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简史第九讲-康德批判哲学课件

上传人:20****08 文档编号:241548189 上传时间:2024-07-03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31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方哲学简史第九讲-康德批判哲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西方哲学简史第九讲-康德批判哲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西方哲学简史第九讲-康德批判哲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西方方哲哲学学简简史史第九讲 康德批判哲学1伊曼努伊曼努尔尔康康德德(Immanuel Kant,1724年年4月月22日日1804年年2月月12日日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1724年4月22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伊曼努尔伊曼努尔康德康德1724年年1804年年是哥尼斯堡人。他的一生是在讲堂是哥尼斯堡人。他的一生是在讲堂书斋中度过的。书斋中度过的。一、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一、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对康德思想影响最大的两个哲对康德思想影响最大的两个哲学家是休谟和卢梭学家是休谟和卢梭 。启蒙运动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伊曼努3 “我们这个时代可以称为批判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能逃避这批判的。因为只有经得起理性的自由、公开检查的东西才博得理性的尊敬的。”(康德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7年,第7页。)伊曼努尔伊曼努尔康德康德1724年年1804年年一、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一、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 “我们这个时代可以称为批判的时代。没有什么东西4 德国古典哲学既是对英国经验主义和欧陆唯理主义思想的综合,又是对法国启蒙运动的回应。伊曼努尔伊曼努尔康德康德1724年年1804年年一、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一、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 它在浪漫主义的文化潮流中涌现,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了近以一种隐晦的方式表达了近代德国资产阶级对封建神学进行代德国资产阶级对封建神学进行批判和争取自由独立的要求。批判和争取自由独立的要求。德国古典哲学既是对英国经验主义和欧陆唯理主义5一、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一、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 恩格斯在德国状况中指出:“1750年左右,德国所有的伟大思想家诗人歌德和席勒、哲学家康德和费希特都诞生了;过了不到二十年,最近的一个伟大的德国形而上学家黑格尔诞生了。这个时代的每一部杰作都渗透了反抗当时整个德国社会的叛逆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第634页。)一、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 恩格斯在德国6一、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一、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 德国古典哲学的伟大成就主要表现在哲学思维的高度发达,它确立了一种绝对唯心论的辩证法体系,并系统地阐了人的主体性。它是西方二千多年来哲学发展的总汇,是西方传统理性主义哲学发展的顶峰,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思想来源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是康德。一、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者 德国古典哲学的伟7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 康德批判地继承了启蒙主义的基本精神,并且将启蒙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康德哲学被誉为哲学史上的一场革命,通常被人们称之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康德扭转了哲学的方向。康德扭转了哲学的方向。(一)康德哲学革命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 康德批判地继承了启8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1.1.康德哲学的问题康德哲学的问题 理性、自由和形而上学的问题,其中主理性、自由和形而上学的问题,其中主要是形而上学问题,简要地说,就是要是形而上学问题,简要地说,就是“在一在一个严格遵守自然法则的世界上,人究竟有没个严格遵守自然法则的世界上,人究竟有没有自由,有没有独立的价值和尊严有自由,有没有独立的价值和尊严”的问题。的问题。这个问题贯穿了他的全部哲学思考。这个问题贯穿了他的全部哲学思考。(一)康德哲学革命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1.康德哲学的问题 9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1.1.康德哲学的问题康德哲学的问题 最严重的问题是,在启蒙主义的基本精神内部最严重的问题是,在启蒙主义的基本精神内部发生了矛盾,这就是理性与自由之间的冲突。