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课件2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592036 上传时间:2024-07-07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3.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湘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湘教版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情景诱思 2004年12月印度尼西亚海底地震引发特大海啸、2008年1月中国南方雪灾、2008年5月12日的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都造成人员伤亡、巨大经济财产损失。思考:1.自然灾害有哪些类型?2你还能列出其他类型的自然灾害吗?课标导航 1.记忆气象灾害的种类,并能说出主要气象灾害的简单成因和空间分布,了解它们造成的主要危害。2记忆地质灾害的主要种类,理解地震、滑坡、泥石流的概念;记忆主要地质灾害的分布状况,了解它们造成的危害。3了解地质灾害的主要种类;理解风暴潮发生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4记忆生物灾害所包括的主要种类,并能说出它们对农、林、牧业造成的危害。一、气象灾害1概念:指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思考1为何我国华北地区有“春雨贵如油”之说?【提示】一方面春季正值作物生长和播种季节,需水量大;另一方面,华北地区春季多大风且地温上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尚未来临。思考2我国夏季风特别强或弱的年份,我国南方和北方旱、涝状况有何差异?【提示】我国夏季风特别强的年份,夏季风很快推移到北方,造成北方雨季提前,持续时间长,易造成洪涝,而南方地区易出现干旱;相反,我国夏季风特别弱的年份,南方易涝、北方易 二、地质灾害1概念: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思考3世界上主要有哪两大地震带?为什么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提示】有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我国处在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同时还处在两大地震带交界处,故地震多。思考4等震线一定是以震中为圆心的同心圆吗?为什么?【提示】不是。等震线实际上就是等烈度线,等震线在图中表示为以震中为圆心的同心圆弧。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要复杂的多。因为地震烈度不是简单地按照距离震中越远就越小的规律在变化,而是还受到不同地质构造,不同建筑物的影响,使实际等震线分布复杂化。三、海洋灾害思考5什么是赤潮?它发生的条件有哪些?【提示】赤潮是海洋表层红藻等浮游生物爆发性繁殖引起水色异常的现象,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大片红色。因此又称红潮。赤潮产生受海流、温度、盐度、营养元素、生物种群等理化和生物环境影响,其中,沿海地区工业废水及生活污水任意排入,加剧了赤潮的频发。四、生物灾害1概念:由动植物的活动和变化所造成的灾害思考6近20年来,我国大量使用鼠药灭鼠,而鼠害却越来越猖獗,这是什么原因?【提示】大量使用鼠药灭鼠时,虽然有一些鼠被药死,但鼠类的天敌(如蛇、猫头鹰、黄鼠狼)也大量死亡,甚至在某些区域内灭绝,而鼠类又繁殖非常快,所以这些地区会出现鼠害越来越猖獗现象。图113世界热带气旋主要路径示意该图用箭头动态地表达了世界上热带气旋的源地和移动的路径及影响地区。热带气旋的源地是热带海洋,在概念中已比较明确,但具体来看,西北太平洋和西北大西洋是热带气旋形成最多的海域,箭头数量的多少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问题。关于热带气旋的影响地区,在下面将有讲解,主要看热带气旋移动的路径。热带气旋形成后它就像江河里的水涡随江水流动一样,会随热带海洋上空盛行气流的方向而移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北半球移动的路径偏转方向不同,北半球的气旋形成后,一般先向西北移动后偏向东北,南半球的气旋则是先向西南移动后偏向东南。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大致有三条:一条是偏西路径,台风进入南海后继续西移,或在中国广东、福建登陆;一条是西偏北路径,在中国福建、浙江登陆;一条是先偏西,然后在海上转向偏北、偏东。图116地震构造示意该图形象示意了地震的五个要素: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等震线。