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的思想大一统课件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241487869 上传时间:2024-06-29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朝的思想大一统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汉朝的思想大一统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汉朝的思想大一统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第三课汉代的思想大一统课程标准: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西汉初的经济状况西汉初的经济状况 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业而大饥谨。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过半。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汉书汉书.食货志食货志思考:西汉初为什么采用黄老之学?思考:西汉初为什么采用黄老之学?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从汉高祖到武帝即位约7070年的时间年的时间1 1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2 2 吸取秦朝灭亡教训吸取秦朝灭亡教训西汉初的经济状况汉初,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2“老老”:老子的学:老子的学说说黄黄 老老 之之 学学内容:内容:内容:内容:治身(养生)、治国。治身(养生)、治国。治身(养生)、治国。治身(养生)、治国。基础:基础:基础: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各家学说。“黄黄”:黄帝的学说:黄帝的学说核心:核心:核心:核心:“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待时而动、因时制宜、积极无为”“老”:老子的学说黄老之学内容:治身(养生)、治国。基3解释:解释: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相,仍照着实行。比喻按照前任的成规办事。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曹参在朝廷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活日渐提高。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他死后,百姓们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说:称颂他说:“萧何定法律,明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欢喜。”史称史称“萧规曹随萧规曹随”。萧规曹随萧规曹随解释: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实行。比4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起到什么作用?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起到什么作用?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 ,国力增强。,国力增强。汉初的汉初的“无为无为”为汉武帝时期的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有为”打下了坚实基础。打下了坚实基础。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者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群,乘牸牝者而不得会聚。守闾阎者食梁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后汉书后汉书.食货志食货志汉初黄老之学无为而治起到什么作用?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5 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但也存在着王国对时经济得到恢复发展,但也存在着王国对中央的威胁问题。社会环境变了,统治者中央的威胁问题。社会环境变了,统治者的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否也要随着变?怎么变?假是否也要随着变?怎么变?假如你是当时的皇帝,怎么办?如你是当时的皇帝,怎么办?经过六七十年的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经济得到恢复6课堂设问课堂设问 既然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西汉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为什么汉武帝时,黄老之学会被新儒学所取代呢?二、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堂设问既然黄老政治的实施对西汉初社会的稳定、经济的7(1 1)主观上,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主观上,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需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的需要。(匈。(匈奴南下侵汉;诸侯奴南下侵汉;诸侯“自为法令,拟于天子自为法令,拟于天子”-”-七国之乱)七国之乱)(2 2)客观上,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儒客观上,儒家学说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吸收大吸收大一统的思想,发展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一统的思想,发展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论体系。理论体系。(3 3)汉的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汉的强大使其统治者不满足于“无为无为”,推,推崇崇“有为有为”而治而治。黄老之学衰落的原因?(1)主观上,随着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8汉朝的思想大一统课件9汉朝的思想大一统课件10汉武帝的作为汉武帝的作为 广设学校广设学校 推行儒学推行儒学汉武帝的作为广设学校推行儒学11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 汉武帝改变了西汉初汉武帝改变了西汉初期和匈奴和亲的政期和匈奴和亲的政策,靠策,靠“文景之治文景之治”积积累的财富和兵力,对累的财富和兵力,对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匈奴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击。反击。抗击匈奴的主要将领汉武帝改变了西汉初12霍去病收复河西霍去病收复河西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收复河西张骞出使西域13长河悲风长河悲风.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魄!这才是真正的汉军气质!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魄!这才是真正的汉军气质!长河悲风.有气吞万里如虎的气魄!这才是真正的汉军14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原因(一)原因(一)原因(一)原因 1.1.1.1.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 2.2.2.2.政治:政治稳定,但臣下与君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政治:政治稳定,但臣下与君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政治:政治稳定,但臣下与君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政治:政治稳定,但臣下与君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 3.3.3.3.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原因15董仲舒生平董仲舒生平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曾任博士、江都相及胶西王相。汉武帝朝举贤良文学之士,进“天人三策”,建议建议“诸不在六艺诸不在六艺(礼、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书、数)之科、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并进。”为武帝所采纳,形成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治格局,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建统治者所沿袭。董仲舒生平董仲舒(前179前104年)董仲17(二)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二)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1 1)提出提出“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的的 主张,认为主张,认为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大一统是天地的常理,国家的需要;要维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护政治的统一,必须实行思想上的统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 2)提出提出 “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学说。认为天是万物的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主宰,天子受命于天,所以人民和诸侯都要 服从服从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天子的统治;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人君必须人君必须遵循天道,实行仁政。