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和吸收-人体机能学课件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241560260 上传时间:2024-07-04 格式:PPT 页数:112 大小:16.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消化和吸收-人体机能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12页
消化和吸收-人体机能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12页
消化和吸收-人体机能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章第十章消化和吸收消化和吸收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 生理学系生理学系朱国庆朱国庆 机械性消化机械性消化化学性消化化学性消化消化消化(digestion)吸收吸收(absorption)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一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 (一)一般特性:(一)一般特性:1.舒缩缓慢舒缩缓慢2.伸展性大伸展性大3.紧张性紧张性(形成基础压力,保持一定的位置和形状)4.自动节律性自动节律性(缓慢、不规则、肌源性)5.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机械牵张、温度、化学刺激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对机械牵张、温度、化学刺激敏感。1.静息电位静息电位(resting membrane potential)电位电位:-40-80mv,不稳定成因成因:K+外流外流(主要),但Na+、Cl-和生电性泵均对其形成有一定的作用。(二二)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消化道平滑肌的电生理特性2.慢波电位慢波电位(slow wave)自发性除极化和复极化的节律性电位波动(基基本本电电节节律律,basic electrical rhythm)。波幅:波幅:波幅:波幅:1015mv,持续18s成因:成因:成因:成因:不清,可能与生电性Na+-K+泵的周期性活动有关节律:节律:节律:节律:胃3次/分,十二指肠12次/分,起步点:起步点:起步点:起步点:环行肌和纵行肌间的Cajal细胞细胞(interstitial Cajal cell,ICC)作用:作用:作用:作用:一般不引起收缩,主要控制动作电位的产生3.动作电位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又称快波(快波(fast wave):当慢波去极化达阈电位时就产生动作电位,动作电位常叠加于慢波之上,可以是单个,也可成簇出现(2-10次/秒)。波幅波幅波幅波幅:6070mv,持续1020ms成因成因成因成因:Ca2+内流为主,也有Na+在慢波去极化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再由动作电位引起平滑肌收缩。在慢波去极化基础上产生动作电位,再由动作电位引起平滑肌收缩。慢慢波波不不能能触触发发平平滑滑肌肌的的收收缩缩,但但它它是是平平滑滑肌肌收收缩缩节节律律的的控控制制波波,决决定定蠕蠕动动的的方方向向、节节律律和速度。和速度。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1)分解食物中的各种成分2)为各种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3)稀释食物,使其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利于吸收4)通过分泌粘液、抗体和大量液体,保护消化道粘膜免于理化损伤总量:68L日功能:三、消化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三、消化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消化道壁内神经丛与外来神经关系示意图 消化道壁内神经丛与外来神经关系示意图(一)外来神经(一)外来神经1.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包括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和盆神经盆神经节前纤维直接支配胃肠组织,与内在神经元形成突触节后纤维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通过M受体受体使胃肠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多胃肠运动增强,腺体分泌增多副交感神经中的一小部分纤维是抑制性的肽能神经2.交感神经交感神经从脊髓胸腰段侧角脊髓胸腰段侧角发出经过腹腔神经节、肠系膜神经节或腹下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支配壁内神经丛的胆碱能神经元,并抑制其活动少数直接支配胃肠各部分抑制胃肠道活动和消化腺分泌抑制胃肠道活动和消化腺分泌(二)内在神经丛(二)内在神经丛(壁内神经丛,肠神经系统,(壁内神经丛,肠神经系统,enteric nervous system)存在于消化道管壁内无数神经元和神经纤维组成的复杂的神经网络(肠脑)。