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必修3复习用课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241530785 上传时间:2024-07-02 格式:PPTX 页数:42 大小:1.2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必修3复习用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生物必修3复习用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生物必修3复习用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二.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种群密度种群密度1.1.1.1.含义:种群在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含义:种群在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含义:种群在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含义:种群在中的个体数。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本的数量特征。本的数量特征。本的数量特征。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的个体数量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种群密度(面积或体积面积或体积面积或体积面积或体积)=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在不同环境中的种群密度不同。2.2.2.2.种群密度的特点:种群密度的特点:种群密度的特点:种群密度的特点:不同物种在同样的环境中的种群密度不同。不同物种在同样的环境中的种群密度不同。不同物种在同样的环境中的种群密度不同。不同物种在同样的环境中的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在同环境的不同时间的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在同环境的不同时间的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在同环境的不同时间的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物种在同环境的不同时间的种群密度不同。第第1 1节节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一一.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概念在一定的在一定的自然区域自然区域内的内的同种同种生物个体的生物个体的总和总和.样方法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使用范围:使用范围:五点取样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等距取样法多用于植物以及活动能力弱、活多用于植物以及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动范围小的动物4.4.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操作步骤:操作步骤:确定调查对象确定调查对象 一般来说,样方大小为:乔木,灌木一般来说,样方大小为:乔木,灌木一般来说,样方大小为:乔木,灌木一般来说,样方大小为:乔木,灌木,草本;取样统计时,取样植物不同,草本;取样统计时,取样植物不同,草本;取样统计时,取样植物不同,草本;取样统计时,取样植物不同生长期的个体数都应统计。生长期的个体数都应统计。生长期的个体数都应统计。生长期的个体数都应统计。选取样方选取样方计数计数100m100m100m100m2 2 2 216m16m16m16m2 2 2 21m1m1m1m2 2 2 2定义:定义: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份个体,做上部份个体,做上标记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重捕,根,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使用范围:使用范围:多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多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动物动范围广动物估算方法:估算方法:设该地段全部个体数为设该地段全部个体数为N N,其中被标志数,其中被标志数为为M M,再捕个体数为,再捕个体数为n n,再捕个体中标志数为,再捕个体中标志数为m m。则有如下关系则有如下关系:N NM Mn nm m=即:即:N NMn/mMn/mA.A.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分布;标志个体在整个调查种群中分布;B.B.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机会;标志个体和未标志个体都有机会;C.C.调查期中,没有;调查期中,没有;D.D.没有个体的。没有个体的。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前提条件:调查种群密度的前提条件:均匀地均匀地同样被捕的同样被捕的迁入或迁出迁入或迁出出生或死亡出生或死亡1.1.概念:概念:.出生率和死亡率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或死亡)的个体的个体数目占的比率。数目占的比率。2.2.意义:意义:直接决定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直接决定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因素。的因素。在单位时间内迁入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或迁出)的个体数的个体数目占的比率。目占的比率。.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1.1.概念:概念:2.2.意义:意义:该种群个体总数该种群个体总数该种群个体总数该种群个体总数.年龄组成年龄组成1.1.概念:概念:种群中种群中各年龄期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个体所占比例。各年龄期一般分为幼年各年龄期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尚无生殖能力力)、成年、成年(有生殖能力有生殖能力)和老年和老年(丧失丧失生殖能力生殖能力)三个阶段。三个阶段。2.2.类型: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一般分三种类型)增长型增长型增长型增长型稳定型稳定型稳定型稳定型衰退型衰退型衰退型衰退型老年老年老年老年成年成年成年成年幼年幼年幼年幼年3.3.