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解剖医学ppt课件

上传人:txadgkn****dgknqu... 文档编号:241503058 上传时间:2024-06-30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6.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胸部解剖医学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胸部解剖医学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胸部解剖医学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胸部解剖胸部解剖 1胸部解剖1 一、境界与分区一、境界与分区 (一)境界(一)境界 (二)分区(二)分区 胸前区胸前区 1.胸壁胸壁 胸外侧区胸外侧区 胸背区胸背区 左侧部左侧部 2.胸腔胸腔 中中 部部 纵隔纵隔 右侧部右侧部 22 二、胸壁二、胸壁 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层次: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肌肉、肋和肋间隙以及胸内筋膜。肋和肋间隙以及胸内筋膜。(一)皮肤(一)皮肤 (二)浅筋膜(二)浅筋膜 1.浅动脉浅动脉 (1)胸廓内动脉穿支)胸廓内动脉穿支(2)肋间后动脉前、外侧穿支)肋间后动脉前、外侧穿支(3)胸)胸肩峰动脉(肩峰动脉(4)胸外侧动脉)胸外侧动脉 33 2.浅静脉浅静脉 胸腹壁静脉胸腹壁静脉 胸外侧胸外侧 静脉静脉 腋静脉腋静脉 443.皮神经皮神经 (1)锁骨上神经)锁骨上神经 (2)肋间神经皮支)肋间神经皮支 53.皮神经54.乳房乳房 1)形态)形态 2)位置)位置 3)结构)结构 乳腺包裹于浅筋膜的浅、深层之间。浅筋膜乳腺包裹于浅筋膜的浅、深层之间。浅筋膜浅层包裹在乳腺组织的表面,薄弱而恒定存在,浅层包裹在乳腺组织的表面,薄弱而恒定存在,手术时易于辨认。乳房后面为浅筋膜深层所包裹,手术时易于辨认。乳房后面为浅筋膜深层所包裹,它与覆盖于胸大肌表面的深筋膜之间有一明显的它与覆盖于胸大肌表面的深筋膜之间有一明显的潜在性间隙,称乳房后滑囊,使乳房在胸壁上有潜在性间隙,称乳房后滑囊,使乳房在胸壁上有一定移动性,为放置乳房假体的部位之一。乳房一定移动性,为放置乳房假体的部位之一。乳房深部炎症,脓液常积聚于此。深部炎症,脓液常积聚于此。64.乳房6 4)乳房淋巴回流)乳房淋巴回流(1)外侧部、中央)外侧部、中央 部部 前群淋巴结前群淋巴结(2)上部)上部 尖群淋巴结尖群淋巴结(3)内侧部)内侧部 胸骨旁胸骨旁 淋巴结淋巴结(4)深部)深部 胸肌间胸肌间 淋巴结淋巴结(5)内下部)内下部 膈下膈下 淋巴结淋巴结7 4)乳房淋巴回流7 (三)深筋膜(三)深筋膜 浅层浅层 薄弱,覆盖于胸大肌和前锯肌的薄弱,覆盖于胸大肌和前锯肌的表面。表面。深层深层 位于胸大肌深面位于胸大肌深面。锁胸筋膜。锁胸筋膜 (四)胸廓外层肌(四)胸廓外层肌 (五)肋间隙及其内容(五)肋间隙及其内容 肋间隙肋间隙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上宽下相邻两肋之间的间隙。上宽下窄,前宽后窄。窄,前宽后窄。内容内容肋间肌、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肋间肌、肋间后血管和肋间神经88 1.肋间肌肋间肌 三层三层 肋间外肌与肋间外膜肋间外肌与肋间外膜 肋间内肌与肋间内肌与 肋间内膜肋间内膜 肋间最内肌肋间最内肌 只位于肋间隙只位于肋间隙 的中分的中分 9 9 2.肋间后动、静脉肋间后动、静脉 3.肋间神经肋间神经10101111(六)胸内筋膜(六)胸内筋膜 衬覆于胸廓内面衬覆于胸廓内面 *胸壁皮瓣与肌皮瓣的解剖基础胸壁皮瓣与肌皮瓣的解剖基础一、皮瓣一、皮瓣 1.胸前内侧区胸前内侧区 该区皮肤血供来自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呈节段该区皮肤血供来自胸廓内动脉的穿支,呈节段性分布。性分布。4条穿动脉分别在条穿动脉分别在25类间隙胸骨类间隙胸骨1.5cm穿出,以第穿出,以第2穿动脉为主支,其次为第穿动脉为主支,其次为第1穿动脉。穿动脉。