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病因中医理论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567036 上传时间:2024-07-05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病因中医理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第五章病因中医理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五章病因中医理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家好大家好大家好1第五章第五章 病病 因因第五章 病 因2“三因学说三因学说”l 宋代陈言(字无择)宋代陈言(字无择)在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指出六淫邪气侵犯为中指出六淫邪气侵犯为外所因外所因,七情所伤为,七情所伤为内内所因所因,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等为,饮食劳倦、跌仆金刃及虫兽所伤等为不内不内外因外因。现代中医对病因的分类,是在此法基础上的现代中医对病因的分类,是在此法基础上的调整和深化。调整和深化。“三因学说”宋代陈言(字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3外感病因外感病因l来自外界,从皮毛肌腠或口鼻而入的致病因素,来自外界,从皮毛肌腠或口鼻而入的致病因素,简称简称“外邪外邪”。外邪外邪六淫六淫疫气疫气外感病因来自外界,从皮毛肌腠或口鼻而入的致病因素,简称“外邪4 第一节第一节 六淫六淫一、概论一、概论l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热热)六种外感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又称为病邪的统称。又称为“六邪六邪”。l淫,有淫,有太过太过和浸淫之意。和浸淫之意。第一节 六淫一、概论5l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候变化,是万物生长化收藏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称为要条件,称为“六气六气”。l 在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在自然界气候异常变化,超过超过了人体的适应能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力,或人体的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不能适应不能适应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六气便称气候变化而发病时,六气则成为病因,六气便称之为之为“六淫六淫”。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6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外感性外感性:六淫病邪均自外界侵犯人体;:六淫病邪均自外界侵犯人体;季节性季节性:六淫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致六淫与时令气候变化密切相关,致 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但由于气候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但由于气候 异常变化的相对性,故夏季也可见异常变化的相对性,故夏季也可见 寒病,冬季也可有热病。寒病,冬季也可有热病。地域性地域性: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区域环境密:六淫致病与生活、工作区域环境密 切相关。切相关。相兼性相兼性: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六淫邪气既可单独伤人致病,又可 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而为病;转化性转化性:在一定条件下,某种邪气所导致的:在一定条件下,某种邪气所导致的 病理表现会转化,成为另一种邪气病理表现会转化,成为另一种邪气 的表现。的表现。二、六淫的共同致病特点7 古人用取象比类的方古人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诸多生物、物理、化法将诸多生物、物理、化学性致病因素归结到学性致病因素归结到“风风”、“火火”、“湿湿”等原等原本涵义单纯的常用生活字本涵义单纯的常用生活字眼之中,使得它们具有了眼之中,使得它们具有了医学的内涵。