神经元约108个,包括感感觉觉神神经经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元、中间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1.肌肌 间间 神神 经经 丛丛(myenteric plexus):主要调节肠运动。2.粘粘膜膜下下神神经经丛丛(submucosal plexus):主要调节胃肠道的分泌和局部血流量。内脏大神经腹腔神经节内脏小神经肠系膜上神经节腰神经丛肠系膜下神经节消化系统的中枢和局部反射通路消化系统的中枢和局部反射通路 交感神经中50%、副交感神经中80%是传入纤维。四四.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消化道的内分泌功能 消化道是体内最大、最复杂的内分泌器官。胃肠道所含的内分泌细胞合成和释放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 学 物 质,统 称 为 胃胃 肠肠 激激 素素(gastrointestinal hormone)。已发现的胃肠激素有40余种。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消化道的内分泌细胞 常单个散布于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之间1.开放型细胞开放型细胞:锥形,顶端有微绒毛样突起,伸入胃肠腔内,直接感受食物成分和pH的刺激而引起分泌。2.闭合型细胞闭合型细胞:少数,无微绒毛,圆形,不与胃肠腔直接接触,神经兴奋或局部内环境的变化引起其分泌,与胃肠腔内的食物成分无关。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命名及分布胃肠内分泌细胞的命名及分布激素名称激素名称细胞命名胃体胃体胃窦胃窦十二十二指肠指肠空肠空肠回肠回肠结肠结肠胃泌素胃泌素G促胰液素促胰液素S胆囊收缩素胆囊收缩素I抑胃肽抑胃肽K胃动素胃动素Mo血管活性肠肽血管活性肠肽D2生长抑素生长抑素D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胃肠激素的生理作用1.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调节消化腺的分泌和消化道的运动2.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调节其他激素的释放:如胆囊收缩素可刺激胰岛素释放。3.营养作用(营养作用(trophic action):具有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促):具有刺激消化道组织的代谢和促进生长的作用。进生长的作用。例如,胃泌素能刺激胃泌酸部位粘膜和十二指肠粘膜的蛋白质、RNA和DNA的合成,从而促进其生长。脑脑-肠肽肠肽 一一些些产产生生于于胃胃肠肠道道的的肽肽,不不仅仅存存在在于于胃胃肠肠道道,也也存存在在于于中中枢枢神神经经系系统统内内;而而原原来来认认为为只只存存在在于于中中枢枢神神经经系系统统的的神神经经肽肽,也也在在消消化化道道中中发发现现。这这些些双双重重分分布布的的肽肽被被称称为为脑脑脑脑-肠肠肠肠肽肽肽肽(brain-gut peptidebrain-gut peptide)。已已知知的的脑脑-肠肠肽肽有有胃胃泌泌素素、胆胆囊囊收收缩缩素素、P P物物质质、生生长长抑抑素素、神经降压素等神经降压素等2020余种。余种。第三节第三节 口腔内消化和吞咽口腔内消化和吞咽一一.唾液唾液(Saliva)及其作用及其作用三对大唾液腺(腮腺、颌下腺和舌下腺)无数散在的小唾液腺(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一)唾液的性质和成分 无色无味、近于中性、低渗,每日分泌唾液1.01.5 L。水分占99,有机物主要为粘蛋白和唾液淀粉酶等。(二)唾液的作用(二)唾液的作用 1.湿润溶解食物,引起湿润溶解食物,引起味觉味觉和便于和便于吞咽吞咽 2.溶菌酶溶菌酶有一定的杀菌作用有一定的杀菌作用 3.唾液淀粉酶唾液淀粉酶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可使淀粉分解为麦芽糖 4.冲洗冲洗清除食物残渣和异物清除食物残渣和异物 5.某些药物或异物可随唾液排出某些药物或异物可随唾液排出(三)唾液分泌的调节(三)唾液分泌的调节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基本中枢在延髓基本中枢在延髓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AChIPIP3 3CaCa2 2+cAMPcAMPNE分泌增加肌样上皮收缩血管扩张代谢增加交感神经交感神经M受体受体 受体受体 1.1.切碎食物切碎食物 2.2.将食物与唾液混合将食物与唾液混合 3.3.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接触使食物与唾液淀粉酶充分接触 4.4.加强食物对口腔内各种感受器的刺激加强食物对口腔内各种感受器的刺激,反反 射性引起胃、胰、肝、胆等活动增强。射性引起胃、胰、肝、胆等活动增强。二、咀嚼二、咀嚼(mastication)三、吞咽三、吞咽(swallowing)反射的基本中枢位于延髓,传入和传出神经在、对脑神经中。