遵循天道,实行仁政。3 3)还提出了)还提出了“天道天道”就是就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三(三纲:君臣、父子、夫妻纲:君臣、父子、夫妻 五常:仁义礼智信)五常:仁义礼智信)“君为臣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夫为妻纲”和仁、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即“三纲五常三纲五常”。1.思想来源思想来源:以以公羊春秋为基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家、础,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想 2.思想主张:思想主张:3.特点:特点:外儒外儒内法,兼采各内法,兼采各家,具有神学家,具有神学色彩色彩(二)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1)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20边境不宁诸侯王势力割据势力威胁中央集权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君权限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制定规范限制人民面临问题董仲舒董仲舒的学说的学说解决之道“春秋大一春秋大一统统”“罢罢黜百家,独尊儒黜百家,独尊儒术术”,思想上的,思想上的统统一一“天人感天人感应应”、“君君权权神授神授”限田、薄限田、薄敛敛、省役、省役制定道德制定道德标标准准“三三纲纲五常五常”边境不宁加强中央集权面临问题董仲舒的学说解决之道“春秋21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新儒的区别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新儒的区别先秦之儒董仲舒之新儒著 作论语论语春秋繁露春秋繁露理论基础仁、礼仁、礼天人感应天人感应思想来源儒儒 学学公羊春秋为基础公羊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黄老、法家融合阴阳、黄老、法家与统治者关系批判时政批判时政维护统治维护统治先秦之儒和董仲舒之新儒的区别先秦之儒董仲舒之新儒著作22独尊儒术的实施与影响:独尊儒术的实施与影响:1 1、起用大量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起用大量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由于儒家学说成为政。由于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得以大兴。2 2、规定儒家经典为学校的教科书规定儒家经典为学校的教科书。汉武帝规定诗。汉武帝规定诗书礼易春秋为书礼易春秋为“五经五经”,并设立专事研究和,并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主流主流主流。独尊儒术的实施与影响:1、起用大量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23(三)(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的影响1.1.1.1.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割据势力;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割据势力;2.2.2.2.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失败了,武帝成功了。顾颉刚顾颉刚 (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影响1.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24 结合汉以前儒家思想的发展,结合汉以前儒家思想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我们不难看出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政治、经济的反映。政治、经济的反映。政治、经济的反映。同时我们也同时我们也同时我们也同时我们也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某种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某种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某种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当某种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和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和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和思想文化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和统治者的统治要求时,便容易被统治者的统治要求时,便容易被统治者的统治要求时,便容易被统治者的统治要求时,便容易被统治者所接受,也就往往能够成统治者所接受,也就往往能够成统治者所接受,也就往往能够成统治者所接受,也就往往能够成为当时时代的文化主流。为当时时代的文化主流。为当时时代的文化主流。为当时时代的文化主流。汉武帝结合汉以前儒家思想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汉武帝25黄老之学黄老之学罢黜百家罢黜百家背景背景 1 1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2 2 吸取秦朝灭亡教训吸取秦朝灭亡教训内容内容 内容:内容:治身(养生)、治国。治身(养生)、治国。治身(养生)、治国。治身(养生)、治国。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基础:早期道家理论,结合阴阳、儒、墨、法等 核心:无为而无不为核心:无为而无不为核心:无为而无不为核心:无为而无不为 待时而动待时而动待时而动待时而动 积极无为积极无为积极无为积极无为影响影响 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使西汉经济迅速恢复 ,国力增强。,国力增强。汉初的汉初的“无为无为”为汉武帝时期的为汉武帝时期的“有为有为”打下了坚实基础。打下了坚实基础。背景背景 1.1.1.1.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经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 2.2.2.2.政治:政治稳定,但臣下与君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政治:政治稳定,但臣下与君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政治:政治稳定,但臣下与君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政治:政治稳定,但臣下与君主、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 3.3.3.3.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思想: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顺应统治者的需求内容内容 春秋大一统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三纲五常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影响影响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割据势力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打击割据势力 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确立了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黄老之学罢黜百家背景1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内容261 1、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约、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约7070年间,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年间,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是:思想,在社会上居于支配地位的是:A A、黄老思想、黄老思想 B B、法家思想、法家思想C C、儒家思想、儒家思想 D D、墨家思想、墨家思想A2 2 2 2、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西汉初年,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是:是:是:A A A A、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适应西汉初年经济恢复和统治的需要B B B B、儒学思想已经过时、儒学思想已经过时、儒学思想已经过时、儒学思想已经过时C C C C、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D D D D、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黄老之学的无为思想A1、从汉高祖到汉武帝即位约70年间,一直是政治上的指导思想,27C C、黄老之学包括、黄老之学包括“养身养身”、“治国治国”两个方面两个方面3 3、下列说法、下列说法不正确不正确的是:的是:A A、黄老之学不仅包括、黄老之学不仅包括道家道家思想还有思想还有儒、墨、法家儒、墨、法家等思想等思想B B、黄老之学对西汉、黄老之学对西汉恢复元气恢复元气起了推动作用起了推动作用D D、黄老之学适应了汉、黄老之学适应了汉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的需要D4 4、到汉武帝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的、到汉武帝时,黄老之学被新儒学所取代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是:A A、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黄老之学不能适应强化中央集权形势发展的需要 B