发生了矛盾,这就是理性与自由之间的冲突。(一)康德哲学革命 对康德来说,无论知识问题还是自由问题,其对康德来说,无论知识问题还是自由问题,其实都与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相关,那就是形而上学实都与另一个更重要的问题相关,那就是形而上学问题。问题。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1.康德哲学的问题 最10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1.1.康德哲学的问题康德哲学的问题(一)康德哲学革命 可以把他的问题概括为可以把他的问题概括为“在一个严格遵在一个严格遵守自然法则的世界上,人究竟有没有自由,守自然法则的世界上,人究竟有没有自由,有没有独立的价值和尊严有没有独立的价值和尊严”的问题。的问题。由于这由于这些问题都与知识有关,所以康德便从知识问些问题都与知识有关,所以康德便从知识问题入手来解决这些问题。题入手来解决这些问题。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1.康德哲学的问题(一)康德哲学革11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哥白尼式的革命哥白尼式的革命(一)康德哲学革命我们如何能够先天地经验对象?我们如何能够先天地经验对象?(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40页。)页。)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哥白尼式的革命(一)康德哲学革12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哥白尼式的革命哥白尼式的革命(一)哥白尼式的革命我们如何能够先天地经验对象?我们如何能够先天地经验对象?(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40页。)页。)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哥白尼式的革命(一)哥白尼式的13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哥白尼式的革命哥白尼式的革命(一)康德哲学革命我们如何能够先天地经验对象?我们如何能够先天地经验对象?(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40页。)页。)我们既无法说明外部事物及其属性如何我们既无法说明外部事物及其属性如何能够挪到意识之中来,更不能证明必须建立能够挪到意识之中来,更不能证明必须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知识如何具有普遍必然性。在经验基础上的知识如何具有普遍必然性。(参见(参见 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九节。)康德:未来形而上学导论第九节。)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哥白尼式的革命(一)康德哲学革14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哥白尼式的革命哥白尼式的革命(一)康德哲学革命 当年哥白尼可以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设想不是太当年哥白尼可以把地球与太阳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设想不是太阳围绕着地球转,而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从而提出了阳围绕着地球转,而是地球围绕着太阳转,从而提出了“日心说日心说”假说,我们为什么不能按照这个思路考察知识问题呢?假说,我们为什么不能按照这个思路考察知识问题呢?如果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这条路走不通,我们不妨像哥白尼那样如果知识必须符合对象这条路走不通,我们不妨像哥白尼那样换一个角度,把知识与对象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看一看让对象符换一个角度,把知识与对象之间的关系颠倒过来,看一看让对象符合知识亦即主体固有的认识形式会有什么结果。合知识亦即主体固有的认识形式会有什么结果。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哥白尼式的革命(一)康德哲学革15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哥白尼式的革命哥白尼式的革命(一)康德哲学革命一方面,我们的知识的确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但是另一方一方面,我们的知识的确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但是另一方面,进行认识活动的主体本身亦具有一整套认识形式,由于这些认面,进行认识活动的主体本身亦具有一整套认识形式,由于这些认识形式在经验之先并且作为经验的条件而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识形式在经验之先并且作为经验的条件而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之中,因而便使知识具有了先天性或普遍必然性。因而便使知识具有了先天性或普遍必然性。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而主体则为知识提供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经验为知识提供材料,而主体则为知识提供对这些材料进行加工整理的形式,知识就其内容而言是经验的,但就其形式而言则是先天理的形式,知识就其内容而言是经验的,但就其形式而言则是先天的。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由此就得到了证明。的。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由此就得到了证明。