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儿儿动脉采血技巧课件

上传人:风*** 文档编号:241476646 上传时间:2024-06-28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儿儿动脉采血技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新儿儿动脉采血技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新儿儿动脉采血技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儿儿新儿儿动脉采血技巧脉采血技巧第一页,共30页。新儿儿动脉采血技巧新儿儿动脉采血技巧新儿儿动脉采血技巧 动脉血液标本的采集是临床护理人员最基本的护理操作技术之一,由于新生儿科护理人员面对的是新生儿这一特殊群体,采血难度较其他临床科室高。为了探索更加适合新生儿的采血部位,下面简要讲几种常用的动脉采血方法。第二页,共30页。动脉血液标本的采集是第二页,共30页。1股动脉采血股动脉位于股三角内。股三角位于大腿的前上部,其上界为腹股沟韧带(腹股沟韧带外上是髂前上棘,内下是耻骨结节),内侧界为长收肌的外侧缘,外侧界为缝匠肌的内侧缘,在股三角上缘,由外向内依次为股神经、股动脉、股静脉。大腿外展外旋,自腹股沟中点至股骨内侧髁上方连一线,连线的上2/3为股动脉的体表投影。第三页,共30页。1股动脉采血股动脉位于股三角内。股三角位于大腿的前上部,第四页,共30页。第四页,共30页。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大腿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大腿外旋、外展与躯体纵轴外旋、外展与躯体纵轴成成45角,臀下垫一小枕角,臀下垫一小枕,使腹股沟展平,小腿,使腹股沟展平,小腿弯曲与大腿成弯曲与大腿成90角,另角,另一腿伸直。一腿伸直。注:注:新生儿把其下肢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此就是股静脉的体表投影。注意左右两下肢股静脉存在明显差异,左股静脉位置较浅,而右股静脉位置较深。第五页,共30页。患儿取仰卧位,穿刺侧大腿外旋、外展与躯体纵轴成45角,臀下(1)触摸法n 根据股动脉与股静脉平行走行的特点,于根据股动脉与股静脉平行走行的特点,于腹股沟中、内腹股沟中、内1/3处摸到股动脉搏动为穿刺处摸到股动脉搏动为穿刺点点。触摸法是股动脉穿刺点定位的首选方法,也是临床上最常用、最可靠及穿刺成功率最高的方法,但有些较胖的或病情危重的患儿因股动脉触摸不清而不易使用。第六页,共30页。(1)触摸法根据股动脉与股静脉平行走行的特点,于腹股沟中(2)垂线法垂线法n从脐部引一直线垂直于腹股从脐部引一直线垂直于腹股沟,垂直交叉点内侧沟,垂直交叉点内侧0.3-0.5cm处为穿刺点;或以脐窝为中心处为穿刺点;或以脐窝为中心向耻骨联合上缘与髂前上棘的向耻骨联合上缘与髂前上棘的联线作垂线,与腹股沟交叉点联线作垂线,与腹股沟交叉点就是穿刺点。就是穿刺点。n肥胖儿、哭闹较剧及各种原肥胖儿、哭闹较剧及各种原因所致循环不良,使股动脉因所致循环不良,使股动脉难以触清者,可采用此方法。难以触清者,可采用此方法。第七页,共30页。(2)垂线法从脐部引一直线垂直于腹股第七页,共30页。(3)目测法目测法患儿仰卧,大腿外展,小腿屈曲,在大腿内侧肉患儿仰卧,大腿外展,小腿屈曲,在大腿内侧肉眼即可看到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由缝匠肌与眼即可看到一个三角区,此三角区由缝匠肌与长收肌所形成,在此长收肌所形成,在此三角区下角顶点向内三角区下角顶点向内2/3处即为进针处。处即为进针处。或将新生儿的下肢呈屈髋、屈或将新生儿的下肢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位,在膝、外展、外旋位,在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腹股沟处见一食指腹大小的凹处,此处就是股静脉的穿刺点小的凹处,此处就是股静脉的穿刺点。