读图时要理解上述五个概念,同时理解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震源深度、震中距。该图的难点是等震线的判读。等震线是烈度相等的点的连线,图中呈同心圆状,离震中越远,其数值越小,这只是考虑了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的影响,实际上还受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的影响,等震线是不规则的。同一次地震,在距震中相同距离的点,烈度也可能不同。该图还形象表达了地震发生机制,地下震源处产生的地震波传到地面引起地面震动,地面的各种破坏都是由地震波的冲击造成的。图118世界浅源地震震中分布该图首先反映出浅源地震分布不均匀,大致呈带状,其中浅源地震分布最集中的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着约在世界80%的浅源地震,其次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另外,洋脊地震带分布也较多。图121世界泥石流多发地分布示意该图是用点阵的方法表示泥石流的分布,点数越多越密集,泥石流发生越频繁。在读图时首先按大洲、国家的顺序看泥石流的分布,南极洲无泥石流发生,大洋洲和非洲分布较少,最多的大洲是亚洲和欧洲。其次从地形看,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地,坡度陡峻的地区,如安第斯山区、横断山区、阿尔卑斯山区等。最后可以从图中信息探讨泥石流发生的条件:坡度陡峻的山地;有冰雪融水或暴雨;碎屑物质。1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分类(1)气象灾害的成因和分类(2)方法:运用分类记忆法记忆气象灾害包括的种类2结合已有知识列表比较主要气象灾害灾害成因我国的时空分布主要危害台风形成在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的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每年的夏秋季节,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的广东、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主要由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造成洪涝长期降雨积水淹没低地或江河洪水泛滥主要发生在南方和东部地区,春季在珠江流域,夏秋季在江淮地区和北方淹没工厂和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影响交通;有的会危及人们的生命灾害成因我国的时空分布主要危害干旱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华北地区多春旱,长江中下游地区多伏旱造成粮食减产,人畜饮水困难,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寒潮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大范围的剧烈降温,并伴有大风、雨雪、霜冻等现象主要发生在冬半年。由东北到海南逐渐变弱强烈的大风降温天气使农作物和牲畜受到冻害,交通、通讯和建筑物受到很大影响3.如何分析热带草原区旱灾多发的原因首先,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季节变化,主要集中在湿季。从下面的两幅气温降水图的比较中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其次,热带草原气候降水年际变化大。热带草原的干季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控制,风从陆地吹来,干燥少雨。有的年份,从陆地沙漠吹来的干风控制时间过长,干旱季节时间延长,或是连续几年干旱,就会形成旱灾。下面两幅图形象地表示了旱灾发生的原因:4网络法分析我国四个旱灾中心形成的原因 5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活动的影响 6洪涝(1)洪水造成洪水的原因除水利工程失事外,自然原因还包括以下几种(2)雨洪成因多从影响雨洪的因素进行发散式的分析。形成雨涝的因素除降水、地形以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具体见下图:(3)雨涝危害农作物生长土壤中水分过多对旱田农作物的影响地面积水淹没作物对农作物的影响7热带气旋(1)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台风和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因所在海域不同而名称各异。生成于西北太平洋上的称为台风,生成于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称为飓风。