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567607 上传时间:2024-07-05 格式:PPT 页数:148 大小:657.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8页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8页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绪论 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一、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一、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境;二、唐朝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二、唐朝立国者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政策。1.1.华夷如一的下策;华夷如一的下策;2.2.开放的风气;开放的风气;绪论 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一、国力的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三、唐代士人恢宏的胸怀和进取的精神;三、唐代士人恢宏的胸怀和进取的精神;1.1.进取精神;进取精神;2.2.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四、唐代文学繁荣的文化环境;四、唐代文学繁荣的文化环境;1.1.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相容心态,创造了有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与对待不同文化的相容心态,创造了有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利于文化繁荣的环境。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三、唐代士人恢宏的胸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2.2.文治是唐朝的既定国策;文治是唐朝的既定国策;(1 1)强调政治教化,强调以儒学为中心的道德伦理;)强调政治教化,强调以儒学为中心的道德伦理;(2 2)任用官员的先文后武)任用官员的先文后武;(3 3)诗化的社会风气。)诗化的社会风气。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2.文治是唐朝的既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五、文化繁荣对文学的影响。五、文化繁荣对文学的影响。史学、史学、绘画、书法、雕塑绘画、书法、雕塑、音乐和舞蹈与文学。、音乐和舞蹈与文学。1.1.史学的求实与文学上的求真;史家的文学论述影响文学的走向;史学的求实与文学上的求真;史家的文学论述影响文学的走向;2.2.书法中自由纵恣与盛唐气象;书法中自由纵恣与盛唐气象;3.3.绘画中的色彩表现、意境和传神的技巧与唐诗;绘画中的色彩表现、意境和传神的技巧与唐诗;4.4.音乐和舞蹈拓展了唐诗的表现领域。音乐和舞蹈拓展了唐诗的表现领域。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五、文化繁荣对文学的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一、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1.山水游赏和神仙道教信仰;2.边塞漫游。第二节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一、唐代士人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二、幕府生活与文学;三、读书山林寺院的风气;四、贬谪对于文学的影响。第二节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二、幕府生活与第三节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一、唐代儒、释、道的融合;1.以儒为主,兼取百家;2.社会风俗中的三教色彩。第三节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一、唐代儒、释、道的融合;第三节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二、儒释道思想对文学创作的具体作用和影响;1.人格的塑造;2.作为文学观念和审美批评的标准制约唐代文学;3.丰富了文学的形象与世界;4.拓广了文学的体裁。第三节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二、儒释道思想对文学创作的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唐代文学的繁荣及其条件;1.多样多彩的生活;2.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内容、形式、文体、体裁。第四节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一、唐代文学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二、唐代文学繁荣的表现;1.文本的全面发展;2.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第四节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二、唐代文学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三、唐诗的发展轨迹;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散文的文体文风革新;散文的发展与诗的发展不同,它的新变,主要是出于政治功利的动机。第四节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三、唐诗的发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五、新文体的出现与繁荣;传奇和词。六、唐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风貌、文学自身的发展、唐诗、散文、传奇、词。第四节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五、新文体的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一节隋代文学;一、统一国家的建立与文人之间的交流学习;北、南两种诗风是同时并存的,甚至在同一作家的创作中体现出来。二、南北文学的合流。终隋一朝,南、北文学的合流仅限于诗风的相互影响,呈现出明显的合而不同的过渡性质。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一节隋代文学;一、统一第二节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1.贞观诗风的新变,则起于对六朝声律辞采的模仿和拾掇,呈现宫廷化倾向。宫廷诗中占主导地位的有两类诗:第一类从文体上模仿民间抒情诗乐府。第二类是正规应景诗,用优雅和巧妙的形式赞美朝臣的日常生活事物。