Swallowing第一期第一期:由口腔到咽(随意)第第二二期期:由咽到食管上部,食团刺激了软腭和咽部的感受器,引起一系列反射性动作:软腭上升咽后壁向前突出封闭鼻咽通路声带内收喉头升高并向前紧贴会厌封闭咽与气管的通路食管上括约肌舒张第三期第三期:由食管下行至胃 蠕动蠕动(peristalsis)食食管管和和胃胃连连接接处处并不存在括约肌,但该区域有一段长约46 cm的高压区(比胃内压高510 mmHg),成为阻阻止止胃胃内内容容物物逆逆流流入入食食管管的的一一道道屏屏障障,起起类类似似括括约约肌肌的的作作用用,称为食食管管-胃胃括括约约肌肌(esophageal gastric sphincter)或食食 管管 下下 括括 约约 肌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食管下括约肌食管下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第三节第三节 胃内消化胃内消化一、胃的分泌二、胃的运动一、胃液的分泌一、胃液的分泌一、胃液的分泌一、胃液的分泌胃的分泌细胞:胃的分泌细胞:胃液由贲门腺、泌酸腺、幽门腺及胃上皮细胞所分泌。胃的分泌细胞胃的分泌细胞1.外消化腺的组成外消化腺的组成 贲门腺粘液细胞 泌酸腺(胃底腺)粘液颈细胞、主细胞、壁细胞 幽门腺粘液细胞2.内分泌细胞:内分泌细胞:G细胞胃窦部胃泌素 D细胞胃体、窦、底生长抑素 ECL细胞胃底、胃体组胺 ECL,enterochromaffin cell,肠嗜铬细胞肠嗜铬细胞(一一一一)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胃液的性质、成分及作用pH 0.9pH 0.91.51.51.51.52.5 L2.5 L盐酸盐酸盐酸盐酸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粘蛋白粘蛋白粘蛋白粘蛋白内因子内因子内因子内因子1.1.盐酸盐酸盐酸盐酸(胃酸胃酸胃酸胃酸):壁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 两种形式:游离酸(为主),与蛋白质结合的结合酸,两者合称总酸。空腹:盐酸排出量0-5 mmol/h 进进食食或或某某些些药药物物(组组胺胺或或胃胃泌泌素素):盐盐酸酸排排出出量量增增加加,最大时可达20-25 mmol/h。胃液中H最高达50 mmol/L,比壁细胞浆的H高约300万倍,主动分泌。游离酸 结合酸(1)(1)(1)(1)盐酸分泌的机制盐酸分泌的机制盐酸分泌的机制盐酸分泌的机制水在细胞内解离成 OH-和 H+,H+通过 H+,K+ATP 酶提供能量主动转运至分泌小管管腔;CA:碳酸酐酶 质子泵质子泵质子泵质子泵 (proton pump)(proton pump)(2)(2)盐酸的作用盐酸的作用盐酸的作用盐酸的作用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激活胃蛋白酶原,为其提供必要的酸性环境;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消化;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消化;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消化;使蛋白质变性而易于消化;杀死胃内细菌;杀死胃内细菌;杀死胃内细菌;杀死胃内细菌;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盐酸进入小肠后可以引起促胰液素的释放,从 而促进胰而促进胰而促进胰而促进胰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液、小肠液和胆汁的分泌;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所造成的酸性环境有助于小肠对FeFe2 2和和和和CaCa2 2的吸收。的吸收。的吸收。的吸收。盐酸分泌过多,诱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盐酸分泌过多,诱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盐酸分泌过多,诱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盐酸分泌过多,诱发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2 2 2 2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epsinogen)(pepsinogen)(pepsinogen):主细胞合成和分泌主细胞合成和分泌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原胃蛋白酶胃蛋白酶盐酸盐酸蛋白质蛋白质眎、胨眎、胨少量多肽或氨基酸少量多肽或氨基酸最适最适pH2.0pH2.0(+)(+)pHpH值超过值超过5 5,胃蛋白酶,胃蛋白酶(pepsin)(pepsin)发生不可逆变性而失活。发生不可逆变性而失活。3.3.粘液粘液粘液粘液 (mucus)(mucus)和碳酸氢盐和碳酸氢盐和碳酸氢盐和碳酸氢盐 由由胃胃表表面面上上皮皮细细胞胞、粘粘液液颈颈细细胞胞、贲贲门门腺腺和和幽门腺共同分泌。幽门腺共同分泌。具具有有较较高高的的粘粘滞滞性性和和形形成成凝凝胶胶的的特特性性,覆覆盖盖在在胃胃粘粘膜膜的的表表面面,形形成成一一个个厚厚约约500m500m的的凝凝胶胶层。层。粘液有润滑作用,保护胃粘膜免受粗糙食物的机械性损伤。在胃粘膜表面形成的粘液层能减慢H+和HCO3-的扩散速度,胃液中的H+在通过粘液层向胃粘膜上皮扩散时逐渐被中和,从而减弱H+对胃粘膜的侵蚀,也使胃蛋白酶原在上皮细胞侧不被激活。粘液和碳酸氢盐粘液和碳酸氢盐粘粘液液-碳碳酸酸氢氢盐盐屏屏障障(mucus bicarbonate barrier):胃胃粘粘液液与与HCO3-一起形成了一道抵抗胃酸侵蚀的屏障。