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626799 上传时间:2024-07-11 格式:PPT 页数:82 大小:434.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第1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第1章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理论基础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第第1章章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理论根底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的理论根底1.1 测量概论测量概论1.2 测量数据的估计和处理测量数据的估计和处理返回主目录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第第1章章 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根底传感与检测技术的理论根底1.1测量概论在科学技术高度兴旺的现代社会中,人类已进入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人们在从事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等活动中,主要依靠对信息资源的开发、获取、传输和处理。传感器处于研究对象与测控系统的接口位置,是感知、获取与检测信息的窗口,一切科学实验和生产过程,特别是自动检测和自动控制系统要获取的信息,都要通过传感器将其转换为容易传输与处理的电信号。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在工程实践和科学实验中提出的检测任务是正确及时地掌握各种信息,大多数情况下是要获取被测对象信息的大小,即被测量的大小。这样,信息采集的主要含义就是测量#,取得测量数据。“测量系统这一概念是传感技术开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在工程中,需要有传感器与多台仪表组合在一起,才能完成信号的检测,这样便形成了测量系统。尤其是随着计算机技术及信息处理技术的开展,测量系统所涉及的内容也不断得以充实。为了更好地掌握传感器,需要对测量的根本概念#,测量系统的特性#,测量误差及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理论及工程方法进展学习和研究,只有了解和掌握了这些根本理论,才能更有效地完成检测任务。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一、测量测量是以确定量值为目的的一系列操作。所以测量也就是将被测量与同种性质的标准量进展比较,确定被测量对标准量的倍数。它可由下式表示:或1-11-2式中:x被测量值;u标准量,即测量单位;n比值纯数,含有测量误差。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由测量所获得的被测的量值叫测量结果。测量结果可用一定的数值表示,也可以用一条曲线或某种图形表示。但无论其表现形式如何,测量结果应包括两局部:比值和测量单位。确切地讲,测量结果还应包括误差局部。被测量值和比值等都是测量过程的信息,这些信息依托于物质才能在空间和时间上进展传递。参数承载了信息而成为信号。选择其中适当的参数作为测量信号,例如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的工作参数是热电偶的电势,差压流量传感器中的孔板工作参数是差压P。测量过程就是传感器从被测对象获取被测量的信息,建立起测量信号,经过变换、传输、处理,从而获得被测量的量值。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二、测量方法实现被测量与标准量比较得出比值的方法,称为测量方法。针对不同测量任务进展具体分析以找出切实可行的测量方法,对测量工作是十分重要的。对于测量方法,从不同角度,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根据获得测量值的方法可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根据测量的精度因素情况可分为等精度测量与非等精度测量;根据测量方式可分为偏差式测量、零位法测量与微差法测量;根据被测量变化快慢可分为静态测量与动态测量;根据测量敏感元件是否与被测介质接触可分为接触测量与非接触测量;根据测量系统是否向被测对象施加能量可分为主动式测量与被动式测量等。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1直接测量、间接测量与组合测量在使用仪表或传感器进展测量时,对仪表读数不需要经过任何运算就能直接表示测量所需要的结果的测量方法称为直接测量。例如,用磁电式电流表测量电路的某一支路电流,用弹簧管压力表测量压力等,都属于直接测量。直接测量的优点是测量过程简单而又迅速,缺点是测量精度不高。在使用仪表或传感器进展测量时,首先对与测量有确定函数关系的几个量进展测量,将被测量代入函数关系式,经过计算得到所需要的结果,这种测量称为间接测量。间接测量测量手续较多,花费时间较长,一般用在直接测量不方便或者缺乏直接测量手段的场合。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假设被测量必须经过求解联立方程组,才能得到最后结果,那么称这样的测量为组合测量。