第二节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第二节初唐诗坛;2.上官仪和上官体;上官仪对诗歌体制的创新,主要在体物图貌的细腻、精巧方面。基本的模式由主题、描写式的展开和反应三部分构成。(上官仪在贞观年间所作的应制诗,就以属对工切和写景清丽婉转而显得很突出。上官体绮错婉媚,具有重视诗的形式技巧、追求诗的声辞之美的倾向;较为健康开朗的创作心态和雍容典雅的气度)3.王绩。这种平淡自然的隐逸诗风,是易代之际大都会有的,并不构成初唐诗发展的一个环节。第二节初唐诗坛;2.上官仪和上官体;第二节初唐诗坛;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四杰”作诗,重视抒情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促使他修正宫廷风格的主要动力在于,这种贵族诗歌的严格惯例无法表现他痛苦、复杂的生活经历。第二节初唐诗坛;二、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第二节初唐诗坛;三、杜审言与沈、宋及五律的定型。1.杜审言及其五律;2.宋之问、沈佺期与律诗的定型。(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并称为文章四友;杜审言使五言律的创作首先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五律的定型是由宋之问和沈佺期最后完成的,故宋、沈之称也就成为律诗定型的标志)第二节初唐诗坛;三、杜审言与沈、宋及五律的定型。第三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一、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陈子昂成功地开创了运用抽象观念的动人诗歌。二、陈子昂诗歌的昂扬情调;(诗中蕴藏着壮伟情怀,展现出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带有壮怀激烈、拔剑而起的豪侠之气)三、陈子昂的诗歌主张与唐诗风骨的关系。他对风骨的追求,提出的诗美理想对唐诗变革具有关键性的意义)代表了与复古理论相联系的:修饰的道德、政治寓意诗。第三节陈子昂与唐诗风骨;一、陈子昂诗歌复古倾向的得与失;第四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一、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美;美景、感慨与离愁别绪。二、张若虚、刘希夷对盛唐诗兴象玲珑之美的影响。“兴象”就是在诗人的生活体验中自然形成的情感与形象的统一体,就是体现着诗人感物而生的现实情感的艺术形象。第四节张若虚与唐诗兴象。一、张若虚、刘希夷所创造的诗歌意境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一、王维的诗;(一)生平:博学多艺、孝顺、亦官亦隐、代宗好其诗文。(二)严谨而简朴的诗歌语言:王维诗歌个性的标志;1.早期诗歌中熟练的技巧;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2.贬任济州时期:超出简朴的诗歌语言的具有深度和复杂性的贬逐诗;3.出使西北边塞:富于活力的边塞诗;4.佛教居士的生活:浑然一体的风格,没有任何人工技巧的痕迹。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2.贬任济州时期:超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三)隐含内在的情意历程的描述。1.否定的文学,表示抛弃与官场社交生活及宫廷;2.回归主题;3.无意主题;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三)隐含内在的情意历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四)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美;1.善于在动态中捕捉自然事物的光和色,在诗里表现出极丰富的色彩层次感。2.空灵自然的禅境;3.清幽的禅趣;4.无我之境的空、静之美。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四)空明境界和宁静之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二、孟浩然的诗;(一)高尚的隐士;(二)散漫的结构:从景物描写转向叙述,又转向感怀,最后再回到景物描写,完整而平衡地描绘出一次体验。1.作品中的自由:2.过程的统一:孟浩然能描绘出随着时间而变化的景象,显出对光线和运动的微妙层次的敏锐感受。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二、孟浩然的诗;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3.描写自然过程中安排最好的戏剧效果;4.体验的一致性能够将景物、主题及行动混合在一起;5.突兀地诗歌开头;6.神秘的结尾意象;7.戏谑的形态。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3.描写自然过程中安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三)自然平淡的风格。1.即兴而发、不假雕饰;2.平淡清远而意兴无穷的明秀诗境。三、其他诗人:裴迪、储光羲、刘昚虚、张子容、常建。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三)自然平淡的风格。第二节 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一、王翰:盛唐时代诗风演化的渐进之迹;1.宫廷诗;2.边塞诗。二、王昌龄:京味诗的新趣味;1.“文学创造”的观念的重视;2.直接描述情绪;第二节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一、王翰:盛唐第二节 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3.边塞诗:豪爽俊丽,绪密思清;4.送别诗;5.女性生活诗。三、崔颢:晚节忽变常体,风骨凛然;1.反映妇女生活:属意浮艳,名陷轻薄;2.边塞诗:风骨凛然。第二节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3.边塞诗:第二节 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四、李颀:杂歌咸善;1.经历复杂:2.边塞诗:苍凉悲壮;3.送别诗:盛唐士人精神和性格的传神写照;4.京城诗的新趣味;第一,采用了风景诗和寺庙诗的各种惯例;第二,展现个性爱好。第二节王昌龄、崔颢和创造清刚劲健之美的诗人;四、李颀:杂歌第三节 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一、高适:永远的古风;1.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2.古风创作:陈子昂的影响;3.严谨凝重的七言歌行;4.宋州怀古诗;第三节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一、高适:永远的第三节 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5.精致的律诗;6.台阁诗人。二、岑参:追求奇异。1.诗人与读者对技巧的关注。2.宁静的诗;3.创造性的奇峻风格;第三节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精致的律诗;第三节 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4.