意义:意义:预测预测将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将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种群中雄性个体或雌性个体占的种群中雄性个体或雌性个体占的该种该种群个体总数群个体总数比例。比例。.性别比例性别比例1.1.概念:概念:2.2.意义:意义: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二二.种群的空间特征种群的空间特征.概念: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称之为种群的空间特征。置状态或空间布局称之为种群的空间特征。.类型:类型:1.1.均匀分布均匀分布3.3.集群分布集群分布2.2.随机分布随机分布 t t年后种群的数量为:年后种群的数量为:.产生条件:产生条件: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增长特点:增长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第二年是第一年的的的的倍倍倍倍.种群数量的计算:种群数量的计算:N Nt t=N=N0 0t t 其中,其中,其中,其中,N N N N0 0 0 0为起始数量,为起始数量,为起始数量,为起始数量,t t t t为时间,为时间,为时间,为时间,N N N N t t t t 表示表示表示表示 t t t t 年年年年后该种群的数量,后该种群的数量,后该种群的数量,后该种群的数量,为年均增长率。为年均增长率。为年均增长率。为年均增长率。第第2 2节节 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一一.种群增长的种群增长的“J”J”型曲线型曲线理想状态理想状态.产生条件:产生条件: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有天敌存在。食物等资源和空间总是有限的,有天敌存在。二种群增长的二种群增长的“”型曲线型曲线.增长特点:增长特点:种群数量达到后,种群数量达到后,将停止增长并在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将停止增长并在左右保持相对稳定。.实际应用实际应用 捕食者捕食之后,应使被捕种群的捕食者捕食之后,应使被捕种群的数量保持在这个水平,因为在这个数量保持在这个水平,因为在这个水平水平。存在环境阻力。存在环境阻力。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K(K值值)K K值值K/2K/2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增长速率最快种群增长的种群增长的“S S”曲线曲线种种群群密密度度上上升升种内斗种内斗争加剧争加剧捕食者捕食者增加增加出生率出生率下降,下降,死亡率死亡率增高增高增增长长下下降降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增长时:种群在一个有限环境中增长时:停止增停止增长,保长,保持稳定持稳定三三.种群增长的种群增长的“J”J”型曲线与型曲线与“S”S”型曲线对比型曲线对比“S”“S”“S”“S”型曲线型曲线型曲线型曲线“J”“J”“J”“J”型曲线型曲线型曲线型曲线前提条件前提条件前提条件前提条件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增长速率增长速率有无有无有无有无K K K K值值值值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有限环境资源无限环境资源无限先上升后下降先上升后下降有有K K值值无无K K值值两曲线的阴影部分表示两曲线的阴影部分表示什么?什么?答:答:表示通过生存斗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争被淘汰的个体数量。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表示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增长的阻力。种群的数量是由种群的数量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率和迁出率决定的,因此,凡是影响上述种因此,凡是影响上述种群特征的因素,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群特征的因素,都会引起种群数量的变化。环境因素环境因素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迁出和迁入种群数量的变化种群数量的变化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气候、食物、被捕食、传染病等增或减增或减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增长、波动、稳定、下降等四、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四、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同一时间同一时间内聚集在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一定区域中中各种生物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种群的集合,叫做群落一一.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的概念二二.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物种组成物种组成 .优势种优势种.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空间结构空间结构.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 在群落中生态作用最大、并对群落的外在群落中生态作用最大、并对群落的外貌、结构和群落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物种。貌、结构和群落环境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第第3 3节节 群落的结构群落的结构三三.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1.1.丰富度: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的丰富度。物种的丰富度。2.2.特点:特点: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一般来说,环境条件愈优越,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发育的时间愈长,物种的数目愈多,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群落的结构也愈复杂。