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哥白尼式的革命(一)康德哲学革16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哥白尼式的革命哥白尼式的革命(一)康德哲学革命事物事物自身自身事事物物表表现现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哥白尼式的革命(一)康德哲学革17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哥白尼式的革命哥白尼式的革命(一)康德哲学革命 康德的哲学革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康德的哲学革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通过主体先天的认识形式来确立科学知识的普遍它通过主体先天的认识形式来确立科学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另一方面则通过对认识能力的限制为自由必然性,另一方面则通过对认识能力的限制为自由开辟道路,而且这后一方面真正体现了康德哲学的开辟道路,而且这后一方面真正体现了康德哲学的根本精神。根本精神。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哥白尼式的革命(一)康德哲学革18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1.“1.“批判批判”的含义的含义(二)批判哲学 所谓“批判”不是对书本或者理论学说的批评或驳斥,而是对理性之认识能力的“分析”。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1.“批判”的含义(二)批判哲学 19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2.思想发展思想发展 的两个批判时期的两个批判时期(二)批判哲学1770年之前,他主要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自然通史和天体论(1755年)。该书提出了关于天体起源的“星云假说”。他认为,宇宙起源于“原始星云”,这是一团云雾状的、炽热的、旋转着的物质粒子,由于引力和斥力的作用而发生旋涡运动,逐渐形成太阳、行星和卫星。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思想发展 的两个批判时期(二)20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2.思想发展思想发展 的两个批判时期的两个批判时期(二)批判哲学1770年之前,他主要从事自然科学的研究。在批判时期,康德的意图是通过对科学知识普遍必在批判时期,康德的意图是通过对科学知识普遍必然性的来源的分析确立一种衡量知识是否是科学知识的然性的来源的分析确立一种衡量知识是否是科学知识的一般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形而上学,看一看它一般标准,然后用这个标准来衡量形而上学,看一看它究竟有没有资格被称之为科学。究竟有没有资格被称之为科学。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2.思想发展 的两个批判时期(二)21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3.3.三大批判三大批判(二)批判哲学第一批第一批 判判 纯粹理性批判主要考察理性的认识纯粹理性批判主要考察理性的认识能力,康德称之为能力,康德称之为“理论理性理论理性”;第二批判实践理性批判考察理性的实践能力或第二批判实践理性批判考察理性的实践能力或者说意志能力,康德称之为者说意志能力,康德称之为“实践理性实践理性”;第三批判判断力批判考察的第三批判判断力批判考察的“判断力判断力”则是理则是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起沟通作用的中间环节。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起沟通作用的中间环节。二、康德哲学革命和批判哲学3.三大批判(二)批判哲学第一批 22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康德的认识论思想“自在之物自在之物”(亦译为(亦译为“物自体物自体”)(一)(一)“自在之物自在之物”的学说。的学说。三层含义:一是感性的源泉,二是认识的界限,三三层含义:一是感性的源泉,二是认识的界限,三是理性的理念;最后由此通向是理性的理念;最后由此通向“道德实体道德实体”的伦理的伦理学领域。学领域。三层意思交织在一起,构成了康德认识论的“特殊的”唯心主义基础,我们称之为“不可知论”。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自在之物”(亦译23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康德的认识论思想“自在之物自在之物”(亦译为(亦译为“物自体物自体”)(一)(一)“自在之物自在之物”的学说。的学说。我们知识的任何扩展和深化,由于都是通过感我们知识的任何扩展和深化,由于都是通过感性和知性的主观形式实现的,所以只是认识现象,性和知性的主观形式实现的,所以只是认识现象,而不是认识事物本身,即不是认识而不是认识事物本身,即不是认识“自在之物自在之物”。这种思想导致了有关这种思想导致了有关“现象界现象界”和和“本体界本体界”的绝的绝对两分。认识仅只是对两分。认识仅只是“现象界现象界”的事情,而的事情,而“自在自在之物之物”则属于则属于“本体界本体界”。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自在之物”(亦译24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人的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人的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二)(二)感性、知性和理性。感性、知性和理性。知识的内容不是由意识产生的,但知识的形式知识的内容不是由意识产生的,但知识的形式是由意识根据它所特有的条件产生的。是由意识根据它所特有的条件产生的。在内容方面,在内容方面,意识是被动的,在形式方面,意识是主动的。意识是被动的,在形式方面,意识是主动的。