出奇制胜的边塞诗;5.黯淡诗歌:离开朝廷的愁绪与个人政治生涯失败的感觉。三、王之涣和陶翰。第三节高适、岑参和创造慷慨奇伟之美的诗人。出奇制胜的边塞诗第三章 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一、李白的生活经历;一、李白的生活经历;1.1.李白是凉武昭王暠的九世孙;李白是凉武昭王暠的九世孙;2.2.中叶非罪,谪居条支。中叶非罪,谪居条支。3.3.中宗神龙初逃归广汉。中宗神龙初逃归广汉。4.4.上安州裴长史书上安州裴长史书: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5.5.赠张相镐赠张相镐:十岁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十岁观奇书,作赋凌相如。第三章李白第一节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一、李白的生活一、李白的生活经历;一、李白的生活经历;6.6.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感兴其五: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其五: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与韩荆州书: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与韩荆州书: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7.7.开元八年开元八年720720,2020岁时,宰相苏頲赏识。岁时,宰相苏頲赏识。8.8.开元十三年开元十三年725725,2525岁时,赠何七判官昌浩:老死阡陌间,岁时,赠何七判官昌浩:老死阡陌间,何由扬清芬。何由扬清芬。一、李白的生活经历;6.赠从兄襄阳少府皓:结发未识事,所交一、李白的生活经历;一、李白的生活经历;9.9.开元十四年,在江陵会见司马承祯。开元十四年,在江陵会见司马承祯。“有仙风道骨,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10.10.南下零陵,观瀟湘之浦。南下零陵,观瀟湘之浦。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11.11.南游金陵、扬州、姑苏之后南游金陵、扬州、姑苏之后 ,回江夏,到襄阳。,回江夏,到襄阳。一、李白的生活经历;9.开元十四年,在江陵会见司马承祯。“一、李白的生活经历;一、李白的生活经历;12.12.定居安陆。被前朝宰相许圉师家招为孙女婿。定居安陆。被前朝宰相许圉师家招为孙女婿。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安陆白兆山桃花岩寄刘侍御绾: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对蓬壶虽冥绝,鸾鹤心悠然。归来桃花岩,得憩云窗眠。对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岭人共语,饮潭猿相连。时升翠微上,邈若罗浮牛奶金柑牛奶金柑巅。巅。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芳两岑抱东壑,一嶂横西天。树杂日易隐,崖倾月难圆。芳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入远构石室,选幽开上田。独此草换野色,飞萝摇春烟。入远构石室,选幽开上田。独此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林下意,杳无区中缘。永辞霜台客,千载方来旋。一、李白的生活经历;12.定居安陆。被前朝宰相许圉师家招为一、李白的生活经历;一、李白的生活经历;13.13.结交鲁儒,人称竹溪六逸。迁居任城。结交鲁儒,人称竹溪六逸。迁居任城。14.14.天宝元年天宝元年742742,因为玉真公主及贺知章的荐举,应召入朝。,因为玉真公主及贺知章的荐举,应召入朝。玄宗纳杨玉环,她晓音律,能歌善舞,需要新的词章。玄宗纳杨玉环,她晓音律,能歌善舞,需要新的词章。15.15.天宝三载天宝三载744744,离开长安。在洛阳遇到杜甫。李白履行道教,离开长安。在洛阳遇到杜甫。李白履行道教仪式,成为道士。仪式,成为道士。16.16.天宝四载天宝四载745745,往东南,重游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到会往东南,重游吴越。梦游天姥吟留别。到会稽,凭吊贺知章。稽,凭吊贺知章。魏万魏万一、李白的生活经历;13.结交鲁儒,人称竹溪六逸。迁居任城一、李白的生活经历;一、李白的生活经历;16.16.在梁园,李白与宗氏结婚,高宗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笃在梁园,李白与宗氏结婚,高宗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笃信道教。信道教。17.17.天宝十一载天宝十一载752752,探视安禄山活动。,探视安禄山活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十月到幽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十月到幽州,戈鋋州,戈鋋chnchn若罗星。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若罗星。君王弃北海,扫地借长鲸。呼吸走百川,燕然可摧倾。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弯弧惧天狼,挟矢不燕然可摧倾。心知不得语,却欲栖蓬瀛。弯弧惧天狼,挟矢不敢张。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敢张。揽涕黄金台,呼天哭昭王。一、李白的生活经历;16.在梁园,李白与宗氏结婚,高宗时宰一、李白的生活经历;一、李白的生活经历;18.18.隐忧庐山。隐忧庐山。19.19.入永王璘幕。与李台卿、韦子春等相识。受连累系浔阳狱。入永王璘幕。与李台卿、韦子春等相识。受连累系浔阳狱。经崔涣、张镐为之推复清雪,被释出狱。后又遭长流夜郎。经崔涣、张镐为之推复清雪,被释出狱。后又遭长流夜郎。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夜郎万里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夜郎万里道,西上令人老。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日月无偏照,何道,西上令人老。扫荡六合清,仍为负霜草。日月无偏照,何由诉苍昊。由诉苍昊。一、李白的生活经历;18.隐忧庐山。一、李白的生活经历;一、李白的生活经历;20.20.乾元二年乾元二年759759,至巫山,因关中大旱,大赦。至巫山,因关中大旱,大赦。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声啼不尽,轻舟已过万重山。21.21.上元二年上元二年761761,李光弼抵抗史朝义,请缨杀敌,因病返,李光弼抵抗史朝义,请缨杀敌,因病返回金陵。生活无着,投奔当涂县令李阳冰。次年病重。终回金陵。生活无着,投奔当涂县令李阳冰。次年病重。终年年6262岁。岁。一、李白的生活经历;20.乾元二年759,至巫山,因关中二、李白的思想特征;二、李白的思想特征;1.1.对于儒家思想,有肯定也有批判;对于儒家思想,有肯定也有批判;送方士赵叟之东平:送方士赵叟之东平:长桑晓洞视,五藏无全牛。赵叟得秘诀,还从方士游。长桑晓洞视,五藏无全牛。赵叟得秘诀,还从方士游。西过获麟台,为我吊孔丘。念别复怀古,潸然空泪流。西过获麟台,为我吊孔丘。念别复怀古,潸然空泪流。