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一节--阴阳学说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591821 上传时间:2024-07-07 格式:PPT 页数:59 大小:2.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第一节--阴阳学说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第二章第一节--阴阳学说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第二章第一节--阴阳学说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第二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1 阴阳五行学说不是神秘的玄学,它是古人建阴阳五行学说不是神秘的玄学,它是古人建立在观察事实基础上的具有科学内涵的理论。立在观察事实基础上的具有科学内涵的理论。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 是古人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世是古人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引用于医学领域后,借以说明界观和方法论,引用于医学领域后,借以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成为指导预防、人体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成为指导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成为中医学理论的一诊断和治疗疾病的依据,成为中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个重要组成部分。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阴阳五行学说不是神秘的玄学,它是古人建立在观察2 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 【目的要求【目的要求】、了解阴阳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属性特点。2、熟悉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3、掌握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一节 3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和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它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古人探求宇宙本原和解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医学的阴阳学说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用阴阳的概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阐释人体的生命活动和病理变化,指导临床实践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法。第一节第一节 阴阳学说阴阳学说阴阳学说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4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二)阴阳的基本特征(二)阴阳的基本特征(三)阴阳的属性特征(三)阴阳的属性特征(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一)阴阳的基本概念返回本节返回目录5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阴阳阳是对自然界是对自然界相互相互关联关联的事物或现象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对立双方属性性的总概括。的总概括。它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6(二)(二)阴阳的属性特征阴阳的属性特征 阳 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明亮的无形的兴奋的 阴 相对静止的内收的下降的寒凉的晦暗的有形的抑制的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的属性特征 阳 运动的 外向的 上升的 温热的 7 (二)阴阳的属性特点(二)阴阳的属性特点 具有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阳阳 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阴阴 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凉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水水性寒而润下阴阴火火性热而炎上阳阳 (二)阴阳的属性特点水性寒而润下阴火性热而炎上8 阳阳具有推动、温煦、兴奋 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阴阴具有凝聚、滋润、抑制 等作用的物质和功能。阴阳概念引阴阳概念引入医学领域入医学领域(三)阴阳的属性特点(三)阴阳的属性特点 1 1、阴阳的普遍性、阴阳的普遍性 即阴阳在事物特征中的普遍存在性,一切相关事物或现象根据其各自属性均可用阴阳加以统之。阳具有推动、温煦、兴奋阴阳概念引(三9 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现象的分类归纳。现象的分类归纳。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素问素问阴阳离合论阴阳离合论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阴阳贯穿于一切事物之中,可运用于一切事物和 10 具有阴阳属性的一对事物,他们之间是具有一定联系性的。具有阴阳属性的一对事物,他们之间是具有一定联系性的。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阴阳属性的划分,一定要在相关事物或现象的范畴之内。2 2、阴阳的相关性、阴阳的相关性 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用阴阳所分析的事物或现象,必须是在同一范畴,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同一层次或同一交点,即相互关联的基础上。