医学的内涵。古人用取象比类的方法将诸多生物、物理、化学性致8三、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三、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风邪(一)风邪1.风为风为阳阳邪,邪,其性开泄,其性开泄,易袭阳位;易袭阳位;2.风性主动,风性主动,善行而数变;善行而数变;3.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三、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一)风邪9如何理解如何理解“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l 风邪是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风邪是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素。素问素问风论风论称:称:“风者,百病之长也。风者,百病之长也。”长者,长者,始也,首也。始也,首也。l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长: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一是指风邪常兼他邪合而伤人,为外邪致病的先导。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二是指风邪袭人致病最多。如何理解“风为百病之长”?风邪是外感病极为重要的致病因10中药中药防风防风 属伞形科多年生草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以干燥根本植物。以干燥根入药。具有入药。具有发汗解发汗解表、祛风除湿表、祛风除湿功能。功能。东北、内蒙古均产。东北、内蒙古均产。中药防风 11(二)寒邪(二)寒邪“伤寒伤寒”与与“中寒中寒”寒邪的致病特点主要有:寒邪的致病特点主要有:1.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为阴邪,易伤阳气;2.寒性凝滞而主痛;寒性凝滞而主痛;3.寒性收引。寒性收引。(二)寒邪“伤寒”与“中寒”12(三三)暑邪暑邪1 1.暑邪的基本概念暑邪的基本概念 暑暑乃乃夏夏季季的的主主气气。凡凡夏夏至至之之后后,立立秋秋以以前前,致致病病具具有有炎炎热热、升升散散、兼兼湿湿特特性性的的外外邪邪,称称为为暑邪。暑邪。(三)暑邪1.暑邪的基本概念13 起病缓,病情轻者为起病缓,病情轻者为“伤暑伤暑”。发病急,病情重者为发病急,病情重者为“中暑中暑”。第五章病因中医理论课件142.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为阳邪,其性炎热:暑暑为为盛盛夏夏火火热热之之气气所所化化,火火热热属属阳阳人人多多表表现现为为一一系系列列阳阳热热症症状状,如如高高热热、心心烦烦、面面赤赤、脉洪大等。脉洪大等。2.暑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1)暑为阳邪,其性炎热:15(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升升”,即即升升发发、向向上上。暑暑为为阳阳邪邪,其其性性升升发发,故故易易上上扰扰心心神神,侵侵犯犯头头目目,出出现现心心胸胸烦烦闷闷不宁、头昏、目眩、面赤等。不宁、头昏、目眩、面赤等。“散散”,指暑邪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指暑邪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2)暑性升散,扰神伤津耗气“升”,即升发、向上。暑为阳邪16(3)暑易挟湿暑易挟湿 暑邪多挟湿邪为患。其临床表现除发热、烦渴暑邪多挟湿邪为患。其临床表现除发热、烦渴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等暑热症状外,常兼见身热不扬、四肢困倦、胸闷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症状。呕恶、大便溏泄不爽等湿滞症状。(3)暑易挟湿 暑邪多挟湿邪为患。其临床表现除17(四四)湿邪湿邪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湿邪。1.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2.湿性重浊;湿性重浊;3.湿性黏滞,易阻遏气机湿性黏滞,易阻遏气机;4.湿性趋下,易袭阴位。湿性趋下,易袭阴位。(四)湿邪凡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18 如何理解如何理解“湿性重湿性重浊浊”?