下图示为热带气旋的两个形成条件。(2)世界热带气旋主要路径示意该图用箭头动态地表达了世界上热带气旋的源地和移动的路径及影响地区。热带气旋的源地是热带海洋,在概念中已比较明确,但具体来看,西北太平洋和西北大西洋是热带气旋形成最多的海域,箭头数量的多少就告诉了我们这个问题。关于热带气旋的影响地区,在下面将有讲解,主要看热带气旋移动的路径。热带气旋形成后它就像江河里的水涡随江水流动一样,会随热带海洋上空盛行气流的方向而移动。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南北半球移动的路径偏转方向不同,北半球的气旋形成后,一般先向西北移动后偏向东北,南半球的气旋则是先向西南移动后偏向东南。影响我国的台风路径大致有三条:一条是偏西路径,台风进入南海后继续西移,或在中国广东、福建登陆;一条是西偏北路径,在中国福建、浙江登陆;一条是先偏西,然后在海上转向偏北、偏东。(3)运用图像形象地记忆热带气旋影响的地区8地震(1)震极概念: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确定:是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2)地震造成的危害(3)烈度概念: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确定:是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的。影响因素影响烈度的因素有多个,包括震级、震源深浅、震中距、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因此,一次地震可以有多个烈度。不同地方的烈度大小判断,应针对影响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分析地震烈度大小的方法技巧方法:运用比较记忆法比较记忆和区分震级和烈度震级烈度概念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单位级度确定方法根据地震仪器的记录推算得出根据人对地震的感觉和地面及地面上的房屋、工程建筑、器具等遭受地震影响和破坏的程度来确定影响因素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4)世界主要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西起大西洋亚速尔群岛,向东经地中海、土耳其、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北部、中国西部和西南部边境,经过缅甸到印度尼西亚,与环太平洋地震带相接。它横跨欧亚非三洲,全长2万多千米,基本上与东西向火山带位置相同,但带状特性更加鲜明。该带集中了世界15%的地震,主要是浅源地震和中源地震,缺乏深源地震。环太平洋地震带。分布于濒临太平洋的大陆边缘与岛屿。从南美西海岸安第斯山开始,向南经南美洲南端、马尔维纳斯群岛(福克兰群岛)到南乔治亚岛;向北经墨西哥、北美洲西岸,阿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千岛群岛到日本群岛;然后分成两支,一支向东南经马里亚纳群岛、关岛到雅浦岛,另一支向西南经琉球群岛、我国台湾、菲律宾到苏拉威西岛,与地中海印尼地震带汇合后,经所罗门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斐济岛到新西兰。其基本位置和环太平洋火山带相同,但影响范围较火山作用带稍宽,连续成带性也更明显。洋脊地震带。分布在全球洋脊的轴部,均为浅源地震,震级一般较小。此外,大陆内部还有一些分布范围相对较小的地震带,如东非裂谷地震带。运用图像法记忆世界上主要地震带运用图像法记忆两大地震带的成因9滑坡(1)滑坡的概念: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地质现象。如下图:(2)发生条件: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3)多发地区:一是山地丘陵区,二是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4)影响滑坡强度的因素:滑坡体的位置高度及体积大小。即:(5)发生机制:滑坡的发生受三个基本因素控制:不稳定的山坡形态、软弱面的存在和破坏平衡的触发作用。陡峭的坡度和凌空面是常见的不稳定的山坡形态,岩体中的裂隙和松软夹层是常见的软弱面。如果不适当地开挖坡脚,或在坡面上增加负荷,或者由于过多的水分渗入软弱面,就会使原本处于重力平衡中的山坡失去平衡,发生滑坡。该图主要说明了滑坡发生的原因、形成条件以及与滑坡有关的几个概念。甲图表示滑坡发生区的俯视图,乙图表示滑坡发生区的剖面图,剖面线是甲图中的虚线。采用不同的视角说明了滑坡这种地质现象。结合乙图简单说明与滑坡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10泥石流(1)概念(2)特征:一是突然爆发的流体沿着陡峻的山沟前推后拥、奔腾而下;二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大量泥沙石块冲出沟外,漫流堆积。