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与抗凝医学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650659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凝血与抗凝医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凝血与抗凝医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凝血与抗凝医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凝血 与 抗凝的机理1编辑版ppt 凝血 与 抗凝的机理1编辑版ppt止血 止血的三步与三大要素:第一步 血管收缩内皮细胞第二步 血小板聚集血小板第三步 凝血因子参加的血液凝固凝血因子2编辑版ppt止血 止血的三步与三大要素:第一步 血管收缩2编辑版ppt血管收缩p当血管壁受到损伤时,血管收缩为最迅速的止血反应。内皮细胞的内皮素以及血管紧张素等活性物质使血管收缩。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on willebrand factor,vWF),使血小板粘附于暴露的血管内皮下胶原,激活血小板,使血小板释放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 TA2),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使血管收缩。3编辑版ppt血管收缩当血管壁受到损伤时,血管收缩为最迅速的止血反应。3编血小板聚集血小板的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在血小板的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在2-3微米,而红细胞的直径为微米,而红细胞的直径为7-8微米。微米。4编辑版ppt血小板聚集血小板的体积小,无细胞核,呈双面微凸的圆盘状,直径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分两个时相:第一时相:当内皮细胞受损时,血小板经vWF介导,迅速粘附于暴露的胶原组织,激活的血小板经纤维蛋白原(Fg)介导相互粘附(即聚集),此为血小板第一相聚集,呈可逆反应。5编辑版ppt血小板聚集血小板聚集分两个时相:5编辑版ppt血小板聚集第二时相:被激活的血小板可释放其内含的5-HT和二磷酸腺苷(ADP)等物质,进一步加速血小板的聚集变型,成为不可逆的第二相聚集,形成白色血栓,构成初期的止血屏障。6编辑版ppt血小板聚集第二时相:被激活的血小板可释放其内含的5-HT和二血小板聚集7编辑版ppt血小板聚集7编辑版ppt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p血液由流动的液体状态变成不能流动的胶凝状态的过程。p其实质是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变成不溶性的纤维蛋白的过程。p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把血细胞及血液中的其他成分网罗在内,从而形成血凝块。8编辑版ppt血液凝固 blood coagulation血液由流动的液体Blood coagulation9编辑版pptBlood coagulation9编辑版ppt血液凝固p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的参与。p目前已知的凝血因子有14种,其中已经按照国际命名法依发现的先后顺序用罗马数字编号的有12种,即凝血因子IXIII,(简称FIFXIII),此外还有前激肽释放酶、高分子激肽原 10编辑版ppt血液凝固血液凝固是一系列复杂的酶促反应过程,需要多种凝血因子11编辑版ppt11编辑版ppt血液凝固p除FIII、F IV、FV以外,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均在肝脏内合成,其中FII、FVII、FIX、FX的合成需要VitK的参与,故它们又称为依赖VitK的凝血因子。12编辑版ppt血液凝固除FIII、F IV、FV以外,几乎所有的凝血因子血液凝固 凝血三个期凝血过程的三个期: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也称凝血酶原激活复合物/凝血活酶)形成期;2.凝血酶形成期;3.纤维蛋白形成期。凝血酶原复合物凝血酶原凝血酶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13编辑版ppt血液凝固 凝血三个期凝血过程的三个期:1.凝血酶原酶复合物(血液凝固 第一期凝血活酶形成期内源性凝血途径 外源性凝血途径Y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启动方式和参与的凝血因子不同。但两条途径并不各自完全独立,两条途径的某些凝血因子可以相互激活。14编辑版ppt血液凝固 第一期凝血活酶形成期14编辑版ppt血液凝固 内源性凝血途径 intrinsic pathway p参与凝血的因子全部来自血液,通常因血液与带负电荷的异物(玻璃、白陶土、硫酸酯、胶原等)表面接触而启动,启动因子为FXII。15编辑版ppt血液凝固 内源性凝血途径 intrinsic pathway血液凝固 外源性凝血途径 extrinsic pathway p来自于血液之外的组织因子(TF)暴露于血液而启动的凝血过程,启动因子为FIII。16编辑版ppt血液凝固 外源性凝血途径 extrinsic pathway血液凝固17编辑版ppt血液凝固17编辑版ppt血液凝固 限速因子l在凝血过程中,FVIIIa和FVa是FXa和凝血酶激活的限速因子,(FVIIIa作为辅因子,使FIXa对FX的激活速度提高20万倍;FVa作为辅因子可使FXa对凝血酶原的激活速度提高10000倍)18编辑版ppt血液凝固 限速因子在凝血过程中,FVIIIa和FVa是FXa血液凝固第二期与第三期为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的共同途径:凝血酶原的激活和纤维蛋白的生成。纤维蛋白的生成:纤维蛋白原即FI,在凝血酶的作用下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同时激活FXIII,生成FXIIIa,FXIIIa在Ga2+的作用下使纤维蛋白单体相互聚合,形成不溶于水的交联蛋白多聚体凝块 19编辑版ppt血液凝固第二期与第三期为内源性与外源性凝血的共同途径:凝血酶抗凝正常人在日常活动中常有轻微的血管损伤发生,体内也常有低水平的凝血系统激活,但循环血液并不凝固?是什么因素不至引起全循环的血液凝固?u体内的生理性凝血过程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到严格的控制。