组合测量是一种特殊的精细测量方法,操作手续复杂,花费时间长,多用于科学实验或特殊场合。2等精度测量与不等精度测量用一样仪表与测量方法对同一被测量进展屡次重复测量,称为等精度测量。用不同精度的仪表或不同的测量方法,或在环境条件相差很大时对同一被测量进展屡次重复测量称为非等精度测量。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3偏差式测量、零位式测量与微差式测量用仪表指针的位移即偏差决定被测量的量值,这种测量方法称为偏差式测量。应用这种方法测量时,仪表刻度事先用标准器具标定。在测量时,输入被测量,按照仪表指针在标尺上的示值,决定被测量的数值。这种方法测量过程比较简单、迅速,但测量结果精度较低。用指零仪表的零位指示检测测量系统的平衡状态,在测量系统平衡时,用的标准量决定被测量的量值,这种测量方法称为零位式测量。在测量时,标准量直接与被测量相比较,量应连续可调,指零仪表指零时,被测量与标准量相等。例如天平、电位差计等。零位式测量的优点是可以获得比较高的测量精度,但测量过程比较复杂,费时较长,不适用于测量迅速变化的信号。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微差式测量是综合了偏差式测量与零位式测量的优点而提出的一种测量方法。它将被测量与的标准量相比较,取得差值后,再用偏差法测得此差值。应用这种方法测量时,不需要调整标准量,而只需测量两者的差值。设:N为标准量,x为被测量,为二者之差,那么x=N+。由于N是标准量,其误差很小,且N,因此可选用高灵敏度的偏差式仪表测量,即使测量的精度较低,但因x,故总的测量精度仍很高。微差式测量的优点是反响快,而且测量精度高,特别适用于在线控制参数的测量。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图11测量系统原理构造框图 三、三、测量系统测量系统 1.测量系统构成测量系统构成测测量量系系统统是是传传感感器器与与测测量量仪仪表表、变变换换装装置置等等的的有有机机组组合合。图图 1-1表示测量系统原理构造框图。表示测量系统原理构造框图。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系统中的传感器是感受被测量的大小并输出相对应的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数据传输环节用来传输数据。当测量系统的几个功能环节独立地分隔开的时候,那么必须由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传输数据,数据传输环节就是完成这种传输功能。数据处理环节是将传感器输出信号进展处理和变换。如对信号进展放大、运算、线性化、数-模或模-数转换,变成另一种参数的信号或变成某种标准化的统一信号等,使其输出信号便于显示、记录,既可用于自动控制系统,也可与计算机系统联接,以便对测量信号进展信息处理。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数据显示环节将被测量信息变成人感官能承受的形式,以完成监视、控制或分析的目的。测量结果可以采用模拟显示,也可采用数字显示,也可以由记录装置进展自动记录或由打印机将数据打印出来。2开环测量系统与闭环测量系统1开环测量系统开环测量系统全部信息变换只沿着一个方向进展,如图1-2所示。其中x为输入量,y为输出量,k1、k2、k3为各个环节的传递系数。输入、输出关系为y=k1k2k3x(1-3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图1-2开环测量系统框图采用开环方式构成的测量系统,构造较简单,但各环节特性的变化都会造成测量误差。2闭环测量系统-闭环测量系统有两个通道,一为正向通道,二为反响通道,其构造如图1-3所示。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图13闭环测量系统框图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其中x为正向通道的输入量,为反响环节的传递系数,正向通道的总传递系数k=k2k3。由图1-3可知:xf=y y=kx=k(x1-xf)=kx1-ky 当k1时,那么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显然,这时整个系统的输入输出关系由反响环节的特性决定,放大器等环节特性的变化不会造成测量误差,或者说造成的误差很小。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在构成测量系统时,应将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加以应用,才能到达所期望的目的。四、测量误差测量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测量获取被测量的真实值。但由于种种原因,例如,传感器本身性能不十分优良,测量方法不十分完善,外界干扰的影响等,都会造成被测参数的测量值与真实值不一致,两者不一致程度用测量误差表示。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测量误差就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值。它反映了测量质量的好坏。测量的可靠性至关重要,不同场合对测量结果可靠性的要求也不同。例如,在量值传递、经济核算、产品检验等场合应保证测量结果有足够的准确度。当测量值用作控制信号时,那么要注意测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因此,测量结果的准确程度应与测量的目的与要求相联系、相适应,那种不惜工本、不顾场合,一味追求越准越好的作法是不可取的,要有技术与经济兼顾的意识。