如:如: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天与地,是对宇宙而言;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男与女,是对性别而言;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上与下,是对方位而言。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具有阴阳属性的一对事物,他们之间是具有一定联系性的。2、阴113 3、阴阳的相对性、阴阳的相对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特定条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特定条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对性。件的改变,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即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而确定即阴阳的属性是通过与自己的对立面比较而确定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二者可相互转化。阳阳 体体表表 上上 左左 外外侧侧腰腰背背 胸胸 六六腑腑 心心肺肺 阴阴 体体内内下下右右内内侧侧胸胸腹腹腹腹五五脏脏肝肝脾脾肾肾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3、阴阳的相对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不是绝对的,12 如:秋天 阴阴 秋天 阳阳 比较 比较 夏天 阳阳 冬天 阴阴(1)事物的阴阳属性可以转化事物的阴阳属性可以转化(2)阴阳之中复有阴阳阴阳之中复有阴阳(3)比较对象的不同比较对象的不同第二章第一节-阴阳学说课件134 4、阴阳的可分性、阴阳的可分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分的特点。表现为无论属阴还是属阳的事物或现象,表现为无论属阴还是属阳的事物或现象,随着划分的范围或条件的变更,阴阳的每一方随着划分的范围或条件的变更,阴阳的每一方还可以再分阴阳,以至无穷。还可以再分阴阳,以至无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中有阴,阳中有阳;阴阳之中再分阴阳。阴阳之中再分阴阳。素问素问.金匮真言论金匮真言论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4、阴阳的可分性 事物或现象的阴阳属性具有无限可14如:上午阳中之阳 昼(阳阳)下午阳中之阴 上半夜阴中之阴 夜(阴阴)下半夜阴中之阳 第二章第一节-阴阳学说课件15 阴阳所具有的所具有的普遍性普遍性、相关性相关性、相对性相对性和和可分性可分性的特点,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具的特点,对揭示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有普遍的指导意义。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阴阳所具有的普遍性、相关性、相对性和可分性返回16(四)(四)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 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 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 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四)阴阳的相互关系 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 阴阳的相互转171.1.阴阳的对立制约阴阳的对立制约对立对立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截然相反,是相互对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截然相反,是相互对 立、相互排斥的关系。立、相互排斥的关系。制约制约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阴阳双方在一定限度内存在着相互制约的 特性,是相互牵制、相互约束的关系。特性,是相互牵制、相互约束的关系。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阴阳对立制约是指自然界的一切相关事物和现象,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其阴阳两个方面都存在着相互斗争和相互抑制的关系。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最终对立与制约达到动态平衡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四)(四)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关系1.阴阳的对立制约对立阴阳两个方面的属性截然相反,是相互18 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相互对立、相互制约。含义有三:()阴阳对立,是指阴阳代表了属性相反的两种事物或现象,或一事物内部的两个方面,它们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阴阳对立可导致阴阳的相互制约相互制约,即阴阳双方的相互牵制、互相约束,从而维持阴阳相对平衡。()阴阳的对立制约表现为任何一方太过或不足,均可引起对方的减弱或亢盛。阴阳对立制约指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相192.2.阴阳的互根互用阴阳的互根互用 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始终存在着相互依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存和相互为用的关系。互根互根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阴阳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单独存 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在,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 的前提和条件。的前提和条件。互用互用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相互在阴阳相互依存的基础上,阴阳双方相互 资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资生、相互促进和相互助长。