一起形成了一道抵抗胃酸侵蚀的屏障。胃胃黏黏膜膜屏屏障障(gastric mucosal barrier):胃胃上上皮皮细细胞胞的的顶顶端端膜和相邻细胞之间为紧密连接,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膜和相邻细胞之间为紧密连接,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粘液粘液粘液粘液-碳酸氢盐屏障和胃黏膜屏障碳酸氢盐屏障和胃黏膜屏障碳酸氢盐屏障和胃黏膜屏障碳酸氢盐屏障和胃黏膜屏障4.4.内因子内因子内因子内因子 (intrinsic factor)(intrinsic factor)内因子的活性部位内因子的活性部位一个部位能和胃内的一个部位能和胃内的VitBVitB1212结合,形成结合,形成内因子内因子-B B1212复合物,保护复合物,保护VitBVitB1212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不被小肠内水解酶破坏;另一部位则与回肠粘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另一部位则与回肠粘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维生素进维生素B B1212的吸收。的吸收。体内产生抗内因子的抗体或内因子分泌不足体内产生抗内因子的抗体或内因子分泌不足VitB12缺乏症缺乏症巨幼巨幼红细胞性贫血(萎缩性胃炎)。红细胞性贫血(萎缩性胃炎)。糖蛋白,糖蛋白,壁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壁细胞分泌(三)胃液分泌的调节(三)胃液分泌的调节(三)胃液分泌的调节(三)胃液分泌的调节空空腹腹12122424小小时时基基础础胃胃液液分分泌泌 (非非消消化化期期胃胃液液分分泌泌)进食开始后胃液分泌增多进食开始后胃液分泌增多消化期胃液分泌消化期胃液分泌1.1.影响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影响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影响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影响胃酸分泌的主要内源性物质(1)(1)促进胃酸分泌的物质促进胃酸分泌的物质促进胃酸分泌的物质促进胃酸分泌的物质:1)迷走神经和迷走神经和ACh迷走神经迷走神经ACh壁细胞壁细胞胃酸分泌胃酸分泌M3受体受体AChG细胞细胞促胃液促胃液素素ECL细胞细胞组胺组胺H2受体受体(直接)(直接)(间接,为主)(间接,为主)2)组胺组胺肥大细胞肥大细胞组胺组胺炎症反应炎症反应ECL细胞细胞组胺组胺壁细胞壁细胞胃酸分泌胃酸分泌H2受体受体 肽类,胃窦和十二指肠粘膜G细胞分泌。大胃泌素:G-34 小胃泌素:G-17,多,强 人工合成胃泌素:四肽或五肽胃泌素 作用:促进胃酸、胰液、胆汁分泌;促进胃肠运动和促进胃酸、胰液、胆汁分泌;促进胃肠运动和胆囊收缩;促进胃肠道粘膜生长。胆囊收缩;促进胃肠道粘膜生长。3)促胃液素(胃泌素)促胃液素(胃泌素)三种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的作用三种刺激胃酸分泌的内源性物质的作用 单独应用:胃酸分泌不多三者同时作用:胃酸分泌明显增多用抗组胺药后,ACh和胃泌素均不能引起胃酸分泌增多 ACh、组胺和胃泌素相互作用、组胺和胃泌素相互作用2.2.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消化期胃液的分泌空腹:胃液分泌很少,每小时约几毫升,几乎是非酸性的。进食时和进食后:胃液分泌增多。延延 髓髓下丘脑、边缘叶大脑皮层食物的形象、气味、声音视、嗅、听等感受器咀嚼和吞咽食物时,食物口腔和咽喉等处的化学、机械感受器壁细胞 AchG细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2.2.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消化期胃液的分泌消化期胃液的分泌(1 1)头期胃液分泌头期胃液分泌头期胃液分泌头期胃液分泌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头期胃液分泌的特点:量多,酸度高,胃蛋白酶原含量高,消化力强。量多,酸度高,胃蛋白酶原含量高,消化力强。胃液分泌的多少与食欲有关。假食时胃酸分泌情况。试餐是喜爱的食物、试餐是厌恶的食物。(2)(2)胃期胃液分泌胃期胃液分泌胃期胃液分泌胃期胃液分泌1.1.扩张胃底和胃体部感受器2.扩张胃幽门部感受器壁内神经丛3.化学成分(主要是的消化产物)胃腺分泌胃泌素迷走-迷走神经长反射壁内神经丛的短反射G细胞海氏小胃巴氏小胃特点:分泌量少(分泌量少(10%),胃蛋白酶原也少。),胃蛋白酶原也少。(3)(3)肠期胃液分泌肠期胃液分泌肠期胃液分泌肠期胃液分泌体液调节为主食物小肠机械、化学感受器十二指肠G细胞胃泌素消化期胃液分泌的时相及其调节消化期胃液分泌的时相及其调节消化期胃液分泌的时相及其调节消化期胃液分泌的时相及其调节 (3)(3)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抑制胃液分泌的因素 1)盐盐酸酸:抑抑制制胃胃腺腺分分泌泌,胃窦部的pH降到1.5或十二指肠达到2.5以下时,都能抑制胃液分泌。负反馈负反馈。防止胃酸过度分泌,保护胃肠粘膜防止胃酸过度分泌,保护胃肠粘膜。