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人的三种认识能力:25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人的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人的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二)(二)感性、知性和理性。感性、知性和理性。知性借助概念思考感性提供给它的全部内容。但是,知性借助概念思考感性提供给它的全部内容。但是,在知性概念中应找到一种概念,它们与归在它们之在知性概念中应找到一种概念,它们与归在它们之下的内容无关,是思考随便什么对象的普遍的、形下的内容无关,是思考随便什么对象的普遍的、形式的、先天的条件。这种纯粹的知性概念,康德称式的、先天的条件。这种纯粹的知性概念,康德称之为之为“范畴范畴”。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人的三种认识能力:26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人的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人的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二)(二)感性、知性和理性。感性、知性和理性。所谓所谓“知性知性”作为人心中的一种不同于感性的先天作为人心中的一种不同于感性的先天认识形式,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范畴这种思维方式,认识形式,具体表现形式就是范畴这种思维方式,它是一种先天的综合统一的能力。它是一种先天的综合统一的能力。这种能力在逻辑中表现为联结主词和谓词的能力,这种能力在逻辑中表现为联结主词和谓词的能力,亦即判断能力。因此,按照这一线索,有多少判断亦即判断能力。因此,按照这一线索,有多少判断形式便有多少种范畴。形式便有多少种范畴。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人的三种认识能力:27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人的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人的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二)(二)感性、知性和理性。感性、知性和理性。康德从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入手,列出了量、质、关系、样式四类康德从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入手,列出了量、质、关系、样式四类十二种范畴,以作为十二种范畴,以作为“知性知性”对感性对象进行综合联结的基本形式。对感性对象进行综合联结的基本形式。判断表:1量的判断:全称的;特称的;单称的。2.质的判断:肯定的;否定的;无限的。3.关系的判断:直言的;假言的;选言的。4.样式的判断:或然的;实然的;必然的。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人的三种认识能力:28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人的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人的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二)(二)感性、知性和理性。感性、知性和理性。康德从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入手,列出了量、质、关系、样式四类康德从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入手,列出了量、质、关系、样式四类十二种范畴,以作为十二种范畴,以作为“知性知性”对感性对象进行综合联结的基本形式。对感性对象进行综合联结的基本形式。范 畴 表:1、量的范畴:单一性;复多性;总体性。2、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3、关系的范畴:依附性与实体性(实体与偶性);原因性与结果性(原因与结果);交互性(主动与被动的相互作用)。4、样式的范畴: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存在性与非存在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康德借用法律上的一个概念,将关于范畴的证明称之为“演绎”。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人的三种认识能力:29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人的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人的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二)(二)感性、知性和理性。感性、知性和理性。康德从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入手,列出了量、质、关系、样式四类康德从形式逻辑的判断分类入手,列出了量、质、关系、样式四类十二种范畴,以作为十二种范畴,以作为“知性知性”对感性对象进行综合联结的基本形式。对感性对象进行综合联结的基本形式。范范 畴畴 表:表:1、量的范畴:、量的范畴:单一性;复多性;总体性。单一性;复多性;总体性。2、质的范畴:、质的范畴: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3、关系的范畴:依附性与实体性(实体与偶性);、关系的范畴:依附性与实体性(实体与偶性);原因性与结果性(原因与结果);原因性与结果性(原因与结果);交互性(主动与被动的相互作用)。交互性(主动与被动的相互作用)。4、样式的范畴:、样式的范畴: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可能性与不可能性;存在性与非存在性;存在性与非存在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康德借用法律上的一个概念,将关于范畴的证明称之为康德借用法律上的一个概念,将关于范畴的证明称之为“演绎演绎”。