第第2穿动脉出现率为穿动脉出现率为78%,平均蒂长,平均蒂长23.2mm,平,平均外径均外径1.1mm,平均分布面积,平均分布面积36.0 。该区皮瓣。该区皮瓣的静脉为穿静脉,第的静脉为穿静脉,第2穿静脉的外径为穿静脉的外径为0.8mm,注注入胸廓内静脉。该区皮肤薄,色泽、质地与头颈入胸廓内静脉。该区皮肤薄,色泽、质地与头颈部皮肤相近,可用于头颈部整形。部皮肤相近,可用于头颈部整形。12(六)胸内筋膜 衬覆于胸廓内面1213132.胸前外侧区胸前外侧区 此区皮瓣除了具有胸前内侧区皮瓣的优点外,此区皮瓣除了具有胸前内侧区皮瓣的优点外,尚有部位隐蔽、血管多、蒂长,供区可直接缝合尚有部位隐蔽、血管多、蒂长,供区可直接缝合的优点,是良好的皮瓣供区。该区皮肤的动脉主的优点,是良好的皮瓣供区。该区皮肤的动脉主要为胸外侧皮动脉,出现率为要为胸外侧皮动脉,出现率为96.7%,走行恒定,走行恒定,起始处平均外径起始处平均外径0.8mm,蒂长蒂长80.1mm,分布面积,分布面积 62.5。静脉为胸腹壁静。静脉为胸腹壁静 脉,汇入腋静脉,平均外脉,汇入腋静脉,平均外 径径3.0mm.142.胸前外侧区143.胸背区胸背区 该区皮肤的动脉是胸肩峰动脉的三角肌支的浅支,该区皮肤的动脉是胸肩峰动脉的三角肌支的浅支,出现率为出现率为98%,多数在胸大肌三角肌沟内侧半浅,多数在胸大肌三角肌沟内侧半浅出到皮下,起始处外径为出到皮下,起始处外径为1.2mm,若以三角肌支,若以三角肌支为蒂,外径可达为蒂,外径可达2.0mm,蒂长蒂长36mm,分布面积,分布面积 80.6 ,最大可达,最大可达154 ,伴行静脉外径为,伴行静脉外径为 1.6mm,汇入头静脉。,汇入头静脉。153.胸背区15 4.肩背区肩背区 该区动脉来自旋肩胛动脉的直接皮肤动脉,出该区动脉来自旋肩胛动脉的直接皮肤动脉,出现率为现率为100%,其中,其中63.3%为单干型,其余为上、为单干型,其余为上、下支型。旋肩胛皮肤动脉起始处外径下支型。旋肩胛皮肤动脉起始处外径1.01.2mm,单干长,单干长1.8mm,分布面积,分布面积11 。旋肩胛动脉。旋肩胛动脉起始处外径为起始处外径为2.53.2mm,如以该动脉为蒂,蒂,如以该动脉为蒂,蒂长可达长可达3649mm。旋肩胛皮动脉有。旋肩胛皮动脉有12支伴行静支伴行静脉,平均外径脉,平均外径1.62.7mm,汇入旋肩胛静脉。该,汇入旋肩胛静脉。该区皮瓣皮区广阔且隐蔽,血管干粗,位置表浅而区皮瓣皮区广阔且隐蔽,血管干粗,位置表浅而恒定,为良好的带蒂皮瓣供区。恒定,为良好的带蒂皮瓣供区。16 4.肩背区161717二、肌皮瓣二、肌皮瓣 1.胸大肌肌皮瓣胸大肌肌皮瓣 胸大肌血供丰富,常以其带蒂肌肉充填脓性胸胸大肌血供丰富,常以其带蒂肌肉充填脓性胸腔或修补胸壁缺损的自体材料。胸大肌可根据其腔或修补胸壁缺损的自体材料。胸大肌可根据其起点分为三部,各部有相对独立的血管神经。根起点分为三部,各部有相对独立的血管神经。根据需要可按不同部位做成肌皮瓣。据需要可按不同部位做成肌皮瓣。1)胸大肌锁骨部肌皮瓣)胸大肌锁骨部肌皮瓣 该部肌腹长该部肌腹长123 ,起点宽,起点宽59 ,厚,厚8 ;止点宽止点宽48 ,厚,厚7 。主要血管来自胸肩峰动。主要血管来自胸肩峰动脉的锁骨支和三角肌支。锁骨支外径脉的锁骨支和三角肌支。锁骨支外径1.2mm,蒂,蒂长长13.5mm,分布于锁骨部的内侧半;三角肌支,分布于锁骨部的内侧半;三角肌支外径外径2.1mm,蒂长,蒂长34.3mm,分布于锁骨部的内侧分布于锁骨部的内侧半。两支间吻合丰富,可任选一支作为血管蒂。半。两支间吻合丰富,可任选一支作为血管蒂。18二、肌皮瓣18 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6mm和和2.4mm,汇入腋静,汇入腋静脉。神经来自臂丛外侧束,穿出锁胸筋膜处横径脉。神经来自臂丛外侧束,穿出锁胸筋膜处横径为为2.2mm,干长,干长8.6mm。2)胸大肌胸肋部肌皮瓣胸大肌胸肋部肌皮瓣 该部肌肉上缘长该部肌肉上缘长152 中点处厚中点处厚5 。血供主。血供主 要来自胸肩峰动脉的胸要来自胸肩峰动脉的胸 肌支,平均外径为肌支,平均外径为1.7 ,蒂长蒂长37.3 ,伴行静脉外,伴行静脉外径为径为2.6 ,汇入腋静脉。,汇入腋静脉。神经来自臂丛外侧束,穿神经来自臂丛外侧束,穿筋膜处横径为筋膜处横径为1.3 。19 伴行静脉外径分别为1.6mm和2.4mm,汇入腋静脉。3)胸大肌腹部肌皮瓣)胸大肌腹部肌皮瓣 胸大肌下缘长胸大肌下缘长213,中点处厚,中点处厚6。血供主要。血供主要来自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或腋动脉发出的外来自胸外侧动脉、胸肩峰动脉或腋动脉发出的外侧胸肌支。