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散文中的“以小见大”课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241649575 上传时间:2024-07-1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681.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知识点—散文中的“以小见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知识点—散文中的“以小见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知识点—散文中的“以小见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知识点散文中的“以小见大”知识点 1【一、定义】“以小见大”本是写作散文采用的一种方法,即抓住看似平凡细小的事情,以此体现较大的主题,或者揭示较深的生活哲理。尤其对于记叙性散文,这是一种常见的写作方法。它表现为以小事见深意,所记之事一般比较平凡琐碎,常以若干零碎、琐屑之事来反映一个主题。既然散文在写作时有这种特点,我们在阅读散文、解答有关散文的阅读试题时,就不妨根据这种特点去寻找切入点。具体地说,就是在阅读时要注意抓住文章中那些貌似细小的事和物以及动作、情节等细节,并从而在文章主题和作者感情的统率下,寻求某一试题的具体答案。散文中的“以小见大”【一、定义】散文中的“以小见大”2【二、散文“以小见大”的方法列举】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2.读懂主题。3.筛选信息,重新组合。4.掌握答题技巧。散文中的“以小见大”散文中的“以小见大”3【三、散文“以小见大”的方法解析】(一)整体把握,理清思路。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特点便是“散”。这个特点,决定了散文内容的广阔和丰富性,全文好象全是一些“小”的片断、一些“小”的场面或景物。阅读时首先要努力根据这些“小”的片段、场面、景物和事件,去把握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把握作者的感情脉络,从而能尽快地剥去外表那些看似凌乱的“形”。若不注意整体阅读,就很难理清文章的思路,从而把握住那“不散”的神(即文章的中心或主题)。散文中的“以小见大”【三、散文“以小见大”的方法解析】散文中的“以小见大”4【三、散文“以小见大”的方法解析】(二)读懂主题。散文的写作或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或由此及彼、以小见大,因而我们在阅读散文时就不能就事论事,而要深入领会,借助联想和想象,读懂主题。因此,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1)注意捕捉关键语句(尽管这些关键词语有时显得很不起眼),从而理解文章主题。(2)设身处境,领会作者情感。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努力让自己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强烈共鸣。散文中的“以小见大”【三、散文“以小见大”的方法解析】散文中的“以小见大”5【三、散文“以小见大”的方法解析】(3)瞻前顾后,分析句段关系,注意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前后勾连。(4)寻找线索。阅读散文要紧紧抓住“线索”这条“纲”,弄清文章安排组织材料的规律,从而沿着线索去分析文章的内容,明了作者的写作思路及其选材组材的意图。(5)分析语言。阅读散文时,要认真分析散文的语言优美、凝炼、畅达的特色,从而在形式上对散文加以赏析。(6)进入意境。阅读散文时,要善于通过自身的感受,进入散文所描绘的意境中去。散文中的“以小见大”【三、散文“以小见大”的方法解析】散文中的“以小见大”6【三、散文“以小见大”的方法解析】(7)体会感情。阅读散文时,一定要注意体会散文的感情,以便激起心中的波澜,产生感情的共鸣。散文中的“以小见大”【三、散文“以小见大”的方法解析】散文中的“以小见大”7【三、散文“以小见大”的方法解析】(三)筛选信息,重新组合。