“重重”沉重、沉重、重着,指湿邪致病,常重着,指湿邪致病,常出现以病人自感身体沉出现以病人自感身体沉重为特征的临床表现,重为特征的临床表现,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如头身困重、四肢酸楚沉重等。若湿邪外袭肌沉重等。若湿邪外袭肌表,困遏清阳,清阳不表,困遏清阳,清阳不升,则头重如束布帛。升,则头重如束布帛。如何理解“湿性重浊”?“重”沉重、重着,指湿邪19浊浊“浊浊”即秽浊,即秽浊,指湿邪为患,易呈现出指湿邪为患,易呈现出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的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的现象。如:现象。如:湿浊在上则面垢、眵湿浊在上则面垢、眵多;多;湿滞大肠,则大便溏湿滞大肠,则大便溏泄、下痢脓血;泄、下痢脓血;湿邪浸淫肌肤,则可湿邪浸淫肌肤,则可见湿疹流水等。见湿疹流水等。浊“浊”即秽浊,指湿邪为患,易呈现出分泌物和排泄物秽浊20如何理解如何理解“湿性黏滞湿性黏滞”?“黏黏”,即黏腻;,即黏腻;“滞滞”,即停滞。湿邪致病,其黏腻停滞的特性,即停滞。湿邪致病,其黏腻停滞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症状的黏滞性症状的黏滞性 湿病症状多表现为黏滞而不爽,如排泄物和分泌物多滞涩不畅,痢疾的大便排泄不爽,淋证的小便滞涩不畅,以及口黏口甘和舌苔厚滑黏腻等,皆为湿邪为病的常见症状。2.病程的缠绵性病程的缠绵性 因湿性黏滞,易阻气机,气不行则湿不化,其体胶着难解,故起病隐缓,病程较长,反复发作,或缠绵难愈。如湿温、湿疹、湿痹(着痹)等,皆因其湿而不易速愈,或反复发作。如何理解“湿性黏滞”?“黏”,即黏腻;“滞”,即停滞21如何理解如何理解“湿性趋下湿性趋下”?湿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之势,易袭阴位。湿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之势,易袭阴位。人体下部亦属阴,同类相求,故湿邪为病,多易人体下部亦属阴,同类相求,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如水肿、湿疹等病以下肢较为多伤及人体下部。如水肿、湿疹等病以下肢较为多见,故亦有见,故亦有“伤于湿者,下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的说法。的说法。如何理解“湿性趋下”?湿邪类水属阴而有22(五五)燥邪燥邪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燥为秋季的主气,秋季天气收敛,其气清肃,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失于水分滋润。气候干燥,人体容易失于水分滋润。燥邪燥邪口鼻口鼻肺卫肺卫外燥病证外燥病证温温燥燥凉凉燥燥(五)燥邪燥邪口鼻肺卫外燥病证温燥凉燥23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燥性干涩,易伤津液:口鼻干燥,咽干口渴,口鼻干燥,咽干口渴,皮肤皲裂,毛发不荣,皮肤皲裂,毛发不荣,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小便短少,大便干结等。润一下吧润一下吧1.燥性干涩,易伤津液:润一下吧24 2.燥易伤肺燥易伤肺 秋季天气收敛肃杀,气候干燥。秋季天气收敛肃杀,气候干燥。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燥邪肺为娇脏,喜润而恶燥。燥邪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津,多从口鼻而入,故最易损伤肺津,从而影响肺气之宣降,甚或燥伤肺从而影响肺气之宣降,甚或燥伤肺络,出现络,出现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干咳少痰,或痰黏难咯,或痰中带血或痰中带血,甚则喘息胸痛等。,甚则喘息胸痛等。2.燥易伤肺 秋季天气收敛肃杀,气25(六)火(热)邪 1火火(热热)邪的基本概念邪的基本概念凡凡致致病病具具有有炎炎热热升升腾腾等等特特性性的的外外邪邪,称为称为火热火热之邪。之邪。火热旺于夏季,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生。火热旺于夏季,但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六)火(热)邪 1火(热)邪的基本概念26另另外外,与与火火热热之之邪邪同同类类的的尚尚有有温温邪邪。温温邪邪是是温温热病的致病因素,一般只在温病学范畴中应用。热病的致病因素,一般只在温病学范畴中应用。火邪火邪与与热邪热邪区别区别热邪热邪:临床多为全身性弥漫性发热征临床多为全身性弥漫性发热征象象火邪火邪:临床多为某些局部症状临床多为某些局部症状另外,与火热之邪同类的尚有温邪。