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四)(四)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关系2.阴阳的互根互用 指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之间,20 阴阳互根互用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其含义有二:(1)阴阳互根,即相互依存,是指阴阳双方中每一方都以对方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和条件,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如没有上就没有下,没有寒就没有热。()阴阳互用,即相互为用,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不断相互资生、促进和助长的关系。如气与血、物质与功能、兴奋与抑制之间,都存在这种相互为用的关系。阴阳互根互用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213.3.阴阳的消长平衡阴阳的消长平衡此长彼亦长:此长彼亦长:阴随阳长;阳随阴长阴随阳长;阳随阴长此消彼亦消:此消彼亦消:阴随阳消;阳随阴消阴随阳消;阳随阴消含义含义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是指阴阳双方的量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 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断的增长和消减的变化之中。原因原因阴阳对立制约导致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根互用阴阳对立制约导致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根互用 导致阴阳皆消皆长。导致阴阳皆消皆长。阴阳互为消长阴阳互为消长 阴阳皆消皆长阴阳皆消皆长 阴阳对立制约阴阳对立制约阴阳互根互用阴阳互根互用此长彼消:此长彼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阳长阴消;阴长阳消此消彼长:此消彼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阳消阴长;阴消阳长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四)(四)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关系3.阴阳的消长平衡此长彼亦长:阴随阳长;阳随阴长含义是指22 阴阳消长平衡(1 1)阴阳消长)阴阳消长是指对立统一的阴阳双方的量和比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消长变化之中。在正常情况下,应是长而不偏盛,消而不偏衰。若超过了这一限度,导致阴阳的偏盛偏衰,是为异常的消长变化。阴阳消长一般有以下三类不同的形式:阴阳消长平衡23阴阳的此消彼长与此长彼消表现为阳强阴弱或阴强阳弱阴阳的皆长与皆消 表现为阴阳皆强或皆弱 阴阳处于暂时的动态平衡阴阳的此消彼长与此长彼消24(2 2)阴阳平衡)阴阳平衡阴阳消长变化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事物总体性质仍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阴阳平衡意义重大。阴阳平衡意义重大。(2)阴阳平衡阴阳消长变化稳定在一定范围内,事物总体254.4.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的相互转化 含义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条件下向其各自相反方向转化。内在因素内在因素 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互根互用是转化的内在根据。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消长平衡是转化得以发生的前提。“重阳必阴,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阴必阳”、“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极生热,热极生寒”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返回知识点返回知识点(四)(四)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关系4.阴阳的相互转化 含义指相关事物或现象对立的双方26 阴阳转化含义阴阳转化含义是指事物总体阴阳属性的改变,即属阳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属阴,属阴者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属阳。阴阴阳阳在一定条件下 阴阳在一定条件下27 阴阳转化的机理阴阳转化是事物运动的一种形式,阴阳双方的消长运动发展到一定阶段,事物内部阴与阳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颠倒,则该事物的属性就会象相反的方向发生转化。28阴阳转化的条件阴阳的消长变化是阴阳转化的必要条件阴阳的互根互用是阴阳转化的内在根据阴阳转化的时机往往出现在事物发展的极期阴阳转化的形式渐变如昼夜的阴阳转化突变如气候的骤冷骤热阴阳转化的条件29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阴阳对立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互根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阴阳学说最根本的原理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运动的形式阴阳消长阴阳消长阴阳转化阴阳转化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四)(四)阴阳的相互关系阴阳的相互关系达到相对的动态平衡阴阳运动的相互联系阴阳对立阴阳学说最根本的30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一)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上部、体表、背、四肢 阳 解剖部位 下部、体内、腹、躯干 阴 五脏“藏精气而不泻”阴 生理特点 六腑“传化物而不藏”阳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1 心 阳中之阳 心肺(阳)肺 阳中之阴 肝 阴中之阳 肝肾(阴)肾 阴中之阴 脾 阴中之至阴 心阴 肝阴 阴经 心 肝 经络 心阳 肝阳 阳经 心 阳中之阳32 阴经阴经 阳经阳经 脏脏 腑腑 