胃窦部的胃窦部的pH降到降到1.21.5 时时:直接抑制G细胞 使D细胞释放生长抑素十二指肠达到十二指肠达到2.5以下时:以下时:S细胞释放胰泌素 在酸作用下,十二指肠球部所释放的球抑胃素 (bulbogastrone)也可抑制胃液分泌。(2)脂肪:脂肪及其消化产物是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之脂肪:脂肪及其消化产物是抑制胃液分泌的主要因素之一。一。刺激小肠粘膜释放肠抑胃素(enterogastrone)。(3)高张溶液高张溶液 兴奋小肠内渗透压感受器引起肠胃反射;刺激小肠释放抑制胃酸分泌的激素。二、胃的运动二、胃的运动二、胃的运动二、胃的运动功能:贮存食物 磨碎食物、使食物与胃液充分混合,形成食糜 将食糜逐步排入十二指肠胃的分区:头区(近端)、尾区(远端)(一)胃的运动形式(一)胃的运动形式2.2.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容受性舒张 进食时,食物对咽、食管等处感受器的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性地引起头区肌肉的舒张。空腹时胃腔容量约50 ml,进食可增至1.5 L。意义:容纳食物。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 轻微持续收缩状态。维持胃的形态、位置、促进化学性消化3.3.蠕动蠕动蠕动蠕动 :食物进入胃后约5分钟,蠕动即开始。受胃平滑肌的BER(起源于胃大弯上部)所控制,3次/min。胃胃蠕蠕动动的的意意义义:使食物和胃液充分混合,推进胃内容物通过幽门排入十二指肠。1-2 ml/次(二)胃排空及其控制(二)胃排空及其控制(二)胃排空及其控制(二)胃排空及其控制1.胃排空胃排空(gastric emptying)胃内食糜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胃内食糜排入十二指肠的过程 稀薄粘稠固体 糖糖蛋白质蛋白质脂肪脂肪 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 46小时。小时。动力动力:是胃肌收缩及其产生的胃内压增高。是胃肌收缩及其产生的胃内压增高。凡能增强胃运动的因素都能促进胃的排空。(1 1)胃内因素促进排空)胃内因素促进排空 胃胃内内食食物物量量对对排排空空率率的的影影响响:食物扩张胃的机械刺激,通过反射引起胃运动加强。一般胃排空的速率和留在胃内食物量的平方根成正比。食食物物刺刺激激引引起起胃胃泌泌素素释释放放:胃胃泌泌素素促促进进胃的运动,提高幽门泵的活动,但使幽门舒张,因而促进胃排空。2.2.胃排空的控制胃排空的控制 肠肠-胃胃反反射射对对胃胃运运动动的的抑抑制制:酸酸、脂脂肪肪、渗渗透透压压及及机机械械扩扩张张刺激十二指肠壁的感受器,反射性抑抑制制胃胃运运动动,引起胃排空减慢(肠-胃反射)。十十二二指指肠肠产产生生的的激激素素对对胃胃排排空空的的抑抑制制:过量的食糜(chyme)特别是酸或脂肪进入十二指肠后,引起小肠黏膜释放促促胰胰液液素素、抑抑胃胃肽肽等激素,抑制胃的运动,延缓胃的排空。这些激素统称为肠抑胃素。肠抑胃素。(2)(2)十二指肠因素抑制胃排空十二指肠因素抑制胃排空(三)(三)非消化期的胃运动非消化期的胃运动 移移行行性性复复合合运运动动(migrating motor complex,MMC):非消化期呈现以间歇性强力收缩并伴较长时间的静息期为特征的周期性运动。生理意义:生理意义:“清道夫清道夫”呕呕吐吐(vomiting):一系列复杂的反射活动,将胃和肠内容物从口腔驱出的过程。原原因因很多:胃胃肠肠道道炎炎症症、胆胆绞绞痛痛、肾肾绞绞痛痛、盆盆腔腔炎炎,晕晕车车、晕晕船船,颅颅内压增高、颅脑损伤、脑膜炎等。内压增高、颅脑损伤、脑膜炎等。延髓呕吐中枢延髓呕吐中枢 保护意义保护意义。剧烈频繁的呕吐,会影响进食和正常消化活动,使大量消化液丢失,导致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四)呕吐(四)呕吐第四节第四节 小肠内消化小肠内消化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部位。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最主要部位。食物通过小肠后,消化过程基本完成。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从小肠进入大肠。食物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一般为3 38 8小时小时。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分泌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三、小肠液的分泌三、小肠液的分泌三、小肠液的分泌三、小肠液的分泌四、小肠的运动四、小肠的运动四、小肠的运动四、小肠的运动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分泌(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一)胰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胰液是无色无嗅的胰液是无色无嗅的碱性碱性碱性碱性液体,液体,pH7.8pH7.88.48.4,每日,每日1 12 L2 L。1.1.1.1.胰液的无机成分及作用胰液的无机成分及作用胰液的无机成分及作用胰液的无机成分及作用水占水占97.6%97.6%,无机负离子主要为,无机负离子主要为HCOHCO3 3-和和ClCl-。