温邪是温热病的致病因素,一272.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火为火为阳阳邪,其性炎上,易扰心神邪,其性炎上,易扰心神;(2)火邪易伤津耗气;火邪易伤津耗气;(3)易生风动血;易生风动血;(4)易致疮痈。易致疮痈。2.火邪的性质和致病特征 (1)火为阳邪,其性炎上,易扰心28(1)火热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为阳邪,其性趋上:火火热热之之邪邪易易侵侵害害人人体体上上部部,故故火火热热病病证证,多多发发生生在在人人体体上上部部,尤尤以以头头面面部部为为多多见见。如如目目赤赤肿肿痛痛、咽咽喉喉肿肿痛痛、口口舌舌生生疮疮、牙龈肿痛、耳内肿痛或流脓等。牙龈肿痛、耳内肿痛或流脓等。(1)火热为阳邪,其性趋上:29(2)火热易扰心神火热易扰心神 火热火热与与心心在五行中相通应,在五行中相通应,热入营血,轻者心烦、失眠;重热入营血,轻者心烦、失眠;重者狂躁不安,或神昏、谵语等症。者狂躁不安,或神昏、谵语等症。故故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说:说:“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躁狂越,皆属于火。”(2)火热易扰心神 火热与心在五行中相通30(3)火热易伤津耗气火热易伤津耗气 火火热热一一方方面面迫迫津津外外泄泄,因因气气随随津津泄泄而而致致津津亏亏气气耗耗;另另一一方方面面则则直直接接消消灼灼津津液液,即即为热盛伤阴。为热盛伤阴。迫迫(3)火热易伤津耗气 火热一方面迫津外泄,因气31(4)火热易生风动血火热易生风动血 “生风生风”,是指,是指火火邪燔灼肝经,耗邪燔灼肝经,耗劫津液,筋脉失于润养,易引起肝风内劫津液,筋脉失于润养,易引起肝风内动的病证,故又称动的病证,故又称“热极生风热极生风”。临床表现:临床表现:高热神昏、四肢抽搐、高热神昏、四肢抽搐、两目上视、角弓反张两目上视、角弓反张等。等。(4)火热易生风动血 “生风”,是指火邪32 “动血动血”,指,指火热火热入于血脉,易迫入于血脉,易迫血妄行。血妄行。火热火热之邪侵犯血脉,轻则加速血之邪侵犯血脉,轻则加速血行,甚则可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行,甚则可灼伤脉络,迫血妄行,引起各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尿各种出血证,如吐血、衄血、便血、尿血、崩漏等。血、崩漏等。“动血”,指火热入于血脉,易迫血妄行。33(5)火火邪易致阳性疮痈邪易致阳性疮痈 火火邪入于血分,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腐可聚于局部,腐蚀血肉,发为痈蚀血肉,发为痈肿疮疡。肿疮疡。(5)火邪易致阳性疮痈 火邪入于血分,可聚于局部,34 第二节第二节 疫疫(疠疠)气气疠气是有别于六淫而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疠气是有别于六淫而具有强烈传染性的外感病邪。疠气的致病特点:疠气的致病特点:1.传染性强,易于流行;传染性强,易于流行;2.特异性强,症状相似;特异性强,症状相似;3.发病急骤,病情危笃。发病急骤,病情危笃。第二节 疫(疠)气疠气是有别于六淫35侵入途径侵入途径 (1)口鼻(非典);)口鼻(非典);(2)饮食(霍乱);)饮食(霍乱);(3)蚊虫叮咬(乙脑);)蚊虫叮咬(乙脑);(4)虫兽咬伤(鼠疫、狂犬病);)虫兽咬伤(鼠疫、狂犬病);(5)皮肤接触等。)皮肤接触等。补充材料补充材料侵入途径 (1)口鼻(非典);(2)饮食(36鼠疫鼠疫 在在14世纪的世纪的100年中,鼠疫差点毁了欧洲年中,鼠疫差点毁了欧洲2400万人丧万人丧生,相当于当时欧洲人口的生,相当于当时欧洲人口的1/4鼠疫 在14世纪的100年中,鼠疫差点毁了欧洲37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1)气候气候因素: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如久旱、酷热,洪因素: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如久旱、酷热,洪涝、湿雾瘴气、地震等;涝、湿雾瘴气、地震等;(2)环境、食物环境、食物因素:环境卫生不良,如水源、空气污染、因素:环境卫生不良,如水源、空气污染、食物污染等;食物污染等;(3)预防预防措施:若预防隔离工作不力,也往往会使疫病发措施:若预防隔离工作不力,也往往会使疫病发生或流行;生或流行;(4)社会社会因素:若战乱不停,社会动荡,工作环境恶劣,因素:若战乱不停,社会动荡,工作环境恶劣,生活极度贫困,则疫病不断发生和流行。生活极度贫困,则疫病不断发生和流行。