。(2)它的调整对整个经济和社会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以致使得它有了固定化的倾向。(3)对各类银行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效果8(二)再贴现政策(二)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政策,就是中央银行通过制定或调整再贴现利率来干预和影响市场利率及货币市场的供应和需求,从而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的一种货币政策。1.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再贴现政策的内容 一是再贴现率的调整;二是规定可以向中央银行申请贴现的票据的资格。(二)再贴现政策9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如提高贴现率,这对货币供应量有两个层次的影响,一个层次是因为商业银行借入同量货币要支付更多的利息使借款成本提高,银行便会减少向中央银行借款数量,这就使中央银行投放的基础货币减少,如货币乘数不变,则货币供应量减少。另一个层次是银行因借款成本提高,出于盈利动机,银行的贷款利率也会相应提高,客户借款的借款成本也随之提高,客户对信贷资金的需求减少,使银行信用规模收缩,货币供应量随之减少。2.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103.再贴现政策的效果再贴现政策的效果有效性:(1)有利于中央银行发挥最后贷款人作用。(2)再贴现政策通过对贴现对象的选择、对贴现票据的规定,可以起到一定的结构调整作用。(3)再贴现政策作用缓和,可以配合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局限性:(1)中央银行处于被动地位。(2)再贴现政策缺乏弹性。(3)再贴现率高低有限度。在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再贴现率无论多高,都难以阻止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再贴现。3.再贴现政策的效果11(三)公开市场操作(三)公开市场操作 公开市场操作是指中央银行在债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各种政府证券如国库券、国债等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及利率的一种政策工具。1.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机制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机制 (1)通过改变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而起作用。(2)通过利率来影响货币供应量。(三)公开市场操作122.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优越性:优越性:主动性;灵活性;可逆转性;精确性。局限性:局限性:公开市场业务开展需要有一个发达的金融市场,市场规模足够大、交易活跃,且品种繁多,使中央银行能够利用这一市场迅速灵活地吞吐基础货币;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干预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势力;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一个极端的例子是,如果没有存款准备金制度,这一工具也无从发挥作用。2.公开市场操作的效果13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优惠利率优惠利率2.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3.消费者信用控制消费者信用控制4.不动产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14三、直接信用控制工具三、直接信用控制工具 1.信用分配信用分配 2.直接干预直接干预 3.流动性比率流动性比率 4.利率最高限额利率最高限额三、直接信用控制工具15四、间接信用控制四、间接信用控制 1.道义劝告道义劝告 2.窗口指导窗口指导四、间接信用控制16第三节第三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一、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含义与作用一、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含义与作用实现实现改变改变运用运用中央银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工具中介指标中介指标最终目标最终目标货币政策传递过程货币政策传递过程第三节 货币政策中介指标一、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含义与作用实17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 1.相关性相关性 2.可测性可测性 3.可控性可控性 4.抗干扰性抗干扰性 5.适应性适应性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标准18三、可供选择的主要中介指标三、可供选择的主要中介指标(一)可供选择的操作目标(一)可供选择的操作目标 1.准备金准备金 2.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二)可供选择的工具目标(二)可供选择的工具目标 1.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 2.利率利率四、中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四、中国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选择三、可供选择的主要中介指标19第四节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时滞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时滞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一)利率传导机制(一)利率传导机制 1.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商业银行准备金商业银行准备金货币利率货币利率 货币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的背离利率与自然利率的背离(累积过程)一般物价水(累积过程)一般物价水平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动平和社会经济活动的变动 2.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传导机制理论凯恩斯学派的利率传导机制理论 第四节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时滞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20 3.托宾的托宾的q理论理论(二)非货币资产价格传导机制(二)非货币资产价格传导机制(三)信贷配给传导机制(三)信贷配给传导机制 1.银行借贷渠道论银行借贷渠道论 RMSDLIY 2.资产负债表渠道论资产负债表渠道论RMrNCF,P资资产状况恶化产状况恶化LIY 3.托宾的q理论21(四)汇率传导机制(四)汇率传导机制二、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二、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一)传统体制下的直接传导机制(一)传统体制下的直接传导机制 信贷计划指标信贷计划指标现金计划指标现金计划指标与与国国民民经经济济实实物物计计划划衔衔接接平平衡衡保保证证完完成成财财政政收收支支计计划划、物物资资供应计划、国际收支计划供应计划、国际收支计划我国货币政策的直接传导机制我国货币政策的直接传导机制(四)汇率传导机制信贷计划指标与国民经济实物计划衔接平衡保证22(二)改革以来的双重传导机制(二)改革以来的双重传导机制 操作目标操作目标政策工具政策工具最终目标最终目标工具目标工具目标信贷计划信贷计划信贷限额信贷限额央行准备金率央行准备金率央行基准利率央行基准利率再贴现再贴现央行贷款央行贷款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其他其他同业拆借利同业拆借利率率备付金率备付金率基础货币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货币供应量信用总量信用总量市场利率市场利率充分就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稳定物价稳定物价国际收支平国际收支平衡衡贷款总规模贷款总规模现金发行量现金发行量我国货币政策的双重传导机制我国货币政策的双重传导机制(二)改革以来的双重传导机制 操作目标政策工具最终目标工具目23三、货币政策时滞三、货币政策时滞 货币政策时滞的概念及其测算货币政策时滞的概念及其测算经济形势变化经济形势变化作用于最终目标作用于最终目标认认识识到到采采取取政政策策行行动动的必要性的必要性制定货币政策制定货币政策执行货币政策执行货币政策认识时滞认识时滞决策时滞决策时滞操作时滞操作时滞市场时滞市场时滞内部时滞内部时滞外部时滞外部时滞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时滞三、货币政策时滞经济形势变化作用于最终目标认识到采取政策行动24第五节第五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与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与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概述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概述(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涵义(一)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涵义(二)新古典学派的(二)新古典学派的“面纱论面纱论”(三)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三)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理论 1.外生货币论外生货币论 2.货币变动的效应货币变动的效应第五节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理论与中国的货币政策实践一、货币25(三)货币主义的短期有效理论(三)货币主义的短期有效理论(四)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有效理论(四)新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有效理论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货币政策的实践(一)(一)19841988年间的货币政策年间的货币政策 1.1985年的紧缩货币政策年的紧缩货币政策 2.1987年的紧缩货币政策年的紧缩货币政策(二)(二)19881991年间的货币政策年间的货币政策(三)货币主义的短期有效理论26(三)(三)1992-1996年间的货币政策年间的货币政策(四)(四)19962002年的货币政策年的货币政策(五)(五)2003年年2007年的货币政策年的货币政策(三)1992-1996年间的货币政策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