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1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测量误差的表示方法有多种,含义各异。1绝对误差绝对误差可用下式定义:=x-L(1-6式中:绝对误差;x测量值;L真实值。对测量值进展修正时,要用到绝对误差。修正值是与绝对误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的值,实际值等于测量值加上修正值。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采用绝对误差表示测量误差,不能很好说明测量质量的好坏。例如,在温度测量时,绝对误差=1,对体温测量来说是不允许的,而对测量钢水温度来说却是一个极好的测量结果。2相对误差相对误差的定义由下式给出:=100%(1-7式中:相对误差,一般用百分数给出;绝对误差;L真实值。由于被测量的真实值L无法知道,实际测量时用测量值x代替真实值L进展计算,这个相对误差称为标称相对误差,即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3引用误差引用误差是仪表中通用的一种误差表示方法。它是相对仪表满量程的一种误差,一般也用百分数表示,即=(1-9式中:引用误差;绝对误差。仪表精度等级是根据引用误差来确定的。例如,0.5级表的引用误差的最大值不超过0.5%,1.0级表的引用误差的最大值不超过1%。在使用仪表和传感器时,经常也会遇到根本误差和附加误差两个概念。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4根本误差根本误差是指仪表在规定的标准条件下所具有的误差。例如,仪表是在电源电压(2205)V、电网频率(502)Hz、环境温度(205)、湿度65%5%的条件下标定的。如果这台仪表在这个条件下工作,那么仪表所具有的误差为根本误差。测量仪表的精度等级就是由根本误差决定的。5附加误差附加误差是指当仪表的使用条件偏离额定条件下出现的误差。例如,温度附加误差、频率附加误差、电源电压波动附加误差等。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2误差的性质根据测量数据中的误差所呈现的规律,将误差分为三种,即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和粗大误差。这种分类方法便于测量数据处理。1系统误差对同一被测量进展屡次重复测量时,如果误差按照一定的规律出现,那么把这种误差称为系统误差。例如,标准量值的不准确及仪表刻度的不准确而引起的误差。2随机误差对同一被测量进展屡次重复测量时,绝对值和符号不可预知地随机变化,但就误差的总体而言,具有一定的统计规律性的误差称为随机误差。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引起随机误差的原因是很多难以掌握或暂时未能掌握的微小因素,一般无法控制。对于随机误差不能用简单的修正值来修正,只能用概率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去计算它出现的可能性的大小。3粗大误差明显偏离测量结果的误差称为粗大误差,又称疏忽误差。这类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疏忽大意或环境条件的突然变化而引起的。对于粗大误差,首先应设法判断是否存在,然后将其剔除。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1.2 测量数据的估计和处理测量数据的估计和处理从工程测量实践可知,测量数据中含有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有时还会含有粗大误差。它们的性质不同,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及处理方法也不同。在测量中,对测量数据进展处理时,首先判断测量数据中是否含有粗大误差,如有,那么必须加以剔除。再看数据中是否存在系统误差,对系统误差可设法消除或加以修正。对排除了系统误差和粗大误差的测量数据,那么利用随机误差性质进展处理。总之,对于不同情况的测量数据,首先要加以分析研究,判断情况,分别处理,再经综合整理以得出符合科学性的结果。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一、随机误差的统计处理在测量中,当系统误差已设法消除或减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时,如果测量数据仍有不稳定的现象,说明存在随机误差。在等精度测量情况下,得n个测量值x1,x2,xn,设只含有随机误差1,2,n。这组测量值或随机误差都是随机事件,可以用概率数理统计的方法来研究。随机误差的处理任务是从随机数据中求出最接近真值的值或称真值的最正确估计值,对数据精细度的上下或称可信赖的程度进展评定并给出测量结果。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1随机误差的正态分布曲线测量实践说明,多数测量的随机误差具有以下特征:绝对值小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大于绝对值大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随机误差的绝对值不会超出一定界限。测量次数n很大时,绝对值相等#,符号相反的随机误差出现的概率相等。