二、李白的思想特征;对于儒家思想,有肯定也有批判;二、李白的思想特征;二、李白的思想特征;嘲鲁儒:嘲鲁儒: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秦家丞相府李斯李斯,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二、李白的思想特征;嘲鲁儒:二、李白的思想特征;二、李白的思想特征;2.2.晚年对佛教思想的探究;晚年对佛教思想的探究;庐山东林寺夜怀:庐山东林寺夜怀:我寻青莲宇,独往谢我寻青莲宇,独往谢去去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城阙。霜清东林钟,水白虎溪月。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天香生虚空,天乐鸣不歇。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湛湛zhnzhn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然冥真心,旷劫断出没。二、李白的思想特征;2.晚年对佛教思想的探究;二、李白的思想特征;二、李白的思想特征;3.3.道教徒李白。道教徒李白。避地司空原言怀:避地司空原言怀: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纶。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虽有匡南风昔不竞,豪圣思经纶。刘琨与祖逖,起舞鸡鸣晨。虽有匡济心,终为乐祸人。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卜筑司空原,济心,终为乐祸人。我则异于是,潜光皖水滨。卜筑司空原,北将天柱邻。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俟乎泰阶平,然后托北将天柱邻。雪霁万里月,云开九江春。俟乎泰阶平,然后托微身。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微身。倾家事金鼎,年貌可长新。所愿得此道,终然保清真。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弄景奔日驭,攀星戏河津。一随王乔去,长年玉天宾。二、李白的思想特征;3.道教徒李白。三、李白的政治活动。三、李白的政治活动。1.1.待诏金马门;待诏金马门;新唐书新唐书百官志:唐制,乘舆所在,必有文词。百官志:唐制,乘舆所在,必有文词。范传正:既而上疏请还旧山,玄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范传正:既而上疏请还旧山,玄宗甚爱其才,或虑乘醉出入省中,不能言温室树,恐掇后患,惜而遂之。入省中,不能言温室树,恐掇后患,惜而遂之。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架上鹦鹉: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架上鹦鹉:落羽辞金殿,孤鸣咤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三、李白的政治活动。1.待诏金马门;三、李白的政治活动。三、李白的政治活动。2.2.入永王幕。入永王幕。资治通鉴卷资治通鉴卷280280:应须士马、甲丈、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其署置官应须士马、甲丈、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其署置官属及本路郡县官,并任自简择,署讫同奏。属及本路郡县官,并任自简择,署讫同奏。三、李白的政治活动。2.入永王幕。三、李白的政治活动。三、李白的政治活动。与贾少公书:与贾少公书:宿昔惟清胜。白绵疾疲苶,去期恬退,才微识浅,无宿昔惟清胜。白绵疾疲苶,去期恬退,才微识浅,无足济时。虽中原横溃,将保以救之?主命崇重,大总足济时。虽中原横溃,将保以救之?主命崇重,大总元戎,辟书三至,人轻礼重。严期迫切,难以固辞,元戎,辟书三至,人轻礼重。严期迫切,难以固辞,扶力一行,前观进退。且殷深源扶力一行,前观进退。且殷深源殷浩殷浩庐岳十载,时人观庐岳十载,时人观其起与不起,以卜江左兴亡。其起与不起,以卜江左兴亡。三、李白的政治活动。与贾少公书:三、李白的政治活动。三、李白的政治活动。谢安高卧东山,苍生属望。白不树矫抗之迹,耻振元谢安高卧东山,苍生属望。白不树矫抗之迹,耻振元邈之风,混游渔商,隐不绝俗。岂徒贩卖云壑,要射邈之风,混游渔商,隐不绝俗。岂徒贩卖云壑,要射虚名?方之二子,实有惭德。徒尘忝幕府,终无能为。虚名?方之二子,实有惭德。徒尘忝幕府,终无能为。唯当报国荐贤,持以自免,斯言若谬,天宝殛之。以唯当报国荐贤,持以自免,斯言若谬,天宝殛之。以足下深知,具申中款。惠子知我,夫何间然?勾当小足下深知,具申中款。惠子知我,夫何间然?勾当小事,但增悚惕。事,但增悚惕。三、李白的政治活动。谢安高卧东山,苍生属望。白不树矫抗之迹,三、李白的政治活动。三、李白的政治活动。永王东巡歌:永王东巡歌: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诸侯不救河南地,更二帝巡游俱未回,五陵松柏使人哀。诸侯不救河南地,更喜贤王远道来。喜贤王远道来。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帝宠贤王入楚关,扫清江汉始应还。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取金陵作小山。诗中称玄宗、肃宗为二帝,永王为贤王。诗中称玄宗、肃宗为二帝,永王为贤王。三、李白的政治活动。永王东巡歌:第二节第二节李白的乐府与歌行李白的乐府与歌行一、古题乐府;一、古题乐府;1.1.创新;创新;2.2.拟乐府的绝句;拟乐府的绝句;3.3.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第二节李白的乐府与歌行一、古题乐府;第二节第二节李白的乐府与歌行李白的乐府与歌行二、歌行二、歌行1.1.歌行大多数以乐府风貌写成,与传统乐府的不同在于:歌行大多数以乐府风貌写成,与传统乐府的不同在于:其一,歌行未用传统乐府题;其一,歌行未用传统乐府题;其二,歌行比乐府较倾向于应景性。其二,歌行比乐府较倾向于应景性。2.2.任情之所之的歌行。任情之所之的歌行。第二节李白的乐府与歌行二、歌行第三节第三节李白的绝句李白的绝句一、明白晓畅的五绝;一、明白晓畅的五绝;观放白鹰:观放白鹰: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八月边风高,胡鹰白锦毛。孤飞一片雪,百里见秋毫。二、清新俊逸的七绝。二、清新俊逸的七绝。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第三节李白的绝句一、明白晓畅的五绝;第四节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一、李白诗歌强烈的主观色彩一、李白诗歌强烈的主观色彩;1.1.令人惊奇的想象令人惊奇的想象;2.2.夸张的手法夸张的手法;3.3.壮美的意象。壮美的意象。二、善于捕捉优美动人、令人难忘的瞬间形象;二、善于捕捉优美动人、令人难忘的瞬间形象;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一、李白诗歌强烈的主观色彩;第四节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三、词语迅快;三、词语迅快;1.1.风人本行;风人本行;2.2.识度(识见和器度)问题。识度(识见和器度)问题。第四节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三、词语迅快;第五节第五节李白的地位与影响李白的地位与影响一、关于宋人抑李白而尊少陵;一、关于宋人抑李白而尊少陵;二、李杜优劣论。二、李杜优劣论。李:总结前代的诗人,但没有重建一套新的诗歌语言。