均有伴行静脉,神经来自胸前内侧神侧胸肌支。均有伴行静脉,神经来自胸前内侧神经,有经,有24支。支。2020 2.胸小肌肌皮瓣胸小肌肌皮瓣 胸小肌长约胸小肌长约10,起始处肌腹宽,起始处肌腹宽8,中、外,中、外1/3交界处最厚,约交界处最厚,约5.1。血供来源多,一般有。血供来源多,一般有23支,各支间交通吻合丰富,其中总有一支外径大支,各支间交通吻合丰富,其中总有一支外径大于于1.5,故可任选一支为蒂。静脉与动脉关系,故可任选一支为蒂。静脉与动脉关系不密切。神经来自胸前内侧、外侧神经,以前者不密切。神经来自胸前内侧、外侧神经,以前者 为主。该肌切除后,为主。该肌切除后,有胸大肌代偿,不有胸大肌代偿,不 致引起明显的功能致引起明显的功能 障碍。障碍。21 2.胸小肌肌皮瓣21 3.前锯肌肌皮瓣前锯肌肌皮瓣 该肌位于胸壁侧面,起自上该肌位于胸壁侧面,起自上8肋的外面,向后止肋的外面,向后止于肩胛骨的脊柱缘。血供来自胸最上动脉、胸外于肩胛骨的脊柱缘。血供来自胸最上动脉、胸外侧动脉和胸背动脉,分别供给该肌的上、中、下侧动脉和胸背动脉,分别供给该肌的上、中、下部。胸背动脉在部。胸背动脉在3、4肋水平分为前锯肌支和背阔肋水平分为前锯肌支和背阔肌支。前锯肌支多为肌支。前锯肌支多为12支,平均外支,平均外 径径1.6 ,蒂长,蒂长29.1 。静脉与动脉。静脉与动脉 伴行,平均外径伴行,平均外径2.22.9 。支配神。支配神 经为胸长神经,仅经为胸长神经,仅1支,横径支,横径2.1 ,长长68.1 。临床上常以胸背动脉或肩胛临床上常以胸背动脉或肩胛 下动脉和胸长神经为蒂,用前锯肌第下动脉和胸长神经为蒂,用前锯肌第58 肌齿部分肌齿部分 作为肌皮瓣,保留其上中部,以作为肌皮瓣,保留其上中部,以 免引起术后功能障碍。免引起术后功能障碍。22 3.前锯肌肌皮瓣22 4.背阔肌肌皮瓣背阔肌肌皮瓣 该肌肌腹上缘长该肌肌腹上缘长185 ,上缘中部厚度,上缘中部厚度4 ;前;前缘长缘长314 ,中部厚度,中部厚度3 ;总长度达;总长度达300 。血供来自胸背动脉,平均外径血供来自胸背动脉,平均外径2.4 ,蒂长,蒂长81 ,伴行静脉外径,伴行静脉外径4.0 。该肌受胸背神经支配,神经横。该肌受胸背神经支配,神经横 径径2.1 ,切取长度达,切取长度达95 。以胸。以胸 背动脉、神经为蒂,可取整个背阔背动脉、神经为蒂,可取整个背阔 肌作为肌皮瓣,也可以胸背动脉的肌作为肌皮瓣,也可以胸背动脉的 内、外侧支的分布范围,取部分背内、外侧支的分布范围,取部分背 阔肌作肌皮瓣。阔肌作肌皮瓣。23 4.背阔肌肌皮瓣23三、肺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三、肺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24三、肺与胸膜下界的体表投影244.功能功能 1)呼吸;)呼吸;2)增加腹内压,协助排便、排尿和分娩;)增加腹内压,协助排便、排尿和分娩;3)促进下腔静脉回流入心;促进下腔静脉回流入心;4)控制、调节食管胃连接部的蠕动,抵御胃内)控制、调节食管胃连接部的蠕动,抵御胃内容物返流。容物返流。保证正常呼吸循环不可缺少的器官,是维持生保证正常呼吸循环不可缺少的器官,是维持生命的必需。(仅次于心肌的重要肌性器官)命的必需。(仅次于心肌的重要肌性器官)254.功能25 3.血供与神经支配血供与神经支配 1)血管)血管 动脉:肌膈动脉、心包膈动脉、膈上动脉:肌膈动脉、心包膈动脉、膈上动脉、膈下动脉及下位肋间后动脉,其中最主要动脉、膈下动脉及下位肋间后动脉,其中最主要的是膈下动脉。静脉:伴行静脉注入胸廓内静脉、的是膈下动脉。静脉:伴行静脉注入胸廓内静脉、肋间后静脉和下腔静脉。肋间后静脉和下腔静脉。2)淋巴)淋巴 膈上淋巴结膈上淋巴结 膈下淋巴结膈下淋巴结 3)神经)神经 膈神经膈神经 副膈神经副膈神经 出现率出现率48%肋间神经肋间神经26 3.血供与神经支配26 四、膈(四、膈(Diaphragm)1.位置位置 腱性部腱性部-中心腱中心腱 2.分部分部 胸骨部胸骨部 肌性部肌性部 肋肋 部部 腰腰 部部 胸肋三角胸肋三角 位于胸骨部和肋部之间,有腹壁上血位于胸骨部和肋部之间,有腹壁上血管和淋巴管通过。管和淋巴管通过。腰肋三角腰肋三角 位于腰部和肋部之间,底为位于腰部和肋部之间,底为12肋。紧邻肾肋。紧邻肾脏上端,三角内肾与胸膜之间仅隔以蜂窝组织和筋膜,脏上端,三角内肾与胸膜之间仅隔以蜂窝组织和筋膜,肾周脓肿易经此蔓延至胸腔,肾手术时有引起气胸的危肾周脓肿易经此蔓延至胸腔,肾手术时有引起气胸的危险,胸膜炎时可经此蔓延至腹膜后间隙。