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人的三种认识能力:30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人的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人的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二)(二)感性、知性和理性。感性、知性和理性。人们得到四个二律背反,在这里理性似乎陷入同自身的辩证矛盾:(一)正题: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有限的。反题:世界在时间和空间上是无限的。(二)正题: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单纯的不可分的部分构成的。反题: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组合的可分的部分构成的。(三)正题:世界上存在着绝对的自由。反题:世界上的一切都受因果必然性的制约,没有自由。(四)正题:世界上存在着一个绝对的必然存在。反题:世界上不存在一个绝对的必然存在。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人的三种认识能力:31三、纯粹理性批判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人的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人的三种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二)(二)感性、知性和理性。感性、知性和理性。康德得出结论说,哲学不能是形而上学的科学,不能自命为是一种对“自在之物”的理论认识的科学。康德拒绝承认理性有扩大理论认识的能力。他认为,“理性的理念”只具有“范导”的意义,它不是达到理论认识的工具,而是引导知性趋向一定的目标。这样一来,对认识说来不可达到的“自在之物”,构成了关于理性最高任务的概念。三、纯粹理性批判康德的认识论思想人的三种认识能力:32四、实践理性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自在之物自在之物”作为作为“范导原理范导原理”发挥作用这一特性,使得发挥作用这一特性,使得它在实践理性范围内成为信仰的对象。它在实践理性范围内成为信仰的对象。(一)(一)“道德律令道德律令”:普遍的:普遍的“立法立法”形形式。式。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通过理性理念考察了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通过理性理念考察了“灵魂灵魂”、“自由自由”和和“神神”三个理念,排斥了三个理念,排斥了“灵魂灵魂”、“神神”两个理念的可能性;两个理念的可能性;“自由自由”理念被保留下来。理念被保留下来。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自在之物”作为“范导原理”发33四、实践理性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自在之物自在之物”作为作为“范导原理范导原理”发挥作用这一特性,使得发挥作用这一特性,使得它在实践理性范围内成为信仰的对象。它在实践理性范围内成为信仰的对象。(一)(一)“道德律令道德律令”:普遍的:普遍的“立法立法”形形式。式。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通过理性理念考察了在纯粹理性批判中,康德通过理性理念考察了“灵魂灵魂”、“自由自由”和和“神神”三个理念,排斥了三个理念,排斥了“灵魂灵魂”、“神神”两个理念的可能性;两个理念的可能性;“自由自由”理念被保留下来。理念被保留下来。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自在之物”作为“范导原理”发34四、实践理性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认为,道德律作为康德认为,道德律作为“绝对命令绝对命令”是实践理性的普遍法是实践理性的普遍法则则(一)(一)“道德律令道德律令”:普遍的:普遍的“立法立法”形形式。式。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些基本特性,这就是,它是规范性的、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些基本特性,这就是,它是规范性的、形式性的、义务论的,以及最终是自律性的。形式性的、义务论的,以及最终是自律性的。其规范性,在于道德律唯遵从理性对行为的规范,其规范性,在于道德律唯遵从理性对行为的规范,亦即遵从理性的亦即遵从理性的“范导原理范导原理”;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认为,道德律作为“绝对命令35四、实践理性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认为,道德律作为康德认为,道德律作为“绝对命令绝对命令”是实践理性的普遍法是实践理性的普遍法则则(一)(一)“道德律令道德律令”:普遍的:普遍的“立法立法”形形式。式。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些基本特性,这就是,它是规范性的、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些基本特性,这就是,它是规范性的、形式性的、义务论的,以及最终是自律性的。形式性的、义务论的,以及最终是自律性的。其形式性,在于道德法则是不涉及具体的道其形式性,在于道德法则是不涉及具体的道德内容的纯粹立法形式,它完全否定从质料德内容的纯粹立法形式,它完全否定从质料方面得到普遍性道德法则的可能性;方面得到普遍性道德法则的可能性;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认为,道德律作为“绝对命令36四、实践理性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认为,道德律作为康德认为,道德律作为“绝对命令绝对命令”是实践理性的普遍法是实践理性的普遍法则则(一)(一)“道德律令道德律令”:普遍的:普遍的“立法立法”形形式。式。