李:总结前代的诗人,但没有重建一套新的诗歌语言。杜:将传统诗歌的语言技巧更新变异开创出新的诗歌天地。杜:将传统诗歌的语言技巧更新变异开创出新的诗歌天地。第五节李白的地位与影响一、关于宋人抑李白而尊少陵;第四章第四章 杜甫杜甫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一、社会动乱与诗风的转变;一、社会动乱与诗风的转变;二、杜甫的一生;二、杜甫的一生;1.1.3535岁以前,读书和游历时期岁以前,读书和游历时期;2.2.35354444岁,困守长安十载岁,困守长安十载;3.3.45454848,陷安史叛军中,陷安史叛军中和和为官时期为官时期;4.4.漂泊西南的十一年。漂泊西南的十一年。第四章杜甫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一、社会动乱与诗风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三、诗歌题材的转变;三、诗歌题材的转变;安史乱起前后进入创作高潮的诗人们开始写百姓的苦难。安史乱起前后进入创作高潮的诗人们开始写百姓的苦难。四、杜诗的诗史性质;四、杜诗的诗史性质;1.1.杜诗反映了重要的历史事件;杜诗反映了重要的历史事件;2.2.杜诗可补史之失载;杜诗可补史之失载;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三、诗歌题材的转变;第一节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3.3.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体也更为生动的生活画面。面。五、杜甫高度成熟的叙事技巧。五、杜甫高度成熟的叙事技巧。1.1.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杜诗叙事,既叙事件经过,又用力于细部描写。2.2.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抒情。杜诗叙事,融入强烈的抒情。第一节 社会动乱与诗人杜甫;杜诗则提供比事件更为广阔、更为具第二节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杜甫的律诗;一、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一、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1.1.不定场合诗歌的处理不定场合诗歌的处理非虚构世界的一般意义表达;非虚构世界的一般意义表达;2.2.以律诗写时事;以律诗写时事;二、以律诗写组诗;二、以律诗写组诗;三、浑融的境界;三、浑融的境界;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一、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和表现手法;第二节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杜甫的律诗;四、诗圣:出神入化的技巧。四、诗圣:出神入化的技巧。1.1.语言的模糊多义;语言的模糊多义;2.2.诗歌语言技巧上的变革与创新;诗歌语言技巧上的变革与创新;(1 1)细:老来渐觉诗律细;)细:老来渐觉诗律细;(2 2)“作意好奇作意好奇”正是杜甫的自觉追求,正是杜甫的自觉追求,“不自在不自在”正是杜甫正是杜甫革新的效果。革新的效果。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四、诗圣:出神入化的技巧。第二节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杜甫的律诗;A A 语言:典丽雅致语言:典丽雅致生新的僻语和平畅的俗语。生新的僻语和平畅的俗语。B B 句法和节奏:句法和节奏:以以省略、倒装、虚词等反常的句法去扭曲它。省略、倒装、虚词等反常的句法去扭曲它。C C 声律:刻意破弃音律作拗律吴体。声律:刻意破弃音律作拗律吴体。第二节 杜甫的律诗;A 语言:典丽雅致生新的僻语和平畅的第三节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杜诗的艺术风格;一、沉郁顿挫;一、沉郁顿挫;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沉郁顿挫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沉郁是感情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沉郁是感情悲慨壮大深厚;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二、萧散自然;二、萧散自然;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闲适情趣,安静明秀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三、风格与境遇。三、风格与境遇。第三节 杜诗的艺术风格;一、沉郁顿挫;第四节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杜诗的地位与影响。一、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一、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1.1.杜甫射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最重要的质量;杜甫射上集中了中国文化传统里的最重要的质量;2.2.叙事与议论的诗歌传统;叙事与议论的诗歌传统;3.3.语言与意象的继承。语言与意象的继承。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一、集六朝、盛唐诗歌之大成;第四节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杜诗的地位与影响。二、对后代诗人的影响。二、对后代诗人的影响。1.1.唐诗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人物。唐诗发展中承前启后的人物。2.2.古今诗人第一:杜甫的诗歌;古今诗人第一:杜甫的诗歌;(1 1)老妻和孩子;)老妻和孩子;(2 2)对永久、秩序及文明的追求;)对永久、秩序及文明的追求;(3 3)对国家君主忠贞不渝的信念、始终如一的热爱以及对苦难百姓)对国家君主忠贞不渝的信念、始终如一的热爱以及对苦难百姓的怜悯。的怜悯。第四节 杜诗的地位与影响。二、对后代诗人的影响。第五章第五章大历诗风大历诗风第一节第一节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一、气骨顿衰:时代精神的变迁;一、气骨顿衰:时代精神的变迁;大历诗比盛唐少了些什么:大历诗比盛唐少了些什么:1.1.少了慷慨之气,很少再有热烈蓬勃的激情,恃才傲物的狂态。少了慷慨之气,很少再有热烈蓬勃的激情,恃才傲物的狂态。2.2.豪迈轻举的积极进取和乐观自信消失了豪迈轻举的积极进取和乐观自信消失了。第五章大历诗风第一节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第一节第一节 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情调;二、时代的偶像:大历诗与谢朓;二、时代的偶像:大历诗与谢朓;三、时间与空间;三、时间与空间;五、感受与表现;五、感受与表现;六、韦应物;六、韦应物;1.1.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2.2.清雅闲淡的诗风。清雅闲淡的诗风。