HCOHCO3 3-作用:作用:(1)为小肠内消化酶提供适宜的为小肠内消化酶提供适宜的pH环境环境(pH7-8)(2)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侵蚀中和进入十二指肠的胃酸,保护肠粘膜免受强酸侵蚀1)1)胰淀粉酶胰淀粉酶胰淀粉酶胰淀粉酶 (pancreatic amylase)(pancreatic amylase):2)2)胰脂肪酶胰脂肪酶胰脂肪酶胰脂肪酶 (lipase)(lipase):3)3)蛋白水解酶蛋白水解酶蛋白水解酶蛋白水解酶4)4)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核糖核酸酶、脱氧核糖核酸酶 以酶原酶原形式存在,为胰蛋白酶所激活,使相应的核酸部分水解为单核苷酸。双糖双糖双糖双糖淀粉、糖原淀粉、糖原淀粉、糖原淀粉、糖原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脂肪酸、甘油一酯和甘油还有一定量的胆固醇酯酶和磷脂酶还有一定量的胆固醇酯酶和磷脂酶A2A2,分别水解胆固醇酯和卵磷脂。,分别水解胆固醇酯和卵磷脂。2.2.胰液的有机成分及作用胰液的有机成分及作用胰液的有机成分及作用胰液的有机成分及作用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原胰蛋白酶胰蛋白酶肠致活酶肠致活酶(肠激酶)胃酸、胰蛋白酶、组织液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糜蛋白酶糜蛋白酶(+)蛋白质蛋白质多肽多肽氨基酸氨基酸羧基肽酶羧基肽酶蛋白水解酶为何不消化胰腺本身?蛋白水解酶为何不消化胰腺本身?1.蛋白水解酶以酶原形式酶原形式分泌 2.腺泡细胞还分泌胰蛋白酶抑制物胰蛋白酶抑制物(trypsin inhibitor),防止蛋白水解酶在胰腺内被激活。自身消化急性胰腺炎 胰液中含有消化三种主要营养物质的消化酶,因而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是所有消化液中最重要的一种。当胰液分泌缺乏时,即使其他消化液的分泌都很正当胰液分泌缺乏时,即使其他消化液的分泌都很正常,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仍然不能完全消化,常,食物中的脂肪和蛋白质仍然不能完全消化,从而也影响吸收。(二)胰液分泌的调节(二)胰液分泌的调节(二)胰液分泌的调节(二)胰液分泌的调节非消化期:胰液分泌很少或不分泌。非消化期:胰液分泌很少或不分泌。非消化期:胰液分泌很少或不分泌。非消化期:胰液分泌很少或不分泌。进食后:分泌增多。进食后:分泌增多。进食后:分泌增多。进食后:分泌增多。1.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神经调节食物的形象、气味食物对口咽部的机械性及化学性刺激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胰液分泌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迷走神经兴奋引起胰液分泌的特点:酶的含量丰富酶的含量丰富酶的含量丰富酶的含量丰富,而碳酸氢盐和水分的含量很少。而碳酸氢盐和水分的含量很少。而碳酸氢盐和水分的含量很少。而碳酸氢盐和水分的含量很少。胃泌素2.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1 1)促胰液素)促胰液素)促胰液素)促胰液素 (胰泌素,胰泌素,胰泌素,胰泌素,secretin)secretin)释释 放: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内的放: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内的S S细胞细胞刺激因素刺激因素:盐酸盐酸盐酸盐酸、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 糖类几无作用。糖类几无作用。作作 用用:主主要要刺刺激激胰胰腺腺小小导导管管的的上上皮皮细细胞胞,使使其其分分分分泌泌泌泌大大大大量量量量的的的的水水水水分分分分和和和和碳碳碳碳酸酸酸酸氢氢氢氢盐盐盐盐,因因而而使使胰胰液液量量大大为为增加,但增加,但酶的含量很低。酶的含量很低。酶的含量很低。酶的含量很低。(2 2)缩胆囊素:)缩胆囊素:)缩胆囊素:)缩胆囊素:(cholecystokinin,CCK)(cholecystokinin,CCK)释释 放: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内的放:十二指肠和空肠粘膜内的I I细胞细胞刺激因素刺激因素:(由强至弱由强至弱)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脂肪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脂肪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脂肪蛋白质分解产物、脂酸钠、盐酸、脂肪,糖类没有作用。糖类没有作用。作作 用用:引起的胰液分泌增多,特点是引起的胰液分泌增多,特点是酶含量多而水酶含量多而水酶含量多而水酶含量多而水分和碳酸氢盐含量少分和碳酸氢盐含量少分和碳酸氢盐含量少分和碳酸氢盐含量少,又称促胰酶素。,又称促胰酶素。促进胆囊强烈收缩促进胆囊强烈收缩促进胆囊强烈收缩促进胆囊强烈收缩,排出胆汁。,排出胆汁。