险,胸膜炎时可经此蔓延至腹膜后间隙。27 四、膈(Diaphragm)27纵隔纵隔Mediastinum 28纵隔Mediastinum 28 一、概念一、概念 二、境界二、境界 三、区分三、区分 前纵隔前纵隔 1.二分法二分法 后纵隔后纵隔29 一、概念29 上纵隔上纵隔 前纵隔前纵隔 2.三分法三分法 下纵隔下纵隔 后纵隔后纵隔3030 上纵隔上纵隔 3.四分法四分法 前纵隔前纵隔 下纵隔下纵隔 中纵隔中纵隔 后纵隔后纵隔 3131 3.九分法九分法 用于临床放射科侧位胸片的定位用于临床放射科侧位胸片的定位诊断和描述。在侧位诊断和描述。在侧位X线片上,以心包和升线片上,以心包和升主动脉阴影的前缘以及食管阴影的前缘分主动脉阴影的前缘以及食管阴影的前缘分别作两条纵线,将纵隔分为别作两条纵线,将纵隔分为 前、中、后三个纵区;再分前、中、后三个纵区;再分 别沿胸骨角和肺门下缘作两别沿胸骨角和肺门下缘作两 条水平线,把纵隔分为上、条水平线,把纵隔分为上、中、下中、下3个横区。个横区。3232三、整体观三、整体观 1.左侧面观左侧面观-动脉侧动脉侧 以肺根为中心以肺根为中心 前:左膈神经、心包膈血管前:左膈神经、心包膈血管 后:左迷走神经、胸主动后:左迷走神经、胸主动 脉、交感干、内脏大神经脉、交感干、内脏大神经 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上:主动脉弓及其分支 下:心包隆凸下:心包隆凸 食管上三角:由左锁骨下动食管上三角:由左锁骨下动 脉、脊柱和主动脉弓围成,脉、脊柱和主动脉弓围成,内有胸导管和食管的上份。内有胸导管和食管的上份。33三、整体观33 食管下三角:由心包、胸主动脉和膈围成,食管下三角:由心包、胸主动脉和膈围成,内有食管下份。内有食管下份。动脉导管三角: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动脉导管三角:由左膈神经、左迷走神经和左肺动脉构成,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和左肺动脉构成,内有动脉韧带、左喉返神经、心浅丛。神经、心浅丛。3434 2.右侧面观右侧面观-静脉侧静脉侧 以右肺根为中心以右肺根为中心 前:膈神经、心包膈前:膈神经、心包膈 血管血管 后:迷走神经、食管、后:迷走神经、食管、奇静脉、交感干、奇静脉、交感干、内内 脏大神经脏大神经 上:右头臂静脉、上腔上:右头臂静脉、上腔 静脉、奇静脉弓、气管、食管静脉、奇静脉弓、气管、食管 下:心包隆凸、下腔静脉下:心包隆凸、下腔静脉35 2.右侧面观-静脉侧35 四、上纵隔四、上纵隔 由前到后分三层由前到后分三层 浅层:静脉层:胸腺、浅层:静脉层:胸腺、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头臂静脉、上腔静脉 中层:动脉层:主动脉中层:动脉层:主动脉 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弓及其分支、膈神经 和迷走神经和迷走神经 深层:管道层:气管、深层:管道层:气管、食管、左喉返神经、食管、左喉返神经、胸导管等胸导管等 3636 由浅到深分由浅到深分5层层 第一层:胸腺层,有胸腺或胸腺剩件及脂肪。第一层:胸腺层,有胸腺或胸腺剩件及脂肪。第二层:静脉层,有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第二层:静脉层,有左、右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第三层:动脉层,有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第三层:动脉层,有主动脉弓及其三大分支。第四层:气管层,有气管及气管旁淋巴结。第四层:气管层,有气管及气管旁淋巴结。第五层:食管层,有食管和胸导管。第五层:食管层,有食管和胸导管。在在1、2层之间有膈神经;层之间有膈神经;2、3层之间有迷走神经;层之间有迷走神经;4、5层之间有左喉返神经。层之间有左喉返神经。37 由浅到深分5层37 五、后纵隔五、后纵隔 内有气管杈及左、右内有气管杈及左、右 主支气管、食管、迷主支气管、食管、迷 走神经、胸主动脉、走神经、胸主动脉、胸导管、奇静脉、半胸导管、奇静脉、半 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奇静脉、副半奇静脉、交感干胸段和淋巴结交感干胸段和淋巴结 等。等。