第一节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二、时代的偶第一节第一节 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情调;七、刘长卿;七、刘长卿;时运不济的感伤和惆怅。时运不济的感伤和惆怅。八、大历十才子。八、大历十才子。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或郎士元、李益、李嘉佑和皇甫曾。湋、夏侯审或郎士元、李益、李嘉佑和皇甫曾。第一节士人心态的转变与大历诗歌的冷落寂寞情调;七、刘长卿;第二节第二节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一、大历诗人的类型;一、大历诗人的类型;大历诗人可以分为四派:大历诗人可以分为四派:第一派是元结、顾况、孟云卿代表的古风派,包括窦参、刘湾、第一派是元结、顾况、孟云卿代表的古风派,包括窦参、刘湾、苏涣、冯着、刘商、刘复、于鹄苏涣、冯着、刘商、刘复、于鹄、韦应物等人;韦应物等人;第二是十才子、郎士元代表的的台阁诗人,包括皇甫冉皇甫曾、第二是十才子、郎士元代表的的台阁诗人,包括皇甫冉皇甫曾、包何包佶兄弟、三杨兄弟等人;包何包佶兄弟、三杨兄弟等人;第二节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一、大历诗人的类型;第二节第二节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第三是刘长卿、李嘉佑、戴叔伦代表的地方官诗人,包括张继、第三是刘长卿、李嘉佑、戴叔伦代表的地方官诗人,包括张继、独孤及、严维、李益、戎昱等人;独孤及、严维、李益、戎昱等人;第四是方外派的僧侣、隐士诗派,以皎然、秦系为代表,包括第四是方外派的僧侣、隐士诗派,以皎然、秦系为代表,包括朱放、灵一、灵澈、清江、法振、太易等人。朱放、灵一、灵澈、清江、法振、太易等人。第二节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第三是刘长卿、李嘉佑、戴叔伦代表第二节第二节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二、大历诗歌的主题取向与词语色彩;二、大历诗歌的主题取向与词语色彩;1.1.迷惘和反思;衰老的感叹;孤独与友情;乡愁羁恨;隐逸的迷惘和反思;衰老的感叹;孤独与友情;乡愁羁恨;隐逸的旋律旋律;自然的新发现。自然的新发现。2.2.选择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选择带有凄清、寒冷、萧瑟乃至暗淡的色彩的词语的词语。第二节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二、大历诗歌的主题取向与词语色彩第二节第二节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三、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分析三、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分析;(一)意象的类别:描述性的单纯意象;(一)意象的类别:描述性的单纯意象;(二)意象的性状;(二)意象的性状;1.1.数量的具体化数量的具体化;2.2.工于形似;工于形似;3.3.用方位词将意象的空间位置具体化;用方位词将意象的空间位置具体化;第二节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三、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分析;第二节第二节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三)意象结构与表述结构:平列式。(三)意象结构与表述结构:平列式。四、大历诗歌的体式与语言。四、大历诗歌的体式与语言。(一)体式方面的评价:流水对(一)体式方面的评价:流水对;(二)语言的风格特征。(二)语言的风格特征。1.1.清新的品格;清新的品格;2.2.语句炼饰、省净、准确而富于表现力;语句炼饰、省净、准确而富于表现力;3.3.语言趋向平易流利语言趋向平易流利。第二节大历诗歌的意象类型;(三)意象结构与表述结构:平列式第三节第三节顾况与李益。顾况与李益。一、顾况诗歌的俗与奇;一、顾况诗歌的俗与奇;1.1.俗:格调通俗明快,语言则有如白话;俗:格调通俗明快,语言则有如白话;2.2.奇:有怪奇的想象、怪奇的比喻;奇:有怪奇的想象、怪奇的比喻;3.3.影响:在诗的表现技巧的探索、诗美的新的追求上,顾况诗影响:在诗的表现技巧的探索、诗美的新的追求上,顾况诗俗的一面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怪奇的一面影响了俗的一面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怪奇的一面影响了韩、孟诗派。韩、孟诗派。第三节顾况与李益。一、顾况诗歌的俗与奇;第三节第三节顾况与李益。顾况与李益。二、李益的边塞诗。二、李益的边塞诗。1.1.壮烈、慷慨中带着伤感和悲凉的边塞诗;壮烈、慷慨中带着伤感和悲凉的边塞诗;2.2.其他类型的诗歌;其他类型的诗歌;(1 1)带有感伤情调的诗;)带有感伤情调的诗;(2 2)质实明快的诗。)质实明快的诗。第三节顾况与李益。二、李益的边塞诗。第六章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一节第一节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韩孟诗派及其诗歌主张;一、韩孟诗派的形成;一、韩孟诗派的形成;二、韩孟诗派的诗歌理论;二、韩孟诗派的诗歌理论;1.1.不平则鸣;不平则鸣;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强调诗歌的抒情功能。强调内心不平情感的抒发;强调诗歌的抒情功能。2.2.笔补造化;笔补造化;3.3.韩孟诗派的审美取向:雄奇怪异。韩孟诗派的审美取向:雄奇怪异。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一节韩孟诗派及其第二节第二节 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新;一、韩愈、孟郊、卢仝、刘叉等人诗中的怪奇之美;一、韩愈、孟郊、卢仝、刘叉等人诗中的怪奇之美;(一)韩愈;(一)韩愈;1.1.韩愈的人生;韩愈的人生;2.2.韩愈诗歌的艺术特征:雄大的气势和怪奇的意象;韩愈诗歌的艺术特征:雄大的气势和怪奇的意象;3.3.韩愈诗歌怪奇特征形成的原因。韩愈诗歌怪奇特征形成的原因。木讷刚直的个性木讷刚直的个性;阳山之贬;阳山之贬;逞奇炫怪,夸示才学。逞奇炫怪,夸示才学。第二节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一、韩愈、第二节第二节 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新;4.4.韩愈的诗歌艺术;韩愈的诗歌艺术;造语奇险造语奇险;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多情怀酒伴,余事作诗人。(1 1)谈笑戏谑;()谈笑戏谑;(2 2)以赋为诗。)以赋为诗。第二节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4.韩愈的第二节第二节 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新;(二)孟郊;(二)孟郊;1.1.内容:表现自我悲慨和贫寒生活;内容:表现自我悲慨和贫寒生活;2.2.