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丰富度)(丰富度)特点:特点:两物种相互依赖,彼两物种相互依赖,彼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此有利,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在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在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数量上两种生物呈现出“同生同生共死共死”的的同步性变化同步性变化。个个个个体体体体数数数数时间时间时间时间A A A AB B B B数数数数量量量量坐坐坐坐标标标标图图图图关关关关系系系系图图图图A A A AB B B B例子例子:大豆与根瘤菌、地衣。大豆与根瘤菌、地衣。四四.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互助种间互助互利共生:互利共生:豆科植物和菌瘤根豆科植物和菌瘤根豆科植物和菌瘤根豆科植物和菌瘤根1.1.捕食:捕食:数量坐标图数量坐标图数量坐标图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能量关系图能量关系图能量关系图特点特点: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物为食,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先增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加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的不同步性变化不同步性变化。个个个个体体体体数数数数时时时时间间间间B B B BA A A AB B B BA A A A例子:例子: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羊和草、狼与兔、青蛙与昆虫。.种间斗争种间斗争捕食捕食捕食捕食2.2.竞争:竞争:个个个个体体体体数数数数时间时间时间时间A A A AB B B B竞争能力不同竞争能力不同竞争能力不同竞争能力不同数量坐标图数量坐标图数量坐标图数量坐标图能量关系图能量关系图能量关系图能量关系图特点特点:两种生物在数量上呈两种生物在数量上呈现出现出“你死我活你死我活”的变化。的变化。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一般生态需求越接近的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不同物种间竞争越激烈。时间时间时间时间个个个个体体体体数数数数A A A AB B B B竞争能力相差不大竞争能力相差不大竞争能力相差不大竞争能力相差不大B B B BA A A AC C C C例子:例子: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牛与羊、农作物与杂草、大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与双小核草履虫。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大象和狮子抢夺水源3.3.寄生:寄生:特点:特点: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对寄主有害,对寄生生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生物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难以单独生存,而寄主会生活得更好。更好。能量关系图能量关系图能量关系图能量关系图A A A AB B B BA A A AB B B B数量坐标图数量坐标图数量坐标图数量坐标图A A个个个个体体体体数数数数时间时间时间时间B B例子:例子: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蛔虫与人、菟丝子与大豆、噬菌体与细菌。豆、噬菌体与细菌。寄生寄生GoGoGoGo关系类型关系类型关系类型关系类型特征特征特征特征实例实例实例实例互利共生互利共生互利共生互利共生寄生寄生寄生寄生竞争竞争竞争竞争捕食捕食捕食捕食彼此有利,彼此依赖彼此有利,彼此依赖彼此有利,彼此依赖彼此有利,彼此依赖地衣、根瘤地衣、根瘤地衣、根瘤地衣、根瘤一方有利,一方受害一方有利,一方受害一方有利,一方受害一方有利,一方受害彼此抑制彼此抑制彼此抑制彼此抑制适量捕食对捕食者和适量捕食对捕食者和适量捕食对捕食者和适量捕食对捕食者和被捕食者都是有利的被捕食者都是有利的被捕食者都是有利的被捕食者都是有利的蛔虫和人蛔虫和人蛔虫和人蛔虫和人水稻和稗草水稻和稗草水稻和稗草水稻和稗草羊与草羊与草羊与草羊与草狼与羊狼与羊狼与羊狼与羊种间关系小结种间关系小结五五.生物群落的结构生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垂直结构1.1.定义:在垂直方向定义:在垂直方向上,生物群落具有明上,生物群落具有明显的显的分层现象分层现象。2.2.平坦地面上的植物平坦地面上的植物分层分布主要与分层分布主要与光照光照强度强度有关。有关。3.3.高山植物群落的分高山植物群落的分层分布主要与层分布主要与温度温度有有关。关。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麻雀总是成群地在森林的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上层的活动,吃高大乔木的种子。的种子。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煤山雀、黄腰柳莺、和橙红翁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红翁等鸟类总是森林的中层营巢。层营巢。血雉和棕尾虹则是典型的血雉和棕尾虹则是典型的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森林底层鸟类,吃地面上的苔鲜和昆虫。的苔鲜和昆虫。4.4.动物群落也有动物群落也有分层现象,其分分层现象,其分层主要与其层主要与其食物食物和栖息场和栖息场所有关。所有关。6.6.分层现象的意义:分层现象的意义:影响某些水生生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影响某些水生生物垂直分布的原因主要决定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决定与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等。它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它不仅缓解了植物之间争夺阳光、空间、水分和矿质营养等的矛盾,而且由于植物在空水分和矿质营养等的矛盾,而且由于植物在空间上的成层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间上的成层排列,扩大了植物利用环境的范围,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提高了同化功能的强度和效率。分层现象愈复分层现象愈复杂,即群落结构愈复杂,植物对环境利用愈充杂,即群落结构愈复杂,植物对环境利用愈充分,提供的有机物质也就愈多。分,提供的有机物质也就愈多。5.5.水域中的分层现象:水域中的分层现象:.