由于。由于新生儿出生后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新生儿出生后血流分布多集中于躯干、内脏,而四肢较少,血管细,血管充盈度差,触摸股而四肢较少,血管细,血管充盈度差,触摸股动脉搏动不明显,尤其是循环衰竭的新生儿,动脉搏动不明显,尤其是循环衰竭的新生儿,所以,目测法适用于新生儿。所以,目测法适用于新生儿。第八页,共30页。(3)目测法患儿仰卧,大腿外展,小腿屈曲,在大腿内侧肉眼即可(4)连线法连线法n在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连线,股动脉走向与该划一连线,股动脉走向与该线的中点相交线的中点相交,股静脉在其,股静脉在其内侧。或将内侧。或将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作为股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作为股静脉穿刺的定位标志静脉穿刺的定位标志,两下肢,两下肢有差异。左下肢位于膝关节有差异。左下肢位于膝关节正中点至脐连线,与腹股沟正中点至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向内相交处向内0.2-0.3 cm作作为穿刺点,右下肢位于膝关为穿刺点,右下肢位于膝关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节正中点与脐连线,与腹股沟相交处正中作为穿刺点。沟相交处正中作为穿刺点。第九页,共30页。(4)连线法在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划一连线,股动脉走向与桡动脉:该动脉位置浅表,虽桡动脉:该动脉位置浅表,虽桡动脉:该动脉位置浅表,虽桡动脉:该动脉位置浅表,虽肉眼不能看见,但较易触及其肉眼不能看见,但较易触及其肉眼不能看见,但较易触及其肉眼不能看见,但较易触及其搏动,可正确定位,且与尺动搏动,可正确定位,且与尺动搏动,可正确定位,且与尺动搏动,可正确定位,且与尺动脉间存在着交通支(桡动脉的脉间存在着交通支(桡动脉的脉间存在着交通支(桡动脉的脉间存在着交通支(桡动脉的掌浅支与尺动脉掌浅弓,尺动掌浅支与尺动脉掌浅弓,尺动掌浅支与尺动脉掌浅弓,尺动掌浅支与尺动脉掌浅弓,尺动脉的掌深支与桡动脉形成掌深脉的掌深支与桡动脉形成掌深脉的掌深支与桡动脉形成掌深脉的掌深支与桡动脉形成掌深弓),动脉贴近桡骨,易于压弓),动脉贴近桡骨,易于压弓),动脉贴近桡骨,易于压弓),动脉贴近桡骨,易于压迫止血。该动脉内侧为桡侧腕迫止血。该动脉内侧为桡侧腕迫止血。该动脉内侧为桡侧腕迫止血。该动脉内侧为桡侧腕屈肌健,外侧为肱桡肌,没有屈肌健,外侧为肱桡肌,没有屈肌健,外侧为肱桡肌,没有屈肌健,外侧为肱桡肌,没有神经与之毗邻,十分安全,是神经与之毗邻,十分安全,是神经与之毗邻,十分安全,是神经与之毗邻,十分安全,是临床最常选用的动脉。临床最常选用的动脉。临床最常选用的动脉。临床最常选用的动脉。2桡动脉采血第十页,共30页。桡动脉:该动脉位置浅表,虽肉眼不能看见,但较易触及其搏动,可(1 1)穿刺操作方法及技巧)穿刺操作方法及技巧桡动脉搏动较明显者 “一字定位法”:将小枕或毛巾垫于病人手腕处,将患儿掌面朝上,尽量背曲,右手食指腹触摸桡动脉,在动脉搏动最明显处的中央沿血管走向压“一”字 形指甲印作为定位标记 右手持针,在一字形标记下端与皮肤呈4560 角进针第十一页,共30页。(1)穿刺操作方法及技巧桡动脉搏动较明显者第十一页,共30AD桡动脉搏动不明显者 “十字法 从桡骨茎突向前臂内侧中 线做一水平线,以水平 线 中点做一垂直平分线 于十字交叉点往掌根部约0.5cm(第一腕横纹处或一二之间为进针点穿刺 进针角度20-30桡骨茎突第十二页,共30页。AD桡动脉搏动不明显者桡骨茎突第十二页,共30页。“指压显露动脉法”腕部下方垫棉垫使手腕仰伸约45 左手大拇指腹在腕横纹处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力度-局部皮肤变苍白,按压时间2s,反复2-3次 桡动脉逐渐充盈显露,在动脉最明显处做环形消毒,在血管正上方以15角进针第十三页,共30页。