B、儒家思想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儒家思想自我调整,整合出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理 论体系论体系C C、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社会大伤了元气、黄老政治的实施使西汉社会大伤了元气 D D、汉武帝本人的素质勤于治国、汉武帝本人的素质勤于治国AC、黄老之学包括“养身”、“治国”两个方面3、下列说法不正确285 5、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本质意图是:是:A A、向汉武帝谋取高官厚禄、向汉武帝谋取高官厚禄 B B、发扬光大儒家学说、发扬光大儒家学说 C C、提醒当前者要实行仁政、提醒当前者要实行仁政 D D、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使儒学适应政治统一的需要D6 6、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汉武帝接受新儒学的根本原因在于:A A、其、其“仁政仁政”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思想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 B B、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适应了君主专制和国家统一的需要 C C、吸收了各家思想,适应了不同阶级的要求、吸收了各家思想,适应了不同阶级的要求 D D、汉武帝对先秦之儒的不满、汉武帝对先秦之儒的不满B5、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较大的改造,其本质意图是:D6、汉武297 7、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A A 人定胜天人定胜天 B B 君权神授君权神授C C 无为而治无为而治 D D 仁政思想仁政思想B、董仲舒新儒学有、董仲舒新儒学有限制君主权力限制君主权力过渡膨胀目的的内容是:过渡膨胀目的的内容是:A A、“天人感应天人感应”学说学说 B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C、“君权神授君权神授”说说 D D、“制天命而用之制天命而用之”A9 9、汉武帝的、汉武帝的“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主要利用了儒学的:了儒学的:A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 B、民贵君轻、民贵君轻C C、性善论、性善论 D D、大一统、大一统D7、儒学到了汉被赋予了新的含义:B、董仲舒新儒学有限制君主301010、对、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与“大一统大一统”两者关系两者关系的确切理解是:的确切理解是:A A、政治统一确保思想统一、政治统一确保思想统一 B B、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C C、思想统一与政治统一相互对应、思想统一与政治统一相互对应 D D、政治统一从属于思想统一、政治统一从属于思想统一B1111、从、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到到“独尊儒术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的转变体现了:a a 中央集权的强化中央集权的强化 b b 思想控制的加强思想控制的加强 c c 大一统的形成大一统的形成 d d 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A A、bd Bbd B、abd Cabd C、acd Dacd D、abcabc1010、对、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与“大一统大一统”两者关系两者关系的确切理解是:的确切理解是:A A、政治统一确保思想统一、政治统一确保思想统一 B B、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C C、思想统一与政治统一相互对应、思想统一与政治统一相互对应 D D、政治统一从属于思想统一、政治统一从属于思想统一BD10、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两者关系的确切理解311212、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人只能顺从自然,无法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倡导倡导“待时而动待时而动”倡导倡导“因时制宜因时制宜”强调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而无不为”A.B A.B C.D C.D1313、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对西汉初年黄老之学“无为而治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思想的理解正确的是(是()A A要求统治者以要求统治者以“清静无为清静无为”的方式稳定统治的方式稳定统治 B B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要求统治者不要统治人民 C C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要求统治者无所作为,享受荣华 D D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要求统治者把人民的疾苦放在首位12、下列观点与黄老之学相符的有()B13、对西汉32高考典题高考典题 链接链接 1414、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汉武帝问策贤良文学,董仲舒对曰:“臣愚以为诸不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引自引自汉书汉书董仲舒传董仲舒传)董的对策董的对策 A.A.指出了汉武帝弱点指出了汉武帝弱点 B.B.违背了汉武帝初衷违背了汉武帝初衷C.C.触犯了汉武帝忌讳触犯了汉武帝忌讳 D.D.迎合了汉武帝意愿迎合了汉武帝意愿高考典题链接D33 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拙百家,罢拙百家,独尊儒术独尊儒术”与秦朝的与秦朝的“焚书坑儒焚书坑儒”是相同的是相同的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请回答:你认为上述观点是否有道理?结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合秦汉史实指出依据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有人认为:就其实质而言,“罢拙百家,探究学习34自我测评:自我测评:1 1、汉初黄老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是什么?、汉初黄老思想的主要特点及其影响是什么?2 2、试分析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并谈谈、试分析董仲舒的思想体系,并谈谈“罢黜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家,独尊儒术”的历史意义。的历史意义。自我测评:35 材料材料1 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也。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论语 为政为政 材料材料2 2:仲舒复对曰: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对既毕,天子以仲舒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为江都相。汉书汉书 董仲舒传董仲舒传回答:回答:据材料据材料1 1、2 2,概括孔子和董仲舒思想主张。,概括孔子和董仲舒思想主张。结合所学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两种主张在当时起到的作用及原因。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你认为董仲舒的主张对我国后世有什么影响?材料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36参考答案:参考答案:孔子主张孔子主张“以德治民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实行大一统。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为在当时孔子的主张在当时不被重视,未产生实践效果。因为在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情况下无法实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统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国家统一,使儒家思想获得一,使儒家思想获得“独尊独尊”的地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的地位。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权制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正面影响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正面影响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正统思想,统治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千年之久,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思想,对中华民族的共同心理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极其的形成和中国历史的发展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影响极其深远。但是,它的负面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明显,固步自深远。但是,它的负面作用在封建社会后期日益明显,固步自封,因循守旧,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封,因循守旧,阻滞了学术思想的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步,导致中国近代的落后。参考答案: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