由特征不难推出,当n时,随机误差的代数和趋近于零。随机误差的上述三个特征,说明其分布实际上是单一峰值的和有界限的,且当测量次数无穷增加时,这类误差还具有对称性即抵偿性。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在大多数情况下,当测量次数足够多时,测量过程中产生的误差服从正态分布规律。分布密度函数为1-101-11)y概率密度;x测量值随机变量;均方根偏差标准误差;L真值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随机误差随机变量,=x-L。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正态分布方程式的关系曲线为一条钟形的曲线(如图1-4所示),说明随机变量在x=L或=0处的附近区域内具有最大概率。图14#正态分布曲线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2正态分布的随机误差的数字特征在实际测量时,真值L不可能得到。但如果随机误差服从正态分布,那么算术平均值处随机误差的概率密度最大。对被测量进展等精度的n次测量,得n个测量值x1,x2,xn,它们的算术平均值为(1-12算术平均值是诸测量值中最可信赖的,它可以作为等精度屡次测量的结果。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上述的算术平均值是反映随机误差的分布中心,而均方根偏差那么反映随机误差的分布范围。均方根偏差愈大,测量数据的分散范围也愈大,所以均方根偏差可以描述测量数据和测量结果的精度。图1-5为不同下正态分布曲线。由图可见:愈小,分布曲线愈陡峭,说明随机变量的分散性小,测量精度高;反之,愈大,分布曲线愈平坦,随机变量的分散性也大,那么精度也低。均方根偏差可由下式求取:(1-13)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图15不同下正态分布曲线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xi第i次测量值。在实际测量时,由于真值L是无法确切知道的,用测量值的算术平均值-代替之,各测量值与算术平均值差值称为剩余误差,即vi=xi-(1-14用剩余误差计算的均方根偏差称为均方根偏差的估计值s,即(1-15)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通常在有限次测量时,算术平均值不可能等于被测量的真值L,它也是随机变动的。设对被测量进展m组的“屡次测量,各组所得的算术平均值1,1,m,围绕真值L有一定的分散性,也是随机变量。算术平均值的精度可由算术平均值的均方根偏差来评定。它与s的关系如下:故1-17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在任意误差区间a,b出现的概率为P(av的概率为31.73%。出现在-3+3范围内的概率是99.73%,因此可以认为绝对值大于3的误差是不可能出现的,通常把这个误差称为极限误差lim。按照上面分析,测量结果可表示为或1-19例 1-1有一组测量值为237.4、237.2、237.9、237.1、238.1、237.5、237.4、237.6、237.6、237.4,求测量结果.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表表 1-2测测 量量 值值 列列 表表解:将测量值列于表1-2。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测量结果为x=237.520.09(Pa=0.6827)或x=237.5230.09=237.520.27(Pa=0.9973)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二、系统误差的通用处理方法1.从误差根源上消除系统误差系统误差是在一定的测量条件下,测量值中含有固定不变或按一定规律变化的误差。系统误差不具有抵偿性,重复测量也难以发现,在工程测量中应特别注意该项误差。由于系统误差的特殊性,在处理方法上与随机误差完全不同。有效地找出系统误差的根源并减小或消除的关键是如何查找误差根源,这就需要对测量设备、测量对象和测量系统作全面分析,明确其中有无产生明显系统误差的因素,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修正或消除。由于具体条件不同,在分析查找误差根源时并无一成不变的方法,这与测量者的经历、水平以及测量技术的开展密切相关。但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展分析考虑。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所用传感器、测量仪表或组成元件是否准确可靠。比方传感器或仪表灵敏度缺乏,仪表刻度不准确,变换器、放大器等性能不太优良,由这些引起的误差是常见的误差。测量方法是否完善。如用电压表测量电压,电压表的内阻对测量结果有影响。传感器或仪表安装、调整或放置是否正确合理。例如:没有调好仪表水平位置,安装时仪表指针偏心等都会引起误差。传感器或仪表工作场所的环境条件是否符合规定条件。例如环境、温度、湿度、气压等的变化也会引起误差。测量者的操作是否正确。例如读数时的视差、视力疲劳等都会引起系统误差。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2.系统误差的发现与判别发现系统误差一般比较困难,下面只介绍几种发现系统误差的一般方法。1实验比照法这种方法是通过改变产生系统误差的条件从而进展不同条件的测量,以发现系统误差。这种方法适用于发现固定的系统误差。