影响疠气产生的因素(1)气候因素:自然气候的反常变化,如久旱38劳逸失度劳逸失度内伤病因内伤病因内内 因因七情内伤七情内伤饮食失宜饮食失宜劳逸失度内伤病因内 因七情内伤饮食失宜39第三节第三节 七情内伤七情内伤 过度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的喜、怒、忧、思、悲、恐、惊可使人患病或病情加重。惊可使人患病或病情加重。第三节 七情内伤 过度的喜、怒、忧、思、悲、恐、40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直接伤及内脏:七情损伤相应之脏;七情损伤相应之脏;五脏所主七种情志损伤相应之脏五脏所主七种情志损伤相应之脏 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度思虑则伤脾;过悲则伤肺;过度思虑则伤脾;过悲则伤肺;过恐则伤肾。过恐则伤肾。七情首先影响心神;七情首先影响心神;以心、肝、脾三脏的气血失调为多见。以心、肝、脾三脏的气血失调为多见。七情内伤的致病特点1.直接伤及内脏:412.影响脏腑气机:影响脏腑气机:情志致病首伤心神,随之影响脏腑气机,导致情志致病首伤心神,随之影响脏腑气机,导致脏腑气机升降失常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脏腑气机升降失常而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惊则气乱,思则气结。2.影响脏腑气机:42七情内伤与气机失常的表现特点七情内伤与气机失常的表现特点l喜则气缓喜则气缓 是指过度喜乐伤心,导致心气是指过度喜乐伤心,导致心气涣散涣散不收,重不收,重者心气暴脱或神不守舍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精神不能者心气暴脱或神不守舍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精神不能集中,甚则神志失常,狂乱,或见心气暴脱的大汗淋漓、集中,甚则神志失常,狂乱,或见心气暴脱的大汗淋漓、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症。气息微弱、脉微欲绝等症。l怒则气上怒则气上 是指过怒导致肝气疏泄太过,气机是指过怒导致肝气疏泄太过,气机上逆上逆,甚,甚则血随气逆,并走于上的病机变化。临床主要表现为:则血随气逆,并走于上的病机变化。临床主要表现为: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呕血,甚则昏厥卒倒;若兼有肝头胀头痛,面红目赤,呕血,甚则昏厥卒倒;若兼有肝气横逆,可兼见腹痛、腹泻等症。气横逆,可兼见腹痛、腹泻等症。l思则气结:指过度思虑伤心脾,导致心脾气机思则气结:指过度思虑伤心脾,导致心脾气机结滞结滞,运,运化失职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不化失职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精神萎靡、反应迟钝、不思饮食、腹胀纳呆、便溏等症状。思饮食、腹胀纳呆、便溏等症状。七情内伤与气机失常的表现特点喜则气缓 是指过度喜乐伤心43l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伤导致肺气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伤导致肺气耗伤耗伤的病机变化。临的病机变化。临床常见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等症。床常见意志消沉、精神不振、气短胸闷、乏力懒言等症。l 惊则气乱:指猝然受惊伤心肾,导致心神惊则气乱:指猝然受惊伤心肾,导致心神不定不定,气机逆,气机逆乱,肾气不固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惊悸不安,慌乱失乱,肾气不固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惊悸不安,慌乱失措,甚则神志错乱,或二便失禁。措,甚则神志错乱,或二便失禁。悲则气消:是指过度悲伤导致肺气耗伤的病机变化。临床常见意志消44l恐则气下恐则气下 是指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是指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失固失固,气陷,气陷 于下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二便失禁,甚则遗精等症。于下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二便失禁,甚则遗精等症。惊则气乱是指猝然受惊伤心肾,导致心神不定,气机惊则气乱是指猝然受惊伤心肾,导致心神不定,气机 逆乱,肾气不固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惊悸不安,慌乱逆乱,肾气不固的病机变化。临床可见惊悸不安,慌乱失措,甚则神志错乱,或二便失禁。