手手太阴肺经太阴肺经 手手阳明大肠经阳明大肠经 手手厥阴心包经厥阴心包经 手手少阳三焦经少阳三焦经 手手少阴心经少阴心经 手手太阳小肠经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足太阴膀胱经足太阴膀胱经 (属脏络腑)(属脏络腑)(属腑络脏)(属腑络脏)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规律十二经脉的表里络属规律 阴经 33 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阳 表 上 左 外侧腰背 背胸 六腑 心肺 手足三阳经 阴 内下右内侧胸腹腰腹五脏肝脾肾手足三阴经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阳 表 上 左 腰背 背胸 六34(二)用阴阳概括说明人体生理功能(二)用阴阳概括说明人体生理功能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阳气(阳)阳气(阳)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 阴精(阴)阴精(阴)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就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用阴阳概括说明人体生理功能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人35(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 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是阴阳保持协调平衡的结果。功能 物质 (阳)(阴)(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三)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 人体的机能活动 对病邪的抵抗能力 阴气(阴液)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阳气 对损伤组织的修复能力 邪气邪气 阳邪风、暑、热(火)泛指各种致病的因素 燥邪 阴邪寒、湿邪 饮食居处、情志失调正气正气外因外因内因内因(二)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正气外因内因36 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之一 中医学把“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阳虚则寒,阴虚则热”称为病理总纲。(亦称阴阳失调的基本病理)阴阳失调是疾病发生的基本病机之一37阴阳偏胜(盛)阴阳偏胜(盛)阴阳偏胜指阴邪或阳邪偏盛,导致机体阴或阳高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1)阳偏胜 实热证 实热伤阴“邪气盛则实邪气盛则实”(制约太过)(制约太过)“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2)阴偏胜 实寒证 实寒伤阳阴阳偏胜(盛)38阴阳阴阳失调失调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寒证(阴胜则寒)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盛阳盛实热证(阳胜则热)实热证(阳胜则热)伤阴伤阴兼阴虚(阳胜则阴病)兼阴虚(阳胜则阴病)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热证(阴虚则热)虚热证(阴虚则热)不能生阳不能生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阴损及阳)阳虚阳虚虚寒证(阳虚则寒)虚寒证(阳虚则寒)不能生阴不能生阴阴虚(阳损及阴)阴虚(阳损及阴)阴不制阳阴不制阳阳不制阴阳不制阴(四)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四)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失调阴盛阴阳实寒证(阴胜则寒)伤阳兼阳虚(阴胜则阳病)阳39邪气盛生理调节范围正气虚阴阳平衡示意图阴阳平衡示意图生理调节范围阴阳偏胜示意图阴阳偏胜示意图邪气盛生理调节范围正气虚阴阳平衡示意图生理调节范围阴阳偏胜示40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正常正常实寒证实寒证虚热证虚热证实热证实热证虚寒证虚寒证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阳寒热病机示意图正常实寒证虚热证实热证虚寒证返回本节返回目41阴阳偏衰(虚)阴阳偏衰(虚)阴阳偏衰指机体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的病理状态,即阴偏衰不能制约阳,则阳相对偏亢而见虚热证;阳偏衰不能制约阴,则阴相对偏盛而见虚寒证。“阳虚则寒”(1)阳偏衰 虚寒证 “精气夺则虚精气夺则虚”(制约不及)(制约不及)(2)阴偏衰 虚热证 “阴虚则热”阴阳偏衰(虚)“阳42生理调节范围阴阳偏阴阳偏衰衰示意图示意图邪气盛正气虚生理调节范围阴阳偏衰示意图邪气盛正气虚43阴阳互损阴阳互损 阴阳互损指阴阳双方中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而致另一方也不足的病理变化。阳损及阴阳虚 阴虚 “无阳则阴无以生”阴损及阳阴虚 阳虚 “无阴则阳无以化”阴阳两虚阴阳互损 阳损及阴 阴损及阳44生理调节范围邪气盛正气虚阴阳互损示意图阴阳互损示意图生理调节范围邪气盛正气虚阴阳互损示意图454 4阴阳转化阴阳转化 阴阳转化指阴阳不同的病理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阳证阴证4阴阳转化阳证阴证46(四)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四)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素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阴阳应象大论 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机理在于阴阳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的根本机理在于阴阳失调,因此,在临床上,只有分清阴阳,抓住疾病的失调,因此,在临床上,只有分清阴阳,抓住疾病的本质,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本质,才能有效地指导临床辨证。