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些基本特性,这就是,它是规范性的、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些基本特性,这就是,它是规范性的、形式性的、义务论的,以及最终是自律性的。形式性的、义务论的,以及最终是自律性的。其义务论,在于我们必须合乎逻辑地从我们心其义务论,在于我们必须合乎逻辑地从我们心中有一个绝对命令的事实推断出有一个承担道中有一个绝对命令的事实推断出有一个承担道德律的自由意志,据此行为的合道德性的问题德律的自由意志,据此行为的合道德性的问题就变成了道德主体出于对道德命令尊重而对一就变成了道德主体出于对道德命令尊重而对一切感性欲望和爱好的克制,道德成为一种与爱切感性欲望和爱好的克制,道德成为一种与爱好相对立的义务。好相对立的义务。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认为,道德律作为“绝对命令37四、实践理性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认为,道德律作为康德认为,道德律作为“绝对命令绝对命令”是实践理性的普遍法是实践理性的普遍法则则(一)(一)“道德律令道德律令”:普遍的:普遍的“立法立法”形形式。式。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些基本特性,这就是,它是规范性的、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些基本特性,这就是,它是规范性的、形式性的、义务论的,以及最终是自律性的。形式性的、义务论的,以及最终是自律性的。由此,康德将道德理解为实践理性的由此,康德将道德理解为实践理性的“自律自律”。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认为,道德律作为“绝对命令38四、实践理性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认为,道德律作为康德认为,道德律作为“绝对命令绝对命令”是实践理性的普遍法是实践理性的普遍法则则(一)(一)“道德律令道德律令”:普遍的:普遍的“立法立法”形形式。式。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些基本特性,这就是,它是规范性的、康德道德哲学的一些基本特性,这就是,它是规范性的、形式性的、义务论的,以及最终是自律性的。形式性的、义务论的,以及最终是自律性的。由此,康德将道德理解为实践理性的由此,康德将道德理解为实践理性的“自律自律”。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认为,道德律作为“绝对命令39四、实践理性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纯形式的道德原理或绝对命令规定了最基本的三条:纯形式的道德原理或绝对命令规定了最基本的三条:(一)(一)“道德律令道德律令”:普遍的:普遍的“立法立法”形形式。式。第一条绝对命令:第一条绝对命令:“纯粹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纯粹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不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不论做什么,总应该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准则永远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商务印书馆1961年,第年,第30页。)页。)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纯形式的道德原理或绝对命令规定40四、实践理性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纯形式的道德原理或绝对命令规定了最基本的三条:纯形式的道德原理或绝对命令规定了最基本的三条:(一)(一)“道德律令道德律令”:普遍的:普遍的“立法立法”形形式。式。第二条:第二条:“你的行动,要把你本已中的人和其他你的行动,要把你本已中的人和其他本已中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本已中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作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作手段。永远不能只看作手段。”(康德:道德形而上学上(康德:道德形而上学上海海1986年,第年,第81页。)页。)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纯形式的道德原理或绝对命令规定41四、实践理性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纯形式的道德原理或绝对命令规定了最基本的三条:纯形式的道德原理或绝对命令规定了最基本的三条:(一)(一)“道德律令道德律令”:普遍的:普遍的“立法立法”形形式。式。第三条:第三条:“每个理性存在者的意志的理念,都是每个理性存在者的意志的理念,都是普遍立法意志的理念。普遍立法意志的理念。”(康德:道德形而上学上(康德:道德形而上学上海海1986年,第年,第81页。)页。)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纯形式的道德原理或绝对命令规定42四、实践理性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按照第一条道德命令,一个好的道德动机即按照第一条道德命令,一个好的道德动机即“善良意志善良意志”(二)(二)“善良意志善良意志”:道德和幸福的对立。:道德和幸福的对立。康德从唯心主义先验论出发,认为人心中康德从唯心主义先验论出发,认为人心中先天存在着某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规先天存在着某种永恒不变、普遍适用的道德规律。人的意志和动机律。人的意志和动机“善良善良”与否取决于它是与否取决于它是否与这些否与这些先天道德规律先天道德规律一致。一致。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按照第一条道德命令,一个好的道43四、实践理性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第二条道德命令明确申言第二条道德命令明确申言“人是目的人是目的”。