失措,甚则神志错乱,或二便失禁。恐则气下 是指过度恐惧伤肾,致使肾气失固,气陷45(三)对病情有影响:(三)对病情有影响:一是有利于疾病康复。情绪积极乐观,七情反应适一是有利于疾病康复。情绪积极乐观,七情反应适当,当怒则怒,当悲则悲,怒而不过,悲而不消沉,当,当怒则怒,当悲则悲,怒而不过,悲而不消沉,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乃至痊愈。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乃至痊愈。二是加重病情。情绪消沉,悲观失望,或七情异二是加重病情。情绪消沉,悲观失望,或七情异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常波动,可使病情加重或恶化。(三)对病情有影响:46 第四节第四节 饮食劳逸饮食劳逸 (不良的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一)饮食失宜:(一)饮食失宜:一是一是饮食不节饮食不节,过饥过饱或饥饱无常。,过饥过饱或饥饱无常。二是二是饮食不洁饮食不洁,所食之物不洁净导致疾病。,所食之物不洁净导致疾病。三是三是饮食偏嗜饮食偏嗜,包括寒热偏嗜,五味偏嗜,包括寒热偏嗜,五味偏嗜,食类偏嗜。食类偏嗜。第四节 饮食劳逸 (不良的47五味与五脏有一定的亲和性五味与五脏有一定的亲和性 素问素问至真要大论:至真要大论:“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补充材料)(补充材料)五味与五脏有一定的亲和性 (补充材料)48(二)过劳(二)过劳1.劳力过度劳力过度:(:(1)过度劳力而耗损内脏的精气,导致脏)过度劳力而耗损内脏的精气,导致脏 气虚少,功能减退。气虚少,功能减退。(2)过度劳力而致形体损伤,即劳伤筋骨。)过度劳力而致形体损伤,即劳伤筋骨。2.劳神过度劳神过度:长期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由于心藏长期思虑劳神而积劳成疾。由于心藏 神,神,脾主思,血是神志的物质基础,劳神过脾主思,血是神志的物质基础,劳神过 度,则易耗伤心血、脾气。度,则易耗伤心血、脾气。3.房劳过度房劳过度:房事太过,或手淫太频,或妇女早孕多育房事太过,或手淫太频,或妇女早孕多育 等,耗伤肾精、肾气而致病。等,耗伤肾精、肾气而致病。(二)过劳1.劳力过度:(1)过度劳力而耗损内脏的精气,导致49(三)过三)过 逸逸 1.安逸少动,气机不畅。安逸少动,气机不畅。易气滞血瘀、水湿痰饮内生等病变。易气滞血瘀、水湿痰饮内生等病变。2.阳气不振,正气虚弱。阳气不振,正气虚弱。过度安逸,或长期卧床,以致脏腑组织功能减退,正过度安逸,或长期卧床,以致脏腑组织功能减退,正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等。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等。3.长期用脑过少,加之阳气不振。长期用脑过少,加之阳气不振。导致神气衰弱,常见精神萎靡、健忘、反应迟钝等。导致神气衰弱,常见精神萎靡、健忘、反应迟钝等。(三)过 逸 1.安逸少动,气机不畅。50第五节第五节 继发性病因继发性病因 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而产生的致病因素称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而产生的致病因素称“继发性病因继发性病因”。痰饮、瘀血、结石痰饮、瘀血、结石 是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是疾病过程中所形成的病理产物。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之后,又能作用于人体,干扰机体的正产物形成之后,又能作用于人体,干扰机体的正常功能,可加重病理变化,或引起新的病变发生。常功能,可加重病理变化,或引起新的病变发生。第五节 继发性病因 继发于其他病理过程51一一 痰饮痰饮概述概述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饮是人体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一般以较稠浊的称为痰,清稀的称为饮。l痰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痰可分为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有形之痰有形之痰是指视之可见,闻之有声的痰液,如咳嗽吐痰、是指视之可见,闻之有声的痰液,如咳嗽吐痰、喉中痰鸣等,或指触之有形的痰核。喉中痰鸣等,或指触之有形的痰核。无形之痰无形之痰是指只见其征象,不见其形质的痰病。是指只见其征象,不见其形质的痰病。l饮则流动性较大,可留积于人体脏器组织的间隙或疏松饮则流动性较大,可留积于人体脏器组织的间隙或疏松部位。