20编辑版ppt抗凝正常人在日常活动中常有轻微的血管损伤发生,体内也常有低水抗凝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液的稀释及单核巨嗜细胞的吞噬作用 生理性抗凝物质 21编辑版ppt抗凝血管内皮的抗凝作用 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液的稀释及单核巨嗜抗凝 血管内皮的作用屏障作用:防止凝血因子、血小板与内皮下的成分接触,从而避免凝血系统和血小板的活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合成前列环素PGI2、一氧化氮NO,从而抑制血小板的聚集;22编辑版ppt抗凝 血管内皮的作用屏障作用:防止凝血因子、血小板与内皮抗血抗凝 血管内皮的作用灭活凝血因子作用:还可合成分泌硫酸乙酰蛋白多糖(覆盖在内皮细胞表面,血液中的抗凝血酶III与之结合之后,可灭活FIIa、FXa等多种活化的凝血因子)、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TFPI),凝血酶调节蛋白(thrombomodulin,TM)通过蛋白质C系统参与对FVa、FVIIIa的灭活;23编辑版ppt抗凝 血管内皮的作用灭活凝血因子作用:还可合成分泌硫酸乙酰蛋抗凝 血管内皮的作用降解纤维蛋白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激活纤维蛋白溶解酶而降解已形成的纤维蛋白,保证血管的通畅。24编辑版ppt抗凝 血管内皮的作用降解纤维蛋白作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抗凝 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液的稀释及单核巨嗜细胞的吞噬作用 u纤维蛋白与凝血酶有高度的亲和力,在凝血过程中所形成的凝血酶,85%-90%可被纤维蛋白吸附,这不仅有助于加速局部凝血反应的进行,也可避免凝血酶向周围扩散。u进入循环的活化凝血因子可被血液稀释,并被血液中的抗凝物质灭活并单核巨嗜细胞吞噬。25编辑版ppt抗凝 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液的稀释及单核巨嗜细胞的吞噬作用 抗凝 生理性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肝素 26编辑版ppt抗凝 生理性抗凝物质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蛋白质C系统 组织因抗凝 I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主要为抗凝血酶III,由肝脏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通过抑制凝血酶及凝血因子FIXa、FXa、FXIa、FXIIa活性,起到抗凝作用;在缺乏肝素的情况下,抗凝血酶III的直接抗凝作用慢而弱,但它与肝素结合后,其抗凝作用可增强2000倍。但正常情况下,循环血液的血浆中几乎无肝素存在,抗凝血酶III主要通过与内皮细胞表面的硫酸乙酰肝素结合而增强内皮的抗凝功能。27编辑版ppt抗凝 I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 主要为抗凝血酶III,由肝脏抗凝 II 蛋白质C系统 主要包括蛋白质C,凝血酶调节蛋白,蛋白质S和蛋白质C抑制物。在凝血过程中,FVIIIa和FVa是FXa和凝血酶激活的限速因子,当凝血酶与血管内皮细胞上的凝血酶调节蛋白结合后,可以激活蛋白质C,而后者可以水解灭活FVIIIa和FVa,从而抑制FX和凝血酶原激活。28编辑版ppt抗凝 II 蛋白质C系统 主要包括蛋白质C,凝血酶调节蛋白,抗凝 III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由血管内皮产生,对组织因子途径的抑制分两步进行:1.先与FXa结合而抑制FXa催化活性,同时发生变构;2.在Ga2+作用下进一步与FVIIa-组织复合物结合,形成组织因子-FVIIa-TFPI-FXa复合体,从而灭活FVIIa-组织因子复合物,负反馈地抑制外源性凝血途径。29编辑版ppt抗凝 III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TFPI)由血管内皮产生抗凝 IV 肝素n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噬碱性粒细胞产生,肝素具有强抗凝作用n但在缺乏抗凝血酶III的条件下,肝素的抗凝作用很弱。30编辑版ppt抗凝 IV 肝素主要由肥大细胞和噬碱性粒细胞产生,肝素具有强凝血因子测定凝血因子测定 APTT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是目前推荐应用的内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测定:反应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31编辑版ppt凝血因子测定 APTT PT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凝血因子测定凝血因子测定 APTT是监测肝素治疗的首选指标。参考值32-43s,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0s以上为异常。延长:见于VII,IX,XI明显减少,如血友病(血友病A,血友病B,和第XI因子缺乏症),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V、因子X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症,重症肝病,新生儿出血症,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纤维蛋白溶解活性亢进,血循环中有抗凝物质等。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抽血不顺利使血液中混有大量组织液时。32编辑版ppt凝血因子测定 APTT是监测肝素治疗的首选指标。参考值32-凝血因子测定凝血因子测定 PT参考值11-13s,病人测定值超过对照值3s以上为异常。延长 见于先天性凝血因子II,V,VII,X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天凝血因子缺乏主要见于维生K缺乏、严重肝病,纤溶亢进,DIC,口服抗凝剂,血循环中有抗凝物如肝素和FDP等。缩短 见于血液高凝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如DIC早期,心肌梗死,脑血栓形成,多发性骨髓瘤,长期口服避孕药等。