3838 *食管胸部的解剖食管胸部的解剖 1.分部与狭窄分部与狭窄 1)按解剖部位)按解剖部位 颈、胸、腹三段颈、胸、腹三段 2)按临床定位)按临床定位 上、中、下三段上、中、下三段 3)食管胸部分段)食管胸部分段 上胸段上胸段 两分法两分法 以气管杈为界以气管杈为界 下胸段下胸段39 *食管胸部的解剖39 上段上段颈静脉切迹至主动脉弓上缘颈静脉切迹至主动脉弓上缘 三分法三分法 中段中段主动脉弓至肺下静脉主动脉弓至肺下静脉/左肺根下缘左肺根下缘 下段下段肺下静脉肺下静脉/左肺根下缘至膈左肺根下缘至膈 狭窄狭窄 食管全长有三个狭窄食管全长有三个狭窄 第一狭窄第一狭窄 位于食管上口,即咽与食管移行处,位于食管上口,即咽与食管移行处,距门齿距门齿1517cm,平均管径平均管径14mm,常阻碍内窥镜的常阻碍内窥镜的插入。安静状态下处于闭合状态,阻止吸气时空插入。安静状态下处于闭合状态,阻止吸气时空气进入食管。气进入食管。第二狭窄第二狭窄 位于气管杈跨过处,相当于胸骨角平位于气管杈跨过处,相当于胸骨角平面。由于主动脉弓从其左侧壁和左主支气管从其面。由于主动脉弓从其左侧壁和左主支气管从其前面跨过所致,又称支气管前面跨过所致,又称支气管主动脉狭窄。其管主动脉狭窄。其管径平均径平均1517mm,距门齿,距门齿2527.5cm。4040 第三狭窄第三狭窄 位于食管穿膈处,相当于第位于食管穿膈处,相当于第10胸椎平胸椎平面。其管径面。其管径1619mm,距门齿,距门齿3742cm。该狭窄。该狭窄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可防止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第一、三狭窄为生理性狭窄,而第二狭窄为主第一、三狭窄为生理性狭窄,而第二狭窄为主动脉弓和左主气管压迫所致,无生理功能意义,动脉弓和左主气管压迫所致,无生理功能意义,在正常情况下,不影响食物通过。在正常情况下,不影响食物通过。食管的狭窄部位,易致异物嵌顿。同时又是肿食管的狭窄部位,易致异物嵌顿。同时又是肿瘤的好发部位。瘤的好发部位。41412.位置与毗邻位置与毗邻 位置:位于上纵隔和后纵隔内位置:位于上纵隔和后纵隔内 毗邻:毗邻:1)按解剖方位观察)按解剖方位观察 前方前方有气管、气管有气管、气管 杈、杈、左主支气管、左喉返神经、食左主支气管、左喉返神经、食 管前丛、心管前丛、心 包、膈脚等;包、膈脚等;后方后方 有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有食管后丛、胸主动脉、胸导 管下段、奇静脉、半奇静脉、管下段、奇静脉、半奇静脉、副半奇静脉右肋间后动脉;副半奇静脉右肋间后动脉;左左 侧侧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 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胸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胸 导管上份。右侧有右纵隔胸膜导管上份。右侧有右纵隔胸膜 422.位置与毗邻42 上份、奇静脉弓和右纵隔胸膜下份。上份、奇静脉弓和右纵隔胸膜下份。2)按部位观察)按部位观察 上上1/3段(气管杈以上)段(气管杈以上)前面及侧面有气管、前面及侧面有气管、左主支气管、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左喉左主支气管、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左喉返神经、左迷走神经、胸导管及纵隔胸膜等结构返神经、左迷走神经、胸导管及纵隔胸膜等结构紧密相贴。气管与食管之间有大量的结缔组织束紧密相贴。气管与食管之间有大量的结缔组织束相连,其间的蜂窝组织很少,故此段食管炎症或相连,其间的蜂窝组织很少,故此段食管炎症或肿瘤时,左喉返神经和胸导管的结构可与之粘连,肿瘤时,左喉返神经和胸导管的结构可与之粘连,给手术中寻找和分离这结构造成一定的困难。给手术中寻找和分离这结构造成一定的困难。中中1/3段段 毗邻关系复杂,前方有主动脉弓、气毗邻关系复杂,前方有主动脉弓、气管杈、气管杈淋巴结;后邻胸导管、脊柱及其前管杈、气管杈淋巴结;后邻胸导管、脊柱及其前方的蜂窝组织;左后方与奇静脉相邻。此段食管方的蜂窝组织;左后方与奇静脉相邻。此段食管不与纵隔胸膜相接触,食管四周的结缔组织发达不与纵隔胸膜相接触,食管四周的结缔组织发达43 上份、奇静脉弓和右纵隔胸膜下份。