(二)(二)“善良意志善良意志”:道德和幸福的对立。:道德和幸福的对立。人作为目的是一律平等的,因而才有普遍有效性。人作为目的是一律平等的,因而才有普遍有效性。所以人只对人有道德义务,对动物或对神没有这种义所以人只对人有道德义务,对动物或对神没有这种义务。务。“人是目的人是目的”将人理解为理性存在来论证了将人理解为理性存在来论证了“善善良意志良意志”排斥排斥“幸福原理幸福原理”的义务论根据。的义务论根据。这个伦理学命题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康德以这个伦理学命题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康德以一种一种“纯理性纯理性”的作为目的的人为旗号,以一种的作为目的的人为旗号,以一种隐晦的方式为市民资产阶级争取隐晦的方式为市民资产阶级争取“独立独立”、“自自由由”和和“平等平等”。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第二条道德命令明确申言“人是目44四、实践理性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康德的道德哲学第三个命令,即第三个命令,即“意志自律意志自律”的公式。的公式。(二)(二)“善良意志善良意志”:道德和幸福的对立。:道德和幸福的对立。“意志并不是简单地服从法则,他之所以服从,因为他自身意志并不是简单地服从法则,他之所以服从,因为他自身也是个立法者,并且正因为他是立法者,所以他才必须服从法也是个立法者,并且正因为他是立法者,所以他才必须服从法则。则。”(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第(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第8384页。)页。)人作为目的本身,他自人作为目的本身,他自己立法,自己服从。己立法,自己服从。由此,导出康德关于他律和自律的观点。由此,导出康德关于他律和自律的观点。“他律他律”是指意志由其是指意志由其他因素决定,如环境、爱好、幸福、神意等。康德认为,人的自律他因素决定,如环境、爱好、幸福、神意等。康德认为,人的自律意志既不是情欲的奴隶,也不是神的工具,既不受快乐、幸福、欲意志既不是情欲的奴隶,也不是神的工具,既不受快乐、幸福、欲望的驱使,也不受神意、天命、良心的支配,而是服从自己立法的望的驱使,也不受神意、天命、良心的支配,而是服从自己立法的主人。这就是意志自律,也就是自由。主人。这就是意志自律,也就是自由。四、实践理性康德的道德哲学第三个命令,即“意志自律”的公45五、判断力五、判断力康德的美学和目的论思想康德的美学和目的论思想康德认为,能够把这两个领域联结起来的是人的情感能力。康德认为,能够把这两个领域联结起来的是人的情感能力。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1788)之后,又写了判断力之后,又写了判断力批判批判(1790)一书,从而完成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一书,从而完成了他的批判哲学体系。认为,在自然界,人为自然立法;而在社会历史领域,人认为,在自然界,人为自然立法;而在社会历史领域,人为自己立法,人服从自己制定的法则。认识是知,实践是行,这为自己立法,人服从自己制定的法则。认识是知,实践是行,这两者之间不应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两者之间不应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尝试在纯粹理性批判和实践理性批判造成的“现象”与“自在之物”、认识与实践、自然与自由、知识与道德的二极分裂之间架设一座互通的桥梁,从而完成知情意、真善美的统一。五、判断力康德的美学和目的论思想康德认为,能够把这两个领46五、判断力五、判断力康德的美学和目的论思想康德的美学和目的论思想将审美判断区分为自由的和依存的两大类。将审美判断区分为自由的和依存的两大类。所谓所谓“依存美依存美”,是指对象刺激人的感觉,一方面,是指对象刺激人的感觉,一方面由感官本身产生表象,一方面又促使人身上的诸种审美由感官本身产生表象,一方面又促使人身上的诸种审美能力活动起来,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审美的经验。能力活动起来,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审美的经验。在审美方面还有一种先天的东西,它不是从经验中产生的,但可以运用于经验;这种先天的东西是纯粹的,因而是自由的。五、判断力康德的美学和目的论思想将审美判断区分为自由的和47五、判断力五、判断力康德的美学和目的论思想康德的美学和目的论思想将审美判断区分为自由的和依存的两大类。将审美判断区分为自由的和依存的两大类。审美判断与情感相关,它不同于逻辑判断;逻辑审美判断与情感相关,它不同于逻辑判断;逻辑判断与思维相关,它运用概念,而审美判断不用概念。判断与思维相关,它运用概念,而审美判断不用概念。所以,审美判断是所以,审美判断是“无概念而又有普遍性无概念而又有普遍性”、“非功非功利而生愉悦利而生愉悦”。因此它既无逻辑的认识目的,又无生。因此它既无逻辑的认识目的,又无生理和伦理的趣味目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审美愉理和伦理的趣味目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审美愉悦是一种悦是一种“无目的的目的性无目的的目的性”。康德认为,崇高就是。康德认为,崇高就是这样一种审美愉悦。这样一种审美愉悦。五、判断力康德的美学和目的论思想将审美判断区分为自由的和48五、判断力五、判断力康德的美学和目的论思想康德的美学和目的论思想 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所引起的敬畏和赞叹就越是充溢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头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法则”。康德:实践理性批判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五、判断力康德的美学和目的论思想 有两种东49 5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