回答散文阅读题的最基本的原则是从文中筛选信息,绝不能脱离文本想当然。但是,由于散文信息的分散、文本表达与答题语言的差异以及作者的表达方式等因素,我们还必须对散文中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而不能简单直接地照抄原文。又由于以小见大是散文写作的一种重要方法,所以在重组信息时,要根据题目的需要筛选。要重视能够那些表达作者情感和观点的的语句;重视那些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的语句,并努力把它们所表达的意思领会出来。散文中的“以小见大”散文中的“以小见大”8【三、散文“以小见大”的方法解析】千万不要放过那些看起来细小、但实际对文章主题的表达和题目的回答却起着重要作用的信息。(四)掌握答题技巧。散文阅读题的考查和设置,目的在于把握并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要传达的信息,一般不需要答题者擅自发挥,用原文作答是命题者给出参考答案的重要依据,也是回答散文试题时应坚持的主要技巧。散文中的“以小见大”散文中的“以小见大”9【四、特别提醒】1.在原文中寻找相关语句答题,应首先确定题干中的语句在原文中哪个段落,从而划定有效区间。2.再通过认真审读题目,弄清所问,找准答题方向,最后结合上下文进行分析,找出最切题的语句作答。散文中的“以小见大”散文中的“以小见大”10【五、典型例题】梧桐树丰子恺丰子恺 寓楼的窗前有好几株梧桐树。这些都是邻家院子里的东西,但在形式上是我所有的。因为它们和我隔着适当的距离,好像是专门种给我看的。它们的主人,对于它们的局部状态也许比我看得清楚;但是对于它们的全体容貌,恐怕始终没看清楚呢。因为这必须隔着相当的距离方才看见。唐人诗云:“山远始为容。”我以为树亦如此。自初夏至今,这几株梧桐树在我面前浓妆淡抹,显出了种种的容貌。当春尽夏初,我眼看见新桐初乳的光景。散文中的“以小见大”散文中的“以小见大”11【五、典型例题】那些嫩黄的小叶子一簇簇地顶在秃枝头上,好像一堂树灯,又好像小学生的剪贴图案,布置均匀而带幼稚气。植物的生叶,也有种种技巧:有的新陈代谢,瞒过了人的眼睛而在暗中偷换青黄。有的微乎其微,渐乎其渐,使人不觉察其由秃枝变成绿叶只有梧桐树的生叶,技巧最为拙劣,但态度最为坦白。它们的枝头疏而粗,它们的叶子平而大。叶子一生,全树显然变容。散文中的“以小见大”散文中的“以小见大”12【五、典型例题】在夏天,我又眼看见绿叶成阴的光景。那些团扇大的叶片,长得密密层层,望去不留一线空隙,好像一个大绿障;又好像图案画中的一座青山。在我所常见的庭院植物中,叶子之大,除了芭蕉以外,恐怕无过于梧桐了。芭蕉叶形状虽大,数目不多,那丁香结要过好几天才展开一张叶子来,全树的叶子寥寥可数。梧桐叶虽不及它大,可是数目繁多。那猪耳朵一般的东西,重董叠叠地挂着,一直从低枝上挂到树顶。窗前摆了几枝梧桐,我觉得绿意实在太多了。散文中的“以小见大”散文中的“以小见大”13【五、典型例题】古人说“芭蕉分绿上窗纱”,眼光未免太低,只是阶前窗下的所见而已。若登楼眺望,芭蕉便落在眼底,应见“梧桐分绿上窗纱”了。一个月以来,我又眼看见梧桐叶落的光景。样子真凄惨呢!最初绿色黑暗起来,变成墨绿;后来又由墨绿转成焦黄;北风一吹,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大大的黄叶便开始辞枝起初突然地落脱一两张来;后来成群地飞下一大批来,好像谁从高楼上丢下来的东西。散文中的“以小见大”散文中的“以小见大”14【五、典型例题】终于只搿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前,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了的光棍,样子怪可怜的!我想起了古人的诗:“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现在倘要搜集它们的一切落叶来,使它们一齐变绿,重还故枝,回复夏日的光景,即使仗了世间一切支配者的势力,尽了世间一切机械的效能,也是不可能的事了!回黄转绿世间多,但象征悲哀的莫如落叶,尤其散文中的“以小见大”终于只搿几根枝条,回复了春初的面目。这几天它们空手站在我的窗15【五、典型例题】是梧桐的落叶。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虽然种植了它们,所有了它们,但都没有看见上述的种种光景。他们只是坐在窗下瞧瞧它们的根干,站在阶前仰望它们的枝叶,为它们扫扫落叶而已,何从看见它们的容貌呢?