43 程度不一,并含有供应食管和其他纵隔结构的动、程度不一,并含有供应食管和其他纵隔结构的动、静脉,手术中易发生大量的出血。由于此段与重静脉,手术中易发生大量的出血。由于此段与重要神经和大血管相邻,手术分离困难。要神经和大血管相邻,手术分离困难。下下1/3段段 前邻心包、左心房及迷走神经形成的前邻心包、左心房及迷走神经形成的前下丛,手术中剥离此段食管易伤及心包。右侧前下丛,手术中剥离此段食管易伤及心包。右侧面有右迷走神经,稍后方有奇静脉,右迷走神经面有右迷走神经,稍后方有奇静脉,右迷走神经向下转至食管后方,右纵隔胸膜覆盖其全长,并向下转至食管后方,右纵隔胸膜覆盖其全长,并延伸至其后方,左侧面有左纵隔胸膜及左迷走神延伸至其后方,左侧面有左纵隔胸膜及左迷走神经相贴,左迷走神经下行转至其前方。经相贴,左迷走神经下行转至其前方。44 程度不一,并含有供应食管和其他纵隔结构的动、静脉,手术 3.食管与胸膜的关系食管与胸膜的关系 左侧左侧 在食管上、下三角处与胸膜相贴,在食管上、下三角处与胸膜相贴,右侧除奇静脉弓处外全部与纵隔胸膜相贴。右侧除奇静脉弓处外全部与纵隔胸膜相贴。右侧纵隔胸膜常在肺根以下突入食管的后右侧纵隔胸膜常在肺根以下突入食管的后方,形成食管后隐窝(食管系膜)。故经方,形成食管后隐窝(食管系膜)。故经左侧胸腔做食管下段手术可破入右侧胸膜左侧胸腔做食管下段手术可破入右侧胸膜腔而导致气胸;食管中、下段穿孔可引起腔而导致气胸;食管中、下段穿孔可引起右侧胸膜腔积液或气胸。右侧胸膜腔积液或气胸。4545 4.食管与胸导管的关系食管与胸导管的关系 胸导管经主动脉裂孔进入胸导管经主动脉裂孔进入 胸腔后纵隔内,在脊柱右前胸腔后纵隔内,在脊柱右前 方、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方、胸主动脉与奇静脉之间、食管后方上行,并与右纵隔食管后方上行,并与右纵隔 胸膜像贴。上行至第胸膜像贴。上行至第5胸椎胸椎 平面时,横跨脊柱前方,紧平面时,横跨脊柱前方,紧 贴食管左侧缘上行,进入食贴食管左侧缘上行,进入食 管上三角内,与左纵隔胸膜管上三角内,与左纵隔胸膜 相贴。当食管上段损伤时,相贴。当食管上段损伤时,常发生左侧乳糜胸。常发生左侧乳糜胸。46 4.食管与胸导管的关系46 5.食管的血供食管的血供 1)动脉)动脉 分段性、多支性、多来源、细小分段性、多支性、多来源、细小 食管上段由肋间后动脉和支气管动脉的食管上段由肋间后动脉和支气管动脉的分支供应,下段由来自分支供应,下段由来自 胸主动脉的食胸主动脉的食 管动脉供管动脉供 应。应。47 5.食管的血供474848 2)静脉)静脉 食管静脉的特点食管静脉的特点 在粘膜下层在粘膜下层 形成粘膜下静脉丛;形成粘膜下静脉丛;在食管表在食管表 面汇集成食管周围静脉丛;且丛面汇集成食管周围静脉丛;且丛 与丛之间借大量穿支形成广泛吻与丛之间借大量穿支形成广泛吻 合;合;食管静脉与食管动脉不完食管静脉与食管动脉不完 全伴行。全伴行。食管上胸段静脉注入奇静脉、半食管上胸段静脉注入奇静脉、半 奇静脉,在汇入上腔静脉;在下奇静脉,在汇入上腔静脉;在下 胸段汇集成两条较明显的静脉干,胸段汇集成两条较明显的静脉干,分别伴行迷走神经前、后干,向分别伴行迷走神经前、后干,向 下汇入胃左静脉。下汇入胃左静脉。49 49 6.食管的淋巴回流食管的淋巴回流 食管胸上段的淋巴管注入食管胸上段的淋巴管注入 颈下深淋巴结、气管支气管颈下深淋巴结、气管支气管 淋巴结、椎前淋巴结;胸下淋巴结、椎前淋巴结;胸下 段的淋巴管注入纵隔后淋巴段的淋巴管注入纵隔后淋巴 结、胃左淋巴结、腹腔淋巴结、胃左淋巴结、腹腔淋巴 结。部分(结。部分(20%)淋巴管直)淋巴管直 接注入胸导管,肿瘤细胞发接注入胸导管,肿瘤细胞发 生远距离转移,这是食管癌生远距离转移,这是食管癌 转移比较迅速的原因之一。转移比较迅速的原因之一。50 6.食管的淋巴回流50 7.食管的神经食管的神经 食管的横纹肌由喉返食管的横纹肌由喉返 神经支配,平滑肌接受神经支配,平滑肌接受 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双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双 重支配。重支配。51 7.食管的神经51 六、纵隔淋巴结分群六、纵隔淋巴结分群 (一)解剖学分群(一)解剖学分群 按所在位置分四群按所在位置分四群 1.纵隔前淋巴结群纵隔前淋巴结群 位于纵隔前份,大血管周围位于纵隔前份,大血管周围 又可分左、右两群。又可分左、右两群。1)左群)左群 位于主动脉弓周围,成为主动脉淋巴结。位于主动脉弓周围,成为主动脉淋巴结。