(3)发生条件:泥石流发生要具备的三个条件分别是:地形陡峻、具有丰富的松散碎屑物、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4)发生机制:泥石流的发生受四个基本因素控制:充足的水、足够的堆积物、足够的地表坡度或沟谷坡度、植被生长不良。图中为泥石流的形成区,多为三面环山、一面出口的瓢状或漏斗状、地形比较开阔、周围山高坡陡、山体破碎、植被生长不良,这样的地形有利于水和碎屑物质的集中。为泥石流流通区,为堆积区,是泥石流堵塞大河而形成的湖泊。注意:区分滑坡和泥石流的方法滑坡和泥石流的关系十分密切,但也有区别。它们的相同点是:分布地区基本相同,主要发生在山区;主导因素是重力作用,是在一定坡度上的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越来越成为其重要诱因;而且,其危害和破坏性也基本相同。它们的联系是:滑坡的物质经常是泥石流的重要固体物质来源;滑坡还常常在运动过程中直接转化为泥石流,或者滑坡发生一段时间后,其堆积物在一定的水源条件下生成泥石流。它们 的主要区别在于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大量的水流参与。11风暴潮(1)概念:是由热带气旋或温带气旋等大气运动所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现象。(2)分类(3)危害(4)温带气旋与温带风暴潮温带气旋大多数属于锋面气旋。大多发生于温带极地气团和热带气团交界处、极锋之上的气旋,是由锋面上的波动产生的。由温带气旋引起的温带风暴潮常出现于春秋季节,常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以欧洲北海沿岸、美国东海岸以及我国的北方海区沿岸为多。(5)全球最容易遭受风暴潮的地区12海啸(1)概念:海啸是指海底突然变动引起海水的大幅度升降而形成的巨大波浪。(2)成因(如图表所示)(3)海啸的特征13列表比较主要生物灾害种类农作物森林畜牧业病害小麦锈病、小麦赤霉病、麦类白粉病、稻瘟病、稻白叶枯病、水稻纹枯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等杨树烂皮病、松材线虫病、泡桐丛枝病、落叶松落叶病、落叶松枯梢病、松疱锈病、枣疯病等牛羊巴氏杆菌病、羊肠毒血病、羔羊痢疾、羔羊大肠杆菌病、马流感、马脑炎、牛肺疫、牛焦虫病、猪瘟、猪气喘病等虫害蝗虫、黏虫、小麦吸浆虫、稻飞虱、水稻螟虫、玉米螟虫、棉铃虫、棉红铃虫、大豆食心虫、地下害虫等食叶害虫、枝梢害虫、树干害虫、根部害虫、种实害虫种类农作物森林畜牧业草害稻田恶性杂草、麦田恶性杂草、玉米田恶性杂草、棉田和大豆恶性杂草等危害不大鼠害局部受害东北:红背鼠、大林姬鼠、黑线仓鼠、沼泽田鼠、东北鼢鼠西北:中华鼢鼠、沙鼠、社 鼠、花鼠等南方:姬鼠、巢鼠、岩松鼠、鼢鼠 (2009年山东文综)下表为2007年气象卫星监测的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害次数统计表。读表回答下列问题。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贵州21 35 545000000368四川23726800000003云南25104534155190000006(1)说明西南三省林区火灾发生的时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2)请从水土保持的角度指出森林火灾对当地造成的危害。【解析】(1)题,从表中数据可看出,1月、2月、3月、4月、12月成为火灾的多发季节,这几个月正值冬季和春季,西南季风弱,西南地区处于干季,林木易发生火灾灾情。(2)题,火灾发生后由于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在雨季容易产生水土流失,森林涵养水源的功能丧失,会诱发地质灾害的发生。【答案】(1)多发生在冬季和春季;正值西南地区干季,晴天多,降水少。(2)植被破坏导致地表侵蚀加剧;森林涵养水源功能降低;可能引发山洪、泥石流、滑坡等次生灾害。2006年,我国北方多次出现大范围浮尘、扬沙天气,部分地区出现了沙尘暴。据环保部门报道,仅4月16日至17日北方某城市降尘总量就超过30万吨。“怎么会有这么多沙尘?它们从哪里来?我们应该怎么办呢?”爱动脑筋的小林决定通过查找分析资料来探究这些问题。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从小林查得的我国沙尘暴源头和路径示意图中可知,受沙尘天气影响的省区有_等(填写三个以上)。图中还可判读出影响我国的沙尘暴有境外和境内两大源区。境外源区主要是蒙古和_(填国家名);境内源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和_(填省区名)。(2)经查找与分析资料,小林了解到形成沙尘天气的主要条件除了沙源之外还有_。从图中分析得出沙尘移动的方向是向_。(3)小林利用所得的资料绘制了一张“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季节变化”的统计表,请根据下列数据在下边相应位置上转绘成柱状图(直方图)。