33编辑版ppt凝血因子测定 PT参考值11-13s,病人测定值超过对照值3INRPTR,即被检测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正常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参考值1.00.05。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 normalized ratio,INR),根据检验试剂敏感度对PTR的校正。参考值1.00.1PT 和INR 是连在一起的,监测PT必有INR结果,而PT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试验。口服抗凝药过程中,PT在正常值的1.5-2倍为最佳,而INR在2.0-3.0时为宜。34编辑版pptINRPTR,即被检测血浆的凝血酶原时间(s)/正常血浆的凝凝血因子测定 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测定:受检血浆中加入标准化的凝血酶溶液后,在凝血酶作用下,纤维蛋白原转变成纤维蛋白,使血浆凝固所需要的时间。参考值:16-18s,比正常对照延长3s以上为异常延长 见于DIC纤溶亢进期(合成大量纤溶酶),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及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时,血中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如肝素治疗中,肝脏疾病,SLE等。35编辑版ppt凝血因子测定 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凝血因子测定 FG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G)测定:参考值2-4g/L,增高 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糖尿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急性肾炎,多发性骨髓瘤,休克,急性感染,大手术后,恶性肿瘤等。减低 见于DIC消耗性低凝期及纤溶期,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36编辑版ppt凝血因子测定 FG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G)测纤溶监测 FDP: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D:D-2聚体 增高 见于原发性纤溶症,DIC,恶性肿瘤,肝脏疾病,肾脏疾病,肺梗死,DVT,溶栓治疗,白血病,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是纤溶酶作用域交联纤维蛋白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物,在继发性纤溶时,阳性或增高,而在原发性纤溶时不增高,是鉴别二者的重要指标。参考值:5mg/L 参考值:200ug/L 37编辑版ppt纤溶监测 FDP:血浆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D:D-2聚体监测项目的选择与应用监测项目的选择与应用一期止血缺陷的选择,主要看血小板计数及出血时间。二期止血缺陷的选择,凝血因子缺乏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检测可分为筛选试验和诊断试验。在此仅介绍筛选试验,选用APTT及PT作为筛选试验。38编辑版ppt监测项目的选择与应用一期止血缺陷的选择,主要看血小板计数及出筛选试验nAPTT和PT均正常,正常人,遗传性和获得性XIII缺乏症。nAPTT延长,PT正常,多数是内源性凝血途径缺陷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A,血友病B,和第XI因子缺乏症,血循环中有凝血因子抗体存在,DIC,肝疾病和口服抗凝剂。39编辑版ppt筛选试验APTT和PT均正常,正常人,遗传性和获得性XIII筛选试验APTT正常,PT延长,多数是由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遗传性因子VII缺乏症。APTT和PT都延长,多数是由于共同凝血途径缺陷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如遗传性和获得性因子X、V凝血酶原和纤维蛋白原缺乏症。此外,临床应用肝素治疗时,APTT和PT也都相应延长。40编辑版ppt筛选试验APTT正常,PT延长,多数是由于外源性凝血途径缺陷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 l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包括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溶两种。l可选用FDP和DD判断。41编辑版ppt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 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包括原发性纤溶和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lFDP和DD均正常 表示纤溶活性正常,临床的出血症状可能与原发性或继发性纤溶无关;lFDP阳性,DD阴性 理论上只见于纤维蛋白原被降解,而纤维蛋白未被降解,即原发性纤溶。实际上多数情况属于FDP的假阳性,见于肝病、术后大出血、重症DIC、纤溶初期等lFDP阴性,DD阳性 理论上只见于纤维蛋白被降解,即继发性纤溶、而纤维蛋白原未被降解,见于继发性纤溶,如DIC和溶栓治疗。42编辑版ppt纤维蛋白溶解综合征FDP和DD均正常 表示纤溶活性正常,临床抗凝溶栓治疗简易监测方案抗凝溶栓治疗简易监测方案实验方法 实验的临床意义 PT APTT TT口服抗凝剂(OAT)监测的经典方法,以INR值为判断标准。肝素治疗时延长,延长到正常对照值的1.5-2.0倍为安全。本试验对肝素敏感,安全范围为正常对照值的1.5-2.5倍。溶栓 FG DD溶栓治疗时纤维蛋白原有明显改变,小于1.0g/L可有出血危险。纤维蛋白溶解异常的指标,可以判断疗效。抗凝43编辑版ppt抗凝溶栓治疗简易监测方案实验方法 实验的临床意义 P44编辑版ppt谢谢!44编辑版ppt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