例如,一台测量仪表本身存在固定的系统误差,即使进展屡次测量也不能发现,只有用精度更高一级的测量仪表测量,才能发现这台测量仪表的系统误差。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2剩余误差观察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测量值的剩余误差的大小和符号的变化规律,直接由误差数据或误差曲线图形判断有无变化的系统误差。图1-7中把剩余误差按测量值先后顺序排列,图a的剩余误差排列后有递减的变值系统误差;图b那么可能有周期性系统误差。3准那么检查法已有多种准那么供人们检验测量数据中是否含有系统误差。不过这些准那么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如马利科夫判据是将剩余误差前后各半分两组,假设“vi前与“vi后之差明显不为零,那么可能含有线性系统误差。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图17剩余误差变化规律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3准那么检查法已有多种准那么供人们检验测量数据中是否含有系统误差。不过这些准那么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如马利科夫判据是将剩余误差前后各半分两组,假设“vi前与“vi后之差明显不为零,那么可能含有线性系统误差。阿贝检验法那么检查剩余误差是否偏离正态分布,假设偏离,那么可能存在变化的系统误差。将测量值的剩余误差按测量顺序排列,且设A=v21+v22+v2n,B=(v1-v2)2+(v2-v3)2+(vn-1-vn)2+(vn-v1)2。假设那么可能含有变化的系统误差。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3.系统误差的消除1在测量结果中进展修正对于的系统误差,可以用修正值对测量结果进展修正;对于变值系统误差,设法找出误差的变化规律,用修正公式或修正曲线对测量结果进展修正;对未知系统误差,那么按随机误差进展处理。2消除系统误差的根源在测量之前,仔细检查仪表,正确调整和安装;防止外界干扰影响;选好观测位置,消除视差;选择环境条件比较稳定时进展读数等。3在测量系统中采用补偿措施找出系统误差的规律,在测量过程中自动消除系统误差。如用热电偶测量温度时,热电偶参考端温度变化会引起系统误差,消除此误差的方法之一是在热电偶回路中加一个冷端补偿器,从而进展自动补偿。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4实时反响修正由于自动化测量技术及微机的应用,可用实时反响修正的方法来消除复杂的变化系统误差。当查明某种误差因素的变化对测量结果有明显的复杂影响时,应尽可能找出其影响测量结果的函数关系或近似的函数关系。在测量过程中,用传感器将这些误差因素的变化转换成某种物理量形式一般为电量,及时按照其函数关系,通过计算机算出影响测量结果的误差值,对测量结果作实时的自动修正。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三、粗大误差如前所述,在对重复测量所得一组测量值进展数据处理之前,首先应将具有粗大误差的可疑数据找出来加以剔除。人们绝对不能凭主观意愿对数据任意进展取舍,而是要有一定的根据。原那么就是要看这个可疑值的误差是否仍处于随机误差的范围之内,是那么留,不是那么弃。因此要对测量数据进展必要的检验。下面就常用的几种准那么介绍如下:1.3准那么前面已讲到,通常把等于3的误差称为极限误差。3准那么就是如果一组测量数据中某个测量值的剩余误差的绝对值|vi|3时,那么该测量值为可疑值坏值,应剔除。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2.肖维勒准那么肖维勒准那么以正态分布为前提,假设屡次重复测量所得n个测量值中,某个测量值的剩余误差|vi|Zc,那么剔除此数据。实用中Zcm,采用最小二乘法原理进展计算。为了讨论方便起见,我们用线性函数通式表示。设X1,X2,Xm为待求量,Y1,Y2,Yn为直接测量值,它们相应的函数关系为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Y1=a11X1+a12X2+a1mXm Y2=a21X1+a22X2+a2mXm Yn=an1X1+an2X2+anmXm假设x1,x2,xm是待求量X1,X2,,Xm最可信赖的值,又称最正确估计值,那么相应的估计值亦有以下函数关系:y1=a11x1+a12x2+a1mxmy2=a21x2+a22x2+a2mxmyn=an1x1+an2x2+anmxm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相应的误差方程为l1-y1=l1-(a11x1+a12x2+a1mxm)l2-y2=l2-(a21x1+a22x2+a2mxm)ln-yn=ln-(an1x1+an2x2+anmxm)1-32式中:l1,l2,ln带有误差的实际直接测量值。按最小二乘法原理,要获取最可信赖的结果x1,x2,,xm,应按上述方程组的剩余误差平方和为最小,即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根据求极值条件,应使将上述偏微分方程式整理,最后可写成:a1a1x1+a1a2x2+a1am=a1la2a1x1+a2a2x2+a2am=a2lama1x1+ama2x2+amam=aml(1-34)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式1-34即为等精度测量的线性函数最小二乘估计的正规方程。