我国西北地区沙尘暴发生频率季节变化时间(月)123456789 10 11 12发生频率(%)1 17 47 21 13 1 从中看出,沙尘天气的多发季节是_,其原因为_。(4)研究中小林归纳出荒漠化的形成除自然原因外,还有人为因素。当前促使全球土地荒漠化加 速 发 展 的 人 为 因 素 除 毁 林 外,还 有_等。(5)资料反映,我国十分重视治理北方风沙危害。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建设包括东北西部、华北北部、西北大部分的“_”防护林体系。此外,在荒漠地区还大量种植适宜干旱环境的植物,这些植物具有的特征是()a根系发达b叶片表面有角质层c茎变态成刺 d叶片大而薄AabBbcCcd Dad(6)在探究过程中,小林又发现一个现象:随着人们对沙漠的日益关注,沙漠探险正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有报道说,“五一”长假期间55名游客被困内蒙古库布齐沙漠,并有一人遇难。作为一个沙漠探险的游客,你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主要有(写两点):_。【解析】本题以探究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沙尘暴的掌握情况。读图可知,我国沙尘暴源头主要来自北方的邻国及干旱的省份。除沙源外,还要有大风的存在才能形成沙尘暴。过度开垦,过度放牧加剧了沙尘暴的发生。若在沙漠中探险,游客必须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并且能忍耐恶劣的天气,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答案】(1)新、甘、青、宁、内蒙古、陕、晋、冀、京、津等(任三个)哈萨克斯坦新疆(2)大风等东南(3)如图春季气温回升、气候干旱等(4)过度放牧水资源的利用不当等(5)三北A(6)游客身体条件良好;生活必需品准备充足等 材料一中新网2005年11月24日电据新华社消息,中国科考船“大洋一号”于南非时间23日14时离开开普敦港口向印度洋进发,开始了中国科学家的第一次印度洋科学考察之旅。据“大洋一号”首席科学家郭世勤介绍,预计印度洋上的科考活动要持续40天以上,航程超过6 000海里。材料二北孟加拉湾示意图(1)“大洋一号”经过_后将从大西洋进入印度洋。此时,“大洋一号”可能遭遇台风(飓风)的侵袭吗?为什么?(2)分析河流对孟加拉湾风暴潮灾害的影响。(3)结合材料二的图中信息分析风暴潮给孟加拉国造成严重灾害的主要原因。(4)“科考船经过好望角时,我看见一座座冰山在狂风巨浪中时隐时现,非常危险”。这句话是某科考队员阅读某探险小说时看到的一段话,可信吗?(5)请结合图中信息分析孟加拉湾沿岸海啸强度大的原因。(6)地理信息系统在海啸预报中为何应用领域十分广阔?(7)为何该地区海啸过后容易爆发瘟疫?【解析】该题主要考查风暴潮和海啸的成因及危害。风暴潮是由强风引起的海面异常升降的现象,因此多发生在强对流天气频发的季节;河流中的河水对潮流具有顶托作用;分析某种灾害的成灾强度要结合其强度、人口密度和经济发展程度及对灾害的防范程度等;海啸实际上是地形等条件对海啸波所蕴含能量汇集的结果;海啸是海啸波所蕴含的能量在近岸引起的巨浪,其大小主要受地形、风向、天体引力、河川径流等因素的影响;其成灾强度则与其破坏力大小、人口和城市密集程度、经济发展程度、人们防范意识等因素有关;海啸不仅会造成生命、财产的损失,还会破坏交通、建筑物等基础设施,阻碍救援及时有效的进行,进而诱发其他灾害。【答案】(1)好望角不能。台风(飓风)多发生于夏秋季节。(2)风暴潮是台风(飓风)带来的次生灾害之一,它频发的季节正值雨季,河流径流量大,与潮流相互叠加,加剧了潮势。孟加拉湾河流众多,河流水量大,汛期时加重风暴潮的灾害。(3)孟加拉湾地势低平,潮水容易泛滥;河流众多,河水与潮水相互叠加,加剧潮势;海岸呈喇叭口形,利于潮流的汇集;人口众多,城市密集,工农业发达,同等程度的灾害,成灾强度大。(4)好望角位于西风带中,该纬度几乎没有陆地,洋面宽阔,风高浪急,再加上该处为海岸线平直的高原地形,风浪的能量在此积聚,形成狂风巨浪;好望角附近的西风漂流围绕南极大陆,南极大陆上的冰川滑落,将随西风漂流运动。由此可见,该记录是可信的。(5)孟加拉湾地势低平,海水容易泛滥;河流众多,河水与海水相互叠加,加剧潮势;海岸呈喇叭口形,利于海水的汇集。(6)地理信息系统具有集信息获取、分析、信息处理、管理、信息应用于一身,能够满足海啸发生全过程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的高速、实时与应用的高精度、可定量化分析的要求,因此,海啸预报部门可以通过这些技术的综合集成应用,实现海啸信息的快速采集和处理,为防灾减灾决策提供强有力的基础信息资料和决策支持。(7)该地区位于热带地区,地势低平,夏季高温多雨,海啸爆发后容易积水,病毒及血吸虫等大量孳生,灾区缺乏洁净饮用水,人们抗病能力差;灾后交通、医院破坏严重,救援系统受损;该地区人口稠密,卫生条件较差,利于疫病的流行。练考题、验能力、轻巧夺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