一般一般36个,可多至个,可多至10个,多数位于主动脉弓及个,多数位于主动脉弓及其大分支的前面,少数位于主动脉弓的前下壁。其大分支的前面,少数位于主动脉弓的前下壁。该群淋巴结收容左肺上叶、气管、心包及左半心该群淋巴结收容左肺上叶、气管、心包及左半心的淋巴管,汇入左支气管纵隔干。左肺上叶肿瘤的淋巴管,汇入左支气管纵隔干。左肺上叶肿瘤常转移至主动脉淋巴结,根治手术时应将其清除。常转移至主动脉淋巴结,根治手术时应将其清除。主动脉淋巴结靠近左迷走神经、左膈神经、和左主动脉淋巴结靠近左迷走神经、左膈神经、和左喉返神经,淋巴结肿大时可压迫这些神经,引起喉返神经,淋巴结肿大时可压迫这些神经,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膈肌活动异常和喉返神经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膈肌活动异常和喉返神经52 六、纵隔淋巴结分群52 麻痹等症状。麻痹等症状。2)右群右群 位于上腔静脉周围,也称静脉前淋巴结位于上腔静脉周围,也称静脉前淋巴结有有23个,多至个,多至10个,收纳气管、心包和右半心个,收纳气管、心包和右半心淋巴管,注入右支气管淋巴干。淋巴管,注入右支气管淋巴干。2.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 根据部位分为根据部位分为5组组 1)肺淋巴结)肺淋巴结 位于肺位于肺 实质内,每侧多达实质内,每侧多达18 21个,收纳肺组织的个,收纳肺组织的 深淋巴管,注入肺门深淋巴管,注入肺门 淋巴结。淋巴结。53 麻痹等症状。53 2)支气管肺淋巴结)支气管肺淋巴结 位于肺门处,肺血管与支气管之间,也称肺门位于肺门处,肺血管与支气管之间,也称肺门淋巴结,淋巴结,35个,收纳肺的浅、深淋巴管,输出个,收纳肺的浅、深淋巴管,输出淋巴管注入气管支气管上、下淋巴结。淋巴管注入气管支气管上、下淋巴结。3)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 位于气管下段两侧与左、右主支气管之间,每位于气管下段两侧与左、右主支气管之间,每侧各有侧各有36个,收纳两肺的淋巴,并接受左、右个,收纳两肺的淋巴,并接受左、右支气管肺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的输出管,支气管肺淋巴结和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的输出管,注入气管旁淋巴结。注入气管旁淋巴结。4)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气管支气管下淋巴结 位于气管杈的下方,又称气管杈淋巴结,位于气管杈的下方,又称气管杈淋巴结,25个,可多达个,可多达10个,常连结成快,收纳两肺下叶、个,常连结成快,收纳两肺下叶、右肺中叶和两肺上叶下部的部分淋巴管,其输出右肺中叶和两肺上叶下部的部分淋巴管,其输出54 2)支气管肺淋巴结54 管注入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该群淋巴结是左、管注入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该群淋巴结是左、右肺淋巴交通的桥梁,两侧肺癌均可侵犯该群淋右肺淋巴交通的桥梁,两侧肺癌均可侵犯该群淋巴结。巴结。5)气管旁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 沿气管两侧排列,两侧各有沿气管两侧排列,两侧各有3个,收纳气管支气个,收纳气管支气管上、下淋巴结的输出管,还接受食管、气管、管上、下淋巴结的输出管,还接受食管、气管、咽、喉及甲状腺的淋巴管。输出管沿气管两旁上咽、喉及甲状腺的淋巴管。输出管沿气管两旁上行,参与组成支气管纵隔干。行,参与组成支气管纵隔干。3.纵隔后淋巴结纵隔后淋巴结 位于心包后方,位于心包后方,食管两侧,有食管两侧,有812个,主要收纳个,主要收纳 食管、心包后面及膈后面的淋巴食管、心包后面及膈后面的淋巴 管。输出管直接注入胸导管。管。输出管直接注入胸导管。55 管注入气管支气管上淋巴结。该群淋巴结是左、右肺淋巴交通 4.心包前、外侧和肺韧带淋巴结心包前、外侧和肺韧带淋巴结 心包前淋巴结位于心包前面,有心包前淋巴结位于心包前面,有14个,有时缺个,有时缺如。心包外侧淋巴结位于心包与纵隔胸膜之间,如。心包外侧淋巴结位于心包与纵隔胸膜之间,沿心包膈血管排列,每侧有沿心包膈血管排列,每侧有23个。