“指压显露动脉法”第十三页,共30页。患儿平卧或侧卧,上肢外患儿平卧或侧卧,上肢外展,掌侧向上平放,暴露展,掌侧向上平放,暴露穿刺侧前臂,穿刺点第二穿刺侧前臂,穿刺点第二腕横纹桡侧四分之一,搏腕横纹桡侧四分之一,搏动明显处,呈动明显处,呈45角进针角进针 第十四页,共30页。患儿平卧或侧卧,上肢外展,掌侧向上平放,暴露穿刺侧前臂,穿刺第一腕横纹处或一二之间第十五页,共30页。第一腕横纹处或一二之间第十五页,共30页。3头皮动脉采血n首选颞浅动脉额支和颞浅动脉顶支,它们较粗大且走行直,易于穿刺。n触摸法:用手触摸动脉搏动点,沿搏动点延伸近心端或远心端1或2cm为穿刺点,此种方法采血时,要让患儿哭闹,或用手顺血管方向轻轻抚摸,以增快采血的速度。n十字连线法:当摸不到搏动时,用此方法:眉梢与耳轮前上端连一水平线,在耳轮前上端内侧约1cm处作连线的垂线,此线为颞浅动脉的走向,即为穿刺点。第十六页,共30页。3头皮动脉采血首选颞浅动脉额支和颞浅动脉顶支,它们较粗第十七页,共30页。第十七页,共30页。患儿仰卧或侧卧,充分暴露额部、顶患儿仰卧或侧卧,充分暴露额部、顶部或颞部的颞动脉,穿刺点为头皮颞部或颞部的颞动脉,穿刺点为头皮颞动脉(额部、顶部或颞部),自搏动动脉(额部、顶部或颞部),自搏动处退后处退后0.3cm,用头皮针以,用头皮针以15角进针角进针0.3cm后加大角度至后加大角度至25 第十八页,共30页。患儿仰卧或侧卧,充分暴露额部、顶部或颞部的颞动脉,穿刺点为头4足背动脉采血定位:足背动脉搏动最明显处在足背内、外踝连线的中点穿刺点第十九页,共30页。4足背动脉采血定位:足背动脉搏动穿刺点第十九页,共30第一与第二趾骨间,搏第一与第二趾骨间,搏动最明显处,动最明显处,15角进针角进针 第二十页,共30页。第一与第二趾骨间,搏动最明显处,15角进针第二十页,共3足背内、外踝连线的中点,在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的间隙触摸足背动脉,操作者左手握着患者穿刺侧的脚,当脚向足底稍弯曲时最易刺入。第二十一页,共30页。足背内、外踝连线的中点,在第一和第二跖骨之间的间隙触摸足背动5肱动脉采血第二十二页,共30页。5肱动脉采血第二十二页,共30页。新生儿肱动脉采血1.病人平卧或半卧位,上肢伸直略外展,手心朝上,肘关节下可垫一软枕,使病人舒适伸直,穿刺点在肱二头肌内侧沟肱动脉搏动最明显处斜刺进针2.十字交叉法以肘横纹为横轴,肱动脉搏动为纵轴交叉点0.5cm为穿刺点在搏动明显处垂直进针第二十三页,共30页。新生儿肱动脉采血1.病人平卧或半卧位,上肢伸直略外展,手心朝肘横纹为横轴,肱动脉搏动为纵轴交叉点最高点为穿刺点第二十四页,共30页。肘横纹为横轴,肱动脉搏动为纵轴交叉点最高点为穿刺点第二十四页6胫后动脉采血1、取仰卧位,左手握住患儿足部,使其内踝与跟骨在内一水平面上,从内踝中点到跟骨引一直线,平分三点,在靠近内踝1/3点处为胫后动脉采血点,穿刺点则在采血点下方0.51.0cm处。2、在内踝骨突与脚跟外侧缘中点,连凹陷即可触及搏动,在搏动点下方12cm即在跟骨内侧缘的凹陷位为进针点。第二十五页,共30页。6胫后动脉采血1、取仰卧位,左手握住患儿足部,使其内踝与跟穿刺点凹陷点第二十六页,共30页。穿刺点凹陷点第二十六页,共30页。第二十七页,共30页。第二十七页,共30页。临床上动脉血的采集建议优化采集桡动脉和肱动脉,但由于新生儿动脉血管细小,反复穿刺会增加穿刺的难度,因此,其他部位不常用的动脉,希望大家也要熟悉,对于需要做血液采集的患儿可提供多一个选择部位,可以降低反复进行同一动脉穿刺的机率,以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轻患儿痛苦。n第二十八页,共30页。临床上动脉血的采集建议优化采集桡动脉和肱动脉,但由于谢谢大家!欢迎大家探讨更好的方法欢迎大家探讨更好的方法第二十九页,共30页。欢迎大家探讨更好的方法第二十九页,共30页。谢谢!谢谢!第三十页,共30页。谢谢!第三十页,共30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