水平结构水平结构 在水平方向上在水平方向上,由于由于地形的起伏、光地形的起伏、光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照的明暗、湿度的大小等因素的影响等因素的影响,不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种群的密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度也有差别,这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这就是群落的水平结构。一一.群落演替的概念群落演替的概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二二.群落演替的类型群落演替的类型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上沙丘、火山岩、冰川泥、裸岩上进行的演替。进行的演替。.初生演替初生演替1.1.定义:定义:2.2.实例实例:在以上演替的各阶在以上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地衣到苔藓阶段的是地衣到苔藓阶段,所需时间最短的是草所需时间最短的是草本植物到灌木阶段。本植物到灌木阶段。裸岩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森林阶段(乔木阶段)(乔木阶段)裸岩上的演替裸岩上的演替裸岩上的演替裸岩上的演替一年生杂草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小灌木灌木丛灌木丛乔木(森林)乔木(森林)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1.1.定义:定义: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的演替。2.2.实例: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实例: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次生演替3.3.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过程弃耕农田上的群落演替的过程四四.群落演替的原因群落演替的原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植物繁殖体的迁移和散布;.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外界环境条件变化;.动物的活动性;动物的活动性;.种内、种间关系;种内、种间关系;.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影响。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于自然演替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的速度和方向进行。第五章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一、生态系统范围一、生态系统范围1、概念、概念: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生物群落与无机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2、分类:、分类:海洋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陆地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3、举例:、举例:一片草原、一个海岛、一个水塘。一片草原、一个海岛、一个水塘。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第第1节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二、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二、生态系统的成分及其相互关系非生物非生物成分成分生物生物成分成分阳光、温度、空气、土壤、水分阳光、温度、空气、土壤、水分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各种有机和无机物质。生产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分解者分解者绿色植物(能生产有机物)绿色植物(能生产有机物),次要次要呢呢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植食性动物,如鼠、兔等。植食性动物,如鼠、兔等。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如黄鼬、猫头鹰等。动物,如黄鼬、猫头鹰等。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以小型肉食动物为食的大型肉食动物,如虎、狼等。肉食动物,如虎、狼等。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如霉菌、细菌、真菌、腐食性动物,如霉菌、蘑菇、枯草杆菌、蚯蚓、粪金龟等。蘑菇、枯草杆菌、蚯蚓、粪金龟等。1、成成分分植物不都是生产者,植物不都是生产者,生产者不都是植物;生产者不都是植物;动物不都是消费者,动物不都是消费者,消费者不都是动物;消费者不都是动物;微生物不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不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不都是分解者,分解者不都是微生物;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寄生植物(如菟丝子)消费者;消费者;腐食动物(如蚯蚓)腐食动物(如蚯蚓)分解者;分解者;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自养微生物(如硝化细菌)生产者;生产者;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寄生微生物(如肺炎双球菌)消费者消费者。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生产者和分解者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连接生命世界(是连接生命世界和无机自然环境的两个重要环节)和无机自然环境的两个重要环节)2、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食物链 各种生物之间由取食或被食关系而形成各种生物之间由取食或被食关系而形成 的联系。的联系。食物网食物网 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在一个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彼此 交织在一起,构成网状的营养结构,交织在一起,构成网状的营养结构,称为食物网。称为食物网。例:例:绿色植物绿色植物蝗虫蝗虫青蛙青蛙蛇蛇老鹰老鹰绿色植物绿色植物兔兔昆虫昆虫食虫鸟食虫鸟青蛙蛇蛇老鹰老鹰生态系统的首要成分:生态系统的首要成分:生产者生产者(生产有机物生产有机物)1.