孟郊的诗歌艺术;孟郊的诗歌艺术;(1 1)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注重造语炼字,追求构思的奇特超常;第二节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二)孟郊第二节第二节 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新;(2 2)充满幽僻、清冷、苦涩的意象;)充满幽僻、清冷、苦涩的意象;(3 3)运用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艺术通感)运用视觉、触觉、听觉、味觉等艺术通感。3.3.孟郊诗歌中以丑为美、意象险怪的诗作。孟郊诗歌中以丑为美、意象险怪的诗作。第二节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2)充满第二节第二节 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新;(三)卢仝;(三)卢仝;1.1.怪奇、丑陋意象;怪奇、丑陋意象;2.2.含蓄蕴藉、情致宛然的佳作。含蓄蕴藉、情致宛然的佳作。(四)马异;(五)刘叉。(四)马异;(五)刘叉。第二节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三)卢仝第二节第二节 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新;二、韩孟诗派诗歌的散文化倾向。二、韩孟诗派诗歌的散文化倾向。1.1.以文为诗以文为诗,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为一体论为一体;2.2.大量使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法,尽力消融诗与文的界大量使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法,尽力消融诗与文的界限;限;3.3.以议论入诗。以议论入诗。第二节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二、韩孟诗第二节第二节 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新;三、韩孟诗派的影响。三、韩孟诗派的影响。1.1.以文入诗、以议论入诗,开一代诗风;以文入诗、以议论入诗,开一代诗风;2.2.破坏而没有建设。破坏而没有建设。第二节韩愈、孟郊等人诗歌的意象类型与技巧的创新;三、韩孟诗第三节第三节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一、李贺的生平与苦闷情怀;一、李贺的生平与苦闷情怀;二、李贺的诗歌。二、李贺的诗歌。1.1.凄艳诡激的诗风;凄艳诡激的诗风;2.2.诗歌内容;诗歌内容;(1 1)揭露时弊;()揭露时弊;(2 2)感愤不遇;()感愤不遇;(3 3)咏仙讽鬼;()咏仙讽鬼;(4 4)描写艳情。描写艳情。第三节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一、李贺的生平与苦闷情第三节第三节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2.2.艺术特色:通过打乱诗歌的惯常秩序,诗歌可以用来艺术特色:通过打乱诗歌的惯常秩序,诗歌可以用来展示迷幻的种种状态,而不只是指示它们。展示迷幻的种种状态,而不只是指示它们。(1 1)幽奇:奇特的造语、怪异的想象和幽奇冷艳的诗境;)幽奇:奇特的造语、怪异的想象和幽奇冷艳的诗境;(2 2)偏爱冷艳凄迷的意象,并大量使用)偏爱冷艳凄迷的意象,并大量使用“泣泣”“”“啼啼”等等字词使其感情化,由此构成极具悲感色彩的意象群;字词使其感情化,由此构成极具悲感色彩的意象群;第三节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2.艺术特色:通过打第三节第三节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3 3)善于通过鲜明具体的形象,展现瑰丽的意境;)善于通过鲜明具体的形象,展现瑰丽的意境;(4 4)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来创)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5 5)迥异于常人的想象乃至幻想,而这想象、幻想又)迥异于常人的想象乃至幻想,而这想象、幻想又总是和夸张相并行的。总是和夸张相并行的。第三节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3)善于通过鲜明具体第三节第三节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三、李贺的影响。三、李贺的影响。李贺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重视主观化的幻想,李贺更重视内心世界的挖掘,更重视主观化的幻想,并对晚唐诗风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并对晚唐诗风产生了更为直接的影响;内容过于狭窄,情绪过于低沉,一意追求怪异,难免内容过于狭窄,情绪过于低沉,一意追求怪异,难免走向神秘晦涩和阴森恐怖。走向神秘晦涩和阴森恐怖。第三节李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怪奇特征;三、李贺的影响。第四节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一、刘、柳的政治遭遇与心理激愤;一、刘、柳的政治遭遇与心理激愤;(一)刘禹锡生平和思想;(一)刘禹锡生平和思想;(二)柳宗元的生平和思想。(二)柳宗元的生平和思想。二、刘、柳的诗歌艺术。二、刘、柳的诗歌艺术。(一)刘诗的雄直劲健和民歌情调;(一)刘诗的雄直劲健和民歌情调;1.1.比兴体制的讽谕诗;比兴体制的讽谕诗;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一、刘、柳的政治遭遇与第四节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2.2.借古讽今的咏史诗: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借古讽今的咏史诗:语言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3.3.反遇时世和个人遭际的感遇诗;反遇时世和个人遭际的感遇诗;A A 以诗人自身遭际为素材:简洁明快,风情俊爽;以诗人自身遭际为素材:简洁明快,风情俊爽;B B 社会与民间生活。社会与民间生活。4.4.模仿与改造民歌体的竹枝词、杨柳枝词:清新质朴,模仿与改造民歌体的竹枝词、杨柳枝词:清新质朴,真率自然。真率自然。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2.借古讽今的咏史诗第四节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二)冷峭简淡的柳诗;(二)冷峭简淡的柳诗;1.1.忧乐交替、以忧为主的心态;忧乐交替、以忧为主的心态;2.2.清冷峭拔;清冷峭拔;3.3.淡泊纡徐。淡泊纡徐。(三)吕温;(四)李德裕。(三)吕温;(四)李德裕。第四节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诗歌风貌。(二)冷峭简淡的柳诗;第第七章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一节第一节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一、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重写实、尚一、中唐文化转型时期文学世俗化的新思潮:重写实、尚通俗;通俗;1.1.源头源头:诗经、汉乐府、杜甫;:诗经、汉乐府、杜甫;2.2.发展发展:元结、元稹、白居易等;:元结、元稹、白居易等;3.3.