肺韧带淋巴个。肺韧带淋巴结位于肺韧带的两层胸膜之间,下肺静脉的后方,结位于肺韧带的两层胸膜之间,下肺静脉的后方,每侧有每侧有13个,收纳肺下叶底部的淋巴管。输出个,收纳肺下叶底部的淋巴管。输出管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两肺下叶的肿瘤常转管注入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两肺下叶的肿瘤常转移之肺韧带淋巴结,有时可经此结侵犯腹部。移之肺韧带淋巴结,有时可经此结侵犯腹部。56 4.心包前、外侧和肺韧带淋巴结 56(二)临床分区(二)临床分区 纵隔淋巴结分区对于临床肿瘤纵隔淋巴结分区对于临床肿瘤诊断,特别在放射诊断学上有重要意义。目前尚诊断,特别在放射诊断学上有重要意义。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无统一标准。1.美国胸科协会美国胸科协会(ATS)分区法分区法 将纵隔淋巴结分为将纵隔淋巴结分为12区区 右上气管旁淋巴结(右上气管旁淋巴结(2R区)区)指位于气管中线右侧,主动指位于气管中线右侧,主动 脉弓上缘平面至肺尖平面之间脉弓上缘平面至肺尖平面之间 的淋巴结。的淋巴结。左上气管旁淋巴结(左上气管旁淋巴结(2L区)区)指位于气管中线左侧,主动指位于气管中线左侧,主动 脉弓上缘平面至肺尖平面之间脉弓上缘平面至肺尖平面之间 57(二)临床分区 纵隔淋巴结分区对于临床肿瘤诊断,特别 的淋巴结。的淋巴结。右下气管旁淋巴结(右下气管旁淋巴结(4R区)区)位于气管中线右位于气管中线右侧,上自主动脉弓平面,下到奇静脉弓远侧。侧,上自主动脉弓平面,下到奇静脉弓远侧。左下气管旁淋巴结(左下气管旁淋巴结(4L区)区)位于气管中线左位于气管中线左侧,上自主动脉弓平面,下到隆突平面。侧,上自主动脉弓平面,下到隆突平面。主动脉肺淋巴结(主动脉肺淋巴结(5区)包括主动脉弓下和主动区)包括主动脉弓下和主动脉弓旁两组淋巴结。脉弓旁两组淋巴结。前纵隔淋巴结(前纵隔淋巴结(6区)位于升主动脉和头臂干前区)位于升主动脉和头臂干前方的淋巴结。方的淋巴结。隆嵴下淋巴结(隆嵴下淋巴结(7区)位于气管隆嵴下方、肺门区)位于气管隆嵴下方、肺门前方的淋巴结。前方的淋巴结。食管旁淋巴结(食管旁淋巴结(8区)在隆嵴下区平面以下,食区)在隆嵴下区平面以下,食管中线左侧(管中线左侧(8L区)和中线右侧(区)和中线右侧(8R区)。区)。58 的淋巴结。58 左、右肺韧带淋巴结(左、右肺韧带淋巴结(9区)区)位于肺韧带内。位于肺韧带内。右气管支气管淋巴结(右气管支气管淋巴结(10R区)位于气管中线区)位于气管中线两侧,从奇静脉弓平面到右上叶支气管起始处的两侧,从奇静脉弓平面到右上叶支气管起始处的淋巴结。淋巴结。左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左支气管周围淋巴结(10L区)位于气管中线区)位于气管中线左侧,在隆突和左上叶支气管之间,内侧至动脉左侧,在隆突和左上叶支气管之间,内侧至动脉韧带。韧带。肺内淋巴结(肺内淋巴结(11R、11L区)位于两肺内支气管区)位于两肺内支气管周围。周围。59 左、右肺韧带淋巴结(9区)位于肺韧带内。59 2.美国癌症分期及结果报道联合会(美国癌症分期及结果报道联合会(AJC)分区法分区法 将纵隔淋巴结分为将纵隔淋巴结分为14区。区。上纵隔上淋巴结;上纵隔上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气管旁淋巴结;前纵隔前纵隔淋巴结;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气管支气管淋巴结;主动脉下淋巴主动脉下淋巴结;结;主动脉旁淋巴结;主动脉旁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隆突下淋巴结;食食管旁淋巴结;管旁淋巴结;肺韧带淋巴结;肺韧带淋巴结;主支气管淋巴结;主支气管淋巴结;叶支气管间淋巴结;叶支气管间淋巴结;叶支气管周围淋巴结;叶支气管周围淋巴结;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亚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亚段支气管周围淋巴结。60 2.美国癌症分期及结果报道联合会(AJC)6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