每每条条食食物物链链的的起起点点总总是是生生产产者者,终终点点是是不不被被其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他动物所食的动物。2.生生产产者者总总是是为为第第一一营营养养级级。食食物物链链中中只只有有生生产产者者和和消消费费者者组组成成,分分解解者者以以及及非非生生物物的的物物质质和和能能量量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不参与食物链的构成 3.同同一一种种生生物物在在不不同同食食物物链链中中可可占占不不同同的的营营养养级级 4.食物链中食物链中消费者级别总比营养级别少一级消费者级别总比营养级别少一级。5、食食物物链链中中箭箭头头的的含含义义:箭箭头头方方向向代代表表能能量量流流动的方向,同时也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动的方向,同时也体现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6.食食物物链链越越长长,营营养养级级别别越越高高重重金金属属、不不易易分分解解的农药积累越多,而能量越少。的农药积累越多,而能量越少。有关食物链注意事项:有关食物链注意事项: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来自太阳。进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进入生态系统中生物体的能量是生产者光合作用吸收的能量。这些能量固定到生产者所制作用吸收的能量。这些能量固定到生产者所制造的有机物中。造的有机物中。进入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约占太阳向地球进入生态系统中的太阳能约占太阳向地球输送能量的输送能量的1%。第第2节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一.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过程小小 结结能量流动的起点:能量流动的起点:能量流动的途径:能量流动的途径:能量的变化情况:能量的变化情况:生产者的能量来源:生产者的能量来源:分解者的能量来源:分解者的能量来源: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来源:各级消费者的能量来源:流入某营养级的能量是:流入某营养级的能量是:生产者生产者食物链和食物网,以有机物的形式食物链和食物网,以有机物的形式太阳能太阳能化学能化学能热能热能主要来自太阳能主要来自太阳能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和消费者上一营养级上一营养级该营养级所同化的量该营养级所同化的量一一.概念概念 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在生态系统中,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叫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也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第第3节节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水循环:水循环:水循环:水循环: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重水是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约占体重的的6095,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都离不开,体内进行一切生化反应都离不开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降雨、植物的蒸腾、吸水。地球上水通过蒸发、降雨、植物的蒸腾、吸收等过程反复循环。收等过程反复循环。氮循环:氮循环:氮循环:氮循环: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氮是组成蛋白质和核酸的主要成分。氮占大气成分的占大气成分的79,必须经过生物固氮作用、硝,必须经过生物固氮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化作用、反硝化作用等才能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间反复循环。境间反复循环。大气中的大气中的CO2燃燃烧烧光光合合作作用用呼呼吸吸作作用用植物植物动物动物摄食摄食微微生生物物的的呼呼吸吸作作用用呼呼吸吸作作用用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动植物的遗体和排出物泥炭、煤、石油泥炭、煤、石油二二.碳循环碳循环特点:特点:(1 1)碳循环的形式:)碳循环的形式:(2 2)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碳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3 3)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碳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4 4)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碳进入生物体的途径:(5 5)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碳在生物体之间传递途径:(6 6)碳进入大气的途径:)碳进入大气的途径:COCO2 2;食物链;食物链;生物的呼吸作用生物的呼吸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化石燃料的燃烧COCO2 2和碳酸盐;和碳酸盐;含碳有机物;含碳有机物;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如何解决如何解决“温室效应温室效应”?1、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效。、减少煤、石油等化石燃料的燃烧,提高能效。2、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开发新的洁净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等。3、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大面积植树造林,降低空气中CO2含量。含量。p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pStudyConstantly,AndYouWillKnowEverything.TheMoreYouKnow,TheMorePowerfulYouWillBe写在最后感谢聆听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结束语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