式中:a1a1=a11a11+a21a21+an1an1a1a2=a11a12+a21a22+an1an2a1am=a11a1m+a21a2m+an1anma1l=a11l1+a21l2+an1ln正规方程是一个m元线性方程组,当其系数行列式不为零时,有唯一确定的解,由此可解得欲求的估计值x1,x2,,xm即为符合最小二乘原理的最正确解。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线性函数的最小二乘法处理应用矩阵这一工具进展讨论有许多便利之处。将误差方程式1-32用矩阵表示:L-AX=V(1-35式中:a11a12a1ma21a22a2man1an2anm系数矩阵A=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估计值矩阵x1x2xn实际测量值矩阵L1L2LnL=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V1V2VnV=剩余误差矩阵剩余误差平方和最小这一条件的矩阵形式为V1V2Vn(v1,v2,vn)=最小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vn=最小即VV=最小或(L-AXL-AX=最小将上述线性函数的正规方程式(1-34用剩余误差表示,可改写成:a11v1+a21v2+an1vn=0a12v1+a22v2+an2vn=0a1mv1+a2mv2+anmvn=0(1-36)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写成矩阵形式为a11a21an1a12a22an2a1ma2manmV1V2Vn=0即由式1-35有AV=0AL-AX=0AAX=ALX=(AA-1AL1-38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式(1-38即为最小二乘估计的矩阵解。例12铜的电阻值R与温度t之间关系为Rt=R0(1+t),在不同温度下,测定铜电阻的电阻值如下表所示。试估计0时的铜电阻电阻值R0和铜电阻的电阻温度系数。解:列出误差方程:Rti-R01+t=vi(i=1,2,3,7)式中:ti是在温度ti下测得铜电阻电阻值。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令x=R0,y=R0,那么误差方程可写为76.3-(x+19.1y)=v177.8-(x+25.0y)=v279.75-(x+30.1y)=v380.80-(x+36.0y)=v482.35-(x+40.0y)=v583.9-(x+45.1y)=v685.10-(x+50.0y)=v7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其正规方程按式(1-34为a1a1x+a1a2y=a1la2a1x+a2a2y=a2l于是有将各值代入上式,得到7x+245.3y=566245.3x+9325.38y=20044.5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解得x=70.8y=0.288/即R0=70.8=用矩阵求解,那么有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AA=1111111=0有解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AA)-1=A11A12A21A22=-245.37AL=1111111=566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3用经历公式拟合实验数据回归分析在工程实践和科学实验中,经常遇到对于一批实验数据,需要把它们进一步整理成曲线图或经历公式。用经历公式拟合实验数据,工程上把这种方法称为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就是应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实验数据进展分析和处理,从而得出反映变量间相互关系的经历公式,也称回归方程。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当经历公式为线性函数时,例如,y=b0+b1x1+b2x2+bnxn(1-39)称这种回归分析为线性回归分析,它在工程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在线性回归中,当独立变量只有一个时,即函数关系为y=b0+bx(1-40)这种回归称为一元线性回归,这就是工程上和科研中常遇到的直线拟合问题。设 有 n对 测 量 数 据 xi,yi,用 一 元 线 性 回 归 方 程y=b0+bx拟合,根据测量数据值,求方程中系数b0、b的最正确估计值。可应用最小二乘法原理,使各测量数据点与回归直线的偏差平方和为最小,见图1-8。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图18用最小二乘法求回归直线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式中:,在x1,x2,xn点上y的估计值。用最小二乘法求系数b0,b同上,这里不再表达。第1章传感与检测技术的论理基础在求经历公式时,有时用图解法分析显得更方便、直观,将测量数据值xi,yi绘制在坐标纸上,把这些测量点直接联接起来,根据曲线包括直线的形状、特征以及变化趋势,可以设法给出它们的数学模型即经历公式。这不仅可把一条形象化的曲线与各种分析方法联系起来,而且还在相当程度上扩展了原有曲线的应用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