营养作用营养作用:促进胰组织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促进胰组织蛋白质和核糖核酸的合成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胰液分泌的神经体液调节示意图实线表示引起水样分泌;虚线表示引起酶的分泌 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二、胆汁的分泌与排出胆汁(bile)(bile)是由肝细胞分泌的。非消化期非消化期非消化期非消化期:肝胆汁胆囊(浓缩、贮存)消化期:消化期:消化期:消化期:肝胆汁、胆囊胆汁十二指肠(参与消化)性质:性质:性质:性质:味苦,味苦,肝胆汁肝胆汁肝胆汁肝胆汁pHpH为为7.27.27.77.7,呈金黄色或桔棕色,呈金黄色或桔棕色,经胆囊浓缩成经胆囊浓缩成胆囊胆汁胆囊胆汁胆囊胆汁胆囊胆汁后,因碳酸氢盐被吸收,后,因碳酸氢盐被吸收,pHpH转为转为6.86.8,颜色变深。,颜色变深。量:量:量:量:成人胆汁约成人胆汁约8008001000m11000m1日。日。成分:成分:成分:成分:水分和钠、钾、钙、碳酸氢盐等无机成分,有机成水分和钠、钾、钙、碳酸氢盐等无机成分,有机成分有分有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胆色素、胆盐、胆固醇、卵磷脂和粘蛋白等。和粘蛋白等。不含消化酶不含消化酶不含消化酶不含消化酶。(一)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一)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一)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一)胆汁的性质、成分和作用(二二二二)胆汁的作用胆汁的作用胆汁的作用胆汁的作用(胆盐的作用胆盐的作用胆盐的作用胆盐的作用)胆胆胆胆盐盐盐盐(bile(bile salt)salt):胆胆汁汁酸酸与与甘甘氨氨酸酸或或牛牛磺磺酸酸结结合合形形成成的的钠钠盐盐或或钾钾盐盐,是是胆胆汁汁参参与与消消化化和吸收的主要成分。和吸收的主要成分。1.1.乳乳乳乳化化化化脂脂脂脂肪肪肪肪,促促促促进进进进脂脂脂脂肪肪肪肪消消消消化化化化:使脂肪乳化成微滴,分散在肠腔中,增加胰脂肪酶的作用面积。2.2.促促促促进进进进脂脂脂脂肪肪肪肪吸吸吸吸收收收收:胆盐因其分子结构特点,可聚合而形成微胶粒。肠腔中脂肪的分解产物可渗入到微胶粒中,形成水溶性复合物(混合微胶粒),促进其吸收。3.3.促促促促进进进进脂脂脂脂溶溶溶溶性性性性维维维维生生生生素素素素A A、D D、E E、K K的吸收。的吸收。的吸收。的吸收。4.4.防防防防止止止止胆胆胆胆固固固固醇醇醇醇沉沉沉沉积积积积 胆汁酸(胆盐)、胆固醇和卵磷脂保持适当比例是胆汁中胆固醇处于溶解状态的必要条件。5.5.其其其其它它它它:促促促促进进进进胆胆胆胆汁汁汁汁分分分分泌泌泌泌、排排排排泄泄泄泄胆胆胆胆红红红红素、中和胃酸。素、中和胃酸。素、中和胃酸。素、中和胃酸。胆盐的肠肝循环胆盐的肠肝循环 胆汁排至小肠后,绝大部分仍可由小肠粘膜吸收入血,再入肝内合成胆汁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三)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调节胆汁分泌和排出的自然刺激物 食物。高蛋白食物高蛋白食物高蛋白食物高蛋白食物(蛋黄、肉、肝蛋黄、肉、肝蛋黄、肉、肝蛋黄、肉、肝)高脂肪或混合食物高脂肪或混合食物高脂肪或混合食物高脂肪或混合食物 糖类糖类糖类糖类 1.1.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神经调节神经调节:迷走神经兴奋的直接作用迷走神经兴奋通过胃泌素释放的间接作用使肝胆汁分泌增多、胆囊收缩。作用较弱。2.2.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体液调节(1)1)缩缩缩缩胆胆胆胆囊囊囊囊素素素素:胆胆胆胆囊囊囊囊收收收收缩缩缩缩,OddiOddi括括括括约约约约肌肌肌肌紧紧紧紧张张张张性性性性降降降降低低低低,因因因因此此此此可促进胆囊胆汁的大量排放。可促进胆囊胆汁的大量排放。可促进胆囊胆汁的大量排放。可促进胆囊胆汁的大量排放。(2)2)促胰胰胰胰液液液液素素素素:促使胆汁分泌,主要是量和HCO3-含量的增加,胆盐的分泌并不增加。(3)3)促胃液素:胆囊收缩素样活性促胃液素:胆囊收缩素样活性促胃液素:胆囊收缩素样活性促胃液素:胆囊收缩素样活性。(4)4)生生生生长长长长抑抑抑抑素素素素:抑制胆汁生成与分泌,增加胆汁中胆固醇的饱和度(有较强的促胆囊结石形成作用)。(5)5)胆盐:胆盐的肠胆盐:胆盐的肠胆盐:胆盐的肠胆盐:胆盐的肠-肝循环肝循环肝循环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13 L/day弱减性(pH7.6)肠致活酶肠致活酶肽酶肽酶双糖酶双糖酶肠脂酶肠脂酶三、小肠液的分泌三、小肠液的分泌1.保保护护作作用用:IgA、溶菌酶;十二指肠分泌的碱性粘稠溶液,润滑作用,并保护肠粘膜不受胃酸侵蚀。2.消消化化作作用用:肽肽酶酶水水解解多多肽肽;蔗蔗糖糖酶酶和和麦麦芽芽糖糖酶酶水水解解双糖;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双糖;肠致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3.稀释作用:稀释作用:有利于消化和吸收。小肠液的作用小肠液的作用四、小肠的运动四、小肠的运动四、小肠的运动四、小肠的运动1.1.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紧张性收缩2.2.分节运动分节运动分节运动分节运动 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以环行肌为主的节律性收缩和舒张运动。