因其所停留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部位。因其所停留的部位不同而表现各异。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中有中有“痰饮痰饮”、“悬饮悬饮”、“溢饮溢饮”、“支饮支饮”的的说法。说法。一 痰饮概述52l外感外感l内伤内伤l病理产物病理产物 都可以影响脏腑功能,引起水液停聚。都可以影响脏腑功能,引起水液停聚。(一)痰饮的形成因素(一)痰饮的形成因素外感(一)痰饮的形成因素53(二)痰饮的致病特点(二)痰饮的致病特点1.阻滞气血运行:阻滞气血运行:痰饮为有形之邪,可随气流行,或停滞于经脉,或留滞于脏腑,痰饮为有形之邪,可随气流行,或停滞于经脉,或留滞于脏腑,阻滞气机,妨碍血行。阻滞气机,妨碍血行。2.影响水液代谢:影响水液代谢:痰饮本为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但是痰饮一旦形成之后,痰饮本为水液代谢失常的病理产物,但是痰饮一旦形成之后,可作为一种继发性致病因素反过来作用于人体,进一步影响肺、脾、可作为一种继发性致病因素反过来作用于人体,进一步影响肺、脾、肾等脏腑的功能活动,影响水液代谢。肾等脏腑的功能活动,影响水液代谢。(二)痰饮的致病特点1.阻滞气血运行:543.易于蒙蔽心神:易于蒙蔽心神:痰浊为病,随气上逆,尤易蒙蔽清窍,扰乱心痰浊为病,随气上逆,尤易蒙蔽清窍,扰乱心神,使心神失常,出现头晕目眩、精神不振,或神,使心神失常,出现头晕目眩、精神不振,或神昏谵妄,或引起癫、狂、痫。神昏谵妄,或引起癫、狂、痫。3.易于蒙蔽心神:554.致病广泛,变幻多端:致病广泛,变幻多端:痰随气流行,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肌痰随气流行,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四肢百骸、肌肤腠理,可停滞而致多种疾病。由于其致病面广,发病肤腠理,可停滞而致多种疾病。由于其致病面广,发病部位不一,且又易于兼邪致病,因而在临床上形成的病部位不一,且又易于兼邪致病,因而在临床上形成的病证繁多,症状表现复杂。证繁多,症状表现复杂。“百病多由痰作祟百病多由痰作祟”、“怪病多痰怪病多痰”4.致病广泛,变幻多端:56二二 瘀血瘀血l概述概述 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产物。离经之血离经之血阻滞于经络内的血阻滞于经络内的血二 瘀血概述离经之血阻滞于经络内的血57(一)瘀血的形成因素(一)瘀血的形成因素l气虚气虚l气滞气滞l血寒血寒l血热血热l津亏津亏脏腑主司血液运行功能失常(一)瘀血的形成因素气虚脏腑主司血液运行功能失常58(二)二)瘀血的致病特点瘀血的致病特点(二)瘀血的致病特点591.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1)易于阻滞气机:易于阻滞气机:血能载气,因而瘀血一旦形成,血能载气,因而瘀血一旦形成,必然影响和加重气机郁滞,而气为血之帅,气机必然影响和加重气机郁滞,而气为血之帅,气机郁滞,又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血液运行不畅。因郁滞,又可引起局部或全身的血液运行不畅。因而导致血瘀气滞、气滞血瘀的恶性循环。而导致血瘀气滞、气滞血瘀的恶性循环。(2)影响血脉运行:影响血脉运行:瘀血为血液运行失常的病理产物,瘀血为血液运行失常的病理产物,但瘀血形成之后,无论其瘀滞于脉内,还是留积但瘀血形成之后,无论其瘀滞于脉内,还是留积于脉外,均可影响心、肝、脉等脏腑的功能,导于脉外,均可影响心、肝、脉等脏腑的功能,导致局部或全身的血液运行失常。致局部或全身的血液运行失常。1.瘀血致病的病机特征(1)易于阻滞气机:血能载气,因而瘀60(3)影响新血生成:影响新血生成:瘀血乃病理性产物,已失去对瘀血乃病理性产物,已失去对机体的濡养滋润作用。瘀血阻滞体内,尤其是瘀机体的濡养滋润作用。瘀血阻滞体内,尤其是瘀血日久不散,就会严重地影响气血的运行,脏腑血日久不散,就会严重地影响气血的运行,脏腑失于濡养,功能失常,势必影响新血的生成。因失于濡养,功能失常,势必影响新血的生成。因而有而有“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瘀血不去,新血不生”的说法。的说法。(4)病位固定,病证繁多:病位固定,病证繁多:瘀血一旦停滞于某脏腑瘀血一旦停滞于某脏腑组织,多难于及时消散,故其致病又具有病位相组织,多难于及时消散,故其致病又具有病位相对固定的特征,如局部刺痛、固定不移,或瘢积对固定的特征,如局部刺痛、固定不移,或瘢积肿块形成而久不消散等。而且,瘀血阻滞的部位肿块形成而久不消散等。而且,瘀血阻滞的部位不同,形成原因各异,兼邪不同,其病理表现也不同,形成原因各异,兼邪不同,其病理表现也就不同。就不同。(3)影响新血生成:瘀血乃病理性产物,已失去对机体的濡养滋6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