何从感到它们的象征呢?可知自然是不能被占有的。可知艺术也是不能被占有的。散文中的“以小见大”是梧桐的落叶。但它们的主人,恐怕没有感到这种悲哀。因为他们16【五、典型例题】1文章的第二、三两段竭力写了梧桐树的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全文自始至终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请具体说明作者情感的变化过程。3文章第四自然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来描写“梧桐的光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文章最后一句话有什么含义?简要谈谈你从中得到的启示。散文中的“以小见大”散文中的“以小见大”17【五、典型例题】答案:1.【特点】梧桐树的叶子又多又大,梧桐树带来的绿意又浓又深。【作用】既为下文写“梧桐树叶落的光景”蓄势,又为下文作者抒发“人生无常”的感慨作铺垫。(大意对即可)2.发现绿树成荫时亲切欣喜;看见梧桐叶落时无奈、伤感;感悟自然、人生和艺术的真谛时平静、淡然。(应答出三个阶段;意思对即可)散文中的“以小见大”散文中的“以小见大”18【五、典型例题】3.拟人:“它们大惊小怪地闹将起来”等句,写出了梧桐树叶不忍落下又不得不落的情感。比喻:“好像曾经娶妻生子而家破人亡的光棍”等句,沟通了树与人、自然与社会的联系,形象深刻。引用:古诗“高高山头树”的引用拓宽了意境,饱含作者对落叶等事物失而不可复得的伤感。对比:将落叶和落花对比,突出了落叶的象征意义,加深了自己的悲哀。(答对2点即可得满分;但每点必须包括修辞方法、具体例句和作用三部分内容。)散文中的“以小见大”散文中的“以小见大”19【五、典型例题】4【含义】拥有的东西未必能理解和欣赏,无论自然界或艺术界都是这样。(或:邻居虽然种了梧桐树,占有了它们,但他们没能看见它们的容貌,没能体验它们的种种变化,没能感受到它们生长的象征意义,因而没法“占有”它们。无论自然界或艺术界都是这样。)【启示】对事物要充分的理解和欣赏,才能真正为自己所拥有。(或:生活需要用心去感受和发现,才能够真正拥有生活。或:形式上被自己“占有”的东西,而实际上未必真的被自己“占有”。要实现真正的占有,必须对这些东西认真地理解和欣赏。)散文中的“以小见大”散文中的“以小见大”20【五、典型例题】解析:捕捉关键语句,从而理解文章主题。同时设身处境,领会作者情感。这是文章解题的关键。总结点评:阅读散文必须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个人生活体验,努力让自己和作者的情感发生强烈共鸣。散文中的“以小见大”散文中的“以小见大”21【六、变式训练】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技巧,完成以水为话题的作文构思。答案:据此,可拟出下列题目:我在河边散步、我是一条孤儿鱼、最后一杯水等。其中最后一杯水是这样的:时间为50年后的一个中午,地点为已成为沙漠的中原地区,人物是我和两位最好的朋友,事情是我们发现了地球上的最后一杯水。中心事件是我们商量如何使用这杯水,最后决定用它培植绿洲。这最后一杯水是文中的道具和线索,对主人公可以重点进行语言和神态描写。散文中的“以小见大”【六、变式训练】散文中的“以小见大”22【六、变式训练】解析:“以小”是为了“见大”。“小”既是具体的事例,又是典型的事例。“大”是文章的主题。以小见大就是以个别反映一般,以一些细小的具体的事例来反映一个重大的主题。其特征是从细小的形象和故事里,能写出具有深邃隽永的意义,发挥思想教育作用,反映一个重大主题的文章。然而,生活中,轰轰烈烈的大事是少有的,而环绕我们的是凡平小事。但我们却能从凡人小事中发现“亮点”,悟出道理,揭示主题。把“以小见大”引入写人技巧之中,有助于我们能从凡人小事中发现人物的“亮点”,激发作者用真情实感写人,把人物写散文中的“以小见大”【六、变式训练】散文中的“以小见大”23【六、变式训练】得有血有肉,有声有色,使得感情表达得深厚,细腻,感人。更能通过看是平凡却不平凡的小事中突出人物性格,从而揭示意想不到的主题,让主题达到深化的效果。总结点评:文章所表现的重大主题,小处选材;大型题材,小处着墨;材料众多,选取典型;小处着眼,细节描写等等都能体现“以小见大”。散文中的“以小见大”【六、变式训练】散文中的“以小见大”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