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和,促进消化;使食糜与消化液充分混和,促进消化;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促进吸收;使食糜与肠壁紧密接触,促进吸收;挤压肠壁,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挤压肠壁,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3.3.蠕动蠕动蠕动蠕动 速度很慢,约速度很慢,约0.50.52.0cm/s2.0cm/s。蠕动冲:速度很快(蠕动冲:速度很快(2 225cm25cms s)、传播较远。)、传播较远。起因:进食、食糜进入十二指肠起因:进食、食糜进入十二指肠起因:进食、食糜进入十二指肠起因:进食、食糜进入十二指肠 肠鸣音肠鸣音肠鸣音肠鸣音运动形式:运动形式:运动形式:运动形式:回盲括约肌的功能回盲括约肌的功能 防止回肠内容物过快地进入大肠,延长食糜在小肠内停留的时间;具有活瓣样作用,阻止大肠内容物向回肠倒流。吸收水分和部分盐类为消化后的残余物质提供暂时的贮存场所。一、大肠液的分泌一、大肠液的分泌含大量粘液(粘液蛋白),保护肠壁、润滑粪便第五节第五节 大肠的功能大肠的功能大肠内有许多细菌,粪便中细菌占粪便固体重量的2030。细菌中含有能分解食物残渣的酶。发酵:糖及脂肪分解生成乳酸、醋酸、二氧化碳、沼气、脂肪酸、甘油、胆碱等。腐败:蛋白质分解生成际、陈、氨基酸、氨、硫化氢、组胺、吲哚等。合成维生素B和K,由肠吸收后,对人体有营养作用。二、二、大肠内细菌的活动大肠内细菌的活动三、大肠的运动和排便三、大肠的运动和排便1.袋状往返运动袋状往返运动 2.分节运动或多袋推进运动分节运动或多袋推进运动 3.蠕动:慢蠕动:慢(一)大肠的运动形式(一)大肠的运动形式集团蠕动集团蠕动(mass peristalsis)进行很快、前进很远的蠕动,始于横结肠,将一部分大肠内容物推送至降结肠或乙状结肠。常见于进食后,可能是胃内食物进入十二指肠,由十二指肠结肠反射引起。主要是通过内在神经丛的传递实现的。(二)排便反射(二)排便反射(defecation reflex)粪便粪便直直肠肠壁壁内内感受器感受器盆神经盆神经腹下神经腹下神经脊脊髓髓腰腰骶骶段段的的初初级级排便中枢排便中枢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便意便意盆神经盆神经降降结结肠肠、乙乙状状结结肠肠和和直直肠肠收收缩缩,肛肛门门内内括括约肌舒张约肌舒张排便排便阴部神经抑制阴部神经抑制肛肛门门外外括括约肌舒张约肌舒张 正常人的直肠对粪便的压力刺激具有一定的阈值,当达到此阈值时即可引起便意。如对便意经常抑制,直肠逐渐对粪便刺激敏感性降低,加之粪便在大肠内停留过久,水分吸收过多而变得干硬,引起排便困难,这是便秘的最常见原因。第六节第六节 吸收吸收(absorption)一、吸收部位和途径一、吸收部位和途径 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上皮食物的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的过程。一、吸收的部位和途径一、吸收的部位和途径口腔、食管口腔、食管:不吸收胃胃:仅吸收酒精和少量水分。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消化产物大部分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吸收,通常到达回肠时已吸收完毕。回肠是吸收功能的贮备,但有独特的功能,即主动吸收胆盐和维生素B12。大肠大肠:主要吸收水分和盐类。小肠的吸收小肠的吸收吸收的形态学基础吸收的形态学基础绒毛绒毛(villi)微绒毛微绒毛(microvilli)小肠在吸收中的有利条件小肠在吸收中的有利条件1.小肠具有巨大的吸收面积200M2;2.食糜在停留时间长(38h);3.小肠内食物已消化完毕;4.绒毛节律性伸缩和摆动,加速绒毛内血液和淋巴流动,有助于吸收。二、主要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二、主要营养物质在小肠内的吸收(一)水的吸收(一)水的吸收 液体量大:8L 被动吸收(扩散方式)动力来源于渗透压(特别是NaCl主动转运所形成的渗透梯度)腹泻、呕吐脱水(二)无机盐的吸收(二)无机盐的吸收(1)Na+的的 吸收:吸收:主动(Na+泵)(2)铁的)铁的 吸收:吸收:Fe2+可被吸收,可被吸收,Fe3+不易被吸收不易被吸收。Vit C使Fe3+还原为Fe2+,且其形成的酸性环境均促进铁的吸收。转铁蛋白(transferrin)起重要作用。(3)Ca2+的的 吸收:吸收:维生素D、酸性环境、胆汁酸促进钙的吸收,磷酸盐阻碍钙的吸收。(4)负离子的)负离子的 吸收:吸收:Cl-和HCO3-主要伴随Na+的主动吸收而被动吸收。水和水和Na+的吸收的吸收铁的吸收铁的吸收单糖形式,主要是葡萄糖葡萄糖。继发性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伴随Na+吸收(三)(三)糖的吸收糖的吸收(四)(四)蛋白质的吸蛋白质的吸收收1 1)氨氨基基酸酸形形式式:为为主主。继继发发性性主主动动转转运运,伴随 Na+吸收。2)二肽 三肽形式:进入细胞后在细胞内分解为氨基酸被吸收。(五)(五)脂肪的吸收脂肪的吸收1)长长链链脂脂肪肪酸酸、甘甘油油(脂脂溶性溶性):淋巴途径:淋巴途径 chylomicron(乳糜微粒)2)中中短短链链脂脂肪肪酸酸、甘甘油油一一酯酯(水水溶溶性性):血血液途径液途径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