内涵;内涵;写实传统;通俗化;自觉地向民歌学习。写实传统;通俗化;自觉地向民歌学习。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一节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第一节第一节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稹的诗歌创作;二、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二、张籍、王建的通俗化诗风与写实表现;(一)张籍;(一)张籍;1.1.张籍的乐府诗;张籍的乐府诗;(1 1)取材广泛;)取材广泛;(2 2)由一人一事一语见出社会的缩影;)由一人一事一语见出社会的缩影;(3 3)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擅长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2.2.张籍的近体诗:平易而意蕴深厚的风格。张籍的近体诗:平易而意蕴深厚的风格。第一节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第一节第一节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稹的诗歌创作;(二)王建的乐府诗;(二)王建的乐府诗;1.1.描写农民日常生活,表现其喜怒哀乐,生活气息浓描写农民日常生活,表现其喜怒哀乐,生活气息浓厚;厚;2.2.边塞诗;边塞诗;3.3.宫女生活。宫女生活。第一节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第一节第一节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稹的诗歌创作;(三)元稹的诗歌创作;(三)元稹的诗歌创作;1.1.元稹的生平;元稹的生平;2.2.元稹的诗歌艺术。元稹的诗歌艺术。(1 1)乐府诗;)乐府诗;A A 元稹的新题乐府与李绅;元稹的新题乐府与李绅;B B 元稹的古题乐府与刘猛、李余。元稹的古题乐府与刘猛、李余。第一节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第一节第一节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作稹的诗歌创作;(2 2)政治诗;)政治诗;(3 3)艳情诗;)艳情诗;(4 4)悼亡诗;)悼亡诗;(5 5)友谊诗;)友谊诗;(6 6)寓言诗。)寓言诗。第一节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与张籍、王建、元稹的诗歌创第二节第二节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一、白居易生平;一、白居易生平;(一)两种评价(一)两种评价;(二)人生历程;(二)人生历程;(三)思想特征;(三)思想特征;1.1.寒族入仕途面临的问题之一:他们依赖薪水过舒适的生活。寒族入仕途面临的问题之一:他们依赖薪水过舒适的生活。2.2.清点计算的诗人:宣称对自己的所有的满足清点计算的诗人:宣称对自己的所有的满足。第二节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一、白居易生平;第二节第二节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1.1.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2.2.文学的功能:补察时政;文学的功能:补察时政;3.3.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创新和缺陷。白居易诗歌理论的创新和缺陷。第二节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二、白居易的诗歌主张;第二节第二节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三、白居易的诗歌艺术;三、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白居易能够把人人所能感受到却不见得能以语言表达出来的情白居易能够把人人所能感受到却不见得能以语言表达出来的情景以通俗的但又是真正的诗的语言表达出来。景以通俗的但又是真正的诗的语言表达出来。四、白居易的讽谕诗与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四、白居易的讽谕诗与新乐府创作的得与失。新乐府的成就:(新乐府的成就:(1 1)一篇专咏一事,篇题即所咏之事,篇下小)一篇专咏一事,篇题即所咏之事,篇下小序即该篇主旨。序即该篇主旨。(2 2)形式灵活形式灵活、口头语或俗语的运用;(、口头语或俗语的运用;(3 3)善于生动地描绘人物,感情浓烈。善于生动地描绘人物,感情浓烈。第二节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三、白居易的诗歌艺术;第三节第三节长恨歌长恨歌、琵琶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与元、白唱和诗;诗;一、长恨歌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一、长恨歌和琵琶行的艺术成就;(1 1)抒情因素的强化;)抒情因素的强化;A A 只用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着力只用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着力于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于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B B 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第三节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一、长恨歌和第三节第三节长恨歌长恨歌、琵琶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与元、白唱和诗;诗;(2 2)语言明白晓畅而又精纯确当;)语言明白晓畅而又精纯确当;(3 3)在运用想象、虚构、比喻等手法上独擅胜场。)在运用想象、虚构、比喻等手法上独擅胜场。二、中唐詩人的交往之風和唱和詩高潮。二、中唐詩人的交往之風和唱和詩高潮。第三节长恨歌、琵琶行与元、白唱和诗;(2)语言明第四节第四节 白居易的闲适诗白居易的闲适诗。一、闲适诗的内容和情调;一、闲适诗的内容和情调;1.1.内容;内容;(1 1)铺叙身边琐事;)铺叙身边琐事;(2 2)记游写景;)记游写景;(3 3)说理议论。)说理议论。第四节 白居易的闲适诗。一、闲适诗的内容和情调;第四节第四节 白居易的闲适诗白居易的闲适诗。2.2.情调:情调: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二、闲适诗对后代的影响。二、闲适诗对后代的影响。第四节 白居易的闲适诗。2.情调:第第八章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第一节第一节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政治改革与文体文风改革;一、文体文风改革的背景;一、文体文风改革的背景;(一)唐士人的中兴愿望;(二)复兴儒学的思潮和政治改革;(一)唐士人的中兴愿望;(二)复兴儒学的思潮和政治改革;1.1.韩愈重新建立儒家的道统,越过西汉以后的经学而复归孔、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