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四)用阴阳来指导疾病诊断 善诊者,察色47阳阳阳阳阴阴阴阴色泽色泽色泽色泽 鲜明鲜明鲜明鲜明 晦暗晦暗晦暗晦暗 声息声息声息声息 高亢宏亮高亢宏亮高亢宏亮高亢宏亮低微无力低微无力低微无力低微无力 症状症状症状症状热、动、燥热、动、燥热、动、燥热、动、燥 寒、静、湿寒、静、湿寒、静、湿寒、静、湿 脉象脉象脉象脉象 数、浮、大、洪、数、浮、大、洪、数、浮、大、洪、数、浮、大、洪、迟、沉、小、细、迟、沉、小、细、迟、沉、小、细、迟、沉、小、细、病变部位病变部位病变部位病变部位 表、外、上表、外、上表、外、上表、外、上 里、内、下里、内、下里、内、下里、内、下 概括疾病证候概括疾病证候概括疾病证候概括疾病证候表证、实证、热证表证、实证、热证表证、实证、热证表证、实证、热证里证、虚证、寒证里证、虚证、寒证里证、虚证、寒证里证、虚证、寒证阴阳属性归类阴阳属性归类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阳阴色泽 鲜明 晦暗 声息 高亢宏亮低微无力 症状热、动、燥48证候证候色泽色泽声息声息寒热寒热润燥润燥动静动静脉象脉象阳阳表热实鲜明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发热口干而渴躁动不安数浮滑阴阴里虚寒晦暗呼吸微弱声低气怯恶寒口润不渴踡卧不动迟沉涩(四)用阴阳来指导疾病的诊断(四)用阴阳来指导疾病的诊断证候色泽声息寒热润燥动静脉象阳表热实鲜明呼吸有力声高气粗发热49(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1.1.确定治疗原则确定治疗原则(1 1)损其有余损其有余:阴或阳一方偏胜但未损及对方,此为阴或阳一方偏胜但未损及对方,此为 实证,应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实证,应损其有余,即实则泻之。阴盛阴盛阴阳阴阳偏盛偏盛实证实证实寒证实寒证 寒者热之寒者热之(热性方药)(热性方药)伤阳伤阳兼阳虚兼阳虚(酌加温阳药)(酌加温阳药)阳盛阳盛实热证实热证 热者寒之热者寒之(寒性方药)(寒性方药)伤阴伤阴兼阴虚兼阴虚(酌加养阴药)(酌加养阴药)泻泻其其有有余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调整阴阳,补其不足,损其有余.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治疗1.确定治疗原则(1)损其有余:50阴虚阴虚阴阳阴阳偏衰偏衰虚证虚证虚热证虚热证 补阴补阴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虚阳虚虚寒证虚寒证 补阳补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病治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补补其其不不足足(2 2)补其不足)补其不足:阴或阳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为阴或阳一方偏衰或阴阳俱损时,此为 虚证,应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虚证,应补其不足,即虚则补之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阴虚阴阳虚热证 补阴阳虚虚寒证 补阳补其不足51(3)阴病治阳、阳病治阴)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阳相对偏盛的虚热证,即“阴虚内热阴虚内热”,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治宜补阴以制阳,此即“阳病治阴阳病治阴”;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不能制阴而导致阴相对偏盛的虚寒证,即“阳虚外寒阳虚外寒”,治宜补阳以制阴,此即,治宜补阳以制阴,此即“阴病治阳阴病治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明明张景岳张景岳 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二、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3)阴病治阳、阳病治阴 阴虚不能制阳而导致52(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的防治(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的防治 指导养生指导养生 使人体中的阴阳与四时的阴阳变化相适应,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以延年益寿。.用于疾病的治疗用于疾病的治疗 (1)确定治疗原则 泻其有余 基本原则调整阴阳 恢复阴阳协调平衡 补其不足(五)用阴阳来指导疾病的防治53阳偏胜实热证“热者寒之”“实则泻之实则泻之”阴偏胜实寒证“寒者热之”“阴病治阳”阳偏衰虚寒证“益火之源,以消阴翳”阴偏衰虚热证“壮水之主,以制阳光”“阳病治阴”阴阳偏衰的治则阴阳偏胜的治则“虚则补之虚则补之”另: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明张景岳阳偏胜实热证“热者寒之”54阴阴阳阳四气四气五味五味升降浮沉升降浮沉温、热辛、甘、(淡)升、浮寒、凉酸、苦、咸沉、降(2)分析和归纳药物性能的阴阳属性阴阳四气五味升降浮沉温、热辛、甘、(淡)升、浮寒、凉酸、55归纳药物性能归纳药物性能寒、凉属阴,寒、凉属阴,一般寒性或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一般寒性或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热象。病的热象。温、热属阳,温、热属阳,一般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一般温性或热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轻或消除疾病的寒象。归纳药性归纳药性: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又称四气。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归纳药物性能寒、凉属阴,一般寒性或凉性药物,能减轻或消除疾病56(2 2)分析五味:)分析五味:五味五味 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滋味不同,药效不同。滋味不同,药效不同。辛、甘辛、甘属阳属阳;酸、苦、咸酸、苦、咸属阴属阴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以药物之性纠正机体阴阳之偏返回本节返回本节返回目录返回目录(2)分析五味:五味 是指药物的辛、甘、酸、苦、咸五种滋味57复习思考题复习思考题1、何谓阴阳、阴阳学说?、何谓阴阳、阴阳学说?2、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阴阳之间的相互关系有哪些?3、阴阳学说在中医学有何应用?、阴阳学说在中医学有何应用?复习思考题1、何谓阴阳、阴阳学说?58谢谢!5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